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道德法律故事.doc王浩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5ee48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3.png)
我身边的法治故事作为一个生活在法治社会里的普通人,身边总有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故事发生。
这些故事或许平凡,或许不起眼,但它们无疑构成了我们身边的法治风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故事,重温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第一篇:邻里纠纷的化解在弄堂深处,住着一对老夫妻。
他们和邻居素来关系融洽,但近来因为一个地下室装修的纠纷,导致关系出现了裂痕。
老夫妻因为施工噪音和空气污染向邻居提出了抗议,邻居则认为他们占用了公共空间。
纠纷逐渐升级,双方都情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于是,法院出具了详细的裁决,明确划定了双方的权益,调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
最终,双方均遵守法院的判决,和睦相处,重建了邻里关系。
第二篇: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小明是一名七岁的男孩,他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
有一次,因为琐事和同学打了起来,老师不仅批评了他的行为,还带领他走进了法治教育课堂。
在课堂上,小明学习了法律的基本知识,理解了自己的错误,并与同学达成了和解。
从那以后,小明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懂得了尊重和法律的力量。
第三篇:维权的坚守小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他在网上购买了一件商品,结果却收到了质量不符的商品。
面对商家的无视和拖延,小刘选择了向法院维权。
在法院的帮助下,小刘最终赢得了官司,获得了合理的赔偿。
这次维权的经历不仅让小刘收获了公正,也提醒了商家尊重消费者的权益。
这件小事,见证了法治为每个人的利益而努力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身边的法治故事,或许这些故事并不惊艳,但这些故事确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证了法治在保护我们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愿我们从中深刻体会到法治的温度和力量,秉持法律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0526cb5022aaea998f0fc9.png)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
大家都知道,如果人们不遵守法律,那整个世界会陷入混乱之中,如果人人都遵守法律,那世界就会是和平的,法律一定要遵守,坚决反对邪教,这样才防止人走向犯罪.
我们之所以能幸福的生活,开心的上学,是因为人人都能遵守法规.但是,还是有些人不遵守法则,下面有一则故事:小王,今年21岁了,但成年的他,却整天乱跑,导致他很穷,一天他看见跟他差不多年龄的同龄人,一个个都有苹果手机,都有金戒指,非常羡慕,他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有.晚上他看了一部电影,电影里讲一个人蒙面,手持刀去抢却别人的钱财,他心想自己也可以这样.第二天一早,他便去打劫,不过钱没有抢到,但他本人却被警察抓进了牢房里.
法律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中小学生要知法,铁窗后怅然流泪,只因不懂法的代价是惨痛的.
法律和生活是形影不离的,没有法律就没有生活的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遵纪守法.。
身边的道德榜样故事
![身边的道德榜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1cdcb6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a.png)
身边的道德榜样故事1. 你知道吗,我们小区有个王大爷,那可是大家公认的道德榜样啊!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小区里摔倒了,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呀,其他大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呢,王大爷就像一阵风似的冲过去,一把抱起小朋友,轻声安慰,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
这难道不比那些冷眼旁观的人强太多了?2. 咱班上有个同学叫李明,哇,那真的是太了不起啦!上次在公交车上,有个老人上车后没座位,摇摇晃晃的站不稳,李明二话不说就站起来让座,还细心地扶着老人坐下,这小小的举动却透着大大的温暖啊!大家不觉得这样的他特别棒吗?3. 我跟你们说啊,我家隔壁有个姐姐特别厉害!有一回,我看到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好多钱和证件呢。
她呀,没有一丝犹豫,就在原地等着失主,那可是等了好久好久,直到失主找过来,她笑着把钱包交还,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良真的让人感动哇!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4. 我们公司有个同事,简直就是道德楷模!有一次办公室的饮水机没水了,其他人都没当回事,可他呢,主动去搬来一桶新水给换上了,还笑着说大家可不能没水喝呀。
哎呀,这样为大家着想的人真是不多见了啊!5. 我有一次逛街的时候,看到一个叔叔在帮一位盲人过马路。
他小心翼翼的扶着盲人,一边走还一边细心地提醒着路上的状况,那画面真的太有爱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像这位叔叔一样多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吗?6. 我们社区有个张阿姨,哇哦,真是个大好人!有一次下大雨,一个快递小哥的包裹都被淋湿了,张阿姨看到后,赶紧回家里拿来雨布帮快递小哥盖上,还帮忙把包裹抬到避雨的地方。
这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不感人吗?7. 我表妹的学校里有个老师,真的太让人敬佩啦!有个学生家里很穷,连文具都买不起,这位老师知道后,自掏腰包给那学生买了好多文具和书本,还鼓励他要好好学习。
这样的老师是不是像天使。
身边的道德法律案例(3篇)
![身边的道德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61071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3.png)
第1篇在我国,邻里纠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些纠纷往往涉及道德、法律等多个层面,引发人们对于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界的思考。
本文将结合一起身边的道德法律案例,探讨邻里纠纷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一、案例背景某小区居民张先生和李先生是多年的邻居。
近年来,由于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分配问题,两家人产生了矛盾。
张先生和李先生在房屋拆迁前,共同拥有一套住房。
在拆迁过程中,双方对补偿款的分配比例存在分歧。
张先生认为,作为房屋的共同所有者,他应获得补偿款的60%,而李先生则认为,他应获得补偿款的70%。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最终导致邻里关系紧张。
二、道德问题1. 忠诚友善:在邻里关系中,忠诚友善是维系双方关系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和李先生未能以诚相待,导致矛盾激化。
2. 诚信守诺: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
在案例中,张先生和李先生在拆迁前并未就补偿款分配达成一致,却在拆迁后反悔,违背了诚信原则。
3. 社会公德:邻里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然而,在上述案例中,双方为了一己私利,忽视了社会公德,导致邻里关系恶化。
三、法律问题1. 物权法:根据《物权法》规定,房屋所有权归共同所有者共有。
在案例中,张先生和李先生作为房屋的共同所有者,对补偿款的分配享有平等的权益。
2. 合同法:在拆迁过程中,张先生和李先生应遵循合同法的规定,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分配补偿款。
3. 民事诉讼法:当邻里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分析1. 道德层面:张先生和李先生在邻里纠纷中,违背了忠诚友善、诚信守诺、社会公德等道德原则。
这不仅损害了双方的感情,还影响了小区的和谐氛围。
2. 法律层面:张先生和李先生在拆迁过程中,未按照法律规定分配补偿款,侵犯了对方的合法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启示1. 提高道德素养:邻里之间应注重道德修养,以诚信、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彼此,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亲身经历的道德法律案件(3篇)
![亲身经历的道德法律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6f565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e.png)
第1篇在我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日益复杂,赡养纠纷案件也层出不穷。
我亲身经历的一场赡养纠纷案,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道德与法律的较量。
一、案件背景2019年,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接到一起赡养纠纷案。
原告张老先生,年过七旬,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
他的儿子小张,因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看望老人。
女儿小李则因家庭琐事与母亲关系紧张,同样很少回家。
张老先生感到十分孤独和无助,遂将两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承担赡养义务。
二、案件审理1. 调查取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律师团队首先对张老先生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了解到,张老先生原本居住在自家房子里,但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无法独自生活。
在法院的调解下,张老先生暂时住在女儿小李的家中。
然而,小李因家庭琐事与母亲关系紧张,对老人的照顾并不尽心。
2. 调解与辩论在庭审过程中,我们律师团队为张老先生辩护,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我们强调,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不仅关乎道德伦理,也关乎法律义务。
被告小张和小李则辩称,他们都有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无力承担赡养义务。
小张表示,自己在外地工作,无法经常回家照顾父亲,但他每年都会给父亲一定的经济支持。
小李则表示,她与母亲关系紧张,无法提供更好的照顾。
3.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小张和小李作为张老先生的子女,应承担赡养义务。
法院判决,小张每月支付张老先生一定数额的赡养费,小李则负责照顾张老先生的生活起居。
三、案件反思这场赡养纠纷案让我深刻反思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在我国,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在这起案件中,张老先生的子女虽然违反了道德规范,但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判决他们承担赡养义务,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道德法律事件案例(3篇)
![道德法律事件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2afe7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0.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活动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涉及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等多个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某县居民张三、李四等100人被告:某化工有限公司2018年,某化工有限公司在县内设立分厂,主要从事化学原料的制造。
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导致周边环境严重污染。
2019年,张三、李四等100人联名向县环保局投诉,反映该公司污染问题。
经县环保局调查核实,该公司确实存在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随后,县环保局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然而,在处罚决定作出后,该公司仍未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
2019年6月,张三、李四等100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公司承担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
三、争议焦点1. 被告是否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2.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如何确定?四、法院判决1. 被告是否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环境污染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被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导致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因此,被告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
2.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如何确定?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被告的违法行为对原告造成的损害程度;(2)原告因环境污染所遭受的经济损失;(3)被告的过错程度;(4)被告的经济能力。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万元。
五、案例评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具有以下特点:1. 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
本案涉及环境污染侵权、行政处罚、民事诉讼等多个法律关系,需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案件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
道德法律的案例(3篇)
![道德法律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e22b0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华,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拥有一家小型科技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业务范围涵盖企业信息化、智能硬件等领域。
张华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团队管理能力,使公司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张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但这个商机却与道德和法律相悖。
二、案件经过1. 张华发现商机张华在一次出差途中,偶然发现一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安全系统存在严重漏洞。
如果能够破解这个漏洞,该公司将有机会获得该企业的订单,从而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破解漏洞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2.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面对这个巨大的商机,张华陷入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他深知破解漏洞可能触犯法律,但同时又难以抗拒巨额利润的诱惑。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张华最终决定铤而走险。
3. 破解漏洞张华开始秘密研究破解该企业信息安全系统漏洞的方法。
经过数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破解了漏洞。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张华意识到破解漏洞可能导致企业数据泄露,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 法律制裁张华在实施破解漏洞的过程中,被该企业发现。
企业将张华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破坏企业信息安全。
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决张华赔偿企业经济损失,并处以有期徒刑。
三、案例分析1. 道德层面张华在案件中,面临着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从道德角度来看,张华的行为违背了诚信、公平、正义等基本道德原则。
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权益,这种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 法律层面从法律角度来看,张华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他未经授权破解企业信息安全系统,侵犯了企业知识产权,破坏了企业信息安全,属于违法行为。
3. 案件启示张华案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1)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道德、有法律意识的人。
(2)在面临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时,我们要学会权衡利弊,坚持道德底线,不触犯法律。
道德法律案例(3篇)
![道德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ca1f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一名普通的白领,一直热心公益,尤其是无偿献血活动。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小王积极参与其中,累计献血量已达4000毫升。
2021年5月,小王再次来到献血点,进行了常规的献血。
在献血过程中,小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献血点的工作人员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王患有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进行手术。
二、道德与法律分析1. 道德层面(1)小王的无偿献血行为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2)小王在献血过程中遇到意外,反映了我国无偿献血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这提醒我们在推广无偿献血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建设。
2. 法律层面(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献血者因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本案中,小王在献血过程中发生意外,医疗机构有义务对其进行救治,并按照法律规定给予相应补偿。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本案中,小王在献血过程中突发疾病,属于紧急避险行为,医疗机构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例处理1. 医疗机构在接到小王献血后身体不适的报告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并进行了及时救治。
在救治过程中,医院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了小王的生命安全。
2. 由于小王在献血过程中突发疾病,属于紧急避险行为,医疗机构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但考虑到小王的无偿献血行为,医疗机构对其给予了人道主义关怀,免除了其部分医疗费用。
3. 小王所在单位了解到情况后,对其表示慰问,并协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四、案例启示1. 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道德法律故事案例(3篇)
![道德法律故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a79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家境贫寒,但从小就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
在求学过程中,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毕业后,张明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
然而,在职场中,张明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一些同事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地侵害公司利益,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腐败。
面对这些现象,张明陷入了道德和法律的纠结之中。
二、道德困境1. 面对同事的贪污腐败,张明深知这是违法行为,但他在道德上却陷入了困境。
一方面,他深知举报同事可能会遭到报复,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他无法忍受看到身边的同事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公司利益。
2. 在道德和法律之间,张明倍感压力。
他担心自己的举报行为会破坏同事之间的友谊,甚至可能导致自己失去工作。
然而,他内心深处又觉得,如果自己不站出来,那么正义将无法得到伸张。
三、法律思考1. 张明开始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他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贪污腐败行为是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2. 张明明白,举报是维护公司利益和打击腐败的有效手段。
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当平等,不能因为恐惧而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道德法律抉择1. 经过深思熟虑,张明决定勇敢地站出来,举报同事的贪污腐败行为。
他坚信,只有揭露这些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让正义得以伸张。
2. 在举报过程中,张明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身份,避免遭到报复。
同时,他还向有关部门提供了相关证据,以便于调查取证。
五、结果与反思1. 经过调查,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了贪污腐败的同事,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公司内部也加强了对员工的教育和管理,杜绝了类似事件的发生。
2. 张明的举报行为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他本人也因敢于揭露违法行为而受到了表彰。
在这次事件中,张明深刻体会到了道德和法律的力量,也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生活法律道德案例(3篇)
![生活法律道德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1786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先生和王女士是邻居,两家住在同一栋楼的不同楼层。
李先生住在5楼,王女士住在6楼。
两人原本关系融洽,但近期因楼道照明问题产生了纠纷。
近日,李先生发现楼道照明灯经常不亮,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出行安全。
于是,他向物业反映情况,要求更换照明灯。
物业在接到投诉后,立即进行了维修,但不久后又出现同样的问题。
李先生再次向物业反映,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王女士住在6楼,她认为照明灯不亮的原因是物业维修不及时,但同时也觉得李先生没有考虑到邻居的感受。
王女士认为,李先生在夜间频繁开关照明灯,影响了她的休息。
于是,她找到李先生,希望他能减少开关照明灯的次数。
二、案例分析1. 法律角度(1)物业管理条例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设施设备的使用、维修、养护和更新,应当遵循合理、节约、安全、高效的原则,保障业主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物业未能及时维修楼道照明灯,违反了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
(2)相邻权根据《物权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本案例中,李先生与王女士之间存在相邻权关系,双方应相互尊重,共同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
2. 道德角度(1)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本案例中,物业未能履行维修义务,损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2)关爱邻里关爱邻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本案例中,李先生和王女士在处理照明灯问题时应本着关爱邻里的原则,相互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三、解决方案1. 法律途径(1)李先生可以向物业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其履行维修义务,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2)如物业仍未履行维修义务,李先生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寻求法律帮助。
2. 道德调解(1)李先生和王女士可以共同与物业协商,要求其尽快解决问题。
(2)双方可以相互理解,李先生在夜间尽量减少开关照明灯的次数,王女士也应体谅李先生的难处。
道德法律小案例(3篇)
![道德法律小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64a2e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35岁,在某市某小区居住。
邻居小李,男,32岁,与小王同住一个小区,两家相邻。
小王和小李关系一直较好,但在一次邻里纠纷中,双方矛盾激化,导致关系恶化。
现将此事整理为道德与法律的交织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二、案例经过1. 事件起因小王家客厅的窗户与小李家的窗户相邻,小李家阳台上的空调外机正好位于小王家客厅窗户下方。
由于空调外机产生的噪音,小王感到非常困扰,多次与小李协商,希望小李能够采取措施降低噪音。
但小李以空调外机无法拆除为由,拒绝配合。
2. 事件发展小王无法忍受空调外机的噪音,于是向物业投诉。
物业在接到投诉后,多次协调双方,但均未能达成一致。
小王认为小李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于是决定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3. 事件解决小王在律师的建议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李拆除空调外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噪音。
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双方的陈述和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法院认为小李家的空调外机产生的噪音已经对小王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侵犯了小王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判决小李拆除空调外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噪音。
判决生效后,小李在法院的监督下,拆除了自己的空调外机。
至此,双方矛盾得以解决。
三、案例分析1. 道德层面在这个案例中,小李的行为违背了邻里之间的道德规范。
邻里之间应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小李在空调外机噪音问题上,没有考虑到邻居的感受,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李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2. 法律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在这个案例中,小王因空调外机噪音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法保护了小王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3. 道德与法律的交织在这个案例中,道德与法律相互交织。
小李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侵犯了小王的合法权益。
体现道德的法律案件例子(3篇)
![体现道德的法律案件例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ca047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e.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6月,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被害人王女士在家中被盗,丢失现金5万元及金银首饰若干。
经侦查,警方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
张某某,男,28岁,无业,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于2017年刑满释放。
此次作案,张某某再次铤而走险,企图利用自己对社会治安的不满情绪,通过盗窃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二、案件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张某某进行了审判。
以下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 张某某的犯罪事实在法庭上,张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他表示,自己在作案时,考虑到被害人王女士的财物价值较高,且家中无人,便萌生了盗窃的念头。
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张某某对被害人王女士的财产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给王女士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张某某的悔罪表现在庭审过程中,张某某表示自己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深感懊悔,并请求法庭给予宽大处理。
张某某还表示,自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3. 被害人的陈述被害人王女士在法庭上陈述了自己的遭遇,表示对张某某的犯罪行为感到痛心和愤怒。
王女士还表示,希望法庭能够依法严惩张某某,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公诉机关的指控公诉机关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盗窃数额巨大,情节严重,依法应从重处罚。
同时,公诉机关还指出,张某某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此次作案表明其具有累犯情节,应当加重处罚。
三、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盗窃数额巨大,情节严重,依法应从重处罚。
鉴于张某某具有悔罪表现,且未造成严重后果,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四、案例分析张某某盗窃案是一起典型的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案件。
以下是对该案件的分析:1. 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在张某某盗窃案中,张某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经典道德法律案例(3篇)
![经典道德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059b6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d.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某,男,25岁,某市某区居民。
2018年5月,张某某因与邻居李某某发生纠纷,持刀将李某某刺伤,导致李某某重伤二级。
案发后,张某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张某某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并赔偿了李某某的医疗费用。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以及是否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法律分析(一)张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张某某持刀将李某某刺伤,导致李某某重伤二级,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1. 张某某有伤害的故意。
张某某在与李某某发生纠纷后,持刀将其刺伤,其行为表明其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伤害到李某某,但仍故意为之。
2. 张某某实施了伤害行为。
张某某持刀将李某某刺伤,这一行为是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表现。
3. 李某某受到伤害。
李某某被张某某刺伤,且重伤二级,符合故意伤害罪的后果要求。
综上所述,张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是否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 张某某主动投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本案中,张某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符合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条件。
2. 张某某悔过态度较好。
张某某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并赔偿了李某某的医疗费用,体现了其悔罪态度较好。
3. 张某某有自首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后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本案中,张某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属于自首情节。
综上所述,张某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鉴于其具有主动投案、悔过态度较好、自首情节等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法院可以依法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道德分析在本案中,张某某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违背了道德。
关于道德法律相关的案例(3篇)
![关于道德法律相关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c61a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f.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在某个沿海城市上演。
一名年仅20岁的青年李某某,因为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不仅导致对方车辆司机受伤,还引发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拷问。
这起案件不仅涉及到了道德伦理的争议,也引发了法律适用和道德评判的激烈讨论。
二、案件经过2012年某月某日,李某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行驶在市区主干道上。
当天下午,李某某因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失控,与前方一辆由王某某驾驶的货车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李某某立即停车,并下车查看情况。
发现王某某受伤后,李某某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然而,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李某某的行为引起了周围行人的质疑。
原来,在事故发生后,李某某不仅没有立即下车救助王某某,反而驾车逃离了现场。
这一行为让原本就受伤的王某某更加痛苦,也让周围人对李某某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怀疑。
三、道德争议这起事故发生后,社会上对李某某的道德品质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李某某在事故发生后驾车逃离现场,不仅没有尽到救助义务,还可能逃避法律责任,其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李某某可能是因为慌乱而逃离现场,并不能完全否定其道德品质。
四、法律争议在法律层面,这起事故引发了关于法律责任和道德评判的争议。
首先,关于李某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而李某某在事故发生后驾车逃离现场,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构成了交通肇事逃逸。
其次,关于李某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在考虑李某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后,最终对其作出了有期徒刑三年的判决。
道德法律真实案例(3篇)
![道德法律真实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0ee6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某,男,35岁,某市居民。
因其妻子与他人通奸,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在得知妻子与他人私奔后,张某怀恨在心,心生报复。
某日,张某持刀将妻子及其情人杀害,随后自首。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道德与法律交织的悲剧。
二、案件经过1. 夫妻感情破裂张某与妻子结婚多年,育有一子。
然而,在婚姻生活中,张某发现妻子与他人有染。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张某多次与妻子争吵,但妻子态度坚决,不愿回归家庭。
2. 报复心理滋生在得知妻子与他人私奔后,张某悲痛欲绝,怀恨在心。
他决定报复妻子及其情人,以泄心头之恨。
3. 案发经过某日,张某持刀闯入妻子情人住处,将两人杀害。
在作案过程中,张某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随后,张某向警方自首。
三、道德与法律分析1. 道德层面从道德角度来看,张某的行为令人不齿。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家庭破裂之际,张某本应选择原谅、包容,而非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他的行为违背了传统美德,造成了家庭悲剧。
2. 法律层面从法律角度来看,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张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生命权,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四、案件反思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夫妻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应相互理解、包容,共同面对困难。
2. 面对家庭破裂,应理性对待,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极端手段。
3. 社会应关注家庭问题,加强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论张某杀人案是一起道德与法律交织的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家庭问题时有发生,但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底线,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张某的行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珍惜家庭、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2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道德和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仍有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
个人道德法律案例(3篇)
![个人道德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3628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5.png)
一、背景某小区居民张先生与李先生系邻居,两家相隔不远,平日里关系尚可。
一天,张先生家装修,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到李先生家的休息。
李先生多次与张先生沟通,希望张先生能够降低噪音,但张先生并未理会。
李先生忍无可忍,遂向物业公司投诉,要求张先生停止装修。
物业公司介入调解,但双方均未达成一致意见。
此后,李先生多次向张先生道歉,希望张先生能够理解自己的难处,但张先生仍坚持己见。
矛盾激化,李先生遂将张先生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 张先生是否应承担降低噪音的道德责任?2. 张先生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1. 张先生是否应承担降低噪音的道德责任?道德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
在本案中,张先生装修产生的噪音确实给李先生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影响了李先生的休息。
根据道德规范,张先生有义务采取措施降低噪音,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
因此,张先生应承担降低噪音的道德责任。
2. 张先生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污染物。
在本案中,张先生装修产生的噪音已经超过法定标准,对李先生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法律规定,张先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张先生装修产生的噪音确实对李先生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张先生应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同时,法院也认为,张先生在道德层面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要求张先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注重邻里关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本案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守法用法。
2. 邻里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邻里,共同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案例(3篇)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7c93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c.png)
第1篇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屋租赁市场也日益繁荣。
然而,在租赁过程中,纠纷也时有发生。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法律故事,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力量。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朋友小李。
小李大学毕业后,来到我国某一线城市工作。
由于房价较高,他选择了租房居住。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租到了一套位于市中心、环境优雅的公寓。
房东是一位中年男子,为人热情,对小李非常照顾。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租金每月8000元。
租赁初期,小李和房东相处融洽。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房屋租赁纠纷逐渐浮出水面。
事情起源于一次房屋装修。
小李在租赁合同中约定,房屋内的家具和家电由房东提供,小李不得擅自改动。
然而,在入住一段时间后,小李觉得房屋装修过于陈旧,决定对房屋进行翻新。
他找到房东,希望能够将房屋内的家具和家电拆除,进行装修。
房东得知小李的意图后,表示反对。
他认为,根据租赁合同的规定,小李无权擅自改动房屋。
双方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房东表示,如果小李强行装修,他将解除租赁合同,并要求小李赔偿损失。
小李觉得委屈,他认为房东过于苛刻。
于是,他找到了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在了解了情况后,建议小李采取以下措施:1. 首先要明确双方的租赁合同内容,确认是否存在擅自改动房屋的条款。
2. 收集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等,证明小李对房屋进行装修的行为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
3. 与房东进行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小李按照律师的建议,首先查阅了租赁合同。
果不其然,合同中确实存在关于不得擅自改动房屋的条款。
然而,小李发现,合同中也规定,如需改动,需经房东同意。
于是,小李找到了房东,希望双方能够协商解决。
房东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小李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合同约定。
小李则表示,他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希望能够继续租赁房屋。
双方协商无果,小李再次寻求法律援助。
律师在了解了情况后,认为房东的行为存在一定问题。
我身边的道德小故事
![我身边的道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30889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c.png)
我身边的道德小故事篇一:发生在我身边的道德故事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
我也曾经历过一些道德故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
记得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到市场买菜,有一车绿油油的小青菜吸引了妈妈的目光,我们来到车前,妈妈弯腰买菜,我在旁边等她。
忽然,我发现妈妈身旁的一个阿姨在付钱是不小心掉了十元钱,她一点也没感觉到。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发现了。
她走过来,用脚踩住钱,蹲下来,假装在系鞋带,刚把钱拾起来时,就听见一个小女孩大声说:“阿姨,你的钱掉了。
”当丢钱的阿姨正疑惑得看着地面时,小姑娘指着中年妇女说:“阿姨,你的钱掉了,是这位阿姨帮你捡起来的。
”中年妇女的脸通红通红的,只见她把拾到手里的钱递给丢钱的阿姨,甩头走开了。
这短短的一幕让我意识到:这小小的十元钱,在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心中的位置是多么不同啊。
小女孩一定知道,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拿的。
记得还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老人,弓着身子吃力得骑这一辆装满蔬菜的三轮车。
那是一段上坡的路,路很陡,老人骑得很费劲。
尽管他竭尽全力,车子仍像蜗牛一样慢悠悠的向前移动,甚至将要滑下来。
这时,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眼看他力不从心,我急忙跑过去,帮他推车。
老人顿时感到轻松了一些,三轮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爬上了坡。
我的脸上也憋得红红的。
老人转过头来,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
你叫声么名字?在那上学呀?”我抹着脸上的汗水自豪地说:“我叫少先队员。
”老人笑了,我也笑了,天边的晚霞也笑了。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虽然平凡,却不能忽视,就像《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父亲讲得那样,“道德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我要向钓鱼的孩子那样,做一个有道德有志气的人。
篇二:身边的道德故事发光的angel前几天看见一份报纸,上面的一幅图片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身边的道德法律故事涞水求成中学55班王浩今天,我在家里正和妈妈谈论我在学校发生的事。
有一天中午,我在学校商店买东西,看到地上有10元钱,便连忙捡起。
下午,我把钱交到了“德育处”,以便施主能够尽快找到。
妈妈反对了我的做法,她认为:不偷不抢,守法捡到的钱,就是自己的,自己有权花掉。
我对妈妈的态度是极其反对的。
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质。
其次,如果找不到钱,丢钱的人该多着急、多伤心啊!虽然这钱我有权花掉,但从本质上来说,这钱是别人的。
没经允许花别人的钱,岂不也是犯罪吗?政治老师教育过我们:身为中学生,要有好的思想,要追求高雅的生活。
我认为,我做的很对。
不仅让失主因找到钱而高兴,自己也因帮助别人而高兴。
妈妈笑了,她说:“我的道德观念竟不如我儿子,但我对我儿子能有这样高尚的品质而感到骄傲!不错······”就剩下的这半个小时里,她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嘴里还不停的说着:“不错······我的儿子······”一会儿,妈妈又走到我身边,又和我谈论了一个事。
那是上上个学月,我因为集会而把饭卡、水卡、澡票弄丢了。
下午,我便用饭卡里的10元钱补回了一张卡。
后来发现,我的卡里少了30元。
除去我补卡花的10元,捡到我卡的那个同学还贪婪的花了20元。
学校限制一天就能刷20元,害得我那一整天都饿着肚子。
发现饭卡丢后,我用我“侦探”的头脑找了楼道、后操场、德育处甚至厕所,都一无所获。
补卡后,我知道我卡里被刷了20元后,我伤心了一个晚上,甚至第二天上午,我还闷闷不乐。
并不是因为我心疼钱,而是因为我为那个花我钱的人而叹息。
补卡后,我竟咒骂了那个刷我卡的、抢我水卡、澡票的人三个小时。
我恨他,因为他的道德品质低下;明知不是自己的,却仍花的那么安心。
这种人的品质低下,如果不改,将来到了社会上,做一个小偷、强盗,得给别人带来多大影响?妈妈理直气壮的说:“你看,大多数人的品质都不好。
丢了钱,你捡到了,替他们那些失主考虑,理解他们,并把钱还给了他们;而他们呢?捡到你的东西,还给你了吗?替你考虑了吗?我猜,他们连想都没想,你丢东西后那着急的样子和失落的表情······”妈妈想用这个实例来“攻击”我,他想告诉我的是:现在的社会都是黑暗的,没有必要去为别人做好事,因为别人的心,都是黑暗的。
我笑了:“妈妈,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我不管他们是好是坏,我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
我依然保持高尚的品质······”说完,我又给妈妈举了个例子。
那是刚入学不久,中午,我和几个同学拎着暖壶去打热水。
在供水口,有好多人围着,我和几个同学排了好长时间才等到。
可,被一个八年级的同学夺了位置,一个暖壶在“可怜”的水管下要接五分钟。
五分钟后,他走了,可,又来一个八年级的同学把我挤到了一边,又等了五分钟后才走。
我刚往前凑两步,又来一个胖胖的初二年级的男生,又把我拱走了,然后又笑了,把我的暖壶拿来接水,还和我说:“新同学,欢迎啊······”我高兴的把刚才的那两位同学插队的事全忘了。
五分钟之后我接完了水,刚才那个胖同学竟帮我们六个人接完水,已经打预备铃了,他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我用这个例子,告诉妈妈,其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好人,一些为他人着想的人。
这个同学,没有用他高大的身子欺负我们,反而他还关心我们,帮助我们。
为了帮我们接水,他甚至没时间去吃午饭。
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高尚啊!我和妈妈的“战斗”持续了好长时间,最终我们打了个平手。
妈妈认为现在的社会是黑暗的,劝我不要做太多好事,要多为自己着想;而我认为,生活中处处都有温暖、光明,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互相关心、体谅。
虽然妈妈多次劝我,但我仍不听劝告,我决心要多帮助人,为别人做贡献,这样帮助了别人,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在遵纪守法上多一点为别人着想,那生活上不久少了仇恨、痛苦、伤心了吗?如果每个人都有高尚的品质,那社会不久是一片光明了吗?这就是我身边的法律故事。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涞水求成中学55班余辉我们村有一户新盖的楼房,他们刚刚盖房,并不明白。
他们觉得地方太小,就占据了官道,邻里都劝他,他并不听,并且很霸道。
不久,房子便盖好了。
他占得地方很大,已经把官道占得很小,使得我们都过不去。
就这样,我们几家都不搭理他了。
因为官道的事情,我们找来了队里的人员来调和,可他仍然不听,继续霸道。
经邻里商量,决定把他告上法庭。
经法院几次调查,发现确实如此,并且给予他将占官道的地方拆除,还要按一定比例给予我们赔偿。
虽然他拆了房子,但是仍然很霸道。
根据法律给予的批评,他终于听了法律。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违法行为,他们都是在无知的情况下犯罪的。
他们在做事前都不考虑错与对,好与坏。
往往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就触犯了法律,甚至违法。
可见,法律是多么的重要!违法的行为有很多,如占官道、吸毒品、因矛盾故意伤人、无意杀人、抢劫财物等等。
这些都是,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
在我的母校附近,有一户大人家。
在那一片,就数他家有钱,幸福的家庭里有三人——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
他们的儿子是高中生,该上大学,在月底就要考试。
而这次考试就决定了儿子将来。
可是,在学校里有一群小混混。
他们从不学习,父母给了钱就全是他们吸烟、喝酒的来源。
而他们的父母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而这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竟和他们学会了喝酒、吸烟,他没有心思再学习,所有的钱都被他买了酒和烟;而且不止这些,他还在附近的小商贩里购买白粉,并且还和他人共用注射器。
从此,他们的学业无成,父母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终于,他自作自受,在2007年被医院查出有艾滋病,已经无法医治。
再被医院查出病因的第七天后,不幸身亡了,而父母也因他过世了,真是无知的后果!仅仅就这两个事例,就足以让我们明白犯罪的后果。
占官道使得房子拆了,而且赔偿了钱财;吸毒品使得家破人亡,从此学业无成,而且死亡。
可知,犯罪的后果有多么可怕啊!星期日晚上,我在看电视,发现了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他们便结婚了,不久生下了一个女儿。
女儿起名叫月雪。
就在两个人都处在幸福中时,这个男人又爱上了一个名叫雨竹的女人,她比第一个女人年轻、漂亮,于是他就动心了。
并且他们共同生下个儿子叫雨轩。
男人骗第一个女人,说只要离婚公司就可以分给一套房。
这个女人就同意了做假离婚。
可是,拿到离婚证后,男人就抛弃了月雪和她妈妈。
过了很长时间,这个男人便又回来求月雪,说:“女儿,爸爸知道错了。
”这个男人回来就是为了他和雨竹生的雨轩捐骨髓。
早在生下雨轩的时候,就查出雨轩患有白血病,所以,这是为了要骨髓来的。
可是无论怎么说,月雪就是不同意。
最后无法了,便用农药将月雪杀死,然后取出骨髓,最后丢到一个井里去了。
根据法律规定,将这个男人判刑无期。
就因为另一个女人,而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杀害了,真是害人啊!哎!我有一名小学同学,她经常和我去逛商场,而我们两个人关系也很好。
周末,我和她很无聊,想去逛商场,便拿上钱包去了最大的商场。
我们在熟悉的路上走着,就感觉有人跟踪我们,便加快了脚步,不一会便到了商场。
进去了以后,我们兵分两路。
她从东面进,我从西面进,但是我并没有发现跟踪我们的那个人来找我,而是找了他。
后来便听到了“啊”的一声,再后来,朋友就被抢了。
警察来了,把抢劫犯抓了起来。
我感谢警察叔叔,并且也懂得了法律的厉害。
法律是一只手,他可能将你拉下罪恶的地下;也可能将你拉到保护你的地方。
合理利用法律,有益于所有人。
身边的法律及道德涞水求成中学55班李媛媛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发生着关于法律和道德的一些小事情。
我生活在一个上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地方。
这个地方不仅景色优美,这里的人更美。
着里的人们互帮互助,尊老爱幼,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一天下午,我和同学去广场玩,但广场但广场上人特多,我和她便到广场边上的桥上去散步,这时,我俩看到了特感人的一幕。
一位盲人要过马路,但应面开来了一辆车,车不停地拉鸣,老人停住了脚步,这时,车在老人面前停下了。
从车上下来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一开始我和朋友都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车没有开过去?而停到老人面前呢?这时,姑娘的举动,让我俩明白了,原来姑娘是怕老人自己这样过马路不安全,她停下车,走到老人身边来,把他扶到马路的对面,然后对老奶奶说:“老人家,您自己行走不方便,过马路时一定要小心,尽量不要自己去过马路。
”老人说:“小姑娘,谢谢你了,我以后自己会小心的,真的很谢谢你啊!”我和同学看到这一幕后,心想:我们身为小学生,更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
这时,我和我的同学走过去,对那个大姐姐说:“姐姐,你放心吧!送老奶奶回家的任务就交给我俩了。
”那个大姐姐看了看我俩,对我俩微笑的点点头,然后我俩在老奶奶的指引下把他送回了家。
在送她回家的路上,我和她很聊得来。
他告诉我俩,她的儿子在外面工作,女儿也不在家,所以家里只有自己。
我和同学听后,决定以后每周放假后,来为老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因此,以后每周,我都会和同学去陪老奶奶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快,我们成了好朋友。
送完老奶奶,我在会自己家的路上,我想起了刚才那位漂亮的大姐姐。
这位姐姐让我想到了雷锋。
雷锋——一位中国的士兵,在他短暂的22年的岁月中,以平凡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一提起雷锋,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帮列车员拖地,打扫候车室,为丢失车票的大嫂买票,给困难的战友家中寄钱等等。
所以我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雷锋精神的人越来越少,而大姐姐就是这很少的人当中的一个。
我将来,也一定要成为这很少人中的一个。
“弯弯腰,就能给他们减轻负担;就能收获一个好的品德。
”你是否弯腰捡过校园里、教室里的纸片?你是否在就餐后,弯腰把盘子轻放回篮子里?“动动手就能助人一臂之力;动动手就能传递一份温情。
”你是否在陌生的叔叔吃力的推车上坡时,伸出手加上一分力气?你是否在摔倒的小弟弟跟前,伸出手扶起他,并拍去他衣服上的尘灰?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希望别人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关爱自己,帮助自己,那种被关爱的感觉是幸福的,甜蜜的,快乐的;同样,别人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同学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以雷锋作为榜样,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在学校看见同学学习有困难,立即伸出友谊之手,在帮助他打开解题思路的同时,你将收获友谊和能力;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立即伸出温暖之手,在帮助他的同时,你将收获赞许和温暖;在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需要帮助,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在你为他让座的同时,你将收获快乐和高尚,当每件小事都能学着为他人着想,真心实意的为他人解除困难,你就会真正感到“乐”在其中,你必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