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40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考试内容及要点:《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二、传播与信息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符号的定义二、信号与象征符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一、什么是意义二、符号意义的分类三、符号意义的暧昧性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一、人类的象征行为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第二节人际传播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三、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第三节组织传播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四、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一、技术的定义和本质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三、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四、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一、分众的概念、社会观和理论依托二、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三、有关分众需求的实证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一、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二、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三、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第五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从“知沟”到“数字鸿沟”——“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六节“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一、“第三人效果”的概念及其理论缘起二、对“第三人效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三、“第三人效果”理论的意义和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二节抽样调查法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二、问卷设计第三节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第四节控制实验法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第三节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第四节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五节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六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第五节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第三节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第二节“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三节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的繁荣第二节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第二节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第四节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报刊第二节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节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国统区新闻传播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第三节沦陷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第二节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第三节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划时代巨变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和改进第三节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第四节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调整第二节从反右派斗争到“大跃进”运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60年代初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第四节主要新闻思想评价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第十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回归新闻本位(1978—1992)第二节驶上市场化的快车道(1992—2002)第三节日渐开放的新闻事业(2003—2012)第四节十八大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2012年底—)第五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播电视事业第十五章网络媒体的崛起第一节网络传媒格局的初步形成(1995—2000)第二节网络媒体舆论影响力日增(2000—2009)第三节互联网的微博时代第四节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第十六章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1949年以来台湾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香港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三节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二、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新版吉首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吉首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
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
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修订(新):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史论知识,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史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其中媒介经营理论、新媒体理论的理解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
1、中国古代报纸
2、中国近代报刊
3、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4、五四运动至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事业
5、新中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
(其中2、3、4是考核重点)
第二部分传播学理论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5、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6、大众传播
7、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8、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9、大众传播的受众
10、传播效果研究
1。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学术水平,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1.传播学原理方面:需要掌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传播制度、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传播效果、国际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研究方法、国内外最新传播现象。
2.中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网络媒体的崛起、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1的新闻传播事业。
3.外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
最新440,334考研大纲(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考研大纲: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湖北文理学院-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湖北文理学院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卷)科目代码:440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可使用的常用工具: 无□计算器□直尺□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意见领袖2、新闻选择3、受众定位4、韬奋精神二、观点辨析(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人类的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总体来说是新媒介替代旧媒介。
2、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3、新闻媒体产品具有商品性,应该完全按照商业原则来进行生产传播。
4、《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超出了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请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抖音短视频风靡的现象。
2、请结合毛泽东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基本问题。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017年8月29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关于饮食方面的新研究。
这本是一项比较前沿、严肃的研究,却被国内一些自媒体炒作得变了味。
知乎写手“瘦龙低碳”首先于8月31日在知乎上“解读”这项研究,其主要结论是“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肉才健康”。
这种解读极具“颠覆性”,与中国、美国、欧洲和联合国等方面的健康卫生部门所推出的《居民膳食指南》完全不同。
“瘦龙低碳”自称要“死磕中国肥胖问题”,他在知乎上的职业经历写的是“国家肥胖控制中心·减肥研究室”,对于这个控制中心和研究室,网上搜索不到任何信息。
由于“瘦龙低碳”的“解读”内容太“劲爆”,瞬间引爆网络,此后多个自媒体用“多吃主食死得快”等耸人听闻的标题进行炒作,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刷了屏。
事实上,《柳叶刀》上研究论文的原文并没有“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肉才健康”之类的内容,只是按饮食水平对样本进行了分组研究。
吉林财经大学2020年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2020年新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专业课
考试。
通过此项考试,选拔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的学生。
二、考试要求
考察学生对新闻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
三、考试内容
第一单元新闻理论的简要历史与现状
世界新闻理论的起点;中国新闻理论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新闻理论的三个发展时期。
第二单元关于新闻理论
第一章新闻与宣传
西方常见的七种宣传方法;我国常见的七种宣传策略和技巧;传统的新闻定
义;新闻的特性。
第二章新闻价值
什么情形下的事实能够成为新闻;新闻价值的含义;人们关注新闻的三方面
价值驱动;休梅克提出的新闻价值的四个方面;传媒自身利益对遵循新闻价值标
准的影响;传媒运作周期对新闻价值实现的影响。
第四章新闻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形成的环境条件;马克思对报纸“公正惯例”的论述;客观性原
则内容的正式提出;客观性原则的一般操作要求;影响新闻客观传播的自然而无
形的因素。
第三单元
第一章传媒的基本职能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中国新闻业的先行者对行业的两种不同角度的认识;哈罗德“四大职能”的
观点;哈贝马斯关于传播科技发展对传播的控制的论述。
第三章新闻法治
与新闻传播法相关的“四权”理念;新闻法应有的大体内容和结构。
第四章新闻职业道德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新闻自律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
识现状;中国新闻职业规范的大致状况。
广西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广西大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考试性质 是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对新闻与传播学的基础知识、的能力。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简答题 、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参考书目 1、郑保卫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备注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201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连理工大学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占40%,主观题型(说明题、分析题、采访写作题、评论题、论述题等)占60%。
具体复习大纲如下:一、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采访的定义及特点2、采访与写作的关系3、采访的方式及认识路线二、记者的修养及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1、记者的修养2、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三、发现与送别新闻1、新闻敏感2、新闻价值3、新闻政策四、采访的三个阶段1、明确报道思想及获取新闻线索2、做好采访准备并创造访问条件3、掌握提问技能及主持调查座谈4、注重现场观察及仔细验证材料五、新闻体裁、主题与新闻材料1、消息、通讯及异同2、新闻主题的提炼3、新闻材料的选择六、新闻结构1、新闻导语、躯干、结尾及背景2、消息结构七、新闻报道策划1、报道策划的概念及原则2、报道策划的类型及方法八、新闻确认及梳理1、新闻的确认2、新闻的梳理九、新闻的标题1、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2、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3、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4、新闻标题的表现方法十、报道的配置及合成1、报道的配置2、报道的合成十一、新时代的新闻评论与特征1、新时代的新闻评论2、新闻评论的时代特征3、新闻评论的属性及作用十二、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选题、立意及论证1、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2、新闻评论的选题3、新闻评论的立意4、新闻评论的论证十三、新闻评论的篇章结构及语言风格1、新闻评论的篇章结构2、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3、新闻评论的组织策划。
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考研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媒介发展史
1. 媒介变迁的总体脉络、制约因素与基本规律
2. 口语的传播优势、局限及其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
3. 古文明中的文字媒体沿革及文字传播的基本特征
4.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过程及其媒介形态
5. 政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功能
6. 商业报纸出现的社会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
7. 电讯革命的发生过程及其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
8. 广播的发展历程、媒介特性及其社会影响
9. 中外电视的发展历程、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10. 互联网的发明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
第二部分新闻传播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代码:440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主命题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旨在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全新互联网思维以及具有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字传播和舆情分析与研判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目标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是为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三、考察学科范围
新闻学、传播学
四、推荐书目
(一)《新闻学概论》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全面阐述了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12章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1。
吉首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教育学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教育基本理论约60分课程与教学约20分德育约20分4)题型结构论述题:5小题,每小题20分,共10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考试内容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二、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的基本内涵3.教育的要素与形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3.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2.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五、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内涵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我国的教育目的4、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六、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七、课程1.课程概述2.课程开发3.课程改革八、教学1.教学的基本内涵2.教学理论、规律与教学原则3.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4.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九、教师与学生1.教师职业与教师角色2.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学生观4.学生的权利与义务5、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二)考试要求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3.能灵活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三、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7版.。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一)新闻传播的起源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1)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3)新闻传播活动的渠道2、新闻传播的本源(1)掌握事实──新闻传播的惟一本源(2)了解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原则(3)掌握坚持新闻传播起源和本源问题上的唯物史观3、了解新闻的定义(1)新闻的种种界定(报道说、事实说、信息说)(2)熟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熟悉新闻传播的过程1、新闻传播的动态观察2、新闻传播的静态分析3、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二、新闻传播的要求、选择(一)新闻传播的要求1、了解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1)真实性的科学含义(2)虚假新闻的成因及防治2、了解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1)客观性的科学含义(2)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3、了解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1)公正性的含义(2)公正性和倾向性的关系4、了解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1)全面性的科学含义(2)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统5、了解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1)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2)抢新闻和报道时机(二)新闻传播的选择1、熟悉新闻传播选择的定义2、掌握新闻传播选择的标准(1)新闻定义(2)新闻价值(3)宣传价值(4)新闻法规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一)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1、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二)熟悉新闻事业的功能1、传播新闻,沟通情况2、反映和引导舆论3、倡导科学,介绍知识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四、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一)新闻事业的真实性1、了解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2、掌握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
(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2、媒体的社会责任
(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
(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
(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
(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
(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
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
(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新闻
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
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
14、“三社四边”协定
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
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
17、斯克里普斯报团
18、《纽约时报》
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
20、“扒粪”运动
21、《真理报》
(2)新闻标题的特点
(3)新闻标题的类型
8、新闻稿的配置
9、版面和图片编辑
10、专刊与副刊编辑
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吉首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命题设计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命题设计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1)装饰与室内设计方向平面图与设计创意图20分室内空间轴测图或透视效果图30分平立剖施工图30分排版与文字(技术指标)说明20分(2)环境与景观设计方向平面图与设计创意图20分景观空间轴测图或透视效果图30分平立剖施工图30分排版与文字(技术指标)说明20分(3)视觉艺术与数字创新设计方向造型与装饰符合主题要求40分造型与装饰符合视觉美感要求30分创意与想象能力的体现30分4、题型结构(1)装饰与室内设计方向某主题室内设计,试题一题,100分。
(2)环境与景观设计方向某主题景观设计,试题一题,100分。
(3)视觉艺术与数字创新设计方向以插画设计、漫画设计、分镜头设计、招贴设计、书籍封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为主,试题一题,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1、装饰与室内设计方向考试内容:室内设计考试要求:(1)绘图工具自备(2)自备A3绘图纸4-5张2、环境与景观设计方向考试内容:景观设计考试要求:(1)绘图工具自备(2)自备A3绘图纸4-5张3、视觉艺术与数字创新设计方向考试内容:(1)招贴设计、书籍封面设计、字体设计、平面广告设计。
(2)考核数码影像与动漫创意设计的基础素质,既能体现其基本造型能力,又能体现其图像叙事能力,且能在180分钟内完成的主题:插画设计、漫画设计、分镜头设计。
(3)考试内容:要求完成一个命题小故事,内容涉及广泛。
以单幅插画、多格漫画或电影分镜头脚本的形式表现。
考试要求:(1)绘图工具自备(2)自备A3绘图纸4-5张三、参考书目1、张岩鑫,《室内空间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2、徐志伟、李国胜、栾春凤,《景观快题设计方法与实例》,江苏科技出版社,2017年版3、齐琦,《视觉传达设计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4、裴若鹏、丁茜、周颖等,《数字媒体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吉首大学新传考研笔记

吉首大学新传考研笔记以下是关于吉首大学新传考研笔记的内容:新闻传播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一、新闻传播的三个要素(一)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即进入新闻传播过程的事实。
它是新闻传播的反映对象,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根据,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二)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者:新闻的制作者和发布者。
包括作为个人的传播者和作为组织的传播机构。
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中最活跃关键的要素:①传播者一端连着新闻事实,另一端连结着新闻受众。
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传播者的中介作用。
②传播者的基本作用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采集和选择,并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
(三)新闻受众新闻受众,即新闻传播活动中信息的接受者,通常所说的读者、听众和观众的总称。
二、新闻传播三要素的关系新闻事实、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新闻传播者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采集和选择,并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
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哪些事实可以进入新闻传播以及这些事实如何呈现给受众。
新闻事实和新闻受众是新闻传播过程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受众的反馈制约着传播者的活动。
新闻传播者是新闻活动的主体,有安排议程、引导舆论等功能。
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者必须尊重事实,服务受众。
善于选择事实,真实、客观、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争取受众的选择、关注、接受和理解,以更好地实现新闻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确认识新闻学1、新闻具有独特的魅力世界需要新闻,因为人们需要了解世界。
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人人都希望过新闻媒介传播国内外新近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了解客观世界的新变动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以便于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相应的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地球村”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上互联网,成为人们摄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
2、新闻工作有自身的规律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吉首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加试-现代设计史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现代设计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对设计作品分析、评判的考查70分
写作水平与作文能力30分
4、题型结构:
专业小论文写作题一个: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考试内容:
(1)对设计艺术作品的解读。
(2)对当代设计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的关注程度。
(3)文章主题的把握、行文结构的安排及语句的组织能力。
2、考试要求:
(1)能较系统地掌握设计史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能较熟练地运用设计学原理来分析、理解、解决设计的过去、现在及热点话题。
(3)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
三、参考书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
2、(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英)乔纳森·M·伍德姆,《20世纪的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440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专业基础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新闻学概论约60分
传播学理论约60分
中国新闻史约3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材料分析题:2小题,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新闻学概论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二章新闻真实
第三章新闻价值
第四章新闻事业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第六章新闻宣传
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