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用)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题型研.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选考部分 选考题题型分析(二)(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选考部分 选考题题型分析(二)(2021年最新整理)

(通用版)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十选考部分选考题题型分析(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十选考部分选考题题型分析(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十选考部分选考题题型分析(二)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选考部分选考题题型分析(二)题型示例(2016·全国乙卷·34(2))如图1所示,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错误!.图1(1)求池内的水深;(2)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2。

0 m。

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

(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规范解答解(1)如图所示,设到达池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

依题意,水的折射率n=错误!,光线的折射角θ=90°。

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sin θ①由几何关系有sin i=错误!②式中,l=3.0 m,h是池内水的深度,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h=错误!m≈2.6 m③(2)设此时救生员的眼睛到达池边的距离为x。

依题意,救生员的视线与坚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sin θ′④式中,i′是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

设池底点光源A到水面入射点E的水平距离为a。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

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专题定位] 高考对学生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十一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运动定律;⑤探究动能定理;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⑧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⑩练习使用多用电表;⑪传感器的简单使用.高考除了对课本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来完成新的实验设计.设计型实验的考查将逐步取代对课本中原有的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应考策略]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解题方略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1)列表法: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之中,可以分析两物理量间的定性关系.(2)图象法: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进行作图.若是曲线应平滑,若是直线要让尽量多的点过直线,或在直线两侧均匀分布.(3)函数法:往往是根据图象得到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方程式.例1如图1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图1(1)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_____ cm;(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F与x的关系图象;(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cm.(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0.1 cm,故读数为63.60 cm;(2)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3)由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k=1.690.62-0.552≈24.85 N/m;图象与横坐标的交点为弹簧的原长,则可知,原长为55.2 cm.答案(1)63.60(63.55~63.65)(2)如图(3)24.85(24.80~24.90) 55.2(55.0~55.5)预测1 (1)某次研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2(a)所示的F-L 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原长L0=________ cm,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图2(2)如图(b)所示,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已知每个钩码重G=1 N),右端固定在弹簧的右端,O处固定一块带孔的数字挡板,使(1)中研究的弹簧压缩,稳定后指针指示如图(b),则指针所指刻度尺示数为________ cm.由此可推测图(b)中所挂钩码的个数为________个.答案(1)3.0 200 (2)1.50 3解题方略1.本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力作用效果的等效性”.2.对实验步骤中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也是考查的重点.例2如图3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以及重物、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等.他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三条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分别连一个绳套.②他分别向两边拉住任意两个绳套,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是否相等.③在墙上A、B两点钉两个钉子,将白纸固定在墙面上合适的位置,再将橡皮筋的两个绳套套在两钉子上,测出此时三条橡皮筋的长.④将重物挂在第三个绳套C上,测量并记录三条橡皮筋的长度并记下结点O的位置.⑤取下白纸,画出受力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⑥换用不同的重物并改变A、B的位置重复实验.图3(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2)实验步骤④中,有一个重要遗漏是________;(3)实验步骤⑥中________(选填“要”或“不要”)保证O点位置不变;(4)为了使实验更准确,下述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A.A、B要一样高B.A、B距离要适当C.重物质量不能太大D.橡皮筋要与墙面平行解析(1)他分别向两边拉住任意两个绳套,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是否相等,目的是判断橡皮筋的劲度系数是否相同.(2)实验步骤④中,有一个重要遗漏是记下拉力的方向.(3)该实验,橡皮筋遵守胡克定律,结点O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通过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是否等值反向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要保证O点的位置不变.(4)在该实验中,A、B不一定要一样高,但是A、B的距离要适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所挂重物的质量适当,不能太大,拉力的方向与墙面平行,则橡皮筋与墙面需平行,故A 错误,B、C、D正确.答案(1)判断橡皮筋的劲度系数是否相同(2)记下拉力的方向(3)不要(4)A预测2 某同学利用如图4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放置、贴有白纸的木板上固定有两个轻质小滑轮,细线AB和OC连接于O点,细线AB绕过两滑轮,D、E是细线与光滑滑轮槽的两个切点.在细线末端A、B、C三处分别挂有不同数量的相同钩码.设所挂钩码个数分别用N1、N2、N3表示.挂上适当数量的钩码,当系统平衡时进行相关记录.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图4(1)下列关于本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__.a.需要利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b.∠EOD不宜过大c.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d.每次实验都应使细线的结点O处于同一位置(2)每次实验结束后,需要记录的项目有N1、N2、N3的数值和________.(3)该同学利用某次实验结果在白纸上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处理图,则根据你对本实验的理解,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还需对该图作出如下完善:________.答案(1)bc (2)OC、OD、OE三段细线的方向(3)过O点作出与F OC等大反向的力F′解析(1)用钩码的个数可以代表拉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测量钩码的质量,故a错误;∠EOD若太大,导致其合力较小,增大了误差,故∠EOD不宜过大,故b正确;只要便于记录通过滑轮的力的方向即可,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故c正确;该题应用了物体的平衡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需要每次实验都使细线的结点O处于同一位置,故d错误.(2)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记录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3)本实验是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应将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合力,与真实的合力进行比较而去判断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由图乙可知,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还需要过O点作出与F OC等大反向的力F′.解题方略《考试大纲》规定的六个力学实验中有四个涉及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类实验的关键是要掌握纸带的分析处理方法,对于纸带常有以下三大应用:(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测量和计算,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时间间隔为Δt =0.02×5 s=0.1 s.(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5所示,打n 点时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图5例3 (2016·全国丙卷·2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6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 =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图6(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 (依次取n =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 -n 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 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 ,绘制s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 的a 值见下表.n =2时的st 图象如图7所示;由图7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图7(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8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图8(5)利用a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9.8 m·s -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 图线不再是直线B.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解析 (3)因为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题图中点(2.00,0.78)代入s =12at 2可得,a =0.39 m/s 2.(4)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g =(M +5m )a ,则a =mgM +5m n ,图线斜率k =mg M +5m =1.005,可得M =0.44 kg.(6)若保持木板水平,则小车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n 的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加速度a 变小,直线的斜率变小.绳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图象不过原点,选项B 正确.答案 (3)0.39 (4)见解析图 (5)0.44 (6)B预测3 在“用DIS 研究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时,甲、乙两组分别用如图9(a)、(b)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重物通过细线跨过滑轮拉相同质量小车,位移传感器(B )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A )固定在轨道一端.甲组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 ,乙组直接用力传感器测得拉力F ,改变重物的重力重复实验多次,记录多组数据,并画出a -F 图象.图9(1)位移传感器(B )属于________.(填“发射器”或“接收器”)(2)甲组实验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 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10中符合甲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__;符合乙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__.图10答案 (1)发射器 (2)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 (3)② ①解析 (1)位移传感器(B )属于发射器.(2)在该实验中实际是:mg =(M +m )a ,要满足mg =Ma ,应该使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3)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mg =Ma得a =mg M而实际上a ′=mg M +m,即随着重物的质量增大,不再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所以图中符合甲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②.乙组直接用力传感器测得拉力F ,随着重物的质量增大,拉力F 测量是准确的,a -F 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符合乙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①.解题方略在探究动能定理时,通常有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种考查方式.定性分析一般要求作出W -v 2图象,也可以拓展为与W 或v 2相关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图象,如l -v 2等;定量计算时需要用W =Fl 计算合外力做的功,再利用ΔE k =12mv 2-12mv 20计算出动能的变化量,比较即可. 例4 为验证“拉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某同学到实验室找到下列器材:长木板(一端带定滑轮)、电磁打点计时器、质量为200 g 的小车、质量分别为10 g 、30 g 和50 g 的钩码、细线、学生电源(有“直流”和“交流”挡).该同学进行下列操作:A.组装实验装置,如图11(a)所示B.将质量为200 g 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C.选用50 g 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 上D.释放小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E.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b)所示F.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图11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进行实验时,学生电源应选择用________挡(选填“直流”或“交流”).(2)该同学将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标为“0”,且认为打“0”时小车的速度为零,其后依次标出计数点1、2、3、4、5、6(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如图(b)所示.该同学测量出计数点0到计数点3、4、5的距离,并标在图(b)上.则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如果将钩码的重力在数值上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则在打计数点0到4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 J ,小车的动能增量为________ J.(取重力加速度g =9.8 m/s 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2)中数据发现,该同学并没有能够得到“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增量”的结论,且对其他的点(如2、3、5点)进行计算的结果与“4”计数点相似.你认为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写出两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 ,得:v 4=x 352T =0.185-0.0690.2m/s =0.58 m/s , 在打计数点0到4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 =mgx 04=0.05×9.8×0.12 J≈0.059 J;小车的动能增量为:ΔE k =12Mv 24=12×0.2×0.582 J≈0.034 J; (2)该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一是钩码重力大小并不等于绳子拉力的大小,设绳子上拉力为F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①对钩码有:mg -F =ma ②F=Mm+Mmg,由此可知当M≫m时,钩码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显然该实验中没有满足这个条件;另外该实验要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否则也会造成较大误差.答案(1)交流(2)0.58 5.9×10-2 3.4×10-2(3)①小车质量不满足远大于钩码质量;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没考虑钩码动能的增加. 预测4 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实验过程中有平衡摩擦力的步骤,并且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以整数倍增大,即分别为W0、2W0、3W0、4W0….图12(1)实验中首先通过调整木板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A.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做匀加速运动B.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C.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D.为了使小车获得较大的动能(2)图13是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一条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部分,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13(3)几名同学在实验中分别得到了若干组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与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的数据,并利用数据绘出了下列给出的四个图象,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1)C (2)1.22 (3)D解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平衡摩擦力后,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2)由图可知,小车先做加速度变化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当小车做匀速运动时,小车获得的速度最大,即v m =2.44×10-20.02 m/s =1.22 m/s.(3)由W ∝v 2m ,知D 正确.解题方略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gh n 和12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gh n =12v 2n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gh AB ;算出12v 2B -12v 2A的值;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gh AB =12v 2B -12v 2A,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12v 2-h 图线.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误差分析教材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研究的,在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一定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这是不可避免的,属于系统误差.而利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的减少量略大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所以在对误差进行分析时,要根据实验方法和条件合理分析,不能盲目套用公式或结论. 例5 (2016·全国乙卷·22)某同学用图14(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 、30 Hz 和40 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14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它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2)已测得s 1=8.89 cm ,s 2=9.50 cm ,s 3=10.10 cm ;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 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Hz. 解析 (1)由于重物匀加速下落,B 点的速度v B 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s 1+s 22T由于T =1f ,故v B =f2(s 1+s 2)同理可得v C =f2(s 2+s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ΔvΔt故a =v C -v B T=f2s 2+s 3-s 1+s 21f=f 22(s 3-s 1)① (2)重物下落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阻=ma ②由已知条件F 阻=0.01mg ③ 由②③得a =0.99g 由①得f =2as 3-s 1,代入数据得f ≈40 Hz 答案 (1)f 2(s 1+s 2) f 2(s 2+s 3) f 22(s 3-s 1) (2)40预测5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气垫导轨与水平桌面的夹角为θ,导轨底端P 点有一带挡光片的滑块,滑块和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 ,挡光片的宽度为b ,滑块与沙桶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相连.导轨上Q 点固定一个光电门,挡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为d .图15(1)实验时,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开启气泵,调节细沙的质量,使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则沙桶和细沙的总质量为________; ②在沙桶中再加入质量为m 的细沙,让滑块从P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光电门记录挡光片挡光的时间为Δt ,则滑块通过Q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2)在滑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的过程中,滑块的机械能增加量ΔE 1=________,沙桶和细沙的机械能减少量ΔE 2=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如果ΔE 1=ΔE 2,则滑块、沙桶和细沙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答案 (1)①M sin θ ②bΔt(2)12M (b Δt )2+Mgd sin θ (M sin θ+m )gd -12(M sin θ+m )(b Δt )2 解析 (2)沙和沙桶总质量为M sin θ+m , 重力势能减少量为ΔE p =(M sin θ+m )gd , 而动能增量为ΔE k =12(M sin θ+m )(b Δt )2所以ΔE 2=ΔE p -ΔE k=(M sin θ+m )gd -12(M sin θ+m )(b Δt)2例6 (2016·全国甲卷·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16(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17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图17解析 (1)根据该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步骤应为④①③②.(2)物块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v =Δx Δt =2.58×10-20.02 m/s =1.29 m/s ;由动能定理ΔE p =12mv 2,据纸带中打点的疏密知M 纸带获得的最大速度较大,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较大.答案 (1)④①③② (2)1.29 M预测6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18所示,A 是可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任意位置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B 是质量为m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图18第一次实验,如图(a)所示,将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 对齐并固定,让滑块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 点,测出滑槽最高点距离桌面的高度h 、M 距离地面的高度H 、M 与P 间的水平距离x 1;第二次实验,如图(b)所示,将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固定,让滑块B 再次从滑槽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 ′点,测出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M 的距离L 、M与P ′间的水平距离x 2.(1)在第二次实验中,滑块到M 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通过上述测量和进一步的计算,可求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下列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h 的测量 B.H 的测量 C.L 的测量D.x 2的测量(3)若实验中测得h =15 cm 、H =25 cm 、x 1=30 cm 、L =10 cm 、x 2=20 cm ,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 (1)x 2g2H(2)BCD (3)0.5 解析 (1)滑块在桌面右端M 点的速度大小为:v 1=x 1t,v 2=x 2t① 由竖直方向有:H =12gt 2②由①②式求得:v 2=x 2g 2H③ (2)第一次测的速度为:v 1=x 1g 2H④ 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由动能定理: -μmgL =12mv 22-12mv 21⑤由③④⑤式可得:μ=x 21-x 224HL由表达式可知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B 、C 、D.(3)μ=x 21-x 224HL =0.32-0.224×0.25×0.1=0.5专题强化练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A 点.(1)如图1所示,同时使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至O 点.分别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 N.图1(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细绳套尽可能短一些B.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C.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夹角越大越好D.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3)某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图2为根据其中一次实验数据画出的两个力F1、F2的图示,请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合,根据图示可以确定合力大小为________ N.图2答案(1)2.60 (2)D (3)如图所示7.0解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指针的指示可知,其读数为2.60 N;(2)细绳套尽可能长一些,减小力的方向的误差.故A错误;橡皮条的伸长量不是越大越好,方便作图即可,故B错误;两条细绳的夹角不是越大越好,以方便作平行四边形为宜.故C错误.拉细绳套时,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使得结点所受的几个力在同一平面内,故D正确.(3)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合力大小为F合=7.0 N.2.在利用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所用的钩码的质量都是30 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4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挂完钩码待弹簧稳定后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并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 m/s2),试完成下列问题:图3(1)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2)由图象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直接利用表中实验数据,作出了钩码质量m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该图象斜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该图象在横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图所示(2)27(3)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弹簧的原长3.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图4(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5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5(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6所示.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 kg.。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七电磁感应与电路第1讲电磁感应问题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七电磁感应与电路第1讲电磁感应问题

专题七 电磁感应与电路[专题定位] 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较高,常在选择题中考查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变压器和交流电的描述问题,在计算题中作为压轴题,以导体棒运动为背景,综合应用电路的相关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导体棒类问题.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②感应电流的图象问题;③电磁感应过程中的动态分析问题;④综合应用电路知识和能量观点解决电磁感应问题;⑤直流电路的分析;⑥变压器原理及三个关系;⑦交流电的产生及描述问题.[应考策略] 对本专题的复习应注意“抓住两个定律,运用两种观点,分析三种电路”.两个定律是指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两种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三种电路是指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感应电路.第1讲 电磁感应问题1.楞次定律中“阻碍”的表现 (1)阻碍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2)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3)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2.感应电动势的计算(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 ,常用于计算平均电动势.①若B 变,而S 不变,则E =n ΔBΔt S ;②若S 变,而B 不变,则E =nB ΔSΔt.(2)导体棒垂直切割磁感线:E =Blv ,主要用于求电动势的瞬时值.(3)如图1所示,导体棒Oa 围绕棒的一端O 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 =12Bl 2ω.图13.感应电荷量的计算回路中发生磁通量变化时,在Δt 时间内迁移的电荷量(感应电荷量)为q =I ·Δt =E R ·Δt =n ΔΦR Δt ·Δt =n ΔΦR.可见,q 仅由回路电阻R 和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决定,与发生磁通量变化的时间Δt 无关. 4.电磁感应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当电路中电流恒定时,可用焦耳定律计算;当电路中电流变化时,则用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计算.解决感应电路综合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电后力”,即:先作“源”的分析——分析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求出电源参数E 和r ; 接着进行“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结构,弄清串、并联关系,求出相关部分的电流大小,以便求解安培力;然后是“力”的分析——分析研究对象(通常是金属棒、导体、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其所受的安培力;接着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出正确的运动模型; 最后是“能量”的分析——寻找电磁感应过程和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例1 (多选)(2016·全国甲卷·20)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P 、Q 分别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圆盘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 中.圆盘旋转时,关于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恒定,则电流大小恒定B.若从上向下看,圆盘顺时针转动,则电流沿a 到b 的方向流动C.若圆盘转动方向不变,角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电流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在R 上的热功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 解析 将圆盘看成无数幅条组成,它们都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则当圆盘顺时针(俯视)转动时,根据右手定则可知圆盘上感应电流从边缘流向中心,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从a 到b ,B 对;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应电动势E =BL v =12BL 2ω,I =ER +r ,ω恒定时,I 大小恒定,ω大小变化时,I 大小变化,方向不变,故A 对,C 错;由P =I 2R=B 2L 4ω2RR +r 2知,当ω变为原来的2倍时,P 变为原来的4倍,D 错.答案 AB预测1 (多选)如图2所示,由一段外皮绝缘的导线扭成两个半径为R 和r 的闭合回路,R >r ,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A ,导线截面半径远小于R 和r .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按B =kt (k >0,为常数)的规律变化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小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B.大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C.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k R 2+r 2R +r AD.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k R -r2A答案 BD解析 根据穿过整个回路的磁通量增大,依据楞次定律,及R >r ,则大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小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则有:E =k π(R 2-r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那么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I =E R 总=k πR 2-r 22πR +r A =k R -r2A,故C 错误,D 正确.预测2 如图3所示,用一条横截面积为S 的硬导线做成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把正方形的一半固定在均匀增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ΔBΔt =k (k >0),虚线ab 与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重合,导线的电阻率为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线框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线框具有扩张的趋势C.若某时刻的磁感应强度为B ,则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2kBL 2S8ρD.线框中ab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kL 22答案 C解析 根据楞次定律,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沿逆时针方向,故A 错误;B 增大,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为了阻碍磁通量的增加,线框有收缩的趋势,故B 错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ΔΦΔt =ΔB Δt S =ΔB Δt ·12L 2=12kL 2,因线框电阻R =ρ4L S ,那么感应电流大小为I =E R =kSL8ρ,则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F =BI ×2L =2kBL 2S 8ρ,故C 正确;由上分析,可知,ab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U =12E =14kL 2,故D 错误.解题方略对于电磁感应图象问题的分析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注意初始时刻的特征,如初始时刻感应电流是否为零,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2.注意看电磁感应发生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是否和图象变化相对应.3.注意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看图象斜率的大小、图象的曲直是否和物理过程对应. 例2 如图4所示,虚线右侧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正方形金属线框电阻为R ,边长为L ,自线框从左边界进入磁场时开始计时,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加速度a 进入磁场区域,t 1时刻线框全部进入磁场.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 的正方向,外力大小为F ,线框中电功率的瞬时值为P ,通过线框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 ,其中P -t 图象为抛物线,则上述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图4解析 线框做匀加速运动,其速度v =at ,感应电动势E =BLv ,感应电流 i =E R =BLatR,i与t 成正比,故A 错误;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F 安=BiL =B 2L 2atR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安=ma ,得 F =ma +B 2L 2atR ,F -t 图象是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B 错误;线框的电功率 P =i 2R =BLat2R∝t 2,故C 正确;线框的位移x =12at 2,电荷量q =I Δt =E RΔt =ΔΦR =BLxR=BL ·12at 2R∝t 2,q -t 图象应是抛物线.故D 错误.答案 C预测3 (多选)如图5所示,在0≤x ≤L 和2L ≤x ≤3L 的区域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正方形线框abcd 边长为2L ,位于xOy 平面内,线框的ab 边与y 轴重合.令线框从t =0时刻由静止开始沿x 轴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bc 两端电势差U bc 随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下图中的( )图5答案 AC解析 设线框ab 从x =L 运动到x =4L 的时间为t 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t 1=2×4La-t 0=2t 0-t 0=t 0,这段时间内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故B 错误.设线框ab 从x=4L 运动到x =5L 的时间为t 2,则由运动学公式得t 2=2×5La -2×4Lat 0=5t 0-2t 0=0.236t 0的时间内,根据楞次定律得,感应电流方向沿顺时针方向,为负值.感应电流为I =-BLv R =-BLat R,故A 正确.bc 两端电势差U bc =IR ,bc 为外电路,故电势差变化和电流变化相同,C 正确,D 错误.预测4 (多选)如图6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宽d =1 m 的金属“U”型导轨,右端接一定值电阻R =0.5 Ω,其余电阻不计.在“U”型导轨右侧a =0.5 m 的范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 =0时刻,质量m =0.1 kg 的导体棒以v 0=1 m/s 的初速度从距导轨右端b =2 m 开始向右运动,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不计地球磁场的影响,g =10 m/s 2.用E 、I 、P 、Q 分别表示4 s 内回路中的电动势大小、电流大小、电功率及电热,则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图6答案 AB解析 因为在进入磁场前回路中没有电流产生,并且0~2 s 内磁感应强度不变化,回路的磁通量不变化,没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故不会从t =0时刻就产生电热,D 错误;在进入磁场前导体棒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μmg m=μg =1 m/s 2,导体棒速度减小到零所需的时间为t ′=v 0a =1 s ,停止前发生的位移为x =v 202a=0.5 m ,所以在进入磁场前导体棒就已经停止运动,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是因为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产生的,在t =2 s 时,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有了感应电流,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E =ΔΦΔt =ΔBS Δt =ΔBad Δt =0.1 V ,感应电流I =ER =0.2 A ,过程中的电功率为P =EI =0.02 W(但是是从t =2 s 才开始有的),故A 、B 正确,C 错误.解题方略解答电磁感应中电路问题的三个步骤1.确定电源:利用E =n ΔΦΔt 或E =Blv sin θ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利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果在一个电路中切割磁感线的部分有多个并相互联系,可等效成电源的串、并联.2.分析电路结构:分析内、外电路,以及外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画出等效电路图.3.利用电路规律求解: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性质等列方程求解. 例3 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 ,边长为L ,总电阻为R ,总质量为m .将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 处,如图7所示.线框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 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平行.重力加速度为g .当cd 边刚进入磁场时,图7(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求cd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3)若此时线框加速度恰好为零,求线框下落的高度h 所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 (1)cd 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速度为v =2gh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 =BL 2gh (2)此时线框中电流:I =ERcd 切割磁感线相当于电源,cd 两点间的电势差即路端电压: U =I (34R )=34BL 2gh(3)安培力:F =BIL =B 2L 22gh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F =ma由a =0,解得下落高度满足:h =m 2gR 22B L答案 (1)BL 2gh (2)34BL 2gh (3)h =m 2gR22B 4L4预测5 (多选)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若金属框绕ab 边向纸面外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90°(从上往下看逆时针转动),如图8甲所示,c 、a 两点的电势差为U ca ,通过ab 边的电荷量为q .若金属框绕bc 边向纸面内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90°,如图乙所示,c 、a 两点的电势差为U ca ′,通过ab 边的电荷量为q ′.已知bc 、ab 边的长度都为l ,金属框的总电阻为R .下列判断正确有是( )图8A.U ca =12B ωl 2B.U ca ′=12B ωl 2C.q =2B πl28RD.q ′=Bl 22R答案 AD解析 甲图中,在转动过程中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始终为0,总电动势为0,电流为0,电量也为0,C 错.ac 的有效切割长度为l ,有效切割速度v =ωl2,由右手定则,知φc >φa ,所以U ca =12B ωl 2,A 对.乙图中,金属框中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是12B ωl 2,ca 相当于电源,有内阻,路端电压的最大值小于12B ωl 2,故B 错.通过的电量q ′=ΔΦR =B ·l 22R =Bl 22R,D 对,应选A 、D.预测6 如图9所示,平行极板与单匝圆线圈相连,极板距离为d ,圆半径为r ,单匝线圈的电阻为R 1,外接电阻为R 2,其他部分的电阻忽略不计.在圆中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加,有一个带电粒子静止在极板之间,带电粒子质量为m 、电量为q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9A.粒子带正电B.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为ΔBΔt=R 1+R 2mgdπr 2qR 2C.保持开关闭合,向上移动下极板时,粒子将向下运动D.断开开关S ,粒子将向下运动 答案 B解析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垂直纸面向里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电势高,下极板电势低,板间存在向下的电场,粒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而静止,因此粒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上,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粒子带负电,故A 错误;对粒子,由平衡条件得:mg =q U 2d ,而感应电动势:E =R 2+R 1U 2R 2,解得:E =R 1+R 2mgdqR 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n ΔΦΔt =nS ΔB Δt ,解得:ΔBΔt=R 1+R 2mgdπr 2qR 2,故B 正确;保持开关闭合,则极板间的电压不变,当向上移动下极板时,导致间距减小,那么电场强度增大,则电场力增大,因此粒子将向上运动,故C 错误;断开开关S ,电容器既不充电,也不放电,则电场强度不变,因此电场力也不变,故粒子静止不动,故D 错误.例4 如图10所示,两根等高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与一足够长水平轨道相连,圆弧的半径为R 0、轨道间距为L 1=1 m ,轨道电阻不计.水平轨道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1=1 T ,圆弧轨道处于从圆心轴线上均匀向外辐射状的磁场中,如图所示.在轨道上有两长度稍大于L 1、质量均为m =2 kg 、阻值均为R =0.5 Ω的金属棒a 、b ,金属棒b 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绝缘细线与一质量为M =1 kg 、边长为L 2=0.2 m 、电阻r =0.05 Ω的正方形金属线框相连.金属棒a 从轨道最高处开始,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 0=5 m/s 沿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到最低点MN 处,在这一过程中金属棒b 恰好保持静止.当金属棒a 到达最低点MN 处被卡住,此后金属线框开始下落,刚好能匀速进入下方h =1 m 处的水平匀强磁场B 3中,B 3= 5 T.已知磁场高度H >L 2.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求:图10(1)辐射磁场在圆弧处磁感应强度B 2的大小;(2)从金属线框开始下落到进入磁场前,金属棒a 上产生的焦耳热Q ;(3)若在线框完全进入磁场时剪断细线,线框在完全离开磁场B 3时刚好又达到匀速,已知线框离开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 1=10.875 J ,则磁场的高度H 为多少. 解析 (1)对金属棒b ,由受力平衡Mg =B 1IL 1由a 、b 金属棒和导轨组成的闭合回路,有I =B 2L 1v 02R联立方程,代入数值求得B 2=2 T(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Mgh =12Mv 2+12mv 2+2Q线框进入磁场的瞬间,由受力平衡,得Mg =B 1I 1L 1+B 3I 2L 2其中,I 1=B 1L 1v2RI 2=B 3L 2v r联立方程,代入数值求得Q =2 J(3)从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到完全出磁场,有MgH =12Mv 21-12Mv 2+Q 1在完全出磁场的瞬间,由受力平衡,得Mg =B 3I 3L 2其中,I 3=B 3L 2v 1r联立方程,代入数值求得H =1.2 m答案 (1)2 T (2)2 J (3)1.2 m预测7 (多选)如图11所示,相距为d 的两条水平虚线L 1、L 2之间是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正方形线圈abcd 边长为L (L <d ),质量为m ,电阻为R ,将线圈在磁场上方高h 处静止释放,cd 边始终水平,cd 边刚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 0,cd 边刚离开磁场时速度也为v 0.则线圈穿越磁场的过程中(从cd 边刚进入磁场起一直到ab 边离开磁场为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1A.感应电流所做的功为mgdB.感应电流所做的功为2mgdC.线圈的最小速度一定为mgR B 2L 2D.线圈的最小速度一定为2g h +L -d答案 BD解析 线圈在下落过程中分别经过图中的四个位置:1位置cd 边刚进入磁场,2位置ab 边进入磁场,3位置cd 边刚出磁场,4位置ab 边刚出磁场,根据题意1、3位置速度为v 0;2到3位置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线圈只受重力,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结合1、3位置速度相同,可知1到2减速,2到3匀加速,3到4减速,并且1到2减速与3到4减速所受合力相同,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对线圈由1到3位置用动能定理:mgd -W =ΔE k =0,W 为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电流所做的功),所以线圈由1到3位置电流做功为mgd ;线圈由1到3位置过程中只有线圈由1到2位置有电流,所以线圈由1到2位置有电流做功为mgd ,线圈由3到4位置与线圈由1到2位置完全相同,所以线圈由3到4位置有电流做功也为mgd .综上所述,从cd 边刚进入磁场起一直到ab 边离开磁场为止,即1到4位置电流做功为2mgd .A 错误,B 正确.线圈速度最小时并未受力平衡,不满足mg =B 2L 2vR,所以C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2和4位置速度最小,初始位置到1位置自由落体v 0=2gh ,2到3位置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v 20-v 2min =2g (d -L ),结合两式解得v min =2g h +L -d ,D正确.预测8 (2016·浙江理综·24)小明设计的电磁健身器的简化装置如图12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 =0.50 m ,倾角θ=53°,导轨上端串接一个R =0.05 Ω的电阻.在导轨间长d =0.56 m 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2.0 T.质量m =4.0 kg 的金属棒CD 水平置于导轨上,用绝缘绳索通过定滑轮与拉杆GH 相连.CD 棒的初始位置与磁场区域的下边界相距s =0.24 m.一位健身者用恒力F =80 N 拉动GH 杆,CD 棒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过程中CD 棒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当CD 棒到达磁场上边界时健身者松手,触发恢复装置使CD 棒回到初始位置(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53°=0.8,不计其他电阻、摩擦力以及拉杆和绳索的质量).求:图12(1)CD 棒进入磁场时速度v 的大小;(2)CD 棒进入磁场时所受的安培力F A 的大小;(3)在拉升CD 棒的过程中,健身者所做的功W 和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 . 答案 (1)2.4 m/s (2)48 N (3)64 J 26.88 J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g sin θm=12 m/s 2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 =2as =2.4 m/s (2)感应电动势E =Blv 感应电流I =Blv R安培力F A =IBl代入得F A =Bl2vR=48 N(3)健身者做功W =F (s +d )=64 J 又F -mg sin θ-F A =0CD 棒在磁场区做匀速运动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 =d v焦耳热Q=I2Rt=26.88 J.专题强化练1.如图1所示,铜线圈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铜线圈的两端连接在电流传感器上,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采集的数据可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得到铜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利用该装置探究条形磁铁从距铜线圈上端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后,沿铜线圈轴线竖直向下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两次实验中分别得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流-时间图线.条形磁铁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直立姿态,且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若两次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不同,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则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大于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B.若两次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则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比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强C.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小于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D.两次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所受的磁场力都是先向上后向下答案 C解析由乙图中的电流峰值大于甲中电流峰值,可知乙实验的电磁感应现象更明显,故乙实验中的高度更高或磁铁磁性更强,A、B错误;电流峰值越大,产生的焦耳热越多,损失的机械能越大,故C正确;整个过程中,磁铁所受的磁场力都是阻碍磁铁运动,故磁场力一直向上,D错误.2.(多选)(2016·全国丙卷·21)如图2,M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为O M;N是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导线框,圆心为O N;两导线框在同一竖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O M O N 的水平面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现使线框M、N在t=0时从图示位置开始,分别绕垂直于纸面且过O M和O N的轴,以相同的周期T逆时针匀速转动,则( )图2A.两导线框中均会产生正弦交流电B.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周期都等于TC.在t =T8时,两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D.两导线框的电阻相等时,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也相等 答案 BC解析 当导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根据E =12BR 2ω可得,感应电动势恒定,感应电流恒定,不是正弦式交流电,A 错误,C 正确;当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根据楞次定律可得,两导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当导线框穿出磁场时,根据楞次定律可得,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所以感应电流的周期和导线框运动周期相等,B 正确;导线框N 在完全进入磁场后有T 4时间穿过导线框的磁通量不变化,没有感应电动势产生,即导线框N 在0~T4和34T ~T 内有感应电动势,其余时间内没有;而导线框M 在整个过程中都有感应电动势,即便两导线框电阻相等,两者的电流有效值不会相同,D 错误.3.(多选)高频焊接技术的原理如图3(a)所示.线圈接入图(b)所示的正弦式交流电(以电流顺时针方向为正),圈内待焊接工件形成闭合回路.则( )图3A.图(b)中电流有效值为IB.0~t 1时间内工件中的感应电流变大C.0~t 1时间内工件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D.图(b)中T 越大,工件温度上升越快 答案 AC解析 由图知电流的最大值为2I ,因为该电流是正弦式交流电,则有效值为I ,故A 正确.i -t 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电流的变化率,根据数学知识可知:0~t 1时间内线圈中电流的变化率减小,磁通量的变化率变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工件中感应电动势变小,则感应电流变小,故B错误.根据楞次定律可知:0~t1时间内工件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故C正确.图(b)中T越大,电流变化越慢,工件中磁通量变化越慢,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工件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小,温度上升越慢,故D错误.4.(2016·潮州市二模)图4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根水平长直导线,导线中通以如图4所示方向的恒定电流.在其正上方(略靠后)由静止释放一个闭合圆形导线框.已知导线框在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框平面沿竖直方向.在框由实线位置下落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 )A.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依次为: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B.导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流也为零C.导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依次为:向上→向下→向上D.导线框产生的焦耳热等于下落过程中框损失的重力势能答案 A解析根据安培定则,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在上方向外,下方向里;离导线近的地方磁感应强度大,离导线远的地方磁感应强度小.线框从上向下靠近导线的过程,向外的磁感应强度增加,根据楞次定律,线框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穿越导线时,上方向外的磁场和下方向里的磁场叠加,先是向外的磁通量减小,之后变成向里的磁通量,并逐渐增大,直至最大;根据楞次定律,线框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向里的磁通量变成最大后,继续向下运动,向里的磁通量又逐渐减小,这时的电流新方向又变成了顺时针.故A正确;根据A中的分析,穿越导线时,上方向外的磁场和下方向里的磁场叠加,先是向外的磁通量减小,一直减小到0,之后变成向里的磁通量,并逐渐增大.这一过程是连续的,始终有感应电流存在,不是0,故B错误;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始终阻碍导线框相对磁场的运动,故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向上,故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导线框产生的焦耳热等于下落过程中框损失的重力势能与增加动能之差,故D错误.5.如图5所示,用均匀导线做成边长为0.2 m的正方形线框,线框的一半处于垂直线框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中.当磁场以20 T/s的变化率增强时,a、b两点间电势差的大小为U,则( )图5A.φa <φb ,U =0.2 VB.φa >φb ,U =0.2 VC.φa <φb ,U =0.4 VD.φa >φb ,U =0.4 V 答案 A解析 题中正方形线框的左半部分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把左半部分线框看成电源,其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2,画出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即为电源的路端电压,设l 是边长,且依题意知:ΔBΔt =20 T/s.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NΔB ·S Δt =1×20×0.2×0.22V =0.4 V 所以有:U =IR =E r 2+r 2×r2=0.2 V ,由于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故有:U ab =-0.2 V.6.如图6甲所示,R 0为定值电阻,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内.左端连接在一周期为T 0的正弦交流电源上,经二极管整流后,通过R 0的电流i 始终向左,其大小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规定内圆环a 端电势高于b 端时,a 、b 间的电压u ab 为正,下列u ab -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图6。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七电磁感应与电路选择题满分技巧(三)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七电磁感应与电路选择题满分技巧(三)

专题七 电磁感应与电路 选择题满分技巧(三)(七)极限思维法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值(如设动摩擦因数趋近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零或无穷大、斜面的倾角趋于0°或90°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办法.例7 如图1所示,一半径为R 的绝缘环上,均匀地带电荷量为Q 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有一点P ,它与环心O 的距离OP =L .静电力常量为k ,关于P 点的场强E ,下列四个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图1A.E =kQ R 2+L 2 B.E =kQL R 2+L 2 C.E =kQR R 2+L 23 D.E =kQLR 2+L 23技法运用 当R =0时,带电圆环等同一点电荷,由点电荷电场强度计算式可知在P 点的电场强度为E =k Q L2,将R =0代入四个选项,只有A 、D 选项满足;当L =0时,均匀带电圆环的中心处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为0,将L =0代入选项A 、D ,只有选项D 满足. 答案 D方法感悟 有的问题可能不容易直接求解,但是当你将题中的某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限时,就可以对这些问题的选项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 (八)对称思维法 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例8 下列选项中的各14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14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技法运用 设14圆环的电荷在原点O 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 0,根据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在坐标原点O 处,A 图场强为E 0,B 图场强为2E 0 ,C 图场强为E 0,D 图场强为0,因此本题答案为B.答案 B方法感悟 利用对称性,只计算抵消后剩余部分的场强,这样可以明显减少解答运算量,做到快速解题.(九)比较排除法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只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 例9 如图2所示,等腰直角区域EFG 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直角边EF 长度为2L .现有一电阻为R 的闭合直角梯形导线框ABCD 以恒定速度v 水平向右匀速通过磁场.t =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即BC 与EF 在一条直线上,且C 与E 重合),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则感应电流i 与时间t 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图2技法运用 如图所示,从t =0时刻到t =2L v时刻,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得:流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结合题意和四个答案可排除答案A.当t =L v 时,电流大小为i =BLv R ;当t =2L v 时且CD 边刚要离开磁场还未离开磁场时,电流大小为i =BLv 2R ,排除答案B 和D.综合上面分析可得:本题答案选C.答案 C方法感悟 我们利用排除法求解本题时,不需要对导线框的具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只需要抓住导线框在某一时刻的情况进行排除,这样可以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排除法是求解选择题的好方法,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灵活应用.。

2017届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和后期复习策略

2017届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和后期复习策略

2017届高考物理试卷分析和复习建议
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仍然是通过常规模型对物理知识的考察,在突出基础性、注重综合性、加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一、试卷特点
2017年全国卷试卷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在基本保持了往年的命题风格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试题继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五方面能力进行了考查。

二、难度分析
从主观上看,今年物理试题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

总体评价:题目难度差别比较大,有梯度。

难度较容易的题有:14、15、16、17、18题,共30分;难度中等的题有:19、20、22、23、24、33题,共54分;难度大的题有:21、25题,占26分。

所以,命题的难度意图,基本上体现了“3:5:2 ”的宗旨。

三、试题的结构和内容考查分析
高考物理选择题从2012-2015年的5个单选、3个多选变成2016年的4个单选、4个多选,今年又变回5个单选、3个多选,由此也导致了选择题难度有了一定的下降。

选择题考查了3个力学题、5个电学题和一个原子物理题,力学题没有出现以往试卷中选择必考的万
1。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五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专题定位本专题综合应用动力学、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来解决物体运动的多过程问题.本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命题情景新,联系实际密切,综合性强,侧重在计算题中命题,是高考的压轴题.应考策略本专题在高考中主要以两种命题形式出现:一是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二是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电场、磁场内带电粒子运动或电磁感应问题.由于本专题综合性强,因此要在审题上狠下功夫,弄清运动情景,挖掘隐含条件,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规律和方法.1.动量定理的公式Ft=p′-p除表明两边大小、方向的关系外,还说明了两边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与物体的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方向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F为变力时,F应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2.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3.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的问题.(2)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的问题.(3)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定律.1.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2.系统化思维方法,就是根据众多的已知要素、事实,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将其各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解题方略1.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系统包括哪几个物体及研究的过程);(2)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或某一方向上动量是否守恒);(3)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动量;(4)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5)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 kg的小车,小车右端固定一水平轻质弹簧,弹簧左端连接一质量为m0=1 kg的物块,物块与上表面光滑的小车一起以v0=5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4 kg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若碰撞时间极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1)碰撞结束时,小车与小球的速度;(2)从碰后瞬间到弹簧被压至最短的过程,弹簧弹力对小车的冲量大小.图1解析 (1)设碰撞后瞬间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 1,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有:mv 0=Mv +mv 112mv 20=12mv 21+12Mv 2 解得v 1=m -Mm +Mv 0=-3 m/s ,小车速度方向向左. v =2m m +Mv 0=2 m/s ,小球速度方向向右. (2)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物块与小车有共同进度, 设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0v 0+mv 1=(m 0+m )v 2,解得v 2=1 m/s.设碰撞后瞬间到弹簧最短的过程,弹簧弹力对小车的冲量大小为I ,根据动量定理有I =mv 2-mv 1,解得I =4 N·s.答案 (1)小车:3 m/s ,方向向左 小球:2 m/s ,方向向右 (2)4 N·s预测1 (2016·全国乙卷·35(2))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 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 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 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 );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答案 (1)ρv 0S (2)v 202g -M 2g2ρ2v 20S2解析 (1)在刚喷出一段很短的Δt 时间内,可认为喷出的水柱保持速度v 0不变. 该时间内,喷出水柱高度Δl =v 0Δt ① 喷出水柱质量Δm =ρΔV ②其中ΔV 为水柱体积,满足ΔV =ΔlS ③由①②③可得: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为ΔmΔt=ρv 0S . (2)设玩具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由玩具受力平衡得F 冲=Mg ④ 其中,F 冲为水柱对玩具底面的作用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F 压=F 冲⑤其中,F 压为玩具底面对水柱的作用力,v ′为水柱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 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gh ⑥在很短Δt 时间内,冲击玩具水柱的质量为Δm Δm =ρv 0S Δt ⑦由题意可知,在竖直方向上,对该部分水柱应用动量定理 (F 压+Δmg )Δt =Δmv ′⑧由于Δt 很小,Δmg 也很小,可以忽略,⑧式变为F 压Δt =Δmv ′⑨由④⑤⑥⑦⑨可得h =v 202g -M 2g2ρ2v 20S2.解题方略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例2 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 =4.0 kg 的平板车,车的上表面是一段长L =1.5 m 的粗糙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侧连一半径R =0.25 m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点O ′处相切.现将一质量m =1.0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平板车的右端以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0滑上平板车,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物块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 .取g =10 m/s 2,求:图2(1)小物块滑上平板车的初速度v 0的大小;(2)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它距点O ′的距离.解析 (1)平板车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A 时,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得:mv 0=(M +m )v 1① 由能量守恒得:12mv 20-12(M +m )v 21=mgR +μmgL 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v 0=5 m/s③(2)设小物块最终与车相对静止时,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 2,从小物块滑上平板车,到二者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得:mv 0=(M +m )v 2④设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它距O ′点的距离为x ,由能量守恒得: 12mv 20-12(M +m )v 22=μmg (L +x )⑤ 联立③④⑤并代入数据解得:x =0.5 m. 答案 (1)5 m/s (2)0.5 m预测2 如图3所示,小球A 质量为m ,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 点,O 点到光滑水平面的距离为h .物块B 和C 的质量分别是5m 和3m ,B 与C 用轻弹簧拴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且B 物块位于O 点正下方.现拉动小球使细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B 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16.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碰撞过程中B 物块受到的冲量大小及碰后轻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图3答案 54m 2gh 15128mgh解析 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与物块B 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 1,取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mv 21解得:v 1=2gh设碰撞后小球反弹的速度大小为v 1′,同理有:mg h 16=12mv 1′2解得:v 1′=2gh 4设碰撞后物块B 的速度大小为v 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1=-mv 1′+5mv 2解得:v 2=2gh 4由动量定理可得,碰撞过程中B 物块受到的冲量大小为:I =5mv 2=54m 2gh碰撞后当B 物块与C 物块速度相等时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5mv 2=8mv 3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pm =12×5mv 22-12×8mv 23解得:E pm =15128mgh .解题方略力学规律选用的一般原则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从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速度、位置),所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位移x ,时间t )问题,不能解决力(F )的问题.(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问题特别方便.例3(2015·广东理综·36)如图4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 =0.5 m ,物块A 以v 0=6 m/s 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 ,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 处静止的物块B 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 =0.1 m ,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 、B 的质量均为m =1 kg(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A 、B 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图4(1)求A 滑过Q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 (2)若碰后AB 最终停止在第k 个粗糙段上,求k 的数值; (3)求碰后AB 滑至第n 个(n <k )光滑段上的速度v n 与n 的关系式. 解析 (1)从A →Q 由动能定理得 -mg ·2R =12mv 2-12mv 20解得v =4 m/s >gR = 5 m/s 在Q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R解得F N =22 N.(2)A 撞B ,由动量守恒得mv 0=2mv ′解得v ′=v 02=3 m/s设摩擦距离为x ,则 -2μmgx =0-12·2mv ′2解得x =4.5 m ,所以k =xL=45.(3)AB 滑至第n 个光滑段上,由动能定理得 -μ·2mgnL =12·2mv 2n -12·2mv ′2所以v n =9-0.2n m/s (n <45). 答案 (1)4 m/s 22 N (2)45 (3)v n =9-0.2n m/s (n <45)预测3 如图5所示,内壁粗糙、半径R =0.4 m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在最低点B 与光滑水平轨道BC 相切.质量m 2=0.2 kg 的小球b 左端连接一轻质弹簧,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另一质量m 1=0.2 kg 的小球a 自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B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小球a 重力的2倍.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5(1)小球a 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W f ;(2)小球a 通过弹簧与小球b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3)小球a 通过弹簧与小球b 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弹簧对小球b 的冲量I 的大小. 答案 (1)-0.4 J (2)0.2 J (3)0.4 N·s解析 (1)小球由静止释放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m 1gR +W f =12m 1v 21,小球在最低点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 1g =m 1v 21R,联立可得:W f =-0.4 J.(2)小球a 与小球b 通过弹簧相互作用,达到共同速度v 2时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此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m 1v 1=(m 1+m 2)v 2,由能量守恒定律:12m 1v 21=12(m 1+m 2)v 22+E p联立可得:E p =0.2 J.(3)小球a 与小球b 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a 球最终速度为v 3,b 球最终速度为v 4,由动量守恒定律:m 1v 1=m 1v 3+m 2v 4,由能量守恒定律:12m 1v 21=12m 1v 23+12m 2v 24, 根据动量定理有:I =m 2v 4, 联立可得:I =0.4 N·s.专题强化练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b 球用长为h 的细绳悬挂于水平轨道BC 的出口C 处,质量也为m 的小球a 从距BC 高h 的A 处由静止释放,沿ABC 光滑轨道滑下,在C 处与b 球正碰并与b 粘在一起,已知BC 轨道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悬挂b 球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8mg .试问:图1(1)a 球与b 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多大?(2)a 、b 两球碰后,细绳是否会断裂?(要求通过计算回答). 答案 (1)2gh (2)会断裂解析 (1)设a 球与b 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v 2C ,解得v C =2gh ,即a 球与b 球碰前的速度大小为2gh . (2)设b 球碰后的速度为v ,a 、b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mv C =(m +m )v ,故v =12v C =122gh , 假设a 、b 球碰撞后将一起绕O 点摆动,若小球在最低点时细绳拉力为F T ,则F T -2mg =2m v 2h解得F T =3mg ,F T >2.8mg , 故细绳会断裂,小球做平抛运动.2.如图2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 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 物体上,一起以v 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B 、C 的上表面相平且B 、C 不粘连,A 滑上C 后恰好能达到C 板的最右端,已知A 、B 、C 质量均相等,木板C 长为L ,求:图2(1)A 物体的最终速度; (2)A 在木板C 上滑行的时间. 答案 (1)3v 04 (2)4Lv 0解析 (1)设A 、B 、C 的质量为m ,B 、C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设B 、C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1, 则mv 0=2mv 1,解得v 1=v 02,B 、C 共速后A 以v 0的速度滑上C ,A 滑上C 后,B 、C 脱离,A 、C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动量守恒,设最终A 、C 的共同速度为v 2, 则mv 0+mv 1=2mv 2,解得v 2=3v 04.(2)在A 、C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有F f L =12mv 20+12mv 21-12·2mv 22(F f 为A 、C 间的摩擦力), 代入解得F f =mv2016L.此过程中对C ,根据动量定理有F f t =mv 2-mv 1, 代入相关数据解得t =4Lv 0.3.如图3所示,整个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经过桌边的虚线PQ 与桌面成45°角,其上方有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绝缘小球,A 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其质量为m ,电量为q ;B 球不带电且质量为km (k >7).A 、B 间夹着质量可忽略的火药.现点燃火药(此时间极短且不会影响小球的质量、电量和各表面的光滑程度).火药炸完瞬间A 的速度为v 0.求:图3(1)火药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A 球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3)若一段时间后A 、B 在桌上相遇,求爆炸前A 球与桌边P 的距离. 答案 (1)k +12k mv 20 (2)3πm 2qB (3)2k -2-3πk +·mv 0qB解析 (1)设爆炸之后B 的速度大小为v B ,选向左为正方向, 在爆炸前后由动量守恒可得:0=mv 0-kmv B E =12mv 20+12kmv 2B =k +12kmv 20 (2)由A 球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可知重力和电场力等大反向,故A 球进入电场中将会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T =2πm qB有几何知识可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了34个圆周 则t 2=3πm 2qB(3)由0=mv 0-kmv B 可得:v B =v 0k由qv 0B =m v 20R 知,R =mv 0qB设爆炸前A 球与桌边P 的距离为x A ,爆炸后B 运动的位移为x B ,时间为t B则t B =x Av 0+t 2+R v 0x B =v B t B由图可得:R =x A +x B联立上述各式解得:x A =2k -2-3πk +·mv 0qB. 4.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弹簧,其左端与墙壁相连,O 点为弹簧原长位置,O 点左侧水平面光滑.水平段OP 长为L =1 m ,P 点右侧一与水平方向成θ=30°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在P 点平滑连接,传送带轮逆时针转动速率为3 m/s ,一质量为1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压缩弹簧(与弹簧不拴接),使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E p =9 J ,物块与OP 段动摩擦因数μ1=0.1,另一与A 完全相同的物块B 停在P 点,B 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2=33,传送带足够长,A 与B 的碰撞时间不计,碰后A 、B 交换速度,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现释放A ,求:图4(1)物块A 、B 第一次碰撞前瞬间,A 的速率v 0;(2)从A 、B 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 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3)A 、B 能够碰撞的总次数.答案 (1)4 m/s (2)12.25 J (3)6次解析 (1)设物块质量为m ,A 与B 第一次碰前的速率为v 0,则E p =12mv 20+μ1mgL , 解得v 0=4 m/s.(2)设A 、B 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则v A =0,v B =4 m/s ,碰后B 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设为a 1,则mg sin θ+μ2mg cos θ=ma 1,解得a 1=g sin θ+μ2g cos θ=10 m/s 2.运动的时间t 1=v B a 1=0.4 s.位移x 1=v B 2t 1=0.8 m. 此过程相对运动路程Δs 1=vt 1+x 1=2 m.此后B 反向加速,加速度仍为a 1,与传送带共速后匀速运动直至与A 再次碰撞,加速时间为t 2=v a 1=0.3 s. 位移为x 2=v 2t 2=0.45 m. 此过程相对运动路程Δs 2=vt 2-x 2=0.45 m ,全过程摩擦生热Q =μ2mg cos θ(Δs 1+Δs 2)=12.25 J.(3)B 与A 第二次碰撞,两者速度再次互换,此后A 向左运动再返回与B 碰撞,B 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再次返回,每次碰后到再次碰前速率相等,重复这一过程直至两者不再碰撞.则对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从第二次碰撞后到不再碰撞:12mv 2=2n μ1mgL ,解得第二次碰撞后重复的过程数为n =2.25.所以碰撞总次数为N =2+2n =6.5=6次(取整数).。

(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增分指导二“两大策略”破解实验题_又快又准拿高分课件

(全国通用)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增分指导二“两大策略”破解实验题_又快又准拿高分课件
图1
图2
(1)试观察比较这两组图象,可得出的定性结论是(请写出两个结 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利用两组图象求出六组磁感应强度变化率(ΔΔBt )和 对应的感应电动势 E 的数据,并建立坐标系,描出的六个点如图 3 所示。请在图 3 中绘出 E- ΔΔBt 的图线。
【典例1】 (2016·陕西师大附中第八次模拟)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 图1的实验电路,通过调节电源可在原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电流, 用磁传感器可记录原线圈中产生的磁场B的变化情况,用电压 传感器可记录副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的变化情况,二者的变化 情况可同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某次实验中得到的B-t、 E-t图象如图2所示。
(4)该同学按改动后的原理图重新测量,并根据所测数据画出U-I 图象,如图7乙所示,则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内阻为 ________Ω。
图7
解析 (1)因是一节干电池且考虑电流表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C。 (2)因电压表测的是路端电压,其示数变化不明显,说明内电压在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变化很小,电池的内阻过小。 (3)电池内阻很小,因此可适当增大电池内阻,将定值电阻归为电 池内阻,改动后的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第二类题型——常规实验型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教材上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器材的 选择、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复习时要从 领会实验原理出发,全方位理解和掌握实验器材、实验操 作、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和电学实验实 物图的连接、电路图的设计等,对每一个实验都应做到心 中有数。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实验题答题策略二

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实验题答题策略二

专题九实验技能与创新实验题答题策略(二)题型示例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某热敏电阻R1的伏安特性.A.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为0.6 Ω)B.电压表V(量程3.0 V,内阻约2 kΩ)C.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 Ω)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 Ω)E.电源E(电动势4 V,内阻较小)F.开关、导线若干图1(1)要求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①请补充完成图1甲中实物间的连线,②其中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代号)(2)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I图线如图乙中曲线Ⅰ,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电阻R2的U-I图线如图乙中曲线Ⅱ.用上述电流表和热敏电阻R1、R2测量某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的电路如图丙,将单刀双掷开关接通“1”,通过R1的电流如图丁,测得R1的电流为________ A,将单刀双掷开关接通“2”时测得R2的电流为0.6 A,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内阻为________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规范解答解析(1)根据题目要求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则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式电路,如图所示;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C;(2)电流表量程为0.6 A,则最小分度为0.02 A,故读数为0.40 A;由图乙中图线Ⅰ可知,电压为1.6 V;当开关接2时,电流为0.6 A,由图乙中图线Ⅱ可知,电压为0.9 V;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1.6=E-0.4r;0.9=E-0.6r联立解得:E=3.0 V,r=3.5 Ω.答案(1)①见解析图②C(2)0.40 3.0(2.8~3.2) 3.5(3.3~3.7)评分细则1.第(1)问3分,实物连线图2分,没用分压接法的(只连一根线,导线接到了金属杆)不得分;选滑动变阻器1分,选D或者没按要求填写器材前面的代号的不得分.2.第(2)问6分,每空2分,电流结果写成0.4或0.400不给分;电动势结果在2.8~3.2,内阻结果在3.3~3.7均可得分,结果不按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答案均不给分.答题规则1.明确实验目的,按照实验原理进行设计与操作:(1)问实验目的是探究某热敏电阻R1的伏安特性,按照测电阻的原理设计实验电路,据题目要求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应该设计成分压电路,根据实验原理连接实物图,滑动变阻器要用分压接法.分压电路滑动变阻器要用小电阻的滑动变阻器C调节才方便.(2)问电池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用的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解方程组求得.2.按照对有效数字的要求表示结果:(2)问电流表的最小分度是0.02 A,读数结果保留到0.40 A;一定看清题目的要求“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7年高三物理二三轮复习建议及策略

2017年高三物理二三轮复习建议及策略

2017年高三物理二三轮复习建议及策略一、高考趋势(全国卷)1、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2、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3、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和方法为依托,考查能力。

4、以生活、生产、科技素材为载体,考查理论联系实际。

5、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二、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说明及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2.完善考核目标。

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3.调整考试内容。

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比如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三、二轮复习的三种课型专题复习课:复习思路通过大单元专题复习,进一步夯实物理基础,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抓实物理过程的分析与物理模型建立的训练。

通过新信息给予题或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二轮复习中我们要穿珠结网,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形成是二轮复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合和记忆,是提高能力的重要一环习题训练课:专题一力与场内物体的平衡专题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专题四功能观点的综合应用专题五电磁感应和电路专题六实验考查专题之力学实验与创新专题七实验考查专题之电学篇专题八选学内容专题九图象问题专题十物理方法(整体法、等效法、平均法)专题十一数学方法试卷讲评课: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试卷分析是考试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取得收获的手段。

四、高考试题难度预测:将3-5列为必考后,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可能的变化有:(1) 将选修3-5的内容的考查浓缩成一个综合性的选择题;(2) 在实验题中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3) 在计算题中渗透动量的内容,例如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或以火箭模型或航天器姿态调整或轨道变化考查反冲、动量守恒定律,或将恒星的热核反应与天体演化、太阳能利用、天体运动等综合为一题考查;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 专题十三恒定电流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 专题十三恒定电流
专题十三 恒定电流
内容索引
考点基础自清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基础自清
一、电流和电动势
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导体中有能够 自由移动 的电荷. (2)导体两端存在 电压 . 2.电流
q (1)定义式:I= t
.
其中q是某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方向:电流是标量,为研究问题方便,规定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 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到负极,在内电路中电流由电源负 极到正极.
B.并联一个2 990 Ω的电阻和串联一个0.15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2 970 Ω的电阻和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
D.并联一个2 970 Ω的电阻和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解析
1
2
3
3.一台发电机用0.5 A的电流向外输电,在1 min内有180 J的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则发电机的电动势为( A.6 V √ )
答案
(2)公式: E ①I= R+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②E= U外+Ir (适用于所有电路).
答案
1
2
3
4
5
学考通关练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B.导体两端没有电压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也在运动,所以导体中也有 电流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D.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
-4
为 6.0×10
E V,由 I 短= r 可得 r=20 Ω.故 A 项正确.
解析
返回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规律
1.电阻的决定式和定义式的区别 公式

201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策略

201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策略

201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策略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二轮的复习正是将这些知识串成一个整体模块,由点到线到面再形成一个知识网,使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科目能够整体认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7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

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

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

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视物理错题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

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

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

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

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突破高频考点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

不要盲区的去大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习题练习在精而不在多,在质而不在量。

习题训练,要通过一道综合题串接零散的知识点,努力做到以点带面、借题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联知识、下挂方法,第二轮复习要体现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总结。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例题解析大家常见毛病就是审题不透、步骤不规范、缺乏题后总结和延伸,所以要加强独立审题训练。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 专题十必考力学实验 (二)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 专题十必考力学实验 (二)

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把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
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
放.小车在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 刻度尺 ; 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 解析 计算小车速度需要测量纸带上的 点的距离,要用刻度尺. 图11
图1
如图乙所示,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挂钩钩住,B连接一块木块,A用手拉 着.探究在水平方向运动时,FA和FB的大小和方向.将拉动方向改为竖直 方向,如图丙所示,重复上述探究.
图1
2.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如图2 所示,用两只力传感器钩住对拉.从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力和
时间关系图线中读出不同时刻两只力传感器间的相互作用力FA和FB,
专题十 必考力学实验 (二)
实验五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如图1 甲所示,任取 A、 B 两个弹簧测力计,使两挂钩钩住, B 固定, A 用手拉着.弹簧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FBA,弹簧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FAB. 读出此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和FB,比较FA和FB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答案
(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 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点距均匀 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解析 小车匀速运动时,纸带上的点的间隔均匀.
解析答案
(3)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 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10个间 距的距 离x(m) 10个间 距的时 间T(s) 小车获 得的速 度vn 小车速 度的平 方v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 专题五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 专题五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

dv1 C. v 2
dv2 D. v 1
解析
根据运动的独立性与等时性可知,当摩托艇船头垂直江岸航行, 即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v2全部用来靠岸时,用时最短,最短时间t= d , v2 在此条件下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x=v1t= dv1. v
2
解析
考点二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飞行时间和水平射程
答案
(3)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完全相同的 效果 .
3.合运动的性质判断
变化: 非匀变速 运动 加速度或合外力 不变: 匀变速 运动 共线: 直线 运动 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 不共线: 曲线 运动
答案
向分解,这样分解的优点是不用分解初速度也不用分解加速度.
2.画出速度(或位移)分解图,通过几何知识建立合速度(或合位移) 、分
速度(或分位移)及其方向间的关系,通过速度(或位移)的矢量三角形求
解未知量.
4
5
6
变式题组
4.一水平固定的水管,水从管口以不变的速度源源不断地喷出 .水管距地 面高h=1.8 m,水落地的位置到管口的水平距离x=1.2 m.不计空气及摩 擦阻力,水从管口喷出的初速度大小是( A.1.2 m/s
v 0 v0 tan θ=v =gt y v0 可求得 t=gtan θ.
图13
例3
小亮观赏跳雪比赛,看到运动员先后从坡顶水平跃出后落到斜
坡上.如图14所示,某运动员的落地点B与坡顶A的距离L=75 m,空中
飞行时间t=3.0 s.若该运动员的质量m=60 kg,忽略运动员所受空气
的作用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D.绳索不再呈竖直状态

(通用版)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七 电磁感应与电路 计算题解题规范(四)

(通用版)2017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七 电磁感应与电路 计算题解题规范(四)

专题七 电磁感应与电路 计算题解题规范(四) 题型示例 如图1所示,平行金属导轨MN 、PQ 倾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其电阻不计,相距为l =0.2 m.导轨顶端与电阻R 相连,R =1.5×10-2 Ω.在导轨上垂直导轨水平放置一根质量为m =4×10-2 kg 、电阻为r =5×10-3 Ω的导体棒ab .ab 距离导轨顶端d =0.2 m ,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在装置所在区域加一个垂直导轨平面,方向如图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0.2+0.5t ) T ,g 取10 m/s 2.图1(1)若导体棒静止,求通过电阻的电流.(2)何时释放导体棒,释放时导体棒处于平衡状态?(3)若t =0时刻磁感应强度B 0=0.2 T ,此时释放ab 棒,要保证其以a =2.5 m/s 2的加速度沿导轨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磁感应强度B 应该如何随时间变化,写出其表达式.规范解答解 (1)设闭合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有 E =ΔΦΔt① ΔΦΔt =ΔB Δtld ② 得I =E R +r =1 A③(2)若导体棒即将向下运动,则F 1=B 1Il ,④F f1=μmg cos θ⑤F 1+F f1=mg sin θ⑥解得:t 1=0.6 s⑦若导体棒即将向上运动,则F 2=B 2Il ⑧F f2=μmg cos θ⑨F 2-F f2=mg sin θ⑩得:t 2=2.6 s ⑪故在t =0.6~2.6 s 时间段内释放导体棒时,导体棒处于平衡状态⑫(3)对导体棒,mg sin θ-μmg cos θ-BIl =ma ⑬故BIl =0,即回路中感应电流为0.若要保证回路中感应电流为0,则必须回路中磁通量保持不变.⑭则t 时刻磁通量Φ=Bl (d +12at 2)=B 0ld ⑮ 解得:B =420+125t 2(T)⑯ 答案 见解析 评分细则1.本题共20分,第(1)问4分,其中①②式各1分,①②式可以写成:E =ΔΦΔt =ld ΔB Δt同样得2分;③式2分,公式1分,结果1分.2.第(2)问共10分,④⑤式各1分,⑤式也可写成F f1=μF N ,F N =mg cos θ得1分;⑥式2分,以上步骤可以列式:B 1Il +μmg cos θ=mg sin θ得4分.⑦式2分,⑧⑨式不重复给分,⑩⑪式各1分,答出以上两种情况任意一种给6分,⑫式若写成t ∈[0.6 s,2.6 s]得2分,若写成t ∈(0.6 s,2.6 s)得0分,若只是求出某一特定值,但此值只要是在0.6~2.6 s 之间,均只给5分;若超出该范围,只给相应正确步骤的分.第(2)问方法二:对导体棒,由平衡条件:BIl +F f =mg sin θ(3分)又:-μmg cos θ≤F f ≤μmg cos θ(3分)解得:0.6 s≤t ≤2.6 s(4分).3.第(3)问共6分,⑬⑭⑯式各1分,⑮式3分;⑬式若写成mg sin θ-μmg cos θ+BIl=ma 也给1分,⑮式也可写成:Φ1=Bl (d +12at 2)(1分)Φ2=B 0ld (1分)Φ1=Φ2(1分).⑯式单位不带不扣分. 答题规则1.注重公式书写,简化文字说明物理大题进行评分时,只有公式和最后的结果是给分点,文字说明是没有分的,故一定要把表达式凸显出来(加序号)2.规范解析过程,注意分步列式解题时注意分步列式,不要漏掉或合并关系式,避免阅卷时找不到得分点,或者合并的综合式一处错误而导致全部错误,丢失步骤分.3.等价给分采用不同的思路,只要方程正确,也确实能推出正确答案的,就能给分.4.只看对的,不看错的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要把与本题相关的公式都写上,公式是主要得分点,阅卷时只看评分标准中给定的公式来给分,无用的如果写了,不给分也不扣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研究4 加试计算题 23题 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1.导体棒的两种运动状态(1)平衡状态——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加速度为零; (2)非平衡状态——导体棒的加速度不为零. 2.两个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电磁感应中导体棒既可看做电学对象(因为它相当于电源),又可看做力学对象(因为有感应电流而受到安培力),而感应电流I 和导体棒的速度v 是联系这两个对象的纽带. 3.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思路(1)电路分析:导体棒相当于电源,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源的电动势,导体棒的电阻相当于电源的内阻,感应电流I =BlvR +r. (2)受力分析:导体棒受到安培力及其他力,安培力F 安=BIl =B 2l 2vR +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动力学方程:F 合=ma .(3)过程分析:由于安培力是变力,导体棒做变加速运动或变减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达到稳定状态,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方程:F 合=0.例1 如图1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 、PQ 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 ,M 、P 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 的均匀直金属杆ab 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 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图1(1)由b 向a 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 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 杆的速度大小为v 时,求此时ab 杆中的电流及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过程中,ab 杆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答案 (1)见解析图 (2)BLv R g sin θ-B 2L 2v mR(3)mgR sin θB 2L 2解析 (1)如图所示,ab 杆受重力mg ,竖直向下;支持力F N ,垂直斜面向上;安培力F ,沿斜面向上.(2)当ab 杆速度为v 时,感应电动势E =BLv , 此时电路中电流I =E R =BLvR, ab 杆受到的安培力F 安=BIL =B 2L 2v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 =mg sin θ-F 安=mg sin θ-B 2L 2vRa =g sin θ-B 2L 2vmR(3)当a =0时,ab 杆有最大速度v m =mgR sin θB 2L 2.用“四步法”分析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电后力”,具体思路如下:(1)进行“源”的分析——分离出电路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求出电源的参数E 和r . (2)进行“路”的分析——分析电路结构,明确串、并联的关系,求出相关部分的电流大小,以便求解安培力.(3)“力”的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常是金属杆、导体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其所受的安培力.(4)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出正确的运动模型.变式题组1.(2015·浙江10月选考·22)如图2甲所示,质量m =3.0×10-3kg 的“”形金属细框竖直放置在两水银槽中,“”形框的水平细杆CD 长l =0.20 m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 1=1.0 T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匝数n =300匝,面积S =0.01 m 2的线圈通过开关K 与两水银槽相连.线圈处于与线圈平面垂直的、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B 2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图2(1)求0~0.10 s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2)t =0.22 s 时闭合开关K ,若细杆CD 所受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判断CD 中的电流方向及磁感应强度B 2的方向.(3)t =0.22 s 时闭合开关K ,若安培力远大于重力,细框跳起的最大高度h =0.20 m ,求通过细杆CD 的电荷量.答案 (1)30 V (2)C →D 向上 (3)0.03 C 解析 (1)由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得E =nS ΔB 2Δt=30 V(2)电流方向C →D ,B 2方向向上 (3)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mv -0Δt(或由动量定理F Δt =mv -0),安培力F =IB 1l ,ΔQ =I Δt ,v 2=2gh ,得ΔQ =m 2ghB 1l=0.03 C.2.(2016·浙江10月学考·22)为了探究电动机转速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半径为l 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一根长也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棒ab 一端与导轨接触良好,另一端固定在圆心处的导电转轴OO ′上,由电动机A 带动旋转.在金属导轨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大小为B 1、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另有一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金属棒cd 用轻质弹簧悬挂在竖直平面内,并与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U”型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导轨间距为l ,底部接阻值也为R 的电阻,处于大小为B 2、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从圆形金属导轨引出导线和通过电刷从转轴引出导线经开关S 与“U”型导轨连接.当开关S 断开,棒cd 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x 0;当开关S 闭合,电动机以某一转速匀速转动,棒cd 再次静止时,弹簧伸长量变为x (不超过弹性限度).不计其余电阻和摩擦等阻力,求此时:图3(1)通过棒cd 的电流I cd ; (2)电动机对该装置的输出功率P ;(3)电动机转动角速度ω与弹簧伸长量x 之间的函数关系.答案 (1)B 1ωl 26R ,方向由d 到c (2)B 12ω2l 46R(3)6kx -x 0RB 1B 2l解析 (1)ab 顺时针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为E =12B 1ωl 2由右手定则,电流方向由a 到b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总电流I =ER +12R=B 1ωl 23R通过cd 棒的电流I cd =12I =B 1ωl26R ,方向由d 到c(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I 2·32R =B 12ω2l46R(3)S 断开时,由平衡条件kx 0=mg S 闭合时,由平衡条件kx =B 2I cd l +mg 解得ω=6kx -x 0RB 1B 2l 3.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力学对象和电学对象的相互关系2.解决电磁感应动力学及能量问题的一般思路(1)电路分析:确定电源,画出等效电路,明确内、外电路,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关系.(2)受力分析:注意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和方向.(3)运动分析:对运动过程进行“慢进”式推理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进行分析.(4)能量分析:分析运动过程中各力做功情况,明确能量转化形式.(5)规律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方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合理组合优化.3.求解焦耳热的三种方法(1)焦耳定律:Q=I2Rt(2)功能关系:Q=W克服安培力(3)能量转化:Q=ΔE其他能的减少量例2如图4所示,“凸”字形硬质金属线框质量为m,相邻各边互相垂直,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ab边长为l,cd边长为2l,ab与cd平行,间距为2l.匀强磁场区域的上下边界均水平,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所在平面.开始时,cd边到磁场上边界的距离为2l,线框由静止释放,从cd边进入磁场直到ef、pq边进入磁场前,线框做匀速运动,在ef、pq边离开磁场后,ab边离开磁场之前,线框又做匀速运动.线框完全穿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线框在下落过程中始终处于原竖直平面内,且ab、cd边保持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4(1)线框ab边将要离开磁场时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是cd边刚进入磁场时的几倍;(2)磁场上、下边界间的距离H.答案 (1)4倍 (2)Q mg+28l解析 (1)设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cd 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1,cd 边上的感应电动势为E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 1=2Blv 1①设线框总电阻为R ,此时线框中电流为I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1=E 1R② 设此时线框所受安培力为F 1,有F 1=2I 1lB ③ 由于线框做匀速运动,其受力平衡,有mg =F 1④ 由①②③④式得v 1=mgR4B 2l2⑤设ab 边离开磁场之前,线框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2,同理可得v 2=mgR B 2l 2⑥ 由⑤⑥式得v 2=4v 1⑦(2)线框自释放直到cd 边进入磁场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mgl =12mv 12⑧线框完全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g (2l +H )=12mv 22-12mv 12+Q ⑨由⑦⑧⑨式得H =Q mg+28l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求解焦耳热时容易出现以下两类错误:不加分析就把某时刻的电流I 代入公式Q =I 2Rt 求解焦耳热,大多数情况下感应电流I 是变化的,求解焦耳热要用电流的有效值,因此不能用某时刻的电流代入公式Q =I 2Rt 求解焦耳热.电路中产生焦耳热的元件不是一个,不加分析误认为某个元件上的焦耳热就是整个电路产生的焦耳热.变式题组3.如图5所示,光滑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MNPQ 相距l ,在M 点和P 点间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在两导轨间OO 1O 1′O ′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下、宽为d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一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导体棒ab ,垂直搁在导轨上,与磁场左边界相距d 0.现用一大小为F 、水平向右的恒力拉ab 棒,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棒ab 在离开磁场前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 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导轨电阻不计).求:图5(1)棒ab 在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2)棒ab 通过磁场区的过程中整个回路所消耗的电能.答案 (1)F R +r B 2l 2 (2)F (d 0+d )-mF 2R +r22B 4l4解析 (1)棒在磁场中匀速运动时,有F =F A =BIl ,再据I =E R +r=BlvR +r联立解得v =F R+rB 2l 2(2)安培力做的功转化成两个电阻消耗的电能Q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F (d 0+d )=Q +12mv 2,解得Q =F (d 0+d )-mF 2R +r22B l.4.如图6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长为L =2 m 、宽为d =1 m 的金属“U”形导轨,在“U”形导轨右侧l =0.5 m 范围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在t =0时刻,质量m =0.1 kg 的导体棒以v 0=1 m/s 的初速度从导轨的左端开始向右运动,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λ=0.1 Ω/m ,不计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电阻及地球磁场的影响(取g =10 m/s 2).图6(1)通过计算分析4 s 内导体棒的运动情况; (2)计算4 s 内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并判断电流方向; (3)计算4 s 内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导体棒先在无磁场区域做匀减速运动,有 -μmg =ma ,v =v 0+at ,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1 s ,x =0.5 m即导体棒在1 s 末已经停止运动,以后一直保持静止,离左端位置为x =0.5 m.(2)前2 s 磁通量不变,回路电动势和电流分别为E =0,I =0;后2 s 回路产生的电动势为E =ΔΦΔt =ld ΔBΔt=0.1 V 回路的总长度为5 m ,因此回路的总电阻为R =5λ=0.5 Ω 电流为I =ER=0.2 A根据楞次定律,在回路中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3)前2 s 电流为零,后2 s 有恒定电流,焦耳热为Q =I 2Rt =0.04 J.1.如图1所示,光滑金属直轨道MN 和PQ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MN 、PQ 平行且足够长,两轨道间的宽度L =0.50 m .轨道左端接一阻值R =0.50 Ω的电阻.轨道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40 T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质量m =0.50 kg 的导体棒ab 垂直于轨道放置.在沿着轨道方向向右的力F 作用下,导体棒由静止开始运动,导体棒与轨道始终接触良好并且相互垂直,不计轨道和导体棒的电阻,不计空气阻力,若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且F =1.0 N .求:图1(1)导体棒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大小v m ;(2)导体棒的速度v =5.0 m/s 时,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1)12.5 m/s (2)1.2 m/s 2解析 (1)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v m 时受力平衡,有F =F 安m ,此时F 安m =B 2L 2v m R,解得v m =12.5m/s(2)导体棒的速度v =5.0 m/s 时,感应电动势E =BLv =1.0 V ,导体棒上通过的感应电流大小I =E R=2.0 A ,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 安=BIL =0.40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安=ma ,解得a =1.2 m/s 2.2.(2016·舟山调研)如图2所示,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倾斜放置,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37°,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为L =0.2 m ,导轨上端m 、n 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虚线ef 为磁场边界,磁感应强度为B =2.0 T .一质量为m =0.05 kg 的光滑金属棒ab 从距离磁场边界0.75 m 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棒两轨道间的电阻r =0.4 Ω,其余部分的电阻忽略不计,ab 、ef 均垂直导轨.(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2(1)ab 棒最终在磁场中匀速运动的速度; (2)ab 棒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答案 (1)0.75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2)18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析 (1)当ab 棒在磁场中匀速运动时,根据受力平衡得:BIL =mg sin θ 又有I =E r,E =BLv ,联立以上关系可得v =0.75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2)ab 棒进入磁场前,加速度a 1=g sin 37°=6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设ab 棒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1,则v 12=2a 1x 1 将x 1=0.75 m 代入得v 1=3 m/s 刚进入磁场时,对ab 棒受力分析得:mg sin θ-BI 2L =ma 2,I 2=BLv 1r解得a 2=-18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进入磁场以后,ab 棒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所以ab 棒运动中的最大加速度为18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3.如图3所示,半径R =0.2 m 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一根长也为R 的金属棒一端与导轨接触良好,另一端固定在圆心处的导电转轴上.在金属导轨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2 T .一对长L =0.2 m 的金属板A 、B 水平放置,两板间距d =0.1 m .从导轨引出导线与上板连接,通过电刷从转轴引出导线与下板连接.有一质量m =1.0×10-5kg ,电荷量q =-5.0×10-6C 的微粒,以v 0=2 m/s 的速度从两板正中间水平射入.求:图3(1)金属棒转动的角速度ω多大时,微粒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金属棒转动的角速度ω至少多大时,微粒会碰到上极板A .答案 (1)50 rad/s (2)100 rad/s 解析 (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U =12B ωR 2根据平衡条件可得mg =qE因为E =Ud所以mg =q U d =q2d B ωR 2解得ω=2dmgqBR2=50 rad/s(2)微粒恰好碰到上面金属板边缘时,微粒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d 2=12a (Lv 0)2a =dv 02L 2=10 m/s 2q2dB ω1R 2-mg =ma 解得ω1=2m g +a dqBR2=100 rad/s. 4.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内存在着竖直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其宽度为d =1 m ,磁感应强度B =114T .水平放置的“日”字形闭合导体线框PQFE ,宽L =1 m ,质量m =0.25 kg ,QN 、NF 的长度都大于d ,PQ 边的电阻R 1=1 Ω、MN 边的电阻R 2=2 Ω、EF 边的电阻R 3=3 Ω,其余电阻不计.t =0时刻线框在距磁场左边界x =3.2 m 处由静止开始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已知当线框PQ 边、MN 边和EF 边刚进磁场时均恰能匀速运动,不计线框运动中的一切摩擦阻力.求:图4(1)线框所受的力F 的大小; (2)线框PQ 边与MN 边之间的距离H ;(3)在整个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 (1)2.5 N (2)2.8 m (3)7.5 J 解析 (1)设PQ 边进磁场时的速度为v 1,则Fx =12mv 12-0F =BI 1LI 1=BLv 1r 1r 1=R 1+R 2R 3R 2+R 3=2.2 Ω 即v 1=2B 2L 2x mr 1=8 m/s F =B 2L 2v 1r 1=2.5 N (2)设MN 边匀速进磁场时的速度为v 2,则F =BI 2L =B 2L 2v 2r 2r 2=R 2+R 1R 3R 1+R 3=2.75 Ω 即v 2=Fr 2B 2L 2=10 m/s 设线框速度从v 1加速到v 2时发生的位移为x 1,则Fx 1=12mv 22-12mv 12即x 1=m v 22-v 122F=1.8 m 所以H =x 1+d =2.8 m(3)线框产生的焦耳热 Q =3Fd =3×2.5×1 J=7.5 J.5.(2016·杭州市月考)如图5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整个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虚线上方轨道光滑且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虚线下方轨道粗糙且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当导体棒EF 以初速度v 0沿导轨上滑至最大高度的过程中,导体棒MN 一直静止在导轨上,若两导体棒质量均为m 、电阻均为R ,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在此过程中导体棒EF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 ,求:图5(1)导体棒MN 受到的最大摩擦力;(2)导体棒EF 上升的最大高度.答案 (1)B 2L 2v 02R +mg sin θ (2)mv 02-4Q 2mg解析 (1)EF 获得向上初速度v 0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 0,电路中电流为I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I =E2R ,此时对导体棒MN 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 A +mg sin α=F f ,F A =BIL ,解得F f =B 2L 2v 02R+mg sin θ. (2)导体棒EF 上升过程MN 一直静止,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有12mv 02=mgh +2Q . 解得h =mv 02-4Q 2mg. 6.(2016·衢州市调研)如图6(a)所示,斜面倾角为37°,一宽为d =0.43 m 的有界匀强磁场垂直于斜面向上,磁场边界与斜面底边平行.在斜面上由静止释放一长方形金属线框,线框沿斜面下滑,下边与磁场边界保持平行.取斜面底部为零势能面,从线框开始运动到恰好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机械能E 和位移x 之间的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①、②均为直线段.已知线框的质量为m =0.1 kg ,电阻为R =0.06 Ω,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6(1)求金属线框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求金属线框从刚进入磁场到恰好完全进入磁场所用的时间t .答案 (1)0.5 (2)0.125 s解析 (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线框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ΔE 1=W f1=μmg cos 37°x 1其中x 1=0.36 m ,ΔE 1=(0.900-0.756) J =0.144 J可解得μ=0.5(2)金属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和安培力所做的功,机械能仍均匀减少,因此安培力也为恒力,线框做匀速运动v 12=2ax 1,其中a =g sin 37°-μg cos 37°=2 m/s 2可解得线框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 1=1.2 m/s ΔE 2=W f2+W A =(F f +F A )x 2其中ΔE 2=(0.756-0.666) J =0.09 J , F f +F A =mg sin 37°=0.6 N ,x 2为线框的侧边长,即线框进入磁场过程运动的距离,可求出x 2=0.15 mt =x 2v 1=0.151.2s =0.125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