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平均数及其估计课件
统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
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对重 力加速度进行估计 ?
问 题 思 考
a 我们常用算术平均数 ∑ai (其中 i (i = , ,, n)为n n i= ) " " , 个实验数据 作重力加速度的最理想 的近似值它 ? 的依据是什么呢
n
n 个实数 a , a , a , , an的和简记为∑ ai , " ∑ "
× + × + × + × + × .
一般地 , 若取值为 x , x , , xn 的频率为 p , p , , pn 则其平均数为 x p + x p + + xn pn .
练习1 练习 例
. 表(单位: h), 试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 均睡眠时间
时间的抽样频率分布 下面是某校学生日睡眠
例 某校高一 1 级的 甲、 乙两 个班级(均为 人)的语文成绩如 50
分析 我们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集中水 平 因此 分别求出甲、乙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即可. , , 解 用计算器分别求出甲班的平均分为 . ,乙班的平均 分为 . , 故这次考试乙班成绩要好于甲班.
, 思考 某工厂有经理 人,另有 名管理人员 名高 , 级 技工 名工人和 名学徒.现在需要增加一名新 . , , 工人小张前来应聘经理说:" 我公司报酬不错 平均 工资 元."小张工作几天后找到经 理说:" 你欺骗 , , 过 了我 我问过其他工人 没有一个工人的月工资超 元.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就是 元."
提出问题
, 根据第 . 节开头的数据还可以求出北京 地区近年来 月 日至 月 日的日最高气 温的样本平均值为 . . 高气温平均值的估计 , 我们可将其作为 北京地区近年来 月 日至 月 日的日最
高中数学 2.3.1 平均数及其估计同步教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3
教
学
思
教
想
法 分
(2)教学方法
方 法
析
技
教
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巧
学
当
方 在教法上,建议教师采用“问答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层层 堂
案
双
设 计
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
基 达
标
课 前
的主体.
自
课
主 导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突出以教 时 作
平均数的计算
技 巧
教
学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随机抽取 20 件,称得它 当
方
堂
案
设 们的重量(单位:kg)如下:
双 基
计
达
课
210 208 200 205 202 218 206 214 215 207 标
前
自 195 207 218 192 202 216 185 227 187 215
课
主
时
导 学
菜单
SJ ·数学 必修3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SJ ·数学 必修3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双 基 达
课 an 的平均数或均值,一般记为 a =
n
.
标
前
自 主
数学:第2章2.3.1平均数及其估计课件(苏教版必修3)
名师微博
这里采用组中值估计平均数,你知道吗? 【名师点评】 (1)当条件给出某几个范围内
的数据的频数或频率时,可用组中值求近似 平均数.
(2)对连续型分布的有关问题,可用组中值法
求样本数据的平均数,这种方法求得的平均 值只是一个估计值.
变式训练
3.下面是60名男生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72 70 66 74 81 70 74 53 57 62 58 92 72 67 62 91 73 64 65 80 78 67 75 80 83 61 72 72 69 70 76 74 65 84 79 80 76 72 68 65 82 79 71 86 77 69 72 56 70 62 76 56 86 63 73 70 75 73 89 64
解析:这组数据满足 a<b<c<d,故将其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后为 a,a,b,b,c,c,c,d,其中 c 出现次数最多为众数; b+c ∵共 8 个数,中间两数为 b,c,故中位数为 ; 2 1 平均数 x = ×(2a+2b+3c+d). 8
b+c 2a+2b+3c+d 答案:c 2 8
题型三
-1 0 -1 1 0 2 1 0 1 1 0 0 2 -2 -1 0 1 1 0 -1 0 0 -1 0 1 2 1 0 0 0 1 0 -2 1 0 0 2 -1 0 1 1 0 -1 0 0 1 1 x ′= (-1+0+„+0)= ×9=0.2(岁). 45 45 x = x ′+a=0.2+15=15.2(岁). 即全班的平均年龄是 15.2 岁.
五班总分:62×117=7254(分),
六班总分:55×132=7260(分),
∴全年级所有同学总分为:7200+ 7872+6844+ 7930+7254+7260=44360(分). 又全年级所有同学人数为: 60+64+58+61+62+55=360(人), 所以这次考试中全年级所有同学数学成绩的平均 分为: 44360 ≈123(分). 360
平均数课件
用于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统计学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 据的中心位置,从而揭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值来了 解这组股票价格的总体趋势。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01
连续型随机变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取任意数值的随机变量
,其取值具有连续无限的可能性。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
0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是指其概率密度函数与实数轴上的积分
值在正无穷与负无穷之间的差值。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
03
方差是随机变量取值与期望的平方差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
平均数课件
目录
• 平均数的定义与计算 • 平均数的应用 • 平均数的计算实例 • 平均数的拓展知识 • 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平均数的定义与计算
平均数的定义
01
02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通常用这”趋势,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 水平。
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计算受访者的平均年龄
在社会调查中,计算受访者的平均年龄是评 估调查样本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计算 受访者的平均年龄,调查人员可以更好地了 解调查样本的结构和特点,并采取措施提高 调查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计算受访者的平均收入
在社会调查中,计算受访者的平均收入是评 估社会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计算受访者的平均收入,调查人员可 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并 采取措施提高调查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平均数课件完整版课件
平均数课件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平均数。
具体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场景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个实践情景: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
提问:如何衡量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2. 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10分钟)根据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给出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平均数,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10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商店一个月内每天的营业额如下:2000, 2500, 1800, 2100, 2300, 2700, 3000, 2800, 2200, 2600, 2900, 3200。
计算这个月平均每天的营业额。
2. 答案:(1)平均数= (3 + 7 + 5 + 9 + 11) ÷ 5 = 35 ÷ 5 = 7。
(2)平均每天的营业额 = (2000 + 2500 + 1800 + 2100 + 2300 + 2700 + 3000 + 2800 + 2200 + 2600 + 2900 + 3200) ÷ 12 ≈ 2583.3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平均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苏教版数学必修三:2.3.1《平均数及其估计》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数.中位数不受几个极端数据(即排序靠前或靠后的数据)
典 例 剖 析 (2)2012 年又对该县一次性木质筷子的用量以同样 的方式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10家饭店平均每天使用 一次性筷子2.42盒,求该县2011年、2012年这两年一次性
要 点 导 航
的影响,容易计算.它仅利用了数据中排在中间的数据的
信息.当样本数据质量比较差 ,即存在“一些错误数
据”(如数据的录入错误或测量错误等 )时,应该用抗极端 数据强的中位数表示数据的中心值. 3.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由于平 均数与样本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所以任何一个样本数据
栏 目 链 接
典 例 剖 析
题型二
平均数的应用
例2为了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2010年某县从 600 家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
栏 目 链 接
耗的一次性筷子的数据如下 (单位:盒);0.6,3.7,2.2,
1.5,2.8,1.7,1.2,2.1,3.2,1.0. (1)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计算,估计该县2010年共消耗 了多少盒一次性筷子(每年按350个营业日计算).
关数据如下表: 每周做家务的 时间/小时 人数
0 2
1 1.5 2 2.5 2 6 8 12
3 13
3.5 4 4 3
栏 目 链 接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2018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二章 2-3-1 平均数及其估计 精品
解析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73,82,84,91,98,98,99,101,110,118,
则最中间的两个数为98,98,
1 故中位数是2(98+98)=98.
解析答案
1
2
3
4
5
2. 在一段时间里,一个学生记录了其中 10 天他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
要的时间(单位:分钟),结果如下
80 70 70 70 60 60 80 60 60 70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2
某中学举行电脑知识竞赛,现将高一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整
理后分成五组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
第一、二、三、四、五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30、0.40、0.15、0.10、0.05.
求:(1)高一参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
解 由图可知众数为65,
又∵第一个小矩形的面积为0.3, ∴设中位数为60+x,则0.3+x×0.04=0.5,得x=5,
(1)众数: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 最多 的数.
(2)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 从小到大 的顺序排列,处在中间据的中位数.
1 (3)平均数:如果 n 个数 x1,x2,…,xn,那么 x =n(x1+x2+…+xn)叫做 这 n 个数的平均数.
答案
2.若取值为x1,x2,…,xn的频率分别为p1,p2,…,pn,则其平均数为
在这段时间里,该学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是________.
解析答案
1
2
3
4
5
3.将一组数据同时减去3.1,得到一组新数据,若原数据的平均数为 x ,
x -3.1 则新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
解析
课题: 2.3.1平均数及其估计
课题: 2.3.1平均数及其估计上课时间: 主备:贾永亮 姓名: 班级:【 点拨·导学 】(一)教学目标(1)、理解用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估计总体的水平;(2)、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并对总体水平作出估计.(二)教学重、难点1、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据,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并对总体水平作出估计2、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新知探究】1、情境: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布置下,用单摆进行测试,以检查重力加速度.全班同学两人一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实验数据(单位:2/s m )9.62 9.54 9.78 9.94 10.01 9.66 9.88 9.68 10.329.76 9.45 9.99 9.81 9.56 9.78 9.72 9.93 9.949.65 9.79 9.42 9.68 9.70 9.84 9.902、问题:(1)、利用这些数据的什么特性可以对重力加速度进行估计?(2)、它的依据是什么呢?即处理实验数据的原则是什么?3、平均数为什么说它与样本数据的离差最小?4、数据12,,,n a a a ⋯的平均数或均值,一般怎样表示?;5、若取值为12,,,n x x x ⋯的频率分别为12,,,n p p p ⋯,则其平均数可以任何表示?【例题 】1、某校高一年级的甲、乙两个班级(均为50人)的语文测试成绩如下(总分:150分),试确定这次考试中,哪个班的语文成绩更好一些.甲班112 86 106 84 100 105 98 102 94 10787 112 94 94 99 90 120 98 95 119108 100 96 115 111 104 95 108 111 105104 107 119 107 93 102 98 112 112 9992 102 93 84 94 94 100 90 84 114乙班116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94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96108 100 110 98 107 87 108 106 103 97107 106 111 121 97 107 114 122 101 107107 111 114 106 104 104 95 111 111 110例3.某单位年收入在10 000到15 000、15 000到20 000、20 000到25 000、25 000到30 000、30 000到35 000、35 000到40 000及40 000到50 000元之间的职工所占的比分别为10%,15%,20%,25%,15%,10%和5%,试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 课后练习】(30分)1、若M 个数的平均数是X ,N 个数的平均数是Y ,则这M N +个数的平均数是 ;2、如果两组数12,,,n x x x ⋯和12,,,n y y y ⋯的样本平均数分别是x 和y ,那么一组数1122,,,n n x y x x y ++⋯+的平均数是 .3、有50个数,它们的平均数为45,若将其中的两个数32和58舍去,则余下数的平均数为4、1210,,,x x x ⋯的平均数为111250,,,a x x x ⋯,的平均数为b ,则1250,,,x x x ⋯的平均数为城西分校高二(上)随堂练习NO:15课题: 2.3.1平均数及其估计上课时间: 主备:何送军 姓名: 班级:1、在所给的一组数据中,有m 个1x ,n 个2x ,p 个3x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5分)2、如果125,,,x x x ,的平均数是a,求1x -12a ,2x -12a ,3x -12a ,4x -12a , 5x -12a 的平均数?(10分)3、在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分组及各组的频数、频率如下:[12.5,14.5] ,6, 0.06 ; [14.516.5] ,16,0.16 ; [16.5,18.5] ,18 , 0.18 ; [18.5,20.5] ,22 ,0.22 ;[20.5,22.5] ,20 ,0.20 ; [22.5,24.5] ,10 ,0.10 ; [24.5,26.5] ,8 ,0.08 .试估计总体的平均数.(10分)4、 在一次学生身体素质调查中,在甲、乙两班中随机抽10名男生测验100m 短跑,测得成绩如下(单位:s )问哪个班里男生100m 短跑平均水平高一些?(10分)。
《平均数》优秀课件
《平均数》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分析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将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数据的可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数据,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典型例题,一个是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计算,另一个是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4. 拓展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级有5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60cm, 165cm, 158cm, 162cm, 167cm。
计算该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2. 答案:(1)平均数 = (2+5+8+11+4) / 5 = 30 / 5 = 6(2)平均身高 = (160+165+158+162+167) / 5 = 812 / 5 = 162.4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学、经济学等领域,并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平均数的更多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环节。
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3.1平均数及其估计》课件3-优质公开课-苏教必修3精品
名师点睛
1.平均数
平均数描述了数据的平均水平,定量地反映了数据的集中 趋势所处的水平.
2.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1) 通常,我们是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 容量越大,这种估计的可靠性越高;样本的抽取越具有典型 性,这种估计的可靠性也越高.但在实际中,样本容量的确定 既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以及付出代 价的大小.
题型二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例2】 某校从参加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中抽出 60名 学生,将其成绩 ( 均为整数 ) 分成六段 [40, 50) , [50 , 60) , [6
0,70),[70,80),[80,90),[90,100]后,画出如图部分频
率分布直方图.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x1+x2+…+xn n 1.n 个数据 x1,x2,…,xn 的平均数记作 x = =
自学导引
1n xi2 . .若取值为 x1,x2,…,xn 的频数分别为 p1,p2,…,pn, ni =1
则其平均数为 x =
p1x1+p2x2+…+pnxn p1+p2+…+pn
pixii =1n源自=pi规律方法
要灵活运用平均数的两个公式计算平均数.如果
将已知各数都减去 a,计算出所得各数的平均数 x ′,则已知各数 的平均数 x = x ′+a,运用此办法可以简化计算,如本例可得下 面的解法: 取 a=15,将已知各数减去 15,得 -1 0 -1 1 0 2 1 0 1 1 0 0 2 -2 -1 0 1 1 0 -1 0 0 -1 0 1 2 1 0 0 0 1 0 -2 1 0 0 2 -1 0 1 1 0 -1 0 0 1 1 x ′= (-1+0+…+0)= ×9=0.2(岁). 45 45 x = x ′+a=0.2+15=15.2(岁).
【数学】2.3.1 平均数及其估计 课件2(苏教版必修3)
116 94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 96
乙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班
均 分
108 100 110 98 107 87 108 106 103 97 107 106 111 121 97 107 114 122 101 107 107 111 114 106 104 104 95 111 111 110
n 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公式:
1 X= ( x1 x 2 x n ) n
三、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例1 某工厂人员及工资构成如下: 人员 周工资 人数 合计 经理 2200 1 2200 管理人员 250 6 1500 高级技工 220 5 1100 工人 200 10 2000 学徒 合计 100 1 23 100 6900
解:用计算器分别求出甲班的平均分为101.1, 乙班的平均分为105.4, 故这次考试乙班成绩要好于甲班.
例3.下面是某校学生 日睡眠时间的抽样频率 分布表(单位:h),试估 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 眠时间.
睡眠时间 [ 6, 6. 5)
人 数 频 率 5 0.05
[ 6. 5, 7) [ 7, 7. 5) [ 7. 5, 8)
练习: 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 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 (单位:米)
1.50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人数 2 3 2 3 4 1 1 1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
解:在17个数据中,1.7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 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5. 上面表里的17个数据可看成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排列的,其中第9个数据1.70是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即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70;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课件 2.3.1平均数及其估计课件1
典 例 剖 析
变式训练 2.某校在一次学生身体素质调查中,在甲、乙两 班中随机抽10名男生测验100 m短跑,测得成绩如下(单 位:s): 15. 14. 甲 1 8 15. 15. 乙 0 0 14. 1 14. 2 14. 6 14. 5 15. 3 16. 1 14. 8 15. 2 14. 9 14. 8 14. 7 14. 9 15. 2 15. 1 14. 5 15. 2
典 例 剖 析
题型一
平均数的计算
例1有容量为100的样本,数据分组及各组的频数、 频率如下. [12.5,14.5),6,0.06;[14.5,16.5),16,0.16;
[16.5,18.5),18,0.18;[18.5,20.5),22,0.22;
[20.5,22.5),20,0.20;[22.5,24.5),10,0.10; [24.5,பைடு நூலகம்6.5],8,0.08.试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典 例 剖 析 ( 2 ) 2012 年又对该县一次性木质筷子的用量以同样的方 式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10家饭店平均每天使用一次性筷 子2.42盒,求该县2011年、2012年这两年一次性筷子用量平均
每年增加的百分率.
(3)假如让你统计你所在省一年使用一次性筷子所消耗的
木材量,如何利用统计知识去做?简要说明你的做法.
均有关系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
动.(3)众数考查各数据出现的频率,大小只与这组数据 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 现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
要 点 导 航
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 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 所给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 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集中趋势.(5)实际问题中 求得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应带上单位.
平均数平均数课件ppt
$(\prod_{i=1}^{n} x_i)^{\frac{1}{n}}$
调和平均数
定义
将一组数据的倒数和的倒数称为调和平均数。
公式
$(\frac{1}{x_1} + \frac{1}{x_2} + ... + \frac{1}{x_n})^{-1}$
03
平均数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财务管理
投资收益
在投资领域,平均数被用来衡量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 资决策。
财务分析
通过计算财务比率、制作财务比率图表等手段,利用平均数对企业的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查
在市场调研中,平均数常被用来反映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 整体评价和满意度。
市场分割
通过计算各个市场部分的平均收入、平均消费水平等指标, 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04
平均数的局限与不足
不能反映极端值
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数据分布的实际情况。当数据集中存在 极端值时,平均数会受到极大影响,导致结果失真。
例如,在衡量收入水平时,如果一个国家中只有极少数人拥 有极高收入,而大多数人的收入较低,那么平均收入会受到 这些高收入人群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全国人民的收入水平 。
平均数平均数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平均数 •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平均数的应用 • 平均数的局限与不足 • 平均数与其他统计指标的关系 • 平均数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什么是平均数
定义与计算
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 势的统计量。
平均数课件完整版课件
平均数课件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平均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推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数据(例如:某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 新课:(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3. 随堂练习:(1)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分析平均数在数据中的作用。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平均数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的性质4.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85,90,92,88,95,89,求该班级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2. 答案:(1)平均数= (2 + 4 + 6 + 8 + 10) ÷ 5 = 6(2)平均分= (85 + 90 + 92 + 88 + 95 + 89) ÷ 6 = 9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如中位数、众数等)的关系。
(2)研究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工资水平、物价指数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3.1《平均数》教学课件
目 Contents 录
03 04 05 06 07
01 02
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
合作学习
新知探究
例题精讲
拓展提升
随堂练习
学习目标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 区别。 3.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 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 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这种形式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
中3,2,3表示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
新知探究
加权平均数
x2出现 f 2 一般地,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 f1次,
次,…,xk 出现 f k 次( f1 f 2 f k n ),则
f k 表示各个相同数据的个数, f 2 、…、 其中 f1 、
答:这三个班的排名顺序为802班,803班,801班.
例题精讲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 给予“服装统一”“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项目在
总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35%,50%,那么三个班的
排名顺序又怎样?
80 15% 84 35% 87 50% 84.9 分; x1
1 x ( x1 f1 x 2 f 2 x k f k ) 称为加权平均数。 n
叫做权。
“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
新知探究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相等,都
等于1.64,意义也恰好完全相同.
但我们不能把求加权平均数看成是求平均 数的简便方法,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权数及相 应的加权平均数都有特殊的含义. 平均数可看做是权数相同的加权平均数.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2.3.1 平均数及其估计 课件(40张)
由于中位数是所有数据中的中间值,故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体 现的是中位数的左右两边频数应相等,即频率也相等,从而就 是小矩形的面积和相等.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将所有小矩 形的面积一分为二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所 对应的成绩即为所求. 因为 0.004×10+0.006×10+0.02×10 =0.04+0.06+0.2=0.3, 所以前三个小矩形面积的和为 0.3.而第四个小矩形面积为 0.03×10=0.3,0.3+0.3>0.5, 所以中位数应约位于第四个小矩形内.
【解】 法一: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 -x =415(14+15+…+15) =415×684=15.2(岁). 法二: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 -x =415(13×2+14×7+15×20+16×12+17×4) =415×684=15.2(岁).
法三:如果将已知各数都减去 a,计算出所得各数的平均数-x ′, 则已知各数的平均数-x =-x ′+a,即取 a=15,将已知各数减去 15,得 -1 0 -1 1 0 2 1 0 1 1 0 0 2 -2 -1 0 1 1 0 -1 0 0 -1 0 1 2 1 0 0 0 1 0 -2 1 0 0 2 -1 0 1 1 0 -1 0 0 -x ′=415(-1+0+…+0)=415×9=0.2(岁). -x =-x ′+a=0.2+15=15.2(岁). 即全班的平均年龄是 15.2 岁.
某校在一次学生身体素质调查中,在甲、乙两班中随机 抽 10 名男生检测 100 m 短跑,测得成绩如下(单位:s): 甲 15.1 14.8 14.1 14.6 15.3 14.8 14.9 14.7 15.2 14.5 乙 15.0 15.0 14.2 14.5 16.1 15.2 14.8 14.9 15.1 15.2 求甲、乙两班 10 名同学的平均成绩,试估计甲、乙两班男生的 短跑水平.
苏教版必修3高中数学2.3.1《平均数及估计》ppt课件
8.25 0.06 8.75 0.02 7.39 h.
答 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39 h.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谢谢欣赏!
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对重力加速度进行估计?
我们常用算术平均数1
n
n i 1
ai
(其中ai (i
1,2,, n)为n
个实验数据) 作重力加速度的"最理想"的近似值,它
的依据是什么呢?
n
n个实数a1, a2, a3,, an的和简记为 ai ," " i 1
读 作"西 格 玛".
2.3 总体 特征 数的估 计
根据第2. 2 节开头的数据, 还可以求出北京 地 区 近 年 来7 月25日 至 8 月10日 的 日 最 高 气 温 的样本平均值为34.02, 我们可将其作为 北京地区近 年来 7月25日至8月10日的日最 高气温平均值的估计.
在数学中, 通常把能反映总体某种特征的 量 称 为 总 体 特 征 数.
并没有错. 这个问题中,总体平均数能 客 观 地反映工人的工 资水平吗?为什么?
在上面的"思考"中, 计算平均数的式子可以写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 均 数
利用
数据 重力加速度进行
a 我们常用算术平均数 ∑ai (其中 i (i = , ,⋅ ⋅⋅, n)为n n i= ) " " , 个实验数据 作重力加速度的最理想 的近似值它 ? 的依据是什么呢
n
n 个实数 a , a , a ,⋅ ⋅ ⋅, an的和简记为∑ ai , " ∑ "
i=
元.
练习
• 课本P65
第4, 2题
课堂小结
1.平均数最能代表一个样本数据的集 . 中趋势,它与样本数据的离差最小; 中趋势,它与样本数据的离差最小; 2.数据 a1 , a2 , …, an 的平均数或均值 的平均数或均值, .
__
;
a1 + a 2 + … a n 一般记为 a = n 3.若取值为 x1 , x2 , …, xn 的频率分别为 . p1 , p2 , …, pn ,则其平均数为 则其平均数为
( 分 下总 :150分), 试确定 这次考试 ,哪个 中 班的语文 成绩更好 . 些 甲班: 112 86 106 84 100 105 98 102 94 107 87 112 94 94 99 90 120 98 95 119 108 100 96 115 111 104 95 108 111 105 104 107 119 107 93 102 98 112 112 99 92 102 93 84 94 94 100 90 84 114 乙班: 116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 94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96 108 100 110 98 107 87108106 103 97 107 106 111 121 97 107114122 101 107 107 111 114 106 104 104 95 111 111 110
20 18× +17× +16× +15× 13 7 15× 3 x= 43
20 13 7 15 3 =18× +17× +16× +18× 43 43 43 43
≈ 17
“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例
. 表(单位: h), 试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 均睡眠时间
时间的抽样频率分布 下面是某校学生日睡眠
人员 月工资 人数 合计 经理 管理人员 技工 工人 学徒 合计
资的总平均数恰为 小张通计算发现表中工 ( × + × + × + × )÷ = . 并没有错
.
, 能 这个问题中总体平均数 客观地反映工人的工 ? ? 资水平吗 为什么
在上面的思考 中 计算平均数的式子可以 " " , 写为
× + × + × + × + × .
睡眠时间
人 数 5 17 33 37 6 2 100
频 率 0.05 0.17 0.33 0.37 0.06 0.02 1
[6,6.5) [6.5,7) [7,7.5) [7.5,8) [8,8.5) [8.5,9]
合 计
分 析 要确 这 名 生 平 睡眠时 , 就必 学 的 均 间 须 计 其 睡眠 间由 算 总 时 . 于每 中 个 睡 时 组 的 体 眠 间只 是 个 围可 用 组 间 组中 近 地 示. 一 范 , 以 各 区 的 值 似 表
频率计算平均值 计算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用频率计算平均值)
L 一般地, 一般地,若取值为 x1 ,x2 , x n , 的频率分别
为 p 1 ,p 2 ,L p n , 则其加权平均数为 :
x1p1 + x 2 p 2 + L + x n p n
其中 (p1 +p2 +L+pn =1)
练 习
解法 . + .
总睡眠时间约为 × × =
× + .
(h).
+ .
×
+ .
×
+ .
×
故 均 眠 间 为. 平 睡 时 约
解法 . . × . × . + . + . × . × .
h.
× . + . × . +
求组中值与对应频率之积的和 + . = .
(h).
答 估 该 学 的 平 睡 时 约 . 计 校 生 日 均 眠 间 为
.
x = x1p1 + x2p2 +… + xn pn
1) ( 其 中 : p1 + p 2 + … + p n = 1 )
h.
例 某单位年收入在 到 、 到 、 到 、 到 、 到 、 到 及 到 元之 间的职工所占的比例分 别为 %, %, %, %, %, %和 %试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 . 均年收入 解 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 × %+ × %+ × %+ × %+ × %+ × %+ (元). × %=
答 估计该单位人均年收入约为
情境二: 情境二
在利用单摆检验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在利用单摆检验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全班同学在相 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数据(单位:m/s²) 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数据(单位:m/s²) 9.62 9.54 9.78 9.76 9.45 9.99 9.65 9.79 9.42 9.94 9.81 9.68 10.01 9.66 9.56 9.70 9.78 9.84 9.88 9.68 9.72 9.93 9.90 10.32 9.94
(x − a ) + (x − a )
+ ⋅ ⋅⋅ + ( x − an ) .因为
nx − (a + a + ⋅⋅⋅ + an )x + a + a +⋅⋅⋅ + an , a + a +⋅⋅⋅ + an 所 当x = 以 时 离差的平方和最 ,故 , 小 可 n a + a +⋅⋅⋅ + an 用 作为表示这 个 理 的理 近 值 物 量 想 似 , n 称为这n个数据a1, a2 ,⋅⋅⋅, an 的平均数(average)或均值
问:
哪种玉米苗长得高? 哪种玉米苗长得高?
分析: 欲比较哪种玉米苗长得高, 分析: 欲比较哪种玉米苗长得高,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
平均高 !
反映了总体的 某种特征
总 体 特 征 数
总体特征数: 总体特征数: 通常把能反映总体某种特征的量称为总体特征数 通常把能反映总体某种特征的量称为总体特征数
如何反映总体的特征数? 如何反映总体的特征数? 用样本的特征数估计总体的特征数! 样本的特征数估计总体的特征数! 的特征数估计总体的特征数
a1 + a2 + ⋅⋅⋅ + an 1 n (mean), 一般记为a = = ∑ai . a 读作 a平均 " " n n i=1
(x − a ) + (x − a )
+ ⋅⋅ ⋅ + ( x − an ) =
平均数最能代表一个样本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数最能代表一个样本数据的集中趋势, 也就是说它与样本数据的离差最小。 也就是说它与样本数据的离差最小。
n
读作"西格玛". "西格玛
处 实 理 验数 的原 是 这 近 值 据 则 使 个 似 与实 验数 据 间 之 的离 最小设 差 . 这个 近似 为 ,那 它 值 x 么 与 n个 验 ai ( i = , ,⋅⋅⋅, n)的 差 别 x − a , 实 值 离 分 为 x − a , x − a ,⋅⋅⋅, x − an.由 上 离 有正 于 述 差 有负 故 , 不 宜直 相 .可 考 接 加 以 虑离 的平 和 即 差 方 ,
情境一: 情境一
某农场种植了甲、乙两种玉米苗, 某农场种植了甲、乙两种玉米苗,从中各抽取了 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厘米): 10株 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厘米): 甲: 25 乙: 27 41 40 16 44 37 27 22 14 44 16 19 40 39 21 40 16 42 40 30 31
高一( )班学生年龄统计: 班级共有43人 高一(1)班学生年龄统计:(班级共有 人)其 中有20人 岁 中有 人18岁,13人17岁,7人16岁,, 人15岁, 人 岁 人 岁,,3人 岁 求该班级的平均年龄。 求该班级的平均年龄。
分析 在班级年龄序列中 出现了20次, 17出现了 在班级年龄序列中18出现了 次 出现了13 出现了 出现了 出现了7次 出现了3次 次,16出现了 次,15出现了 次 出现了 出现了 解:
分析 我们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集中水 平 因此 分别求出甲、乙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即可. , , 解 用计算器分别求出甲班的平均分为 . ,乙班的平均 分为 . , 故这次考试乙班成绩要好于甲班.
例 某校 1 高一级的 甲、 乙两个班级(均 50人)的 为 语文成绩 如
, 思考 某工厂有经理 人,另有 名管理人员 名高 , 级 技工 名工人和 名学徒.现在需要增加一名新 . , , 工人小张前来应聘经理说:" 我公司报酬不错 平均 工资 元."小张工作几天后找到经 理说:" 你欺骗 了我 我问过其他工人 没有一个工人的月工资超 , , 过 元.平均工资 么可能是 怎 元呢?"经理拿出 :" , 如下工资表说 你看 平均工资就是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