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程二次根式的加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并运用其解决问题;

3.正确地运用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家的客厅是长7.5m,宽5m的长方形,他要在客厅中截出两个面积分别为8m2和18m2的正方形铺不同颜色的地砖,问能否截出?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同类二次根式

例1:已知最简二次根式2a+b与a+b3a-4能够合并同类项,求a+b的值.

解析: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求解即可.

解:∵最简二次根式2a+b与a+b

3a-4能够合并同类项,∴a+b=2,2a+b=3a-4,解

得a=3,b=-1,∴a+b=3+(-1)=2.

方法总结: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求待定字母的值时,应该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的运算

【类型一】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例2:计算:12-13

-(2)2+|2-3|. 解析: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应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解:原式=23-33-2+2-3=⎝ ⎛⎭

⎪⎫2-13-13=233.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时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

【类型二】 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例3:计算:

(1)12223×9145÷35; (2)⎝ ⎛⎭⎪⎫312-213+48÷23+⎝

⎛⎭⎪⎫132

; (3)2-(3+2)÷ 3.

解析: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解:(1)原式=12×9×83×145×53=12×9×229=2; (2)原式=⎝ ⎛⎭⎪⎫63-233+43÷23+13=2833×123+13=143+13

=5; (3)原式=2-(3+2)÷13=2-

3+23=2-1-233. 方法总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类型三】 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例4:先化简,再求值:a 2-b 2a ÷⎝ ⎛⎭⎪⎫a -2ab -b 2a ,其中a =2+3,b =2- 3. 解析:先将原式化为最简形式,再将a 与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

解:原式=(a +b )(a -b )a ÷a 2-2ab +b 2

a =(a +

b )(a -b )a ·a (a -b )2=a +b a -b

.当a =2+3,b =2-3时,原式=2+3+2-32+3-2+3=423

=233. 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时一般是先化简为最简分式或整式,再代入求值.化简时不能跨度太大,缺少必要的步骤易造成错解.

【类型四】 二次根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5:母亲节快到了,为了表示对妈妈的感恩,小号同学特地做了两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的

壁画送给妈妈,其中一张面积为800cm 2,另一张面积为450cm 2,他想如果再用金色细彩带把

壁画的边镶上会更漂亮,他手上现有1.2m 长的金色细彩带,请你帮他算一算,他的金色细彩带够用吗?如果不够,还需买多长的金色细彩带(2≈1.414,结果保留整数)?

解析:先求出每张正方形壁画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所需金色细彩带的长.解:镶壁画所用的金色细彩带的长为:4×(800+450)=4×(202+152)=1402≈197.96(cm).因为1.2m=120cm<197.96cm,所以小号的金色细彩带不够用.197.96-120=77.96≈78(cm),即还需买78cm的金色细彩带.

方法总结:利用二次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认真分析题意,注意计算的正确性与结果的要求.

三、板书设计

1.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加减

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3.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四、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例题的选择上可由简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得到定义、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思考、探究的过程,体会学习知识的成功与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