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3d48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c.png)
四则混合运算 -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
2.能正确阅读和解决包含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3.借助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能够理解和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教学难点1.将混合运算题目记录下来,并正确解决。
2.通过反复实践,能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解法以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程序1.引入教师通过出示包含加减乘除符号的小数四则运算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发对混合运算的兴趣。
2.基础讲解教师针对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除符号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对于这些符号的加减乘除运算在数学中的实际意义和运用。
3.混合运算讲解教师对混合运算的特点进行讲解。
运用例题进行分析和练习,深化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4.实例演练教师通过试卷、小练习等方式进行演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包含混合运算符号的问题,并适时进行课堂讲解。
5.考核讲解教师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考核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强化逻辑思考能力和计算速度。
6.复习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复习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混合计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1.案例演示法:突出混合运算实际运用场景,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
2.群体讨论法:通过单项测试、小组测试等方式,培养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合作的能力。
3.案例练习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筋骨清晰、形式多样的例题进行演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竞赛评价法:通过竞赛、评价的形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1.及时反馈学生解题情况和进步。
2.定期安排小考测试和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
3.对学生进行集体轮流讲解给出的混合运算题目,提高学生对于混合运算题的掌握程度。
总结本节课以四则混合运算为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练的方式深入剖析了混合运算中的重难点。
【K12学习】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K12学习】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ba06af0242a8956bece4eb.png)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教案(XX年修订版)一、四则混合运算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三、确定位置四、三角形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八、统计九、总复习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教案(XX年修订版)一、四则混合运算第一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8-26+7318÷9×8200-17×724×+12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8-(1+49)3×(107-79)819÷(108-99)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师:这节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题)。
二、进行新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f025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1.png)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 口头反馈: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四则运算的困惑和建议。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数学学习情况。
课堂观察:观 察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习情况
作业批改:检 查学生的作业 完成情况,了
解掌握程度
口头反馈:与 学生进行一对 一的交流,了 解他们的学习
感受和困惑
测试与评估: 通过测试和评 估,了解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 需要改进的地
方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即乘法可以转化为除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x4=12,可以转化为12÷3=4,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 关系。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回顾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其重要性,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 所学知识。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新课主题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情境或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和特点,促进知识迁移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定义四则运算:加、减、乘、 除四种基本运算的总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Leabharlann 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 算方法
理解加、减、乘、除的意 义和关系
能正确进行四则运算,提 高计算能力
培养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38ceda4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b.png)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1课时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
第3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第4课时租船问题(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租船问题,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先假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方法。
2.在解决租船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解决租船问题,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先假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租船问题的思路,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西师版四下数学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
![西师版四下数学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https://img.taocdn.com/s3/m/26796b7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b.png)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 位退1当10,与本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减; (3)得数的小数点与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4)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计算并验算下列各题。
21.56+6.74=28.3
21.56
【难点】 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的 简算,结合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四 则 运 算 和 运 算 律
四则混合运算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四则混 合运算
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括号内有两步计算的三步混合运算
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
九 总复习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运算律及乘除法的关 系,能正确 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加减 法的计算,能结合运算律进行简算。
2. 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重点】 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的简算,结合 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乘除法的 关系和乘 法运算律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乘除法 之间的互逆关系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数的 加法和
减法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小数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f8de8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4.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三步四则混合运算西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和解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口算和解题。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课件,以支持课堂讲解。
2.教师还需准备一些口算和解题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练习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通过示范一些简单的口算和解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概念讲解1.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就是一种将加减乘除结合起来进行的混合运算,它通常是由一个式子组成的,需要根据记号和算式的优先级依次进行计算。
2.运算法则。
在进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计算:先乘除,后加减。
在进行乘除运算时,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也需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讲解案例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讲解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综合练习练习分为两个部分:1.口算训练:询问学生口算的答案,通过这个方式来帮助学生训练口算能力,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解题练习:通过几道练习题来检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通过几道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同时能够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与学生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练习和作业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1d05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e.png)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
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
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
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
”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
”(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3375457cd184254b35356a.png)
新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1)情境导入.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3)列综合算式.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80÷4×7(4)尝试解答.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除法、乘法、减法.)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5)反馈.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不同点: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而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三步运算.相同点: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对于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点评:利用两步混合运算的方法来迁移学习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放手让学生尝试后再讲评,重视了学生说运算顺序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从而让学生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2.完成“试一试”.50+75×4-90 360÷40+13×8订正答案时,让学生板演出第2小题的两种书写格式,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用第(1)种书写格式比较简洁.(1)360÷40+13×8 (2)360÷40+13×8=90+104 =90+13×8=194 =90+104=194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四、巩固练习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做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说出运算顺序: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 10+(120-96)2.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反馈.3.练习一第2题.(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先要算到大象的年龄,再与狮子进行比较.(3)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4)反馈计算结果.4.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练习.[点评:练习的设计既注重学生计算的落实,又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自己尝试去列综合算式解答.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第2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2,第2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7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的重要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其运算顺序的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20+65×4-80 320÷80+16×4请两名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导入新课.如果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没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2,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出示70×(91-715÷65),这道题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小括号.)(1)学生自主学习.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有两步计算,又该先算什么呢?那就请同学们尝试完成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书写.(2)交流算法.括号里面有几步运算呢?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括号里有两步,应该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教师强调:当括号里还没有算完时,括号就要照抄下来,不能丢掉.70×(91-715÷65)=70×(91-11)=70×80=5600(3)即时练习:说一说课堂活动第1题第2列的运算顺序.100-(62+540÷18) (288-24×5)÷28(4)讨论: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小结: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点评:利用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迁移学习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2,让学生经历探索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小括号在运算中的重要作用.]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1)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请同学们先按要求添好括号后,再认真检查,你添好小括号后的运算顺序是否与题目的要求一致?(240-40)×2÷5 (240-40×2)÷5(2)集体订正完后,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3)讨论:为什么两个算式中数的大小、数的顺序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都相同,而计算出的结果却不同呢?(4)学生交流得出:括号的位置不一样,运算顺序就不一样,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3.数学文化:括号的由来和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教科书第7页内容:括号的由来和作用.(1)学生自学内容.(2)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预设1:最早的小括号出现在哪年?(1544年)预设2:最早的大括号出现在哪年?(1953年)(3)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括号?了解这些括号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在语文或其他书上见过括号,表示多音字注音用中括号,表示生字注音用小括号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顺序就不同,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2.练习一第5题.学生先判断,再说出错的理由,然后把错的改正过来.3.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按要求完成,最后集体订正.4.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练习.[点评:练习的设计既注重练习题目的难易程度,又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既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又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第3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3,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第1,2,5题.【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2.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展台,扑克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习题引入.请同学们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60-80÷16×3 15×40-360÷12 247-(17+180÷6)说一说,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小结:在三步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括号里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点评:复习关于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地掌握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3.(1)创设情境.师傅和徒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2)理解题意.(出示例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师傅做了27个后剩下的个数,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必须先求出什么?(先求出剩下的个数,和师徒两人合作每时做的个数.)(3)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147-27)÷(12+18)这个算式为什么要加两个小括号?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师傅做27个后还剩下的个数,用减法;再算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用加法;最后算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用除法.在有加减、除法的算式里,要想先算加法、减法,所以要添小括号.(4)尝试计算.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们会算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尝试计算在草稿本上.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做法板演在黑板上.(147-27)÷(12+18) (147-27)÷(12+18)=120÷(12+18) =120÷30=120÷30 =4(时)=4(时)根据学生的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小括号时,可以同时计算.(5)感受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为什么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可以两个小括号同时计算呢?预设1:都是小括号,都应该先算,所以可以同时算.预设2:解决问题时要先算出剩下的个数和两人合作每时做的个数,也就是要先算减法和加法,所以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看来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正好吻合解决问题的思路.2.小结.如果一个算式含有两个小括号,可先算第1个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算第2个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同时计算前后两个小括号里面的.[点评:利用情境导入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3,大胆尝试计算后再交流算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含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过程,感受到小括号在运算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学习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价值.]三、课堂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分组进行游戏.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判断,再改正.集体订正时说一说理由.3.练习二第1,2题.学生先自己理解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订正时说一说解题思路.[点评:练习的设计注重练习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先让学生判断四则混合运算的正误,找到容易出错的地方,再让学生完成其他练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也可以同时计算前后两个小括号里面的.)第4课时四则混合运算(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4,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第3,4,6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2.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4道题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72-18÷6×3(72-18÷6)×3 (72-18)÷6×3(72-18)÷(6×3)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点评:复习题的对比练习,强调了小括号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4.出示:900÷[(15+10)×3](1)认识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有什么作用呢?(它的名字叫“中括号”,它也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有中括号的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书写,强调:计算出小括号里的结果时要把中括号照着写下来.(3)如果这道题去掉中括号,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独立计算900÷(15+10)×3.(4)比较两道题: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中括号?在小括号不够用时要用中括号,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点评:利用学生已有的小括号的认知基础,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并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括号在运算中也能改变其运算顺序这一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2.议一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3.小结.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就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三、课堂练习1.课堂活动第2题.学生先观察、思考每组题目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再说一说理由.2.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强调括号位置的重要作用.3.练习二第6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思考:先算出总人数,再算总共需要多少个苹果和多少瓶矿泉水,接着算10箱苹果的个数和9箱矿泉水的瓶数分别是多少,最后看够不够分配.如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应给予充分表扬.五、课堂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3题.(2)思考题:学生先尝试,然后再讲评.[点评:练习的设计既注重目的性,又注重层次性,设计了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具有实用价值,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乘除法的关系第1课时乘除法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课堂活动,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讨论、归纳乘除法的关系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在已知两个数的情况下,求出乘除法算式中的任一未知数.3.知道“0”不能做除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0”不能做除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比比谁最快!出示4道题,学生抢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1)( )+5=8 (2)4+( )=10 (3)( )-7=12 (4)15-( )=6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用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四年级上期的时候,我们学过这个内容,还记得是怎么说的吗?(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揭示课题.加减法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同学们还会想到什么问题呢?乘法和除法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除法的关系.[点评:乘除法的关系跟加减法的关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所以我们首先安排了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唤醒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知识.]二、探索新知识1.教学例1.(1)找到数学信息.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出示例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有12棵树,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一共有48个灯笼.)(2)写出算式.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能用这些数据写出算式吗?学生在作业本上写:4×12=48,48÷4=12,48÷12=4.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请几名学生分别介绍.[点评:学数学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四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大小列出算式,但算式的意义并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所以,在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算式的意义,这既是对乘法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帮助那些已经遗忘,或是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学生,同时也能为下面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3)小组讨论.观察4×12=48,48÷4=12,48÷12=4,这3个算式,你发现除法和乘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1分之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①48既是乘法算式里的积,也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②4和12既是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也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或商.③在乘法算式里,用积除以一个因数,可以得到另一个因数.④在除法算式里,用商乘除数,可以得到被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可以得到除数.⑤我们也可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看书整理.同学们总结得真好!我们翻开教科书第9页,自己再读一读.然后师生一起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点评: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争议时引发辩论.最后让学生独立看书,整理知识,引发新一轮讨论.](5)“0”不能作除数.看了书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书上说“0”不能作除数,“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有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预设1:我们刚刚学习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商×除数=被除数”.假如“0”作了除数,那1÷0=( )呢?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不能得到被除数,所以就没有答案.预设2:如果是0÷0=( ),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能得到被除数,就无法确定商是几.如果“0”作为除数的话,要么就没有商,要么就是商不确定,所以我们就规定,“0”不能作除数.[点评:通常,教科书中介绍什么是除法时,“0不能作除数”就起补充定义的作用.学生能举例说明1÷0不可能得到商,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此,无论被除数为何数(零或非零),除以“0”,都没有任何确定的结果.学生有此认识就足够了.]三、课堂活动1.“1比2”对对碰.(1)初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乘法算式,另一方则根据这个乘法算式说出两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教师先和一个学生示范,然后同桌开始玩.(2)中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除法算式,另一方则根据这个除法算式说出一个乘法算式一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3)高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不规定先说什么算式,一方可以任意说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另一方说出另外两个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点评:课堂活动首先得是一个活动,要让学生们充分地“动”起来.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我们采取对抗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活动还有难度级别,这就更能刺激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个活动,巩固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2.猜猜我是几?课件出示4道题.(1)★×5=120 (2)14×★=280 (3)★÷23=46 (4)520÷★=13先4人小组交流,每个人说一道题,说清楚是怎么算出来的,听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提供帮助,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点评:“猜猜我是几”这个活动主要是对乘除法关系的巩固和练习.小组里互动,把活动落实到每一个人,小组里的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这个活动也为后面的独立作业打下了基础.]四、独立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3题.[点评:在最后,给学生留下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触动、有所成长,是否达到了今天的学习目标,为下一节课提供依据,做好准备!]第2课时乘除法的关系(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议一议”,练习三第4~8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验算乘除法算式的正确性.2.讨论出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此关系,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求出被除数.3.在练习中,巩固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能求出被除数;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验算乘除法算式的正确性. 教学难点: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能求出被除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乘除法的验算1.乘法的验算.(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考试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过计算错误.的确,随着计算的步骤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大,我们的计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就越来越容易出错,那怎样才能减少这样的错误呢?预设1:计算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预设2:计算时可以在草稿本上多算两遍.预设3:计算完了后,我们还可以验算一次.(3)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计算204×52的结果.(4)我们怎样来验算204×52的结果对不对呢?预设1: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看结果是不是一样的.预设2:昨天我们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因此,可以用算出来的积除以52,看能不能得到204.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交换因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不过今天我们用除法来验算乘法,请。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60a6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b.png)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精选9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bc46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5.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精选9篇)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西师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使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二、具体情况分析⒈学情分析本学期本班学生人数共74人,大多数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学习成绩理想;有少数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不能过关,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继续加强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总复习和三个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我们长高了)。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55ad4b8f67c1cfad6b8ef.png)
一四则混合运算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展开的,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单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
教材可分两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只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然后让学生认识中括号,体会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运算。
教材力求将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把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难点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3.关键(1)让学生联系实际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2)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3)适当安排对比练习,促进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建议1.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例1的教学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通过图中的信息来理解题意;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综合算式;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应该先算什么运算,再算什么运算?2.教学例2时,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算法:(1)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之处?(2)算式里有小括号,应怎样算?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或除。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9fa83b6b10661ed9ad51f3e1.png)
一、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00+25×6 144÷6-44 85-26+73 18÷9×8想: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185-(51+49)35×(107-79)819÷(108-99)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设问导读】1、自学课本P1例1。
2、填空。
(1)要求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可以这样做:先求,列式为;再求,列式为;最后求,列式为。
(2)综合算式:根据题意,应先算(),再算(),最后算()。
(3)请在上面的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4)请按标出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提示:在每一步计算中,没有参与运算的数要连同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抄下来。
3、小结。
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如果算式中既含有乘除法,又含有加减法,先算(),再算()。
【自学检测】1、在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
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2、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0+75×4-90 360÷40+13×8【巩固练习】1、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30×2 300+240÷6÷5 100×4-900÷15275-15+20×3 60-80÷16×12 280-280÷14+442、解决问题。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四则混合运算》PPT课件1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四则混合运算》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e3e9cf0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d.png)
=620–60+155
560+155=715(头)
=560+155
=715(头)
答:牧场里有715头奶 牛。
0 例题精讲
3 四年级
例2、有两袋球,第一袋有110个,第二袋有50个,每次从多的
一袋中取出6个放入少的一袋,要拿多少次才能使两袋球的数
量相等方?法一:
110+50=160(个)
方法二: {110-(110+50)÷2}÷6
5+3+4=12(岁) 12÷(3-1)=6(岁) 弟弟:6+4=10(岁) 哥哥:10+5=15(岁)
答:弟弟今年10岁,哥哥今 年15岁。
0 例题精讲
3 四年级
练习6、一家三口人,三人年龄之和是74岁,妈妈比爸爸小2岁,妈 妈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三人各多少岁?
74-2=72(岁) 4+4+1=9 儿子:72÷9=8(岁) 妈妈:4×8=32(岁) 爸爸:32+2=34(岁)
4、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 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0 例题精讲
3 四年级
例1、一共要做200个灯笼,四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记算。7
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
方法一: 80÷4=20(个)
方法二: 200-(80÷4)×7
20×7=140(个)
3、所有四则混合运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
4、780+20÷5加上括号变成(780+20)÷5时,运算顺序发生了改 变。()
0 学以致用
4 四年级
二 、选择超市: 三 1、与289-[163-(27+85)]得数相同的是()
2024年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a105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6.png)
2024年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理解分数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
学会使用面积和周长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态度。
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法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四则运算、分数、面积和周长等。
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 课堂练习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点。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并记录实践过程。
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鼓励学生加强练习和复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景教学:通过模拟实际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1c39282cc58bd63086bd67.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设计单元四则运算一、单元教学容四则运算P2——P12二、单元教学目标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Word资料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四则运算 ............................... 6•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 P3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探索发现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思考:怎样求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5362de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0.png)
XXX小学校 XXX
第一部分
全册教材概况
实验教材与修改教材内容对比
实验教材
一 四则混合运算
二
乘除法的关系与运算律 综合与实践:节约一滴水
三 确定位置
四 三角形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五 综合与实践:三峡库区生态环 境调查
六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八
统计 综合与实践:我们长高了
3.经历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及根据 不同标准三角形分类过程,体会三 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主题图,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 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 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 用的思考。
单元内容结构与编写思路
认识三角形 高 三边的关系 内角和 按边分类 按角分类
小数的意义(描述性) 小数的计数单位(告知)
数位顺序表
例3,小数的读法
注意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 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不要忽视小数的写法。以老师念,学生写等方式教学写小数 的内容。
例1,探究小数的性质
通过让学生判断0.3和0.30是否 相等,从换算成“角”和“画 图”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小数 的性质。(还可以:米、分米 、厘米和画线段图)
1.明确各自的方向; 2.理解速度相同; 3.直接用数对表示(不再提示“几列几行”)
课标要求:
1.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 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观察、操作,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 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下载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c504fb4aa5e9856a561260ac.png)
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复习与铺垫
128-80÷16×3 280-280÷14+44
72-18÷×3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 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p1 的练习 说说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P2 课堂活动 1 前两道 P3 练习一 1 ,2 学生独立完成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多好 啊!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的时候,出 现了什么问题呢?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你的算式写 在课堂作业本上。
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么同学同 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 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 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教学难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与铺垫
128-(80÷16×3)280×(280÷14)+44
×(72÷6)
(53+19)÷(12×2)(253-195)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李彪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李彪](https://img.taocdn.com/s3/m/79bdf42026fff705cd170a95.png)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李彪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川区西外镇中心校:李彪一、学情分析:本班共计34人,学生自控力比较差,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大。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四则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总复习八个单元。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在这段数学旅途中,教材里既要有大数的感受,又要有数学规律的探索,还要有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细心解题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3.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4.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6.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7.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了解这两种四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新西师版小学4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表格式】
![新西师版小学4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8fc0e6c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3.png)
新西师版小学4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优秀教案【表格式】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3例一课堂活动1练习一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程序多媒体课件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一的情景: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出示例一1.他们想的是做红灯呢?论都买了那些年货?都去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学生活动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笼。
自主探索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2.同学们读题,找出题是什么呢?中的已知条件。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3.同学们分两步做出来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了,有的同学分一步做的,多不好啊!出了,2.但是搞的时候里面也涵盖了很多有的同学分三步搞出的数学问题,大家看一看,他们在搞灯笼了。
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问题呢?6.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必须3.大家已经晓得了这道题的未知条先算秦九韶法?后算是以此类推件,你们可以搞吗?可以搞的话,恳请大家把法?每一步代表的是什你的算式写下在课堂作业本上。
4.把写下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步算是的都写下在黑板上,使同学区分。
那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搞的呢?使我们去看一看这道题的思路。
同学们探讨思路,得出结论,不管就是用一步,思路都就是“一共搞的个数-7天搞的个数=还剩的个数”5.同学们都就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抒发的就是我们今天自学的新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1 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知识点:乘除法混合运算
第1~3页,例1、试一试,课堂活动1,练习一1,2,6。
◆教学提示
本课时是在四年级(上)两步计算(没有括号或只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三步计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
87+23-38 125÷5×4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两道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页例1情境图。
师:四年级的手工兴趣小组同学,都在忙着做灯笼,从情境图中,大家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一共要做200个;4天做了80个,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有做?
师:怎么理解“照这样计算”呢?
学生交流讨论,明确“照这样计算”就是按照每天做多少个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的隐含信息,养成解决复杂问题前进行仔细阅读分析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
1.师:问题让我们求出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有做?要想求还剩多少个?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明确数量关系:一共的-做好的=还剩的[板书]
师:从刚才找出的已知信息中我们知道了数量关系中的哪些内容?哪些数量不能直接知道呢?
两人交流讨论:建立知识联系200个就是“一共的”。
“做好的”和“还剩的”是不能直接指导的数量。
师小结:“还剩的”是我们要求得的结果,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做好的”想办法求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进行分析思考,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在交流讨论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
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求出“做好的”灯笼数?
(2)汇报交流:
要想求出“做好的”就是求出7天已经做好多少个,题目已知4天做80个,那么就要先求出每天做多少,7天做好多少个就解决了。
(3)独立尝试列式表达
①同桌交流,统一结论。
②验证:列式是否表达出用“一共的-做好的=还剩的”?
3.尝试计算,说明运算顺序 学生板书,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本节课的难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计算的本质。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1页,试一试。
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独立尝试计算结果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习题:
1.说运算顺序
①76+42×2÷14 ②15×40-360÷12
2.计算下面各题
①150-30×2 ②300+240÷6÷5 ③100×4-900÷15
④275-15+20×3
答案:
1.①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②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减法。
2.①90;②308;③340;④320。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第1课时:
1.狮子今年28岁,大象今年的岁数比狮子的3倍小25岁,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
2.按照下面的流程图的顺序进行计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中。
开始→从A 栏中选取一个未选过的数→乘6→加8→除以4→把结果填入B 栏中→B 栏 是否填满→
3. 60-80÷16×12 280-280÷14+44 100-62+540÷18 10+(120-96) 答案:1.31岁;2.11,32,212,80;3. 0;304;68;124。
板书设计
是(停止) 否(回到开始继续)
在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时,部分学生会出现了理解上的障碍,不能很好地弄清楚问题的解决需要什么条件,以往的学习经验不能再机械地套用在例1的解题方法上。
因此,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在师生交流的状态下,梳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清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加强简单与复杂的混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接下来的几节课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中国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
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
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
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
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
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
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
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
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