学校课程新样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寻求个性发展,力求做到“我是自己的 主人”,这就要求学校要进一步聚焦特色 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在对学校总体特征、 核心问题、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实践形 式、评价标准等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同时, 这种课程必须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 行深度整合,才能发挥课程的最大功能。
课程体系意识则要求系统地、整体地、完整 地看待所有的学校课程及其相关安排。所谓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目标的系统。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课程体系是由众多课程 要素有序组合而成的整体。课程体系围绕特 定的课程理念逐层展开,涉及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课程功能、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 课程管理等六大基本要素。其中,课程理念 起主宰作用,从源头上决定了课程体系的新 样态。
从课程功能上看,有基础性课程、拓展 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之分;
从学习形式上看,有必修、必选、自修 和自选或者普修、专修、精修之分;
从外显形态上看,还有显性课程和隐性 课程之分。
具体来说,一门课程往往同时具备上有 上述多种属性和样态。例如,语文就兼具国 家课程、学科课程、语言与阅读领域课程、 基础性课程、必修课程、显性课程等多重属 性,类似地,我们可以将任何一门学科课程 做这样的要素分析和属性分析。
课程的属性和样态
学校课程名目繁多,呈现Leabharlann Baidu多种属性和样态。 从课程来源看,学校课程可分为国家课
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现在还 有社区课程、家庭课程等;
从学习内容来看,可分为语言与阅读、 数学与科技、品德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等若 干领域;
从实施路径上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 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和环境课程之分;
新样态课程建设
建设“新样态学校”,要有“新样态课 程”做支撑。对于“新样态课程”的认识,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校新样态课程建设,重点是抓好学校特 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各校按照国家规定都已 做到了开足开齐课程,但这样一个要求已经 远远不能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全面 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要不
它强调办学者必须把学校当成一个真的“我”,时 刻做审辩式的哲学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我为什么出发?我要走向哪里?”
它强调“一切都不曾重复,一切都独一无二”的教 育。这种立足自我突破而形成的教育生态特点是: “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要有 自己的样”
为什么要建设“新样态学校”
1.这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 建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力求解决过去课程改革中 出现的片面追求课程数量、规模,盲目整合,忽略 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从而造成的课程建设“碎片 化”、“分散化”、“割裂化”、“无序化”等一 系列问题。我们坚持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 实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系统性突破,提出了“新样 态学校”的概念。
“有人性”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让学生成“人”为 宗旨;‘有温度’就是要办活的教育,要办亲切的教 育,要办学生自己喜欢的学校;“有故事”就是学校 要办得厚重,学生培养得厚实;“有美感”就是学校 要具有知识之美、思想之美、青春生命之美和形态之 美。
“新样态学校”强调立足本土文化和自身基础,走 内生式发展之路,创建纯生态、去功利、致良知、 可持续的现代学校。
2.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
终身受用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它必须把对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 具体化、精细化并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 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类课程当中,最后体现在学生 身上。
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认真做好课程 教材的顶层设计,加强学科的横向配合和纵向衔接。这 种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是新样态学校建设的重 要任务。
学校课程新样态
桃花山镇红军小学
2020年9月22日
何为“学校新样态”?简而言之,即是一种通过 运用现代教育精神与技术致力于回归以育人为核心的 学校发展形态。
“新样态学校”理念的倡导者、中国教科院基础 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指出,新样态学校“旨在去功 利化,反对各种非科学、反教育的行为,突出有人性、 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四有”特征。
2.学校新样态课程建设,要抓好课程整合。 在课程整合中,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
一是课程类型的整合。这里面包括了国家、地 方、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必修课、选修课 的整合。要求学校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 求学校课程建设的科学思路。
二是跨学科横向整合。把相近学科、相近内容 以专题或主题的形式整合到一起,整合后就会 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
三是学科内部纵向整合。这是在课程整合中, 最值得去关注的地方,即在相应的学段、时段 之内,从一个学科的整体出发,梳理清楚这个 学段、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点、重点、
难点,然后进行加工、归纳、整合。如语文 学科,把一个学期同类题材的文章归成一类, 找出规律,集中精讲几篇,把方法交给学生, 再放手让学生自读。
3.学校新样态课程建设,要求校长和教师形 成两种意识,一是课程意识,二是课程体系 意识。
课程意识主要涉及“课程是什么”的问 题。“新样态课程”基于大课程理念,它强 调学生的学校生活就教育或者课程的基本内 容。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 素养孕育和人格养成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
学生之所以成长、成人、成功所需要的多方 面内容。既涵盖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 以及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还涵盖各种有形无形的对学生学习、生活、 交往和成长产生影响的教育过程与结果。也 就是说,凡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交往 乃至成长的各方面教育内容,均可纳入“新 样态课程”的范围。因此,语数外、理化生、 史地政、音体美需要学生学习,每周的国旗 下讲话和班团队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 缺的,连学校“每一堵会说话的墙”,都会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一事 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
同样,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则是地方课程、 拓展性课程、活动课程等属性和样态的集合 体,而学校的文化墙、理念墙,甚至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