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1
十三岁的际遇优秀教案(优秀6篇)
十三岁的际遇优秀教案(优秀6篇)《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尘世的缘分。
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社会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文作者田晓非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
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
一三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三、理解课文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一三):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十三岁的际遇1
1、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积累文中精词妙句。 2、能从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 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而又最终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因为北大不仅仅是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 系之舟,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 3、“十三岁的际遇”使作者有缘“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她始终没有安于
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往着大海的波涛,寻求新的开拓和发展,与入学初“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书馆时,这句誓言“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没有自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提誓言。 ——自信 3、作者通过谈北大的书和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找出文中的句子。答案略) 1、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作者说“我是不系之舟”,这个“不系之舟”在文章里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十三岁的际遇 第二部分:写“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 图书馆 人(学生、老师) 感受 第三部分:我明确:1、第二部分:写“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6-9):写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 层(10-11):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第三层(12):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
――难以用“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
语文七上《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课件
往
(时间顺序)
四个年龄阶段
感热
情 线
爱
二、我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受
读书
索
读人
感
激
三、抒发对北大的感激之情:渴望飞翔、创造
依 恋
过去
现在
未来
时间线索
主题
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 学习生活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北、感激北大 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பைடு நூலகம்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
解题:什么是际遇?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际遇是一种机遇、时运。
当年以神童著称的田晓菲,赁十三岁 的年龄走进北大,可谓踌躇满志。面 对北大浩瀚的书海,眼前如同展现出 蔚蓝无际的天空。成就感鼓舞作者奋 发努力,搏击长空;身处北大,“北 大精神”即科学、民主、进取、创新 的精神又以无穷的魅力感召作者,所 以产生了“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 激·情。代表作《精神的魅力》。
学习目标:
学习各部分的内容,理清文章线索,并分别指 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浓厚、真挚的感情。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 合理的写法。 领会课文表现的“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 一副轻灵的翅膀”的激·情。
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用一个 恰当的词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部分具体指什么内容?划出北大给予作者 感受的词语。 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初中语文《十三岁的际遇》(共26张)ppt26
作者简介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在《天津 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出版了5本诗集。 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 她的忘年交。 田晓菲14岁从天津13中 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 1991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 国文学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 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 尔大学任助理教授,2000年开始在哈佛 任讲师。
联想造句: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 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 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 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 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 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 飞翔! 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 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 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 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 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 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 识、有智慧的人才。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北京大学历史
•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 •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 大的• 传统精神。 •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 大的学风。
•蔡元培
•北大的魅力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北大的 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
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 勃勃;气氛清新自由、渴望理 想
• 老师:绅士风度,和蔼 可亲;怪僻,潇洒;谈笑风生 ,古朴凝重……
•
1、“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
•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
•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你
•是如何理解“风景”“河”“船客” “船” “舵手与
船工”的?
•“风景”: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 ”:北大前进的轨迹 •“船客”:莘莘学子 •“舵手与船工”:北大的老师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 •回答问题
•读文中作者引用的小诗
•1、“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 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中“ 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 么?
• 七岁初识北 大
• 莫名的惊奇、 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 大
•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 为北大的学生……
•十三岁的际遇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十六岁的熟悉
•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北 •大的人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 •精神。
读6—12段思考:
• 北大魅力无限,作者重点从哪些方面 写北大对她的影响,使她对北大产生 了浓厚的感情呢?
• 读课文看作 •者成长的足迹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答案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答案阅读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选文,完成1—5题。
(共17分)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
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她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因此,如果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1.选文的前两段写了北大的人:学生和老师。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出北大学生和老师的特点。
(4分)__2.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写下表。
(4分)本体喻体特点北大河流船客渴望拥抱未来舵手与船工3.作者在文中写道:“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请说说“委于我心”的是什么。
(3分)4.品读选文结尾处的诗句,你认为作者强调的是哪一句,请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出该诗句表达的意愿。
初中七年级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及说课稿)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及说课稿)(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计:逐梦边城[解读教材]: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
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
知识准备:预习本课字词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达标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
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十三岁的际遇》阅读及参考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阅读及参考答案《十三岁的际遇》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①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②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
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
是的。
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③不过,自7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它们使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
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份,一部分的我。
它珍藏在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幼稚而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④“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⑤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
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只要像当初一样,在朋友般的35号楼下小立片刻,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它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16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1.第②段加粗词“这最浓最浓的几行”具体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请看第③段中画线句,明明“北大”是作者的“母校”,却说“不仅仅是”。
请你说一说对“师长”“朋友”“我的一部分”和“一部分的我”的理解,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这几节文字写北大主要采用第几人称?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十三岁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激发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十三岁的际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激发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十三岁的际遇》。
请大家猜一猜,这个题目可能讲述了什么内容?(2)对,十三岁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难忘的事情。
那么,作者在十三岁时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的十三岁际遇。
2.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大意。
(2)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将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标记出来。
3.课堂讨论(1)阅读完毕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内容。
请大家谈谈对作者十三岁际遇的理解。
(2)我们分析一下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比如:“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十三岁,刚刚小学毕业。
”这句话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同学们还注意到了哪些细节描写?它们对表现作者十三岁的际遇有什么作用?4.感悟成长(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十三岁的际遇。
那么,同学们,你们十三岁那年都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呢?请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你们的成长故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十三岁的成长历程。
那么,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以及如何珍惜时光、努力成长。
6.作业布置(2)阅读课文《十三岁的际遇》,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大家对作者的十三岁际遇有了深入的了解。
2.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同学们更加珍惜时光,激发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3.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练习和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练习和答案《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练习和答案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2分)答案:我七岁的时侯,看一张照片时妈妈告诉我的。
2.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2分)答案: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3.阅读(5)—(9)段,说说北大图书馆对作者有什么影响?(4分)答案: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进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
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个“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4.阅读(10)—(11)段“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4分)答案:①刻苦学习的精神;②清新自由的气氛;③带领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老师;④平易而自然的师生关系。
5.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其中“际遇“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因素?“十三岁的际遇”具体指什么内容?(3分)答案: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表达了“我”对北大由向往到感激、热爱的情意。
文中是指作者十三岁被北大破格录取的机会。
6.阅读最后一段,填在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A.往昔所有的梦幻都会再现B.再现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C.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D.所有往昔的梦幻不会再现吗附:十三岁的际遇原文:⑴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
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十岁,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
身边的阿姨唤我快看快看,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⑵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
8 十三岁的际遇 第一课时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
解题知文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 大”破格录取一事。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 生活, 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 之情。
田晓菲
1971年生,天津人。 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 京大学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 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8年6月,
田晓菲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文
学博士学位。 出版作品有《爱之歌》等。
写作背景
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 时,在天津读初三的田晓菲被北 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
十六岁的回顾 倾赞 吐美 衷北 情大
散文
叙事散文
散文是一种文学 体裁。
与小说、戏剧、诗 歌并列。
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 哲理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本文的“形”和 “神”分别是什么?
• “形”:“我”与北大的际遇和围绕北 大的 见闻感受。
• “神”:求知、进取、创造、永不满足
人称
2.图解课文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后,以田晓菲的口吻,用 第一人称,按时间的顺序,以“我与北 大的故事”为题,讲述田晓菲与北大的 故事。
明确:四个阶段 (七岁、十岁、十三岁、即将十六岁) 向往北大 进入北大 回报北大
四 小结检测
【一课一法】(独学2分钟)
十 三 岁 的 际 遇
七岁的梦想 十岁的信心 十三岁的际遇
北 大 的 书
最初感觉
后来感情
对学校评价
个人成长
学
生
师
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苏教版语文七上《十三岁的际遇》word教案1
八、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课前预习: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17个自然段。
2、把下面的生词在文中划出,拼音也要标上。
不理解的生词,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解决,并把意思写在书本上。
ti sì yí际遇抽屉.湖光塔影目不转睛似.曾相识莫名阿姨.zhì chén jū xì tán mò固执稚.气十足尘.缘白驹.过隙.弹.指一瞬蓦.然回首浪漫zhì bènɡ qiónɡ qiǎo掷.下迸.溅穹.隆不胜凉意悄.立茫然若失朝夕相处zǎn diàn yìng zhòu jīn yè亭亭少女积攒.沉淀.映.衬骤.然津.津有味呜咽.xī lüè清晰.抽泣小心翼翼校徽影像一掠.而过不折不扣shè chánɡ yánɡ duò xù xiánɡ bìnɡ迷离涉.足徜.徉.书垛.絮.语安详.摒.弃轻灵fù xī束缚.伏案争辩敏感犀.利生机勃勃海报juàn fēn xiào shēn ǎi永不厌倦.气氛.肖.像一视同仁绅.士风度和蔼.可亲pì xiāo qiánɡ怪僻.潇.洒谈笑风生樯.橹灰飞烟灭古朴凝重qū jìng jǐn tǎnɡ duò liáng耳目一新通幽曲.径.严谨.治学流淌.舵.手衡量.gui jì tián wēi xié玫瑰.不系.之舟千言万语凝聚安恬.依偎.撷.取bǔ wéi jiè wèi chóu chànɡ哺.育帆桅.一届.抚慰.惆.怅.3、仔细默读课文,读时你能体会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样一种情感?答:4、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两个问题。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篇一:十三岁的际遇习题《十三岁的际遇》姓名一、基础题(3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
(每空0.5分,共12分)(1)抽屉()(2)稚气()(3)掷下()(4)迸溅()(5)穹隆()(6)沉淀()(7)骤然()(8)呜咽()(9)抽泣()(10)徜徉()(11)絮语()(12)犀利()(13)帆桅()(14)蓦然()(15)绅士()chóuchàng( ) 安tián( )xi?( )取bìng( )弃积zǎn( ) qiáng( )橹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目不转睛白驹过隙弹指一瞬B.茫然若失津津有味小心翼翼C.一视同仁谈笑风声不折不扣D.曲径通幽耳目一新无忧无虑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无法用语言表达)B.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不胜凉意。
(这里指不能忍受)C.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比喻时间极短暂)D.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
(迷迷糊糊,十分陶醉)4、这篇散文主体上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样便于直抒胸臆,也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但在文章第五段,作者又用了三个第二人称“你”,请问: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5、填空。
(第一题每空1分,第二题每空2分,共13分)(1)《十三岁的际遇》是________(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________周年而写的,当时她只有________岁。
(2)文章按照、、的顺序,抒发了对北大的之情以及的感情。
6、课文题目中的“际遇”一词能否改为“遭遇”?为什么?(3分)1.答案:(1)tì(2)zhì(3)zhì(4)bang(5)qióng(6)zǎn(7)di àn(8)zhòu(9)ya(10)qì(11)cháng(12)xù(13)bìng(14)xī(15)tián(16)w?i(17)qiáng(18)chóu(19)mò(20)shēn2.答案:C(“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3.答案:D(“迷离”应为“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七年级语文《十三岁的际遇》苏教版知识精讲
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二. 学习目标:1、能概括说出北大与作者间的几次际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北大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3、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并积累文中精词妙句。
4、能从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三. 知识准备:1、简介作者: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任教。
2、注音穹窿..(qi óngl óng )涉.足(sh è)徜徉..(ch áng y áng ) 絮.语(x ù)犀.利(x ī)安恬.(ti án ) 撷.取(xi é)惆怅..(ch óu ch àng )沉淀.(di àn ) 呜咽.(y è)3、词语穹窿:指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X 围。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十三岁的际遇原文【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原文【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过程一、导入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二、默读全文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讨论: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5、朗读10、11段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小结文章题为,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教学案】初中语文十三岁的际遇第一课时学案
优选教育资源共赢共享共进导学案课题:《十三岁际遇》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意思,正确解释并灵活运用词语。
2、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够掌握基本自学方法,对学习有信心、有兴趣。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课前积累网上查找中国有名的大学,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完成随堂笔记一)A、对学:1、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互读生字、词语一遍。
2、检查随堂笔记的完成情况。
(预时3分钟)B、群学小组长主持,交流学习本课生字词中遇到的难写字、易错字、易混淆的字:(预时3分钟)C、组内小展示⑴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⑵预演: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预时5分钟)单元一:字词教读我最行!当一回小老师,带领大家扫清字词障碍。
建议:1、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可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2、提醒大家注意错的字(可从字音、字形及结构方面入手)。
3、能用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搭配、造句练习。
造句可用一词或多词。
单元二:课文朗读我最棒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能在全班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可个人读挑战读齐读------)(预时15分钟)随堂笔记一学校名称:学校简介:①我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表中的生字:②绘制本课预习导图:随堂笔记二课文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的无限()和()之情。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内容: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法:①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带词语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默读全文,要求
(1)圈点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者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与教学思路
学生活动
教与学修改意见
(2)边读边勾画能表现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2、分组研讨,归纳文章的结构特点
(1)文章已用空行表示独立的三个部分,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2)写作顺序是:以时间为序,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3)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全文的感情线索:向往——赞美(热爱)——感激(感谢)——依恋。
四、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部分
(1)指定四名学生分别朗读7岁、10岁、13岁、16岁四时段的内容。
(2)你觉得这样三个部分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从你勾画的重点语句来看,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明确(1)第一部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向往北大)
第二部分(6—12):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进入北大)
第三部分(13-17):“我”是不系之舟,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回报北大)
时间
课题
十岁的际遇
主备人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
3、感悟文章字里行间跳荡的诗意和透着的灵气。
重点与难点
感悟文章字里行间跳荡的诗意和透着的灵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活动与思路
学生活动
教与学修改
意见
一、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今年多大了?(生回答)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花一样的年华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在十三岁时就被中国最著名的高校之一北京大学破格录取。这个女孩是谁?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的《十三岁的际遇》,你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白驹过隙()蓦然()积攒()
絮语()安恬()徜徉()
呜咽()犀利()惆怅()
摒弃()迸溅()撷取()
2、题解
“际遇”这里指际遇,时运。“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
3、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1985年,年仅13岁的她被北大破格录取,现任教哈佛大学东亚系。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
(3)你能分别概括这四个年龄的内容吗?
7岁时的梦想(向往)
10岁时的信心(自信)。
13岁时的际遇(机遇)
16岁时的回顾(回忆)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