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轮复习
2022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22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c737e7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2.png)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阶段特征: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文明兴起经济:走出原始状态的农耕经济初步发展。
文化:形成独特的礼乐文明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一)国家元首制度——国王制度1.建立者及时间:禹、公元前2070年2.内容:(1)名称:王(2)职权:掌握政治权力(强制性权力,其基础是武力、财富等)(3)如何继承:王位世袭制。
(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公天下”到“家天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评价:天下局面逐渐形成;宗法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标志氏族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必然趋势3.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王权受制约(方国首领、卜人、权相)。
(二)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建立在武力征服的基础上)1.内容:内服:商人活动区域(今河南省一代),商王是君主,直接统治,即王畿,设立相、卿士等内服官。
外服: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室盟主,间接统治,册封其首领为侯、伯等,为外服官。
2.特点:(1)两者是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国和方国各有义务(商王国义务:保护属国不受侵犯、派人助耕等。
方国义务:定期纳贡、奉命征伐等。
)(2)外服方国系小国寡民,保持原有的血缘界限,享有自治权和独立性。
夏商时期,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着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前1046,周武王,镐京(西安)(一)分封制(权力分配)(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内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谁分?)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分什么?分给谁?)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怎么分?)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可在自己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诸侯权力?)(4)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分封对象多元化;土地和义务相联系;以血缘为纽带,较大独立性。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8a444c9b6648d7c1c74687.png)
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B。
夏商时期,国君与“服国”是一种政治伙伴和同盟关系,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国君与诸侯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二者形成了上下级的政治依附关系。
易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2.(2019·石家庄模拟)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利,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
这说明在西周( )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解析】选A。
材料中体现出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说明以分封制为纽带构建政治框架,故选A。
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
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
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选C。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正确。
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解析】选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0644fb2171fe910ef12df8d5.png)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③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内外服制度①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
概念阐释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作用①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新教材新视角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夏商周)
![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夏商周)](https://img.taocdn.com/s3/m/8d4612f4524de518964b7db7.png)
总 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
特点?
提示: 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来归纳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2、主要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 利,等级森严。 3、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最高统治者尚未 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早期国家 夏 朝 商 朝 西周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宗族关系)
局限(西周后期)
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长远看不利于集权,易分裂,
强国兼并弱国,分封制破坏
对后世
姓氏、地名、文化等都有影响
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的原因: A. 主要原因:
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B.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
。
总结
分封制的特点
• 分封对象多元化 •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 权利与义务是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关 系的关键 • 层层受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 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 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 际合二为一。 3、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了一套完整、严 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 则,谁也不得逾越。
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 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3)、废除: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废除井田制。 例如,秦国商鞅变法,就 有废除井田制的内容。
商鞅
3.手工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______ 萌芽 ,已经出现人 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商周时期 (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有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周朝:纺织工与王公、士大夫等并列,称做 国有六职 “__________”。
第1课_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
![第1课_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afbd0edb8f67c1cfad6b813.png)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 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e078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c.png)
•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父子方相式传
有__________和兄终弟及。 •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神有秘 ________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① ②中 地央 方: :设 封有 侯相 和、 伯卿 ,士 定等 期, 向掌 商管 王政 纳务 贡。 , 并奉命征伐。
• (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具有 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二 宗法制问题 主题1 大宗与小宗
• 图解:
•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
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
制。
主题2 宗法制的影响
• 导读 (1)注意材料的来源(出处);(2)注意材 料中的显性信息;(3)注意图例表示的内容。
•
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
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从布局上,王
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
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主题3 分封制的作用
• (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 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 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 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 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一 分封制问题 主题1 分封制的目的
• 史料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 蔽周室。
• ——顾炎武
•
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
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主题2 分封制的对象与布局
• 史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 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018年一轮复习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8年一轮复习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2a50cb76eeaeaad1f330ea.png)
受封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主要封国 (鲁燕晋卫、齐、宋陈) 权利 权利 世袭统治权、再分封 义务 义务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重要历史概念
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自身的局限性 现象:“楚王问鼎”“春秋诸侯争霸”、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 (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推动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 生产关系的变革 封 促进 建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生 产 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 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 关 系 形成了两类人,农民和地主,地主剥削农民
★★
从史料阐释角度考 查宋代君主专制的 演进 从人伦亲情和地方 治理角度考查汉代 政治的特点 明清君 内阁、军机 ★ 从地方行政区演进 主专制 处、君主专 ★ 角度考查中央集权 制度的 制强化的影 ★ 制度 加强 响 从政治文明演进角 度考查君主专制加 强
制约君 主专制 的因素
明清专 制主义 中央集 权加强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 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 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 义务。分封制当时称为封建制,即封邦建国。注意——古籍上所 说的封建时期实际上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奴隶社会阶段的商周时期。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 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 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 嫡长子继承制。 (4)礼乐制度:“礼”指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 礼仪规定。“乐”是从属于“礼”的音乐、舞蹈等和礼制相配的 所有艺术形式和规范。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史上各级贵族的政治 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发生。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最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61fa77dc7fd5360cbb1adb0c.png)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③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内外服制度①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
概念阐释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4)作用①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新教材新视角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备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备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76d986d83d049649a665861.png)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4、山西曲沃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交纳贡赋5、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以下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6、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 000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屡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7、以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8、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c6b6653169a4517723a3ed.png)
带有浓厚的宗族色 决了王国问题,
彩
巩固了中央集权
古代政治制度形成 君主专制空前 了成熟的体系,包 强化,明代废 括以三省六部制为 除了丞相制度, 核心的中枢权力机 设立内阁;清 构、以科举制为主 朝设军机处, 的选官制度和较为 专制皇权发展 完备的监察制度 到顶峰
主 旨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 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A.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 B.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 C.宗法关系掩盖贫富悬殊 D.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
K12课件
36
解析:从材料所述现象可知,弓鱼国宗族墓地的墓葬规模呈现等级制,联系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分析,这是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的体现,故 A 项符合题意; 材料所述的等级并不是阶级等级,故可排除 B 项;墓葬规模的大小反映的是等级 而不是贫富,故排除 C 项;材料也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故排除 D 项。
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
封制( )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K12课件
22
解析:夏商周三代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皇权专 制始于秦始皇时,故 A 项错误;地方分权体制不是周朝开创的,周朝借鉴和发展 了前代体制,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天下一统的政治 制度”可知,分封制是周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服务,与边疆地区开发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说明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 D 项正确。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之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之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f1b9194afe04a1b171deb6.png)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位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07720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4.png)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②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④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4、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
这表明西周初期( )5、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开发边疆地区B.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 巩固周王统治D.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6、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
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7、《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8、对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
2015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5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b7a504bb68a98271fefa5f.png)
为什么说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历史的进步?
1 王位世袭制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制度,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结果; 2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阶级对立的产物,符合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潮流;; 3 较好解决了最高统治者的继承问题,使得国和家很好 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及政策的延续; (王位世袭制在中国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我们评价历史制度等是否符合历史进步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 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 具国家规模。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 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 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 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注意: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处于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但是,由于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 大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 等,独立性比较强,随着岁月的发展,他们的 实力日益强大,尤其到了西周后期,王权衰微, 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周郑交质”和“射中 王肩”的现象。
史实:春秋年初,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 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 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 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
夏 朝 世袭制 确 立
宗法制 分封制
商朝 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
西周 嫡长子继 承制确立
春秋 战国
逐渐形成 逐渐形成
发展完备 发展完备
动摇 破坏 逐渐 解体
届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27页文档
![届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2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e2ff12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d.png)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பைடு நூலகம்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共25页文档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共2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42b17ccc5da50e2534d7f4a.png)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Hale Waihona Puk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建立在宗法制 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 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 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 宗族的大家长,与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的关系。 与分封制的区别: 分封制以政权为中心,以土地为纽带。 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
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
中华文明的延续与政治制度的外在保障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为只有政治制度的不 断完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才能延续下来。 五千年文明,两千年一统 ——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是什么力量导致这一奇迹呢?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个主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两大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矛盾
3、礼乐制:即周礼。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 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规定了等级尊 卑,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材料: 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 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 套,大夫二套,士一套。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 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 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 )”(“佾”是“乐舞行列”的意思, 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 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研判
1.(2011年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 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 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二、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公天下——家天下)
1、禅让: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 2、王位世袭:启建立 3、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商朝的政治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 纳贡,并奉命征伐 【2013上海卷】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 方国联盟
点评:材料旨在说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即在封建社会形成了君臣隶属原 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反对理性、经验守旧的保守 观念。
5、分封制、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1)分封制对当今行政区划的名称仍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齐 鲁、燕京等。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来源于古代的封国,如 宋、鲁、郑、陈等。 (3)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 定的影响。如 a.“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b.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c.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分封制、宗法制、礼乐秩序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 心;宗法制是西周分封的社会制度;礼乐制是 维护分封的文化制度。
前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分封制是对权利的分配形式,是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确立亲疏嫡庶的依据, 是分封制的基础和纽带,是核心。
概括材料 划分材料层次 由①得出 由②得出 由③得出 由④得出
──《史记· 周本纪》
概括关键词 【分封先王的后代】 【分封功臣】 【分封同姓贵族】 【层层封授】
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 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①。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 营丘,曰齐②。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 度于蔡③。余各以次受封④。 ──《史记· 周本纪》 结合所学
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监察和选官制度不断革新。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概况
公元前 2070年 夏朝建立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 王权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 中国历史上第 政治关系。 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 权力 一个国家政权 原因何在? 出现王位继承传子的制度 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出现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
1、分封制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 经济基础。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也随之崩溃 目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巩固西周统治) 辨析: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 内容:周王对同姓亲族、功臣、姻亲、附属国(古代帝王 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和马克思主 后代)“授土”“授民”,立诸侯国;规定诸侯必须服从 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政令、戍守王畿、定期朝觐、缴纳贡赋 。
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 目标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限制性条件 西周分封制
──《史记· 周本纪》
途径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分 封制的特点。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 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①。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 营丘,曰齐②。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 度于蔡③。余各以次受封④。
回忆教材相关知识(紧扣材料要求的时间和内容范围,由材料未涉及
处概括关键词) 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整理得出答案 由②得出:【
概括关键词
(1) 分封对象类型多,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是分封对象类型多 ; ,但以同姓
亲族为主体 ;(材料已涉及) 规定了周王与诸侯权利和义务 ;
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 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C、行处制度、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011·上海单科·6】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 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5、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迷信色彩;设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 制度(分封)
周王与诸侯
的权利与义
(2)规定了周王与诸侯相对严格的君臣关系,就是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 务关系】
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和人民有条件地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 务;(材料未涉及) (3)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 可对士进行再分封,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材料已涉及,但不明显)
特点:以血缘为纽带,较大独立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说明什么? 作用: 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西 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得周政治文化有长期的稳定性 和延续性。
D
【解析】浙江郑氏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孝义 家风浓厚,体现的是郑氏家族的团结,重视血缘亲情,这 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其根源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D。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 治结构。(浓厚的部族色彩)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 分封制的特点。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 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①。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 父于营丘,曰齐②。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 管,弟叔度于蔡③。余各以次受封④。
3、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 中。
•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 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 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 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 统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强化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形成了中国几千年宗法关系的基础。
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宗法制核心内容,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 子以贵不以长”,规范了王位、爵位的继承原则,尽管宗法制在春秋 战国时陷于崩溃,但作为一种宗法观念、继承原则沿袭下来,成为中 国古代的传承制度。
公元前1600年 要了解商朝的状况可以通过哪些历史材料获得? 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成汤灭夏建 ①青铜器; 商朝建立 立商朝 ②甲骨文材料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③殷墟的考古发掘
公元前1046年 武王灭商 西周建立 建立西周
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的政治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分封制
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 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逐渐破 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 一的“郡县制”。 •后朝仍有残留。 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1)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力量增强;为了支配其 他诸侯国,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3)王室衰微,血缘关系的疏远
C
【解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 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 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 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 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