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八章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绪论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绪论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 让学生理解物理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物理化学的定义,说明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介绍物理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等。

3. 物理化学的内容概述物理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光学、磁学等。

4. 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强调物理化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如材料科学、能源转换、环境污染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说明物理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图文并茂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物理化学相关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物理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共计2课时。

2. 教学过程:a) 第1课时: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b) 第2课时:讲解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所学内容,重点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
东北农业大学
物理化学Ⅱ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Ⅱ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Ex课程编号20142学时数54学分数3
任课教师授课对象学年学期
周次
第1周,第2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2.3恒容热、恒压热,焓
2.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韩德刚等物理化学高等教育
刘冠昆等物理化学中山大学
傅玉普等多媒体CAI物理化学大连理工大学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东北农业大学
物理化学Ⅱ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Ⅱ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Ex课程编号20142学时数54学分数3
任课教师授课对象学年学期
讨பைடு நூலகம்







问:1.例举习题练习可逆过程的特点;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和体积无关;
A一封闭体系,当始终态确定后若经历一个等温过程,则热力学能有定值。×
B.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C.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周次
第3周,第5次课
备注
章节
名称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2.7相变化过程
2.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
应焓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相变焓的概念,掌握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理解反应进度的概念;掌握摩尔反应焓与标准摩尔反应焓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进行运算;

物理化学教案

物理化学教案

物理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物理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与能量品质3.化学平衡:反应的方向与限度4.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与机理5.相平衡与相变:物质的聚集状态与转化6.电化学:电子转移与电能转化7.表面现象与胶体化学:界面现象与分散系统8.统计热力学: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讨论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安排1.热力学第一定律:2学时2.热力学第二定律:2学时3.化学平衡:2学时4.化学动力学:2学时5.相平衡与相变:2学时6.电化学:2学时7.表面现象与胶体化学:2学时8.统计热力学:2学时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理化学教材。

2.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3.实验室:配置完善的物理化学实验室,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4.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物理化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第08章_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第08章_电解质溶液
阴离子迁向阳极,在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anion anode
返回
2020/11/12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在电解池中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
- 电源 +
e-
+
e-
2Cl aq Cl2(g) 2e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CuCl2
Cu2 aq 2e Cu(s)
电解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例题
解: 1 Au3+ e = 1 Au
3
3
OH
1 4
O2
1 2
H2O e
(1) Q zF 196500197.01.g20mgol-1 /3 Cmol1
= 1763 C
(2)
t
Q I
1763 C 0.025 A
7.05104
s
(3)
m(O2)
1 4
M
(O2)
=197.01g.20mgol1
返回
2020/11/12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在原电池中
阳离子移向阴极

负载电阻


e-
Zn

Cu e-
e-
阳 Zn2+ Cu2+ 阴
极 SO24-
SO24- 极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在阴极上发生还原的是
Cu2 aq 2e Cu(s)
阴离子迁向阳极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的是
Danill电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12
2. 法拉第定律
人们把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荷量称 为Faraday常数,用F表示。

物理化学-第八章 界面现象

物理化学-第八章 界面现象
式中,m和V分别为固体的质量和体积,A为其表 面积。目前常用的测定表面积的方法有BET法和 色谱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分散度与比表面
把物质分散成细小微粒的程度称为分散度。
把一定大小的物质分割得越小,则分散度越高, 比表面也越大。
例如,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1cm3逐渐分割 成小立方体时,比表面增长情况列于下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例 1:金属环皂膜
如果在金属线框中间系一线圈,一起浸入肥皂液
中,然后取出,上面形成一液膜。
由于以线圈为边界的两边表面张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所以线圈成任意形状可在液膜上移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如果刺破线圈中央的液膜,线圈内侧张力消 失,外侧表面张力立即将线圈绷成一个圆形,见 右图,清楚地显示出表面张力的存在。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 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常见的界面有: 1.气-液界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表面和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2.气-固界面
以减少表面积的趋势。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这种 “表面收缩力”与表面平行
垂直于边界线并指向表面内部; 或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一曲线的两 边
—— 我们称之为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的定义:
• 表面上单位长度边界线上指向表面内部(或表面 上单位长度任意曲线两边)的表面收缩力,叫做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 的单位:N / m

物理化学教案

物理化学教案

物理化学教案教案:物理化学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2. 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 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4. 物理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课:物理化学概述1. 引入物理化学的概念和意义;2. 介绍物理化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内容;3. 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第二课: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介绍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器材;2. 讲解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3. 演示物理化学实验的常见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1. 介绍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2. 讲解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 演示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第四课:物理化学实验设计与报告1. 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化学实验设计;2. 指导学生撰写物理化学实验报告;3. 评价和讨论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报告。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演示:通过演示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

3. 实验设计与报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评价方法:1. 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技巧;2. 实验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 实验设计与报告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化学教材;2. 实验设备和器材:如量筒、天平、分析天平等;3. 实验化学品:如溶液、固体试剂等;4.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验演示。

教学辅助工具: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步骤;2. 实验操作视频:用于演示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演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学分:3 总学时:48H(理论教学4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生物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人手,来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研究化学变化、相变化及其它有关的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是材料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进一步训练,增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的训练应贯彻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要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理解热力学状态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3、理解溶液和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4、应用热力学定律,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5、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6、理解表面现象的性质及特点。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理论课、基础课性质,它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生物化学》、《生化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将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及知识。

四、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介绍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

第一章气体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条件及其应用。

了解真实气体pVT行为对理想气体行为的偏差。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环境和系统,状态函数,途径和过程,热和功,平衡状态。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确热力学能、焓、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反应焓、热容的定义并会应用。

08章_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08章_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5-1-6
(2 ) 从 E 求 K
$ m $
$
$
r G zE F
r G RT ln K
$ m
$
$
RT $ E ln K zF
$
$ 所处的状态不同, $ 处于标准态, $ 与 K E E K
$ 处于平衡态,只是 r Gm 将两者从数值上联系在
电极反应
Mz+(a+)+ze- →M(s) 2H+(a+)+2e- →H2(p)
OH-(a-)|H2(p),Pt
H+(a+)|O2(p),Pt
2H2O+2e- →H2(p)+2OH-(a-)
O2(p)+4H+(a+)+4e- →2H2O
OH-(a-)|O2(p),Pt
Cl- (a-)|Cl2(p),Pt Na+(a+)|Na(Hg)(a)
我国在1975年提出的公式为:
ET/V=E(293.15K)/V-{39.94(T/K-293.15) +0.929(T/K-293.15)2 - 0.009(T/K-293.15)3 +0.00006(T/K-293.15)4}×10-6
通常要把标准电池恒温、恒湿存放,使电动势稳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5-1-6
从化学反应设计电池(2) AgCl(s)→Ag++ClAg(s)|Ag+(aq)||HCl(aq)|AgCl(s)|Ag(s) 验证: (-) Ag(s) →Ag++e(+) AgCl(s)+e-→Ag(s)+Cl净反应: AgCl(s)→Ag++Cl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冶金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研究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方面的基本理论;3.掌握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冶金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冶金物理化学电子方面的基本理论3.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讲解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基本理论时,适当引入实例来具体说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探究式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3.合作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冶金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冶金物理化学的认识。

2.理论讲解:讲解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的电子结构、导电性能、磁性等内容。

3.实验:设计一个小型实验,通过测量金属导电性能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感受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应用。

4.讨论与总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通过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和理解情况。

6.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其他领域,如材料的改性和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等。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的评估;2.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总结评估;3.学生对拓展教学内容的答题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学PPT;2.实验器材和材料;3.实验报告模板。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冶金物理化学电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的设计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4年度-物理化学全册电子教案

2024年度-物理化学全册电子教案

28
拓展延伸:前沿领域介绍及挑战性问题探讨
纳米材料物理化学
探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制备 方法以及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 应用前景。
生物物理化学
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 及生物体内的物理化学过程,如 蛋白质折叠、DNA复制等。
能源转化与存储
分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的转化与存储技术,以及新型电 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器件 的原理与应用。
分子晶体
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 点低、硬度小,具有各向异性 。
原子晶体
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导电性 差等特点。
金属晶体
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等
特性。
25
非晶体材料简介及发展趋势
非晶体材料概述
非晶体材料指内部结构无序的固 体材料,与晶体材料相比,缺乏 长程有序性。
原电池工作原理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包括负极氧化、正极还原、离子迁移和电 子传递等过程。
电解池工作原理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电解质发生电解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包括阳极氧化、阴极还 原、离子迁移和电子传递等过程。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与联系
原电池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而电解池需要外加电压才能发生反应;两者都涉及电极反 应和离子迁移,但方向和驱动力不同。
1 2
热力学能
系统内能的变化量,与做功和热量传递有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ΔU = Q + W,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对 系统传递的热量与系统对外界做功之和。
3
热量与功
热量是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功是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力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

《物理化学教案》word版教案:物理化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物理化学中的第一章节,主要内容有:温度、压力、体积、物质的量、质量守恒定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理解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压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3.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

4.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5.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温度、压力、体积、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压力的作用效果,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温度计、压力计、体积计、物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温度的变化,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

2. 概念讲解:讲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3. 实例演示:通过压力计、体积计等教具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4. 计算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物质的质量、体积等信息,计算物质的量。

5. 定律讲解: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温度、压力、体积、物质的量、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温度:定义、计量单位、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 压力:定义、计量单位、作用效果。

3. 体积:定义、计量单位。

4. 物质的量:定义、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5.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物质的量已知某种物质的质量为50克,密度为1.0克/立方厘米,求该物质的体积。

答案:该物质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

2. 题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为20克,物质量为30克,求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

物理化学教案(下册).

物理化学教案(下册).

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物理化学》精品课程系列资料《物理化学》教案院(系、部)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教研室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教研室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授课对象化学本科,××班授课时间~学年第学期授课地点主讲教师教师职称使用教材南大《物理化学》第五版(下)一、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说明《物理化学》课程是师范类学校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内容上分为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界面现象以及胶体与大分子溶液五大部分,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极与极化、化学动力学基础、界面现象以及胶体分散系和大分子溶液的顺序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每章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例题和习题训练。

本教案仅作为物理化学理论课讲授和实习课的指导性参考资料。

本着培养合格药学生的目的,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

五、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认真地备课。

写出讲稿和教案。

熟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必需研究和学习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教学生如何学习,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既注重教书,又注重育人。

六、选用教材(1)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五版(2)在以上教材基础上自制的电子教案七、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极与极化、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化学动力学基础(二)以及界面现象等内容。

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ppt课件08章 电解质溶液分解

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ppt课件08章 电解质溶液分解
原电池和电解池
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 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电解
电能
化学能
电池
电化学的用途
⒈电解 精炼和冶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电解法制备各种化工原料、金属 复合材料和表面特种材料 电镀法保护和精饰金属 阳极钝化和氧化着色等
⒉ 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生
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型的化学 电源。
在电解池中, 用惰性电极
-
- 电源 +
e-
+
e-
Pt
Pt
Na 2SO4
电解池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2H2Ol O2(g) 4H 4e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2H aq 2e H2(g)
电极上的反应次序由 离子的活泼性决定
在电解池中,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都用铜作电极
-
- 电源 +
e-
+
e-
Cu
Cu
Cu(s,电极) Cu2 aq 2e
第二类导体的特点是:
A. 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 B. 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C. 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 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固体电解质,如 AgBr、PbI2 等,也属于离子 导体,但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不高, 本章以讨论电解质水溶液为主。
正极、负极、
正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
⒊ 电化学分析
⒋ 生物电化学
能导电的物质称为导电体,通常分为两类: 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第一类导体的特点是:
A. 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 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 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 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2024版傅献彩物理化学电子教案课件

2024版傅献彩物理化学电子教案课件

01绪论Chapter物理化学概述物理化学的定义01物理化学的研究范围02物理化学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03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手段观测和记录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变化,获取实验数据。

理论方法运用数学、物理学等理论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物质的基本规律。

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等方法,对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和研究。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030201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要求02热力学基础Chapter热力学基本概念与术语热力学系统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能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传入系统的热量与外界对系统做功之和。

焓定义为系统的热力学能与体积的乘积,用于描述等压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热力学温标熵增原理热力学函数与基本方程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平衡相平衡03化学动力学基础Chapter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摩尔浓度变化率、质量浓度变化率、气体分压变化率等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01020304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浓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反应速率。

压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复杂反应动力学简介平行反应竞争反应连续反应根据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预测反应的速率。

预测反应速率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来优化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分析反应速率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反应的机理和过渡态的性质。

研究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应用04电化学基础Chapter电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电化学电极电解质电离电导率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物理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原理与安全1.1 实验基本原理1.1.1 介绍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等。

1.1.2 解释实验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2 实验安全1.2.1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包括防火、防爆、防毒等。

1.2.2 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和危险操作,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操作2.1 实验器材2.1.1 介绍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如烧杯、试管、移液器等。

2.1.2 说明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2 实验操作2.2.1 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搅拌等。

2.2.2 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第三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1 数据处理3.1.1 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3.1.2 讲解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3.2 数据分析3.2.1 解释实验数据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3.2.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4.1 实验报告结构4.1.1 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封面、摘要、引言等。

4.1.2 讲解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规范。

4.2.2 分析优秀实验报告的特点和优点。

第五章:实验案例分析5.1 实验案例选择5.1.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如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

5.1.2 介绍实验案例的背景和实验目的。

5.2 实验案例分析5.2.1 分析实验案例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5.2.2 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第六章:热力学实验6.1 实验目的与原理6.1.1 解释热力学实验的目的,如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反应热等。

6.1.2 介绍热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6.2 实验设备与操作6.2.1 介绍热力学实验所需的设备,如量热器、温度计等。

6.2.2 讲解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6.3 实验数据分析6.3.1 解释热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温度校正、热量计算等。

6.3.2 分析实验数据与热力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八章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八章

化情况,只提供了一个平
均值,用处不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4
平均速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4
瞬时速率
R P
rR

d[R] dt
rp

d[P] dt
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上,在时间t 时,作交点的切线,
就得到 t 时刻的瞬时速率。显然,反应刚开始,速率大,然后 不断减小,体现了反应速率变化的实际情况。
设 Ea为与T无关的常数
•1935年Eyring提出过渡态理论 (从宏观到微观)
•1960年 交叉分子束反应(态—态反应),李 远哲等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4
8.2 反应速度和速率
速度 Velocity 是矢量,有方向性。
速率 Rate 是标量 ,无方向性,都是正值。
2019/12/4
8.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 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 能性,但无法回答反应的速率如何及反应的机理如 何等现实性的问题。例如:
1 2
N2

3 2
H2
NH3 (g)
rGm$ / kJ mol1 16.63
ln
a
a
x

k1t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12/4
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
基元反应简称元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 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 这种反应称为元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胶团的结构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 难溶物分子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 难溶物分子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 为胶核; 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 种离子,形成紧密吸附层; 种离子,形成紧密吸附层;
由于正、负电荷相吸, 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成 反号离子的包围圈, 反号离子的包围圈,形成了带电荷的胶 电荷正负性与紧密层相同 与紧密层相同) 粒(电荷正负性与紧密层相同);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 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憎液溶胶的特性 C.热力学不稳定性 热力学不稳定性 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 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 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有自发降低表 面自由能的趋势, 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 结成大粒子。 结成大粒子。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
• 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 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 必须有稳定剂存在, 而聚沉。 而聚沉。
d.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HAuCl4(稀)+ 3HCHO +11KOH 稀
→ ∆
2Au(溶胶 溶胶)+3HCOOK + 8KCl + 8H2O 溶胶
e.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离子反应制氯化银溶胶
AgNO3(稀)+ KCl(稀) → 稀 稀 AgCl (溶胶 +KNO3 溶胶) 溶胶
左右的直流电, 在两电极上施加 100V 左右的直流电,使之 发生电火花,这时表面金属蒸发, 发生电火花,这时表面金属蒸发,是分散 过程, 过程,接着金属蒸气立即被水冷却而凝聚 为胶粒。 为胶粒。
B、凝聚法 、 1.化学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 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 态,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 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 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 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 2H3AsO3(稀)+ 3H2S → As2S3(溶胶)+6H2O 溶胶)
(1)渗析法 ) 简单渗析 将需要净化 的溶胶放在半透膜制成 的容器内, 的容器内,膜外放纯溶 剂。 利用浓差因素, 利用浓差因素,多余的电解质离子不断 向膜外渗透,经常更换溶剂, 向膜外渗透,经常更换溶剂,就可以净 化半透膜容器内的溶胶。 化半透膜容器内的溶胶。
电渗析 在装有溶胶的半透膜 两侧外加一个电场, 两侧外加一个电场, 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 向相应的电极作定向 移动, 移动,溶剂水不断自 动更换。 动更换。
如:盐水、糖水、牛奶、云层等。 盐水、糖水、牛奶、云层等。
2、分散系统分类 、 )、按分散相 (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子分散系统 <10-9 m 分子分散系统 •胶体分散系统 1 ~100 nm 胶体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1000 nm 粗分散系统 白酒 金溶胶 黄河水
②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分 散相不同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散相不同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 固-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 有色玻璃, 固溶胶 有色玻璃 溶的合金 B. 固-液溶胶 如:珍珠,某些宝石 珍珠, 液溶胶 珍珠 C. 固-气溶胶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泡沫塑料, 气溶胶 泡沫塑料
2.物理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a. 更换溶剂法 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 别来制备溶胶(两种溶剂应完全互溶 两种溶剂应完全互溶)。 别来制备溶胶 两种溶剂应完全互溶 。
例1. 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 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 醇溶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 例2. 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 ℃左右的热水中, 丙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丙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以上两种方法直接制出的粒子称为原级 以上两种方法直接制出的粒子称为原级 粒子。 粒子。 视具体制备条件不同, 视具体制备条件不同,这些粒子又可以 聚集成较大的次级粒子。 聚集成较大的次级粒子。 通常所制备的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均 一的,是一个多级分散体系。 一的,是一个多级分散体系。
A、分散法 、 1.研磨法 研磨法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 用机械粉碎的方法将固体磨细。 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 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 对于柔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 对于柔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 胶体磨的形式很多, 胶体磨的形式很多,其分散能力因构造和 转速的不同而不同。 转速的不同而不同。
盘式胶体磨
2、胶溶法 、 又称解胶法, 又称解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 重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 重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 当的稳定剂。 当的稳定剂。 稳定剂又称胶溶剂。 稳定剂又称胶溶剂。根据胶核所能吸附 的离子而选用合适的电解质作胶溶剂。 的离子而选用合适的电解质作胶溶剂。
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 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多余的 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 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 然后尽快分散在含有稳定剂的介质中, 稳定剂的介质中 然后尽快分散在含有稳定剂的介质中, 形成溶胶。 形成溶胶。
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KI 作稳定剂, 过量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AgI)m n I – (n-x)K+]x– xK+
胶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胶 团 构 造 示 意 图
K+
K+ K+
b.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3 (稀)+3H2O (热)→ 稀 热 Fe(OH)3 (溶胶 溶胶)+3HCl 溶胶 c.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
2H2S(稀)+ SO2(g) → 2H2O +3S (溶胶 溶胶) 稀 溶胶 Na2S2O3 +2HCl → 2NaCl +H2O +SO2 +S (溶胶 溶胶) 溶胶
b.蒸气骤冷法 . 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 的水溶胶。 的水溶胶。
溶胶的净化 溶胶制备过程中, 溶胶制备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 溶胶生成的HCl。 质,如制备 Fe(OH)3溶胶生成的 。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 是过多的电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 是过多的电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 容易聚沉。 容易聚沉。 净化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净化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③ 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 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 液溶胶。 -液溶胶。 A. 气-固溶胶 固溶胶 B. 气-液溶胶 液溶胶 如 :烟,含尘的空气 如 :雾,云
)、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 ① 憎液溶胶 半径在1 半径在 nm~100 nm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 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 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 子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界面, 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易聚沉,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体系。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 一旦将介质蒸发掉,再加入介质就无 法再形成溶胶, 一个不可逆体系, 法再形成溶胶,是 一个不可逆体系, 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 如氢氧化铁溶胶、碘化银溶胶等。 这是胶体分散系统中主要研究的内容。 这是胶体分散系统中主要研究的内容。
① 分子分散系统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 混溶成没有界面的均匀单相, 。 混溶成没有界面的均匀单相,r <10-9 m。 通常称为真溶液, 溶液。 通常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 ② 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 之间的 系统。目测是均匀的, 系统。目测是均匀的,是多相不均匀体 也有的将1 系。也有的将 nm ~ 1000 nm之间的粒子 之间的粒子 归入胶体范畴。 归入胶体范畴。
Fe(OH)3(新鲜沉淀) 新鲜沉淀)
加 FeCl3
Fe(OH)Biblioteka (溶胶) 溶胶)加 AgNO 或 KCl 3 AgCl (新鲜沉淀) 新鲜沉淀) 新鲜沉淀
AgCl(溶胶) 溶胶) 溶胶
3、超声分散法 、
这种方法目前只用 来制备乳状液。 来制备乳状液。
4、电弧法 、 电弧法主要用于制备金、 电弧法主要用于制备金、 铂等金属溶胶。 银、铂等金属溶胶。制 备过程包括先分散后凝 聚两个过程。 聚两个过程。 将金属做成两个电极,浸在水中, 将金属做成两个电极,浸在水中,盛水的 盘子放在冷浴中。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 盘子放在冷浴中。在水中加入少量 作为稳定剂。 作为稳定剂。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八章
胶体分散系统
+ NaCl 溶液
Fe(OH)3 溶胶
基本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胶体分散系统 溶胶的动力性质和光学性质 溶胶的电学性质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大分子溶液 凝胶
第一节 分散系统 (dispersed system) 一、分散系统分类 1、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 中就构成分散系统。 中就构成分散系统。 分散相(dispersed phase):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相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 分散介质 。
K+
K+
K+
III-
I-
IIK+
K+
(AgI)m 胶核 III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