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9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新教材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9)水循环及其意义(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课练9水循环及其意义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区域河流和湖泊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A.高山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2.图中所示的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A.海上内循环B.陆上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大气循环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补给形式判读。
从图中经纬度和城市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安徽省中部,所以该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B项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类型判断。
图示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属于我国季风区,该湖泊为巢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地表水分蒸发与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
读全国及十大流域全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多年平均直方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南向北递减B.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东向西递减C.西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D.西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4.各流域潜在蒸散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河流径流量D.植被类型5.西北诸河的潜在蒸散量远大于实际蒸散量,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低B.均为内流河C.河流结冰期长D.地表水缺乏答案:3.C 4.A 5.D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自东向西呈增加趋势,西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较小,西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所以C正确。
第4题,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故各流域潜在蒸散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所以A正确。
第5题,地表水分蒸发与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导致地表缺乏,因此西北诸河在潜在蒸散量远大于实际蒸散量,所以D正确。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 水循环(21张ppt)
历史上,图中河流多次决堤泛滥,威胁到城市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中水闸修建在523米宽的河面上,通过控 制一个或多个河道之间的闸门可以减少朝向上游的水量。读该河流河口区域示意图及图示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 完成4~6题。
4.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处背风坡 B. 寒流流经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西风偏弱 5.图示河流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 ) A. 春季最长 B. 夏季最长 C. 秋季最长 D. 冬季最长 6.河口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城市河段( ) A. 河流水质下降 B. 泥沙沉积量增加 C. 泥沙沉积量减少 D. 河流含沙量增加
1.B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 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 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 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 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 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2.B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 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 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红河哈尼地处低纬,气温较高,河坝、峡谷中的河 水常年蒸发;河水蒸发旺盛,加上森林植被的蒸腾作用, 水汽充足;受地形影响,水汽上升冷却凝结(或遇到高山 低温的冷空气)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形成径流, 灌溉梯田。
⑥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地貌成因 例4.阅读材料,结合右图,回答 材料一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 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 积44 000平方千米(39 000平方千米属于越南),是东南亚地 区最大的平原和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方。 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 课件-水循环真题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
பைடு நூலகம்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
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
【答案】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 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 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根据上题可知,水源涵养量与 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 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12.推测 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1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 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A.沙尘天气
【答案】11.D 12.B 13.D【解析】11.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 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 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 量,不是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2.材料信息表明,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 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 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 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 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 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3.前面分布可知, 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 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 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 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 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 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 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循环的类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循环的类型一、知识讲解水循环的类型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二、例题分析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
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A.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 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2.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答案】1.D 2.A【解析】1.读图分析,①是社会循环,提供给城市的,应是跨流域调水;②是自然循环,进入城市地表水,应是地表径流;③是社会循环,由城市地表水进入用环节,应是管道输水;④是地表水转变成大气水,是蒸发。
故选D。
2.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水量⑤;而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④蒸发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不会减少②地表径流;城市绿地建设,不会减少⑥水汽输送,可能大气湿度增加。
故选A。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角度判断图中河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2)图中②河流南北跨纬度约15°,河流的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且时间由南向北推迟,试分析原因。
(3)分析目前①湖泊水量和盐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1)陆地内循环。
(2)该河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出现汛期。
由于河流南北跨度大,南部纬度低,气温回升较快,积雪融化早,汛期出现早。
河流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回升慢,积雪融化较南部晚,汛期出现较南部晚。
(3)变化趋势:湖泊水量减小,盐度增大。
原因: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小;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日益积累,湖泊盐度逐渐升高。
完整版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训练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洋流同步训练一、选择题图1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甲)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乙)。
读图,完成1~2题。
1图) ( 1.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B.蒸发 A.降水 D.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 ( 2.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A.使流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 ,地质灾害减少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降水,,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2.A 第1题,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解析] 1.D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流域降水量,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2题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建,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减少,太阳辐射增强,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水土流失问题较轻;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由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为潜热通量。
我国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累计降水量。
据此回答图2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 3~4题。
2图) 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3. (A.积雪融水B.大气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 合理的解释是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 ( 月—次年4.对该湖泊12 湖面结冰A.下渗强烈 B.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故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34.B 解析[] 3.C 第、,A补给湖泊的水量不稳定,冰川融水的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项正确。
,C水.B、D项错误。
第4题,潜热通量值反应湖泊与大气水热交换的多少,湖面结冰,会阻断湖泊与大气的水热交换,导致潜热通量值很小。
图3示意某湖泊测量数据,其中图甲为该湖泊面积与湖面高程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湖泊流域气温及降水量相对于多年平均值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5~6题。
K11-3 图)5.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B.降水减少A.冰川消退 D.围湖造田C.泥沙淤积)6.据材料推断该湖泊的湖底地形大致是(DB C A4图说明湖水面高程越来越低,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面积越来越小,[解析] 5.A 6.B 第降水量变化不,泊储水量越来越少。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水圈和水循环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水圈和水循环含答案一、选择题(一)[2019·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1--3题。
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①乙之前②乙到丙③丙到丁④丁之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A.甲之前B.甲→乙C.乙→丙D.丙→丁3、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A.高峰值提前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D.高峰值减小解析:第1题,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应当是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时段。
第2题,上涨变慢应当出现在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且入湖水量在下降的时段,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第3题,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削峰补枯的作用,因此入湖径流的高峰值可能会推迟,总量可能会减少。
答案:D B D(二)河水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河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
河水浊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胡卡尔河流域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胡卡尔河河水的浊期大致为()A.3—5月B.6—8月C.9—11月D.12月至次年2月2.在胡卡尔河及其支流中,河水浊度较高的河段是()A.ac段B.bc段C.cd段D.de段【参考答案】1.D 2.B第1题,结合经纬线可知,图中海洋为地中海,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12月至次年2月为胡卡尔河的汛期,河流径流量大,河水中的悬浮物多,河水浊度高,为河流的浊期。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c段和bc段主要流经林区,说明两河段流经地区的坡度较大,河水的流速较快,河水的浊度较高,其中bc段流经地区的林区少,说明森林破坏较严重,河水浊度更高;cd段和de 段主要流经稻田,说明两河段流经地区的地形较平坦,河水浊度较低。
(三)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训练9 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限时规范训练9 陆地水体与水循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结合世界海陆面积及其性质差异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
答案:B2.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植物蒸腾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箭头①为水汽输送。
答案:C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3.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下渗D.径流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
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但没有改造这些环节,不影响降水环节,A、B、C错。
答案:D4.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
对调节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
答案:B5.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解析:根据材料,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
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半湿润区,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A错。
东南地区水源充足,B错。
华北地区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C对。
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生产、生活用水少,不适宜,D错。
答案:C(2018·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下列左图为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补给类型1.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
图中河水流量随着气温的升降而起落,表明河水的来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积雪融水D.湖泊水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补给示意图”。
该河流有多种水源补给,总的来看,雨水补给占优势,但不同季节,各种补给的相对量是变化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①②③④代表的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A.冰川融水、雨水、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B.雨水、冰川融水、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D.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冰川融水4.以②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A.夏季B.春季C.雨季D.全年结合我国两条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5.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A.闽江——大气降水,黄河——冰雪融水B.闽江——冰雪融水,黄河——大气降水C.都为大气降水D.都为冰雪融水6.闽江的年径流量大于黄河,主要原因为闽江()A.流域面积广B.流域内降水量大C.地形坡度大D.植被覆盖度高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7.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 1~2月B. 3~4月C. 6~7月D. 11~12月8.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9.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0.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11.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
高三地理水循环练习题
高三地理水循环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水循环的过程?A. 蒸发B. 水汽凝结C. 降雨D. 沉淀2. 水蒸汽凝结成为水滴的过程是在哪个环节?A. 河流水凝结B. 云层水凝结C. 气温下降D. 降雨过程3.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地表径流的组成部分?A. 雨滴流入土壤B. 山泉水流入河流C. 地下水上升至地表D. 雨水形成河流4. 下列哪项描述与蒸发过程最相关?A. 水滴凝结成云B. 水滴从云层降落C. 水从地表流入水体D. 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5.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下水形成的时间影响最大?A. 季节变化B. 地形条件C. 降水量D. 风速二、填空题1. 水在海洋中蒸发形成水汽,这个过程被称为(1)。
2. 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为水滴,进而形成降雨,这个过程称为(2)。
3. 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过程被称为(3)。
4. 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并形成了河流,这个过程被称为(4)。
5. 河流最终汇入海洋,这个过程被称为(5)。
三、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水循环并描述其中的各个环节。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循环过程。
它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
首先,太阳照射地球,使得水体中的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汽,进入大气中形成云层。
随着云层温度下降,水蒸汽凝结成为水滴,形成云,最终以降雨的方式回到地表。
一部分降雨水会被陆地上的植物吸收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
另一部分降雨水渗入土壤中,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下径流。
最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入海洋,形成闭合的水循环系统。
2. 降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哪些?降雨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水循环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首先,降雨使得地表水增加,促进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有助于水流进入河流和湖泊,进而补给地下水。
其次,降雨也为植物提供了水源,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蒸腾作用的进行。
此外,降雨对气温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降雨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并为水蒸汽凝结形成云雾提供凝结核。
高三复习水环境专题
专题四 水环境考纲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1】 :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课堂练习】(2013上海卷)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 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A .冰川、地下水B .雨水、地下水C .雨水、海洋水D .海洋水、冰川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A .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大B .丰水期a 变小,枯水期b 变小C .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小D .丰水期a 变大,枯水期b 变大 4.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 .降水 B .湖泊水C .地下水D .冰川积雪融水(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南地区甲 长江水洞庭湖水a 补给b 补给(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考点2】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其影响因素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水汽,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 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课堂练习】5.(2013·广东卷)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第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规范训练课件人教版
时间:40 分钟 分值:9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20·河南郑州一模)图甲为祁连山地区水循环示意图,I 为 境外水汽输入量,P 为总降水量,E 为本地蒸发量,O 为输出水 汽总量,R 为径流量。图乙为该地区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降 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近年来,影响胡卡尔河河水浊度的主要因素是( D )
①砍伐森林 ②降水强度 ③地形状况 ④工程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砍伐森林和工程建设都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水 土流失加剧,河水浊度变高。
二、综合题(46 分) 12.(2019·河北唐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 “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 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 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5.该水库的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D )
A.3 月
B.6 月
C.8 月
D.9 月
解析:图中数据为水库多年平均蓄水的变化量,则正数表明 水量增加、负数表明水量减少,如果为 0 应是水量最大值或最小 值。图示 9 月正处于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水量最大而水位最 高。
6.进入该水库的河水有两个汛期,其主要补给为( A )
A.输入水汽增多 B.输入水汽减少 C.蒸发水汽增多 D.蒸发水汽减少
解析:由图示可知,2009 年总降水量比 2002 年多,但由区域 外输入水汽直接形成的降水量减少,因蒸发引起的降水 2009 年大 于 2002 年,所以 2009 年祁连山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蒸 发水汽增多。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4章水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 1 - 第二节洋流.................................................................................................................. - 5 -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 - 11 -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水量虽然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3.与自然环境关系(1)受自然环境制约: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
(2)关系4.[案例探究]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1)形成原因:地壳断陷形成。
(2)地质状况:所在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温泉、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3)水文状况: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湖泊最深水体交换周期长。
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1)河流与湖泊①河流中下游的湖泊——调节河流径流。
②山地的湖泊——可成为河流源头。
③内流区的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2)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3)河流与冰川、积雪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河流会出现春汛[微思考]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
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汛期在冬季。
高考地理三轮冲刺 题型增分练 大题专练二 水文主题型 新人教版
专练二水文主题型1.(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主要分析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对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影响。
2.(2019·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
原因: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
不利:引发洪涝灾害。
(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解析第(1)题,由给定流域中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可知,该流域各地夏季降水多,故雨水是该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
由文字材料“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可知,冰雪融水是其补给类型,另外地下水补给也是其补给来源。
第(2)题,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较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降水时间开始早,故其峰值出现时间较早,原因可从降水量大小、雨季长短方面分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自然界的水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
自然界的水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0·邵阳市联考)《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
图1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2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据图2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3.目前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1.C 2.B 3.A[第1题,集水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的蒸发;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膜,遇冷凝结成水滴,最后汇聚至塑料薄膜最低处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这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汽输送为水汽上升到空中,随气流运动从一地输送到另一地的过程,该实验中没有体现;装置中海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汽遇冷凝结后形成的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这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
故本题选择C项。
第2题,获取淡水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所以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在中午前后,故本题选择B项。
第3题,这种方法是应急的简易集水装置,此法的效率低,若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需要很大的厂区面积,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但此法对环境影响小,成本不高,简易方便,没有太大技术难度,故本题选择A项。
](2020·朝阳区二模)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内陆湖。
湖面海拔约3 821米,终年不冻。
湖泊周围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乌鲁族人至今还生活在由芦苇捆扎而成的漂浮岛上。
读图,回答4~5题。
4.的的喀喀湖( )A.水体参与海陆间循环B.湖水不冻是受沿岸洋流影响C.湖面水位7月比1月高D.湖水经地表径流注入波波湖5.乌鲁族人选择生活在漂浮岛上的原因有( )①沿岸居住条件差②便于捕鱼③建岛原料充足④对外联系方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D 5.A[第4题,的的喀喀湖属于内陆湖,水体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湖水不冻是由于处于低纬度地区,并且受周边地形阻挡,冷空气对其影响小,且不断有河流或融水注入,水量大,保温能力强,故不结冰;该湖西侧为高大山地,不会受沿岸洋流影响;湖泊1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且此时气温高,山地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河水对湖泊的补给水量多,7月降水少、融水也少,汇入湖泊水量少,故湖面水位7月比1月低;由图可知,该湖位于地势最高处,波波湖的地势低于的的喀喀湖,且两湖之间有河流相连则的的喀喀湖的湖水经地表径流注入波波湖。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管道输水、蒸发B.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蒸发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2.下列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D.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1.B 2.D [第1题,箭头①②⑦都示意城市地表水来源,①属于社会循环,②属于自然循环,所以可判断①为跨流域调水,②为地表径流;箭头③指向城市用水,且属于社会循环,可判断③为管道输水。
第2题,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A错;④为蒸发,和地下水多少无关,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可能增加④,B错;城市绿地建设,增加城市蒸发量,可以增加水汽输送(⑥),C错;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⑤)。
]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1图23.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4.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3.D 4.D [第3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巩固过关练 四 水体的运动规律(2021年最新整理)
(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四水体的运动规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四水体的运动规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四水体的运动规律的全部内容。
课时巩固过关练四水体的运动规律(40分钟,90分:选择题11个小题,每题4分,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46分)(2016·衡水二模)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2.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解析】1选D,2选A。
第1题,自然循环包括②地表径流,④蒸发和蒸腾,⑤下渗,⑥水汽输送等环节;社会循环包括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水。
结合图示可知,①、③、⑦分别为跨流域调水、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第2题,人类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即增加⑤,A对;大量开采地下水,蒸发和蒸腾④可能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②增加;城市绿地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蒸腾的面积,进而增加⑥水汽输送。
【加固训练】读某城市的某一用水系统示意图,回答(1)、(2)题.(1)从上图可看出,该用水系统充分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A。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2水循环和洋流
考点规范练12 水循环和洋流考点规范练第24页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2.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B.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唯一途径C.降雪形成的冰川将成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D.降水成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改造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和甲、乙、丙、丁的关系可判断出,图中甲为大气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岩石圈,丁为水圈。
第2题,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径流是海洋和陆地水分联系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降雪形成的冰川仍然是水圈的组成部分;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通过流水作用参与岩石圈的改造。
下图是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降雨后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 )A.4B.8C.7D.94.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因是( )A.测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测站上游建了水库C.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D.测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答案:3.A 4.B解析:第3题,测站附近开始出现洪水的时间应该是河流流量从最小值开始增大的时间,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应该在降水停止后的4小时,A项正确。
第4题,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说明从降水到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变长,其可能的原因有测站上游建了水库、测站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项正确。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缓解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C.提供工业用水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6.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最主要功能是( )A.调节小气候B.增加下渗量C.保护生物多样性D.美化城市环境答案:5.C 6.B解析:第5题,活水公园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海水性质与运动(选择题)
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海水性质与运动(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海洋环流可分为表层的风生洋流和深层的温盐环流两部分,后者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
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温盐环流A. 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B. 深层流速非常快C. 驱动力来源于海表D. 净热量向北输送2.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是A. 地转偏向力大B. 降水量增多C. 海冰影响较大D. 蒸发量减小3.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会导致A. 墨西哥湾沿岸气温降低B. 欧洲西部地区降水增加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D. 巴西东部地区降水减少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
“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B. 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C. 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D. 水下滑坡引起海啸5.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B.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C. 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D. 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从2008年12月26日开始,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起航前往亚丁湾开展护航任务。
读图,回答下列题。
6.亚丁湾与红海的海水密度大小()A. 亚丁湾>红海B. 亚丁湾=红海C. 亚丁湾<红海D. 无法判断7.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前后,因海水密度的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会()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都有可能海雾是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悬浮于近海面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其形成往往与水温、气温、风力、风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9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结合世界海陆面积及其性质差异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
答案:B
2.箭头①的含义是(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箭头①为水汽输送。
答案:C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3.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下渗D.径流
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D对。
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但没有改造这些环节,不影响降水环节,A、B、C 错。
答案:D
4.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
对调节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
答案:B
5.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
解析:根据材料,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
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半湿润区,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A错。
东南地区水源充足,B错。
华北地区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C对。
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生产、生活用水少,不适宜,D错。
答案:C
(2018·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下列左图为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
①1月②7月③8月④11月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湖泊水与河流之间补给关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由右图可看出冬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11月到次年的5月,A正确。
7.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②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③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④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7、8月河流水位高,河流补给湖泊,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③项正确;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河水自西南流向东北,④项正确;6月河流水与湖泊水位差别不大,河流流向不明显。
答案:B
(2018·福建省××市八校联考)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雨水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川融水
解析:由图可知乌拉尔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因此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项正确。
答案:C
9.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B.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
C.②至③河段春、秋季节易发凌汛
D.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
解析: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由水文站径流量可知乌拉尔河从源头到下游流量先增加后减少;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河流流量大,B项正确;②至③河自北向南流不易发生凌汛;①至③河段纬度降低,气温升高,蒸发量逐渐增加。
(2018·××市××区模拟)下图为某湖泊测量数据,图甲为该湖泊面积与湖面高程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湖泊流域气温及降水量相对于多年平均值的变化曲线图。
完成下面两题。
10.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
A.冰川消退 B.降水减少 C.泥沙淤积 D.围湖造田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面积越来越小,水面高程越来越低,说明湖泊出水量越来越少,在结合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图可知气温升高很快,降水量变化不大,所以对该湖泊储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升高,冰川消退,A项正确。
答案:A
11.据材料推断该湖的湖底地形大致是( )
解析:湖泊面积匀速的减少,水面高程先变化不大,后来迅速减小。
说明前期湖泊面积比较大,湖底坡度比较小,湖泊面积变化大,水面高程变化小;后期湖底坡度比较大,面积变小水面高程变化大,B项正确。
答案:B
二、综合题(46分)
12.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24分)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4分)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4分)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8分)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8分)
解析:第(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
第(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
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 ℃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 ℃,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
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
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
匀,最冷月均温0 ℃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
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答案合理即可)
13.(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海拉尔河流域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全流域面积5.48万km2,河流全长约1 430 km。
年平均气温5.3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8 mm。
降水年际变化大,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海拉尔河流域的冻土退化加剧,严重影响着海拉尔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下面两图分别为海拉尔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甲和1960年以来海拉尔河流域历年月均径流量变化趋势图乙。
(1)描述海拉尔河流域水系特征。
(8分)
(2)说明1960年以来海拉尔河月均径流量变化的总体特点及主要原因。
(8分)
(3)分析海拉尔河流域内冻土退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6分)
解析:(1)河流流域水系特征可从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分布及稠密程度等角度分析。
注意结合图示信息回答。
(2)变化特点可从图中看出,注意图中变化率大于0表明径流量增加,小于0表明径流量减少。
原因要分时段分析:东北地区河流冬季补给水源为地下水,则图中12月~次年3月径流量增加,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增加;而地下水多少在冬季受地下冻土影响,结合材料中的气候变暖、冻土退化加剧可
知,地表水的下渗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地下水量。
春秋季河流水量多少与降水、气温导致的蒸发多少有关。
(3)冻土位于地下一定深度,可以起到阻隔其上下水体交换的作用。
冻土退化可使上部地下水下渗,一方面减少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使森林、草原退化;另一方面增加下渗,促进地下储水量增加和增加冬季对河流的补给。
答案:(1)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流程长;水系呈扇状,流域面积广;支流分布不对称,南多北少;河网呈枝状分布,河网密度大。
(2)总体特点:4~5月和9~11月两个时段径流量显著减少;12月~次年3月时段径流量显著增加。
主要原因:4~5月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加快,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减少,9~11月为秋季,气温下降,降水显著减少,导致径流量减少;12月~次年3月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内冻土退化加剧,大量地表水下渗变成地下水,并补给河流,导致径流量显著增加。
(3)流域内冻土区森林和草原退化甚至沙漠化;流域内湿地、湖泊面积扩大;流域内冻结深度减小;流域内地下储水量增大;流域内冬季径流量增加(或冬季退水减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