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劳动课课程纲要

劳动课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
劳动教育:介绍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劳动安全与健康:教授学生劳动安全常识和基本的防护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劳动技能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农耕技巧、电子器件的组装等。

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包括小组合作项目、社区服务活动等。

课程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践、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实践为主导: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合作学习和独立探究的机会。

评估方式:
观察和记录:老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观点、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项目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项目和成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样的劳动课程纲要,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意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爱劳动、勤劳动的态度;2.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剪纸、折纸、织布等;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学习手工技能(1)剪纸:学习使用剪刀剪纸,制作各种图案。

(2)折纸:学习使用折纸技巧,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3)织布:学习用简单的织布工具和方法,制作小型的织布作品。

2.学习劳动技能(1)植树:学习种植树木的方法,参与学校植树活动。

(2)种菜:学习种植蔬菜的方法,参与学校小菜园的管理和维护。

3.学习团队合作(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手工制作、劳动技能练习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集体活动:学校组织各种劳动活动,如清理校园、整理教室等,学生共同参与,培养集体荣誉感。

4.学习环保与资源利用(1)垃圾分类: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参与学校的垃圾分类活动。

(2)节约用水: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参与学校节水宣传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剪纸、折纸、织布等手工技能,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技能。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剪纸、折纸、织布等手工制作,掌握相关技能。

3.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的手工制作、劳动技能练习等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4.课外实践: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如植树、种菜、垃圾分类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评价方式1.日常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2.作业评定:按照学生的剪纸、折纸、织布等作品的完成情况评定成绩。

3.实践成果评定:根据学生在植树、种菜、垃圾分类等劳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和贡献评定成绩。

五、教学环境与资源1.教学环境:需要提供适合学生进行剪纸、折纸、织布等手工制作的教学场所。

2.教学资源:需要准备剪刀、纸张、折纸纸、织布工具、种植用具等相关教学用品。

3.实践活动场地:需要提供植树、种菜、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设备。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是指小学生在学习劳动与技术课程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手工、信息技术和实用技术。

手工包括纸艺、绘画、剪贴、折纸、刺绣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等,实用技术包括简单的制作、维修和改进等。

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注重实践、注重创新和注重综合应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是指小学生在学习劳动与技术课程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内容主要包括手工、信息技术和实用技术,教学要求是注重实践、注重创新和注重综合应用。

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希望全国各地的小学能够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劳动与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_五年级

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_五年级

《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与技术【课程性质】小学义务教育必修课【授课年级】五年级【开课学期】2023-2024-1【总学时】16学时【教材选用】参考教材:《劳动与技术》(小学高年级)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研究》总课题组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二、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一)课程简介《劳动与技术》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的地域和文化特点,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劳动等三个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教育培育人才的立意上,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成为有价值和有能力的社会成员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整理与收纳、烹任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八个任务群。

具体课程内容一共16个。

整理书房: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整理和管理书房,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

通过整理书房,他们将提高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技巧。

整理卧室:学生将学习整理和打扫卧室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个人卫生和整洁习惯。

这将帮助他们创建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

低碳生活方式:学生将学习低碳生活的理念和实践,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低碳生活方式,他们将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腌制酸萝卜:学生将学会腌制酸萝卜,培养食品加工和储存的技能。

这将增加他们对食物处理和食品安全的认识。

月季扦插: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月季的扦插繁殖,培养植物培育和园艺技能。

通过扦插的过程,他们将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和技巧。

植树:学生将参与植树活动,培养环保意识和义务感。

他们将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月饼:学生将亲手制作月饼,掌握烘焙技巧和传统节日文化。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一、教学目标:劳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劳动知识与技能(1)认识各类劳动工具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习简单的劳动操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缝纫、绘画等。

(3)认识和学习常见家庭劳动,如洗衣、扫地、擦窗、摆桌等。

2.劳动礼仪与规范(1)学习劳动礼仪的基本规范,如注意仪容仪表、端正坐姿、热情有礼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规范,如细心、耐心、自觉等。

3.劳动创新与实践(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实践。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对劳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并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1.活动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前布置劳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观察学习法: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观、结构和性质来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观察、模仿和掌握操作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共同解决问题。

5.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五、教学资源和手段1.劳动工具和器材:如剪刀、铅笔、刷子、针线、毛巾等。

2.实践操作的场所和环境:如课堂、实验室、家庭、校园等。

3.多媒体教学与图文并茂的教材和教具:如电子板书、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实践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包括实践报告、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小组合作评价等。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

三年级上册劳动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动手能力;2.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劳动的种类和技能,并启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劳动的意义和作用a.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明白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b.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感受劳动的价值和乐趣。

2.劳动技能的培养a.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洗衣、擦桌子、扫地等;b.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乐趣。

3.劳动实践活动a.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如植树、种植蔬菜、清洁环境等;b.培养学生的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c.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劳动技艺的学习和创造a.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b.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艺用于实际生活和创造中,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5.劳动安全教育a.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和技能;b.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遇到困难时的应急能力。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劳动种类和技能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中学习。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劳动,并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4.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教具等直观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劳动技能。

四、评价方式1.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来评价学生的劳动能力。

2.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劳动实践活动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责任心。

五、课外拓展1.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参与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劳动相关的场所,如工厂、农田等,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劳动的现实意义。

小学劳动与技术纲要解读

小学劳动与技术纲要解读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性质
劳动教育
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实施劳 动与技术教育,实现劳动与技 术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 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技术素养
技术是一种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 提供的一项服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
1

5
1
6
1
修订前后内容上的变化
年 级 各年级内容
家政
修订前 修订后 修订前 纸工 手缝、洗 手缝、洗 涤 涤 纸工、泥工
技术初步
课程目标
态度 情感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行为与习惯
过程与方法
技术素养
劳动素养
课程内容
劳动
家政
技术
职业准备
3~6年级劳动与技术项目
年级
3 4 5 手缝、洗涤

家 政

技术初步 纸工 纸工、泥塑
说 明
两类中各选一 个项目
6
手工(可选用木、塑 烹饪、编织 料、金属、织物等 材料) 手工(可选用木、塑 家用电器、种植 料、金属、织物以 及电子器件等材料)
技术是发展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
美国《2061计划》 • 自从有人类存在,就有技术,实际上制造工 具技术一直被作为人类文化起点的主要证据 • 技术对世界不断增长的计划负有主要责任 • 青年人需要熟悉技术及其活力,了解其无所 不在和技术与它们将要生活和劳动世界的联系 • 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 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未来的一 个组成部分,既要让人们有机会去体验技术,同 时又要抽象地学习它,把技术与伦理联系起来。

部编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纲要为小学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课程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并提供相关知识的积累。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剪纸、折纸等;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4. 增进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 劳动的概念和分类- 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和作用2. 剪纸- 剪纸的起源和发展- 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3. 折纸- 折纸的起源和发展- 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折纸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 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如纸盒、纸风车等- 锻炼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四、教学方法1. 以实践为主,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2. 通过示范和讲解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理解;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创造能力;4. 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互动表现2. 作业和实践操作成果3. 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六、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2. 图书、图片和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以上为部编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增加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以提升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

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

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尊重劳动成果。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教室、种植植物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劳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认识一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和材料。

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物品、打扫卫生、手工制作等。

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如扫帚、拖把、剪刀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任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尊重劳动成果。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1. 自我服务劳动整理书包:学会整理书包,将书本、文具等物品分类摆放整齐。

系鞋带:学会系鞋带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叠衣服:学会叠衣服的方法,养成整理衣物的好习惯。

2. 家务劳动扫地:学会使用扫帚扫地,保持教室和家庭的整洁。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强调实践操作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了解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常见的劳动工具和材料,掌握其使用方法。

学会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如编织、刺绣、木工等。

掌握简单的烹饪技巧,能够制作一些家常菜。

了解种植和养殖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种植和养殖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思考、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 手工制作纸艺:折纸、剪纸、纸雕等。

布艺:缝制小布袋、抱枕等。

木工:制作简单的木工作品,如小书架、小板凳等。

陶艺: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

2. 烹饪技术了解厨房安全知识。

学习蔬菜的清洗、切配方法。

掌握简单的烹饪技巧,如炒菜、煮汤、煮粥等。

学习制作一些点心和小吃。

3. 种植与养殖了解常见的农作物和花卉的种植方法。

学习种植蔬菜、花卉等植物。

了解常见的动物养殖方法。

学习饲养小动物,如金鱼、乌龟等。

4. 家务劳动学会整理房间、打扫卫生。

掌握洗衣、叠衣的方法。

学习简单的家居维修技能。

四、教学进度1. 第一单元:手工制作(第1-4 周)纸艺制作(2 周)布艺制作(2 周)2. 第二单元:烹饪技术(第5-8 周)厨房安全知识(1 周)蔬菜的清洗与切配(1 周)简单烹饪技巧(2 周)点心制作(2 周)3. 第三单元:种植与养殖(第9-12 周)种植知识(2 周)蔬菜种植(2 周)养殖知识(2 周)动物饲养(2 周)4. 第四单元:家务劳动(第13-16 周)整理房间(2 周)打扫卫生(2 周)洗衣叠衣(2 周)家居维修(2 周)5. 复习与考核(第17-18 周)五、考核成绩与考试形式1.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劳动教育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劳动教育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劳动教育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种植、修剪、收获等。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观教育- 介绍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 通过故事、实例等方式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态度和意识。

2. 基本劳动技能培养- 种植技能:学生将研究如何种植蔬菜、水果等植物,并研究相关的管理和养护知识。

- 修剪技能:学生将研究如何修剪植物,保持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 收获技能:学生将研究如何正确采摘、收获植物产品,并掌握合适的保存方法。

3. 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 学生将参与不同的劳动项目,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沟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通过实际参与劳动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评估方式:1.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合作能力和技能表现进行日常评价。

2. 项目评价:根据学生在具体劳动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

3. 课堂小测评:通过课堂小测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劳动场所和实用工具:提供适合学生研究劳动的场所,及相关实用工具。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劳动技巧和相关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劳动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合作,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海燕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海燕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海燕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摘要: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1.劳动意识培养2.生活技能训练3.技术知识学习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2.教学资源3.评价方式五、课程管理与保障正文:【课程背景】《海燕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是为了落实我国教育部门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和技能水平而制定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劳动与技术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态度。

2.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劳动技术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劳动意识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使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生活技能训练】教授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整理书包、系鞋带、叠被子、洗漱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技术知识学习】通过简单的技术制作活动,如制作贺卡、绘制简单的图画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课程实施】【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本、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

【评价方式】通过平时表现、课堂活动、作品制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劳动态度、技能掌握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课程管理与保障】学校应加强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管理,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大纲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大纲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惯-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和尊重二、课程内容1. 劳动教育基础知识- 介绍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 解释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 劳动技能培养- 研究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木工、电工、焊工等- 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常见工具和设备的技能-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技巧3. 创新设计与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设计- 指导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4. 职业导向与职业规划- 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提供真实的劳动环境和场景- 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2. 合作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协作-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3. 项目实践- 设计并组织实践项目-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际挑战四、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劳动态度和惯- 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 作品评价- 评估学生完成的实际作品或项目- 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估作品的质量和实用性五、参考资源- 教材:《劳动教育基础知识》、《劳动技能培养教程》等- 工具书:《常见工具和设备使用手册》- 职业介绍资料:各行业的职业介绍书籍和网站以上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大纲的简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和尊重。

课程内容包括劳动教育基础知识、劳动技能培养、创新设计与实践,以及职业导向与职业规划等方面。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践教学、合作研究和项目实践等。

评价方式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和作品评价。

《劳动》教学纲要——四年级上册

《劳动》教学纲要——四年级上册

《劳动》教学纲要——四年级上册劳动教学纲要——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劳动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概念,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白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3. 劳动中的安全知识:教授学生劳动中的安全常识,包括正确使用工具、注意个人安全等。

4. 劳动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种植、绘画等。

5.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劳动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和意义。

2. 互动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1.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3. 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在劳动中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运用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六、教学资源1. 劳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劳动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活动1. 进行劳动体验活动,如种植花草、制作手工艺品等。

2.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和劳动的意义。

3. 分组进行小型劳动项目,如整理教室、制作海报等。

4. 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如绘画、剪纸等。

八、教学时长本教学纲要为期6周,每周安排2节课时。

九、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评价。

3. 学生的小组合作评价和自评。

4. 小测验和问答评价。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上纲要

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上纲要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十五课教学任务,内容涉及很广。包括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
设计者
日期
20课时
15时
左右
课程
类型
选修
课程
学校
学生、
教材
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比较强。
8.组织实际操作活动,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
本大纲所列中年级的劳动课教学内容,应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每周安排1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洗衣物常识
2
整理房间
3
凉拌菜
4
鸡蛋食品的制作
5
纸模型飞机
6
网眼拉花
7
彩线编织
8
打绳结
9
铁丝工艺
10
土豆盆景
11
盆花管理




本册课程目标是:
1.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结合一些班队活动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倡导: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依托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

所谓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用教材。

在教材上,编者引进了许多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教材,明确项目的整体制作方法和步骤;二是要改进教材。

教材中给出的各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不一定是最快捷的,或者说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水晶笔简》的筒身的制作过程,教材给出的步骤是先将胶片做成圆筒,然后再粘贴上下、内外固定的纸片,这样学生在粘贴纸片的时候比较困难。

为此,教师可以做改进:先粘贴纸片,再圈圆筒,学生做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样一变,学生剪纸时还可以少剪一张,学生的制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是要拓展教材。

教材给出项目对学生来讲是模仿制作,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停留在模仿上,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创新。

如水晶笔筒模仿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四方体、三角体、六边体筒身的水晶笔筒。

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制作能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怎样把握教师引导的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即便是自主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但怎样把握引导的度是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项目制作步骤和方法的归纳引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究教材、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制作步骤和方法进行归纳,而不是教师直接将其灌输给学生。

一旦学生初步明白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就应该马上放手让学生进入动手制作环节,有关细节的问题可以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予以解决;二是对重点难点的指导。

这一个环节到底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还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后,要看教师是否对教材进行了改进。

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或者是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一环节就可以放在动手制作之前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要点、少走弯路,提高制作效率。

三上劳动课程纲要

三上劳动课程纲要

劳动学科三年级第一学期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劳动教材来源:山东文艺出版社适用年级:三年级总课时:20设计者:一、背景(课标、教材及学情分析)课标分析: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或者懂得:1、从贴近生活的各种能力学起,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3、具有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和实践才能;4、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进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三年级实践能力成长的需要,聚焦儿童的现实生活。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在实践中思考、创新的自我成长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旧停留在知道该怎样做,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准确无误地做好某一件事情还有一定的难度。

指导学生在低年级学会自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提高自理能力,例如,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的房间,打扫卫生等等。

二、课程目标(分条表述)1.通过第一单元《讲究个人卫生》的学习,使小学生懂得良好卫生习惯的养就要从讲究个人卫生开始。

洗校服、洗袜子、洗书包等,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自理立,让好习惯陪伴终生。

2.通过第二单元《整理与收纳》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家务劳动是培养个人劳动素质的重要课程,可以培养我们的多种素质。

我们要分担家务活,做父母的好帮手。

学整理卫生角、图书角等力所能及的活,我们要样样会做,样样能做。

3.通过第三单元《学做饭食》的学习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获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

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4.通过第四单元《趣味剪纸》的学习,知道剪纸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作品那质朴、生动有趣的造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生活中处处有灵感,创意探索中处处有启发,让我们从剪灯笼开始,开启趣味剪纸之旅,在实践中体验劳动制作的乐趣。

2020年7月 劳动课程纲要

2020年7月 劳动课程纲要

2020年7月劳动课程纲要
摘要:
一、劳动课程纲要背景
二、劳动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三、劳动课程纲要的实施与意义
正文:
一、劳动课程纲要背景
2020 年7 月,我国发布了新的劳动课程纲要,旨在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育领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参考。

二、劳动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
新的劳动课程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涵盖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3.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课程、活动、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

4.劳动教育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更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

三、劳动课程纲要的实施与意义
劳动课程纲要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新的劳动课程纲要的发布,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劳动教育的重要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倡导: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依托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

所谓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用教材。

在教材上,编者引进了许多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教材,明确项目的整体制作方法和步骤;二是要改进教材。

教材中给出的各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不一定是最快捷的,或者说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水晶笔简》的筒身的制作过程,教材给出的步骤是先将胶片做成圆筒,然后再粘贴上下、内外固定的纸片,这样学生在粘贴纸片的时候比较困难。

为此,教师可以做改进:先粘贴纸片,再圈圆筒,学生做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样一变,学生剪纸时还可以少剪一张,学生的制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是要拓展教材。

教材给出项目对学生来讲是模仿制作,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停留在模仿上,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创新。

如水晶笔筒模仿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四方体、三角体、六边体筒身的水晶笔筒。

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制作能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怎样把握教师引导的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即便是自主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但怎样把握引导的度是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项目制作步骤和方法的归纳引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究教材、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制作步骤和方法进行归纳,而不是教师直接将其灌输给学生。

一旦学生初步明白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就应该马上放手让学生进入动手制作环节,有关细节的问题可以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予以解决;二是对重点难点的指导。

这一个环节到底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还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后,要看教师是否对教材进行了改进。

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或者是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一环节就可以放在动手制作之前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要点、少走弯路,提高制作效率。

如水晶笔筒中筒身的制作改进就应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作指导。

如果是沿用教材,这一环节放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全面精细的指导,就会大量地占用学生的制作时间,致使课堂教学结构失衡,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

在平常的教学调研和优秀课的评比中,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大量的、重复的(录像加示范)的指导而出问题。

三是评价过程中的引导。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是重要的环节。

评价的主体要具有多元性: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参与评价等;评价的对象要具有针对性:既要评价已完成的作品,又要评价未完成的作品,往往未完成的作品更具有评价的意义;要评价作品,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

其实,教师的智慧在评价过程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三、怎样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较好地养成学生对话、协作的习惯,培养其团结互助的精神。

但是在小组全作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一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制作任务后,无所事事,总是处于观望、坐等的状态。

教师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思想进行相应的设计,让这部分学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帮助其他同学;二是引导学生进入创新环节。

如在水晶笔筒的分组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完成了水晶笔筒的筒底或筒身的剪贴任务,同组同学仍在模仿制作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其开展水晶笔筒子创新性制作。

这些创新作品是否能够完全制作出来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维与制作。

如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够渗透这一点,就可以较好地培养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时间、积极思维和创新的习惯。

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出版的《小学生学电脑》第7册(四年级上)、第九册(五年级上)、第11册(六年级上)教材中,分别安排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园区的各小学四、五、六年级均进入此内容的学习阶段。

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这些内容不太好上,主要是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好把握。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四点意见。

一、研究性学习要为学科教学服务。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各个学科正在尝试使用的学习方式。

为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适当安排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但无论是那一个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

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通过对某一主题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四年级的《水果》的研究性学习,其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认识水果的作用和特点;能用主题网站和搜索引擎收集相关资料,初步培养信息的搜集、鉴别和加工能力,初步养成好的上网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认识水果并不是本课的真正目标,而只是通过水果这一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的研究活动,使学习达成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

否则,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会上成一节科学课,而不是信息技术课了。

当然不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四年级是采取书面与口头的表达形式,对于五年级建议用电子小报的形式表达,对于六年级建议用网页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不可死搬硬套。

在《小学生学电脑》第7册教材中研究性学习内容有《水果》、《电脑游戏的利与弊》;第9册的内容有《轿车的发展》和《人和动物》;第11册的内容有《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水资源的保护》等。

教材对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具体环节都作了明确的提示,教师可以参考。

但有些环节是不适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或者说有很多内容不是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找到结果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才能得出的结论。

比如,你的家乡水果的出产情况、特点、家乡的传统习俗等,就必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来搜集相关信息,有些研究性环节就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了,教师可以灵活地改变主题或环节,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探究,教师也可以建立专题网络引导学生研究。

当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果能够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师应先体验探究过程。

教师事先体验探究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探究的主题是否合适、各个环节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设计的探究主题自己都无法通过网络探究得出结论,那学生如何做到?教师的引导作用何以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先利用相关的主题网络或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明确那些主题网络是可靠的、学生在搜索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能否通过相关网络探究的活动得出一些合理的、正确的结论等。

也只有这样的预设才能应对课堂教学的具体造成。

有些教师由于没有认真的去体验,想当然去设计,以至提供给学生的网站打不开、打开了网络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可用,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探究活动,教师从此也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四、小组协作学习活动因需而定。

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但并不是每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需要小组协作的,如果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较好的完成研究任务,就没有必要去安排小组协作了。

其实,小组协作学习不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其要追求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因此,探究任务有必要设计小组协作学习时,就必须对小组协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包括小组长的选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协作的内容、时间与方法等都要作比较具体的安排,也只有这样小组协作学习才可能有实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有关的内容,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融合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特征,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顺应当今科技发展,开发潜力较大的开放性学习领域。

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改写和刷新。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基因工程、农业新技术以及一些新兴的生活科技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习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将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和结构性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课程内容上的选择性。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加强劳动与技术、家政、职业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理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实施和开发中,应遵循以下基本理念:(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

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

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

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

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三)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劳动与技术教育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发展的内在机理,还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

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形成的同时,应注重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育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