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第3讲-政府失灵_667208190
政府失灵
表现形式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公共决策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作为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之处。
在政府决策中,虽然单个选择者也是进行决策的单位,但是作出最终决策的通常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以公共物品为决策对象,并通过有一定秩序的政治市场(即用选票来反映对某项政策的支持来实现)。
因此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
公共决策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在于:(1)缺乏竞争压力。
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受终身雇佣条例的保护,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
首先,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
其次,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由无穷透支的可能性。
(3)监督信息不完备。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一、政府失灵的界定所谓政府失灵就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已超过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即政府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了经济关系的扭曲,加剧了市场缺陷和市场混乱,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或者政府的干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二、政府失灵的根源一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差异政府经济功能的发挥、干预调节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的,即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是一致的;从理论上讲,这一假设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市场协调和政府协调在控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当市场协调在一定领域表现为“失灵”时;政府自然要充当纠正、弥补或者恢复市场功能的角色,除此之外没有第三者能承担这一任务;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政府不是一个超脱于现实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万能的神灵,它是由各个机构组成,而各个机构又是由各层官方组成的;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行为目标,而这些行为目标并不是自然而然地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划等号的;二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性问题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纠正和弥补市场的功能缺陷;然而,当政府试图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弥补市场功能缺陷时,常常会产生某种难以预见的副作用和消极后果,这就是作为非市场活动的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性;在政府干预调节经济过程中,政府的行为有时会产生没有预料到的后果,而政府对于这种后果又缺乏控制力,这突出表现在政府推行的各种管制和福利性政策之中;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性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寻租现象的普遍存在,它是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制紧密相联的;三制度缺失政府行为有时会导致某些违背公共利益的社会效应,主要是因为现行的政治制度缺乏合理的制约政府官员的限制结构和约束机制,从而使得公共范围和私人范围的界限一直在向不利于经济市场而有利于政治分配的方向移动;布坎南指出:在公共决策或集体决策,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如政府部门、立法部门和利益集团的“缔约过程”;“阿罗不可能定理”也表明: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的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一定推导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其中还有一个制度因素;特别是在政府部门中,制度的缺失最有可能导致个人利益偏离公共利益;“资本主义企业和行政部门的区别不在于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不一样,而在于规定它们追求个人目标的自治程度的行为法则和制度约束在私人企业总要比在政府部门严格得多;由此产生了一种反常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私人企业中的个人活动最有可能符合公共利益,而在行政机构中,人们却最有可能恣意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而不管这些个人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三、政府失灵治理对策一必须认识和把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市场失灵”可以靠政府去弥补、纠正,但是不能把政府的作用神化,认为政府能够完全有效地弥补和纠正所有的市场缺陷,是不合乎实际的一种假设;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即使能解决也不一定比市场解决更有效率;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存在政府替代市场、解决市场缺陷的简单规则;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选择问题上,一方面,必须看到政府能够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改善和扩大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市场力量在改善政府功能上也有其重要作用;在承认政府功能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过高地估计和夸大政府弥补、纠正市场功能缺陷的能力,要看到政府也有“失灵”的一面;二治理“政府失灵”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政府机构效率如何抑制政府机构的过度膨胀,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如下改进措施:第一,在公共部门恢复竞争;只要打破了政府独家生产公共产品的垄断,建立竞争机制,就可以克服政府官员制度无效率的问题;允许办事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在生产中节省的成本以奖金的形式发给官员或用作预算外开支;第三,应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进行约束;政府活动的支出依赖于税收,因此,约束了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就从根本上限定了政府的行为,通过对预算的监督与约束,遏制政府预算增长,防止政府机构膨胀、扩张,以及由此造成的低效率;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作的监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系、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同样,政府的经济行为也应该有法律来约束、规范;政府的干预行为应规范化,必须通过一定的法规、制度和条例,对政府干预的具体职能、干预方式、调控经济的地位、管理经济的手段以及干预经济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等,予以明确的规定,形成政府对经济干预行为的法律规范,限制政府的“越轨”干预;要通过一定的制度组织形式,形成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制衡机制,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并明确政府干预的责任;加强社会对政府行为的监督,监督、约束是一种反向激励,没有监督和约束就没有合理的行为,经济生活如此,政治生活也是如此;政府机构及其官员都握有重要权力,如果没有约束,权力就会变成谋求个人及组织私利的手段而偏离社会公共利益目标;从外部看,社会监督包括公众监督、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从内部看主要是政府机构从上至下的纵向监督和同级机构之间的横向监督;。
政府失灵原因及表现
政府失灵的表现及解决对策内容提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实践证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出现失灵,同样政府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干预也会出现失灵。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失灵,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对策一、政府失灵的涵义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国家行动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当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不恰当的人,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
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济人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以前更高。
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
但是政府决策往往不能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策的作用恰恰相反。
它们削弱了国家干预的社会‘正效应’,也就是说,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超过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
一般地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其三,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负效应。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一)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即公共决策失误,是指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
首先,政府制定所谓的公共政策并不一定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政府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行为也并非完全理性、完全符合公共利益。
如政府有关部门为维护本部门利益而出台的非公益性政策、地方保护主义等。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借社会公共利益之名行政府机构私利之实,从而导致政府失灵。
其次,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错综复杂的过程,而正确的决策必须以充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
3 政府失灵
3 政府失灵与政府效率学习目标✧了解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了解政府失灵的原因✧如何解决政府失灵✧了解政府存在的理由✧了解政府效率及其条件3.1 政府失灵上一章我们讲了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
当出现市场失灵时,就要靠政府行为来纠正这种失灵。
比如有外部性时,政府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征税、补贴、明晰产权、合并企业等,来消除外部性,从而使个人边际成本和收益同社会边际成本和收益一致。
在第二章我们也讲到由于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属性,政府对经济的适当干预可以减缓经济的衰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各国经济摆脱战争的影响并迅速恢复。
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实行的混合经济体制,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利用公共部门对市场行为实施规制,以匡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增进社会福利,保证经济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增长。
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保证了经济高效、稳定运行。
在庞大的公共部门中,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公共部门对经济所起的作用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
但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是总能发挥积极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
如果政府出现失灵,还能指望通过政府行为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吗?显然不能了。
由于政府失灵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所以本章拟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说明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以及政府失灵的原因,并讨论如何解决政府失灵。
3.1.1 政府失灵的表现1.制定政策时出现失灵政府通过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是政策干预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一旦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或判断能力保证政策所起的作用能够满足它的初衷,那么政策就可能事与愿违,或者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或者使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引起政府失灵。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教育发展为例。
我国教育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教育投资太少。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市场机制的失灵,使得政府必须要采取干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社会最大利益。
但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政府介入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1、制定政策时出现偏差政府通过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是政策干预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一旦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或判断能力保证政策所起的作用能够满足它的初衷,那么政策就可能事与愿违,或者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或者使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引起政府失灵。
在我国,由于体制的约束,市场的不完善,可以利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多。
另外,在纠正微观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国往往不能恰当地运用经济杠杆来调整、纠正,而更多的是采用诸如“一刀切”这种强制性、行政性的措施武断解决。
所有这些政策工具与具体问题的不对口最终导致的只能是政府失灵。
2、政府执行政策时出现失灵根据执行主体不同,政策执行时出现的政府失灵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政府自身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失灵。
另一种情况则是政府的代理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失灵。
政策的执行要求复杂的制度,制度的低效率以及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政府失灵;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有可能遇到来自私人部门的阻力。
私人部门和政府的讨价还价会导致政府的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本身,进而导致政府失灵。
政府对其下属各机构的活动往往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因而各机构的活动是否按照政策制订者的初衷进行是很大一个问题。
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失灵的情况要比政府自身出现失灵的情况更为普遍。
政府的代理人一般包括下级政府和其他一些受委托的公共部门,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当数下级政府。
由于制度不完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作为委托人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其他代理人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一旦监督出现问题,政策的执行就必然出现问题。
试论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对策所谓“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决策失误,政府行为低效率,以及寻租现象的出现,从而使政府的目标难以实现的一种现象。
一、政府失灵的成因(一)、政府的内部性政府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而是有着不同利益和目的的许多人组成的集合。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主体具有与市场经济人一致的经济人特性,在政治市场中可能受到权利、职位及其相关物质利益的驱动,而谋求个性效用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多数获利集团的个人边际利益大于社会边际利益或个人边际成本少于社会边际成本的结果。
公共选择的结果偏离了公共目标,公共机构不再代表公共的利益,不再发挥公共的职能。
(二)、基于“内部性”产生权钱交易的寻租活动“内部性”的存在使政府机构被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权力则成为这一集团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
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通过游说、行贿等各种手段,促使政府帮助其建立优势地位,获取超额利润,这一活动即所谓“寻租”。
官员们因这些活动享受了特殊利益,又会引发为争夺主管官员肥缺而发生的第二层次的寻租竞争,各个社会利益团体为争夺财政收入分配的第三层次的寻租之战。
(三)、政府行为的低效率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
其表现主要有:政府机构缺乏足够的竞争机制。
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唯一非市场机构,不存在替代性,也就缺乏足够的竞争性;政府自身组织制度存在缺陷;政府机构缺乏降低成本的机制;监督政府机构的信息不完备。
二、应对政府失灵的策略(一)、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加快职能转变。
预防政府失灵情况的出现,必须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位置给予合理的定位。
1)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2)收入分配的调节者。
3)市场失灵的调节者。
对政府角色的定位,只是说明政府能够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改善和加强市场的作用,预防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负外部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政府行为要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完善,来进一步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预防政府权力失衡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公共政策议程失灵问题分析
公共政策议程“失灵”问题分析内容摘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公共政策议程,它是连接问题建构和政策决策的关键环节。
然而,公共政策议程在构建中存在“失灵”现象,一些本来应该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被排斥在了政策议程之外,还有一些已经进入政策议程的问题又从显著的位置上掉了下来,结果就使公共政策偏离了公共领域。
本文从这一现象入手,浅析其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议程失灵对策公共政策议程设定是政策制定的源头,也是整个公共政策系统的初始阶段,其合理性和合法性问题既关系到政策过程的运行,更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
布林·毫格伍德(Brain W .Hogwood)、刘易斯·戈林(Lewis A.Gunn)认为要使公共问题变成政策议程,公共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它已到了危机边缘并且再也不能视而不见了(2)具有引发或加剧另一重大问题的特质(3)具有情感成分或出于人类利益角度而引起媒体的关注(4)具有广泛影响(5)容易引起对社会权力及合法性的质疑(6)顺应历史潮流。
[1]现实中,很多的公共问题已经满足了这些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排斥在政策议程之外,它是导致公共问题不能进入政策议程的根源,从而使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在一个多方力量博弈和复杂混乱、矛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偏离。
一、公共政策议程“失灵”的表现公共政策议程“失灵”问题是政府面对公共问题不同态度的作用结果。
根据美国学者琼斯的研究,面对公共问题,政府除了积极鼓励和促使其发生外,还会采取任其发生、放任自流的态度,更会阻止政策问题的界定和表达,以防政策问题进入政府议事日程,从而使公共政策脱离公共领域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现实中人们比较关注和有影响的就是“隐蔽议程”,根据行为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
一方面是政策议程被人为有意扭曲。
拉雷·N·格斯顿(Larry N·Geston)在《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一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总结:(1)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权力流失在政府之外或政府周围(2)为了减少资源或者政治威望的重新配置,私人利益要左右或阻碍重大政策(3)当局设法忽视一个问题,或者有人成功地阻碍了当局提出一个问题,议程受到了社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控制(4)表现为那些与公共政策过程有关的人的密谋与操纵(5)制度的封闭性为扭曲议程提供了体制基础。
公共政策分析第3讲-政府失灵_667208190
25
3、短期行为(选举周期决定)
◦ 政治家的选择与选举周期密切相关。美国 政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选举年时,几乎 从来没有加过税。
环境污染、资源保护
4、政治姿态
◦ 政治家根据选民的兴趣,有意识对一些问 题做出更加关注的姿态,或提出政策方案 ,以赢得公众注意(公共事务关注的选择)
26
政府失灵(四):分权制的问题
12
3、政府组织内部的公共物品问题
组织机构的声望(大家对维护这种声望可能不愿做 更大的努力,但愿意享受其带来的利益)
如:城管
公共资源(如办公用品的使用,豪华公车)消耗
4、官僚组织的外部性问题
如:公务员借调?
◦ 【思考】对照市场失灵的四个表现与官僚机 构失灵的四个表现,有何感想?
公共选择行为的成本和受益
5
公共选择的收益和成本
政治交易成本是用于达成或执行某项集体决定对时
间、人力或其它资源的消耗。
1960年-2008年美国大选投票率(适龄选民)
1960 63.1% 1984 53.1%
1964 1968 1972 1976 1980
61.9% 1988 50.1% 60.8% 1992 55.1% 55.2% 1996 49.1% 53.6% 2000 51.3% 52.6% 2004 55.3% 2008 56.8%
【案例】1/3自由贸易支持者+1/3强化国防支持者
21
政府失灵(三):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在目前真正执行的各种民主制度中,由于直接 选举的难以操作,代议制最为普遍。即选举代 表自己利益的代理人,通过代理人来对公共政 策问题决策。中国地方自治已经出现村民代表 会议制度,每10-20户推荐一名代表。平均每 村有20-30人的村民代表,决定村内日常事务 。问题是如何保证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一 致的?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在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下,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政府失灵的问题时有发生,给公众带来了种种困扰。
对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1.官僚体系的腐败官僚体系腐败是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官员贪污腐败、任人唯亲、推诿扯皮等官场现象,直接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导致管理能力和效率大大降低。
2.政府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可能会因为管理能力不足而出现失灵现象。
政府缺乏正确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对公共事业的规划和落实不到位,导致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3.资源分配不公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资源分配不公也是导致失灵的原因之一。
部分地区或群体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公共事业服务不完善,这将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满意度和社会的稳定。
4.政策执行不力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力,导致各种政策难以得到实施,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效果。
二、政府失灵的影响1.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府失灵将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长期下来会影响政府的稳定性和民意支持。
2.社会不稳定政府失灵会导致公共服务事业的不健康发展,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动荡。
3.影响政府形象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失灵,将对政府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声誉。
4.浪费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将导致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了社会资源,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三、政府失灵问题的解决1.加强法治建设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2.提高官员素质政府应该加强官员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素质,剔除腐败分子,保持政府良好的形象。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监管是一种特殊公共产品,主要表现在:(1)一般的公共物品都是有形的,处于某种实物状态,而政府监管是无形的,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甚至具有相当的主观任意性。
(2)一般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可能具有多元性,政府监管的供应权具有垄断性,只能由政府独家供应。
(3)一般公共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基本相同的利益,政府监管要受到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专用性”。
因此,政府管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并存在着“政府失灵”的现象。
公共政策失效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及行政手段来弥补缺陷,纠正市场失灵。
与市场决策相比,公共政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策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效。
这非但不能起到补充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失灵,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甚至引发社会灾难,这是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灵的一个基本表现。
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四:其一,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其二,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但现有的各种公共抉择体制及方式引起各自的缺陷也难以达到最优化或理想的政策。
其三,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
其四,政策执行上的障碍。
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非市场缺陷或政策失败的这一表现也可说成是官僚机构的低效和浪费。
如前所述,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机构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将履行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职能,即直接提供市场可能供给不足的公共物品,并履行市场秩序维护者、外在效应消除者等角色。
然而,由于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的本性以及公共物品供求关系的特点,使得它们提供公共物品也难以做到高效,尤其是可能产生提供过剩公共物品和成本增加现象。
浅析”政府失灵“
浅析“政府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失灵论”的启示政府失灵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西方学者已对这个问题作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形成了颇为系统的“政府失灵论”。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发挥各方面的经济功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纠正和弥补市场的功能缺陷,或者恢复市场的功能,也就是说,正是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才有了政府干预调节的必要性。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像相对的,随着政府经济功能的扩大和加强,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政府在克服市场功能缺陷所采用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种种经济手段。
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
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福利的损失。
也就是说,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另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称之为“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产生原因主要有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差异、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不完全信息与经济政策局限和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性问题。
下面具体分析“政府失灵”的四种原因。
(一)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会产生差异政府经济功能的发挥、干预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是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不是一个超脱现实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万能的神灵之手,它是由各个机构组成,而各个机构又是由各层官员组成的。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行为目标,所以政府的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首先,政府官员要追求自身的利益。
在可能的条件下,他们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政府官员更有可能,而且有条件无所顾忌地追求私利,而不管其结果是否符合社会利益。
其次,政府机构本身也不是一个没有自身利益的超利益组织,而是将政府官员的利益内化为政府利益。
政府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又为政府机构往往借社会利益之名行政府机构之实,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和可能性。
政府_失灵_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学术界》(双月刊)总第106期,2004.3ACADEMICS IN CHINANo.3May.200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杨 龙(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
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
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
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
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
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关键词〕政府失灵;公共政策;官僚主义;利益集团〔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698(2004)-03-0035-15政府与其他政治组织一样,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政府失灵问题则在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现象时尤为突出。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政府失灵问题,体现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类是政府纠正市场失灵时产生的新问题,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等问题。
另一类是政府自身行为的偏差,包括政府干预的范围过大或过度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不当、政府干预的目标不明确、政府干预偏离预期目标等。
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的“公共政策失败问题”,即由于公共政策的过程复杂,难以制定或执行良好的政策,既无法有效作者简介:杨龙,法学博士,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纠正市场失灵,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
〔1〕再一类则来自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陷,“美国的两党竞争的民主政体也不可能总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对市场失灵做出反应。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研究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以其权力和资源来管理公共事业,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广泛的领域。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的问题,这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对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政府失灵的概念和表现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未能履行职责,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市场失灵、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
政府失灵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浪费。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使用不当、未能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造成浪费现象。
2.市场失灵。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未能监管好市场,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偏离市场平衡。
3.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未能正确分配社会资源,导致不公平现象。
4.治理能力不足。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未能有效地履行职责,导致治理能力不足。
三、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政府失灵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所致。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官僚主义。
政府部门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导致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履行职责。
2.监管不力。
政府在监管市场和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监管不力,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分配不公现象。
3.体制机制不完善。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政府失灵问题的出现。
4.腐败问题。
政府部门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腐败现象,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5.政策失误。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制定了错误的政策,导致公共事业管理出现问题。
四、政府失灵问题的影响政府失灵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浪费。
政府失灵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不充分利用。
2.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不稳定。
4.经济效益下降。
政府失灵会导致公共事业管理效益不佳,造成经济效益下降。
“政府失效”及其解决途径
“政府失效”及其解决途径市场失灵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由于政府公共政策失败等原因并不能弥补市场失灵,产生政府失效现象。
当前只有正视政府失效现象,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才能走山“政府万能”的误区。
一、政府失效的含义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政府通过干预经济活动米弥补市场缺陷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但是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政府职能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人们期望政府办好市场难以办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弥补市场失灵,相反影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从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这种现象谓之“政府失效”。
二、政府失效的种种现象(一)公共政策失败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及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失灵。
与市场决策相比,公共决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败。
这非但不能起到补充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失灵,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甚至引发社会灾难,这是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效的一个基本表现。
(二)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非市场缺陷和政府失效的这一表现也可以说成是官僚机构的低效和浪费。
由于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的本性以及公共物品供求关系的特点,使得他们提供公共物品也难以做到高效,尤其是产生提供过剩公共物品和成本增加现象。
(三)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被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在)性。
犹如外部性被看成是市场失灵的—个重要原因—样,内在效应或内部(在)性被认为是非市场缺陷以及政府火效的一个基本原因。
内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支配了公共决策的制定,这种内在性决定了公共官僚机构的运行及官员的行为。
(四)寻租及腐败寻租及腐败是政府失效的又一个基本类型。
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
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经常形成集中的经济利益扩散的经济费用,政府干预带来了可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租金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
3- 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
100.00 90.00 81.00 72.90 … 38.74 651.32 348.68 1 000.00
• 货币乘数示意币政策目标:中外比较 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目标 “保持货币的稳定,并 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即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不 是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而是稳定金融市场 稳定金融市场,包 稳定金融市场 括稳定货币的供应量和 汇率,通过创造良好的 货币环境来促进经济增 长 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目标 (1)高度就业 (2)经济增长 (3)物价稳定 (4)利率稳定 (5)金融市场稳定 (6)外汇市场稳定
政府职能定位的特殊性 -中央地方财权事权不对称 -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 -地方官员政治升迁竞争 利益集团与利益粘滞 -地方政府与商人联手 -政策跟着集团利益走 利益粘滞与路径依赖 -“选择性执行”中央政策 -消极抵制改革
▲由中央政府发动强 制性制度变迁 ▲通过加入WTO破 解这个难题
(二) 宏观经济与政策调控
•政府在渐进式改革中的危险
—政府是改革的发动者,又是改革的对象,这可能会 扭曲自身行为(寻租腐败、部门垄断;地方保护) —双轨制为腐败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改革中出现的集权与分权矛盾突出 ● 公司企业的内部人控制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 经济多元化对传统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转型期政府职能转换中的利益粘滞与路径依赖
●政府支出 -公共工程支出
●政府税收 -个人收入所得 -公司所得税 -其它税收
-转移支付(补贴和福利) -政府采购支出(军火, 大宗办公用品) -政府支持性支出(如农 产品支持) ★对GDP增长有正相关作 用
★对GDP增长有负相关 作用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增发长期国债,并带动相应数量的银行贷款和 自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投资 调整收入分配。通过增加职工工资、保障发放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养老金和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金等,提高了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从而扩大内需。同时,通过清理不合理收费等 相当于减税的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浅析政府失灵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政府失灵的原因与对策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靠市场与政府的共同协作才能得以良好维持。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来弥补,但是许多学者发现,政府同样具有缺陷,政府失灵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危害可能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政府失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公共选择政府失灵寻租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经济是为了矫正和弥补市场失灵。
但是,政府为此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和问题,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也就是政府在力求弥补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缺陷,即政府活动的非市场缺陷“政府失灵”。
目前,政府失灵被公认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因此,对于“政府失灵”现象、形成原因及对策的研究对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失灵的涵义与表现公共选择学派是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同市场失灵一样,政府也会失灵,“而且政府失灵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通过对政府失灵的研究,公共选择学派的学术观点风行一时。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具体来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其三,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效应。
但政府失灵的衡量尺度并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明确,因为政府干预经济往往不是为了实现静态的“帕累托最优”,而是为了争取动态的公平和效率。
二、政府失灵的形成原因分析1、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
政府制定各种干预经济活动的决策,都是建立在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代理人的基本假定基础之上,其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一致。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为抑制房价上涨,我国各种调控政策层出不穷,却收效甚微,政府失灵体现的淋漓精致,政府失灵原因诸多:有限信息、有限决策、有限控制等。
有限信息:现实复杂使政府面临更大的信息失灵,例如:政府出台限购令,很多人为获得购买权,假离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在与更多个体博弈时,很难辨别个体信息真假,而个体对政策的了解较全面。
媒体报道,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先后与若干男士假结婚,因为她有北京户籍,和她假结婚,不用限购,这体现的是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下,个体钻政策的空子,房产调控政策的执行效果打折扣。
有限决策:任何房产调控都会影响每一个人,但真正决策者只是少数人,决策时会倾向于自己的利益,某些决策者拥有很多房产,在决策房产调控政策时,会优先考虑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于是,这部分少数决策者拥有政策先知,在房产调控实行时,他们早已提前找到不受调控影响的应对办法,房产调控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值得怀疑。
有限控制:政府对私人市场的控制能力有限,第二套房首付不断提高、限贷令等,只能抑制收入、存款量不多的中低收入者对房子的购买力,高收入买房不需要贷款,因此这些政策无法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房姐”、“房叔”不断涌现。
以上只是政府房产调控失灵的部分原因,有专家指出根本原因是:实现“保七”需要城镇化建设,导致投资大于需求,需要地方政府资金,而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于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导致土地贵,房价贵。
此外,我国还是发展导向性经济,不是福利型经济。
通过高税负增加国家收入,房地产是我国支柱性产业。
同时,政府失灵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干预经济,十八大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后面还有一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苏联国有企业改革的“休克疗法”,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把西方自由经济全面引入,使国有资产变卖,产生寡头,致使贫富差距拉大,完全放任市场忽视政府调控值得借鉴。
2011级政经院思政3班邱超萍 41101220。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原因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原因【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公共政策的相关内容,简述公共政策失灵的种种表现,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共政策;失灵;原因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失灵现象非常普遍,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用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但是有时受益的群众觉得政策取得了成功,受损害的群众觉得政策失败,出现相左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公共政策失灵,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一、公共政策的相关内容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的情境下,为解决社会问题或者实现社会目标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案,是连接政府和社会的枢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实现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保证社会经济、政治有序进行,公共政策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党的政策、人大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关相应的法律法规。
1.2公共政策失灵对于公共政策评估大概有四种标准:第一,针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估,评估政策预期结果,这是公共政策预评估;第二,对公共政策内容进行阶段性分析,这是阶段性评估;第三,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估,这是政策过程评估;第四,对公共政策执行结果进行评估,这是结果评估,一般来说,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政策评估计较常见。
公共政策失灵是指某一项公共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利益博弈而出现非连续性的对政策适用群体造成始料未及的负面困扰的,偏离了政策制定者预想的目标,出现与公共利益相背离的现象。
公共政策失灵强调两点:第一,实际预想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在决策的真正想法,不一定是国家对外宣称的目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背景进行推测;第二,始料未及是负面影响在预料之外的,如果负面影响是预测之中的,并且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这就不是公共政策失灵,而是政策的外部性。
二、公共政策失灵的表现及原因美国学者威廉•N•邓恩将政策过程从时间上划分为一系列独立的阶段,议程的建议、政策的形成、政策的采纳、政策的执行和政策的评估,根据这一划分,可以简单分析公共政策失灵的表现。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WORD格式--可编辑-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传统的政治经济理论对市场失灵的认识和对完美政府的预期是失之片面的,政府机制本身同样存在低效率现象,即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
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如短缺或过剩,官僚主义,政府寻租活动等。
从其原因如下:第一,从财政决策形成过程看,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需要通过投票机制表达为公共决策;或者通过投票选出代表,间接进行公共决策。
然而,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首先,公共决策不足以反映全体成员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
其次,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不可能与公共利益完全一致。
再其次,受制于政治家的动机。
第二,即便政治家能够忠实的履行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职责,他们也受到现实的控制能力和领导力量的限制,从而使财政决策的效果难以让人满意。
而且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的利益集团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缺乏组织的社会大众则处于劣势地位,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如何防范和纠正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着重从三方面说明: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非理性。
首先,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
其次,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其效果与利润与私人部门作用相同。
再其次,更经常采用私人企业承担公共事业的办法,即更多依赖于市场机制来生产某些公共产品或服务。
第二,改革公共决策制度。
政府失灵的公共决策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因此要改革公共决策制度。
首先,进行立宪改革,加强政府法治、规则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为政策制定一系列规则和程序。
公共政策失灵原因
公共政策失灵原因公共政策失灵原因公共政策失灵原因摘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就要求大家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时代、把握时代问题。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由于公共政策的失灵,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问题,但究其原因就在于权力的异化导致了公共政策的失灵。
关键词:公共政策;社会利益;问题;研究一、权力异化是根本原因经济人理论认为,谋求自身利益是人类与身俱来的本能和意愿,而经济人实质就是指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作个人做事最基本出发点的人,他不惜牺牲任何别的东西,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经济人内涵在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后得到成熟,在经济人适用范围上作出重大突破的是上世纪 70年代崛起的公共选择学派。
传统经济学总是将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割裂开来,在分析私人活动与公共活动时使用着两套截然不同的假定:在私人经济领域里,驱使个人行为的动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公共领域里,政府却是超越一切私利之上、专求社会福利的超然组织,政治家和政府官员都是大公无私的圣人,是以促进公共利益为唯一目的的“公共人”。
[1]基于对政治和经济领域内人性的不同假设,当经济市场由于人的自利性导致失灵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大公无私的政府来介入,以矫正市场的缺陷。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就是这种假设的产物。
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对市场全面干预,结果却引发了上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现象。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政府是否真是专求社会福利的超然组织?政治家与政府官员是否真是一心为公的圣人?正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公共选择学派应运而生。
公共选择学派把“经济人”假设应用于政治领域,认为个人在政治活动和集体选择过程中,同样追求的是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
布坎南指出:没有理由相信,同一个人,在私人领域或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及其最大化,而到了公共领域,或政治活动中则追求公共利益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2]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组织、群体、阶层乃至每一一个个人都会有自身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完全不同,包括政府自身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3、短期行为(选举周期决定)
◦ 政治家的选择与选举周期密切相关。美国 政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选举年时,几乎 从来没有加过税。
环境污染、资源保护
4、政治姿态
◦ 政治家根据选民的兴趣,有意识对一些问 题做出更加关注的姿态,或提出政策方案 ,以赢得公众注意(公共事务关注的选择)
26
政府失灵(四):分权制的问题
9
2、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低下
◦ 政府作为自然垄断而产生的效率损失 ◦ 公务员制度的僵化
政务员和公务员的分开,政务员为政党效劳,公务员属于公 共部门,其任期和薪水不受政党支配。 对公务员的保护使得官僚机构反应迟钝
10
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1、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社会无法保证按照这些规则能够作出公平一致的选择。
18
阿罗悖论的政策含义
1、社会选择的操纵
◦ 由于上述情况,在进行社会选择的过程中,控制操作程序的 人有操纵社会选择的可能
◦ 例如:如果先对和谈与封锁进行比较,然后对其胜者与开战 比较,那么仅有10%的人所选择的方案居然会被选上。实际 上,政治学研究者发现,只要程序控制人掌握投票人的偏好 ,投票人真实投票,那么程序控制人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两 两相比的办法,得到任何其想得到的结果!由于以上现象, 为了避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投票局面,提出更多的政策方案 以造成多轮投票的情况,往往是一种较好的策略。 ◦ “老练的投票”
17
在1951年“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用严谨的数 学语言表明,在满足以下四个合理的公理条件下:
◦ 假设1:在可选择的政策方案内,每个人可以作出任何偏好的排 序;偏好的排序是可传递的(如果对一个人来说A比B好,B比C 好,那么A比C好); ◦ 假设2:如果所有的人在A与B两个选择中都偏好A,那么选择的规 则将不会选择B; ◦ 假设3:任何两个选择的比较与其他可能的方案无关(独立); ◦ 假设4:没有任何人能够把自己的选择强加给其他人(自主)。
19
2、多数人的暴政
◦ 多数人的暴政 (Tyranny by the majority):一个稳定的 多数不断地做出决策给稳定的少数不断地造成损害, 或暂时的多数投机地给暂时的少数造成重大损害。
[案例]修长安大道:
◦ 路两旁住家=>要求搬迁费极高(A=10万) ◦ 其余北京市民=>愿意付出的费用极少(B=1万) ◦ 无法决策,付诸投票: 由北京全市人投票 结果是什么?修不修路?如何赔偿? ◦
【案例】1/3自由贸易支持者+1/3强化国防支持者
21
政府失灵(三):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在目前真正执行的各种民主制度中,由于直接 选举的难以操作,代议制最为普遍。即选举代 表自己利益的代理人,通过代理人来对公共政 策问题决策。中国地方自治已经出现村民代表 会议制度,每10-20户推荐一名代表。平均每 村有20-30人的村民代表,决定村内日常事务 。问题是如何保证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一 致的?
【花絮】台湾选举:男性选民和女性选民的差异
6
问题类型三:政府失灵
◦ ◦ ◦ ◦ 官僚体制的问题 直接民主制的内在矛盾 代议民主制产生的问题 分权制的局限性
7
政府失灵(一):官僚机构的局限性
1、主体与代理之间的监督问题
◦ 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是最根本的问题=》主体面临的问题是 如何设计组织机构安排使得代理的不利行为所产生的成本最小。 ◦ 【现象】: 政府机构的机动经费, 年底没花完,总是按照对官员个人有利的 方式花费完毕.而不会向公众(或议会)说没有花完。 官员们以他们的预算规模而不是他们的工作成效来衡量他们的 权力。这导致了官僚们对于无效率的大规模公共开支的兴趣。
15
例: 台海危机开战 封锁 和谈
B 封锁 和谈 开战
和谈 开战 封锁
C
10% 45% 45%
%
1.两两相比,票少者淘汰,两轮定局.
16
◦ 程序安排: 第一轮 第二轮 最后结果? A:开战-封锁 开战-和谈 和谈 B:开战-和谈 和谈-封锁 封锁 C:和谈-封锁 封锁-开战 开战
◦ 市场机制:个人选择=》社会福利最优 ◦ 市场失灵:个人选择=》社会福利损失=》集体选择来修正市场失 灵(例如:政府行为)
政府失灵:政府机制影响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内在缺陷与矛盾。
3
政治选择
政治均衡就是一种协议,是人们通过一种给定的规则就提供公共 物品数量以及就税收负担在个人之间的分配所形成的集体选择。
22
代理人有可能有自己的与委托人不同的利益。例如, 对于职业政治家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自己在下次 选举中获得最多票。因此他们投票的态度往往不一定 会反映自己个人的偏好,或整个社会的主流偏好,而 是使自己当选所需要的偏好(在美国,这样往往与自 己的选区的利益相关)。 为了保证代理人真的反映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必须 花费一定成本来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但不同委托人的 兴趣,时间,或监督能力往往有较大的差别,因此, 代理人往往对那些有监督能力的群体特别重视。这些 群体往往变成利益集团。
进行社会选择时采用的机制是社会科学家一直感兴 趣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个人决策到更广泛 参与的决策已变成发展的主流。而广泛参与的一个 最常用的形式就是投票。 最高准则:一致同意!但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 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如果投票是进行社会选择的完美的方法,那么公共 选择、公共政策的制定就变得太简单了。 为什么社会实践不是这样呢? 依靠投票作为揭示社 会价值选择的手段有其难以克服的自身障碍,这就 是“阿罗悖论”。
公共选择规则 公共物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对于有关成本和收益的信息的可获取性
理性的无知是指获得关于某个议题的信息的边际成本高于该信息所 带来的边际收益。这会导致投票人不去收集信息,因此也就不去投 票。
税收负担的分配
◦ 【热点】提高个税起征点?
收益在投票人之间的分配
◦ 【案例】流域污染的治理
优点:
◦ 减少代理层级,政府行为与地方公众需求更加一致; ◦ 各个地方可以因地制宜; ◦ 便于有效监督;
缺点:
◦ 权力分散,导致政策执行走样; ◦ 上有对策,下有对策 ◦ 地方公共产品的分布不均衡
R&D研究机构分布 基础设施 文化风气,宗教等(犹他州为美国公共管理最后的地方)
27
问题类型四:政府制度建设不完善
2、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3、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 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 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 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 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 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 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个人根据什么样的政治结果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好处来做出对政治 安排的选择。 每个人都会同意公共物品的供应数量正好达到某一点,在这一点 他所承担的税赋正好等于他从这种物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收益。
【提示】将政治选择视为某种市场交易行为,用选票或税负来交易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4
政治均衡的决定因素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三讲 公共政策的概念基础:政府失灵
陈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0年3月19日
提纲
一、何谓“政府失灵”?政治均衡的原理 二、政府失灵的四种表现和根源 三、政府失灵 or 政府不足?
2
基本概念
不同社会通过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来生产和 分配产品或服务,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 (或优化其他社会目标)
公共选择行为的成本和受益
5
公共选择的收益和成本
政治交易成本是用于达成或执行某项集体决定对时
间、人力或其它资源的消耗。
1960年-2008年美国大选投票率(适龄选民)
1960 63.1% 1984 53.1%
1964 1968 1972 1976 1980
61.9% 1988 50.1% 60.8% 1992 55.1% 55.2% 1996 49.1% 53.6% 2000 51.3% 52.6% 2004 55.3% 2008 56.8%
24
2、笼络区域选民行为
◦ 代议制的特点是代理人依靠地方选票当选,但要对全局性问题 做出决策(美国的众议院,参议院等,从而使得在很多问题上 的行为难以真正客观公正。
【举例】美国核废料埋藏地点选择问题
◦ 捆绑(logrolling):为了使某一个重要提案能够获得通过, 把许多其它并不相关的内容绑在一起,使得总体的提案提供了 足够的地方收益,从而能够获得通过; ◦ 分肥(pork barrel):在涉及重大利益的国家项目或政策决策 时,有意将这些项目或政策收益地区分散在更多的区域中,从 而使其在政治过程中能够获得通过。
11
“高薪养廉”的神话?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公务员平均工资是33869元/ 年,约是最低工资的6倍,这样对比可以说中国公务员工资是世界 上最高的。因为世界多数国家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倍。(中 国现在最低工资标准510元/月)。 2009年新加坡公务员工资为235475元/年,而工资水平排在第100位 的筑路打桩工的工资为286848元/年,公务员工资不如修路工人高 。 【附】中国政府注资企业各行业间工资差别悬殊。根据2009年5月5 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14家上市银行中,浦发银行、民生 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人均薪酬最高,各为45.62万元/年、39.82万元/ 年和34.61万元/年,人均薪酬最少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 行分别为13.04万元/年、14.79万元/年和15.36万元/年。中国建筑、 餐饮、编织等行业的工资约在1万元/年左右,中国行业之间工资差 达到了3000%,是世界平均值的4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