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讲述黄袍加身的故事,并提问,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了解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一)历史的年轮老师带领学生回忆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后周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地区打下了基础。
(一)浪花淘尽英雄学生齐声朗诵课文第一二段,有学生回答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
(二)安邦治国教师根据多媒体图片和材料讲解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并提问宋太祖为何要这样做呢?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宋太祖还有那些措施加强皇权?设计: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完成在宋太祖在军事、中央、地方的各项措施。
提示:(1)军事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
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
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3).措施导致的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2、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尝试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提前下发预习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
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3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措施。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再现北宋政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图片: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然后提问:“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是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政治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宋朝的建立等。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掌握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北宋的政治制度。
2.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引出北宋的建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让学生对北宋的政治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的“潜龙勿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教学《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时,我深感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教案【推荐】.doc
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备课标】1.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核心概念:了解基本史实,学会讲述历史。
二、【备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两个目录,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形成的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2.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3.教学难点: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三、【备学情分析】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8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2)重点知识:70%学生能够掌握(3)难点知识:60%学生能够掌握2.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教材对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写得比较概括,理论性强,如何辩证认识重文轻武政策等问题对七年级学生难度大,需要教师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这段历史。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行程及其影响;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五、【备教学过程】构建动场: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
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涉取历史经验教训。
重点(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重文轻武政策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2、这一政局的实质是什么?3、这一政局形成后发展趋势如何?哪个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这一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6课的内容——北宋的政治。
探究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出示《黄袍加身图》。
师:根据上图,结合教材第28页内容,叫一学生讲述陈桥兵变故事。
然后,概括北宋的建立。
(时间、人物、定都、事件)2.北宋的统一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总结北宋统一的人物、方针、结果。
过渡:北宋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开始南征北战,国家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师: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和《北宋形势图》。
师: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和北宋形势图,说一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国家分裂,朝代更替频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师:北宋是否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引导学生看教材第29页《北宋形势图》,周边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从而得出北宋统一方针的结果)生: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并没有统一全中国。
周边还有辽、西夏、吐蕃、大理。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②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③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的影响。
通过补充史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2.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下载截取视频:纪录片《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片段。
2.制作课件《北宋政权示意图》、《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四、教学方法师生讨论,讲解,举例,综合分析归纳。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智者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和昏庸;名将云集,却抵挡不住西蜀小国的进攻;人才济济,却热衷于无休止的内讧;富裕的经济,却用来购买和平;文化繁荣,却无法扭转腐朽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时代吗?这个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社会局面?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来了解。
2.学习新课:(一)北宋的建立(课件展示)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陈桥兵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提问:你们通过视频和课本知道陈桥兵变后建立的政权的名称、时间、首都和创始人吗?学生回答: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宋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和地方官的权力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2020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国策。
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再次进入分裂割据时代。
从907—960年的短短几十年间,是战乱不止的“五代十国”时期。
天下风云变幻,到底谁主沉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宋的政治。
二、讲授新课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2)北宋建立的概况。
(时间、建立者、都城)(3)出示地图,明确宋朝的统一范围。
让学生明确北宋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只统一了中原和南方。
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百家姓》)《百家姓》姓氏的排列依次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很显然,赵姓绝不是中国为数最多的姓,为何却排在《百家姓》之首?(生答)对,《百家姓》产生于北宋时期,宋朝的皇帝姓赵,试想,谁敢把自己的姓氏排在皇帝姓氏的前面呢?所以,赵姓理所当然地排在了第一位。
后来《百家姓》流传越来越广,已经约定俗成,即使改朝换代,顺序却没再改变过。
那么,北宋是如何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新课讲授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多媒体展示地图)。
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是后周。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后周朝廷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军队行至陈桥驿时,发动了一场兵变。
(学生讲述“黄袍加身”)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高呼“万岁”。
赵匡胤就这样当上了皇帝。
接着,回师夺取了后周政权。
(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一、北宋的建立1.学生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时间、人物、事件、定都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多媒体展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势图)学生读图:明确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五代十国的范围,北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020年春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教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
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
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说说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皇帝直接统辖禁军;设枢密院和三衙掌管军务,枢密院有权调兵,无权领兵,三衙有领兵权力,却无调度之权;“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对外防守空虚无力,这也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作用。
(2)行政方面:削弱宰相权力,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主要排文臣担任知州等。
(3)财政、司法方面:设置转运使;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2.教师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做一个对比的表格)
3.这个改革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目标导学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
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
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
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表现)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答案提示:(1)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3)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4)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重文轻武的目的)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3.(多媒体出示材料:宋朝发达的经济)重文轻武的后果,读材料: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
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
”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多媒体出示问题:宋朝重文轻武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启发: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答案提示:(1)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3)教师讲述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重点是记诵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
在本课中,以材料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权措施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启发。
因为本课采用了在强烈的材料对比,为学生创设了可思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宋朝强与弱的反差,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误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