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已亥杂诗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5首。

(ppt一出示)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学习内容】课本:《己亥杂诗》【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气节和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气节和拳拳爱国之心。

【学习过程】一、反弹琵琶,导入新课播放“落花”图片,让学生自由谈感受。

教师引导:古人说,落花是凄美的,“满地落花,似点点有情泪。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别样的芳华。

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wǔ)其长官,赋归来”。

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二、读诗韵,把握基调1.学生先自读一遍诗歌。

2.学生展示朗读,纠正读音。

3.读出韵律,还要考虑诗歌的节奏、停顿。

练读后,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4.尝试背诵这三首诗。

三、感诗意,理解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再加上这三首诗本身素面朝天, 平和本色,理解并不困难。

教给学生一种新的方法,来感知诗意。

方法:1.以诗人为第二人称——你。

2.与诗人展开心灵对话。

可以询问诗人,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敬仰、理解、祝愿等多种情感。

答案示例:啊,龚自珍,你离开京城,看着西方的落日,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啊,寒菊,你独立疏篱,为什么还能感到趣味无穷?四、品诗境,诗絮飞扬1.总有一个字(词),让我们怦然心动。

先让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品味赏析,之后进行展示交流。

答案示例:“抱香”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菊花枯萎时是什么样?它的花瓣不会被风吹落,而是在枝头上凝成生命的永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五首:己亥杂诗》优秀教案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文中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经历,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知其人—读其文—通其意—悟其情—赞其心,由浅入深学习诗歌;3.体会诗人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赤诚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准确地理解诗歌传达出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抗击疫情的图片。

当我们看到那些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我们可以用借用龚自珍的一句诗来赞扬他们这种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那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么这样一句诗语出何处?因何而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二. 诗歌学习(一)知其人教师幻灯片出示作者介绍。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所作诗文,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

《病梅馆记》、《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文,皆为其代表作。

著有《龚自珍全集》。

(二)读其文1.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泛读诗歌。

2.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

(三)通其意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把诗歌简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夕阳渐渐西沉,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浩荡汹涌;自己要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它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四)悟其情围绕三个基本问题解析作者的情感。

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

在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便于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己亥杂诗》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含义,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欣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层含义。

2.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 己亥”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理解《 己亥”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此处指1839年)2. 介绍作者龚自珍,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指导读音和节奏。

2. 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三、细读理解1. 分析诗歌内容:诗人以 落红”自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2. 研读关键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讨论其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和人民,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

3.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四、品读鉴赏1.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诗歌的画面和情感。

2. 分享交流: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诗歌。

五、拓展延伸1. 比较阅读:与《《离骚》中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等诗句进行比较,体会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

2. 联系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如何处理的?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理解诗歌情感和艺术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

【作业布置】1. 背诵《己亥杂诗》。

2. 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辞官诗,写一篇读后感,探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0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难点1.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徼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1.陈子昂(约661~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三、知识小窗1.介绍古体诗古体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五言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登幽州台歌》背景介绍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时武则天当政,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对武则天后期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四、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己亥杂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叹时光荏苒、友情珍贵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中的情感与哲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己亥杂诗》相关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学生尝试仿写一句诗,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己亥杂诗》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忧虑。它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和时代背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教材分析:这首诗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的第五首诗。

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年)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的315首七绝,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

《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学情分析:本首诗蕴含深刻哲理,这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可通过具体的词语、诗句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补充资料,适当拓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

“诗无达诂”,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语文素养的不同,对诗的哲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尊重和引导学生合理的感受。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默写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观看微课、分析诗句、推敲词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1.重点及突破措施:用自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纠正读音,划分节奏,最后引导学生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难点及突破措施:用微课补充相关资料,联系微课内容,师生共同解读诗句,引导学生讨论推敲字词,帮助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互动课堂和师生平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读诗歌环节目标:读准字音和节奏。

1.自由读诗,圈点批注读音。

2.指名学生到白板上批注读音。

结合学生的批注,适当补充。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龚吟即引导分析“斜涯花”读音的特点,积累有关古诗“押韵和韵脚”的知识。

3.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后评价。

齐读。

4.自由读诗,用“/”批注朗读节奏。

5.指名学生到白板上用“/”批注朗读节奏。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研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研讨课教案_0

《己亥杂诗》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写作作者辞官南归这一写作背景。

2.朗读,背默诗歌,能鉴赏诗歌内容。

3.学习作者执着、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位卑未敢忘忧国”,每个的命运都与国家休戚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龚自珍《己亥杂诗》,感受诗人虽年迈辞官,但仍心系国家,愿意为国奉献自己最后一丝光和热的伟大情怀。

二、预习检测1.作者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2.写作背景:《己亥杂诗》作于已亥年,故称己亥杂诗。

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

期间诗人共写了315首绝句。

课堂活动一:读一读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鞭/东指/即天涯y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huā1.读准字音、节奏2.展读(2个小组,2位个人)课堂活动二:写一写结合注释,写出诗歌大意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

离愁:离别的愁绪白日斜:夕阳西下黄昏时分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出城门向东天涯:天边落红:落花诗歌大意: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京城,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课堂活动三:赏一赏1.赏析“白日斜、天涯”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和地点,渲染了夕阳西下,诗人即将远赴天涯的场景,烘托诗人心中无限离愁。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落红自喻,生动形象写出诗人虽辞官,但仍愿意培育下一代,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并分析。

(1).诗人辞官离京的愁苦之情。

(2). 培育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执着的政治理想。

课堂活动四:选一选(选词填空)吟鞭东指天涯一如往化春泥更护花小题大____既即及做作坐课堂活动五:记一记(积累与拓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俯首甘为孺子牛课堂小结诗中诗人以落红自喻,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写出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对国家无私奉献的政治理想,我们身处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应该学习诗人的爱国情怀,努力学习,投身祖国建设事业。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举例:《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象对比;《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讽刺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举例: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教学难点
(1)对古代诗歌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其次,详细解读《己亥杂诗》中的五首诗歌,包括《夜泊牛渚怀古》、《登快阁》、《宿建德江》、《题临安邸》和《夜雨寄北》,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技巧;最后,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一首诗所打动,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81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81
教材分析
《己亥杂诗》位于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的第五首诗。本单元的课文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借史抒怀,需要学生体会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古代诗歌五首》分别选择了盛唐陈子昂、中唐杜甫、宋代王安石、晚宋陆游以及晚清的龚自珍等人的诗,表现情感各不相同。《己亥杂诗》虽是绝句,但饱含情感比较复杂。
2.鉴赏本诗中意象并分析其特点;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解题】
己亥:天干地支
已知16年丙申年,17年丁酉年,判断18年、19年
杂诗:既有与朋友的离别,也有和熟人的重逢;既有对社会的愤懑,也有对自身的追忆··集中地吟咏杂多的感兴。
他是用旅馆中的鸡毛笔将旅途感兴写在账簿纸上,投在破簏中,作为草稿的。这些草稿在旅行结束之后由龚自珍亲手整理,重新编排,构成如今的《己亥杂诗》。
我虽然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
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步:读准诗的节奏和重音——味诗韵
根据诗的内容,试着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重音:内容的强调、语气的强化或弱化甚至能够适度的夸张)
学生自由抢答
【资料补充】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学生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初步感知到古诗的内容,但是翻译和理解作者情感方面都有所欠缺,尤其是不知道怎么读古诗,所以教授读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
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本诗所写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2.鉴赏本诗中意象并分析其特点;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44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44


过 力的奉献精神。
七、拓展延伸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例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很多昂扬向上的精神。 例如: “花落春仍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八、巩固练习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明确: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明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明确:离别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

己 亥 杂 诗
落红有情 表明心志 化泥护花 甘愿奉献
不甘沉沦 为国效力


教 学 反 思
初一语文
执教 教师 授课课题 授课 班级 《己亥杂诗》 (其五)

电子教案 周星期 第 节
授课 第 日期
教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的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求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 学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重 点 教 学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难 点 教学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方法 课时 一课时

三、背景链接 《己亥杂诗》 (其五) :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版) 。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又北上接取家属。往返途中,看 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 了这组诗。 四、朗读诗歌 1.听范读录音。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公开课教案_3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公开课教案_3

《己亥杂诗(其五)》学案1、查阅资料了解龚自珍2、简介《己亥杂诗》创作背景3、解释下列词语浩荡:白日斜:吟鞭:东指:天涯:落红:4、反复诵读这首诗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创作《己亥杂诗》的背景。

2、把握本诗主旨,感悟诗意美、精神美。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悟,感悟诗意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欣赏几幅书画作品导入二、知人论诗1、学生根据资料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三、看背景,为理解诗歌主旨做铺垫1、屏幕显示相关文字,齐声朗读。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

2、关注主要信息——315首、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愤然辞官南归、革新四、朗读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学生自由诵读。

3、示范朗读。

4、学生展示朗读。

五、初读——读懂诗歌含义1、解释重点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含义。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惨白的太阳渐渐西沉,那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浩荡汹涌;我骑马奔向东方,奔向那遥远的海角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时正是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然而这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们会变成肥沃的泥土,培育养护着自己的生身之木,使它更加欣欣向荣。

六、赏析——读懂领悟诗歌的情感1、第1-2两句诗主要写诗人的哪种情感?如何写的?2、从哪里可以看出落红是有情有义的?3、诗人仅仅在写落花吗?七、课堂练习背诵。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小结
诗后两句流传千古,因为他正是作者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从枝头凋零的花朵,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正是有千千万万像龚自珍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安稳幸福。

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新人教版

5.己亥杂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三、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 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_10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_10

《已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语言,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把握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吟诵,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吟诵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师吟诵录音3、与“鸦片战争时期社会现状”“写作背景”相关的微课教学过程一、读诗要读韵,吟诵品味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教师吟诵诗歌录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3、带领学生吟诵此诗,简单介绍“入短韵长”的规则,并让学生反复吟诵。

二、读诗要读题,把握内容1、在学生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一首诗没有相关的背景和作家作品只是让我们参考,我们怎么来读诗?(结合注释、题目、诗文内容进行猜测)2、让学生猜测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主题3、播放微课,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和作者相关情况。

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

三、读诗要读意,感悟意境1、学生描述自己吟诵前两句想到的画面和意境。

2、全班交流后用笔在白纸上勾画出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3、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在自己的画面中有些什么情感?(忧伤、轻松愉悦)四、读诗要读字,体会情感让学生交流从哪些字读出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五、读诗要读人,明确主题学习作者以花自况,移情于花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以“这是一个______又_____的诗人”的形式说话,概括诗人形象,把握诗人内心情感,明确古诗主题。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86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86

《己亥杂诗》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3)落红:落花。

(4)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2.诗意理解
【交流点拨】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三)深层探究
1. 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花,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

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四)板书设计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虽辞官归家
己亥杂诗仍心系报国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_11

《已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诵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3、熟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四、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导课: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2、走进作者(见课件)(二)诗歌朗读1、听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2、生齐读;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4、再范读;5、理解诗意。

(三)理解诗意: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四)品读诗句:1、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2、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5《古代诗歌五首(已亥杂诗)》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20.5《古代诗歌五首(已亥杂诗)》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古诗名句的方法。

3、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五课时学习《已亥杂诗(其五)》导入新课同学们,诗题中的“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五首。

一、自学检测1、自读古诗2、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吟鞭.(biān)浩hào(2)理解词义①吟鞭:诗人的马鞭。

②落红:落花。

3.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揭露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他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厉人辑有《龚自珍文集》。

4.背景探寻此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

龚自珍因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二、合作探究1、吟读诗歌2、美读诗歌3、赏读诗歌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今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简评: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复备栏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
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
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
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
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
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
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
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
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
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