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热的新型动态制冰系统的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
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氨制冷系统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制冷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其具有循环节能高、热物性优良、远程运载性强等优点,并且不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
然而,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尚未得到深入探索,这对于氨制冷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运行维护提出了一定挑战。
首先,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对氨制冷系统的能量平衡进行建模和仿真,可以探究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热力学特性。
例如,在氨制冷系统的设计中,可以研究其在高、中、低负载工况下的能耗情况,选择合适的供冷机组容量和制冷剂流量,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此外,研究氨制冷系统在快速变化负载情况下的热力学响应也是必要的,以便为系统的优化控制提供依据。
其次,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系统动态响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氨制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负荷和工况条件,例如突然增加或减小系统负载、变换制冷剂流量等。
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的动态响应将直接影响到其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对于氨制冷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动态模拟手段对其进行仿真和分析,可以为系统的优化控制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此外,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节能性能评估非常重要。
能源消耗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有效地利用能源已成为各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针对氨制冷系统,通过改进其动态运行特性,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有助于提高系统的能效。
例如,在系统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节制冷剂流量、冷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差等参数,可以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
因此,对于氨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研究,可以提供对系统节能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的依据。
最后,动态性能研究对于氨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测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氨制冷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供回水温差过大、循环压力波动、制冷剂流量不稳定等故障。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的动态响应,结合传感器、工程模型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系统故障的及时诊断和预测维护。
动态冰蓄冷技术的研究进展
2 新型动态冰蓄冷方式
2.1 水与非相溶液体直接接触换热制冰蓄冷
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提出了一种制取流体冰的新概念[9]:将水在低温非相溶液体中雾化成细小水滴,通过水与非相溶液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来取代以往水与固体壁面换热结冰。非相溶液体被称为载冷介质,需具备以下性能:1、与水不相溶并冻结点0℃以下;2、在制冰工作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该方法是指载冷介质流过蒸发器被冷却到O℃以下,在通道中,通过浸没于载冷介质中的喷头将淡水雾化成细小水滴并顺流喷入,水滴与周围低温载冷介质直接接触换热,在流动过程中被冻成冰颗粒。该方式很适合于空调蓄冷,系统的热力效率高。但需加强水在非相溶液体中的雾化特性、凝固特性以及多相混合流的传热特性研究。
Oshinari da等[12]实验研究了带有搅拌器的容器内乳化液冷却生成冰晶的过程,发现添加双硅烷与降低容器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能够抑制冰粘结在容器表面,这对于保持油水冰混合物的流动性和防止管路堵塞是非常重要的。
Kazutaka Chibana等[13]研究了螺旋型聚氯乙烯塑料(PVC)盘管制冰热交换器中的冰晶形成过程,螺旋型盘管浸没在二次冷媒中。试验中测量了冰晶的形成量、制冰热交换器的进出口温度,对螺旋型盘管热交换器换热效率进行了计算。并且对盘管厚度、乳化油的流量、二次冷媒的温度对结冰量和结冰速度的影响做了分析。研究发现,减小盘管厚度可以相应提高不冻液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制冷机组的COP值,但乳化油的流量也必须减小,否则制冰速率减小。
[推荐]第二届江苏国际节能供热、空调及
[推荐]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地源热泵
[推荐]第11届中国(西安)国际供热供
[推荐]2009大连国际节能环保技术与
[推荐]2008年中国天津(国际)制冷
低温热源驱动的二级吸附冷冻循环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
第 3卷 第 6 1 期 2 1 年 1 月 00 2
文章编 号:0 5 — 3 9 2 1) 6 0 0— 6 2 3 4 3 (00 0— 0 6 0
制 冷 学 报
J un lf e i rtn o ra oRf g ai re o
V 1 1No 6 o. , . 3 De e e . 0 0 c mb r 2 1
Ab t a t n o d rt tl e s lr e e g r wa t e t e o 1 0 C, wo s a e a s r to e i e a i n c ce wa r p s d s r c I r e o u i z o a n r y o se h a l w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 t — t g d o p i n r f g r to y l s p o o e i b O r a d a p ro ma c e t i s e tb i e . h d o t n a d d s r t n p ro a c fa s r e t td fe e t v p r t n a d n e r n e ts g wa sa l h d T e a s r i n e o i e f r n e o d o b n sa i r n a o ai f r s p o p o m f e o n c n e s t n tmp r t e st se sn e Ca 2Ba 2NH3a h r i g p i. h e u t h w h tt e p e e tt -tg o d n ai e e a o ur swa e t d u i g t C1 h ・ C1 - st e wo k n ar T er s l s o t a r s n s h wo sa e a s r t n r f g r t n c c ec u d o t i o l g o t u t 一 0 ̄ e e tmp r t r fh a e o r e wa 5 C. n a dto , d o p i e r e ai y l o l b an c o i u p t h 2 C wh n t e e au e o e t s u c s8  ̄ I d i n o i o n wi h r i t e c c e a s r t n q a t y o a cu c l r e COP a d S f h y l r .9 g k , .4 a d 1 6 6 W / g r s e t e y h y l d o i u i f l im h o i , p o n t c d n CP o e c c ewe e 0 5 8k / g 0 2 , n 0 . k , e p c i l , t v
新型户式空调动态冰蓄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e tn insv n r we l t dnain l c n my Gra d a c me t a eb e d o etcieso a es tmsd et ebg e x e so i gf a o po rp a t a o o . e t v n a n o e a n e nsh v e nma ei d m si c-trg yse u t ig r n oh
取冷工况进行 实验研 究, 对 部分特 性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 出重要 结论 : 期性的蓄冰、 周 脱冰避免 了热 阻的逐渐增加 , 致 使蒸发温度降低 ; 片状冰 具有较大 的表面积, 热交换性能好, 释冷速 率高且稳定。本蓄冷系统 占地面积小 、 结构简单紧凑 、 蓄冷 取冷方便, 在盘管上加纵 向肋片 的方法解决了盘管无法脱冰 的难题 , 高了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和蓄冰率 。 提
新型 户式空调动态冰蓄冷系统 的实验研究
子 凡 红 郑茂 余 雷 帮 伟 L , ,
(.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哈尔滨 10 9 ;. 5 0 0 2中国交通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上海 203) 0 0 2
摘 要 : 由于 民用 建 筑 空 调 用 电量 峰 谷 差 很 大 , 型 冰 蓄 冷 系 统 的 研 究 使 用 取 得 了 很 大 进 展 , 是 仍存 在 一 个 严 重 的缺 点 影 响 它 的广 小 但 泛 应 用 。 出 了一 种 新 型 的冰 蓄冷 系 统 即户 式 盘 管 直 接 蒸 发 动 态 冰 蓄 冷 系 统 , 盘 管 上 加 纵 向肋 片 。 蓄 冰 、 冰 、 冰及 融冰 提 在 对 脱 储
2、废热利用--实用新型
说明书热力发电厂闭式冷却水废热回收利用系统(一)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废热利用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力发电厂闭式冷却水废热回收利用节能系统。
(二)背景技术热力发电厂有很多设备需要冷却,其中有相当部分设备冷却是通过热力发电厂的闭式水循环系统来实现的。
热力发电厂的闭式冷却水冷却设备后的回水温度通常在47℃左右,向设备供水温度在38℃左右。
当前,热力发电厂的闭式冷却水是通过闭式水冷却器将热量传给开式冷却水散失于环境。
很明显,闭式冷却水所含冷却热高于环境温度,这在冬季气温在0℃以下的北方地区尤为明显,存在很大的可利用空间。
如何回收利用闭式冷却水废热,目前还没有有效方案。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力发电厂闭式冷却水废热回收利用节能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热力发电厂闭式冷却水废热回收利用节能系统,包含水循环和氨动力循环,包括闭式冷却水冷却器、氨-水换热器、氨-空气冷却器、动力膨胀机、液氨泵、循环水泵、压力调节阀门以及调控阀。
水循环特征在于:水循环路中的闭式冷却水从闭式冷却水进入闭式水冷却器前的主管道上获取,所取闭式冷却水依次经过循环水泵、氨-水换热器,调控阀,再回到闭式冷却水冷却器后的闭式冷却水主管道上;氨动力循环特征在于:液氨在氨-水换热器中吸收闭式冷却水热量蒸发成氨蒸汽,氨蒸汽经过压力调节阀门后推动动力膨胀机做功,做功后的氨蒸汽乏汽进入氨-空气冷却器冷却成液氨,液氨再由液氨泵输送到氨-水换热器继续蒸发。
本发明通过二次换热,将闭式冷却水所含废热转化为氨蒸汽热能,氨蒸汽再利用其与环境间的温差,将热能转化成可利用的功量,达到废热回收利用的节能目的。
(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图1中,1闭式水冷却器,2闭式冷却水来水主管路,3循环水泵,4氨-水换热器,5压力调节阀门,6动力膨胀机,7氨-空气冷却器,8液氨泵, 9调控阀,10闭式冷却水去水主管路,11开式冷却水来水,12开式冷却水去水。
制冷循环系统废热再生交换器及其应用的设计研究
制冷循环系统废热再生交换器及其应用的设计研究制冷循环系统废热再生交换器及其应用采用了系列有效措施,可以对制冷系统废热进行收集,并使高温的废热与冷水进行有效的热交换,产出热水。
该装置废热回收率高;一年四季稳定供应热水;产品在制冷系统中的安装、运行、水温自动调节、水垢清洗、保温效果都很好;投资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标签:废热收集;双层螺旋管;相变恒温储热任何制冷循环系统在工作中为了实现热平衡,都会向大自然排放热量。
制冷循环系统向大气中排放的热量称为“废热”。
制冷循环系统长时间不停地工作,排出的废热数量相当庞大,形成温室效应,造成环境污染,能源大量浪费。
与此同时,凡是需要制冷系统工作的企业和工厂,在生产和职工生活中又需要大量的热水,要消耗大量的煤、油、电、汽等能源来实现。
这些能源在消耗过程中,相当部分又是以废热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去,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社会迫切需要研制一种能够使制冷循环系统排放的废热再生,并用它加热冷水,节约大量煤、电、汽、油,实现定量、恒温的热水供应。
制冷循环系统废热再生交换器可以对制冷系统废热进行收集,使高温的废热与冷水进行有效的热交换,生产出热水。
废热再生交换器产品采用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废热回收率高;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一年四季稳定供应热水;产品在制冷系统中的安装、运行、水温自动调节、水垢清洗都很方便;投资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 制冷循环系统废热再生交换器的工作原理安装有废热再生交换器的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2],箭头表示制冷剂循环和热水流动的方向。
废热再生交换器53安装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51和制冷系统的冷凝器55之间。
制冷系统的压缩机从制冷系统的蒸发器57吸入低压、低温制冷剂液体蒸气,经过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压缩,使其压力和温度升高后引入废热再生交换器中,在高温状态下自动向冷水放出热量,进行热交换,其压力并不变;经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后,被冷凝成高压液态;高压液态制冷剂经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56,压力降低后进入制冷系统蒸发器57,低压、低温制冷剂混合物在制冷系统蒸发器内,压力不变,不断吸热(制冷过程)。
动态冰浆蓄冷系统管理论文
动态冰浆蓄冷系统管理论文动态冰浆蓄冷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对于现代建筑的节能改造和节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动态冰浆蓄冷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介绍动态冰浆蓄冷系统的原理、构成及管理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动态冰浆蓄冷系统的原理。
动态冰浆蓄冷系统是利用低峰电力时段,将水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储存到冰浆储罐中,峰时段再通过水冷却机组将冰浆储罐中的冷却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制冷或空调系统。
该系统不仅可节省电能,而且能够平衡电网负荷,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动态冰浆蓄冷系统主要由制冷机组、冰浆储罐、水冷却机组、输电管道等组成。
系统运行的关键在于对各组件的控制和管理。
系统的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动态冰浆蓄冷系统的温度控制是关键一步。
在繁忙的夏季,系统需要开启制冷机组和水冷却机组来保持室内温度。
在低峰电力时段,制冷机组运行以便制造足够的冷量储存到储罐中。
在高峰电力时段,储罐中的冷量被释放以保持室内温度,同时减少电网压力。
2. 管理电力资产动态冰浆蓄冷系统需要管理电力资产以确保其在性能方面最大化。
系统需要容量来容纳冷量,因此需要准确计算电力需求和峰谷电力比例。
如果没有赋予系统足够的资源,系统可能无法高效运行或无法满足负载需求,这样就会出现流失电能的情况。
3. 故障排除如果出现故障,系统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这是因为故障可能影响系统的效率,甚至导致系统荒废。
因此,需要有效的快速故障排除机制。
4. 动态分析制定系统管理方案应该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解读数据以优化系统的效率。
动态冰浆蓄冷系统管理需要能够分析性能数据并识别对系统性能的变化所作出的响应措施。
例如,当电力峰值开始变化时,管理团队需要系统性地实现系统的性能变化,以保持系统性能。
总之,对于动态冰浆蓄冷系统,合理的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低电网压力的效果。
为此,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的原理和构成,从各方面入手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实现最佳性能。
真空制冰动态特性可视化实验研究
真空制冰动态特性可视化实验研究
近年来,真空制冰技术在冷冻、冷藏、低温冷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节约能源、提高冷冻效率和提升冷却效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真空制冰的动态特性,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对真空制冰材料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
首先,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真空制冰的动态特性,采用的实验设备是由真空泵、真空床、真空阀等组成的真空制冰系统,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以及操作真空泵可以对真空制冰进行可视化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降低时,真空制冰的冰相结构由球形向细长条形变化,随着温度的降低,冰相结构会变为更细长的条形,但不影响冰的整体结构。
此外,本研究还研究了真空制冰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行为,用真空阀改变压力,发现压力的升高会使冰的结构变得更大,而且冰的表面形状也会有所不同,表面会变得更光滑。
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流量下真空制冰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流量的增大,冰相结构尺寸也会随之变化,而冰的表面结构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真空制冰的动态特性与温度、压力、流量等各种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如果能够精确控制这些因素,就可以获得最佳的真空制冰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真空制冰的动态特性变化规律,并通过可视化方法探究了温度、压力、流量等变量对真空制
冰特性变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制冰工艺的优化设计、冷藏贮存技术研究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研究了真空制冰的动态特性,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真空制冰的变化规律,为真空制冰的优化设计、冷藏贮存技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冰水源热泵核心技术研究
冰水源热泵核心技术研究冰水源热泵是一种将地下水、湖水或海水的低温能量搬移到建筑物供暖、制冷和热水的系统。
它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被誉为绿色能源利用的代表技术之一。
冰水源热泵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热交换技术、控制技术和压缩机技术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技术展开讨论,探究冰水源热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热交换技术热交换技术是冰水源热泵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换热器的设计和效率提升技术。
换热器是冰水源热泵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热效率。
目前,常用的换热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中间换热器等。
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水源水温的变化、水质的影响以及换热器材料的选择等因素,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耐腐蚀能力。
为了提高热泵系统的效率,还需要采用一些新型的换热器技术,如微细通道换热器、双流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节能性能,为冰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冰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它主要包括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调节技术。
智能化控制是指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通讯网络等技术,实现对热泵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这样可以根据实际的负荷需求和环境条件,实现系统的自适应调节和运行优化,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调节技术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系统的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调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
通过模型预测和实时优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环保性。
三、压缩机技术压缩机是冰水源热泵系统中的动力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制冷、供暖和热水效果。
目前,常用的压缩机包括螺杆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等。
这些压缩机在结构设计和性能参数上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工程条件进行选择。
为了提高压缩机的节能性能和运行稳定性,还需要开展一些新型的压缩机技术研究,如变频调速技术、双级压缩技术、低温高效压缩技术等。
初中语文九上册 第三单元 中考阅读题型训练(三)
中考阅读题型训练(三)源自材料一 科技冬奥里的冰雪奥秘 ——专访CO2跨临界制冷技术专家张信荣
记者:张教授,您好。据了解,这是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首次在冬奥 会上使用,您能介绍一下这项技术有哪些优点吗?
张信荣:以往冬奥会制冰都是用氟利昂或氨,但氟利昂容易造成臭氧层破 坏、地球暖化,氨具有微毒、易燃易爆的特性。而使用二氧化碳制冰,不仅使场 馆碳排放趋近于零,还可以将赛道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温度均匀,保证 了冰面硬度一致,确保运动员无论滑到哪个位置,感觉完全一致,利于创造佳绩。 另外,通过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制冰余热回收后可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 湿等,相比传统冰场能效提升20%以上,一年可节电约200万度。
(根据《文汇报》《人民日报》“每日甘肃网” 相关报道改编)
材料二 冰雪文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
冰雪文化,源于人们适应严寒环境的生存需求,体现了人类长期在冰雪环 境下生产生活的精神体验与趣味追求。
面对寒冷的冬季,我国北方各民族逐渐展现出巧借冰雪的智慧。古诗咏叹 的“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就描绘了中国古人制冰照明的情形。
记者: 示例:听说这项技术还能用来造雪,对比传统的造雪方法,新的 造雪技术有何不同?
张信荣:传统的造雪机都是0℃以下才能造雪,最高温度不能超过2℃。但 是三月份冬残奥会期间,北京气温升高,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们 研发了零上高品质动态人工造雪和储雪一体化技术,当气温处于0℃—15℃时, 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以及新型优化的造雪设计,实现安全、高效、低成 本、高品质的人工造雪。利用传统方式生产1立方米的雪大约需要30度电,而零 上人工造雪技术仅.耗18度—22度电,同时造雪产生的热量将全部回收,用于提供 热水与比赛供热。
《2024年度基于微波加热清雪除冰车部件及行走同步系统设计研究》范文
《基于微波加热清雪除冰车部件及行走同步系统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降雪、结冰等,清雪除冰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微波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微波加热的清雪除冰车部件及行走同步系统设计,旨在提高设备的除冰效率及安全性。
二、微波加热技术及其在清雪除冰车中的应用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技术。
其优点在于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等。
在清雪除冰车中,微波加热技术可用于对车体部件进行快速除冰。
本文将研究微波加热技术在清雪除冰车部件中的应用,包括车体表面、冰雪铲等部件的除冰过程。
首先,通过在车体表面安装微波发生器,利用微波辐射对冰雪进行快速加热,使冰雪迅速融化并脱落。
其次,对于冰雪铲等部件,可通过在铲头处安装微波发生器,使铲头在铲雪过程中利用微波加热对冰雪进行破碎和剥离。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除冰效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三、行走同步系统设计清雪除冰车的行走同步系统是保证车辆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研究行走同步系统的设计,包括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等。
首先,驱动系统采用电动或液压驱动方式,以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扭矩。
其次,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对车辆的行走速度、方向等进行精确控制。
最后,传动系统采用行星齿轮或链传动等结构,以保证车辆在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稳定行走。
此外,为了确保行走同步系统的可靠性,还应进行系统优化和调试,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四、整体设计及性能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将进行整体设计及性能分析。
首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清雪除冰车的结构布局和主要参数。
其次,进行部件设计和选型,包括微波发生器、冰雪铲、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
最后,对整体设计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以确保设备的除冰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燃料电池废热驱动弹热制冷装置性能分析
燃料电池废热驱动弹热制冷装置性能分析
彭钰祥;余庆华;敖瑞;颜伏伍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年(卷),期】2024(46)4
【摘要】热驱动弹热制冷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被加热变形来驱动弹热材料相变从而产生制冷效应的新型固态制冷技术。
本文设计了一种将弹热制冷装置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的组合系统,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废热来驱动弹热制冷装置,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产生制冷效果。
基于燃料电池和弹热制冷的工作原理,采用Simulink建立了全系统动态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组合系统的动态工作特性,并分析了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增加弹热制冷装置能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电堆工作温度为80℃时该系统可产生1.76 kW的制冷功率,调整电堆工作压强至2.5 atm可最大化系统的综合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电堆电流密度对组合系统的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呈现相反的影响趋势。
【总页数】7页(P662-668)
【作者】彭钰祥;余庆华;敖瑞;颜伏伍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
【相关文献】
1.利用燃料电池客车废热的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可行性分析
2.新型废热利用制冷装置
3.肉联厂制冷装置废热的开发和利用
4.开发利用制冷装置排气“废热”的论证
5.浅析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废热成为新的制冷能源
废热成为新的制冷能源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电子》
【年(卷),期】2009(0)8
【摘要】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SU)的工程师们已经在利用废热,并用它来驱
动制冷系统,从而改善柴油机的能效。
该热能驱动的制冷系统在美国是首次应用,它可以用在军事、汽车、工业或其他会产生废热的领域,主要用于空调系统或发电。
【总页数】1页(P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利用废热制取冷媒水替代冰机制冷 [J], 李杰信;李梅
2.吸收式制冷机利用柴油机废热制冷 [J], 张里活
3.电能再次利用!废热成为新的制冷能源 [J],
4.喷射式制冷在船舶废热制冷中的应用研究 [J], 邓申江;孙文哲;曹巍;吴延嘉
5.城市污水成为取暖制冷的新能源 [J], 方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e w o ds y r Pyr og En r ol y; e gy—s vi e h l gy; a ngt c no o Dyn m ia l cep od i a c ly i r ucng; a t a utlz n W sehe tRe iii g;Co f cin e i e tofpe f r a e r o m nc
关键词 热工学 ;节 能技术 ;动态制冰 ;废热利用 ;性 能系数
中圈分类号 :T 67 ; Q 8 ̄ 3 B 5. T 05. 1 4
文献标识码 :A
Re e r h o o e c a i g S s e i e y W a t e t s a c n aN v l eM k n y t m Dr v n b I s eH a
a a y e . esmu ai n r s l n aet a t e s s m p r o ma c n l z d Th i lt u t  ̄c o e si t h t y t h e e r n ewi h en v l t o o l n r a eb f t ht o e me d c u di c e s ymo et a 0 u d r h r h 3 % n e n
Absr c I u t d , o e t o o d n m ia l k i a y i e b sn se e t t a t n o rsu y a n v lme h d t y a c l ma e b n r c y u i g wa t rh a sp o o e A y tm a e n y wa r p s d. s s e b s d o
由工质冷 却 部分 、溶 液 除湿 部分 和蒸 发 制冰 三个 部 分 组成 ,在 制冰 方法 上采 用 与真 空 蒸发 制冰 方法 相 同的 原理 :0C的水 滴 会 在 水蒸 汽 分 压 力低 于 水 三  ̄
相 点 饱 和 水蒸 汽 分 压 力 ( 1 . a 的 低 含湿 量 空 气 6 17 ) P 中持续 蒸 发 ,直到 水滴 边 界层 的饱 和蒸 汽压 与 外界 的水蒸 汽分 压 力相 等 为止 ;在 蒸发 过程 中,水 滴 自
程 中都 有着 广泛 的应 用 ,尤其 值得 一提 的是 ,随着 城 市空 调用 电矛盾 的 凸现 ,冰 蓄冷 成 为一种 重要 的 解 决 方法 ,有着 重 要 的节 能意 义 [。流态 冰 ,以其 1 ] 良好 的热物 性 以及流 动特 性成 为进 行冰 蓄冷 过程 的
首 选 材 料 [ ] 当前 ,流 态冰 的制 取方 法 总体 来 说 2。 I 3
Li u i we Zh ngXi o o g Xi a asn
(c o l f n rya dE vrn n, o tes U iesy Naj g 2 0 9 , hn ) Sh o E eg n n i me tS uh at nvri , ni , 10 6 C ia o o t n
利用废热的新型动态制冰系统 的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李秀伟 张 小松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 境学院 南京 2 0 9 ) 1 0 6 摘 要 提 出 了一种全新 的利用废 热来动态制取流态冰 的系统的构想 :系统 由三个部分 复合 而成 。其 中工质冷 却部分一方
面产生 一定的冷量用于对制冰 的水进行预冷 ,而 另一方面其排 出的热量并未被 浪费而是被重 新利用于驱动复合系 统其他部 分 的运行 ,并完成整个系统 的循 环 ,从而使系统整体 的运行效率得 到 了提 高。详细介绍 了系 统的构造原理和工作 流程 并深
长 久 以来 ,冰 在 空 调 、保 鲜 以及 工 业 加 工 过
此种 方法 一 方面 要耗 费 大量 的机 械功 进 行抽 真空 , 另 一方面 在 抽真 空过 程 中也会 碰 到相 应 的各种 机械
方面 的 问题 。考 虑到 上述 方 法 的优 点和 不足 ,提 出 了一种 新 的动态 制取 流态 冰 的系 统 的构 想 ,此 系 统
第2卷 第5 9 期
2 0 年 1 月 08 0
制 冷 学 报
J un lf e ieai o r a o R f g rt n r o
V 1 9No 5 o. , . 2
Oc o e . 0 8 tb r 2 0
文章编号 :05- 3920)50 1— 6 23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80— 080 0
ti me o o s t o repr ,nw i eh a r etdf m epe c oigp ri apidt r eteo e a s Ota hs t dcn i s fhe at i hc t ete ce o t r— o l a p l di t r r t h s t s hh j r h n ts e o v h h pt S h
入探讨 了其 可行性,在此基础 上设定工况 的条件 下对 系统运行 的性 能系数进行 了分析计算并将 该系统与 目前常用 的几 种制
冰方法进行 了 比较 。结果表 明该系统设计可 以克服 目前使用较广 的三 种动态制冰 的系统 的缺 陷,而在与过冷水动态制 流态 冰系统 的比较 中发现该新 系统 的性 能系 数在 一定的工 况下可 以提高3 %以上 。 0
t e p r o ma c f t e s se c n b mp o e .T e wo k n rn i e a d f a i i t ft e p e e ti e m a i g s se we e h e f r n e o y t m a e i r v d h r i g p i cpl n e sb l y o r s n c k n y t m r h i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