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冲刺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含解析)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行关系(一)线线平行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1: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求证:EF∥A₁C₁。
证明:连接 AC,因为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所以 EF∥AC。
又因为正方体中,AC∥A₁C₁,所以 EF∥A₁C₁。
(二)线面平行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2: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 是 PC 的中点,求证:PA∥平面 MBD。
证明:连接 AC 交 BD 于 O,连接 MO。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O 是 AC 的中点。
又因为 M 是 PC 的中点,所以MO∥PA。
因为 MO⊂平面 MBD,PA⊄平面 MBD,所以 PA∥平面MBD。
(三)面面平行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 3: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求证: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证明:因为 A₁B∥D₁C,A₁D∥B₁C,且 A₁B 和 A₁D 是平面A₁B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D₁C 和 B₁C 是平面 B₁D₁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二、垂直关系(一)线线垂直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 90°,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高中数学专项提升——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
方法技巧专题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一、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知识框架cc∥∥b a ba ∥⇒二、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关系”常见证明方法1.1直线与直线平行的证明1.1.1利用某些平面图形的特性: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等1.1.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1.1.3利用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1.4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1.1.5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1.1.6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1.7利用平面内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性质: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1.8利用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1.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1.2.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αbaabαβb a b a ////⇒⎪⎭⎪⎬⎫==γβγαβα βα⊥⊥b a ba ∥⇒b∥a b a αα⊂⊄α∥a ⇒αab1.2.2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推论: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βαaβαα∥⊂a β∥a ⇒1.2.3利用定义:直线在平面外,且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1.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1.3.1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ααββ////∩⊂⊂ba Pb a b a =αβ//⇒αβbaP1.3.2利用某些空间几何体的特性:如正方体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等1.3.3利用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1.例题【例1】如图,已知菱形ABCD ,其边长为2,60BAD ∠=,ABD ∆绕着BD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PBD∆,M 是PC 的中点.(1)求证://PA 平面MBD ;(2)求直线AD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证明(1)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M在菱形ABCD 中,O 为AC 中点, M 为PC 的中点∴OM 为∆APC 的中位线,∴OM ∥AP---------------(利用1.1.2中位线性质)又 OM ⊂面MBD ,且PA ⊄面MBD∴//PA 平面MBD----------------(利用1.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例2】已知四棱锥P-ABCD ,底面ABCD 是60=∠A 、边长为a 的菱形,又ABCD PD 底⊥,且PD=CD ,点M 、N 分别是棱AD 、PC 的中点.证明:DN//平面PMB 。
新高考数学复习专题20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专题20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题型选讲题型一、线面平行与垂直知识点拨: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面内找线;二是通过面面平行转化。
直线与平面垂直关键是找两条相交直线例1、(2019南通、泰州、扬州一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棱PA,PD的中点.已知侧面PA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DA=DP.求证:(1)MN∥平面PBC;MD⊥平面PAB.【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棱PA,PD的中点,所以MN∥AD.(2分) 又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AD.所以MN∥BC.(4分)又BC⊂平面PBC,MN⊄平面PBC,所以MN∥平面PBC. (6分)(2)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AD.又侧面PAD⊥底面ABCD,侧面PAD∩底面ABCD=AD,AB⊂底面ABCD,所以AB⊥侧面PAD.(8分)又MD⊂侧面PAD,所以AB⊥MD.(10分)因为DA=DP,又M为AP的中点,从而MD⊥PA. (12分)又PA,AB在平面PAB内,PA∩AB=A,所以MD⊥平面PAB.(14分)例2、(2019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为矩形,平面AA1B1B⊥平面ABC,点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1) 求证:EF∥平面ABC;(2) 求证:BB1⊥AC.规范解答 (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四边形BB1C1C均为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所以E,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所以EF∥AC.(4分) 因为EF⊄平面ABC,AC⊂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8分)(2)因为四边形AA1B1B为矩形,所以BB1⊥AB.因为平面AA1B1B⊥平面ABC,且平面AA1B1B∩平面ABC=AB,BB1⊂平面AA1B1B,所以BB1⊥平面ABC.(12分)因为AC⊂平面ABC,所以BB1⊥AC.(14分)例3、(2019南京、盐城二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1C⊥BC1,AB1⊥BC1,D,E分别是AB1和BC的中点.求证:(1)DE∥平面ACC1A1;(2)AE⊥平面BCC1B1.规范解答 (1)连结A1B,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且AA1=BB1,所以四边形AA1B1B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D是AB1的中点,所以D也是BA1的中点.(2分)在△BA1C中,D和E分别是BA1和BC的中点,所以DE∥A1C.又因为DE⊄平面ACC1A1,A1C⊂平面ACC1A1,所以DE∥平面ACC1A1.(6分)(2)由(1)知DE∥A1C,因为A1C⊥BC1,所以BC1⊥DE.(8分)又因为BC1⊥AB1,AB1∩DE=D,AB1,DE⊂平面ADE,所以BC1⊥平面ADE.又因为AE⊂平在ADE,所以AE⊥BC1.(10分)在△ABC中,AB=AC,E是BC的中点,所以AE⊥BC.(12分)因为AE⊥BC1,AE⊥BC,BC1∩BC=B,BC1,BC⊂平面BCC1B1,所以AE⊥平面BCC1B1. (14分)例4、(2019苏锡常镇调研)如图,三棱锥DABC中,已知AC⊥BC,AC⊥DC,BC=DC,E,F分别为BD,CD 的中点.求证:(1) EF∥平面ABC;(2) BD⊥平面ACE..规范解答 (1)三棱锥DABC中,因为E为DB的中点,F为DC的中点,所以EF∥BC,(3分)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6分)(2)因为AC⊥BC,AC⊥DC,BC∩DC=C,BC,DC⊂平面BCD所以AC⊥平面BCD,(8分)因为BD⊂平面BCD,所以AC⊥BD,(10分)因为DC=BC,E为BD的中点,所以CE⊥BD,(12分)因为AC∩CE=C,AC,CE⊂平面ACE,所以BD⊥平面ACE.(14分)例5、(2019苏州三市、苏北四市二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CC1B1为正方形,A1B1⊥B1C1.设A1C与AC1交于点D,B1C与BC1交于点E.求证:(1) DE∥平面ABB1A1;(2) BC1⊥平面A1B1C.规范解答 (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侧面ACC1A1为平行四边形.又A1C与AC1交于点D,所以D为AC1的中点,同理,E为BC1的中点.所以DE∥AB.(3分)又AB⊂平面ABB1A1,DE⊄平面ABB1A1,所以DE∥平面ABB1A1.(6分)(2)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BB1⊥平面A1B1C1.又因为A1B1⊂平面A1B1C1,所以BB1⊥A1B1.(8分)又A1B1⊥B1C1,BB1,B1C1⊂平面BCC1B1,BB1∩B1C1=B1,所以A1B1⊥平面BCC1B1.(10分)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A1B1⊥BC1.(12分)又因为侧面BCC1B1为正方形,所以BC1⊥B1C.又A1B1∩B1C=B1,A1B1,B1C⊂平面A1B1C,所以BC1⊥平面A1B1C.(14分)例6、(2017苏北四市一模)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D,E分别为BC,B1C1的中点,点F在棱CC1上,且EF⊥C1D.求证:(1) 直线A1E∥平面ADC1;(2) 直线EF⊥平面ADC1.规范解答(1) 证法1 连结ED,因为D,E分别为BC,B1C1的中点,所以B1E∥BD且B1E=BD,所以四边形B1BDE是平行四边形,(2分)所以BB1∥DE且BB1=DE.又BB1∥AA1且BB1=AA1,所以AA1∥DE且AA1=DE,所以四边形AA1E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E∥AD.(4分)又因为A1E⊄平面ADC1,AD⊂平面ADC1,所以直线A1E∥平面ADC1.(7分)证法2 连结ED,连结A1C,EC分别交AC1,DC1于点M,N,连结MN,则因为D,E分别为BC,B1C1的中点,所以C 1E ∥CD 且C 1E =CD ,所以四边形C 1EDC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 是CE 的中点.(2分) 因为A 1ACC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 是A 1C 的中点,(4分) 所以MN ∥A 1E .又因为A 1E ⊄平面ADC 1,MN ⊂平面ADC 1,所以直线A 1E ∥平面ADC 1.(7分) (2)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B 1⊥平面ABC . 又AD ⊂平面ABC ,所以AD ⊥BB 1.又△ABC 是正三角形,且D 为BC 的中点,所以AD ⊥BC .(9分) 又BB 1,BC ⊂平面B 1BCC 1,BB 1∩BC =B , 所以AD ⊥平面B 1BCC 1,又EF ⊂平面B 1BCC 1,所以AD ⊥EF .(11分)又EF ⊥C 1D ,C 1D ,AD ⊂平面ADC 1,C 1D ∩AD =D , 所以直线EF ⊥平面ADC 1.(14分)题型二、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高中数学重难点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高中数学重难点归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题型一:线线、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
(1)证明立体几何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定理法,解题时必须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进行推理。
(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精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
题型二:两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证明
(1)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
题型三: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存在性问题注意解题的步骤。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12---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含解析)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 12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自主热身,归纳总结】1、 设 α,β 为互不重合的平面,m,n 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m∥n,n α,则 m∥α; ⊂ ⊂ ②若 m α,n α,m∥β,n∥β,则 α∥β; ⊂ ⊂ ③若 α∥β,m α,n β,则 m∥n; ⊂ ④若 α⊥β,α∩β=m,n α,n⊥m,则 n⊥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答案】.④ 【解析】:对于①,直线 m 可能在平面 α 内,故①错误;对于②,没有 m 与 n 相交的条件,故②错误;对 于③,m 与 n 也可能异面,故③错误. 2、已知平面 α,β,直线 m,n,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m∥α,n∥β,m⊥n,则 α⊥β; ②若 α∥β,m∥α,n∥β,则 m∥ n; ③若 m⊥α,n⊥β,m⊥n,则 α⊥β; ④若 α⊥β,m⊥α,n⊥β,则 m⊥n.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③④ 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CD∥平面 ABC1D1,BC∥平面 ADC1B1,且 BC⊥CD,又因为平面 ABC1D1 与平面 ADC1B1 不垂直,故①不正确;因为平面 ABCD∥平面 A1B1C1D1,且 B1C1∥平面 ABCD,AB∥平面 A1B1C1D1,但 AB 与 B1C1 不平行,故②不正确.同理,我们以正方体的模型来观察,可得③④正确.3、若 α,β 是两个相交平面,则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①若直线 m⊥α,则在平面 β 内,一定不存在与直线 m 平行的直线; ②若直线 m⊥α,则在平面 β 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 m 垂直;⊂ ③若直线 m α,则在平面 β 内,不一定存在与直线 m 垂直的直线; ⊂ ④若直线 m α,则在平面 β 内,一定存在与直线 m 垂直的直线.【答案】:②④1 / 16⊂ 4、已知 α,β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l⊥α,m β.给出下列命题: ⇒ ⇒ ①α∥β l⊥m; ②α⊥β l∥m; ⇒ ⇒ ③m∥α l⊥β; ④l⊥β m∥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答案】: ①④⊂ 【解析】:①由 l⊥α,α∥β,得 l⊥β,又因为 m β,所以 l⊥m; ⊂ ⊂ ②由 l⊥α,α⊥β,得 l∥β 或 l β,又因为 m β,所以 l 与 m 或异面或平行或相交;③由 l⊥α,m∥α,得 l⊥m.因为 l 只垂直于 β 内的一条直线 m,所以不能确定 l 是否垂直于 β;⊂ ④由 l⊥α,l⊥β,得 α∥β.因为 m β,所以 m∥α.5、 设 b, c 表示两条直线,α,β 表示两个平面,现给出下列命题:⊂ ⊂ ①若 b α,c∥α,则 b∥c;②若 b α,b∥c,则 c∥α;③若 c∥α,α⊥β,则 c⊥β;④若 c∥α,c⊥β,则 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 ④⊂ ⊂ 【解析】:①b 和 c 可能异面,故①错;②可能 c α,故②错;③可能 c∥β,c β,故③错;④根据面面垂直判定 α⊥β,故④正确.6、在所有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 P-ABC 中,D,E,F 分别是 AB,BC,CA 的中点,下列四个命题:(1) BC∥平面 PDF;(2) DF∥平面 PAE;(3) 平面 PDF⊥平面 ABC;(4) 平面 PDF⊥平面 PAE.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1)(4)【解析】 由条件可证 BC∥DF,则 BC∥平面 PDF,从而(1)正确;因为DF 与 AE 相交,所以(2)错误;取 DF 中点 M(如图),则 PM⊥DF,且可证 PM 与 AE 不垂直,所以(3)错误;而 DM⊥PM,DM⊥AM,⊂ 则 DM⊥平面 PAE.又 DM 平面 PDF,故平面 PDF⊥平面 PAE,所以(4)正确.综上所述,正确命题的序号为(1) (4).2 / 167、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M,N 分别在 AB1,BC1 上(M,N 不与 B1,C1 重合),且 AM=BN,那么①AA1 ⊥MN;②A1C1∥MN;③MN∥平面 A1B1C1D1;④MN 与 A1C1 异面.以上 4 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①③ 【解析】 过 M 作 MP∥AB 交 BB1 于 P,连接 NP,则平面 MNP∥平面 A1C1,所以 MN∥平面 A1B1C1D1,又 AA1⊥平 面 A1B1C1D1,所以 AA1⊥MN.当 M 与 B1 重合,N 与 C1 重合时,则 A1C1 与 MN 相交,所以①③正确.【问题探究,变式训练】 :例 1、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C,E 是 BC 的中点,求证: (1) 平面 AB1E⊥平面 B1BCC1; (2) A1C∥平面 AB1E.⊂ 【解析】: (1)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CC1⊥平面 ABC.因为 AE 平面 ABC,所以 CC1⊥AE因为 AB=AC,E 为 BC 的中点,所以 AE⊥BC.⊂ ⊂ 因为 BC 平面 B1BCC1,CC1 平面 B1BCC1,且 BC∩CC1=C,所以 AE ⊥平面 B1BCC1.⊂ 因为 AE 平面 AB1E,所以平面 AB1E⊥平面 B1BCC1 (2) 如图,连结 A1B,设 A1B∩AB1=F,连结 EF.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四边形 AA1B1B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F 为 A1B 的中点.又因为 E 是 BC 的中点,所以 EF∥A1C⊂ ⊄ 因为 EF 平面 AB1E,A1C 平面 AB1E,3 / 16所以 A1C∥平面 AB1E.【变式 1】、【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AB⊥PC,CA=CB,M 是 AB 的中点,点 N 在棱 PC 上,点 D 是 BN 的中点.求证: (1) MD∥平面 PAC;⊂ 又因为 CE 平面 BEC,所以 AH⊥CE.(14 分) 【变式 6】、如图,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高为 6,其底面边长为 2.已知点 M,N 分别是棱 A1C1,AC 的中点,点 D 是棱 CC1 上靠近 C 的三等分点.求证: (1) B1M∥平面 A1BN; (2) AD⊥平面 A1BN.【解析】: (1) 如图,连结 MN,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四边形 A1ACC1 是矩形.因为 M,N 分别是棱 A1C1,AC 的中点, 所以四边形 A1ANM 也是矩形,从而 MN∥A1A.(2 分) 又因为 A1A∥B1B,所以 MN ∥B1B. 所以四边形 B1BNM 是平行四边形,则 B1M∥BN.(4 分)⊄ ⊂ 因为 B1M 平面 A1BN,BN 平面 A1BN,所以 B1M∥平面 A1BN.(6 分)⊂ (2) 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AA1⊥平面 ABC,BN 平面 ABC,所以 AA1⊥BN.因为 N 是正三角形 ABC 的边 AC 的中点,所以 AC⊥BN.⊂ 又因为 A1A∩AC=A,A1A,AC 平面 A1ACC1,所以 BN⊥平面 A1ACC1. ⊂ 因为 AD 平面 A1ACC1,所以 BN⊥AD.(10 分)4 / 166 63 在平面 A1ACC1 中,tan∠A1NA·tan∠DAC= 1 · 2 =1,所以∠A1NA 与∠DAC 互余,得 AD⊥A1N.(12 分)⊂ 因为 AD⊥BN,AD⊥A1N,BN∩A1N=N,且 A1N,BN 平面 A1BN,所以 AD⊥平面 A1BN.(14 分) 【关联 1】、 如图,正三棱柱 A1B1C1-ABC 中,点 D,E 分别是 A1C,AB 的中点.(1) 求证:ED∥平面 BB1C1C;(2) 若 AB= 2BB1,求证:A1B⊥平面 B1CE.【解析】 (1) 连结 AC1,BC1,因为 AA1C1C 是矩形,D 是 A1C 的中点,所以 D 是 AC1 的中点.(2 分)在△ABC1 中,因为 D,E 分别是 AC1,AB 的中点,所以 DE∥BC1.(4 分)⊄ ⊂ 因为 DE 平面 BB1C1C,BC1 平面 BB1C1C,所以 ED∥平面 BB1C1C.(6 分)(2)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E 是 AB 的中点,所以 CE⊥AB.⊂ 又因为正三棱柱 A1B1C1ABC 中,平面 ABC⊥平面 ABB1A1,平面 ABC∩平面 ABB1A1=AB,CE 平面 ABC,所以 CE⊥平面 ABB1A1.从而 CE⊥A1B.(9 分)在矩形 ABB1A1 中,因为AB11BB1= 2=BB1EB,所以 Rt△A1B1B∽Rt△B1BE,从而∠B1A1B=∠BB1E.因此∠B1A1B+∠A1B1E=∠BB1E+∠A1B1E=90°,所以 A1B⊥B1E.⊂ 又因为 CE,B1E 平面 B1CE,CE∩B1E=E,所以 A1B⊥平面 B1CE.(14 分)例 2、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 (1)若 PB = PD ,求证: PC ⊥ BD ; (2)求证: CE //平面 PAD ., CB = CD ,点 E 为棱 PB 的中点.5 / 16, 【解析】: 证明:(1)取 BD 的中点 O ,连结 CO PO ,因为 CD = CB ,所以△ CB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BD ⊥ CO . 因为 PB = PD ,所以△ PB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BD ⊥ PO .又,所以 BD ⊥ 平面 PCO .因为 PC ⊂ 平面 PCO ,所以 PC ⊥ BD .(2)由 E 为 PB 中点,连 EO ,则 EO ∥ PD ,又 EO ⊄ 平面 PAD ,所以 EO ∥ 平面 PAD .由,以及 BD ⊥ CO ,所以 CO ∥ AD ,又 CO ⊄ 平面 PAD ,所以 CO ∥ 平面 PAD .又,所以平面 CEO ∥ 平面 PAD ,而 CE ⊂ 平面 CEO ,所以 CE ∥ 平面 PAD .【变式 1】、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E,F 分别为棱 BC,CD 上的点,且 BD∥平面 AEF.(1)求证:EF∥平面 ABD;(2)若 BD⊥CD,AE⊥平面 BCD,求证:平面 AEF⊥平面 ACD.【解析】:(1)因为 BD∥平面 AEF,6 / 16BD平面 BCD,平面 AEF∩平面 BCD=EF, 所以 BD∥EF. 因为 BD平面 ABD,EF平面 ABD, 所以 EF∥平面 ABD. (2)因为 AE⊥平面 BCD,CD平面 BCD, 所以 AE⊥CD. 因为 BD⊥CD,BD∥EF, 所以 CD⊥EF, 又 AE∩EF=E,AE平面 AEF,EF平面 AEF, 所以 CD⊥平面 AEF. 又 CD平面 ACD, 所以 平面 AEF⊥平面 ACD.【变式 2】、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点 E 在棱 PC 上(异于点 P ,C ),平面 ABE与棱 PD 交于点 F .∥ (1)求证: AB EF ;(2)若平面 PAD ⊥ 平面 ABCD ,求证: AF ⊥ EF . PF DE CA第题 B( 16 )【变式 3】、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平面 PAD⊥平面 ABCD,AP=AD, M,N 分别为棱 PD,PC 的中点.7 / 16求证:(1)MN∥平面 PAB; (2)AM⊥平面 PCD.【解析】(1)因为 M,N 分别为棱 PD,PC 的中点, 所以 MN∥DC, 又因为底面 ABCD 是矩形,所以 AB∥DC, 所以 MN∥AB. 又 AB ⊂ 平面 PAB , MN ⊄ 平面 PAB, 所以 MN∥平面 PAB. (2)因为 AP=AD,M 为 PD 的中点, 所以 AM⊥PD. 因为平面 PAD⊥平面 ABC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 AD, 又因为底面 ABCD 是矩形,所以 CD⊥AD,又 CD ⊂ 平面 ABCD, 所以 CD⊥平面 PAD. 又 AM ⊂ 平面 PAD,所以 CD ⊥AM.因为 CD, PD ⊂ 平面 PCD,,所以 AM⊥平面 PCD. 【易错警示】立几的证明必须严格按教材所给的公理、定理、性质作为推理的理论依据,严禁生造定理, 在运用定理证明时必须在写全定理的所有条件下,才有相应的结论,否则会影响评卷得分.【变式 4】、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E 为侧棱 PA 的中点.(1) 求证:PC∥平面 BDE; (2) 若 PC⊥PA,PD=AD,求证:平面 BDE⊥平面 PAB.8 / 16易错警示 在立体几何中,一定要用课本中允许的有关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在进行推理论证时,一定要将 定理的条件写全,不能遗漏,否则,在评分时将予以扣分,高考阅卷对立体几何题证明的规范性要求较 高.【关联 1】、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B∥CD,AC⊥BD,AC 与 BD 交于点 O,且平面 PAC⊥平面 ABCD,E 为棱 PA 上一点. (1) 求证:BD⊥OE; (2) 若 AB=2CD,AE=2EP,求证:EO∥平面 PBC.⊂ 【解析】(1) 因为平面 PAC⊥ 平面 ABCD,平面 PAC∩ 平面 ABCD=AC,BD⊥AC,BD 平面 ABCD,所以 BD⊥平面 PAC.⊂ 又因为 OE 平面 PAC,所以 BD⊥OE.(6 分)9 / 16(2) 因为 AB∥CD,AB=2CD,AC 与 BD 交于点 O, 所以 CO∶OA=CD∶AB=1∶2. 又因为 AE=2EP,所以 CO∶OA=PE∶EA, 所以 EO∥PC.⊂ ⊄ 又因为 PC 平面 PBC,EO 平面 PBC,所以 EO∥平面 PBC.(14 分)【关联 2】、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CA=CB,AA1= 2AB,D 是 AB 的中点.(1) 求 证:BC1∥平面 A1CD; 1(2) 若点 P 在线段 BB1 上,且 BP=4BB1,求证:AP⊥平面 A1CD.【解析】 (1)连结 AC1,交 A1C 于点 O,连结 OD. 因为四边形 AA1C1C 是矩形,所以 O 是 AC1 的中点. (2 分) 在△ABC1 中, O,D 分别是 AC1,AB 的中点, 所以 OD∥BC1. (4 分)⊂ ⊄ 又因为 OD 平面 A1CD,BC1 平面 A1CD,所以 BC1∥平面 A1CD.(6 分) (2) 因为 CA=CB,D 是 AB 的中点,所以 CD⊥AB﹒ 又因为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底面 ABC⊥侧面 AA1B1B,交线为 AB,⊂CD 平面 ABC,所以 CD⊥平面 AA1B1B﹒ (8 分) ⊂ 因为 AP 平面 A1B1BA,所以 CD⊥AP. (9 分)1 因为 BB1=AA1= 2BA ,BP=4BB1,BP 2 AD 所以BA= 4 =AA1,所以 Rt△ABP∽Rt△A1AD, 从而∠AA1D=∠BAP, 所以∠AA1D+∠A1AP=∠BAP+∠A1AP=90°, 所以 AP⊥A1D.(12 分)⊂ ⊂ 又因为 CD∩A1D=D,CD 平面 A1CD,A1D 平面 A1CD,10 / 16所以AP⊥平面A 1CD.(14分)【关联3】、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 分别为AB,PA 的中点.(1) 求证:PB∥平面MNC;(2) 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解析】 (1) 因为M,N 分别为AB,PA 的中点,所以MN∥PB.(2分)因为MN ⊂平面MNC,PB ⊄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4分)(2) 因为PA⊥PB,MN∥PB,所以PA⊥MN.(6分)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 (8分)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 ⊂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 (12分) 因为PA ⊂平面PAB,所以CM⊥PA.因为PA⊥MN,MN ⊂平面MNC,CM ⊂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14分)【关联4】、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M 是AD 的中点,N 是PC 的中点.(1) 求证:MN∥平面PAB;(2) 若平面PMC⊥平面PAD,求证:CM⊥AD.【解析】 (1) 如图,取PB 的中点E,连结AE,NE. 因为E,N 分别是PB,PC 的中点,所以EN∥BC 且EN=12BC.因为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是AD 的中点,所以AM∥BC 且AM=12BC,(3分)所以EN∥AM 且EN=AM,四边形AMN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AE,(5分)因为MN ⊄平面PAB,AE ⊂平面PAB,所以MN∥平面PAB.(7分)(2) 如图,在平面PAD 内,过点A 作AH⊥PM,垂足为H.因为平面PMC⊥平面PAD,平面PMC∩平面PAD=PM,因为AH ⊂平面PAD,AH⊥PM,所以AH⊥平面PMC,从而AH⊥CM.(10分) 因为PA⊥平面ABCD,CM⊂平面ABCD, 所以PA⊥CM.(12分)因为PA∩AH=A,PA,AH⊂平面PAD, 所以CM⊥平面PAD,因为AD ⊂平面PAD,所以CM⊥AD.(14分)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D 为棱BC 上一点. (1) 若AB=AC,D 为棱BC的中点,求证:平面ADC 1⊥平面BCC 1B 1; (2) 若A 1B∥平面ADC 1,求BD DC【解析】: (1) 因为AB=AC,点D 为BC 中点,所以AD⊥BC.(2分) 因为ABC-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所以BB 1⊥平面ABC. 因为AD ⊂平面ABC,所以BB 1⊥AD.(4分) 因为BC∩BB 1=B,BC ⊂平面BCC 1B 1,BB 1⊂平面BCC 1B 1, 所以AD⊥平面BCC 1B 1.因为AD ⊂平面ADC 1,所以平面ADC 1⊥平面BCC 1B 1.(6分)(2) 连结A 1C,交AC 1于O,连结OD,所以O 为AC 1中点.(8分)因为A 1B∥平面ADC 1,A 1B ⊂平面A 1BC,平面ADC 1∩平面A 1BC=OD,所以A 1B∥OD.(12分)因为O 为AC 1中点,所以D 为BC 中点, 所以BD DC=1.(14分)【变式1】、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AC=DB=DC,点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且AF AC=λ. (1) 若EF∥平面ABD,求实数λ的值;(2) 求证:平面BCD⊥平面AED.【解析】 (1) 因为EF∥平面ABD,EF ⊂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BD=AB,所以EF∥AB.(3分) 又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所以F 为AC 的中点. 由AF AC =λ得λ=12.(6分)(2) 因为AB=AC=DB=DC,E 是BC 的中点,所以BC⊥AE,BC⊥DE.(9分)又AE∩DE=E,AE,DE ⊂平面AED,所以BC⊥平面AED.(12分)而BC ⊂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AED.(14分)【变式2】、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D=CD=12AB,AB∥DC,AD⊥CD,PC⊥平面ABCD. (1) 求证:BC⊥平面PAC;(2) 若M 为线段PA 的中点,且过C,D,M 三点的平面与PB 交于点N,求PN∶PB 的值.【解析】 (1) 连结AC.不妨设AD=1.因为AD=CD=12AB,所以CD=1,AB=2. 因为∠ADC=90°,所以AC=2,∠CAB=45°.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2,所以AC 2+BC 2=AB 2. 所以BC⊥AC.(3分)因为PC⊥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BC⊥PC.(5分) 因为PC ⊂平面PAC,AC⊂平面PAC,PC∩AC=C, 所以BC⊥平面PAC.(7分) (2) 因为AB∥DC,CD⊂平面CDMN,AB ⊄平面CDMN, 所以AB∥平面CDMN.(9分) 因为AB ⊂平面PAB,平面PAB∩平面CDMN=MN, 所以AB∥MN.(12分)在△PAB 中,因为M 为线段PA 的中点, 所以N 为线段PB 的中点,即PN∶PB 的值为12.(14分)【关联1】、 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D 为AB 的中点. (1) 与BC 平行的平面PDE 交AC 于点E,判断点E 在AC 上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 若PA=PB,且锐角三角形PCD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 垂直,求证:AB⊥PC.【解析】(1) E 为AC的中点.理由如下: 平面PDE 交AC 于点E,即平面PDE∩平面ABC=DE, 而BC∥平面PDE,BC⊂平面ABC,所以BC∥DE.(4分) 在△ABC 中,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E 为AC 的中点.(7分) (2) 因为PA=PB,D为AB 的中点,所以AB⊥PD,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PCD 所在平面内过点P 作PO⊥CD 于点O,因为平面PCD⊥平面ABC,平面PCD∩平面ABC =CD,所以PO⊥平面ABC.(10分)因为AB⊂平面ABC,所以PO⊥AB.又PO∩PD=P,PO,PD⊂平面PCD,所以AB⊥平面PCD.又PC⊂平面PCD,所以AB⊥PC.(14分)【关联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且PB=PD.(1) 求证:BD⊥PC;(2) 若平面PBC与平面PAD的交线为l,求证:BC∥l.【解析】 (1) 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PO.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BD⊥AC.(2分)又因为O为BD的中点,PB=PD,所以BD⊥PO.(4分)又因为AC∩PO=O,所以BD⊥平面APC.又因为PC⊂平面APC,所以BD⊥PC.(7分)(2) 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BC∥AD.(9分)因为AD⊂平面PAD,BC⊄平面PAD,所以BC∥平面PAD.(11分)又因为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D=l.所以BC∥l.(14分)【关联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平面PBC⊥平面ABC.(1) 若AB⊥BC,CP⊥PB,求证:CP⊥PA:(2) 若过点A作直线l⊥平面ABC,求证:l∥平面PBC.。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在立体几何中,平行和垂直关系是非常基本且重要的概念。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与立体图形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平行和垂直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一、平行关系在立体几何中,当两个线、面或者空间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特定条件时,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平行的。
具体而言,以下是平行关系的定义和性质:1. 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在平面内没有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被称为平行线。
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为"//"。
2. 性质:平行线具有以下重要性质: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始终相等。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那么从这条直线到任意一条平行线的距离都相等。
b) 平行线夹角与其对应的第三条平行线夹角相等。
也就是说,如果有两组平行线相交,那么相交的两对对应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二、垂直关系垂直关系是平行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两条直线、面或者空间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直角时,我们可以说它们是垂直的。
具体而言,以下是垂直关系的定义和性质:1. 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或者平面相交时,相交的两条直线或者平面的交角为90°,那么它们被称为垂直的。
2. 性质:垂直关系具有以下重要性质:a) 垂直线之间的夹角是直角,即为90°。
b) 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是直角。
通过理解和应用平行和垂直关系,我们可以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更加便捷和准确。
以下是一些实例,用以说明如何运用平行和垂直关系:实例1:矩形的性质考虑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平行于CD,AD平行于BC。
根据平行关系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AB和CD之间的距离相等。
b) AD和BC之间的距离相等。
c) AB和CD之间的夹角以及AD和BC之间的夹角都是直角。
d) 矩形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而OA和OC以及OB和OD之间的夹角也都是直角。
高考数学平行和垂直知识点
高考数学平行和垂直知识点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涯中,高考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而高考数学作为其中的一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
在高考数学中,平行和垂直知识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高考数学中的平行和垂直知识点进行剖析。
一、平行知识点平行知识点在高考数学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平行线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加深和扩展了相关的知识点。
在平面几何中,平行线的性质是最基础的,涉及到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性质的证明等方面内容。
对于平行线的定义,高中学生需要掌握“同一平面内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而在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高中生应了解到“同位角相等、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同旁外角相等”等几种常见的判定方法。
这些知识点是高考数学中必考的内容,考察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高考数学中的平行知识点还涉及到平行线的性质证明。
通过证明平行,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如垂直平分线定理、平行线截比定理等。
这些定理在高考中时常会被要求用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需要学生在掌握了相关证明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
二、垂直知识点垂直知识点在高考数学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垂直是与平行相对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平面几何中,垂直线是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在初中数学中常常涉及到垂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初中的基础知识是高中数学的基石,而在高中阶段,对于垂直线性质的学习则更为深入和具体。
在高考数学中,垂直线的判定是一个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技能。
常见的垂直判定方法包括垂直线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外角互补等。
此外,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垂直线的性质也经常被要求运用。
垂直平分线定理、垂直和角平分线定理等定理都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应用题,考察学生对垂直线相关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灵活运用垂直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几何直观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立体几何平行垂直问题专题复习
(I)求证:PB 【变式4】如图1所示,正 的边长为2a,CD是AB边上的高,E,F分别是AC,BC的中点。现将 沿CD翻折,使翻折后平面ACD 平面BCD(如图2)
(1)试判断翻折后直线AB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C-DEF的体积。
二、线面平行与垂直的性质
例3、如图4,在四棱锥 中,平面 平面 , ,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 .
(1)求证: 平面 ;(2)求三棱锥 的体积.
例4、如图,四棱锥P—ABCD中, 平面ABCD,底面 为正方形,BC=PD=2,E为PC的中点, (I)求证: ; (II)求三棱锥C—DEG的体积;
(III)AD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 平面MEG。若存在,求AM的长;否则,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 , 平面 , 平面 , 平面 。 (4分)
(2)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 为斜边的中点,
又 直三棱柱 , 面 面 ,
面 ,
设
又 面 。 (8分)
(3)由于点 是线段 的中点,故点 到平面 的距离是点 到平面 距离的 。 ,所以三棱锥 的高为 ;在 中, ,所以三棱锥 的底面面积为 ,故三棱锥 的体积为 。(12分)
四、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例7.图4,A1A是圆柱的母线,AB是圆柱底面圆的直径,C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A1A=AB=2.
(1)求证: BC⊥平面A1AC;
(2)求三棱锥A1-ABC的体积的最大值.
例8.如图,在 交AC于点D,现将
(1)当棱锥 的体积最大时,求PA的长;
(2)若点P为AB的中点,E为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平行垂直问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平行、垂直问题【根底学问点】一、平行问题1.直线及平面平行的断定及性质定义断定定理性质性质定理图形条件a∥α结论a∥αb∥αa∩α=a∥b2. 面面平行的断定及性质断定性质定义定理图形条件α∥β,a⊂β结论α∥βα∥βa∥b a∥α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二、垂直问题一、直线及平面垂直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及平面α内的都垂直,就说直线l及平面α相互垂直.2.直线及平面垂直的断定定理及推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断定定理一条直线及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及此平面垂直推论假如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个平面3.直线及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常用性质①直线垂直于平面,那么垂直于平面内随意直线.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二、平面及平面垂直1.平面及平面垂直的断定定理【典例探究】 类型一、平行及垂直例1、如图,三棱锥A BPC -中,,,AP PC AC BC ⊥⊥M 为AB 中点,D为PB 中点,且△PMB 为正三角形。
〔Ⅰ〕求证:DM ∥平面APC ;〔Ⅱ〕求证:平面ABC ⊥平面APC ;〔Ⅲ〕假设BC 4=,20AB =,求三棱锥D BCM -的体积。
F D C1B1A1C例2. 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A ⊥底面ABC ,2AC BC ==,14AA =,22AB =M ,N 分别是棱1CC ,AB 中点.〔Ⅰ〕求证:CN ⊥平面11ABB A ; 〔Ⅱ〕求证://CN 平面1AMB ;〔Ⅲ〕求三棱锥1B AMN -的体积.【变式1】. 如图,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侧棱1AA ⊥平面ABC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90=∠BAC ,且1AA AB =,F E D ,,分别是BC CC A B ,,11的中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几何是一个重要的分支,而立体几何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立体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常用的公式。
一、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在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基本的关系。
平行指的是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可以想象成两条铁轨永远平行。
垂直则指的是两条直线相互成直角,可以想象成两根彼此垂直的木棍。
二、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1. 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相交线段所切割,且这些相交线段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分别与另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相连,且相连的线段互相平行,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相交且相交角为9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2) 垂直线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互垂直,且这两条直线各自还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则第三条直线与这两条直线也是垂直的。
(3) 垂直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三、常用公式在立体几何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公式来求解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式:1. 立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立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的边长平方。
2.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3.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的边长平方。
4.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5.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2πr² + 2πr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6.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圆柱体的体积等于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立体几何核心考点
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审题要清晰,明确已知与未知;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证明中的应用;注意翻折前、展开前后有关几何元素的“不变性”与“不变量”
4.3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通过定义法、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垂面法等方法求解
5
空间距离的计算
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平面与平面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5.1
点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的距离
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在相关三角形中求解
5.2
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找出公垂线,求公垂线段的长,或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
平行直线、平行平面、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3.2
垂直判定
垂直直线、垂直平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4
空间角的计算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线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线面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定义、求法及性质
4.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通过平移法、补形法或向量法求解
4.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作出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5.3
点到平面的距离
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求解,或利用三棱锥体积法求解
6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构建、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夹角及垂直关系
7
立体几何中的常用小结论
正四面体的体积公式、面积射影公式、立平斜关系式、最小角定理等
立体几何核心考点
序号
核心考点
细节描述
数学高考二轮专题13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解析版)
专题13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考向解读】1.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主要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线线、线面和面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主要是对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和垂直关系交汇综合命题,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命题热点突破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来解决问题;(2)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来进行判断.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F 在侧棱B 1B 上,且11B D A F ⊥ ,1111AC A B ⊥.求证:平面B 1DE ⊥平面A 1C 1F .【答案】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AA ⊥平面A B C 因为11AC ⊂平面111A B C ,所以111AA ⊥A C又因为111111*********,,AC A B AA ABB A A B ABB A A B AA A ⊥⊂⊂=I ,平面平面 所以11AC ⊥平面11ABB A因为1B D ⊂平面11ABB A ,所以111AC B D ⊥又因为1111111111111C F,C F,B D A AC A A F A AC A F A ⊥⊂⊂=I F ,平面平面 所以111C F B D A ⊥平面因为直线11B D B DE ⊂平面,所以1B DE 平面11.AC F ⊥平面【变式探究】(1)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2)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答案】(1)D(2)D【变式探究】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m⊥n,则n∥α;③若α⊥β,m∥α,则m⊥β;④若m⊥α,m∥β,则α⊥β.A.0 B.1C.2 D.3【答案】C【命题热点突破二】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例2、如图,三角形PDC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PD=PC=4,AB=6,BC=3.(1)证明:BC ∥平面PDA ; (2)证明:BC ⊥PD ;【解析】 (1)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 所以BC ∥AD ,因为BC ⊄平面PDA , AD ⊂平面PDA , 所以BC ∥平面PDA .(2)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所以BC ⊥CD ,因为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PDC ,因为PD ⊂平面PDC ,所以BC ⊥PD .【高考题型解读】1.,αβ 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1)如果,,//m n m n αβ⊥⊥,那么αβ⊥. (2)如果,//m n αα⊥,那么m n ⊥. (3)如果//,m αβα⊂,那么//m β.(4)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答案】②③④2.如图,在△ABC 中,AB =BC =2,∠ABC =120°.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答案】123.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αI 平面ABCD =m ,αI 平面AB 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32 (B )22 (C)33 (D)13【答案】A【解析】如图,设平面11CB D I 平面ABCD ='m ,平面11CB D I 平面11ABB A ='n ,因为α∥平面11CB D ,所以','m m n n ∥∥,则,m n 所成的角等于','m n 所成的角.过1D 作11D E B 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 ,则CE 为'm .连接1A B ,过B 1作111B F A B ∥,交1AA 的延长线于点1F ,则11B F 为'n .连接BD ,则111,BD CE B F A B ∥∥,则','m n 所成的角即为1,A B BD 所成的角,为60︒,故,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选A.4.在封闭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6AB =,8BC =,13AA =,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 (B )92π(C )6π (D )323π【答案】B【解析】要使球的体积V 最大,必须球的半径R 最大.由题意知球的与直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相切时,球的半径取得最大值32,此时球的体积为334439()3322R πππ==,故选B . 5.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 .若m ,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 与n 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 D6.如图,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A.∠A′DB≤αB.∠A′DB≥αC.∠A′CB≤α D.∠A′CB≥α【答案】 B【解析】极限思想:若α=π,则∠A′CB<π,排除D;若α=0,如图,则∠A′DB,∠A′CB都可以大于0,排除A,C.故选B.7.如图,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答案】782020年高考数学(理)总复习: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题型一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题型要点】(1)解决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问题常有以下方法:①根据空间线面垂直、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来解决问题;②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来进行判断.(2)熟练掌握立体几何的三种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的相互转换,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例1】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解析】B选项中,AB∥MQ,且AB⊄平面MNQ,MQ⊂平面MNQ,则AB∥平面MNQ;C选项中,AB∥MQ,且AB⊄平面MNQ,MQ⊂平面MNQ,则AB∥平面MNQ;D选项中,AB∥NQ,且AB⊄平面MNQ,NQ⊂平面MNQ,则AB∥平面MNQ.故选A.【答案】 A【例2】.如图,平面α⊥平面β,α∩β=直线l, A,C是α内不同的两点,B,D是β内不同的两点,且A,B,C,D∉直线l, M,N分别是线段AB,CD 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CD=2AB时,M,N两点不可能重合B.M,N两点可能重合,但此时直线AC与l不可能相交C.当AB与CD相交,直线AC平行于l时,直线BD可以与l相交D.当AB,CD是异面直线时,直线MN可能与l平行【解析】由于直线CD的两个端点都可以动,所以M,N两点可能重合,此时两条直线AB,CD共面,由于两条线段互相平分,所以四边形ACB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AC∥BD,则BD⊂β,所以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AC∥β,又因为AC⊂α,α∩β=l,所以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AC∥l,故应排除答案A,C,D,故选B.【答案】 B题组训练一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1.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α()A.有无数多个B.恰有4个C.只有1个D.不存在【解析】如图,由题知面P AD与面PBC相交,面P AB与面PCD相交,可设两组相交平面的交线分别为m,n,由m,n决定的平面为β,作α与β平行且与四条侧棱相交,交点分别为A1,B1,C1,D1,则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A1B1∥n∥C1D1,A1D1∥m∥B1C1,从而得截面必为平行四边形.由于平面α可以上下平移,可知满足条件的平面α有无数多个.故选A.【答案】 A2.已知m,l是直线,α,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l垂直于α,则l垂直于α内的所有直线②若l平行于α,则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③若l⊂β,且l⊥α,则α⊥β④若m⊂α,l⊂β,且α∥β,则m∥l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A.4B.3C.2D.1【解析】对于①,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①正确;对于②,若l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根据平行公理可得:α内的所有直线都互相平行,显然是错误的,故②错误;对于③,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③正确;对于④,若m⊂α,l⊂β,且α∥β,则直线l与m无公共点,∴l与m平行或异面,故④错误;故选C.【答案】 C题型二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与体积【题型要点】(1)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主要思想是转化,即通过判定、性质定理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相互转化.(2)数学思想①本例在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平行时,采用了转化与化归思想.②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还可以解决本专题中的线面其他位置关系.(3)求解多面体的体积问题,如最值问题、高的问题、点面距离的问题,一般利用公式法、等体积法、割补法、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求解.【例2】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1)证明:直线BC ∥平面P AD ;(2)若△P AD 面积为27,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解析】 (1)证明:在平面ABCD 内,因为∠BAD =∠ABC =90°,所以BC ∥AD .又BC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故BC ∥平面P AD .(2)取AD 的中点M ,连结PM ,CM ,由AB =BC =12AD 及BC ∥AD ,∠ABC=90°得四边形ABCM 为正方形,则CM ⊥AD .因为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所以PM ⊥AD ,PM ⊥底面ABCD ,因为CM ⊂底面ABCD ,所以PM ⊥CM .设BC =x ,则CM =x ,CD =2x ,PM =3x ,PC =PD =2x .取CD 的中点N ,连结PN ,则PN ⊥CD ,所以PN =142x 因为△PCD 的面积为27,所以12×2x ×142x =27,解得x =2(舍去),x =2,于是AB =BC =2,AD =4,PM =23,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2(2+4)2×23=4 3.题组训练二 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与体积如图,平面ABCD ⊥平面ADEF ,四边形ABCD 为菱形,四边形ADEF 为矩形, M ,N 分别是EF ,BC 的中点, AB =2AF , ∠CBA =60°.①求证: DM ⊥平面MNA ; ②若三棱锥A -DMN 的体积为33,求MN 的长. ①【证明】 连接AC ,在菱形ABCD 中, ∠CBA =60°,且AB =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又∵N 为BC 的中点, ∴AN ⊥BC ,∵BC ∥AD ,∴AN ⊥AD ,又∵平面ABCD ⊥平面ADEF ,平面ABCD ∩平面ADEF =AD ,AN ⊂平面ABCD ,∴AN ⊥平面ADEF ,又DM ⊂面ADEF ,∴DM ⊥AN .∵在矩形ADEF 中, AD =2AF ,M 为EF 的中点,∴△A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MF =45°,同理可证∠DME =45°,∴∠DMA =90°,∴DM ⊥AM ,又∵AM ∩AN =A ,且AM ,AN ⊂平面MNA ,∴DM ⊥平面MNA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二立体几何2.2大题考法_平行与垂直讲义含解析05231193.doc
第二讲 大题考法——平行与垂直[典例感悟][例1] (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证明] (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 平面ABD ∩平面BCD =BD ,BC ⊂平面BCD ,BC ⊥BD ,所以BC ⊥平面ABD . 因为AD ⊂平面ABD , 所以BC ⊥AD .又AB ⊥AD ,BC ∩AB =B ,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AD ⊥平面ABC . 又因为AC ⊂平面ABC , 所以AD ⊥AC .[方法技巧]立体几何证明问题的2个注意点(1)证明立体几何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定理法,解题时必须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进行推理.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在平面内,另一条直线必须说明它在平面外;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要求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须是相交直线等,如果定理的条件不完整,则结论不一定正确.(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紧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演练冲关]1.(2018·苏锡常镇调研)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B=90°,CB=CD,点E为棱PB的中点.(1)若PB=PD,求证:PC⊥BD;(2)求证:CE∥平面PAD.证明:(1)取BD的中点O,连结CO,PO,因为CD=CB,所以BD⊥CO.因为PB=PD,所以BD⊥PO.又PO∩CO=O,所以BD⊥平面PCO.因为PC⊂平面PCO,所以PC⊥BD.(2)由E为PB中点,连结EO,则EO∥PD,又EO⊄平面PAD,PD⊂平面PAD,所以EO∥平面PAD.由∠ADB=90°,以及BD⊥CO,所以CO∥AD,又CO⊄平面PAD,所以CO∥平面PAD.又CO∩EO=O,所以平面CEO∥平面PAD,而CE⊂平面CEO,所以CE∥平面PAD.2.(2018·苏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ABCDPE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平面ABCD,PA∥EB,且PA=AD=4,EB =2.(1)若点Q是PD的中点,求证:AQ⊥平面PCD;(2)证明:BD∥平面PEC.证明:(1)因为PA=AD,Q是PD的中点,所以AQ⊥PD.又PA⊥平面ABCD,所以CD⊥PA.又CD⊥DA,PA∩DA=A,所以CD⊥平面ADP.又因为AQ⊂平面ADP,所以CD⊥AQ,又PD∩CD=D,所以AQ⊥平面PCD.(2)如图,取PC 的中点M ,连结AC 交BD 于点N ,连结MN ,ME , 在△PAC 中,易知MN =12PA ,MN ∥PA ,又PA ∥EB ,EB =12PA ,所以MN =EB ,MN ∥EB ,所以四边形BEMN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M ∥BN .又EM ⊂平面PEC ,BN ⊄平面PEC , 所以BN ∥平面PEC ,即BD ∥平面PEC .[例2] (2018·南京模拟)如图,直线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ABC 内接于圆O ,且AB 为圆O 的直径,M 为线段PB 的中点,N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证:(1)平面MON ∥平面PAC ; (2)平面PBC ⊥平面MON .[证明] (1)因为M ,O ,N 分别是PB ,AB ,BC 的中点,所以MO ∥PA ,NO ∥AC ,又MO ∩NO =O ,PA ∩AC =A , 所以平面MON ∥平面PAC .(2)因为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PA ⊥BC . 由(1)知,MO ∥PA ,所以MO ⊥BC .连结OC ,则OC =OB ,因为N 为BC 的中点,所以ON ⊥BC . 又MO ∩ON =O ,MO ⊂平面MON ,ON ⊂平面MON , 所以BC ⊥平面MON .又BC ⊂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 ⊥平面MON .[方法技巧]证明两平面位置关系的求解思路(1)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线、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演练冲关](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AB 1⊥B 1C 1.求证:(1)AB ∥平面A 1B 1C ; (2)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1B 1.因为AB ⊄平面A 1B 1C ,A 1B 1⊂平面A 1B 1C , 所以AB ∥平面A 1B 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 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 1=AB ,所以四边形ABB 1A 1为菱形, 因此AB 1⊥A 1B .因为AB 1⊥B 1C 1,BC ∥B 1C 1, 所以AB 1⊥BC .因为A 1B ∩BC =B ,A 1B ⊂平面A 1BC ,BC ⊂平面A 1BC ,所以AB 1⊥平面A 1BC . 因为AB 1⊂平面ABB 1A 1, 所以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主要考查空间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的证明与翻折 或存在性问题相结合的综合问题.[典例感悟][例3] 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4,AD =2,E 是CD 的中点,将△ADE 沿A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D 1ABCE ,其中平面D 1AE ⊥平面ABCE .(1)证明:BE ⊥平面D 1AE ;(2)设F 为CD 1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F ∥平面D 1AE ,若存在,求出AM 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AD =DE =EC =BC =2,∴AE =BE =2 2. 又AB =4,∴AE 2+BE 2=AB 2, ∴∠AEB =90°,即BE ⊥AE .又平面D 1AE ⊥平面ABCE ,平面D 1AE ∩平面ABCE =AE ,BE ⊂平面ABCE ,∴BE ⊥平面D 1AE .(2)AMAB =14,理由如下: 取D 1E 的中点L ,连接FL ,AL , ∴FL ∥EC ,FL =12EC =1.又EC ∥AB ,∴FL ∥AB ,且FL =14AB ,∴M ,F ,L ,A 四点共面. 若MF ∥平面AD 1E ,则MF ∥AL . ∴四边形AMFL 为平行四边形, ∴AM =FL =14AB ,即AM AB =14.[方法技巧]与平行、垂直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步骤[演练冲关](2018·全国卷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AB =AC =3,∠ACM =90°.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Q =23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 =90°,即BA ⊥AC . 又因为BA ⊥AD ,AC ∩AD =A ,所以AB ⊥平面ACD . 因为A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3 2. 又BP =DQ =23DA ,所以BP =2 2.如图,过点Q 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綊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 所以QE ⊥平面ABC ,QE =1.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V Q ABP =13×S △ABP ×QE =13×12×3×22sin 45°×1=1.[课时达标训练]A 组——大题保分练1.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平面VAB ⊥平面ABC ,△VA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C ⊥BC 且AC =BC .(1)求证:VB ∥平面MOC ; (2)求线段VC 的长.解:(1)证明:因为点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所以MO ∥VB . 又MO ⊂平面MOC ,VB ⊄平面MOC , 所以VB ∥平面MOC .(2)因为AC=BC,O为AB的中点,AC⊥BC,AB=2,所以OC⊥AB,且CO=1.连结VO,因为△V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VO= 3.又平面VAB⊥平面ABC,OC⊥AB,平面VAB∩平面ABC=AB,OC⊂平面ABC,所以OC⊥平面VAB,所以OC⊥VO,所以VC=OC2+VO2=2.2.(2018·南通二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1B与AB1交于点D,A1C与AC1交于点E.求证:(1)DE∥平面B1BCC1;(2)平面A1BC⊥平面A1ACC1.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又E为A1C与AC1的交点,所以E为A1C的中点.同理,D为A1B的中点,所以DE∥BC.又BC⊂平面B1BCC1,DE⊄平面B1BCC1,所以DE∥平面B1BCC1.(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又BC⊂平面ABC,所以AA1⊥BC.又AC⊥BC,AC∩AA1=A,AC⊂平面A1ACC1,AA1⊂平面A1ACC1,所以BC⊥平面A1ACC1.因为BC⊂平面A1BC,所以平面A1BC⊥平面A1ACC1.3.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E,F分别为棱BC,CD上的点,且BD∥平面AEF.(1)求证:EF∥平面ABD;(2)若BD⊥CD,AE⊥平面BCD,求证:平面AEF⊥平面ACD.证明:(1)因为BD∥平面AEF,BD⊂平面BCD,平面AEF∩平面BCD=EF,所以BD∥EF.因为BD⊂平面ABD,EF⊄平面ABD,所以EF∥平面ABD.(2)因为AE⊥平面BCD,CD⊂平面BCD,所以AE⊥CD.因为BD⊥CD,BD∥EF,所以CD⊥EF,又AE∩EF=E,AE⊂平面AEF,EF⊂平面AEF,所以CD⊥平面AEF.又CD ⊂平面ACD ,所以平面AEF ⊥平面ACD .4.(2018·无锡期末)如图,ABCD 是菱形,DE ⊥平面ABCD ,AF ∥DE ,DE =2AF .求证:(1)AC ⊥平面BDE ; (2)AC ∥平面BEF .证明:(1)因为DE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DE ⊥AC .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因为DE ⊂平面BDE ,BD ⊂平面BDE ,且DE ∩BD =D , 所以AC ⊥平面BDE .(2)设AC ∩BD =O ,取BE 中点G ,连结FG ,OG ,易知OG ∥DE 且OG =12DE .因为AF ∥DE ,DE =2AF , 所以AF ∥OG 且AF =OG ,从而四边形AFGO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FG ∥AO . 因为FG ⊂平面BEF ,AO ⊄平面BEF , 所以AO ∥平面BEF ,即AC ∥平面BEF .B 组——大题增分练1.(2018·盐城三模)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底面ABCD 是菱形,M ,N 分别是棱A 1D 1,D 1C 1的中点.求证:(1)AC ∥平面DMN ; (2)平面DMN ⊥平面BB 1D 1D .证明:(1)连结A 1C 1,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因为AA 1綊BB 1,BB 1綊CC 1,所以AA 1綊CC 1,所以A 1ACC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C 1∥AC .又M ,N 分别是棱A 1D 1,D 1C 1的中点,所以MN ∥A 1C 1,所以AC ∥MN .又AC ⊄平面DMN ,MN ⊂平面DMN ,所以AC ∥平面DMN .(2)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是直四棱柱, 所以DD 1⊥平面A 1B 1C 1D 1,而MN ⊂平面A 1B 1C 1D 1, 所以MN ⊥DD 1.又因为棱柱的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底面A 1B 1C 1D 1也是菱形, 所以A 1C 1⊥B 1D 1,而MN ∥A 1C 1,所以MN ⊥B 1D 1.又MN ⊥DD 1,DD 1⊂平面BB 1D 1D ,B 1D 1⊂平面BB 1D 1D ,且DD 1∩B 1D 1=D 1, 所以MN ⊥平面BB 1D 1D .而MN ⊂平面DMN ,所以平面DMN ⊥平面BB 1D 1D .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CD,AB⊥BC,AB=BC=1,DC=2,点E在PB上.(1)求证:平面AEC⊥平面PAD;(2)当PD∥平面AEC时,求PE∶EB的值.解:(1)证明:在平面ABCD中,过A作AF⊥DC于F,则CF=DF=AF=1,∴∠DAC=∠DAF+∠FAC=45°+45°=90°,即AC⊥DA.又PA⊥平面ABCD,AC⊂平面ABCD,∴AC⊥PA.∵PA⊂平面PAD,AD⊂平面PAD,且PA∩AD=A,∴AC⊥平面PAD.又AC⊂平面AEC,∴平面AEC⊥平面PAD.(2)连结BD交AC于O,连结EO.∵PD∥平面AEC,PD⊂平面PBD,平面PBD∩平面AEC=EO,∴PD∥EO,则PE∶EB=DO∶OB.又△DOC∽△BOA,∴DO∶OB=DC∶AB=2∶1,∴PE∶EB的值为2.3.(2018·南通、扬州、淮安、宿迁、泰州、徐州六市二调)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AC,点E,F分别在棱BB1,CC1上(均异于端点),且∠ABE=∠ACF,AE⊥BB1,AF⊥CC1.求证:(1)平面AEF⊥平面BB1C1C;(2)BC∥平面AEF.证明:(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CC1.因为AF⊥CC1,所以AF⊥BB1.又AE⊥BB1,AE∩AF=A,AE⊂平面AEF,AF⊂平面AEF,所以BB1⊥平面AEF.又因为BB1⊂平面BB1C1C,所以平面AEF⊥平面BB1C1C.(2)因为AE⊥BB1,AF⊥CC1,∠ABE=∠ACF,AB=AC,所以Rt△AEB≌Rt△AFC.所以BE=CF.又BE∥CF,所以四边形BEFC是平行四边形.从而BC∥EF.又BC⊄平面AEF,EF⊂平面AEF,所以BC∥平面AEF.4.(2018·常州期末)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PC⊥平面ABCD,PB=PD,点Q是棱PC上异于P,C的一点.(1)求证:BD⊥AC;(2)过点Q和AD的平面截四棱锥得到截面ADQF(点F在棱PB上),求证:QF∥BC.证明:(1)因为PC⊥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BD⊥PC.记AC,BD交于点O,连结OP.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则O为BD的中点.在△PBD中,PB=PD,所以BD⊥OP.又PC∩OP=P,PC⊂平面PAC,OP⊂平面PAC.所以BD⊥平面PAC,又AC⊂平面PAC,所以BD⊥AC.(2)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BC.又AD⊄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AD∥平面PBC.又AD⊂平面ADQF,平面ADQF∩平面PBC=QF,所以AD∥QF,所以QF∥BC.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精品】最新冲刺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含解析)
专题12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自主热身,归纳总结】1、设α,β为互不重合的平面,m,n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n⊂α,则m∥α;②若m⊂α,n⊂α,m∥β,n∥β,则α∥β;③若α∥β,m⊂α,n⊂β,则m∥n;④若α⊥β,α∩β=m,n⊂α,n⊥m,则n⊥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④【解析】:对于①,直线m可能在平面α内,故①错误;对于②,没有m与n相交的条件,故②错误;对于③,m与n也可能异面,故③错误.2、已知平面α,β,直线m,n,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α,n∥β,m⊥n,则α⊥β;②若α∥β,m∥α,n∥β,则m∥n;③若m⊥α,n⊥β,m⊥n,则α⊥β;④若α⊥β,m⊥α,n⊥β,则m⊥n.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③④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CD∥平面ABC1D1,BC∥平面ADC1B1,且BC⊥CD,又因为平面ABC1D1与平面ADC1B1不垂直,故①不正确;因为平面ABCD∥平面A1B1C1D1,且B1C1∥平面ABCD,AB∥平面A1B1C1D1,但AB与B1C1不平行,故②不正确.同理,我们以正方体的模型来观察,可得③④正确.3、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则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①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不存在与直线m平行的直线;②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m垂直;③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不一定存在与直线m垂直的直线;④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与直线m垂直的直线.【答案】:②④4、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l⊥α,m⊂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l⊥m;②α⊥β⇒l∥m;③m∥α⇒l⊥β;④l⊥β⇒m∥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①④【解析】:①由l⊥α,α∥β,得l⊥β,又因为m⊂β,所以l⊥m;②由l⊥α,α⊥β,得l∥β或l⊂β,又因为m⊂β,所以l与m或异面或平行或相交;③由l⊥α,m∥α,得l⊥m.因为l只垂直于β内的一条直线m,所以不能确定l是否垂直于β;④由l⊥α,l⊥β,得α∥β.因为m⊂β,所以m∥α.5、设b,c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现给出下列命题:①若b⊂α,c∥α,则b∥c;②若b⊂α,b∥c,则c∥α;③若c∥α,α⊥β,则c⊥β;④若c∥α,c⊥β,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④【解析】:①b和c可能异面,故①错;②可能c⊂α,故②错;③可能c∥β,c⊂β,故③错;④根据面面垂直判定α⊥β,故④正确.6、在所有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列四个命题:(1) BC∥平面PDF; (2) DF∥平面PAE;(3) 平面PDF⊥平面ABC; (4) 平面PDF⊥平面PAE.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1)(4)【解析】由条件可证BC∥DF,则BC∥平面PDF,从而(1)正确;因为DF与AE相交,所以(2)错误;取DF中点M(如图),则PM⊥DF,且可证PM与AE不垂直,所以(3)错误;而DM⊥PM,DM⊥AM,则DM⊥平面PAE.又DM⊂平面PDF,故平面PDF⊥平面PAE,所以(4)正确.综上所述,正确命题的序号为(1)(4).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在AB1,BC1上(M,N不与B1,C1重合),且AM=BN,那么①AA1⊥MN;②A1C1∥MN;③MN∥平面A1B1C1D1;④MN与A1C1异面.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过M作MP∥AB交BB1于P,连接NP,则平面MNP∥平面A1C1,所以MN∥平面A1B1C1D1,又AA1⊥平面A1B1C1D1,所以AA1⊥MN.当M与B1重合,N与C1重合时,则A1C1与MN相交,所以①③正确.【问题探究,变式训练】 :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E是BC的中点,求证:(1) 平面AB1E⊥平面B1BCC1;(2) A1C∥平面AB1E.【解析】: (1)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C1⊥平面ABC.因为AE⊂平面ABC,所以CC1⊥AE因为AB=AC,E为BC的中点,所以AE⊥BC.因为BC⊂平面B1BCC1,CC1⊂平面B1BCC1,且BC∩CC1=C,所以AE⊥平面B1BCC1.因为AE⊂平面AB1E,所以平面AB1E⊥平面B1BCC1(2) 如图,连结A1B,设A1B∩AB1=F,连结EF.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为A1B的中点.又因为E是BC的中点,所以EF∥A1C因为EF⊂平面AB1E,A1C⊄平面AB1E,所以A1C∥平面AB1E.【变式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PC,CA=CB,M是AB的中点,点N在棱PC上,点D是BN 的中点.求证:(1) MD∥平面PAC;又因为CE⊂平面BEC,所以AH⊥C E.(14分)【变式6】、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高为6,其底面边长为2.已知点M,N分别是棱A1C1,AC的中点,点D是棱CC1上靠近C的三等分点.求证:(1) B1M∥平面A1BN;(2) AD⊥平面A1BN.【解析】: (1) 如图,连结MN,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1ACC1是矩形.因为M,N分别是棱A1C1,AC的中点,所以四边形A1ANM也是矩形,从而MN∥A1A.(2分)又因为A1A∥B1B,所以MN ∥B1B.所以四边形B1BNM是平行四边形,则B1M∥BN.(4分)因为B1M⊄平面A1BN,BN⊂平面A1BN,所以B1M∥平面A1BN.(6分)(2)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BN⊂平面ABC,所以AA1⊥BN.因为N是正三角形ABC的边AC的中点,所以AC⊥BN.又因为A1A∩AC=A,A1A,AC⊂平面A1ACC1,所以BN⊥平面A1ACC1.因为AD ⊂平面A 1ACC 1,所以BN⊥AD.(10分)在平面A 1ACC 1中,tan ∠A 1NA ·tan ∠DAC =61·632=1,所以∠A 1NA 与∠DAC 互余,得AD⊥A 1N.(12分)因为AD⊥BN,AD ⊥A 1N ,BN ∩A 1N =N ,且A 1N ,BN ⊂平面A 1BN ,所以AD⊥平面A 1BN.(14分) 【关联1】、 如图,正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点D ,E 分别是A 1C ,AB 的中点. (1) 求证:ED ∥平面BB 1C 1C ;(2) 若AB =2BB 1,求证:A 1B⊥平面B 1CE.【解析】 (1) 连结AC 1,BC 1,因为AA 1C 1C 是矩形,D 是A 1C 的中点,所以D 是AC 1的中点.(2分) 在△ABC 1中,因为D ,E 分别是AC 1,AB 的中点, 所以DE ∥BC 1.(4分)因为DE ⊄平面BB 1C 1C ,BC 1⊂平面BB 1C 1C , 所以ED ∥平面BB 1C 1C.(6分)(2)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E 是AB 的中点, 所以CE ⊥AB.又因为正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平面ABC ⊥平面ABB 1A 1,平面ABC∩平面ABB 1A 1=AB ,CE ⊂平面ABC , 所以CE ⊥平面ABB 1A 1.从而CE ⊥A 1B.(9分)在矩形ABB 1A 1中,因为A 1B 1B 1B =2=B 1BBE,所以Rt △A 1B 1B ∽Rt △B 1BE ,从而∠B 1A 1B =∠BB 1E.因此∠B 1A 1B +∠A 1B 1E =∠BB 1E +∠A 1B 1E =90°,所以A 1B ⊥B 1E. 又因为CE ,B 1E ⊂平面B 1CE ,CE∩B 1E =E , 所以A 1B ⊥平面B 1CE.(14分)例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CB CD =,点E 为棱PB 的中点.(1)若PB PD =,求证:PC BD ⊥; (2)求证:CE //平面PAD .【解析】: 证明:(1)取BD 的中点O ,连结CO PO ,, 因为CD CB =,所以△CB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D CO ⊥. 因为PB PD =,所以△PB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D PO ⊥. 又,所以BD ⊥平面PCO .因为PC ⊂平面PCO ,所以PC BD ⊥. (2)由E 为PB 中点,连EO ,则EO PD ∥,又EO ⊄平面PAD ,所以EO ∥平面PAD . 由,以及BD CO ⊥,所以CO AD ∥,又CO ⊄平面PAD ,所以CO ∥平面PAD . 又,所以平面CEO ∥平面PAD ,而CE ⊂平面CEO ,所以CE ∥平面PAD .【变式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E ,F 分别为棱BC ,CD 上的点,且BD ∥平面AEF . (1)求证:EF ∥平面ABD ;(2)若BD ⊥CD ,AE ⊥平面BCD ,求证:平面AEF ⊥平面ACD .【解析】:(1)因为BD ∥平面AEF , BD平面BCD ,平面AEF∩平面BCD =EF ,所以 BD ∥EF . 因为BD 平面ABD ,EF 平面ABD ,所以 EF∥平面ABD.(2)因为AE⊥平面BCD,CD平面BCD,所以 AE⊥CD.因为 BD⊥CD,BD∥EF,所以 CD⊥EF,又AE∩EF=E ,平面AEF,EF平面AEF,所以 CD⊥平面AEF.又 CD平面ACD,所以平面AEF⊥平面ACD.【变式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点E在棱PC上(异于点P,C),平面ABE与棱PD交于点F.(1)求证:AB EF∥;(2)若平面PAD⊥平面ABCD,求证:AF EF⊥.A B CD EFP(第16题)【变式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AP=AD, M,N 分别为棱PD,PC的中点.求证:(1)MN∥平面PAB;(2)AM⊥平面PCD.【解析】(1)因为M,N分别为棱PD,PC的中点,所以MN∥DC,又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DC,所以MN∥AB.又AB⊂平面PAB,MN⊄平面PAB,所以MN∥平面PAB.(2)因为AP=AD,M为PD的中点,所以AM⊥P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又平面PAD∩平面ABCD= AD,又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CD⊥AD,又CD⊂平面ABCD,所以CD⊥平面PAD.又AM⊂平面PAD,所以CD⊥AM.因为CD,PD⊂平面PCD,,所以AM⊥平面PCD.【易错警示】立几的证明必须严格按教材所给的公理、定理、性质作为推理的理论依据,严禁生造定理,在运用定理证明时必须在写全定理的所有条件下,才有相应的结论,否则会影响评卷得分.【变式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侧棱PA的中点.(1) 求证:PC∥平面BDE;(2) 若PC⊥PA,PD=AD,求证:平面BDE⊥平面PAB.易错警示 在立体几何中,一定要用课本中允许的有关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在进行推理论证时,一定要将定理的条件写全,不能遗漏,否则,在评分时将予以扣分,高考阅卷对立体几何题证明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关联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 ∥CD ,AC ⊥BD ,AC 与BD 交于点O ,且平面PAC ⊥平面ABCD ,E 为棱PA 上一点. (1) 求证:BD ⊥OE ;(2) 若AB =2CD ,AE =2EP ,求证:EO ∥平面PBC.【解析】(1) 因为平面PAC ⊥ 平面ABCD ,平面PAC∩ 平面ABCD =AC ,BD ⊥AC ,BD ⊂平面ABCD , 所以BD ⊥平面PAC.又因为OE ⊂平面PAC ,所以BD ⊥OE.(6分) (2) 因为AB ∥CD ,AB =2CD ,AC 与BD 交于点O , 所以CO ∶OA =CD ∶AB =1∶2.又因为AE =2EP ,所以CO ∶OA =PE ∶EA , 所以EO ∥PC.又因为PC ⊂平面PBC ,EO ⊄平面PBC , 所以EO ∥平面PBC.(14分)【关联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CA =CB ,AA 1=2AB ,D 是AB 的中点. (1) 求证:BC 1∥平面A 1CD ;(2) 若点P 在线段BB 1上,且BP =14BB 1,求证:AP ⊥平面A 1CD.【解析】 (1)连结AC 1,交A 1C 于点O ,连结OD.因为四边形AA 1C 1C 是矩形,所以O 是AC 1的中点. (2分)在△ABC 1中, O ,D 分别是AC 1,AB 的中点,所以OD ∥BC 1. (4分)又因为OD ⊂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所以BC 1∥平面A 1CD.(6分)(2) 因为CA =CB ,D 是AB 的中点,所以CD ⊥AB ﹒又因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ABC ⊥侧面AA 1B 1B ,交线为AB ,CD ⊂平面ABC ,所以CD ⊥平面AA 1B 1B ﹒ (8分)因为AP ⊂平面A 1B 1BA ,所以CD ⊥AP. (9分)因为BB 1=AA 1=2BA ,BP =14BB 1,所以BP BA =24=ADAA 1,所以Rt △ABP ∽Rt △A 1AD ,从而∠AA 1D =∠BAP ,所以∠AA 1D +∠A 1AP =∠BAP +∠A 1AP =90°,所以AP ⊥A 1D.(12分)又因为CD∩A 1D =D ,CD ⊂平面A 1CD ,A 1D ⊂平面A 1CD ,所以AP ⊥平面A 1CD.(14分)【关联3】、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平面PAB ⊥平面ABC ,PA ⊥PB ,M ,N 分别为AB ,PA 的中点.(1) 求证:PB ∥平面MNC ;(2) 若AC =BC ,求证:PA ⊥平面MNC.【解析】 (1) 因为M ,N 分别为AB ,PA 的中点,所以MN ∥PB.(2分)因为MN ⊂平面MNC ,PB ⊄平面MNC,所以PB ∥平面MNC.(4分)(2) 因为PA ⊥PB ,MN ∥PB ,所以PA ⊥MN. (6分)因为AC =BC ,AM =BM ,所以CM ⊥AB. (8分)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 ,CM ⊂平面ABC ,平面PAB∩平面ABC =AB ,所以CM ⊥平面PAB. (12分) 因为PA ⊂平面PAB ,所以CM ⊥PA.因为PA ⊥MN ,MN ⊂平面MNC ,CM ⊂平面MNC ,MN∩CM=M ,所以PA ⊥平面MNC. (14分)【关联4】、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M 是AD 的中点,N 是PC 的中点.(1) 求证:MN ∥平面PAB ;(2) 若平面PMC ⊥平面PAD ,求证:CM ⊥AD.【解析】 (1) 如图,取PB 的中点E ,连结AE ,NE.因为E ,N 分别是PB ,PC 的中点,所以EN ∥BC 且EN =12BC. 因为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是AD 的中点,所以AM ∥BC 且AM =12BC ,(3分) 所以EN ∥AM 且EN =AM ,四边形AMN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 ∥AE ,(5分)因为MN ⊄平面PAB ,AE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7分)(2) 如图,在平面PAD 内,过点A 作AH ⊥PM ,垂足为H.因为平面PMC ⊥平面PAD ,平面PMC∩平面PAD =PM ,因为AH ⊂平面PAD ,AH ⊥PM ,所以AH ⊥平面PMC ,从而AH ⊥CM.(10分)因为PA ⊥平面ABCD ,CM ⊂平面ABCD ,所以PA ⊥CM.(12分)因为PA∩AH=A ,PA ,AH ⊂平面PAD ,所以CM ⊥平面PAD ,因为AD ⊂平面PAD ,所以CM ⊥AD.(14分)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D 为棱BC 上一点.(1) 若AB =AC ,D 为棱BC 的中点,求证:平面ADC 1⊥平面BCC 1B 1;(2) 若A 1B ∥平面ADC 1,求BD DC 的值.【解析】: (1) 因为AB =AC ,点D 为BC 中点,所以AD ⊥BC.(2分)因为ABC-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所以BB 1⊥平面ABC.因为AD ⊂平面ABC ,所以BB 1⊥AD.(4分)因为BC∩BB 1=B ,BC ⊂平面BCC 1B 1,BB 1⊂平面BCC 1B 1,所以AD ⊥平面BCC 1B 1.因为AD ⊂平面ADC 1,所以平面ADC 1⊥平面BCC 1B 1.(6分)(2) 连结A 1C ,交AC 1于O ,连结OD ,所以O 为AC 1中点.(8分)因为A 1B ∥平面ADC 1,A 1B ⊂平面A 1BC ,平面ADC 1∩平面A 1BC =OD ,所以A 1B ∥OD.(12分)因为O 为AC 1中点,所以D 为BC 中点,所以BD DC =1.(14分)【变式1】、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 =AC =DB =DC ,点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且AF AC=λ.(1) 若EF ∥平面ABD ,求实数λ的值;(2) 求证:平面BCD ⊥平面AED.【解析】 (1) 因为EF ∥平面ABD ,EF ⊂平面ABC ,平面ABC∩平面ABD =AB ,所以EF ∥AB.(3分) 又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所以F 为AC 的中点.由AF AC =λ得λ=12.(6分)(2) 因为AB =AC =DB =DC ,E 是BC 的中点,所以BC ⊥AE ,BC ⊥DE.(9分)又AE∩DE=E ,AE ,DE ⊂平面AED ,所以BC ⊥平面AED.(12分)而BC ⊂平面BCD ,所以平面BCD ⊥平面AED.(14分)【变式2】、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D =CD =12AB ,AB ∥DC ,AD ⊥CD ,PC ⊥平面ABCD.(1) 求证:BC ⊥平面PAC ;(2) 若M 为线段PA 的中点,且过C ,D ,M 三点的平面与PB 交于点N ,求PN ∶PB 的值.【解析】 (1) 连结AC.不妨设AD =1.因为AD =CD =12AB ,所以CD =1,AB =2.因为∠ADC =90°,所以AC =2,∠CAB =45°.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所以AC 2+BC 2=AB 2. 所以BC ⊥AC.(3分)因为PC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PC.(5分)因为PC ⊂平面PAC ,AC ⊂平面PAC ,PC∩AC=C ,所以BC ⊥平面PAC.(7分)(2) 因为AB ∥DC ,CD ⊂平面CDMN ,AB ⊄平面CDMN ,所以AB ∥平面CDMN.(9分)因为AB ⊂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CDMN =MN ,所以AB ∥MN.(12分)在△PAB 中,因为M 为线段PA 的中点,所以N 为线段PB 的中点,即PN ∶PB 的值为12.(14分) 【关联1】、 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D 为AB 的中点.(1) 与BC 平行的平面PDE 交AC 于点E ,判断点E 在AC 上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 若PA =PB ,且锐角三角形PCD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 垂直,求证:AB ⊥PC.【解析】(1) E 为AC 的中点.理由如下:平面PDE 交AC 于点E ,即平面PDE∩平面ABC =DE ,而BC ∥平面PDE ,BC ⊂平面ABC ,所以BC ∥DE.(4分)在△ABC 中,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E 为AC 的中点.(7分)(2) 因为PA =PB ,D 为AB 的中点,所以AB ⊥PD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PCD 所在平面内过点P 作PO ⊥CD 于点O ,因为平面PCD ⊥平面ABC ,平面PCD∩平面ABC =CD ,所以PO ⊥平面ABC.(10分)因为AB⊂平面ABC,所以PO⊥AB.又PO∩PD=P,PO,PD⊂平面PCD,所以AB⊥平面PCD.又PC⊂平面PCD,所以AB⊥PC.(14分)【关联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且PB=PD.(1) 求证:BD⊥PC;(2) 若平面PBC与平面PAD的交线为l,求证:BC∥l.【解析】 (1) 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PO.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BD⊥AC.(2分)又因为O为BD的中点,PB=PD,所以BD⊥PO.(4分)又因为AC∩PO=O,所以BD⊥平面APC.又因为PC⊂平面APC,所以BD⊥PC.(7分)(2) 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BC∥AD.(9分)因为AD⊂平面PAD,BC⊄平面PAD,所以BC∥平面PAD.(11分)又因为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D=l.所以BC∥l.(14分)【关联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平面PBC⊥平面ABC.(1) 若AB⊥BC,CP⊥PB,求证:CP⊥PA:(2) 若过点A作直线l⊥平面ABC,求证:l∥平面PBC.。
新高考数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一、单选题1、(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中)m 、n 是平面α外的两条直线,在m ∥α的前提下,m ∥n 是n ∥α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 【解析】//m α,则存在l α⊂有//m l .而由//m n 可得//n l ,从而有//n α.反之则不一定成立,,m n 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所以//m n 是//n 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2020年高考浙江)已知空间中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l ,m ,n .“l ,m ,n 共面”是“l ,m ,n 两两相交”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解析】依题意,,m n l 是空间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当,,m n l 在同一平面时,可能////m n l ,故不能得出,,m n l 两两相交.当,,m n l 两两相交时,设,,m n A m l B n l C ⋂=⋂=⋂=,根据公理2可知,m n 确定一个平面α,而,B m C n αα∈⊂∈⊂,根据公理1可知,直线BC 即l α⊂,所以,,m n l 在同一平面.综上所述,“,,m n l 在同一平面”是“,,m n l 两两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3、(2020届山东省滨州市三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 .α,β平行与同一个平面C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内两条相交直线平行D .α,β垂直与同一个平面 【答案】C对于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可得α与β相交或α或β平行; 对于B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可得α与β相交或α或β平行; 对于C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内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可得α∥β; 对于D ,α,β垂直与同一个平面,可得α与β相交或α或β平行. 故选:C .4、(2020届浙江省嘉兴市3月模拟)已知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平面,且//m α,则( ) A .若//l m ,则//l α B .若//l α,则//l m C .若l m ⊥,则l α⊥ D .若l α⊥,则l m ⊥【答案】D 【解析】A 选项 有可能线在面内的情形,错误;B 选项中l 与m 还可以相交或异面,错误;C 选项中不满足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错误,D 选项中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正确. 故选:D5、(2020·浙江高三)已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其中l ⊂α,则( ) A .β内一定能找到与l 平行的直线 B .β内一定能找到与l 垂直的直线C .若β内有一条直线与l 平行,则该直线与α平行D .若β内有无数条直线与l 垂直,则β与α垂直 【答案】B 【解析】由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其中l ⊂α,知:在A 中,当l 与α,β的交线相交时,β内不能找到与l 平行的直线,故A 错误; 在B 中,由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知β内一定能找到与l 垂直的直线,故B 正确; 在C 中,β内有一条直线与l 平行,则该直线与α平行或该直线在α内,故C 错误; 在D 中,β内有无数条直线与l 垂直,则β与α不一定垂直,故D 错误.6、(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答案】B【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充分条件,由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知,若αβ∥,则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β平行,所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必要条件,故选B .7、(2020届浙江省高中发展共同体高三上期末)如果用,m n 表示不同直线,,,αβγ表示不同平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m α,//m n ,则//n αB .若//m n ,m α⊂,n β⊂,则//αβC .若αγ⊥,βγ⊥,则//αβD .若m α⊥,n α⊥,则//m n【答案】D 【解析】选项A 中还有直线n 在平面α内的情况,故A 不正确,选项B 中再加上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可以得到两个平面平行,故B 不正确, 选项C 中还有,αβ相交,故C 不正确, 故选:D .8、(2020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数学试题)已知平面l αβ=,m 是α内不同于l 的直线,那么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若//m β,则//m l B .若//m l ,则//m β C .若m β⊥,则m l ⊥ D .若m l ⊥,则m β⊥【答案】D【解析】A 选项: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可知A 正确.B 选项: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可知B 正确.C 选项: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C 正确.D 选项:因为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不能推出直线垂直于平面,故D 错误.故选:D9、(2020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如图,点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面对角线1BC 上运动,则下列四个结论:①三棱锥1A D PC -的体积不变; 1//A P ②平面1ACD ; 1DP BC ⊥③;④平面1PDB ⊥平面1ACD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解析】对于①,由题意知11//AD BC ,从而1//BC 平面1AD C , 故BC 1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AD C 的距离均相等,所以以P 为顶点,平面1AD C 为底面,则三棱锥1A D PC -的体积不变,故①正确; 对于②,连接1A B ,11A C ,111//AC AD 且相等,由于①知:11//AD BC , 所以11//BA C 面1ACD ,从而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得,故②正确;对于③,由于DC ⊥平面11BCB C ,所以1DC BC ⊥, 若1DP BC ⊥,则1BC ⊥平面DCP ,1BC PC ⊥,则P 为中点,与P 为动点矛盾,故③错误;对于④,连接1DB ,由1DB AC ⊥且11DB AD ⊥,可得1DB ⊥面1ACD ,从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知,故④正确. 故选:C .10、(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已知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且m αγ=,n βγ=,则“//m n ”是“//αβ”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如下图所示,将平面α、β、γ视为三棱柱的三个侧面,设a αβ⋂=,将a 、m 、n 视为三棱柱三条侧棱所在直线,则“//m n ”⇒“//αβ”;另一方面,若//αβ,且m αγ=,n βγ=,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出//m n .所以,“//αβ”⇒“//m n ”,因此,“//m n ”是“//αβ”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故选:B.12、(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如图,点N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CD 为正三角形,平面ECD ⊥平面ABCD ,M 是线段ED 的中点,则( )A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B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C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D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 【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作EO CD ⊥于O ,连接ON ,BD ,易得直线BM ,EN 是三角形EBD 的中线,是相交直线.过M 作MF OD ⊥于F ,连接BF ,平面CDE ⊥平面ABCD ,,EO CD EO ⊥⊂平面CDE ,EO ∴⊥平面ABCD ,MF ⊥平面ABCD ,MFB ∴△与EON △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12EO ON EN ===,,5,22MF BF BM ==∴=BM EN ∴≠,故选B .13、(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数学(文)试题)如图所示的四个正方体中,,A B 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 平面MNP 的图形的序号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②③【答案】D 【解析】由题意结合正方体的性质:如图①,平面ABC ∥平面MNP ,则//AB 平面MNP ,①正确; 如图②,平面ABC ∥平面MNP ,则//AB 平面MNP ,②正确; 如图③,平面ABC ∥平面MNP ,则//AB 平面MNP ,③正确; 如图④,平面AB ∩平面MNP =A ,则④错误; 故选:D .14、(2020届浙江省台州市温岭中学3月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BC CD ⊥,2AB BC ==,4CD =,E 为CD 中点,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将ADE 沿AE 折起,使点D 到1D ,M 到1M ,在翻折过程中,有下列命题:①1M M 的最小值为1; ②1//M N 平面1CD E ;③存在某个位置,使1M E DE ⊥; ④无论1M 位于何位置,均有1M N AE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D 【解析】在直角梯形ABCD 中,BC CD ⊥, 2AB BC ==,4CD =,E 为CD 中点,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将ADE 沿AE 折起,使点D 到1D ,M 到1M ,在翻折过程中,当1D 与C 重合时,1M N 的最小值为1;所以①正确;连接MN 交AE 于F 连接1M F ,可以证明平面1FM N //平面1CD E ,所以1 M N //平面1CD E ,所以②正确;当1D E ⊥平面ABCD 时,可得DE ⊥平面1D AE ,所以1M E DE ⊥,所以③正确;因为AE FN ⊥,1AE M F ⊥,所以直线AE ⊥平面1FM E ,所以无论1M 位于何位置,均有1M N AE ⊥.所以④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15、(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已知,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m 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m n m α⊥,,则n α⊥B .若//,m n ααβ⋂=,则//m nC .若m α⊥,m β⊥,则//αβD .若,//,m m n n αβ⊥⊥,则//αβ 【答案】ACD 【解析】若m α⊥,则,a b α∃⊂且a b P =使得m a ⊥,m b ⊥,又//m n ,则n a ⊥,n b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n α⊥,故A 对; 若//m α,n αβ=,如图,设m AB =,平面1111D C B A 为平面α,//m α,设平面11ADD A 为平面β,11A D n αβ⋂==,则m n ⊥,故B 错;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故C 对;若,//m m n α⊥,则n α⊥,又n β⊥,则//αβ,故D 对; 故选:ACD .16、(2020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期末)已知菱形ABCD 中,60BA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将ABD △沿BD 折起,使顶点A 至点M ,在折起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D CM ⊥B .存在一个位置,使CDM 为等边三角形C .DM 与BC 不可能垂直D .直线DM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的最大值为60︒【答案】ABD 【解析】A 选项,因为菱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所以AO BD ⊥,CO BD ⊥;将ABD △沿BD 折起,使顶点A 至点M ,折起过程中,AO 始终与BD 垂直,因此MO BD ⊥, 又MOCO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D ⊥平面CMO ,因此BD CM ⊥,故A 正确;B 选项,因为折起的过程中,AD 边长度不变,因此MD CD =;若CDM 为等边三角形,则CM CD =;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因为60BAD ∠=︒,则sin 603AO AB =⋅=AO MO ==2CM CD ==,所以3341cos 233MOC +-∠==⨯,即二面角M BD C --的余弦值为13时,CDM 为等边三角形;故B 正确;C 选项,DM OM OD =-,BC OC OB =-,由A 选项知,MO BD ⊥,CO BD ⊥, 所以0OM OB OD OC ⋅=⋅=,因此()()DM BC OM OD OC OB OM OC OD OB ⋅=-⋅-=⋅-⋅,同B 选项,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易得OC OM ==1OB OD ==,所以3cos 1DM BC MOC ⋅=∠+,显然当1cos 3MOC ∠=-时,0DM BC ⋅=,即DM BC ⊥;故C 错误;D 选项,同BC 选项,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则OM =1OD =,2MD =,由几何体直观图可知,当OM ⊥平面BCD ,直线DM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最大,为MDO ∠,易知60MDO ∠=︒. 故选:ABD.17、(2020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期末)己知mn 、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m n αβ且//,αβ则//m nB .若//,,,m n m n αβ⊥⊥则//αβC .若//,,//,m n n m ααββ⊂⊄,则//m βD .若//,,m n n ααβ⊥⊥,则//m β 【答案】BC 【解析】A. 若//,//m n αβ且//,αβ则可以//m n ,,m n 异面,或,m n 相交,故A 错误;B. 若//,,m n m α⊥则n α⊥,又,n β⊥故//αβ,B 正确;C. 若//,,m n n α⊂则m α或m α⊆,又//,m αββ⊄,故//m β,C 正确;D. 若//,,m n n α⊥则m α⊥,αβ⊥,则//m β或m β⊆,D 错误; 故选:BC18、(2020届山东省枣庄、滕州市高三上期末)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N 为底面ABCD 的中心,P 为线段11A D 上的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M 为线段AP 的中点,则( )A .CM 与PN 是异面直线B .CM PN >C .平面PAN ⊥平面11BDD B D .过P ,A ,C 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一定是等腰梯形【答案】BCD 【解析】,,C N A 共线,即,CN PM 交于点A ,共面,因此,CM PN 共面,A 错误;记PAC θ∠=,则2222212cos cos 4PN AP AN AP AN AP AC AP AC θθ=+-⋅=+-⋅, 2222212cos cos 4CM AC AM AC AM AC AP AP AC θθ=+-⋅=+-⋅,又AP AC <, 22223()04CM PN AC AP -=->,22CM PN >,即CM PN >.B 正确;由于正方体中,AN BD ⊥,1BB ⊥平面ABCD ,则1BB AN ⊥,1BB BD B ⋂=,可得AN ⊥平面11BB D D ,AN ⊂平面PAN ,从而可得平面PAN ⊥平面11BDD B ,C 正确;取11C D 中点K ,连接11,,KP KC AC ,易知11//PK A C ,又正方体中,11//A C AC ,∴//PK AC ,,PK AC 共面,PKCA 就是过P ,A ,C 三点的正方体的截面,它是等腰梯形.D 正确. 故选:BCD.19、(2020·蒙阴县实验中学高三期末)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侧面PCD ⊥平面ABCD ,BC =CD PC PD ===若点M 为P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 .BM ⊥平面PCDB .//PA 面MBDC .四棱锥M 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6π D .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为6 【答案】BC 【解析】作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由题:侧面PC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底面ABCD 为矩形,BC CD ⊥,则 BC ⊥平面PCD ,过点B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所以选项A 错误;连接AC 交BD 于O ,连接MO ,PAC ∆中,OM ∥PA ,MO ⊆面MBD ,PA ⊄面MBD ,所以//PA 面MBD ,所以选项B 正确;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是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的一半,取CD 中点N ,连接PN ,PN CD ⊥,则PN平面ABCD ,PN =M ABCD -的体积111223M ABCD V -=⨯⨯=所以选项D 错误.矩形ABCD 中,易得6,3,AC OC ON ===PCD 中求得:12NM PC ==在Rt MNO 中3MO =即: OM OA OB OC OD ====,所以O 为四棱锥M ABCD -外接球的球心,半径为3, 所以其体积为36π,所以选项C 正确 故选:BC 三、填空题20、(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统考)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 ⊥平面ABC ,PA =2AB ,则下列结论中:①PB ⊥AE ;②平面ABC ⊥平面PBC ;③直线BC ∥平面PAE ;④∠PDA =45°.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①④ 【解析】对于①,因为PA ⊥平面ABC ,所以PA ⊥AE ,又,EA AB PA AB A ⊥⋂=,所以EA ⊥平面PAB ,从而可得EA PB ⊥,故①正确.对于②,由于PA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与平面PBC 不可能垂直,故②不正确.对于③,由于在正六边形中BC AD ∥,所以BC 与EA 必有公共点,从而BC 与平面PAE 有公共点,所以直线BC 与平面PAE 不平行,故③不正确.对于④,由条件得PAD ∆为直角三角形,且PA ⊥AD ,又2PA AB AD ==,所以∠PDA=45°.故④正确. 综上①④正确. 答案:①④21、(2019年高考北京卷理数)已知l ,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 ⊥m ;②m ∥α;③l ⊥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 【答案】如果l ⊥α,m ∥α,则l ⊥m .【解析】将所给论断,分别作为条件、结论,得到如下三个命题: (1)如果l ⊥α,m ∥α,则l ⊥m ,正确;(2)如果l ⊥α,l ⊥m ,则m ∥α,不正确,有可能m 在平面α内; (3)如果l ⊥m ,m ∥α,则l ⊥α,不正确,有可能l 与α斜交、l ∥α.故答案为:如果l⊥α,m∥α,则l⊥m.22、(2018南京三模)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有如下四个命题:①若l⊥α,l⊥β,则α∥β;②若l⊥α,α⊥β,则l∥β;③若l∥α,l⊥β,则α⊥β;④若l∥α,α⊥β,则l⊥β.其中真命题为______(填所有真命题的序号).【答案】:①③【解析】:①考查定理:垂直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②直线l可能在平面β内;③正确;④不一定垂直;23、(2017南京、盐城二模)已知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①若α∥β,m⊂α,则m∥β;②若m∥α,n⊂α,则m∥n;③若α⊥β,α∩β=n,m⊥n,则m⊥β;④若n⊥α,n⊥β,m⊥α,则m⊥β.【答案】①④【解析】:思路分析逐一判断每个命题的真假.①这是面面平行的性质,正确;②只能确定m,n没有公共点,有可能异面,错误;③当m⊂α时,才能保证m⊥β,错误;④由m⊥α,n⊥α,得m∥n,又n⊥β,所以m⊥β,正确.24、(2016南京三模)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l⊥α,m⊂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l⊥m;②α⊥β⇒l∥m;③m∥α⇒l⊥β;④l⊥β⇒m∥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①④【解析】:①由l⊥α,α∥β,得l⊥β,又因为m⊂β,所以l⊥m;②由l⊥α,α⊥β,得l∥β或l⊂β,又因为m⊂β,所以l与m或异面或平行或相交;③由l⊥α,m∥α,得l⊥m.因为l只垂直于β内的一条直线m,所以不能确定l是否垂直于β;④由l⊥α,l⊥β,得α∥β.因为m⊂β,所以m∥α.四、解答题25、(2020年高考江苏)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B1C⊥平面ABC,E,F分别是AC,B1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AB1C1;(2)求证:平面AB1C⊥平面ABB1.【解析】因为,E F 分别是1,AC B C 的中点,所以1EF AB ∥. 又/EF ⊂平面11AB C ,1AB ⊂平面11AB C , 所以EF ∥平面11AB C .(2)因为1B 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 所以1B C AB ⊥.又AB AC ⊥,1B C ⊂平面11AB C ,AC ⊂平面1AB C ,1,B C AC C =所以AB ⊥平面1AB C .又因为AB ⊂平面1ABB ,所以平面1AB C ⊥平面1ABB .26、(2019年高考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AB =BC .求证:(1)A 1B 1∥平面DEC 1; (2)BE ⊥C 1E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因为D,E分别为BC,AC的中点,所以ED∥AB.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所以A1B1∥ED.又因为ED⊂平面DEC1,A1B1 平面DEC1,所以A1B1∥平面DEC1.(2)因为AB=BC,E为AC的中点,所以BE⊥AC.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又因为BE⊂平面ABC,所以CC1⊥BE.因为C1C⊂平面A1ACC1,AC⊂平面A1ACC1,C1C∩AC=C,所以BE⊥平面A1ACC1.因为C1E⊂平面A1ACC1,所以BE⊥C1E.27、(2019南通、泰州、扬州一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棱PA,PD的中点.已知侧面PA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DA=DP.求证:(1)MN∥平面PBC;(2)MD⊥平面PAB.【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棱PA,PD的中点,所以MN∥AD.(2分)又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AD.所以MN∥BC.(4分)又BC⊂平面PBC,MN⊄平面PBC,所以MN∥平面PBC. (6分)(2)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AD.又侧面PAD⊥底面ABCD,侧面PAD∩底面ABCD=AD,AB⊂底面ABCD,所以AB⊥侧面PAD.(8分)又MD⊂侧面PAD,所以AB⊥MD.(10分)因为DA=DP,又M为AP的中点,从而MD⊥PA. (12分)又PA,AB在平面PAB内,PA∩AB=A,所以MD⊥平面PAB.(14分)28、(2019南京、盐城二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1C⊥BC1,AB1⊥BC1,D,E分别是AB1和BC的中点.求证:(1)DE∥平面ACC1A1;(2)AE⊥平面BCC1B1.规范解答(1)连结A1B,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且AA1=BB1,所以四边形AA1B1B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D是AB1的中点,所以D也是BA1的中点.(2分)在△BA1C中,D和E分别是BA1和BC的中点,所以DE∥A1C.又因为DE⊄平面ACC1A1,A1C⊂平面ACC1A1,所以DE∥平面ACC1A1.(6分)(2)由(1)知DE∥A1C,因为A1C⊥BC1,所以BC1⊥DE.(8分)又因为BC1⊥AB1,AB1∩DE=D,AB1,DE⊂平面ADE,所以BC1⊥平面ADE.又因为AE⊂平在ADE,所以AE⊥BC1.(10分)在△ABC中,AB=AC,E是BC的中点,所以AE⊥BC.(12分)因为AE⊥BC1,AE⊥BC,BC1∩BC=B,BC1,BC⊂平面BCC1B1,所以AE⊥平面BCC1B1. (14分)29、(2019苏锡常镇调研(一))如图,三棱锥DABC中,已知AC⊥BC,AC⊥DC,BC=DC,E,F 分别为BD,CD的中点.求证:(1) EF ∥平面ABC ; (2) BD ⊥平面ACE.. 规范解答 (1)三棱锥DABC 中,因为E 为DB 的中点,F 为DC 的中点,所以EF ∥BC ,(3分) 因为BC ⊂平面ABC ,EF ⊄平面ABC , 所以EF ∥平面ABC.(6分)(2)因为AC ⊥BC ,AC ⊥DC ,BC ∩DC =C ,BC ,DC ⊂平面BCD 所以AC ⊥平面BCD ,(8分)因为BD ⊂平面BCD ,所以AC ⊥BD ,(10分)因为DC =BC ,E 为BD 的中点,所以CE ⊥BD ,(12分)因为AC ∩CE =C ,AC ,CE ⊂平面ACE ,所以BD ⊥平面ACE.(14分)30、(2020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金陵中学、新海高级中学高三12月联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底面ABCD 为矩形,且AB =1BC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DE ⊥.(1)求证://EF 平面PAD ; (2)求证:平面PAC ⊥平面PDE .【解析】(1)取PD 中点G ,连AG ,FG ,F ,G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FG CD ∴,且12FG CD =又E 为AB 中点//AE CD ∴,且12AE CD = //AE FG ∴,AE FG =四边形AEFG 为平行四边形//EF AG ∴,又EF ⊄平面PAD ,AG ⊂平面PAD //EF ∴平面PAD(2)设AC DE H =由AEH CDH ∆∆及E 为AB 中点得12AH AE CH CD == 又2AB =1BC =AC ∴13AH AC ==AH AB AE AC ∴==又BAD ∠为公共角GAE BAC ∴∆∆ 90AHE ABC ∴∠=∠=︒即DE AC ⊥又DE PA ⊥,PAAC A =DE ⊥平面PAC ,又DE ⊂平面PDE∴平面PAC ⊥平面PDE31、(2020届江苏省海安中学、金陵中学、新海高级中学高三12月联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棱AB ,AD ,AP 两两垂直,长度分别为1,2,2.若DC ⃑⃑⃑⃑⃑ =λAB ⃑⃑⃑⃑⃑ (λ∈R ),且向量PC⃑⃑⃑⃑⃑ 与BD ⃑⃑⃑⃑⃑⃑ 夹角的余弦值为√1515.(1)求λ的值;(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依题意,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B(1,0,0),D(0,2,0),P(0,0,2),因为DC⃑⃑⃑⃑⃑ =λAB ⃑⃑⃑⃑⃑ ,所以C(λ,2,0), 从而PC ⃑⃑⃑⃑⃑ =(λ,2,−2),则由cos〈PC ⃑⃑⃑⃑⃑ ,BD ⃑⃑⃑⃑⃑⃑ 〉=√1515,解得λ=10(舍去)或λ=2. (2)易得PC ⃑⃑⃑⃑⃑ =(2,2,−2),PD ⃑⃑⃑⃑⃑ =(0,2,−2),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n ⃑ =(x,y,z), 则n ⃑ ⋅PC ⃑⃑⃑⃑⃑ =0,n ⃑ ⋅PD⃑⃑⃑⃑⃑ =0,即x +y −z =0,且y −z =0,所以x =0, 不妨取y =z =1,则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n⃑ =(0,1,1),又易得PB ⃑⃑⃑⃑⃑ =(1,0,−2), 故cos〈PB ⃑⃑⃑⃑⃑ ,n ⃑ 〉=PB ⃑⃑⃑⃑⃑⋅n ⃑ |PB ⃑⃑⃑⃑⃑ |⋅|n ⃑ |=−√105, 所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5.32、(2020届江苏南通市高三基地学校第一次大联考数学试题)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E 为CD 的中点,O 为BD 上一点,且AO ⊥平面BCD .金榜题名 前程似锦 21求证:(1)//BC 平面AOE ;(2)平面ABD ⊥平面AOE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因为AO ⊥平面,BCD BD ⊂平面BCD ,所以AO BD ⊥. 因为,AB AD O =为BD 一点,所以O 为BD 中点.因为E 为CD 的中点,所以//BC OE .因为BC ⊄平面,AOE OE ⊂平面AOE ,所以//BC 平面AOE .(2)因为AO ⊥平面,BCD AO ⊂平面ABD ,所以平面ABD ⊥平面BCD . 因为,//BC BD BC OE ⊥,所以OE BD ⊥.因为OE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所以OE ⊥平面ABD . 因为OE ⊂平面AOE ,所以平面ABD ⊥平面AOE .。
专题08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专题08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考点预测】1.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1)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直线a 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一般结合反证法证明;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辅助线的作法为:平面外直线的端点进平面,同向进面,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不同向进面,延长交于一点得平行于第三边的线段;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面面平行转化成线面平行;(2)证明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此法一般与反证法结合;②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③利用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④证明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3)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利用平行公理;2.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1)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高;②勾股定理逆定理;③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④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⑤向量的数量积为零;⑥线面垂直的性质();⑦平行线垂直直线的传递性(∥).(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①线面垂直的定义;②线面垂直的判定(); ③面面垂直的性质();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⑤面面垂直的性质(). (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b a b αα⊥⊂⇒⊥,a c a ⊥b b c ⇒⊥,,,,a b a c c b bc P a ααα⊥⊥⊂⊂=⇒⊥,,,b a b a a αβαβαβ⊥=⊥⊂⇒⊥,a b α⊥a b α⇒⊥,,l l αγβγαβγ⊥⊥=⇒⊥,a a βααβ⊥⊂⇒⊥【典型例题】例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命题: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一条直线在平面内,另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答案】D【解析】【分析】①应用反证法:AB α⊥于A ,AB β⊥于B ,假设,αβ不平行,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矛盾,即可判断;②③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①如下图,若AB α⊥于A ,AB β⊥于B ,假设,αβ不平行,则,αβ相交,,令l αβ=,在l 任找一点C ,连接,AC BC ,则,,A B C 为三角形,由,AC BC αβ⊂⊂,则AB AC ⊥,AB BC ⊥,即90BAC ABC ∠=∠=︒,显然,,A B C 不能构成三角形,与假设矛盾,所以,αβ平行,正确.②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③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则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正确; 故选:D例2.(2022·河南开封·高一期中)已知直线a ,b ,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a αβα⊥⊂,则a β⊥B .//,//a αβα,则a β∥C .//,a b ββ⊂,则//a bD .a 与b 互为异面直线,//,//,//,//a a b b αβαβ,则//αβ【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判断即可.【详解】A 选项中,只有直线a 与两平面的交线垂直的时候结论才成立;B 选项中,还有可能a β⊂;C 选项中,两直线a ,b 平行或异面;D 选项中,过直线a 上一点做//b b ',则相交直线a ,b '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γ,易得//γα且//γβ,所以//αβ;故选:D .(多选题)例3.(2022·河南开封·高一期中)如图,在棱长均相等的正四棱锥P ABCD -中,M 、N 分别为侧棱PA 、PB 的中点,O 是底面四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PC 平面OMNB .平面//PCD 平面OMNC .OM PA ⊥D .PD ⊥平面OMN【答案】ABC【解析】【分析】 A 选项,由中位线证明线线平行,推导出线面平行;B 选项,在A 选项的基础上证明面面平行;从而推导出D 错误;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PA PC ⊥,从而得到OM PA ⊥.【详解】因为O 为底面四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所以O 为AC 的中点,由M 是PA 的中点,可得∥PC MO ,因为PC ⊄在平面OMN ,OM ⊂平面OMN ,所以//PC 平面OMN ,A 正确;同理可推得//PD 平面OMN ,⋂=,而PC PD PPCD平面OMN,B正确;所以平面//因为PD⊂平面PCD,故PD不可能垂直平面OMN,D错误;设该正四棱锥的棱长为a,则,2PA PC a AC a,===⊥,所以PA PCPC MO,因为∥⊥,C正确.所以OM PA故选ABC.例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已知,连接DG,CD与FG交与点M,先证明四边形CFDG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DM=MC.结合BH=HC,可证明MH∥BD,再使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先证明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CF∥HE.因为CF⊥BC,所以HE⊥BC,再证明GH∥AB,因为AB⊥BC,所以GH⊥BC,从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BC⊥平面EGH,再使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完成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DG ,设CD ∩GF =M ,连接MH .在三棱台DEF ABC 中,AB =2DE ,所以AC =2DF .因为G 是AC 的中点,所以DF ∥GC ,且DF =GC ,所以四边形CFDG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M =MC .因为BH =HC ,所以MH ∥BD . 又BD ⊄平面FGH ,MH ⊂平面FGH ,所以BD ∥平面FGH .(2)因为G ,H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所以GH ∥AB .因为AB ⊥BC ,所以GH ⊥BC .又H 为BC 的中点,所以EF ∥HC ,EF =HC ,所以四边形EFCH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 ∥HE .因为CF ⊥BC ,所以HE ⊥BC .又HE ,GH ⊂平面EGH ,HE ∩GH =H ,所以BC ⊥平面EGH .又BC ⊂平面BCD ,所以平面BCD ⊥平面EGH .例5.(2022·全国·高一期中)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E 、F 、P 分别是11B C 、1BB 、1D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11BDD B ;(2)证明:1CA MN ⊥;(3)请判断直线EF 与平面MNP 位置关系(不需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3)EF ⊂平面MNP .【解析】【分析】(1)因为MN BD ∥,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即可证明;(2)先证MN ⊥平面1A AC ,根据线面垂直性质即可证明线线垂直;(3)连接11C D 中点G 如图所示即可判断结果.(1)∵MN BD ∥,MN ⊂面11BDD B ,BD ⊂平面11BDD B ,∴MN ∥平面11BDD B ;(2)1AA ⊥平面ABCD ,MN ⊂平面ABCD ,∴1AA MN ⊥∵AC BD ⊥,MN BD ∥∴AC MN ⊥.又∵1AA AC A =,∴MN ⊥平面1A AC ,∴1CA MN ⊥.(3) EF ⊂平面MNP例6.(2022·河南开封·高一期中)在条件①AC BC ⊥;②1AB AC =;③平面1AB C ⊥平面11BB C C 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的问题中,并给出问题解答.问题: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C CC =,且________,求证:11BC AB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选条件①:将证明11BC AB ⊥转化为证明1BC ⊥平面1AB C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分析所需条件,将所需条件不断转化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结合已知可证;选择②:设11BC B C M ⋂=,连接AM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1BC ⊥平面1AB C ,然后可证;选择③: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1BC ⊥平面1AB C ,然后可证.【详解】(情况一)补充条件①AC BC ⊥.证明:在直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平面ABC ,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1BB AC ⊥.因为1,⊥=AC BC BC BB B ,BC ⊂平面11BB C C ,1BB ⊂平面11BB C C所以AC ⊥平面11BB C C .因为1BC ⊂平面11BB C C ,所以1AC BC ⊥,因为1BC CC =,所以四边形11BB C C 为菱形,所以11B C BC ⊥.因为1AC B C C ⋂=,AC ⊂平面1AB C ,1B C ⊂平面1AB C所以1BC ⊥平面1AB C .因为1AB ⊂平面1AB C ,所以11BC AB ⊥.(情况二)补充条件②1AB AC =.证明:设11BC B C M ⋂=,连接AM .因为1AB AC =,M 为1BC 的中点,所以1AM BC ⊥.因为1BC CC =,所以四边形11BB C C 为菱形,所以11B C BC ⊥.因为AM ⊂平面11,AB C B C ⊂平面11,=AB C AMB C M , 所以1BC ⊥平面1AB C .因为1AB ⊂平面1AB C ,所以11BC AB ⊥,(情况三)补充条件③平面1AB C ⊥平面11BB C C .证明:在棱柱111ABC A B C -中,因为1BC CC =,所以四边形11BB C C 为菱形,所以11B C BC ⊥.因为平面1AB C ⊥平面11BB C C ,平面1AB C平面1111,=⊂BB C C B C BC 平面11BB C C ,所以1BC ⊥平面1AB C .因为1AB ⊂平面1AB C ,所以11BC AB ⊥.例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1)求证:PE BC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C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E AD ⊥,再根据//BC AD 可得PE BC ⊥; (2)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AB ⊥平面PAD ,进一步得到AB PD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PD ⊥平面PAB ,最后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平面PAB ⊥平面PCD .(1)因为PA PD =,E 为AD 的中点,所以PE AD ⊥.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BC AD ,所以PE BC ⊥.(2)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所以AB ⊥平面PAD ,所以AB PD ⊥.又因为PA PD ⊥,PA AB A =,所以PD ⊥平面PAB .因为PD⊂平面PCD,所以平面PAB⊥平面PCD.例8.(2022·山西·大同一中高一阶段练习)如图,在四面体P ABD中,AD⊥平面P AB,PB ⊥P A(1)求证:PB⊥平面APD;(2)若AG⊥PD,G为垂足,求证:AG⊥BD.【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性质有AD PB⊥,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证结论.(2)由(1)及面面垂直的判定可得面PBD⊥面APD,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有AG⊥面PBD,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即可证结论.(1)由AD⊥平面P AB,PB⊂面PAB,则AD PB⊥,又PB⊥P A,PA AD A⋂=,则PB⊥平面APD;(2)由(1)及PB⊂面PBD,则面PBD⊥面APD,=,AG⊥PD,AG⊂面APD,又面PBD面APD PD所以AG⊥面PBD,而BD⊂面PBD,所以AG⊥BD.【过关测试】一、单选题1.(2022·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结合图形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即可得答案.【详解】⋂=,连接QO,对于A:如图所示,连接BC、DE,设BC DE O∕∕,因为Q、O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所以AB QOMNQ Q,即直线QO与平面MNQ不平行,又QO⋂平面=所以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故A符合题意;对于B:如图所示,取DG的中点E,连接CB、AD、EQ、NE,则////MQ CB MN AC ,,且AC CB C MNMQ M ==,,所以平面//ACBD 平面MNQE ,又AB 平面ACBD ,AB ⊄平面MNQ , 所以AB ∕∕平面MNQ ,故B 不符合题意.对于C :如图所示,连接DC ,则//AB DC ,因为M 、Q 为所在棱的中点,所以//MQ DC ,又MQ 平面MNQ ,DC ⊄平面MNQ ,所以//DC 平面MNQ ,所以//AB 平面MNQ ,故C 不符合题意;对于D :如图所示,连接DC ,//AB DC ,因为Q 、N 为所在棱的中点,所以NQ CD ∕∕,所以//AB NQ ,又NQ ⊂平面MNQ ,AB ⊄平面MNQ ,所以AB ∕∕平面MNQ ,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广东·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已知平面α平面l β=,直线//,//a a αβ,则直线a 与l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或异面 B .相交 C .平行 D .异面【答案】C【解析】【分析】过a 作平面m γα=、n ηβ=,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得//m a 、//n a ,即//m n ,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及性质有//m l ,最后由平行公理的推论判断直线a 与l 的位置关系.【详解】过a 作平面m γα=,//a α,则//m a , 过a 作平面n ηβ=,//a β,则//n a所以//m n ,m β⊄,n β⊂,则//m β,而m α⊂,平面α平面l β=,则//m l , 综上,//a l .故选:C3.(2022·广东·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已知直线m 、n 和平面αβ、,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m n n α∥∥,则m αB .若,,m n m n ααβ⊂∥∥、,则αβ∥C .若,,m n αβαβ⊂⊂∥,则m n ∥D .若α∥,m ββ⊂,则m α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行关系的理解,常见错误有对平行线传递性的误解以及平行相关定义、定理的条件结论理解错误.【详解】A 中,可知m 与n 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或异面,A 不正确;B 中,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前提m 与n 必须相交,B 不正确;C 中,可知m 与n 的位置关系:平行或异面,C 不正确;D 中,若α∥β,则平面α内任一条直线均平行平面β,D 正确.故选:D .4.(2022·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m ∥α,n ⊂α,则m ∥nB .若m ∥n ,m α⊄, n ⊂α则m ∥αC .若m ∥α, n ∥α,m β⊂,n β⊂,则α∥βD .若m ∥α,n ∥β, α∥β,则m ∥n【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对于选项A ,由直线和平面的性质定理可知,直线m 只能和过这条直线的任意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平行,则直线m 和n 不一定平行,则A 不正确;对于选项B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选项B 正确;对于选项C ,平面α和平面β可能相交,则选项C 不正确,对于选项D ,直线m 和直线n 可能相交或异面,则D 不正确;故选:B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③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④过直线外一点只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D .②③④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空间中线面的关系,可以求解.【详解】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及线面平行的性质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过直线外一点作平面与直线垂直,则平面内过这一点的所有直线都与该直线垂直.故选:A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线段BC 1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D 1⊥DPB .AP ⊥B 1C C .AC 1⊥DPD .A 1P ⊥B 1C【答案】B【解析】【分析】 由正方体的性质有B 1C ⊥BC 1,B 1C ⊥AB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判断B ,根据正方体性质判断A 、C 、D.【详解】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DP 与1BC 不垂直,而11//AD BC ,即DP 与1AD 也不垂直,A 错误;因为B 1C ⊥BC 1,B 1C ⊥AB ,BC 1∩AB =B ,所以B 1C ⊥平面ABC 1D 1,因为点P 是线段BC 1上任意一点,即AP 面ABC 1D 1,所以AP ⊥B 1C ,B 正确;若E 为AB 中点,则1//AC PE ,而DP 与PE 不垂直,则1AC 不与DP 垂直,C 错误;由下图知:结合正方体性质知,1A P 与1B C 不垂直,D 错误.故选:B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G 是直线BD 上的动点,则( )A .存在点G ,使PG ⊥EF 成立B .存在点G ,使FG ⊥EP 成立C .不存在点G ,使平面EFG ⊥平面ACD 成立D .不存在点G ,使平面EFG ⊥平面ABD 成立【答案】C【解析】【分析】A 选项假设PG ⊥EF ,证得AC ⊥面ABD ,与题设矛盾即可判断;B 选项由PE BF ∥求出异面直线,PE FG 的夹角小于2π即可判断;C 选项取CD 中点N ,过B 作BH AN ⊥于H ,先证BH ⊥面ACD ,再由BH 与面EFG 相交即可判断;D 选项直接证明当G 与BD 中点M 重合时,面ABD ⊥面EFG 即可.【详解】在A 中,取BD 中点M ,连接,AM CM ,易得,AM BD CM BD ⊥⊥,,AM CM ⊂面ACM ,AM CM M ⋂=,故BD ⊥面ACM ,又AC ⊂面ACM ,故BD AC ⊥,若PG ⊥EF ,,PG BD ⊂面ABD ,PG BD G ⋂=,则AC ⊥面ABD ,显然不成立,故不存在点G ,使PG ⊥EF 成立,故A 错误;在B 中,连接,BF DF ,易得PE BF ∥,故BFG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PE FG 的夹角,不妨设3AB =,在ABF 中,由余弦定理2222cos 3BF AB AF AB AF π=+-⋅⋅,即22213223272BF =+-⨯⨯⨯=,解得7BF 7DF =在BFD △中,222779cos 0227BF DF BD BFD BF DF +-+-∠==>⋅⨯,则2BFD π∠<,显然2BFG BFD π∠<∠<,故不存在点G ,使FG ⊥EP 成立,故B 错误;在C 中,取CD 中点N ,连接,AN BN ,过B 作BH AN ⊥于H ,易得,BN CD AN CD ⊥⊥,,AN BN ⊂面ABN ,AN BN N =,故CD ⊥面ABN ,又BH ⊂面ABN ,故CD BH ⊥,又,AN CD ⊂面ABN ,AN CD N ⋂=,故BH ⊥面ACD ,若平面EFG ⊥平面ACD ,则BH ⊂面EFG 或BH 面EFG ,显然BH 与面EFG 相交,故不存在点G ,使平面EFG ⊥平面ACD 成立,故C 正确;在D 中,当G 与BD 中点M 重合时,由A 选项知有BD ⊥面ACM ,即BD ⊥面EFG ,又BD ⊂面ABD ,故面ABD ⊥面EFG ,故存在点G ,使平面EFG ⊥平面ABD 成立,故D 错误.故选:C .8.(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一期末)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不能证明⊥AP BC 的条件是( )A .BC ⊥平面APCB .AP PC ⊥,AP PB ⊥ C .PC BC ⊥,平面APC ⊥平面BPCD .BC PC ⊥,AB BC ⊥【答案】D【解析】【分析】 A 选项利用线面垂直(BC ⊥平面APC )可推出线线垂直(⊥AP BC ),B 选项利用两组线线垂直(AP PC ⊥,AP PB ⊥)推出线面垂直(AP ⊥平面BPC ),再推出线垂直(⊥AP BC ),C 选项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推出⊥AP BC ,D 选项不能证明出⊥AP BC .【详解】BC ⊥平面APC ,AP ⊂平面APC ,BC AP ∴⊥ ,故A 选项可以证明,因此不选.AP PC ⊥,AP PB ⊥,,,PC PB P PC PB ⋂=⊂平面BPC ,AP ∴⊥平面BPC ,BC ⊂平面BPC ,BC AP ∴⊥.故B 选项可以证明,因此不选.平面APC ⊥平面BPC ,平面APC 平面=BPC PC ,PC BC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BC ⊥平面APC .AP ⊂平面APC ,BC AP ∴⊥,故C 选项可以证明,因此不选.由D 选项BC PC ⊥,AB BC ⊥并不能推出⊥AP BC .故选:D.二、多选题9.(2022·江苏·盐城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P 是11B CD 内部(不包括边界)的动点,若11AP B D ⊥,则线段AP 长度的可能取值为( )A .1110B 23C .65D 5 【答案】BC【解析】【分析】利用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从而确定点P 的轨迹,再根据平面几何的知识求距离的最大、最小值,判断选项即可.【详解】取11B D 中点O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AB AD =,O 是11B D 的中点,11B D AO ∴⊥,同理11B D OC ⊥,11B D ∴⊥面AOC ,又点P 是11B CD 内部(不包括边界)的动点,11AP B D ⊥P ∴一定在线段OC 上运动在AOC △中,6AO CO ==2AC = 故cos OCA ∠=132AC OC =26sin 1cos OCA OCA ∠=-∠, 故A 到OC 的距离23sin d AC OCA =⋅∠=232AP ≤故选BC .10.(2022·广东·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一期中)在三棱锥P ABC -中,从顶点P 向底面作垂线,垂足是H ,给出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PA BC PB AC ⊥⊥,则H 是ABC 的垂心B .若,,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H 是ABC 的垂心C .若PA PB PC ==,则H 是ABC 的外心D .若H 是AC 的中点,则PA PB PC ==【答案】ABC【解析】【分析】作出图形,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知PH ⊥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H BC ⊥,又因为PA BC ⊥,且PA PH P =,所以BC ⊥平面PAH ,又AH ⊂平面PAH ,因此BC AH ⊥;同理AC BH ⊥,所以H 是ABC 的垂心,故A 正确;由题意知PH ⊥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H BC ⊥,又因为PA PC ⊥,PA PB ⊥,且PC PB P =,所以PA ⊥平面PBC ,又因为BC ⊂平面PBC ,所以PA BC ⊥,且PA PH P =,所以BC ⊥平面PAH ,又AH ⊂平面PAH ,因此BC AH ⊥;同理AC BH ⊥,所以H 是ABC 的垂心,故B 正确;PH ⊥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AB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所以,,⊥⊥⊥PH AB PH AC PH BC ,又因为PA PB PC ==,所以≅≅Rt PAH Rt PBH Rt PCH ,因此AH BH CH ==,所以H 是ABC 的外心,故C 正确;由题意知PH ⊥平面ABC ,且AC ⊂平面ABC ,所以PH AC ⊥,又H 是AC 的中点,所以PA PC =,当12BH AC =时,有PA PB PC ==,当12≠BH AC ,PA PC PB =≠, 故D 不一定成立;故选:ABC.11.(2022·云南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已知m ,n 是互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互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m α⊂,n ⊂α,m n P =,//m β,//n β,则//αβB .若m α⊥,m n ⊥,//αβ,则//n βC .若//m α,//m β,n αβ=,则//m nD .若m α⊥,m β⊂,则αβ⊥【答案】ACD【解析】【分析】A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判断;B 由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结合平面的基本性质判断;C 过m 作平面l γα⋂=,由线面平行性质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判断;D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判断.【详解】A :由//m β,//n β且,m n α⊂,m n P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知://αβ,正确;B :m α⊥,m n ⊥,//αβ,则//n β或n β⊂,错误;C :过m 作平面l γα⋂=,而//m α,则//m l ,又//m β则l β//,n αβ=,故//l n ,所以//m n ,正确;D :由m α⊥,m β⊂,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知:αβ⊥,正确.故选:ACD12.(2022·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BC CD ⊥,AB CD ∥,3BC =12AA AB AD ===,点P ,Q ,R 分别在棱1BB ,1CC ,1DD 上,若A ,P ,Q ,R 四点共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任意点P ,都有AP QR ∥B .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PQR 为平行四边形C .存在点P ,使得BC ∥平面APQRD .存在点P ,使得△APR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AC【解析】【分析】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结合假设法逐一判断即可.【详解】对于A :由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AB CD ,所以平面11//ABB A 平面11DCC D ,又因为平面APQR ⋂平面11ABB A AP =,平面APQR ⋂平面11DCC D QR =, 所以//AP QR ,故A 正确;对于B :若四边形APQR 为平行四边形,则//AR QP ,而AD 与BC 不平行,即平面11ADD A 与平面11BCC B 不平行,所以平面APQR ⋂平面11BCC B PQ =,平面APQR ⋂平面11ADD A AR =,直线PQ 与直线AR 不平行,与//AR QP 矛盾,所以四边形APQR 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故B 不正确;对于C :当BP CQ =时,R 为D 时,满足//BC 平面APQR ,故C 正确.对于D :假设存在点P ,使得APR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令BP x =,过点D 作DE AB ⊥,则3DE BC ==DR 上取一点M 使得DM BP x ==,连接,BD PM ,则四边形BDMP 为矩形,所以2MP BD ==,则()2224PR PM MR DR x =+=+- 2224AP PB AB x +=+2224AR DR AD DR =+=+显然,AR PR AP PR ≠≠,若由AP AR =,则BP DR x ==且//BP DR ⇒四边形BPDR 为平行四边BPDR , 所以2222228282RP BC CD AP BP x +=++D 错误; 故选:AC.【点睛】关键点睛:运用假设法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三、填空题13.(2022·广东·广州市白云中学高一期中)正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点P ,Q 分别在BD 和SC 上,并且:1:2=BP PD ,//PQ 平面SAD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__. 66a 【解析】【分析】过P 作//PM BC ,交CD 于M ,连结QM ,即可证明平面//PQM 平面SAD ,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得到//MQ SD ,再分别求出PM 、QM ,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os ADS ∠,由此利用余弦定理能求出线段PQ 的长.【详解】 解:如图,过P 作//PM BC ,交CD 于M ,连结QM ,正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点P ,Q 分别在BD 和SC 上, :1:2=BP PD ,//PQ 平面SAD ,因为//PM BC ,//AD BC ,所以//PM AD ,PM ⊄平面SAD ,AD ⊂平面SAD , 所以//PM 平面SAD ,又PM PQ P =,,PM PQ ⊂平面PQM ,所以平面//PQM 平面SAD ,平面PQM平面SDC MQ =,平面SDC 平面SAD SD =, //MQ SD ∴,2233PM BC a ∴==, //QM SD ∴,1233QM SD a ∴==, //SD QM ,//AD MP ,PMQ ADS ∴∠=∠,222222441cos 2224AD SD SA a a a ADS AD SD a a +-+-∠===⨯⨯⨯⨯, 22222244162cos 299492233a PQ PM QM PM QM PMQ a a a a =+-⋅⋅∠=+-⨯⨯⨯=, 6PQ ∴=. ∴线段PQ 6.6 14.(2022·广东·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其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侧棱11,AA CC 上的动点,点P 在棱1AA 上,且1AP =,若//EF 平面PBD ,则EF 的长=___________.6【解析】【分析】连接AC 与BD 交于点O ,取PQ =AP =1,连接QC ,得到//OP QC ,再由//EF 平面PBD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得到//EF OP ,进而得到//EF QC 求解.【详解】解:因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其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所以底面边长为1AD =,高为14AA =,如图所示:连接AC 与BD 交于点O ,取PQ =AP =1,连接QC ,则//OP QC ,因为//EF 平面PBD ,且EF ⊂平面1A ACC ,平面11A ACC ⋂平面BPD OP =,所以//EF OP ,则//EF QC , 又//QE CF ,所以四边形QEFC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26EF QC OP ===615.(2022·浙江浙江·高一期中)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Q 为线段AD 的中点,P 为正方体内部及其表面上的一动点,且1PQ BD ⊥,则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 构成的平面图形的的周长等于________.【答案】32【解析】【分析】分别取111111,,,,CD CC B C A B A A 的中点E ,N ,M ,G ,F ,易证AC ⊥平面11D DBB ,则1AC BD ⊥,从而1QE BD ⊥,同理1QF BD ⊥,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到1BD ⊥平面ENMGFG ,进而得到所有点P 构成的平面图形为正六边形ENMGFG 求解.【详解】如图所示:分别取111111,,,,CD CC B C A B A A 的中点E ,N ,M ,G ,F ,则//QE AC ,易知AC BD ⊥,1AC DD ⊥,又1DD BD D =, 所以AC ⊥平面11D DBB ,则1AC BD ⊥,所以1QE BD ⊥,同理 1QF BD ⊥,又1QE QF Q ⋂=,所以1BD ⊥平面ENMGFG ,即所有点P 构成的平面图形为正六边形ENMGFG ,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1,所以正六边形ENMGFG 2,所以正六边形ENMGFG 2632= 故答案为:3216.(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________.【答案】12##0.5【解析】【分析】根据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根据三角形面积求出DE 3求出线段B 1F 的长.【详解】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由已知可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 又11AB A S =122=221222+ ,所以h 23DE 3 在Rt △DB 1E 中,B 1E 2223623⎛⎫⎛⎫-= ⎪ ⎪ ⎪ ⎪⎝⎭⎝⎭. 在Rt △DB 1F 中,由面积相等得:2216212222x x ⎛⎫+= ⎪ ⎪⎝⎭, 解得:x =12.即线段B 1F 的长为12.故答案为:12四、解答题17.(2022·江苏·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AC BC ⊥,点D 是AB 的中点.(1)求证1AC B C ⊥;(2)求证:1//AC 平面1CDB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侧棱与底面垂直可得1CC AC ⊥,结合AC BC ⊥,可得AC ⊥平面11BCC B ,即可得证;(2)连接1C B ,设1CB 与1C B 的交点为E ,连接DE ,则E 为1BC 中点,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知1//DE AC ,进而即可证明结论.(1)证明: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因为1CC ⊥平面ABC ,AC ⊂平面ABC ,所以1CC AC ⊥,又AC BC ⊥,1CC AC C =,1CC ,BC ⊂平面11BCC B ,所以AC ⊥平面11BCC B , 又1B C ⊂平面11BCC B ,所以1AC B C ⊥.(2)证明:连接1C B ,设1CB 与1C B 的交点为E ,连接DE ,则E 为1BC 中点,因为点D 是AB 的中点,所以1//DE AC ,因为DE ⊂平面1CDB ,1AC ⊄平面1CDB ,所以1//AC 平面1CDB .18.(2022·广东·广州六中高一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2CD AB =,平面PAD ⊥底面ABCD ,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求证:(1)//BE 平面PAD ;(2)CD ⊥平面BEF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BE 平面PAD ;(2)先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AB ⊥平面PAD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CD ⊥平面BEF .(1)因为E 是CD 的中点,2CD AB =,所以AB DE =,因为//AB CD ,所以//AB DE ,所以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AD ,BE ⊄平面PAD ,AD ⊂平面PAD ,所以//BE 平面PAD ;(2)因为平面P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底面ABCD AD =,AB AD ⊥,AB 底面ABCD ,所以AB ⊥平面PAD ,又//AB CD ,所以CD ⊥平面PAD ,,AD PD ⊂平面PAD ,所以,CD AD ⊥,CD PD ⊥,因为//BE AD ,所以CD BE ⊥,因为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所以//EF DP ,又CD PD ⊥,所以CD EF ⊥,BE EF E =,,BE EF ⊂平面BEF ,所以CD ⊥平面BEF .19.(2022·山西·大同一中高一阶段练习)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DC =BC =2,AB =4,E 为AB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四锥P -DEBC ,F 为PC 的中点,M 为EB 的中点(1)证明:FM //平面PDE ;(2)证明:DE ⊥PC ;(3)当四棱锥P -DEBC 的体积最大时,求三棱锥E -DCF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2.【解析】【分析】(1)连接CM 并延长与DE 延长线交于G ,在△CPG 中//FM PG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证结论.(2)H 为DE 中点,连接,PH CH ,易得DEBC 为平行四边形、△PDE 为等边三角形且60EDC ∠=︒,进而可得PH DE ⊥、CH DE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性质证明结论. (3)首先确定四棱锥P -DEBC 的体积最大时面PDE ⊥面DEBC ,再确定P -DEBC 的体高,并求得F 到面DEBC 的距离,由E DCF F DEC V V --=及棱锥的体积公式求体积.(1)连接CM 并延长与DE 延长线交于G ,则G 在面PDE 内,M 为EB 的中点,则M 为CG 中点,在△CPG 中//FM PG ,又PG ⊂面PDE ,FM ⊄面PDE ,所以FM //平面PDE .(2)若H 为DE 中点,连接,PH CH ,由题设//CD EB 且2CD EB ==,即DEBC 为平行四边形,则2DE BC ==, 所以△PDE 为等边三角形,故PH DE ⊥,又ABCD 为等腰梯形,则60EBC ∠=︒ 所以60EDC ∠=︒,又1DH =,2CD =,易知:CH DE ⊥,又PHCH H =,则DE ⊥面PHC ,PC ⊂面PHC ,故DE ⊥PC . (3)当四棱锥P -DEBC 的体积最大时,面PDE ⊥面DEBC ,则△PDE 的高PH 即为四棱锥P -DEBC 的体高,又F 为PC 的中点,所以F 到面DEBC 的距离32PH h ==,由(2)易知DEBC 为边长为2的菱形, 又132DEC DEBC S S =1132E DCF F DEC DEC V V hS --===. 20.(2022·湖南·长沙市南雅中学高一期中)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1)求证:AD1//平面1C BD ;(2)求证:1AD ⊥平面1A DC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给定条件,证明11//AD BC ,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推理作答.(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1CD AD ⊥,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推理作答.(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11////C D A B AB ,1111C D A B AB ==,则有四边形11ABC D 是平行四边形,有11//AD BC ,而1BC ⊂平面1C BD ,1AD ⊄平面1C BD ,所以1//AD 平面1C BD .(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CD ⊥平面11A ADD ,1AD ⊂平面11A ADD ,则1CD AD ⊥, 在正方形11A ADD 中,11A D AD ⊥,又1A D CD D =,1,A D CD ⊂平而1A DC , 所以1AD ⊥平而1A DC .21.(2022·云南昆明·高一期中)如图,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60ABC ∠=︒,1AA ⊥平面ABCD ,E 为1AA 中点,12AA AB ==.(1)求证:1AC ∥平面11B D E ;(2)求三棱锥11A B D E -的体积;(3)在1AC 上是否存在点M ,满足1AC ⊥平面11MB D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 3(3)32【解析】【分析】 (1)连11A C 交11B D 于点F ,连EF ,由中位线定理以及线面平行的判定证明即可; (2)过1B 作111⊥B H D A 的延长线于点H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证明1B H ⊥平面11AA D D ,最后由1111113AED B AED V S B H =⋅三棱锥-△得出体积; (3)由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111AC B D ,作1⊥FM AC ,垂足为M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证明1AC ⊥平面11MB D ,最后得出AM 的长.(1)证明:连11A C 交11B D 于点F ,连EF ,∵1111D C B A 是菱形,∴F 是11A C 中点,∵E 是1AA 中点,∴1∥EF AC ,∵EF ⊂平面11B D E ,1AC ⊄平面11B D E ,∴1AC ∥平面11B D E .(2)解:过1B 作111⊥B H D A 的延长线于点H ,由1AA ⊥底面ABCD 知1AA ⊥平面1111D C B A ,则11⊥AA B H ,又1111=⋂AA A A ,1B H ⊥平面11AA D D .由11160∠=∠=︒A B C ABC 知1160︒∠=A H B ,又112A B =,则13B H =1111111113123332AED A B D E B AED V V S B H --==⋅=⨯⨯⨯=三棱锥三棱锥 (3)解:∵1AA ⊥平面ABCD ,平面1111∥A B C D 平面ABCD ,∴1AA ⊥平面1111D C B A ,∵11B D ⊂平面1111D C B A ,∴111⊥B D AA ,∵菱形1111D C B A 中1111B D A C ⊥,1111A C AA A =,11A C ,1AA ⊂平面11AA C ,∴11B D ⊥平面11AA C ,又1AC ⊂平面11AA C ,∴111AC B D , 过F 在11Rt AAC △中,作1⊥FM AC ,垂足为M ,则由11⋂=M B F D F ,FM ,11B D ⊂平面11MB D 知1AC ⊥平面11MB D ,∴存在M 满足条件,在11Rt AAC △中,1112AA AC ==,122AC =F 是11A C 中点, ∴12==C M FM 23222==AM 22.(2022·江苏·盐城中学高一期中)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 A ⊥底面ABCD ,P A =2,3PC =E 是线段PC 上的一点,()R PE EC λλ=∈.(1)试确定实数λ,使//PA 平面BED ,并给出证明;(2)当2λ=时,证明:PC ⊥平面BED .【答案】(1)1λ=,证明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自主热身,归纳总结】1、设α,β为互不重合的平面,m,n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n⊂α,则m∥α;②若m⊂α,n⊂α,m∥β,n∥β,则α∥β;③若α∥β,m⊂α,n⊂β,则m∥n;④若α⊥β,α∩β=m,n⊂α,n⊥m,则n⊥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④【解析】:对于①,直线m可能在平面α内,故①错误;对于②,没有m与n相交的条件,故②错误;对于③,m与n也可能异面,故③错误.2、已知平面α,β,直线m,n,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α,n∥β,m⊥n,则α⊥β;②若α∥β,m∥α,n∥β,则m∥n;③若m⊥α,n⊥β,m⊥n,则α⊥β;④若α⊥β,m⊥α,n⊥β,则m⊥n.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③④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CD∥平面ABC1D1,BC∥平面ADC1B1,且BC⊥CD,又因为平面ABC1D1与平面ADC1B1不垂直,故①不正确;因为平面ABCD∥平面A1B1C1D1,且B1C1∥平面ABCD,AB∥平面A1B1C1D1,但AB与B1C1不平行,故②不正确.同理,我们以正方体的模型观察,可得③④正确.3、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则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①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不存在与直线m平行的直线;②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m垂直;③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不一定存在与直线m垂直的直线;④若直线m⊂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与直线m垂直的直线.【答案】:②④4、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l⊥α,m⊂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l⊥m;②α⊥β⇒l∥m;③m∥α⇒l⊥β;④l⊥β⇒m∥α.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①④【解析】:①由l⊥α,α∥β,得l⊥β,又因为m⊂β,所以l⊥m;②由l⊥α,α⊥β,得l∥β或l⊂β,又因为m⊂β,所以l与m或异面或平行或相交;③由l⊥α,m∥α,得l⊥m.因为l只垂直于β内的一条直线m,所以不能确定l是否垂直于β;④由l⊥α,l⊥β,得α∥β.因为m⊂β,所以m∥α.5、设b,c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现给出下列命题:①若b⊂α,c∥α,则b∥c;②若b⊂α,b∥c,则c∥α;③若c∥α,α⊥β,则c⊥β;④若c∥α,c⊥β,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④【解析】:①b和c可能异面,故①错;②可能c⊂α,故②错;③可能c∥β,c⊂β,故③错;④根据面面垂直判定α⊥β,故④正确.6、在所有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列四个命题:(1) BC∥平面PDF; (2) DF∥平面PAE;(3) 平面PDF⊥平面ABC; (4) 平面PDF⊥平面PAE.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1)(4)【解析】由条件可证BC∥DF,则BC∥平面PDF,从而(1)正确;因为DF与AE相交,所以(2)错误;取DF中点M(如图),则PM⊥DF,且可证PM与AE不垂直,所以(3)错误;而DM⊥PM,DM⊥AM,则DM⊥平面PAE.又DM⊂平面PDF,故平面PDF⊥平面PAE,所以(4)正确.综上所述,正确命题的序号为(1)(4).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分别在AB1,BC1上(M,N不与B1,C1重合),且AM=BN,那么①AA1⊥MN;②A1C1∥MN;③MN∥平面A1B1C1D1;④MN与A1C1异面.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③【解析】过M作MP∥AB交BB1于P,连接NP,则平面MNP∥平面A1C1,所以MN∥平面A1B1C1D1,又AA1⊥平面A1B1C1D1,所以AA1⊥MN.当M与B1重合,N与C1重合时,则A1C1与MN相交,所以①③正确.【问题探究,变式训练】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E是BC的中点,求证:(1) 平面AB1E⊥平面B1BCC1;(2) A1C∥平面AB1E.【解析】: (1)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C1⊥平面ABC.因为AE⊂平面ABC,所以CC1⊥AE因为AB=AC,E为BC的中点,所以AE⊥BC.因为BC⊂平面B1BCC1,CC1⊂平面B1BCC1,且BC∩CC1=C,所以AE⊥平面B1BCC1.因为AE⊂平面AB1E,所以平面AB1E⊥平面B1BCC1(2) 如图,连结A1B,设A1B∩AB1=F,连结EF.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为A1B的中点.又因为E是BC的中点,所以EF∥A1C因为EF⊂平面AB1E,A1C⊄平面AB1E,所以A1C∥平面AB1E.【变式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PC,CA=CB,M是AB的中点,点N在棱PC上,点D是BN 的中点.求证:(1) MD∥平面PAC;又因为CE⊂平面BEC,所以AH⊥CE.(14分)【变式6】、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高为6,其底面边长为2.已知点M,N分别是棱A1C1,AC的中点,点D是棱CC1上靠近C的三等分点.求证:(1) B1M∥平面A1BN;(2) AD⊥平面A1BN.【解析】: (1) 如图,连结MN,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1ACC1是矩形.因为M,N分别是棱A1C1,AC的中点,所以四边形A1ANM也是矩形,从而MN∥A1A.(2分)又因为A1A∥B1B,所以MN ∥B1B.所以四边形B1BNM是平行四边形,则B1M∥BN.(4分)因为B1M⊄平面A1BN,BN⊂平面A1BN,所以B1M∥平面A1BN.(6分)(2)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BN⊂平面ABC,所以AA1⊥BN.因为N是正三角形ABC的边AC的中点,所以AC⊥BN.又因为A1A∩AC=A,A1A,AC⊂平面A1ACC1,所以BN⊥平面A1ACC1.因为AD⊂平面A1ACC1,所以BN⊥AD.(10分)在平面A 1ACC 1中,tan ∠A 1NA ·tan ∠DAC =61·632=1,所以∠A 1NA 与∠DAC 互余,得AD⊥A 1N.(12分)因为AD⊥BN,AD ⊥A 1N ,BN ∩A 1N =N ,且A 1N ,BN ⊂平面A 1BN ,所以AD⊥平面A 1BN.(14分) 【关联1】、 如图,正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点D ,E 分别是A 1C ,AB 的中点. (1) 求证:ED ∥平面BB 1C 1C ;(2) 若AB =2BB 1,求证:A 1B⊥平面B 1CE.【解析】 (1) 连结AC 1,BC 1,因为AA 1C 1C 是矩形,D 是A 1C 的中点,所以D 是AC 1的中点.(2分) 在△ABC 1中,因为D ,E 分别是AC 1,AB 的中点, 所以DE ∥BC 1.(4分)因为DE ⊄平面BB 1C 1C ,BC 1⊂平面BB 1C 1C , 所以ED ∥平面BB 1C 1C.(6分)(2)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E 是AB 的中点, 所以CE ⊥AB.又因为正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平面ABC ⊥平面ABB 1A 1,平面ABC∩平面ABB 1A 1=AB ,CE ⊂平面ABC , 所以CE ⊥平面ABB 1A 1.从而CE ⊥A 1B.(9分)在矩形ABB 1A 1中,因为A 1B 1B 1B =2=B 1BBE,所以Rt △A 1B 1B ∽Rt △B 1BE ,从而∠B 1A 1B =∠BB 1E.因此∠B 1A 1B +∠A 1B 1E =∠BB 1E +∠A 1B 1E =90°,所以A 1B ⊥B 1E. 又因为CE ,B 1E ⊂平面B 1CE ,CE∩B 1E =E , 所以A 1B ⊥平面B 1CE.(14分) 例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CB CD =,点E 为棱PB 的中点.(1)若PB PD =,求证:PC BD ⊥; (2)求证:CE //平面PAD .【解析】: 证明:(1)取BD 的中点O ,连结CO PO ,, 因为CD CB =,所以△CB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D CO ⊥. 因为PB PD =,所以△PBD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D PO ⊥. 又,所以BD ⊥平面PCO .因为PC ⊂平面PCO ,所以PC BD ⊥. (2)由E 为PB 中点,连EO ,则EO PD ∥,又EO ⊄平面PAD ,所以EO ∥平面PAD . 由,以及BD CO ⊥,所以CO AD ∥,又CO ⊄平面PAD ,所以CO ∥平面PAD . 又,所以平面CEO ∥平面PAD ,而CE ⊂平面CEO ,所以CE ∥平面PAD .【变式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E ,F 分别为棱BC ,CD 上的点,且BD ∥平面AEF . (1)求证:EF ∥平面ABD ;(2)若BD ⊥CD ,AE ⊥平面BCD ,求证:平面AEF ⊥平面ACD .【解析】:(1)因为BD ∥平面AEF , BD平面BCD ,平面AEF∩平面BCD =EF ,所以 BD ∥EF . 因为BD 平面ABD ,EF 平面ABD ,所以 EF∥平面ABD.(2)因为AE⊥平面BCD,CD平面BCD,所以 AE⊥CD.因为 BD⊥CD,BD∥EF,所以 CD⊥EF,又AE∩EF=E ,平面AEF,EF平面AEF,所以 CD⊥平面AEF.又 CD平面ACD,所以平面AEF⊥平面ACD.【变式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点E在棱PC上(异于点P,C),平面ABE与棱PD交于点F.(1)求证:AB EF∥;(2)若平面PAD⊥平面ABCD,求证:AF EF⊥.A B CD EFP(第16题)【变式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AP=AD, M,N 分别为棱PD,PC的中点.求证:(1)MN∥平面PAB;(2)AM⊥平面PCD.【解析】(1)因为M,N分别为棱PD,PC的中点,所以MN∥DC,又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DC,所以MN∥AB.又AB⊂平面PAB,MN⊄平面PAB,所以MN∥平面PAB.(2)因为AP=AD,M为PD的中点,所以AM⊥P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又平面PAD∩平面ABCD= AD,又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CD⊥AD,又CD⊂平面ABCD,所以CD⊥平面PAD.又AM⊂平面PAD,所以CD⊥AM.因为CD,PD⊂平面PCD,,所以AM⊥平面PCD.【易错警示】立几的证明必须严格按教材所给的公理、定理、性质作为推理的理论依据,严禁生造定理,在运用定理证明时必须在写全定理的所有条件下,才有相应的结论,否则会影响评卷得分.【变式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侧棱PA的中点.(1) 求证:PC∥平面BDE;(2) 若PC⊥PA,PD=AD,求证:平面BDE⊥平面PAB.易错警示 在立体几何中,一定要用课本中允许的有关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在进行推理论证时,一定要将定理的条件写全,不能遗漏,否则,在评分时将予以扣分,高考阅卷对立体几何题证明的规范性要求较高.【关联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 ∥CD ,AC ⊥BD ,AC 与BD 交于点O ,且平面PAC ⊥平面ABCD ,E 为棱PA 上一点. (1) 求证:BD ⊥OE ;(2) 若AB =2CD ,AE =2EP ,求证:EO ∥平面PBC.【解析】(1) 因为平面PAC ⊥ 平面ABCD ,平面PAC∩ 平面ABCD =AC ,BD ⊥AC ,BD ⊂平面ABCD , 所以BD ⊥平面PAC.又因为OE ⊂平面PAC ,所以BD ⊥OE.(6分) (2) 因为AB ∥CD ,AB =2CD ,AC 与BD 交于点O , 所以CO ∶OA =CD ∶AB =1∶2.又因为AE =2EP ,所以CO ∶OA =PE ∶EA , 所以EO ∥PC.又因为PC ⊂平面PBC ,EO ⊄平面PBC , 所以EO ∥平面PBC.(14分)【关联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CA =CB ,AA 1=2AB ,D 是AB 的中点. (1) 求证:BC 1∥平面A 1CD ;(2) 若点P 在线段BB 1上,且BP =14BB 1,求证:AP ⊥平面A 1CD.【解析】 (1)连结AC 1,交A 1C 于点O ,连结OD.因为四边形AA 1C 1C 是矩形,所以O 是AC 1的中点. (2分)在△ABC 1中, O ,D 分别是AC 1,AB 的中点,所以OD ∥BC 1. (4分)又因为OD ⊂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所以BC 1∥平面A 1CD.(6分)(2) 因为CA =CB ,D 是AB 的中点,所以CD ⊥AB ﹒又因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ABC ⊥侧面AA 1B 1B ,交线为AB ,CD ⊂平面ABC ,所以CD ⊥平面AA 1B 1B ﹒ (8分)因为AP ⊂平面A 1B 1BA ,所以CD ⊥AP. (9分)因为BB 1=AA 1=2BA ,BP =14BB 1, 所以BP BA =24=AD AA 1,所以Rt △ABP ∽Rt △A 1AD , 从而∠AA 1D =∠BAP ,所以∠AA 1D +∠A 1AP =∠BAP +∠A 1AP =90°,所以AP ⊥A 1D.(12分)又因为CD∩A 1D =D ,CD ⊂平面A 1CD ,A 1D ⊂平面A 1CD ,所以AP ⊥平面A 1CD.(14分)【关联3】、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平面PAB ⊥平面ABC ,PA ⊥PB ,M ,N 分别为AB ,PA 的中点.(1) 求证:PB ∥平面MNC ;(2) 若AC =BC ,求证:PA ⊥平面MNC.【解析】 (1) 因为M ,N 分别为AB ,PA 的中点,所以MN ∥PB.(2分)因为MN ⊂平面MNC ,PB ⊄平面MNC,所以PB ∥平面MNC.(4分)(2) 因为PA ⊥PB ,MN ∥PB ,所以PA ⊥MN. (6分)因为AC =BC ,AM =BM ,所以CM ⊥AB. (8分)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 ,CM ⊂平面ABC ,平面PAB∩平面ABC =AB ,所以CM ⊥平面PAB. (12分) 因为PA ⊂平面PAB ,所以CM ⊥PA.因为PA ⊥MN ,MN ⊂平面MNC ,CM ⊂平面MNC ,MN∩CM=M ,所以PA ⊥平面MNC. (14分)【关联4】、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M 是AD 的中点,N 是PC 的中点.(1) 求证:MN ∥平面PAB ;(2) 若平面PMC ⊥平面PAD ,求证:CM ⊥AD.【解析】 (1) 如图,取PB 的中点E ,连结AE ,NE.因为E ,N 分别是PB ,PC 的中点,所以EN ∥BC 且EN =12BC. 因为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是AD 的中点,所以AM ∥BC 且AM =12BC ,(3分) 所以EN ∥AM 且EN =AM ,四边形AMN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 ∥AE ,(5分)因为MN ⊄平面PAB ,AE ⊂平面PAB ,所以MN ∥平面PAB.(7分)(2) 如图,在平面PAD 内,过点A 作AH ⊥PM ,垂足为H.因为平面PMC ⊥平面PAD ,平面PMC∩平面PAD =PM ,因为AH ⊂平面PAD ,AH ⊥PM ,所以AH ⊥平面PMC ,从而AH ⊥CM.(10分)因为PA ⊥平面ABCD ,CM ⊂平面ABCD ,所以PA ⊥CM.(12分)因为PA∩AH=A ,PA ,AH ⊂平面PAD ,所以CM ⊥平面PAD ,因为AD ⊂平面PAD ,所以CM ⊥AD.(14分)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D 为棱BC 上一点.(1) 若AB =AC ,D 为棱BC 的中点,求证:平面ADC 1⊥平面BCC 1B 1;(2) 若A 1B ∥平面ADC 1,求BD DC的值.【解析】: (1) 因为AB =AC ,点D 为BC 中点,所以AD ⊥BC.(2分)因为ABC-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所以BB 1⊥平面ABC.因为AD ⊂平面ABC ,所以BB 1⊥AD.(4分)因为BC∩BB 1=B ,BC ⊂平面BCC 1B 1,BB 1⊂平面BCC 1B 1,所以AD ⊥平面BCC 1B 1.因为AD ⊂平面ADC 1,所以平面ADC 1⊥平面BCC 1B 1.(6分)(2) 连结A 1C ,交AC 1于O ,连结OD ,所以O 为AC 1中点.(8分)因为A 1B ∥平面ADC 1,A 1B ⊂平面A 1BC ,平面ADC 1∩平面A 1BC =OD ,所以A 1B ∥OD.(12分)因为O 为AC 1中点,所以D 为BC 中点,所以BD DC=1.(14分)【变式1】、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 =AC =DB =DC ,点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且AF AC=λ.(1) 若EF ∥平面ABD ,求实数λ的值;(2) 求证:平面BCD ⊥平面AED.【解析】 (1) 因为EF ∥平面ABD ,EF ⊂平面ABC ,平面ABC∩平面ABD =AB ,所以EF ∥AB.(3分) 又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所以F 为AC 的中点.由AF AC =λ得λ=12.(6分) (2) 因为AB =AC =DB =DC ,E 是BC 的中点,所以BC ⊥AE ,BC ⊥DE.(9分)又AE∩DE=E ,AE ,DE ⊂平面AED ,所以BC ⊥平面AED.(12分)而BC ⊂平面BCD ,所以平面BCD ⊥平面AED.(14分)【变式2】、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D =CD =12AB ,AB ∥DC ,AD ⊥CD ,PC ⊥平面ABCD. (1) 求证:BC ⊥平面PAC ;(2) 若M 为线段PA 的中点,且过C ,D ,M 三点的平面与PB 交于点N ,求PN ∶PB 的值.【解析】 (1) 连结AC.不妨设AD =1.因为AD =CD =12AB ,所以CD =1,AB =2. 因为∠ADC =90°,所以AC =2,∠CAB =45°.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所以AC 2+BC 2=AB 2. 所以BC ⊥AC.(3分)因为PC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PC.(5分)因为PC ⊂平面PAC ,AC ⊂平面PAC ,PC∩AC=C ,所以BC ⊥平面PAC.(7分)(2) 因为AB ∥DC ,CD ⊂平面CDMN ,AB ⊄平面CDMN ,所以AB ∥平面CDMN.(9分)因为AB ⊂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CDMN =MN ,所以AB ∥MN.(12分)在△PAB 中,因为M 为线段PA 的中点,所以N 为线段PB 的中点,即PN ∶PB 的值为12.(14分) 【关联1】、 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D 为AB 的中点.(1) 与BC 平行的平面PDE 交AC 于点E ,判断点E 在AC 上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 若PA =PB ,且锐角三角形PCD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 垂直,求证:AB ⊥PC.【解析】(1) E 为AC 的中点.理由如下:平面PDE 交AC 于点E ,即平面PDE∩平面ABC =DE ,而BC ∥平面PDE ,BC ⊂平面ABC ,所以BC ∥DE.(4分)在△ABC 中,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E 为AC 的中点.(7分)(2) 因为PA =PB ,D 为AB 的中点,所以AB ⊥PD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PCD 所在平面内过点P 作PO ⊥CD 于点O ,因为平面PCD ⊥平面ABC ,平面PCD∩平面ABC =CD ,所以PO ⊥平面ABC.(10分)因为AB ⊂平面ABC ,所以PO ⊥AB.又PO∩PD=P ,PO ,PD ⊂平面PCD ,所以AB ⊥平面PCD.又PC ⊂平面PCD ,所以AB ⊥PC.(14分)【关联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且PB =PD.(1) 求证:BD⊥PC;(2) 若平面PBC与平面PAD的交线为l,求证:BC∥l.【解析】 (1) 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PO.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BD⊥AC.(2分)又因为O为BD的中点,PB=PD,所以BD⊥PO.(4分)又因为AC∩PO=O,所以BD⊥平面APC.又因为PC⊂平面APC,所以BD⊥PC.(7分)(2) 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BC∥AD.(9分)因为AD⊂平面PAD,BC⊄平面PAD,所以BC∥平面PAD.(11分)又因为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D=l.所以BC∥l.(14分)【关联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平面PBC⊥平面ABC.(1) 若AB⊥BC,CP⊥PB,求证:CP⊥PA:(2) 若过点A作直线l⊥平面ABC,求证:l∥平面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