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讲义
9.弹力及胡克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机构)
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1 年级:高一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类型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T同步——弹力同步知识梳理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②非弹性形变: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填“能”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5)弹簧弹力的变化量ΔF与形变量的变化量Δx也成正比,即ΔF=kΔx.同步题型分析1.(弹力的产生)下列有关物体所受的弹力及形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发生形变,撤去此力后,形变完全消失B.有弹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C.弹力作用在硬物体上,物体不发生形变;弹力作用在软物体上,物体才发生形变D.一切物体受到弹力都要发生形变,撤去弹力后,形变不一定完全消失答案D2.(弹力的产生)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住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如图所示,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坛的形变B.头的形变C.坛子受到的重力D.人受到的重力答案A1.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弹性形变的有()A.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中,撑竿的形变B.当你坐在椅子上时,椅面发生的微小形变C.细钢丝被绕制成弹簧D.铝桶被砸扁答案AB2.关于弹性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一根钢筋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答案C3.在日常生活及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1所示的跳水运动就是一个实例.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答案BC4.体育课上一学生将足球踢向斜台,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足球和斜台作用时斜台给足球的弹力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v1的方向B.沿v2的方向C.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D.沿垂直于斜台斜向左上方的方向答案D6.一杆搁在矮墙上,关于杆受到的弹力的方向,图中画得正确的是()答案D8.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程度都无关答案B9.如图4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B.0,1NC.2N,1ND.1N,1N答案D10.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F 2-F 1l 2-l 1B.F 2+F 1l 2+l 1C.F 2+F 1l 2-l 1D.F 2-F 1l 2+l 1答案 C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斜面上小球受到的重力B .足球在空中飞行受到的重力C .平面上木块受到的支持力D .物块A 对斜面的压力2.如图所示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金属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球所受到的重力B .桌面受到压力是因为球发生了形变课堂达标检测C.球受到支持力是因为球发生了形变D.在金属球上只有球心处受到重力作用其余部分不受重力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 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上升的高度为()A.mgkB.2mgkC.3mgkD.4mgk4.如图所示,力F把一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有关力的相互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作用力F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由于墙壁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C.作用力F和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作用力F增大,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也增大5.如图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将一小球从弹簧的上端处由静止释放,在小球第一次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的速度v、小球所受弹力的大小F随小球运动时间t,小球的重力势能E P、小球的机械能E随小球下落位移x的图像关系正确的是(取最低点处小球的重力势能为0)()A.B.C.D.6.如图所示,静止的小球m分别与一个物体(或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小球m受到两个弹力的是()A .B .C .D .7.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AC 和BD ,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它们的C 、D 端分别固定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A 、B 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地面上,当物体m 静止时,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若将物体的质量变为4m ,仍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静止时,其相对第一次静止时位置下降了( )A .12123k k mgk k + B .12124k k mgk k + C .1213mgk k +D .1214mgk k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压在置于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上,上端弹簧弹性系数为k 1,下端弹簧的弹性系数为2k ,弹簧与地面、弹簧与物块间均没有栓接,A 、B 处于静止状态,现给A 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 ,F 的大小自0开始缓慢增大,物块B 自初始位置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A .1mg kB .2mg kC .1211mg k k ⎛⎫+ ⎪⎝⎭D .1212mg k k ⎛⎫+⎪⎝⎭9.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两边所挂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1N B.0 C.2N D.不确定10.图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弹力大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超重和失重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超重和失重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常用的测量重力的方法。
2.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义,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求解超重、失重问题。
1、通过体验或者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通过在电梯里观察体重计示数或其他方式发现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发生的动力学原因,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和交流,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识点01重力的测量法1:利用G=mg法2:利用二力平衡【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解析:选C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最小,因此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
知识点02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技巧点拨1.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所受的重力没有变化,只是压力(或拉力)变大或变小了(即“视重”变大或变小了).(2)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速度方向无关.(3)物体超重或失重多少由物体的质量m和竖直加速度a共同决定,其大小等于ma.(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作用、液柱不再产生压强等.【即学即练2】“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5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空气阻力不计,则人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A.人从a点开始做减速运动,一直处于失重状态B.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C.在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D.在c点,人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答案C解析在Pa段绳还没有被拉长,人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下,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在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A、B错误,C正确;在c点,绳的形变量最大,绳的拉力最大,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即学即练3】(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t=2s时最大B.t=2s时最小C.t=8.5s时最大D.t=8.5s时最小答案AD解析人乘电梯向上运动,规定向上为正方向,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则有F-mg=ma,即F=mg+m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等于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将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包含正负号)代入上式,可得选项A、D正确,B、C错误.考法01通过图像考查超重和失重现象【典例1】如图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A.1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B.2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C.0~4s内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D.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答案B解析人在下蹲的过程中,先加速向下运动,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故人处于失重状态,最后人静止,故后半段是人减速向下的过程,此时加速度方向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故下蹲过程中人先失重后超重,选项D错误;在1s时人向下的加速度最大,故此时人并没有静止,它不是下蹲的最低点,选项A错误;2s时人已经历了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故此时处于下蹲静止状态,选项B正确;该同学在前2s时是下蹲过程,后2s是起立的过程,所以共做了1次下蹲-起立的动作,选项C错误.考法02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定量运算【典例2】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 3 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A.13mg B.2mgC.43mg D.mg答案C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a,解得电梯底部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为F N=43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F N′=43mg,选项C正确.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 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v增大,F N>mgB.t1~t2时间内,v减小,F N<mgC.t2~t3时间内,v增大,F N<mgD.t2~t3时间内,v减小,F N>mg答案D解析根据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1时间内v增大,t2~t3时间内v减小,t1~t2时间内v不变,故B、C错误;0~t1时间内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则F N<mg,故A错误;t2~t3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则F N>mg,故D正确.2.2019年11月,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的浙江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某校高二学生王鑫宇以2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王鑫宇在上升阶段重力变大了B.王鑫宇在空中跨越过程处于失重状态C.王鑫宇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D.王鑫宇在助跑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的压力答案B解析王鑫宇在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处于失重状态,且重力大小不变,所以B正确,A错误;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他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C、D错误.3.如图所示,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下列F-t图像能反映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体重计的读数为小芳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下蹲过程小芳的速度从0开始最后又回到0,因此小芳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即先失重后超重,所以支持力先小于重力,后大于重力,因此选C.4.判断正误:(1)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的现象。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讲义:第一章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题型归纳
【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即指物体增加的速度【答案】B【解析】A、根据公式vat∆=∆,v大,v∆不一定大,加速度a不一定大.故A错误;B、加速度是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C、根据公式vat∆=∆.v∆大,加速度a不一定大,还与时间有关.故C错误;D、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故D错误.【总结升华】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但是速度的大小并不会影响加速度的大小,反之,加速度的大小也不会决定速度的大小。
如速度为零并不代表速度不变化,所以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举一反三【变式1】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10秒钟,速度达到16m/s,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1.6m/s2【变式2】速度为15m/s的物体,经过20秒后停止运动。
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7.5m/s2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类型二、速度v、速度变化量△v、加速度a的比较例2、关于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增大B. 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 速度变化时,加速度可能不变D. 加速度变化时,速度可能不变【答案】C【解析】速度如果均匀增大,则加速度是个恒定值,不变。
所以A错,C对。
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不一定增大,如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的更快。
所以B错。
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加速度如果变化,则速度一定变化。
所以D错。
【总结升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
即: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小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小,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举一反三【变式1】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初速度的大小为2m/s,末速度的大小为4m/s,则()A、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6m/sB、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4m/sC、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D、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案】ACD【变式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答案】BD【变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答案】D类型三、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例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变化相同B、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D、相同路程内速度变化相同【答案】B【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选项C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知v a t=,即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B正确;若相同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则xt∆∆不变,即速度不变,这属于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D错误.【总结升华】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ls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ls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4m/s【答案】BD类型四、从v-t图象看加速度例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0~t1内速度、加速度如何变化?t1~t2内质点的速度、加速度各是多少?【解析】速度的变化由图线可以直接看出,而加速度的变化需要看图线上各点的斜率如何变化.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且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减小,图象的斜率逐渐减小,即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在t1~t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为v1,加速度为零.【总结升华】加速度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反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得慢;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变,即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对于非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变化可从图象的倾斜程度看,也可以从曲线如何弯曲看,曲线向下弯。
4 超重和失重 讲义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 4.6 超重与失重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测量重力的两种方法。
2.知道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会根据条件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3.掌握处理滑块与滑板模型问题。
教学重点:测量重力的方法,会判断超重、失重,滑块与滑板模型问题教学难点:测量重力的方法,会判断超重、失重,滑块与滑板模型问题等于零的状态(F N=0)。
②产生条件:a=g,方向竖直向下。
3.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当视重与物体的重力不同时,即发生了超重或失重现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超重、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无关,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无论物体向什么方向运动,均出现超重现象,反之则出现失重现象.因此,判断出现超、失重的依据是看加速度的方向。
(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消失,比如液体对器壁没有压强、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工作原理与重力有关的仪器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液体气压计等。
4.超重、失重的比较特征状态加速度视重(F)与重力关系运动情况受力示意图平衡a=0F=mg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说明重点强调记录笔记听讲思考1.P103例题解析2.P103-104 【思考与讨论】(二)实战应用1.在乘竖直升降电梯上下楼时,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在电梯里上楼时,开始时觉得自己有“向下坠”的感觉,好像自己变重了,快到楼顶时又觉得自己有“向上飘”的感觉,好像自己变轻了。
下楼时,在电梯里,开始觉得有种“向上飘”的感觉,背的书包也感觉变“轻”了,快到楼底时,觉得自己有种“向下坠”的感觉,背的书包也似乎变“重”了。
(1)电梯向上启动瞬间加速度方向如何?人处于什么状态?——竖直向上,超重(2)电梯向上将要到达目的地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如何?人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竖直向下,失重(3)若电梯下降启动的瞬间或到达楼底前减速运动时,人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向下启动瞬间,加速度向下,失重;向下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向上,超重。
高一物理讲义(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讲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知识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与运动的关系。
3,能正确分析和建立坐标系。
想一想:万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做一个点吗?研究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一个点吗?一、质点在研究某些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质点运动的描述。
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_______、_______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质点的物理意义①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②质点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反映,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
③建立质点概念时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④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问题的性质所决定。
⑤尽管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点,但研究的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1,( )下面那些可以看做质点?A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 B研究火车从重庆到北京的时间C 研究火车车轮上某点的运动情况D 研究地球公转E 研究地球自转例2,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很小的物体B 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D 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二、参考系运动的绝对性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样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对参考系的理解:①标准性:用来选作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讲义 41知识讲解 重力、弹力(基础)
重力、弹力编稿:审稿:【学习目标】1.明确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重力及重心的概念3.掌握力的图示,会画力的示意图4.知道形变的含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和条件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6.理解胡克定律,并能利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对力的理解要点诠释: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力具有物质性、矢量性、相互性(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比如不接触的电荷、不接触的磁铁,这些物体间也同样有力.它们之间没有离开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着电场或磁场.(2)力的矢量性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之所以称为要素,是因为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一个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矢量,因此求力时,不仅要写出力的大小,同时还要说明力的方向.(3)力的相互性提到力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关键看研究的对象是谁.A对B有力,B对A也一定有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是否受力是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4.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达力,我们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画力的图示的步骤:①选定标度(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少牛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刻度.③在线段的一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2)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注意】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只表示物体受哪些力的作用及力的方向如何,不需要选定标度严格画出线段的长度.5.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有两种,按性质和效果分:(1)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根据效果命名时,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物体在上升过程,重力为阻力,物体下落时,重力为动力,所谓动力,其效果是加快物体运动的,而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则叫阻力,同一性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如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要点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要点诠释:包括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1、引力相互作用它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众多的天体聚在一起形成星系,也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这就是电磁相互作用或电磁力.电磁力随距离减小的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3、强相互作用原子核是由若干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而带正电的质子间存在斥力.能使得原子核紧密保持在一起的力就是强相互作用.它属于短程力.距离增大,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它的范围只有约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超过这个界限,这种相互作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4、弱相互作用有些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就是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范围也很小,其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要点三、重力要点诠释:(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①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论质量大小,也不论有无生命.②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③重力是非接触力,同一物体在空中运动与静止时所受重力相等.④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取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说明】a.g会随地球上纬度的改变而改变,纬度越高,g值越大,两极最大,赤道最小,导致同一物体在不同纬度处所受重力不同.b.g值会随海拔高度改变.在同一纬度处,高度越大,g值越小,致使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②重力的测量实验室里,重力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当弹簧测力计吊起物体静止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注意】a.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不能说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因为这两种力的本质是不同的.其他的测量工具:测体重的磅秤,测工业重物的电子吊秤,测物料和车辆的电子地秤等.(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利用铅锤线确定其方向.【注意】①“竖直向下”,既不能说成“垂直向下”,也不能说成“指向地心”.“竖直向下”是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可以垂直于任何支持面向下;只有在两极或赤道时,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其他位置并不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③下图中是地球表面上物体所受重力方向的示意图.(4)重心①重心的概念: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引入重心的概念后,研究具体的物体时,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一个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表示.②重心的确定a.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若物体的形状是规则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如:起重机重心位置随吊升货物的多少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注意】①重心不是最重的点.各部分所受重力的效果,与只在重心处受到各部分重力的合力是等效的,因此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重心.但实际上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重力并不只作用于重心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②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由于重心是一个等效作用点,它就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其重心在球心,并不在壳体上.要点四、弹性形变和弹力要点诠释:(1)弹性形变束在头上的橡皮筋,凹陷的沙发,拨动的琴弦……与原来的形状是不同的,我们说它们发生了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形变包括两方面,即形状的改变和体积的改变.①形状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外观发生变化,如橡皮条拉紧时,由短变长;跳水馆中的跳板本来是水平伸直的,当运动员在上面跳时,平直的板跳变得弯曲;撑竿跳高时,运动员手中的撑竿由直变弯.②体积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捏排球,排球的体积变小;用力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③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如弹簧、橡皮筋等,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④弹力产生的条件:a.两物体间直接接触;b.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①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②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要点五、几种常见弹力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要点诠释:几种常见弹力方向的判断情况如表所示:要点六、弹力大小和胡克定律要点诠释:(1)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量越大,产生弹力越大;形变量越小,产生的弹力越小,形变消失,弹力消失轻绳、轻弹簧内部各处弹力大小相等.(2)胡克定律①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②公式:F=kx,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③图象: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可用F-x图象表示,如图所示.这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其斜率tanFkxα==.④利用F-x图象,很容易得到胡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式:F k x=,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F 是弹力的变化量.(3)说明①F=kx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总长度.②F=kx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大小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弹力大小无关,k大就是“硬”弹簧.③在应用F=kx时,要把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4)胡克定律只能计算轻弹簧的弹力,而其他的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要找其大小,只能依物体的受力及运动状态来确定.【典型例题】类型一、力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先有施力物体,后才有受力物体B.拳击运动员一拳打出去却没有击中对方,看来力可以没有受力物体C.飞行的子弹能水平前进,也可以存在没有施力物体的力D.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思路点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力的合成和分解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力的合成和分解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能根据力的作用等效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与方法。
2.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
3.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4.能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求解有关问题。
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利用作图和三角函数知识求解合力和分力。
4、知道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相加遵从算术法则。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
知识点01共点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作用线交于同一点。
知识点02合力和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作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知识点03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2)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分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F1、F2为分力,F为合力.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的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为合矢量.如图乙,F1、F2为分力,F为合力.2.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示意图,然后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正弦定理等求出合力.3.合力范围的确定(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①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②合力的大小不变时,两分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③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2)三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max=F1+F2+F3.②最小值: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0;如果不能,则合力的最小值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即F min=F1-(F2+F3)(F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即学即练1】如图甲所示,射箭时,释放箭的瞬间若弓弦的拉力为100N,对箭产生的作用力为120N,其弓弦的拉力如图乙中F1和F2所示,对箭产生的作用力如图中F所示,则弓弦的夹角α应为(cos53°=0.6)()A.53°B.127°C.143°D.106°答案D 解析弓弦拉力的合成如图所示,由于F 1=F 2,由几何知识得2F 1cos α2=F ,有cos α2=F 2F 1=0.6,所以α2=53°即α=106°,故D 正确.4.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5.力的分解方法:(1)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2)正交分解.如图,将结点O 受力进行分解.【即学即练2】(多选)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N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答案BD解析设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F1,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F,两臂间夹角为θ,则有F=2F1cosθ5N,θ=120°时,F1=1.0×105N,2,由此可知,当F=1.0×10A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正确;若继续摇动把手,F不变,θ减小,则F1将减小,C错误,D正确.知识点04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叠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速度、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代数法则相加,如路程、速率等.3、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但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并不一定是矢量。
高一人教版必备物理精讲讲义
高一人教版必备物理精讲讲义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将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需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位置、时间和速度。
2.1 位置位置是指物体所在的具体地点。
在描述运动时,我们可以使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常用的坐标系有一维直角坐标系和二维直角坐标系。
2.2 时间时间用来描述运动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我们通常使用秒(s)作为时间的单位。
2.3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
第二章力的基本概念与力的合成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称为合力。
合力的计算可以使用力的三角形法则或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第三章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实例解析通过实例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例如,当车辆急刹车时,乘车人会有向前的滑动感,这是因为车辆突然减速,而人体的惯性使得人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四章牛顿第二定律与质量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力=质量 ×加速度。
2.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的惯性和抗力的大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第五章牛顿第三定律与作用-反作用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2. 实例解析我们通过实例解析来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牛顿第二定律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牛顿第二定律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并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含义。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怎样定义的。
3.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4.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1、通过分析探究实验的数据,能够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准确表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获取规律的能力。
2、能根据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体会单位的产生过程。
3、能够从合力与加速度的同时性、矢量性等方面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桥梁。
4、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物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际的态度。
知识点0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为F=kma。
知识点02力的单位由1N=1m/s2可得F=ma【即学即练1】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物块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解析:选C 物块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mg +kv m,因此在上升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到最高点加速度大小等于g 。
在下降的过程中加速度a =mg -kv m,随着速度增大,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因此C 正确。
知识点0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2.合力、加速度、速度之间的决定关系(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都有加速度。
(2)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与Δv 、Δt 无必然联系;a =F 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 ∝F ,a ∝1m。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理解v-t图像中面积的物理意义。
体会利用极限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问题。
1、能利用v-t图像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进一步体会利用物理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2、能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体会科学推理的逻辑严密性。
3、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解决问题,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4、了解v-t图像围成的面积即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提高应用数学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知识点0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v-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正方向,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负方向,如果上方与下方的“面积”大小相等,说明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v0t+12at2.【即学即练1】航空母舰是大规模战争的重要武器,灵活起降的飞机是它的主要攻击力之一(如图)。
民航客机起飞时要在2.5min内使飞机从静止加速到44m/s;而舰载飞机借助于助推装置,在2s内就可把飞机从静止加速到82.5m/s而起飞,设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供客机起飞的跑道长度约是航空母舰的甲板跑道长度的()A .40倍B .80倍C .400倍D .800倍答案:A 解析:由x =12(v 0+v t )t 得,n =12×44×2.5×6012×82.5×2=40【即学即练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2 5x t t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请同学们求出:1、该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2、该质点在第1s 内的位移及前2s 内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明确影响物体加速度的两个因素——力和质量。
2.学会测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受到的力,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会运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
1、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设计过程,能够依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学会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2、经历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过程,从图像中发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证据的能力。
3、经历实验操作和测量的过程,知道如何平衡摩擦力、减小系统误差等操作方法,体会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与人合作、学会分享的团队精神。
知识点01实验原理(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作出a-F图象和a-1m图象,确定a与F、m的关系.【即学即练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同时改变拉力F和小车质量m的大小B.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最后导出a与m及F的关系C.只改变拉力F的大小,小车质量m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D.只改变小车质量m的大小,拉力F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解析: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答案:B知识点02实验器材小车、槽码、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天平、刻度尺、坐标纸.知识点03实验过程1、测量:用天平测量槽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2、安装:按照如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4、操作:①槽码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槽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计算加速度a.④描点作图,作a-F的图象.⑤保持槽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a-1m图象.【即学即练2】几位同学在研究加速度a和力F、质量m的关系时,设小车质量和车上砝码质量之和为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为m,分别得出如图中四条图线,其中图A、B、C是a-F图线,图D是a-1M图线,其中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是()解析:分析图A可知,当拉力不为零时,加速度为零,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A选项正确;图B中,图象不过坐标原点,在纵轴上有截距,说明木板垫起的太高,平衡摩擦力过度,B选项错误;图C中,随着拉力的增大,即砂和砂桶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砂和砂桶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图象上部会出现弯曲现象,C选项错误;同理,小车总质量M逐渐减小,不满足M远大于m,图象上部出现弯曲现象,D选项错误.答案:A知识点04数据处理1、利用逐差法或v-t图象法求a.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a 与F 成正比.3、以a 为纵坐标,1m 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 与m 成反比.【即学即练3】若已知两个物体间的某种力F 与两物体间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即F =kr 2(k 是与r 无关的常数).现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关系,实验后利用得到的数据作图,利用图象研究F 与r 的关系,下列四种坐标系应选用的最佳坐标系是()解析:因为F 与两物体间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即F =kr 2,所以F 与r 的关系在图象D 中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故最佳坐标系应该是D 图.答案:D 知识点05注意事项1、开始实验前首先平衡摩擦阻力:适当垫高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阻力时,不要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2、实验过程中不用重复平衡摩擦力.3、实验必须保证的条件:m ≫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即学即练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需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应该让小车()A.挂上钩码,拖上纸带,开动打点计时器B.不挂钩码,拖上纸带,开动打点计时器C.挂上钩码,不拖纸带D.不挂钩码,不拖纸带解析:在调整小车是否能匀速运动时是不挂钩码,拖上纸带,打点来判定,点迹均匀等距离即可.答案:B知识点06误差分析1、实验原理不完善:本实验用槽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槽码的总重力.2、平衡摩擦阻力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离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即学即练5】某次“探究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合力F和质量m的关系”实验过程是:(1)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图。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重力与弹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重力与弹力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认识重力,理解重心概念。
2.通过实验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3.认识弹力,了解形变和弹性形变。
4.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5.知道力的图示,会画重力和弹力的示意图。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
会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2、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体会引入重心概念的意义。
3、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4、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条件。
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
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
了解重力和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6、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知识点01力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的作用力可以是相互的,也可以是独立的D.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是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答案A解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A正确,C错误;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体之间的作用力,B错误;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D错误.知识点02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同一物体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②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即学即练2】关于重力及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放在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B.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一定较大C.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D.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往往改变答案D解析由于物体放在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减小了弹簧的拉伸形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但物体的重力并不改变,选项A错误;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同时,g值相同,质量大的物体的重力必定大,但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如质量较小的物体放在地球上,质量较大的物体放在月球上,由于月球上g值较小,导致质量大的物体的重力不一定大,选项B错误;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选项C错误;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共同决定,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往往发生改变,选项D正确.知识点03弹力1.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施力体发生形变且有恢复原状的趋势。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摩擦力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精品讲义—摩擦力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认识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
2.通过实验理解静摩擦力是被动力,理解动摩擦因数。
3.会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用二力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1、通过分析摩擦现象,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会根据相对运动的方向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根据动摩擦定律计算其大小。
3、会根据相对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的方向,并会根据物体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例,了解最大静摩擦力。
4、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的实例,有将摩擦力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知识点0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压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大小F f=μF N,μ为动摩擦因数5.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若两物体间有弹力,但两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填“一定有”或“不一定有”)6.滑动摩擦力的五个“不一定”(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3)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4)滑动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以使物体加速.(5)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但一定保持相对运动.【即学即练1】为了研究手机保护套与书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明找来了拉力传感器,先测得该带保护套的手机的质量为0.25kg,再按如图7甲所示将手机放置在桌面上,用拉力传感器缓慢拉手机,直至手机在桌面上缓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截取计算机屏幕上的一段F-t图线,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约为2.60N,方向向右B.手机保护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随着拉力F的增大而增大C.若在手机上增加压力,手机保护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D.手机保护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12答案A解析由F-t图线可得,在0~t1时间内,拉力F逐渐增大,在t1时刻,拉力达到最大,手机刚开始向右运动,即t1时刻拉力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 fmax,约为2.80N,之后手机缓慢运动时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F f,由题图乙可知手机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约为2.60N,方向向左,可知桌面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约为2.60N,方向向右,A选项正确;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与拉力和压力都无关,且μ=F fmg=1.04,B、C、D选项错误.知识点02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压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大小:0<F≤F max.5.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若两物体间有弹力,但两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填“一定有”或“不一定有”)6.静摩擦力的五个“不一定”(1)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2)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3)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4)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减速,也可以使物体加速.(5)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即学即练2】(多选)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上回带.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如图所示.则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A.镇纸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毛笔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白纸只受到向右的摩擦力D.桌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答案BD解析白纸和镇纸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对镇纸受力分析知,镇纸不受摩擦力,否则水平方向受力不平衡,镇纸的作用是增大白纸与桌面之间的弹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故A错误;在书写的过程中毛笔相对纸面向右运动,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故B正确;白纸与镇纸之间没有摩擦力,白纸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白纸在水平方向受到毛笔对白纸向右的摩擦力以及桌面对白纸向左的摩擦力,故C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白纸对桌面的摩擦力向右,故D正确.【即学即练3】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F1=10N,F2=2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右D.0答案C解析当木块受F1、F2及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由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8N,可知最大静摩擦力F fmax≥8N.当撤去力F1后,F2=2N<F fmax,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发生突变,且与作用在木块上的F2等大反向.知识点03动摩擦因数的测定【即学即练4】[多选]为了测定木块和竖直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根弹簧将木块压在墙上,同时在木块下方有一个拉力F2作用,使木块恰好匀速向下运动(弹簧随木块一起向下运动),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精品教学讲义—时间、位移
高一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精品教学讲义—时间、位移一、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会在具体问题中辨析、识别。
2.理解位置、位移等概念的含义,会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分析。
3.了解标量、矢量的含义,理解位移的矢量性。
会在一维坐标系中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置、位移等物理量。
4.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根据图像分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5.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会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知道如实记录原始数据的重要性。
1.通过时间轴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
2.通过对物体做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体会坐标系在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中的作用,并能建立位移-时间图像。
3.知道利用打点计时器测时间和位移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理解路程和位移、标量和矢量,并体会它们的区别。
4.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5.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二、知识精讲知识点01时刻和时间间隔【即学即练1】请同学们在时间轴上表示2s内、第3s内、3s末、4s时【即学即练2】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在同一直线上,整个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2011年12月10日,我国上空出现一轮十全十美“红月亮”如图所示.这是十年一遇最美月全食,本次月全食从北京时间20时45分开始初亏,经过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持续约3个半小时.而完全“被吃掉”的“红月亮”,只有大约51分钟.文中提到的“时刻”有()A.51分钟B.3个半小时C.20时45分D.2011年12月10日答案:C知识点02位置和位移1、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引入坐标系(1)直线运动:一维坐标系。
(2)平面内的曲线运动:平面直角坐标系。
(3)空间位置:三维直角坐标系。
人版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册)讲义
绪言同学们,大家好!同学们进入高中学习了,欢迎大家学习高中物理,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物理知识,但都比较浅易,需要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大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大家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通过初中的学习,大家知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等都需要物理学,并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等。
当前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课题,如生命科学、宇宙起源、材料科学等等,都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许多高新技术如空间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现代医疗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
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物理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与物理学直接有关的重要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同学们应该怎样学好高中物理呢?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
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
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同学们,大家好!同学们进入高中学习了,欢迎大家学习高中物理,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物理知识,但都比较浅易,需要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大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大家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通过初中的学习,大家知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等都需要物理学,并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等。
当前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课题,如生命科学、宇宙起源、材料科学等等,都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许多高新技术如空间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现代医疗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
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物理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与物理学直接有关的重要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同学们应该怎样学好高中物理呢?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
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
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要重在理解,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要学会运用知识学到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
运用的范围很广,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等。
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来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而且不能在运用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好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说:“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
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了。
”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2时间与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第三章:相互作用------------------------------------------------------------------- -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本章章首语中有一句最核心的话:“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即“机械运动”(以后往往简称为运动)的定义。
“质点”,就是其中“物体”的一种最简单模型;而“参考系、坐标系”是确定位置及其变化的工具。
1质点A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形状和大小)B条件a物体的形状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可忽略不计b 平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运动时可视为质点C注意a “质点”是一种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理想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以后还会遇到刚体模型、弹性体模型、理想流体模型、理想气体模型等b 既然是模型,就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代替真实的物体。
因此,要通过教材、例题及习题,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质点模型,要逐渐积累知识,而不必一开始就去死记硬背。
例题1.刘翔110m比赛中,计时员测量其比赛时间,可以把刘翔看做质点?______ 教练观察分析刘翔的跨栏动作是否规范标准,可以把刘翔看做质点?______例题2.研究一辆20节的火车(一节火车车厢大约25m)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以把火车作为质点?_________;研究该火车经过某一站牌的时间,可以把火车作为质点?_________。
2参考系A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B 注意a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b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c 同一运动,参考系不同,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d 一般情况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选取地面为参考系e 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选择同一参考系f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声明参考系,则默认以地面为参考系。
C意义A 有了参考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B 选定了参考系后,才能知道和研究物体的运动。
试设想,在茫茫的大海里,水天一色,如果没有太阳或星辰作参考,水手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船舰的位置和向什么方向运动。
C 参考系选得不同,则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作出的结论也不同。
例题1.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乘客是_________,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则该乘客是____________。
例题2.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只能是“静止” 的物体吗?3坐标系A 目的: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而建立B 作用a 确定物体的位置变化b 分析物体的位置变化c 求位移例题.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A的位置坐标x A=_______,B的位置坐标x B=______。
第二节时间与位移1时刻与时间间隔A 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个点B 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C说明a如果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则时刻t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时间间隔Δt就是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
b但是在日常语言中,我们用语比较混淆,大都不加区别地说成时间。
如“时间还早”里的时间,就是时刻;说“一堂课时间有45分钟”,则是指时间间隔;c有时“时间”又是指与“空间”对偶的概念——无限的时间轴的整体。
因此我们在看书时要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
例题.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从北京开往宜昌的火车预计13点到站B.中央电视台每晚的新闻联播节目19点开播C.某场足球赛伤停补时3分钟D.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2位移和路程A位移a 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b 大小:连接初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c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d 说明:物体只有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大于路程。
例题1.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沿某一直线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等于位移的大小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同,位移可能相同C.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D.质点通过一段位移后,它的路程可能为零例题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②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③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绝对值(即大小)④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B 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3标量和矢量A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B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温度,质量,时间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坐标与坐标变化量A 变化量:物体的末量减去初量B 变化率a 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b描述物理量变化的快慢C 坐标变化量:物体的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D 时间变化量:时间坐标轴上两时刻的差值2平均速度A 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B 意义:描述在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C 求解a公式法:b 估算分析法D 注意:只能粗略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是矢量,方向和这段时间的位移方向相同例题1.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3瞬时速度A 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B 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C 求解公式法:当Δt非常小(用数学术语来说,Δt→0)时的D 注意a是矢量,方向为物体在该点的运动方向b 也就是说,要真正理解瞬时速度概念,需要数学里“极限”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结合数学相关内容进行学习4速率A 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B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C 注意:是标量5平均速率A 定义: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B 意义: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C 注意:可以描述往复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标量例题1.如下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s内、第2s内、第3s 内、第4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m、2m、3m、4m,则()A.他4s末的瞬时速度为4m/sB.他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C.他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他1s末的速度为1m/s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构造A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B 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2打点计时器的使用A 使用的原理:步骤B 纸带的处理要点C 测速度a 平均速度b 瞬时速度3使用电源A 电磁打点计时器:6v以下低压交流B 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4相邻两点时间:t=0.02s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a加速度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Δv/Δt=(v2-v1)/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