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 宏观经济学 ppt 章节9

合集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 ppt 课件 第9章

中级宏观经济学 ppt 课件 第9章
格具有伸缩性。
CHAPTER 9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slide 15
短期中的总供给
现实中,许多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从现在开始直到第12章,我们假设短期中所有价格
都停滞在以前决定的某一水平上… 购买的任意数量的商品.
…并且在这些价格上,企业愿意出售消费者所愿意 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是一条水平线.
正如模型所预测 的那样,通货膨 胀率与失业率下 降了.
Change in oil prices (left scale) Inflation rate-CPI (right scale) Unemployment rate (right scale)
CHAPTER 9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CHAPTER 9
P
LRAS
P
P2
B
A C
SRAS
AD1 AD2
Y2
Y
Y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slide 22
总供给冲击
总供给冲击改变生产成本,从而改变企业的定价(所以有时 又称为价格冲击);
不利的总供给冲击的例子: 摧毁农作物的干旱,提高了食物价格. 公会力量的加强, 拉动了工资和工会工人生产的产品价格. 要求企业减少排污量的新环境保护法。导致企业以提高价
CHAPTER 9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slide 6
总需求
总需求是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本章用货币数量论提供一个简单的总需求曲线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31
3)厂商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未分配 利润等。
资本折旧
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里面。
企业转移支出
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企业间接税
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
后两者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是通过价 格转嫁给消费者
4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 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 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 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 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 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 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
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 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 值。
33635.0 26944.5
6690.5
23877.0
20300.5 3576.5
43579.4 34854.6
8724.8
28457.6
25154.2 3303.4
49684.6 39398.6 10286.0
30496.3
29475.5 1020.8
净出口
-14.8 -366.9 510.3 998.5 2857.2 2248.8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04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原理及政策工具
货币市场均衡原理
货币市场的均衡是由货币供给和 货币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 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 衡。
资本市场均衡原理及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货币供应量、利率水 平等。
06
当前热点经济问题探讨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及应Fra bibliotek措施全球经济停滞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引发全球经济 急剧下滑。
产业链中断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加剧经济衰退。
应对措施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货 币市场的不断成熟,数字货币的
普及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支付体系变革
数字货币的发展将改变现有支付 体系,提高支付效率和安全性, 降低交易成本,对金融业和宏观
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应对策略
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数字 货币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相 关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数字货 币的健康发展,同时防范潜在风
汇率制度选择因素
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贸易伙伴等 。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
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分析
贸易收支、服务收支等。
资本与金融账户分析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财政政策效果评估: 财政支出、税收政策 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等。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第九章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货币主义、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 性预期学派这三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关键概念: 货币主义 新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 数 单一政策规则 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附 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 萨伊定律 税收 的供给效应 理性预期 卢卡斯批判
第二节 货币主义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一、货币主义与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主义把货币存量的变动看作解释名义国民收入变化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但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是因为一些真实的扰 动(如投资的变动和消费的变动等)。在失业的情况下,货币被视为较不重要的 如投资的变动和消费的变动等) 因素。在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极端情况时,货币供应的增加会被货币流通速度 的相反变化完全抵消,增加的货币数量会按不变的利率和收入水平完全被闲 置余款或投机余款所吸纳。 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分析的基础是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假设,对货币的 需求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财富总量 第二,持有货币可以给持有人带来收益 第三,资产持有者的兴趣和爱好也会影响货币的需求 把弗里德曼重新表述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简化形式写成: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第一,在理性预期学派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既没有必要, 也没有依据,除非如上面所述的随机冲击有可能影响劳动力供求和商品供求, 从而扰乱经济,在一般情况下经济总是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因此,即使出 现随机扰乱,也是暂时的。 第二,如果政府根据经济波动情况,使用货币政策手段对经济实施调控,举 例来说,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失业率上升,政府为了把失业率控制在一 定水平之下,将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是如果微观经济行为人 充分认识到政府的这种操作规则,因而对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有充分 的预期,并且在自己的经济行为决策时充分考虑已经预期到的有关变量的变 动,这时货币政策就变得无效。 第三,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中性的,财政政策也是中性的,这就是著名的“ 第三,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中性的,财政政策也是中性的,这就是著名的“李 嘉图等价原理”。理性预期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巴罗(R. Barro)认为, 嘉图等价原理”。理性预期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巴罗(R. Barro)认为, 政府无论是选择通过减免税收还是通过赤字财政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其结果 都是一样的。 第四,理性预期学派最重要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推断大概是著名的“ 第四,理性预期学派最重要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推断大概是著名的“卢卡 斯批判” 斯批判”了。

宏观经济学课件全(共427张PPT)

宏观经济学课件全(共427张PPT)

1. 宏观经济思想的早发展:
a. 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b.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c. 重农学派的宏观经济思想
d. 斯密的宏观经济思想 e. 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革命和均衡分析方 法
f. 20世纪初一些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分析和理论的贡献
2. 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形成:
流量与存量的含义
GDP 是一国一年当中市场价值量的总和 e. GDP既包括物质产品价值又包括劳务价值: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不仅物资生产部门创造 价值,而且非物资生产部门同样也创造价值 f. GDP是在本国领土上提供的价值:
即既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又包括外国居 民在本土上提供的价值,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领土上 提供的价值。
d.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
总量,即反映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 总 量既是个量的总和或加总(如总收入、总产出、总 投资、总储蓄等),也是指均量(如价格水平、利 率、人均收入等);总量也分为存量(某一时点发 生的经济量)和流量(某一时期发生的经济量)。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二、宏观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见下页图):
收入循环流量模型图:
货币收入流向
要素市场
消费者
商品市场
厂商
(箭头是货币收入流向)
消费者
(居消民费户者)
要素市场
厂商支付要素报酬
产品市场
生产者 (厂商)厂 商
居民购买产品与劳务
如果居民全部收入购买产品和劳务,则:总支出 = 总收入 也就是:总需求 = 总供给 或: AD = AS
c. GDP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即要剔除中间产品的价 值或只计算各道工序的增加值):

宏观经济学电子课件(完整版)pptx

宏观经济学电子课件(完整版)pptx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工具 股票 债券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证券投资基金 金融衍生工具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联系
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市场 体系。 两者在资金供求、利率变动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 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 力等,并分析未来经济增长的可 能趋势和前景。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积 极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就业机会的 现象。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或匹配不当导致的短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的长期失业。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与经济总需 求不足密切相关。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冲击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松紧搭配
政策时滞的考虑
政策力度的把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 经济调控的两大手段,各自具 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 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需要二 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采取“ 双松”(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 张性货币政策)或“双紧”(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 政策)的政策组合。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 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 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 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 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 方面的内容: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 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 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 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 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 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 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 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 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 的增长。
大萧条
25
1990-91萧条
20
1982年萧条
2001萧条
15
1973石油危机
新经济
10
二战
5
0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3
图1.3 美国失业率的变动
从图1.3的美国经济的历史表现来看,在大萧条、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 代后的历次萧条中,失业率均创出阶段性的高点,而在二战期间由于政 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带动的经济高速增 长等,失业率均达到一个显著的低点。这极好地反映了失业率与实际GDP 的联动性,二者的波动非常吻合。
133.8,1989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26.1,
则: 1990年通货膨胀率
133.8
-
126.1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

W D2 W1 W2
D1
S
N2
N3 N1
N
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宏观经济学
2.理性预期与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于政府政 策失效性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比货币主义更进一步认定,菲利 普斯曲线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都是一条垂 直线,从根本上否定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 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
3.理性预期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理性预期分析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所使用的工具 也是AS——AD模型,但其总供给线则是附加 N2S(Pe=2.0) 了预期变量的总供给线。
M——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持的货币数量;P——一般物价水平; 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持久的实际货币量,即一个人在较长期中的年 平均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或来自财产中的收入占 总收入的比例;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即货币名义利息率; rb——预期的定值债券名义收益率;re——预期的股票名义收益率; 1 dp——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即预期的实物资产名义收益率;u—— p dt 影响货币需求的其它变量。
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
1.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 2.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3.精简和放宽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
宏观经济学
四、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比较及其他 西方经济学家对供给学派的评价
1.在宏观理论基础方面的异同 2.在国家干预经济问题上的异同
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根据和干预的内容方面的分歧 国家干预经济程度方面的分歧 在干预经济手段上的分歧 在运用税收政策原则和作用方面的分歧
(1)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的情况下,M的变动是影响收入 (py)的决定性因素,因而货币最重要。 (2)在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产量,也可以使物价 上升。 (3)在长期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只能影响价格二不能影响 实际产量和就业量。 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货币量增长不快 于产量的增长,那就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

Barro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文738页

Barro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文738页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2
20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2
21
实际GDP
• 如何计算实际 GDP
– 将每年每种商品的产出数量乘以该商品在基年 的价格。 – 也被称为不变美元的GDP – 链式加权的实际GDP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2
2
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2
19
名义GDP
• 名义GDP 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个特 定时期(比如一年中)生产的所有商品或 服务的美元价值(或欧元价值等)。
– 名义GDP 是一个流动变量:它衡量的是每单位 时间内(比如一年)生产商品的美元金额。 – 有时候被称为现值美元的GDP。
46
每个工人的生产函数
• y=f(k)
– y 每个工人的产出 – k 每个工人的资本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3
47
图3.7 每个工人的产出和每个工人的资本
每 个 工 人 的 产 出
a点的斜率比b 点的更大
每个工人的资本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3
9
经济模型
图1.6 一个经济模型的运用
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
内生变量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1
10
经济模型
咖啡市场
图1.7 咖啡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Macroeconomics - Barro Chapter 1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践应用目录•国际收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展•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关注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研究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0102030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02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途径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开始积累起飞所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成熟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缓慢。

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宏观经济学IS-LM曲线09.ppt

宏观经济学IS-LM曲线09.ppt
(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增加政府购买 或 减少税收 投资曲线右移 IS曲线右移
(2)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
减少政府购买 或 增加税收 投资曲线左移 IS曲线左移
(3)IS曲线移动的距离
• 当政府支出增加Δg时, 国民收入增加的量为: Δy = kg×Δg IS曲线右移: Δy = kg×Δg
三、IS曲线的移动
区分:IS曲线上点的移动
利率变化引起IS 曲线上点的移动
IS曲线的移动
储蓄函数 变化
投资函数 变化
1、 S
投 资 需 求0 变i 动
S
S(y)
I=S
(3) Y 0 i
(2) I
IS0 IS1
0
(4)
Y0
(1)
(1)几何分析
I1 I0
I
(2)、IS曲线水平移动距离的计算
i = e – dr
投资曲线 i 右移,则:△i =
△e 均衡收入:
y e dr 1
则:
y e = i
1 1
即:△y = ki × △i
△y = ki × △i
• △y ~ 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 • △i ~ 投资需求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 • ki ~ 投资乘数
总结
投资↑投资曲线右移IS曲线右移 乘数Ki 愈大,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愈大 乘数Ki 愈小,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愈小
(1)
0
y0
m2
(3) 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与LM曲线
1°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⑵象限A点:
m2=500,m1=500
⑴象限:
m2=500,r=2%
⑶象限:
m1=500,y=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8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18
Capital Input

The Cyclical Behavior of Capacity Utilization

The Federal Reserve computes capacity utilization by expressing a sector’s output of goods as a percentage of the estimated “normal capacity” of each sector to produce goods

employment rate= 1 − u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1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Employment =(1 − u)·Labor force

Total working hours = (1 − u)·Labor force ·working hours per worker
Macroeconomics Chapteroyment, and Unemployment

A Model of Job Finding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7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Chapter 9
10
Capital Input

Owners of capital (households) select the utilization rate, κ, that maximizes (R/P)· κ−δ(κ)
The solution is κ = κ∗
Macroeconomics

The technology level, A, does not affect the choice of the capital utilization rate, κ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14
Capital Input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15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19
Capital Input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0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Basic Concepts and Empirical Patterns

u = number unemployed/labor force = ( labor force− number employed) /labor force = 1 − (number employed/labor force) = 1 − employment rate
= (R/P) ·κK − δ(κ) ·K = K· [(R/P)· − δ(κ)] κ

Rate of return from owning capital = (R/P)· − δ(κ) κ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9
Capital Input
Macroeconomics

Y= A·F(κK, L)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
Capital Input

κK, rises with the utilization rate, κ.

Therefore, an increase in κ raises real GDP, Y, for a given technology level, A, capital stock, K, and labor input, L.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3
Capital Input

The Demand for Capital Services

Firms maximize real profit
π/P = A· F[(κK)d, Ld)] − (w/P)· d − (R/P)· L (κK)d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4
Capital Input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5
Capital Input

The Demand for Capital Services

Assume that the technology level rises from A to A’. This change raises the MPK at a given quantity.


δ = δ(κ)

Other reasons include utility cost of capital.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8
Capital Input

The Supply of Capital Services

Net real income from supplying capital services = real rental payments − depreciation
Chapter 9
24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5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The equilibrium business-cycle model is probably satisfactory for understanding fluctuations in the labor force and hours worked per worker. The real wage rate, w/P adjusts to equate the quantity of labor supplied,Ls, to the quantity demanded, Ld. However, this approach leaves unexplained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e fluctuations in the employment rate or, equivalently,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17
Capital Input

Market Clearing and Capital Utilization


i = (R/ P) ·κ − δ(κ) Rate of return on bonds = rate of return on ownership of capital Increase in the technology level, A, raises the rate of return from owning capital, the interest rate, i, increases. The interest rate is still procyclical in the model.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2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23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Ma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6
Capital Input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7
Capital Input

The Supply of Capital Services
For a given stock of capital, K, owners can supply more or less capital services per year by varying κ. One reason to set the utilization rate, κ, below its maximum is that increases in κ tend to raise the depreciation rate, δ.
Macroeconomics
Chapter 9
13
Capital Input

Market Clearing and Capital Utilization

The supply curve slopes up be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real rental price, R/P, motivates a higher capital utilization rate, κ.
Chapter9
Capital Utilization and Unemployment
Macroeconomi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