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绅士支持抗战的深层文化因子——以山西忻县奇村邓养忠为例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0正面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优质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正面战场的抗战》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8北京初二期末)牺牲于枣宜会战,被周恩来评价为“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的国民党将领是人.张自忠B.谢晋元C.李宗仁D.赵登禹2.(2017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初二期末)全国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是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平型关大捷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这反映的是哪一战役的结果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台儿庄战役D.豫湘桂战役4.(2018全国初二单元测试)下列哪些属于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抗战②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④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5.(2017全国初二课时练习)“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 年先后组织了多次大的战役,如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这些战役规模大,地域覆盖广,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主要说明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6.被周恩来赞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2019・重庆中考真题)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 的历史文化信息。
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7.A .B .D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C.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二、列举题8.(1)红米饭,南瓜汤,重上―,在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回望苍茫群山中的星星之火。
从镇南关大捷看冯子材的军事思想
从镇南关大捷看冯子材的军事思想毕1畚}昀I9g4年3月晌美姗弓剞;-铲钕㈣专钦j1{教院伊舌趔.oM.t毒咆从镇南关大捷看冯子材的军事思想t1<≯2黄君景,—————一镇南关战役是清朝军队在中法战争中战胜法国侵略军的一次着名战役.作为请军前敌主帅的冯子材,统率手操刀矛,土枪,铁炮的清军?先以坚守防御的阵地战,粉碎法军的强大攻势,尔后转八反攻,收复镇南关,攻陷文渊州(今越南同登),夺占谅山城,连续追进两百余里,大败手操洋棺,洋炮的法军,扭转了中法战争的战局,从而写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一页,其本凡亦因此名扬中外.冯子材在这一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足见他在领兵作战方面确有不少心得.尽管他没有写过专门的军事着作,但他的军事思想从其作战指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天,研究镇南关战役中冯子材的军事思想,对探索弱国抗击强国,武器低劣之兵抗击火器精良的侵略军的取胜之遭,对我们今天建设,巩固国防,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冯子材的战略思想战略,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它依据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个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冯子材在镇南关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战路思想,很好地照顾到了全局的各个方面,从而对镇南关战役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1,鬻谋远虑,知己知役,有备无患的战略准备1883年12月,法军首先向驻守在越南山西的清军发动进攻,直接挑起了中法战争.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外交政策,驻越清军将领昏庸无能,北宁和山西先后落于敌手.法军向北推进,我国西南边境受到严重威胁.冯子材的家乡广东钦州地区(今属广西)毗邻越南,而战斗在越南的黑旗军很多又是钦州籍将士,他们把抗法胜利的消息和法军的残暴行径不断传回故乡.因此,钦州人民和越南人民呼吸相通,对侵略者十分痛恨,抗法情绪非常高涨.人民群众如火如荼的抗战气氛推动了冯子材这位”御外性至强”的沙场老将.他时常担忧国事,每日摩挲腰下刀”并”早巳密派知兵员弁深入越地,侦法虚实,以备法兵犯境时作人民自卫之计①.1884年初,北宁失守,广西提督黄桂兰畏罪自杀a清朝想起用冯子材这位熟悉边情的老将,出关接统桂军,但遭到李鸿章的反对.他说冯子材”年已七旬,前在镇江仅能守,嗣往越南剿±旺有声,然非法人之敌也.②后来,清政府只给冯子材—个督办高,雷,廉,琼四府(今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海南岛)团练的虚衔.冯子材目睹边关形势日益紧张尽营一无实权,二无饷源,三遭非议,也勇敢地承担起巩固国防的重任经过几个月不埔第摊第蚺1期黄君景t从镇南关大捷看冯子材的军事思想27懈的努力,先后有9个州县成立了团练.经他亲自挑选和训练的钦州团五百名练勇,后来成为革军的骨干力量.同后冯子材之所以能很快拉起新军,奔赴镇南关,阻止法军的进攻,与他具有深远的旌略眼光.早就作战略准备不无关系.事实证明,由于冯子材及早侦知法军虚实,手中亦有训练过的团练可用,就为后来取得胜利打下了基础.2,先发制人,主动出兵,玫敌所必救主战派张之漏调任两广总督后,致电冯子材,提出”钦州民团谅已日形精整,拟请密加部勒,一遇事机紧迫,即率数营,取径趋袭广安,海防以建牵制之奇功.◎而冯子材则指出:与其敌来后战,缓不济急,何如先发制人为善,惟各州县练勇只可声援,不能攻敌,起团虽已数月,成团仅有九邑,选练惟钦州一团,以之攻势不足峙.且法必因此先迁怒于粤,乘势辕八廉琼,反受其累.故以为暗牵制侥幸目前,必不如挞伐大张,杜欲零于El后.”④况且,牵制敌人仅得一时之利,不如带部队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部署,击溃敌人,以期迭到最终取胜的目的.t从总体上讲,这一战略方针是比较符合当时主客观情况的,在某种程度上县有一定的积极防御的意义.当时,清政府鉴于战争巳欲罢不能,认为t”惟当一意备战,应以进兵越南,规复北圻.俾役族不敢悉众内犯,为制敌要策.@于是制定了”牵敌以战越为土策@这一总的战略指导思想.冯子材的看法是比较符合清廷的战略的.其时,北圻法军近两万人分驻于十几个据点,兵力相当分散.中国军队不但数量居于优势,而且比较适应越南北部恶劣的自然条件,”同时,背靠滇粤,人力物力易于补充,无后顾之忧.加之北圻系法军觊觎的主要目标和进攻中国本士的战略基地,主动出击,先发制A,反攻北圻,正是指向敌人的要害,亦即攻其所必救.这样,不仅可以牵制进攻中国本士的怯军兵力,超到”围魏救赵”的怍用,而且易使战争全局发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逆转,较快地夺取战争的胜利.战争实践,表明冯予材这一战略方针是正确的.镇南关一一谅山大捷后,不仅使东绂反败为胜,而且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战局.3,坚定,不间断的统一指挥,是实施战略方针的保证法国侵略军攻占镇南关,清军向关内大溃退.清军前敌主帅,广西巡抚潘鼎新腐败无能,放弃指挥,慌f逃跑.前敌指挥机关瘫痪,前线各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就在清军败退,人心惶惶的危难关头,冯子材则率部向镇南关挺进.他广集溃勇,编组营伍,团结众将,严明军纪,安定民心.由于潘鼎新放弃了指挥责任,苏元春军新败来集,而冯子材威望索孚,困此被众将公推为前敌主帅.面对边关险恶的局面,冯子材深知没有统一的指挥把各军团结起来,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他也就当仁不让.在各军将领的联席会议上,他沉痛地说.“过去大家闱意见,已经使事情坏到这样的地步,法人巳毁了我们的镇南关.大家要以国家为重,国事就是家事,法兵不灭,无国就是无家,大家要努力用心,保卫国家.⑦这一席话使众将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大敌当前,要消除派系成见,听从冯子材的指挥.王孝祺就说道t”今无论湘,粤,淮军,宣受冯公节度.⑧从此,镇南关前线清军由冯子材统一指挥.1885年3月13日至18日,冯子材首次组织友军西击扣波,粉碎了敌人进攻龙州的企图,呆-正了国境防线的安全}21日又掷同诸军南袭文渊州,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在镇南关战役28钦卅师专钦州教院.第8眷中,冯子材不顾”重枪,机枪交轰,药烟迷漫,阵前各部军旗互不能辨别,弹积阵前逾寸,长墙后大营且被毁,巨开花弹数落子材身旁,幸不发”⑨的危险情况,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作战正是由于冯子材坚毅,果敢,不间断的统一指挥,确保始终实施其正确的战略方针,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战争的成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全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不好.”从以上所违看,冯子材无疑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以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作出了充分的战略准备,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并在日后以统一指挥来保证其战略方针的实施,辅以灵活机动的战术,才最终取得了胜利二,冯子材的战术思想战略指导正确与否,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能否灵活地运用和变换战术.驯直接关系着战斗的胜败.各次战斗特别是关键性战斗的胜败,与整个战争的胜政息息相关.冯子材在镇南关战役中,灵话机动地运用有效的战术,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f!,扭转了战局1,选择有利的作战阵地,构筑坚固的工事,以守翻敢1885年2月25日,冯子材”率萃军前九营驻扎板山,距镇南关二十三里-酾查该处无险可守,十九日(即3月5曰)亲踏营地,得距关十里之关前隘,于是亲督将士,筑立长墙,并于墙外挖深壕.⑩冯子材决定在关前隘地区构筑主要防御阵地,以备与敌决战.这是因为t关前隘据镇南美通往龙州官遭之要冲,西南有凤尾山,也叫西岭,东面有大,小青山,也口东岭.两山相峙,中央一条宽二,三里,长四,五里之盆谷.两岭均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在关前隘南各伸出一个东西柜向的横岗遮断盆谷,两岭横岗连接处形成一个隘口,南北大道经隘口穿盆谷而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冯子材亲率将士筑立的长墙就在这个突起的横岗上在东,西两岭上则构筑有大量的大型堡粤,作为部队的防守阵地.这样,冯子材选择战地先得其利.筑长墙作为扼守大道的阵地,构成正面火力网’东西两岭上堡垒为制高点,居高临下,迫使敌人攻山垒,费时耗兵并且由于周围地形复杂,敌人难以叵侧击,敌炮兵也始终未能占据有利阵地,以致威力大减.而且在群山环抱之中,越向南}地越窄,因此法军进攻时极难展开兵力.在冯军正面火力网和两边制高点的火力兜击之下,法军越遇路越窄,最后溃不成军.有利的地形,坚固的阵地,这就使中国军队占据了天时,地莉,进可攻,遗可守,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所以,冯子材高兴地说t”再可立于不败矣I”@“野战筑城工事具有和军队同样悠久的历史.”在通常的情况下,”野战工事可以使兵力较弱的军队成功地抵抗优蛰的敌人,因而能对战局的结果起重大影响.’’@中话战争时,清军武器虽然比以前有较大发展,但仍远不如敌.如北宁之战中,法军”枪炮总远及数十步于我,两军相望既可见,我施枪炮犹未及泼,而彼之枪弹已先及我,军心遂惊.”@战争实践迫使清军将领进一步重视野战筑峨的作用镇南关大捷的取得,原圉是多方面的,其4冯子材能够正确选择关前隘有利地形,构筑较为完善的山地防御体系,利用地形地物减煞法军赣以制胜的大炮的威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固素正如黎贡德在《法军谅山惨败》中哀叹第1j蝈黄君景从镇南关大捷看冯子材的军事思想29的那样”可惜我们的炮兵只看到防御工事的一半,只有一些榴弹得以命中.此外,炮兵的阵地高,不能不对目标作俯瞰射击,因而给敌人以较步的伤害.”在墙垣后面,有众多的敌军,他们的士气,因看到我们的炮火无力,未能命中他们,而更加旺盛.@由此可见,冯子材知已知彼,审时度势,针对当时清军装备低劣,元气未复,要战胜装备优势,锐气正盛的法军,就必须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阵地,先坚守防御,待有利之机进行反攻,击败敌人.事实证明,冯子材的决策是英明的.因为,”战术是由军事技术水平丧定的”,@军事技术是战术发展的物质基础,规定着战术发展的方向.弓箭,刀矛不可能与群糙炮直拯阵,只能先尽量减少己方的伤亡,再伺机杀敌.兵贵在勇,将贵在谋,从决策的确定,地形的选择,阵地的构筑,我们都可以看出冯子材作战谋略之高,军事造诣之深. 2,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布阵陷敌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这是适用于一切战争的普遍原则,战略如此,战术上亦然?拿破仑就曾经强诃”战争中的第一原则%就是要求所有部队在战场上集中好了之后才进行会战.”⑩1885年3月上旬,为了阻止法军沿镇南关,凭祥向龙州进犯,中国军队集q90余营,4万余兵,在镇南关至龙州地区组织防御.主要部署是关前隘主要防御阵地由士气高,战斗力强的萃军和勤军扼守,冯子材指挥部就设在长墙内东呤半坡上,亲临第一线指挥,为以守制敌奠定了基础.主阵地的左翼由王德榜楚军十营驻守油隘,右翼有杨瑞山,麦凤标率领的苹军五营固守扣波,魏刚鄂军先守平而关后移艽封.这样,主阵地左,右两翼都有较强的兵力担任掩护任务,既可防敌向凭祥,龙州迂回,又可随时支援主要方向作战.总预备队有蒋宗汉广武军十营,方友升抚标亲军四营,驻守在凭祥.另外,总兵马盛治六营驻守越南的牧马,以保障与西线的黑旗军和滇军联系的通道.在后方的海村,龙州,还有滔鼎新十营,萃军三营留守.以保障后方的安全,也可作预备队使用.经过这样部署之后,冯子材就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法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上,形成多梯队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并掌握有强大的预备队,这就使防御具备了坚韧性.而且,在他的精心谋划下,把各个部队分别安置到适当的地点,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地带,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任务,来发挥自己的力量,做到密切,细致地相互配合.例如,冯子材把萃军放到最艰巨的地方当中坚,匪先锋,在战斗中担负起最艰巨的任务,从而带动了其他各军更加努力作战.当时,企图向龙州进攻的法军约有2OO0余人,配备有炮兵.显然法军武器装备是先进的,但在兵员对比上,法军是绝对的劣势.更何况中国军队占据有利地势和坚固筑聋阵地.可大大减弱其先进武器的作用.再加上清军主帅冯子材谋勇兼优,冶军部署得当,而且充分利用数倍兵力于敌的条件?运用层层阻击,分路包抄,伏击等战术,尽量多打近战,白刃战,最大限度发挥清军的优势兵力和冷兵器的威力.决战时,冯子材除以优势兵力正面阻击,”放出集中的炮火,极端厉害地伤人”⑤之外,还派王德榜军断敌后路.在经过一番宣战之后,冯子材还有数倍于敌的后备兵力用于决战和追击,终于在大规模的战役中,狠狠地痛击了法国侵略者,使之狼狈溃败,取得了作战的胜利.而冯于材之所以能在战斗中各种挫术运用自如,其基础就在于他做到了绝对优势兵力的集中.3,曼活机动的指挥,调动敌人,使形势向有利于虢方转化实行机动灵活的作战指挥,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是战术原则的O钦m师专钦闸教晚第自卷核心,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机动灵活的指挥,势必有战术机动.战术机动是军队为了有效她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而进行的有组织地适时移动兵力和火力的行动.对于防御战斗来说,战术机动更是防御积极性的具体体现.恩格斯在《山地战的今昔》中就明确指出t”防御不应当只是消极的,而应当从机动中吸取力量.@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并不是凭借工事机械呆板地运用防堵战术.他亦善于通过战术机动来调整自己的战役战斗部署,以改变主要防御方向的兵力对比.1885年3月l1日,冯子材接到”越人密报,法军将出扣波,袭艽封,攻牧马,绕出南关以北,且断唐景崧,马盛治两军归路.◎法军这次行动的目的是绕到清军关前隘主阵地西北迂回威胁龙州冯子材看到,法军这一行动对清军的严重威胁.于是,他紧急商诵苏元春一部和魏刚军赶赴艽封防守,又调在龙州的萃军五营到扣波迎敌,给法军以迎头痛击.由于冯子材果断地调集兵力,粉碎了法军的企图,使战场态势朝着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孙子兵法》强调”奇正,”任势”,”示形,”动敌,”致人而不致于人”等等, 就是要求指挥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造成有利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1885年3月19日,越南人密报法军巳定于22日,23日”台战八关取龙”.冯子材为了破坏法军的进攻准备,先发制人,决心于21日夜率清军袭击文渊之敌.清军将士奋不顾身冲进城内,与法军展开激战,法军也拼命抵抗,双方互有伤亡此战虽未获全胜,且伤亡较大,但请军主动出击,重刨法军精锐,鼓舞了军民士气.更重要的是打乱了敌人的战斗部署,并迫使法军统帅屉格里作出错误的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就向清军筑垒地区发起攻击,尼格里明知”是玩一种危险的把戏”,但又不得不铤向走险,这就使法军在失败的道路上迈出了致命的一步.4,扬己之长,近战歼敌,一举奏功由于怯军枪炮火力强大,如主动强攻盘踞坚固阵地的敌人,就会使我军缺乏有力炮火支援的兵员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网之下.医此,要诱使敌人离开其坚固的阵地来攻击我军,通过夜袭文渊,冯子材达到了这一战略目标.这样,我军就可先得以逸待劳之利,还能由我军选择有利地形为战场,不断使敌人疲劳,消耗.在敌人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再衰三竭之时便只有俯首就戮.敌人主要优势在于枪炮火力强,但随军携带弹药有限,而且他们以谅山为后方基地,战线过长,保障补充供应十分困难,因此不耐久娥.而冯子材不仅有亲临火线,持矛大呼冲杀之勇,更有知己知被之智,知道与火力强大的敌人作战不能硬拼,要以柔克刚,避其锋芒,克敌翩胜..1885年3月23日晨,尼格里率领法军向关前隘阵地发起攻击.冯子材指挥部队奋不顾身,英勇抗击,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势均力敌,死伤相当.八夜,双方停止战斗,冯子材乘机进一步调整部署,加强了各个阵地的防守力量,还派人飞驰扣波调杨瑞山,麦风标率部抄袭法军右翼,选派3OO名敢死士潜伏在长墙外的沟渠草丛中,准备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24日晨,法军再次攻击长墙,”法军狂悍,巳薄长墙,间巳越A.子材乃帕首短衣草履,操倭刀一柄,亲率大刀队,大呼一跃出墙外,其子相荣,丰白华随之跃出,各军将士莫不感备,齐开栅门涌出,肉搏冲敌,纵横决荡,@隐蔽在墙外壕沟草丛中的敢死队从敌群中杀出,杨瑞山,麦凤标率领从扣波来援之军,冲出龙门,突然攻击法军侧后,当地人民蒴惫和部分散兵游勇也主动前来助战,在长墙前面的盆谷中展开一场激烈的肉搏战,使法军装备第l期黄君景;从镇南关大捷看冯子材的军事思想31优势不能发挥,而请军却能以己之长制敌之短.经过一场殊死搏斗,中路法军大部被歼灭,残余狼狈逃走.下午3时,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从正面和左,右两翼进攻法军,法军三面被围,伤亡甚多,后援不及,弹粮将尽,终于全线崩溃.这一仗痛快淋漓地灭了法军精锐近千人,”法人自谓八中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巨创者.@在这次战斗中,冯子材针对”兵力占优势,装备是劣势这个基本特点,实行积极的防御,诱敌出城来攻我坚固有备之阵地,然后依托有利地形和工事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和弹药,还切断了敌人的补给线,进一步削弱敌人的火力优势,等敌人再衰三竭之时及时全面反击,在主要的阵地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给敌人予以歼灭性打击.这充分显示了冯子材灵活的指挥艺术.难怪法军中棱爱尔明机惊呼:”我从投有想到中嗣军队有这幺坚强的组挥下,屡战屡败,丧师辱国,而在冯子材指挥下连战皆胜,收复失地.这就不难看出作为前敌主帅和战役的组织者,指挥者的冯子材对战役的胜利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三,冯千材的治军思想军队作为高度集中统…的武装工具,治军就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严格自,萑理:严格的纪律.军令如山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这样才能培养部队的优良战斗作风,才能有强大的战斗力,使部队始终贯彻主帅的战略,战术巳想.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村也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1,注意军队纪律,体察人心向背冯子材从退隐,办团,成军以至开赴前线的过程中,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抗法热情,使他认识到”人心踊跃”可资借助.他总结出徐延旭,罹鼎新失败的主要原田是军败坏.得不引人民的支持.所以,他严格军纪,约束队伍,规定萃军在进军途中,一律不许进八民村,军队行经圩镇,都派差官看守,不许强买强卖}革军开达边关后,冯子材又大张旗鼓整顿军纪并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萃军的一些告示还从群众传诵中流传下来.一则是”各路大军,露营住宿,禁八民村,禁住民房.垒体官兵,严禁夜出,白天八街,须持手令如连隘说t”关山好象大鱼张口,把敌兵引进来,不准一网打尽.冯子材接受了这个意见,决定在关前隘布置’地.蒙六又说t番鬼佬的快枪,花枪打得远,抓人摊(肉搏)就比不一k我们的马刀了.”@当对,中国军队的武器十分残旧,几乎没有大炮,只有少数新式步枪,大酃分是粉枪,按棺,有些士兵拿大刀氏矛,在敌我武器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怎样战胜敌人呢?前线军民纷纷出谋献策,认为应以我之长,攻敌之短,最后确定采用近战取胜的作战方针.就是垒军埋伏氏墙和地堂内,挡过了敌人的炮击之后,待敌军遥近,突然开栅门杀出,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面.冯子材采纳了这些正确的意见,调来大批长矛,大刀,还命令全军将士自制”先锋煲”(即土制手榴弹),作好肉搏战的充分准备.冯子材能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积极运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了正义之战的最大威力.后来他之所以能正确指挥作战,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3,坚强的抗敌意志和决心,身体力行,激励士气冯子材以保边援越为己任,战前即抱定非胜则死的决心.他在开赴广西前线时即对家人说:”万一军有不利,百粤非属我有,急盘我眷羼辜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奴外族也.”◎并’特二子相荣,相华随身,以备疆场收尸.这表现了冯子材誓死报国,立志胜敌的气概.关前隘大战时,法军从正面猛扑长墙,阵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冯子材镇定自若,亲临前线,并高呼:”法再八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⑤以激励将士,稳定军心.到后来俯势危急时,冯子材亲自持长矛率相荣,相华跃K墙,带头冲锋陷进.七旬老帅如此身先士卒,诸军皆感动,莫不奋勇争先,终于保住了阵地,打遇了敌人. 坚强的抗敌意志和必胜的信心,是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冯子材深渚此道.因此他时常澈励将士杀敌报国.同时,他对于那些贪生怕死之徒十分痛恨.冯子材在战时召集各军将领开会对,与各军互相约定不准退走,”各路皆准卡,截斩逃者”@战斗白热化时,”刊才与孝祺各刃退卒数人.”◎另外,冯子材的兵大部分是钦州人,自愿应募去,作战勇敢,遵。
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对中共的态度分析——以兴县牛友兰为例
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对中共的态度分析——以兴县牛友兰为例历史系0701班李雅静指导教师:李常生[摘要]开明士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间势力的代表群体,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与中共有着紧密的合作,并且为抗战的胜利、边区的建设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他们在抗战前与初期虽为民族救亡付出许多,对中共的态度却不是很积极;随着频繁接触而加深了解,双方才有了较紧密的合作;而在抗战后期,双方都出现了懈怠,而开明士绅的态度也陷入了消极状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他们态度的变化也是有因可循的,本文就试图以兴县开明士绅牛友兰为例对其变化原因作一探寻,以期能为今日发展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寻到一丝启示。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统一战线;开明士绅;牛友兰开明士绅(亦称开明绅士)这一历史群体,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
就其阶级属性来说,开明士绅是地主阶级的左翼,有着抗战时期的时代性。
其构成有两个部分:一是在乡地主集团中开明的中小地主,我们称之为普通开明士绅;一是曾在晚清、北洋时代及南京国民政府中任过教职或官职的退职人员,在当地或其周边地区有名声,我们称之为著名开明士绅。
活跃于晋西北根据地兴县的开明士绅牛友兰同大部分普通开明士绅一样,在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救济和抗日军事斗争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开明士绅作为中间派,“中间派的态度是动摇的,并且不可避免地发生分化”①。
无论是开明士绅自身的认识,还是国共双方对其的态度、政策,都会影响到其与国共双方的亲疏远近。
开明士绅对中共的态度大体上经历了观望期、积极期、消极期三个阶段,本文将以牛友兰为例分三部分对这三个阶段的态度进行分析,对开明士绅对中共的态度的变化原因作一探索。
一、观望期的开明士绅与中共的互动(一)牛友兰维护进步,积极发展教育事业1885年出生于山西吕梁山区兴县的牛友兰排行第五,幼时在本村温家私塾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7.和城里嵋山书院读书,21岁考中秀才,1906年赴京考入京师大学堂,成为第一代北大学子,1909年因病辍学回家。
简论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的教育贡献
工程和福利事 业 , 主动謦缮 庙宇和 桥梁或 扶持学校 和慧善 事业 。 ] ̄5¥ ) C(1 [ 其中 , 绅对 发展教 育是 扰 为关 注 的。晚 21 - 6 J 士 清时期的士绅就曾在新的历 史条件 下 起办 学热潮 , 对此 已有人论及。车文拟对抗战 时期 中共领导的抗 日根据地 中
小地 主” 他们是抗 日战争 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 , 三三制” 抗 日民主政权 中属 于 中间势 力 的一部 分 。之所 以 蒋其 为 “ 开明士绅 , 因为这些地 主士 绅“ 赞成抗 日, 成民主( 赞 不反 共 )赞成 租 息 [ , 。1 3 中共 之所 以要嗣结 这一群体 , 主要是 为建立垒民旗的抗 日统一 战线与抗 日民 主政 权 ; 同
据 地教 育发展 史上应 该 占有 一定地位 。
[ 关奠 词 】抗 日根据 地 ; 明士绅 ; 育发 展 ;贡献 开 教 [ 圈分 类号 】G 2 [ 中 59 文献 标识码 ]A [ 章编 号]10 9 4(O2O 一 O5— 3 文 00— 9920)1 O9 0
在 中国封建社会 的社会结 构 中. 绅是官 民之问 的桥 士 粱 , 当着十分重要 而突 出的角色 他们 在地 方社会担 负 充
有裨盏 的。中共 曾称 开明士绅 “ 主地方名 德 , 乡望素孚 , 爱
国保 乡 “ 于 地 方 一 切 利 弊 , ,对 自必 彻 底 明 了 , 望 直 言 赐 深
教, 匡我 不遗 , 多示 教 国方案 . 扶危 局 , 战前途 , 共 抗 实探 利 赖 。在中共这种期望的激励下 . 开明士绅在发展根据地
维普资讯
第2 卷第 1 1 期
V0 .2 】 1.No. 1
爱国爱乡是五邑华侨的光荣传统
爱国爱乡是五邑华侨的光荣传统2008-10-16 11:57:44 来源: 南方网暂无网友评论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对华人来说是爱祖籍国和爱原籍乡),五邑华侨也不例外。
一是政治上关心国家的命运,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尤其热心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
纵观华侨爱国行动的历程,共有三次爱国主义热潮: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
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了“兴中会”、“同盟会”和国民党,我五邑华侨都踊跃参加。
如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有20多人,五邑华侨为数甚多。
台山籍华侨刘祥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开平籍华侨邓荫南为值理。
1895年孙中山先生又与外海人陈少白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
并创办了《中国日报》。
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贡献很大。
如新会港胞李纪堂、开平华侨邓荫南为支持革命几乎倾家荡产。
为了筹备1911年广州起义的经费,在开平侨领司徒美堂的提议下,加拿大致公堂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所党部大楼典押出去。
直接参加和领导起义的五邑华侨为数不少,其中开平华侨邓荫南和谢缵泰还参与指挥,台山美国华侨马湘担当孙中山警卫,几次参加战斗,出生入死,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
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
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
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历史学情导航(一)考查范围:建议用时:45 min班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区将该项涂黑。
)1.“就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不足、国内市场有限的英国而言,殖民地更是关系着它荣辱兴衰的生命线……英国凭借经济优势和坚船利炮,进一步加紧了全球扩张。
”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A.建立友好合作贸易关系B.推广西方的先进文明成果C.实现鸦片贸易的合法化D.变中国为原料产地及市场2.《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记载“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火烧圆明园D.亚罗号事件3.魏源曾作诗“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
”面对英军的炮火,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
这一群众性的自发抵抗行为()A.成功地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C.改变了中国历史近代化发展的进程D.避免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对比和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阅读下面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描述,归纳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皇帝以“措置不当”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战争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
尽管在战争中涌现出关天培等许多英勇抗敌的将领,但终因制度腐败、军备落后而战败。
——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咸丰皇帝为首的清政府昏庸腐败,虚骄自大。
他们对世界大势仍是茫然无知,对英、法等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认识不足,因此未作任何认真的应战准备。
清朝政治腐败更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克里木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比较随想》A.落后的封建制度B.敌国实力的强大C.军队的战斗力低下D.军事装备的落后5.1859年,自由行驶在长江沿岸的外国商船大幅增加,外国商人也做起了类似于客货运输、贩运土货的沿江贸易。
战争话语下的草根文化_论抗战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_韩晓莉(1)
·学位文选·战争话语下的草根文化———论抗战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韩晓莉内容提要 民间小戏,作为草根文化的代表,其产生、发展、兴盛与乡村社会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图景。
抗战爆发后,政治的强大力量渗透到乡村社会,对乡村戏剧的改造就是其中之一。
处于战争话语下的民间小戏在结构和内容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娱乐功能的主导地位被政治教化功能所取代。
政治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到民间文艺中,融入到乡村生活中。
本文以抗战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战争话语下草根文化在内容、形式和功能方面的转变及其与政治在乡村社会的结合。
关键词 民间小戏 戏剧运动 政治教化引 言戏曲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主要的公共娱乐活动之一,从原始文化中最初的拟态和象征性表演到唐代的优戏和歌舞戏,再到宋金以来成熟的戏曲形态,中国戏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
随着从形式到内容的完善和丰富,戏曲日渐占据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影响范围也由社会精英阶层向乡村民众扩展,其现实功能发生了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
到明清时期,戏曲几乎充塞到了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的每个角落,成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
就中国乡村而言,明清以来对民众生活产生影响的戏曲形式,除传统正戏之外,还有各类民间自创的地方小戏。
相对于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社会精英阶层参与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固定的传统正戏,那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地方小戏更可谓是源于民间,创作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草根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性和地方性。
也正因如此,民间小戏成为笔者在本文中考察的主要对象。
民间小戏在山西大概兴起于明清时期,产生于田间劳作或节日社火中,最初并没有固定的曲调和内容,多是农民的即兴创作。
在民间小戏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民众是主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抗战爆发前,小戏基本处于一种较自由的发展状态,娱乐乡民是其主要功能。
战争爆发后,随着官方力量向乡村社会的渗透,乡村文化发生了根本变化,民间戏曲作为教育民众、动员抗战的有力武器,成为根据地政府改造和利用的重要对象。
《东岇志略》作者闻性道生平考——以遗民情结为中心
顺治八年辛卯九月,大兵破翁洲,大傅阁部留守华亭张公阖门死之。
大兵入其家,至所谓雪交亭下,见遗骸二十有七。
有悬梁间者,亦有绝缳而坠者。
其中珥貂束带佩玉者,则公也。
庑下亦有冠服俨然者,则公之门下仪部吴江苏君兆人也。
有以兵死者,则诸部将也,亦有浮尸水面者。
大兵为之惊愕却步,叹息迁延而退,命扃其门。
鄞之诸生闻性道时在随征府倅乔钵幕中,闻而亟往视之,思为之殡,顾满城鼎沸,无所得棺。
公之故将汝都督应元己为僧补陀,公前此曾托孤者也,翌日入城谒帅府,乞葬故主。
诸大将皆怒曰:“汝主久抗天命以拒天兵,汝其余孽也,方窜伏不暇,敢来葬此骨耶?”命驱出斩之。
应元曰:“山僧本戴头而来,得葬故主,当归就僇,乞假命一日耳。
”提督金砺悯之,乃曰:“是出家人,姑贳之。
”于是应元舁公尸出城,性道与定之诸生谢归昌及补陀僧心莲等募乡民舁公眷属及宾从等尸出城。
然卒无所得棺,乃以火化之,贮以三大瓮,其一贮公骨,其一贮公四姬、一妇、一女孙、诸婢骨,其一贮仪部以下骨,葬于补陀之茶山。
华亭张公即张肯堂,字载宁,号鲵渊。
鲁监国三年(即1649年)至舟山,为鲁王政权的东阁大学士。
鲁王政权与清王朝相对立,闻性道成为乔钵幕府成员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是两人一同出行的记录在上一年就有过记录:“云石:在府治南一里许……国朝顺治庚寅(即1648年)冬,郡参军内丘乔钵与郡学生闻性道访而得之。
”乔钵是明代贡生,在入清后当任郏县主簿、剑州知州等职位,因而鲁王政权作为清廷对立面,是国家一统的不稳定因素,闻性道与其本应是黑白两立。
然而家国易主下干戈日寻、民卒流亡,明朝无力回天的现状使他虽心斥新朝,却又不得不接受已生活在新朝的现实图景。
士人文化讲究忠孝廉悌,闻性道虽对清代官员有所依傍,但也重视自己的遗民情结。
内心中身份归属的焦虑无法自我消化,便向外部寻求身份认同的可能,而在亲临张肯堂事件中,其阖门赴死的惨状荡魂摄魄,顷刻之间唤醒了这份朦胧的道德焦虑,并驱使他必须做出行动,无法完全置身事外,因而“闻而亟往视之,思为之殡”,并考虑到“满城鼎沸,无所得棺”。
晋北鼓吹《八大套》探幽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摘 要:晋北鼓吹,是遍布晋北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吹打乐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八大套》是晋北鼓吹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套曲,由《青天歌》套、《扮妆台》套、《推辘轴》套、《十二层楼》套、《大骂渔郎》套、《箴言》套、《鹅郎》套和《劝金杯》套组成,结构庞大,曲情多变,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韵味,是祖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
2006年,晋北鼓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而引起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保护工作也将面临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在拓宽晋北鼓吹及其代表性著名套曲《八大套》音乐研究视界的同时,为拓展中国民间吹打乐研究的分支学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晋北鼓吹;八大套;曲牌由来;音乐特点晋北鼓吹《八大套》探幽◎ 卢补良位于山西北中部的忻州,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南踞中原,北控大漠,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长久的文明积淀,也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色彩鲜明的八音音乐文化。
1960年8月9日,我就降生在这样一个荡满民间音乐文化的“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解原村,从小耳濡目染,听熟了“八音”的音乐,唱熟了“八音”的音调。
于是,孩提时的我便在不知不觉中惹上了“八音瘾”。
16岁时,正式师从同村八音世家著名传人武贵兰先生学习晋北鼓吹,从此走进了八音艺术——晋北鼓吹的神圣殿堂,成就了我的唢呐人生,至今已走过近半个多世纪。
一、晋北鼓吹的前世今生晋北鼓吹,亦称晋北鼓乐、晋北八音会,民间俗称“鼓班”、“响工”,晋西北一带则称“鼓匠”“鼓上家”,是遍布晋北城乡(尤以忻府、五台、定襄、原平为最)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组织与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总称,是山西民间吹打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国吹打乐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与浙东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潮州大锣鼓等并驾齐驱,跻身于中国民间传统吹打乐之林。
抗战初期山西晋北地区侵华日军宣抚班研究
张汉静王鹏飞/抗战初期山西晋北地区侵华日军宣抚班研究抗战初期山西晋北地区侵华日军宣抚班研究张汉静王鹏飞(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太原030619)摘要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随军宣抚班即开进晋北各县实施“宣抚”。
晋北地区的“宣抚”活动是日军“宣抚体系”建立和实践的重要阶段,也是宣抚班由东北地区向华北、华中地区延伸的关键节点,其根本目的在于“安抚民心”,并将晋北地区作为对华侵略的“大后方”和“战略基地”。
本文以宣抚班工作报告为线索,全面揭示晋北地区宣抚班的活动情况,并揭露其伪善背后的殖民本质。
关键词抗战初期晋北地区侵华日军宣抚班DOI:10.13514/14-1186/k.2019.05.0121937年8月,侵华日军占领张家口后迅速集结兵力,向晋北地区进犯;同一时期,为应对日军的军事行动,阎锡山加紧对晋北的布防,由李服膺部驻守天镇、阳高一线。
然而在敌军的猛烈攻势下,阳高和天镇分别于9月9日和12日失守,日军遂包抄了大同地区晋绥军的后路,阎锡山的晋北防线全线崩溃,至9月底,晋北地区13个县全部沦陷。
在实现军事占领后,日军的宣抚班迅速入驻晋北各县区,开展“宣抚”工作,妄图将晋北地区与已占领的察南、蒙古地区相连接,并作为其“以战养战”的重要基地。
日军宣抚班在晋北地区开展的“宣抚”活动是其“宣抚体系”建立和实践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由东北地区向华北、华中地区延伸的重要节点,那么,宣抚班在晋北地区开展了哪些“宣抚”活动?体现了哪些特点?实际意图是什么?而在日军对晋北地区的殖民统治中宣抚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以宣抚班在晋北地区的工作报告为线索,深入研究抗战初期山西晋北地区侵华日军宣抚班的殖民本质。
一、侵华日军宣抚班在晋北地区“宣抚”的基本情况“宣抚”一词源于中国唐代朝廷为赈济灾民、平息叛乱所建立的临时宣抚制度,日本明治时期的政府也曾效仿唐朝,设立了临时宣抚使以镇抚国内叛乱,可以说在日语中,“宣抚”基本作为一个无“生命”的外来词而存在[1](P84-90)。
抗战时期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的形塑
抗战时期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的形塑作者:王余辉来源:《人间》2016年第11期摘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规模地营造忠烈祠,旨在将其作为神圣的“民族英雄”纪念空间加以营造,力求赋予“民族英雄”的核心属性。
这一意图主要通过空间形态的精心设计与营造、题刻与仪式的操演等三方面来完成。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市、县,乃至乡镇各级“民族英雄”纪念空间,以此为媒介,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实现抗战动员与政权合法性建构等进一步意图。
关键词:抗战时期;忠烈祠;南岳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32-0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多次下发行政命令,要求全国各省、市、县乃至乡镇修建忠烈祠,祭祀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
至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0月,全国共有17?省?752县建立766?所忠烈祠。
①我们不禁要问,在战事不断、物资紧俏的战争环境中,国民政府为何要如此大规模地营造忠烈祠,或言支撑国民政府营造忠烈祠的意义何在?我们或许能从南岳忠烈祠的营造得到一些启示。
这766?所忠烈祠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者首推南岳忠烈祠。
该祠由当时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建,于1940年动工,1943年7月落成,祠、墓、园合一,规模宏大。
有学者认为,“从南岳忠烈祠的建筑规模分析,特别考虑到战时十分拮据的经济状况,可以说这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建筑投资,诚为继中山陵之后中国最重要的纪念建筑。
” ②鉴于南岳忠烈祠的典型性,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或可集中探讨,国民政府为何要营造南岳忠烈祠,或言支撑国民政府营造南岳忠烈祠的意义何在?对此,在主建者薛岳后来所撰以交代建祠背景、过程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中有清晰地表述:“而祠堂先后落成,永标大节,礼也。
尔者,名山片石,作万丈之光芒;浩气雄风,历千秋而不朽。
精灵所积,蔚为国魂,仰止之余,当起顽懦。
斯又岂止崇德报功已哉。
抗战时期开明绅士对根据地建设贡献研究——以兴县为例
Research on the Contribution of Enlightened Gentleme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ase Area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A case study of Xingxian County 作者: 张晋[1];杜政[1]
作者机构: [1]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出版物刊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73-7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抗日战争;开明绅士;兴县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兴县开明绅士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在党的领导下,以刘少白、牛友兰等为代表的开明绅士,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创办银行,
发展实业,动员农村各阶级积极抗日,为晋西北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提供了经济保障,解决了八路军
的后勤补给困难,在山西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汉长城--民国西康风云人物邓秀廷小传
大汉长城--民国西康风云人物邓秀廷小传民国西康风云人物------邓秀廷小传一、当总团起家邓秀廷,汉族,原名邓文富,彝名“木呷克底”,凉山彝族一般称其为“汉呷丁家惹”或“丁家阿呷。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四川省宁远府冕宁县甘相营(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城光明镇)附近彝汉杂居区的烂坝村(现属喜德县且托乡)。
幼时家庭屡遭彝匪抢劫而贫困,未读书,不识字。
从小面黑唇乌,目光如炬,沉默寡言,处事机警。
其生活习惯,一如彝族,精通凉山各地彝语方言。
人亲往来或逢年过节,都按彝族风俗习惯办事,很得彝民好评。
幼时先在冕宁杨秀村姑父家放鸭,后回家砍柴侍母。
到十七八岁时改做生意,凭自己熟悉彝情,为人好施小惠,生意越做越活。
这时家里已有两户奴隶(娃子)替他料理家务,后来成为他的管家。
1909年,从烂坝迁到甘相营居住,被人推举任地方总团。
自古小相岭为成都、西昌往返必经之地(南方丝绸之路),清末民初年间,行人和商旅在此常遭彝匪抢劫和绑架,大道时而梗阻不通。
邓以总团身份插手管理,带领团丁,护送行人过山,收取保哨费。
数年之间、名声大噪,身边常有百十个人,几十条枪,成为地方首屈一指的人物。
西昌乡宦康陶然作诗称颂他“蔚然边郡一英雄。
”二、混迹军阀行列1919年,四川第二路汉军前五营统领越西县海棠人蒋安廷驻防冕宁将邓部纳入编制,委邓为营长。
不久,随蒋安廷开赴乐山,归编于四川陆军第八师,邓任第十六混成旅三十一团第二营营长,驻防峨眉。
师长陈洪范认为“彝性犬羊,畏威不怀德,只可以力服不可以德服。
须先用兵力示之以威,再分别其支头,或迁强留弱,或去黑留白,然后设汉官,编联保甲,强迫使其汉化。
”上行下效,对邓影响较深,后来其所施行的“以彝治彝”手段,多缘于此。
时值该团团长出缺,邓想当团长,未如愿,便于1922年回到甘相营,继续办理哨务。
三、借机扩大势力,官升团长民国初年,安宁河一带经常出现彝匪烧杀掳掠和绑架人口,匪众少者数十人为一股,多者竟至数千人为一股。
15336716_宁武追随孙中山革命
宁武
前往上海,不辞而别。
宁武由广东汕头抵达上海时,正值初冬十月,有人告诉他,孙中山正拟与段祺瑞合作。
杨庶堪知宁武对此事想不通,于是向他耐心地解释说,中山先生主张联段,首先是为了分化北洋派系,这对于革命是有利的,这次约你到上海,就是商讨具体办法。
当晚,宁武来到上海环龙路孙中山寓所,见到孙中山。
宁武首先报告了福建前线情况和陈炯明与直系军阀吴佩孚有勾结等问题。
孙中山心情沉重地问宁武:“你知道老同志坚持革命者有多少人?
武说不清楚。
孙中山心情激动地告诉宁武:“充其量不到20人,此外都是些忽来忽去的人。
”孙中山说:“我一向尊重立法精神,国会在广州已被桂系军阀弃之不理,议员们跑进四川,他们要求我们到四川重建军政府。
因国会内部革命成分很少,所以我们革命要避免为假革命的军人、政府创造机会。
因此我们要改变革命的策略,。
续范亭诗文中的三晋文化精神
续范亭诗文中的三晋文化精神作者:王昭晖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8期【摘要】续范亭将军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的忠义爱国、刚正不阿与崇尚英雄都与现下所提倡的时代精神相符。
本文意在从续范亭将军的诗文中发现将军身上体现出的三晋文化精神,续范亭是山西原平人,以期对弘扬山西地域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续范亭;忠义;刚正【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续范亭是我国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壮烈的革命事迹早已广为流传,他崇高的革命品质被毛泽东颂为“云水襟怀”“松柏气节”。
续范亭将军是一位文武全才,他不仅英勇善战、善于谋略,同时还是一个以笔为矛与敌人进行斗争的革命诗人。
现存由他的女儿续磊和女婿穆青编撰的《续范亭文集》中精选了他一生中各个时期的诗篇文章,从这些诗文中最可以体现出续范亭对革命的大无畏以及英勇献身的精神。
他的诗并无意于体现出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的艺术迹象,但却真挚素朴地传达出一位戎马身涯、驰骋疆场的革命将军对祖国与人民的一腔热血。
所谓“文如其人”,所以,他的诗文更能代表他自身的个人气质,而个人气质的习得又与他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分不开。
续范亭将军是山西原平人,早年生活在山西晋北一带,虽然他随后跟着部队一直辗转于各地,但他身上明显地体现出山西人的特质,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文化人类学家迈克·克朗也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区的意识来定义自己……地方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些地点,每一个地方代表的是一整套的文化。
它不仅表明你住在哪儿,你来自何方,而且说明是谁……地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物,拴住的是这个地区的人与时间连续体之间共有的经历。
”从续范亭的诗文中,我们看到了他身上凝聚的三晋文化精神的典型特征。
一、忠国爱民,义薄云天按专家、研究者较为统一的看法来看,忠义思想是三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即指对国家、人民、人生等的忠诚,既有忠诚,又有诚信。
封建社会中,“忠”的最高体现在于“忠君”,而“忠君”即是忠国。
忠义符号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岳祀典
“忠义”符号: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岳祀典田海林李俊领2012-10-29 10:10:00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内容提要:近代关羽和岳飞祀典在官方塑造国家“忠义”典范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晚清时期,清廷为激励将士在内外战争中为国尽忠,将关羽祀典的规格从“群祀”升为“中祀”。
由于参加关羽祭礼的官员敷衍与懈怠,这一祀典的“神道设教”功能并未得以有效实现。
民国初年,关羽和岳飞被塑造成军人“忠义”于国家的楷模,并同时进入国家祀典。
不过,关岳祀典无助于解决北洋时期不同政治集团以武力操控中央政权的格局,反而激起了有识之士对“武治主义”的批判。
南京国民政府废止了关岳祀典,但其又被日伪政权扭曲性地改造成粉饰自身正当性的文化工具。
近代关羽和岳飞祀典的变迁,表明传统“忠义”符号在近代中国政治语境中具有复杂的面相。
关键词:关羽岳飞忠义祭祀国家祀典作者简介:田海林(1962— ),男,河南内黄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李俊领(1978— ),男,山东金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博士。
在近代中国祭祀典礼的神灵谱系中,以“忠义”著称的关羽和岳飞地位相当显赫。
晚清时期,清廷在内忧外患中特别有赖于关羽神灵的护佑,“苦命天子”咸丰帝曾将关羽祭祀的规格由“群祀”升为“中祀”。
民国肇兴后,袁世凯当国时期在承袭清朝关羽祀典的基础上,将关羽和岳飞合祀于关岳庙,并将“关岳合祀”列入国家祀典。
在晚清到民国的官方推导演绎下,关羽和岳飞被符号化并成了国家控制场域下“忠义”军魂之神灵象征。
不过,关岳这一对神圣文化符号象征资源也曾在抗战时期被日伪政权亵渎借用。
由于近代中国历届政权及其所处社会墒情和政治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与变化,关岳祀典的升腾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符号、政治仪式和国家控制以及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复杂景象。
目前学界对这一历史问题关注甚少①。
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
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宁鸿章是忻州付家庄西南的里沟村,这个当年水马沟很有名的里沟村,村里主要为宁氏和吕氏,旧是很风光,现在只有断壁残垣了,村里已没有几个人了。
小时去里沟走亲戚,经常看到隔一段路,就有一个石狮子,听人说一直从庄磨到里沟村,宁鸿章去世,在里沟入土为安,一代武将,魂归故里。
以下是忻州文史作家张斯直老师的文章,感谢对家乡元勋的追述。
本文出自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宁鸿章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廉吏能臣。
他凭借武艺和战功屡获升迁,官至清安营参将(正三品)。
清明前夕,笔者一行赴其家乡庄磨村采访,与其后人一起——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作者:张斯直〖核心提示〗春风拂过,荒草泛青,柳枝青绿,天地变得暖和起来。
从忻州城出发,我们忻府区作协数人心怀对先贤的敬仰,前往宁鸿章故乡庄磨村。
我们在庄磨村党支部书记李喜全、宁家的十七代孙、宁鸿章的曾孙宁启云、宁天喜的陪同下,一起追忆宁鸿章为民报国的英勇事迹,并探访其居住遗址,透过百余年的风云,深切感受一代廉吏能臣宁鸿章精忠报国的情怀。
作者(左)与宁鸿章后代宁启云在宁氏老宅院仪门前。
潘德华摄志向非凡少年成名明洪武二年,宁氏家族在族长宁继武带领下从洪洞大槐树镇迁往忻州庄磨镇里沟村(现属忻府区三交镇)定居,并开始不断繁衍,到清同治年间宁家十三世之际,家族规模已很大,家境也逐步殷实,但里沟村由于村子较小、条件较差,不足以养活他们。
宁家第十三世族长之一宁长青便带着家人来到距其村东南约10公里的庄磨村定居。
《诰封武功将军映轩宁公碑序》(宁长青,号映轩,因宁鸿章功绩,清光绪推功授其“武功将军”。
此碑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忻州知州焦元声撰文。
)记载:“君方冠之期,即以家务为己任,明动晦息,无日以怠”,又说:“其处邻里,赈饥救寒,矜孤恤寡,见人婚丧之不遂,即捐赀以助之。
所谓钟离子再生斯世,阳子(战国时思想家)复睹当今也。
”宁家故在庄磨及附近十里八乡声名远播。
宁长青生有两子,长子即鸿章,从小不喜为文,碑文记载他有“刚健之气,不世之才”。
犬养毅
忧虑军风
另外,犬养也对当时一些青年军官的做法感到忧虑。他给陆军长老上原勇作写信,指出应该改变一下当时军 队中的风气。又上奏天皇,提出将30人左右的问题军官免职。犬养曾把他的忧虑透露给女婿芳泽谦吉(时任外相) 和森恪。而后者直接将此事报与军部。军部因此对犬养干涉军队的做法十分愤怒。曾有人问犬养为何让森恪任书 记官长。犬养说“放着不管太危险,干脆搁在手边好了”。从上述事件来看,犬养的判断未免过于天真。
1881年后,得大隈重信知遇,任统计院权少书记官,开始步入政坛。
1882年,大隈重信组织立宪改进党。1890年当选第一批众议院议员,之后42年间连续18回当选,次数仅次 于尾崎行雄。作为中国地方出身的议员,曾组织成立中国进步党,与立宪改进党属同一政治派系,后致力于两党 合并。
1898年,第1次大隈重信内阁的文部大臣尾崎行雄因共和演说事件辞职,犬养继任其职,首次入阁。由于 1913年在第一次护宪运动中为推翻当时的桂太郎内阁(第三次)发挥了重大作用,与尾崎行雄被并称为“宪政之 神”(宪政の神様)。但是,由于在运动中其所属的立宪国民党因致力于打倒桂太郎而在势力上被严重削弱,以 致改组为革新俱乐部。之后犬养不得不一直领导这样的小政党进行活动,饱尝从政的辛酸。除政治外,还曾任神 户中华同文学校的名誉校长。
遇刺过程
1932年5月15日,日本帝国海军军官,日本陆军候补生以及民间右翼分子(包括大川周明、头山满等人)将 策划已久的暗杀行动重新搬上台面,以筹血盟团未竟之志。 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就是被11名二十岁出头的海军 军官在首相府刺杀。首相临终前的遗言“话せば分かる”(有话好说)以及暴徒的答复“问答无用、撃て!” ( 毋 须 赘 言 , 下 手 ! ) 成 为 著 名 语 录 。 早 先 的 刺 杀 计 划 还 包 括 刺 杀 著 名 的 谐 星 查 理 ·卓 别 林 , 当 时 他 刚 好 拜 访 日 本 。 不过就在首相不幸遇害的同时,首相的三子犬养健正在跟卓别林观赏相扑而逃过一劫。
高君宇故居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高君宇故居参观!(大门处)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这里是他16岁以前一直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君宇奔走革命后,也曾多次回乡在这里秘密从事党的活动。
这个村庄名为峰岭底村,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原属静乐县),村庄依山傍水,山西的母亲河——汾河绕村而过,村东是海拔1378米的峰岭山,山顶上北宋时娄烦人民抗击外敌入侵所建的烽火台至今巍然屹立。
1996年1月,高君宇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中宣部批准修复高君宇故居并开始动工修复,1996年10月22日,高君宇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修复后的高君宇故居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2009年,高君宇故居被中宣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更加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2011年,中央、省、市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再次对高君宇故居进行了修复与完善,并新建了纪念馆、景观广场。
(边走边说,到高君宇铜像前停止)各位领导请进,高君宇故居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窑洞为主,青砖灰瓦,是典型的晋西北农村建筑。
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高君宇曾祖时,除了住宅外,还有药店、油坊、粉坊、酒坊等作坊和菜园、小花园。
整个大院分为东上院、东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园子六座院落。
现在大家看到的高君宇故居主体为原“高家大院”的东上院、东下院和中院,占地面积为261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27.8平方米。
东上院和东下院为长工住宅和作坊。
中院又分为上下两层,中下院是管家、伙计们的住宅和帐房、药房等贸易场所。
中上院的房窑分别是高君宇父母亲和兄妹们的住房,屋内陈设着当时高君宇家的生活用具。
面前这座铜像是1996年修复高君宇故居时,国家文化部捐赠,再现了当年高君宇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呼号的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简介 ]王敏 , 华中l J 币 范大 学中国近代 史研 究所 2 0 1 1级硕 士研 究生, 主要 从事 中国近 现代政 治吏研 究; 朱洪涛. 华 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吏研究所博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中国近 现代政 治吏、 近现 代思 想文化
贡 献 。 开 明 绅 士 在 支 持抗 战 的 过 程 中 , 实 现 了人 生 自我 价 值 和 社 会 价 值 的 高 度 统 一 , 而 他们 的行 为方
式、 思维理念 、 价 值取 向则深深植根 于 中国传 统文 『 匕 , 从不 同角度体 现 了传 统 文化 因子 的历 史积淀 即
抗 日。 ” l 】 l 6 他们“ 赞成抗 日, 赞 成 民 主( 不反共 ) , 赞 成减 租减 息 。 ” _ 2 。 ‘ ‘ 往往 站在 进步 势力 和顽 固势 力 之 间的 中间立场 , 他们 是抗 H统 一战线 中 的中 间派 。 ” … 。 在 学术 界 , 一 般 学 者认 为 开 明 绅 七 由两 部 分构 成 : 一 是在 乡地 主集 团 中开明 的中小 地主 , 他们 占其大 部 , 为普 通 开 明 绅士 ; 二 是 曾在 晚清 、 北 洋 及 南京 国民政 府 中任过 教职 或官 职 的退 职人 员 , 为著 名开 明绅 士 。 七 七 事变 之 后 , 中华 民族 面 临着 亡 国 灭种 的严 重危 机 , 抗 日救 亡客 观上成 为 全 国人 民 的迫 切任 务 。作 为 中 间势 力 的开 明绅 士 , 识 大体 , 顾 全 局, 深 知覆 巢之 下无 完卵 的道理 , 逐渐 理解 和拥 护 中共 统 一 战线 的政 策 , 并 以实 际行 动 积极 支持抗 战 , 为
电研 究。 ( 武汉 4 3 0 0 7 9 )
开 明绅 士这一 历 史群体 , 是在 抗战 时期从 地 主 阶级 内部 分化 出来 的一 部分 同情 和支持 民主革命 , 愿
意与 中国共 产党合 作 , 并积极 参 与抗 战 建 国 的进 步 分子 。“ 开 明 绅 士” 这一慨念 , 是 毛泽 东 在 阐述 抗 日 民主统 一战 线理论 和领 导抗 日民主政权 的过 程 中提 出来 的 抗 战 时期 , 毛 泽 东对 开 明绅 士 的称 呼依 不 同场合 而异 , 一般 将其 纳 为 “ 抗 日民主 分子 ” 、 中 国革命 的 “ 同情 分 子 ” 、 “ 党外 人 士 ” 或“ 无 党 派 人 上” 。 毛泽东 在《 中 国革命 和 中国共 产 党》 一 文 中指 出 : “ 地 主阶级 是革命 的对 象 , 不是 革命 的动 力 ” 。但 “ 许 多 中小地 主 出生 的开 明绅士 即带有 若干 资本 主义 色彩 的地 主们 , 还有抗 日的积极 性 , 还 需要 团结 他们 一道
抗 战的最终 胜利 做 出 了不 可磨 灭 的历 史 贡献 。大 多数 开 明绅 士之 所 以 能够 支 持抗 战 , 其 行 为 背后 必 然
有着 深层 的文化 原 因 邓养忠生平
邓养 忠 ( 1 8 8 2—1 9 4 9 ) , 字 恕轩 , 小字 开 富 , 汉族 , 山西 忻 县 奇 村 人 。 幼 时 丧母 , 1 6岁前 先 后 由其 祖 母、 族祖抚 养 , 1 7岁入一 当铺 做学 徒 , 1 9岁 往 内蒙 丰 镇县 元 义 长 布店 当学 徒 , 2 1岁 因脚 疾 返 乡 , 回 乡后 开设 面 粉加 工场 和饼子铺 , 4 5岁 时任 奇村德 源西 粮店 经理 , 1 9 3 1 年 因晋 钞贬 值去 职 。从 商期 间 , 他 助 人 为乐 、 帮贫助 寒 、 排 难篇 纷 、 劝 学行 善 , 因而备 受 乡 民和商 界 的推 崇 。1 9 3 7年 1 0月忻 i 5 1 战役 爆 发 , 他 被 留守 当地 的国 民党人 任命 为支前 委员会 主 任 。忻 县 沦 陷之 后 , 他 先 后 被八 路 军 和抗 日民主政 府 推 选 为 奇村抗 日救 国会 主任 、 伪村 长等 。1 9 3 8年 l 2月 , 中共 在岢 岚 召开晋 西 北 抗 日救亡 工 作 会 议 , 他 因抗 战
第l 4卷
第 5期
北华 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ol _l 4 No . 5
【 ) ( t . 2 O1 3
2 0 1 3年 l O月
开 明 绅 士 支 持 抗 战 的 深层 文化 因子
— —
以 山西忻县 奇 村 邓养 忠为例
王 敏 朱 洪 涛
[ 摘 要 ]在波澜壮阔的抗 日救亡运动 中, 以山西忻县奇村 邓养 忠 为代 表的广 大开 明绅 士, 以其在 村 社会 中素有 的威望和地位 , 以备 种途径积极 支持抗 战, 为 中华 民族抵御外辱和维护 民族 尊严 做 出了重大
具 体 表 现 在 心 系天 下 的 爱 国情 愫 、 自强不 息 的进 取 精 神 、 礼 义 仁 爱 的 济 世 情 怀 和 经 权 变通 的谋 略 之 道 、
[ 关键词 ]开 明绅士; 支持抗战 ; 传 统文化 [ 中图分类号 ]K 2 6 5 .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9— 5 1 0 1 ( 2 0 1 3 ) 0 5— 0 0 6 8— 0 4
・
68 ・
工作 突 出受 到 大会 的嘉 奖 。在 担任 伪 村 长 期 间 , 他 斡 旋 于 日、 伪、 顽势力之间, 以 各 种途 径 竭 力 保 护 乡
民, 支援抗战。1 9 4 3 年离任后 , 他担任云中河水利社主任 , 开展修堤防洪的工作 , 直至 日 寇投降。 由邓养 忠 的生 平 亦知 , 出身于 在 乡 中小 地 主 的邓 养 忠 , 幼年成长艰难 , 少 年 勤学 奋 进 , 青 年 立 志从 商, 中年全 力报 国 , 晚 年致 力水 利 , 是亦 商亦 绅之 人 。在 抗 战 时期 , 他 赞成 抗 日, 拥 护 中共 , 支援抗战 , 因 而他 亦是 普通 开 明绅 士 。邓养 忠 身怀 着强 烈 的 民族 责任 感 , 以其 在乡 间素有 的威 望与 地位 , 动员 民众 参 军参 战 , 成 为 中共 与 乡 民之 间 的“ 桥梁” , 为 团结 基 层 民众 抗 战 和推 动 晋 西北 抗 日救 亡 运 动 发挥 了独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