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通史体系构建第1讲解析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双轮驱动,分类备考 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双轮驱动,分类备考 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列表验证“输出”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列表验证“输出”
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前 西汉中 东汉时
时期 时期 时期

后期 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社会 生活
画图验证“输出”
核心素养背景下知识观的转变
旧知识观(陈述性)
新知识观(程序性)
把知识看做动态的、过程性的,是对开放的、复杂多
将知识领域分解为各门学科分别 加以研究
合性”的,即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认知特点、个性 特征等因素会同时影响认识过程,因此,强调知识的 整体性、综合性,强调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核心素养下的知识观有两个特点: (1)不是零碎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结构化的; (2)不是背诵或灌输得来的,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中互 动习得的。
将知识看做静态的、结论性的 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
的客观反映
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 绝对性
同时强调知识的主观性、个体性和相对性,即对学习 者的依存性,把“知者”与“被知者”,即学习者和 学习的对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把知识的获得视为信息的接受 把知识理解为意义的建构
认为世界原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认识也是“复
2023届高三二轮备考策略
考试发生深刻的变化
20年前考试是检测有什么资源
知识
10年前考试基本不直接检测有什么资源,
主要考察这些资源怎么用
现在考试不仅考资源怎么用,
新情境中考察价值观指导下如何使用
能力 素养
中学备考和高考命题的对比
中学备考
高考命题
注重知识掌握和技能熟练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完整ppt课件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完整ppt课件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4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
17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1)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比较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和战国时期的中国的异同。
.
21
政治:同——处于分裂状态,希腊是小国寡民,中国是诸侯
并立; 异——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
政治权利。 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同——都是经济大发展时期。
异——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农业相对落后, 中国农业发达,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23社会转型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知识分子倡导统治者扶持适应时代潮流24古代中国古代西方文明类型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物质文明经济特征经济思想精神文明思想发展科技文化发展大河农业文明海洋商业文明君主专制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工商业经济重视商业发展儒家思想演变人文精神的起源辉煌的古代科学逐渐产生近代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自身的变化3对于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概览·一目了然——时序贯通构建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时空定位】【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知识纵横把握通史体系[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与宗法制:(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1)农业:以石器为主。

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有一些是刻在器物上的铭文。

(2)夏商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动荡与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宗法制与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

2.经济(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步瓦解。

二轮复习通史课件

二轮复习通史课件

第一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1 【阶段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 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 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 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 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 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 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 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 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目的、史实、评价。
①含义:“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 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抑商”就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②目的:直接目的在于确保赋税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 的在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 文化方面的考虑,即安定人心。 ③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历代封建王 朝继承并发展。 ④史实:西汉高祖和武帝的“抑商”措施。明清统治者继承传 统的专卖制度,由官府垄断盐、茶经营;官府出台许多歧视商 人的规定;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还采取征收重税、压价 收购等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⑤评价: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思想文化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 成。 ①上古时期的思想文化反映了先人对自然、社会和 人生的看法,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反 映。 ②“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 化领域的反映,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在各 领域所形成的理论,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的进化, 诗歌(代表作《诗经》《楚辞》)是当时具有代表 性的文学形式,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也有所 建树,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高三历史备考:如何构建思维导图课件(共44张PPT)

高三历史备考:如何构建思维导图课件(共44张PPT)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1、记笔记
1)导图笔记的特点与优势 笔记的基本属性
信息的整理与使用
特点与优势:
1、信息整理
主题鲜明 分类与归纳 概念明析 逻辑清晰
2、强化记忆
关键词 色彩图形 省时高效
3、团队协作
2)笔记对比: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 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 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4分5高三收获1名词概念知识体系逻辑清晰2构建通史版的思维导图高三通史版思维导图及相关复习材料时代特征三如何画思维导图1课堂思维导图的制作1课堂思维导图的制作流程2思维导图作品展示学生作品
打开学习的那扇门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沈阳二中 李景芳
高三复习最大的苦恼
逻辑 历史解释
一、思维导图是个什么
鬼?
1、简介
这个假期 不补课!!
Tony Buzan
1、放射状思考,发散思维; 2、可视化、激发想像力,创造力; 3、开发大脑潜能;
运用思维导图的公司: IBM、 波音公司、 微软公司、 惠普公司、 通用公司、 汇丰银行……
理想
创造力! 想像力! 创新力!
素怪质教我育喽!!!
现实
高考中,这三力 有多大,考生就 能死多惨!!
四、反思
只是工具,不能神化! 但其好处显而易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敲黑板,划重点,一张导图代表我的心!!
参考答案: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 挽救民族危亡。(4分)
5、高三收获
1)名词概念、知识体系、逻辑清晰 2)构建通史版的思维导图
高三通史 版思维导 图及相关 复习材料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通史整合(一)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通史整合(一)
通史整合(一)
板块一
历史
阶段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
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代表,经 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逐渐过渡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1)政治上,中国早期国家是由部族演化而来的,对地方的管理相对松散,君 主权力有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贵族体系逐渐被官僚体 系所取代。 (2)经济上,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长期占统治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 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型,集体耕作被家庭小农经济取代,农业生产 效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
治制度的成熟,另一方面,也维持了封建政权的长时期稳定和统一。
(2)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大规模开发,唐中叶以后,南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
平衡,南北经济交流更趋频繁,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布局和文化人才的空
间分布。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3)民族关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随后出现的隋唐统一王朝,实行开明 的民族政策,民族往来更加活跃。 (4)对外关系上,隋唐对外来文化较为开放,丝绸之路活跃,中外交往频繁,佛 教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中华文化圈逐渐形成,隋唐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处 于领先地位。 (5)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佛教、道教盛行;唐朝统治 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民族交融、佛教盛 行、农耕经济都深刻影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通史视角
视角1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特点:中国古代一直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随着考古学 的发展,当代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 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在五千年前文明程度 相当,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2)本土特征:中国大地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这些居民不断发展演化,最终 形成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不是外来种族入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本土性,这 与西亚、北非、南亚文明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第01讲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第01讲 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八大方略引领二轮复习走向成功——通史框架下二轮复习要点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高考复习进入年后阶段,时间也过去了一大半,离高考只剩三个多月了,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年后的大二轮如何复习了!在这关键期,如何合理高效地复习?如何充分利用这短暂宝贵的时间?怎样才能实现鲤鱼跃龙门为人生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八大方略,科学备考,引领您的二轮复习走向成功!方略一通史时序,抓特征全国卷的高考考纲和试题编排,都是按照通史时序编排,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历史学科的自身整体性,将同时期关系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内容安排在不同模块、不同时间讲授。

其实,政治是历史的骨架、经济是历史的血肉、思想文化是历史的灵魂,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这种分割模式破坏了历史的内在逻辑关系,造成了时序上的混乱,破坏了历史概念的完整性,弱化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形不成知识间的铺垫关系,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二轮复习首先要抓通史时序,要抓通史阶段特征,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建立在通史之上的内在逻辑,这是适应当今高考的必由之路。

本书以通史为主线,必修部分从古至今、从中国史到世界史,每一讲首先抓通史时序,以时间为轴,融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科技。

使学生易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同时,从综述到分述,高度概括阶段特征。

这样形成一个通史的基本框架,理清历史的发展线索,明确历史重大事件的演变过程。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一提一条线,一串一大片,从而提高二轮复习效率。

方略二整合教材,抓基础注重基础永远是高考的主旋律,咬定基础不放松,一定会旗开得胜。

最后的复习,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放松对基础的巩固。

基础知识来于教材,要做到无论提及哪一个知识点,都能准确说出其所属的册、章、节、目,复述相关的结构、纵横的网络。

首先,从必修到选修的顺序进行“地毯式”阅读。

阅读时应有整体意识,要宏观把握。

阅读时应有细节意识,要精读教材,知微见著,进行精细化处理。

例如,标题的再现、细化、深化,课前提示相关内容,正文、注释、插图、引文等。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 (1)标志:美国 1787 年宪法的颁布,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

文化 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 炎黄子孙)
认知 三代时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 1.周公的思想文化及历史地位
2.商周文明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影响
1. (2022·全国乙卷高考)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C)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3)西周 ①西周的统治: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公元前841年,“国人 暴动”“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②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 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 盾和冲突。 ③法治:《九刑》。
3.商业与交通: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工商食官”的格局被 突破。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4.经济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三、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奠基 1.思想: (1)孔子: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恢复 西周礼乐制度并有所改良;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2)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主张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 (3)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 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 水,影响深远。
第一部分
两大板块 纵横贯通 优势互补 珠联璧合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
板块一 通史横向整合——让认知更全面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一步 通史体系•重组—— 学“通”历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人教版)
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对人类文
文 政治制度 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近
明 (3)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 现代欧美国家法律的源头
界潮流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

表 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工商业发
视角2 从发展角度考查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和目的 【考题4】 (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 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审题定位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 解题关键 由题干中的贾人“皆无得名田”“敢犯令,没 入田货”可知这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重农抑商政 策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从而维护封建统 治的经济基础,故答案为D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D
2.手工业 (1)西周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技艺高超;春秋战国 时期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称 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 (1)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 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2)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易 的“市”出现;开通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 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 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大特征。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 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⑤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⑥法律: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还发布法 律文告,称“令”。
⑦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 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4)对外关系: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 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5)赋役:大致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 赋,还征收财产税。
(6)户籍:编户齐民。 (7)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 长。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8)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 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2. (2022·武汉市高三五月模拟)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 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 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 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 了秦朝( C )
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 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 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 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 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农业: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庄园经济。 (3)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场景。人们使用 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2)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
(3)官僚任命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
(4)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地方分权制;
(52)020/君10/16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1)铁犁牛耕取代石锄人耕,生产力首次实现质的飞跃;
(2)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取代集体耕作的奴隶制经济;
2020/10/16
10
【预测3】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 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 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 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 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典例2】 (2013·山东)《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
战国时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4)社会根源:
保护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免受北方游牧文明冲击的需要。
(5)前提条件:
战国时代的局部统一及秦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
(二)特点
A、皇权至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B、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
C、官僚政治,官员一律由皇帝任免;
D、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
(3)“精耕细作”的集约型取代“刀耕火种”的粗放型模式;
(4)男耕女织模式下家庭手工业和畜牧业成为必要补充;
(5)私营手工业和私商的出现打破了“工商食官”的局面;
(6)商人的地位因秦汉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而日益下降;
(7)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市出现“市”,形成市坊制;
3.文化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 变
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
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
A.不利于官员选贤任能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
C.不利于中央科学决策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4.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
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
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
(1)社会道德价值观初步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形成;
(2)文化自由逐渐被文化专制取代,思想走向统一;
(3)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4)科技领域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医农天文地理)。
2020/10/16
4
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
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
• A.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六部职能的衰退
•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宰相权力的反弹
2020/10/16
8
全面认识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原因
(1)经济根源: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家统一。
(2)政治根源:
地主阶级需要强大的政权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经济利益。
(3)思想根源:
2020/10/16
9
全面认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影响 利: ①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维护了祖国统一与领 土完整; ② 有效组织了全国可用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 济建设; ③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加速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 的交流。 弊: ① 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阻碍了历史的进一步发展。 ② 思想专制箝制了世人思想,遏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③ 成为封建社会末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桎梏。
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202经0/10济/16 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5
1.《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
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
2020/10/16
撰稿:钟道勤 1
2020/10/16
2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
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 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 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预测1】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 (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 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 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 意旨,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 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政府最高的职能部门, 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仁政思想逐渐消失
B.礼乐制度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020/10/16
6
【深化必备】 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封建政治方面 (1)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的继承。 (2)传承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3)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2.社会习俗方面 (1)后世百家姓丛书和家族家谱的修订及宗祠家庙的建立。 (2)民间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和祭祖扫墓之风 3.思想观念方面 (1)传统文化形成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和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社会公德。 (3)形成了“家国一体化”的主流意识,造就了无数忠孝之士。 (4)直接导致后世“道德专制”、男尊女卑、等级贵贱的思想。 (5)强调家庭本位导致任人唯亲,成为阻碍民族进步的瓶颈。 (6)2宗020法/10意/16 识造就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7
A.宗法制要求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解决王位继承问题
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2.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
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
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