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名人文化以及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阳名人:
陈宗兴,男,汉族,1943年6月生,河南正阳人,农工党成员。

1967年7月参加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个人履历
1962—1967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
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0年解放军八四○二部队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79年西北电力建设局学校教师
1979—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97年西北大学地理系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校长
1997—1997年农工党陕西省主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7—1998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8—1999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副省长
1999—1003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副省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2003—2003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2003—2005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5—2007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7—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2007.12按部长级待遇),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戴洪生:1953年4月出生,河南正阳人。

历任北京一总队副总队长,**部队司令
部作战勤务部部长,吉林总队总队长,四川总队总队长,**部队副参谋长。

2009年12月任**部队副司令员。

中将军衔。

戴洪升是中将…毋庸置疑!付寨乡章寨村的贺天成也是少将军衔,现任职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副主任,他是最近这两三年升的少将吧,以前是总装备部宣传部部长,军衔大校…正阳人做的最大的官确实是陈副主席…
汪荃珍,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河南省正阳县人,出身于戏剧世家,他的哥哥汪荃五是正阳县豫剧团著名演员。

1963年,汪荃珍出生在驻马店正阳,大哥大嫂那时都是豫南一带的知名演员,受他们的影响,汪荃珍从小就喜欢歌曲和戏曲,并且对接触过的曲目过目不忘,两三遍就能烂熟于心并唱的有腔有调。

汪荃珍夜莺般的嗓音清脆悦耳,学戏的天赋犹似含苞未放的花蕾彰显出绽放前的蕴力,十一二岁的她就到县剧团做临时小演员。

“从事这一行对我来说是必然的。

”汪荃珍感慨地说。

“由于那时我家的成份较高,考戏校时,其他孩子都是3次通过,我却考了6次”。

由于汪荃珍确实是个有潜质的可塑之材,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爱惜人才的老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她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她剥削过谁?”就是这样一句话,才使12岁的汪荃珍走进了河南省戏曲学校的大门。

5年求学下来,她成了学校的佼佼者,深得老师们的青睐。

1981年毕业后,汪荃珍先在河南省实验豫剧团待了几年后,于1983年调入了省豫剧一团,在这里,她有了自己戏曲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1986年,她代表豫剧一团到香港参加首届中国地方戏曲展,被香港媒体誉为“亚洲最佳女旦角演员”,一时轰动香港。

1989年来到省豫剧三团后,代表三团去扬州参加现代戏曲观摩演出,在《儿大不由爹》中饰演女一号李淑贞,从而又开启了新的戏曲人生。

《香魂女》成就了汪荃珍
1999年,省豫剧三团要排一部大型现代戏《香魂女》,在全省招聘优秀演员,省文化厅通知汪荃珍来试镜。

“当时竞争非常激烈,省、市很多名角都来试镜,我排除一切杂念,只想把这一角色演好。

”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香魂女》一举夺得了中国艺术节最高奖,填补了河南戏曲无全国性大奖的空白,为河南的戏曲事业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香魂女》成就了汪荃珍,汪荃珍也把河南戏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返回阔别已久的豫剧舞台,汪荃珍让戏曲界的专家、同仁们再次认同了她
郑新义,少将简历
郑新义1952年12月生,河南正阳人。

中共党员。

1999年任武警北京指挥学院院长,2002年3月任武警北京市总队副总队长。

2007年11月任武警特警学院院长。

2009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李海清
河南正阳人,1945年出生,曾任第187师师长,**宁夏总队总队长。

1999年7月晋升为**少将警衔。

张介民:(1910.4——1998.1.4) 原名熊轶吾正阳寒冻南街人,1961年任甘肃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62年授少将军衔,1966年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

1981年8月按正军职待遇退休。

1988年7月15日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勋章”一枚。

葛廷贵:(1913.1——1993.8)原名葛明正阳兰青后程楼村人,在红四方面军参加过四次反围剿。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两次过雪山。

1960年晋升为上校,任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

1966年离职修养,享受副军职待遇(相当于少将)。

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一枚
卢沛宁父亲卢正阳(乳名合义),生于1931年,祖籍河南正阳县吕河乡。

1947年前后,卢正阳的父亲卢恒之、母亲沈氏相继去世。

父母去世后,卢正阳和年仅7岁的弟弟卢正亚(乳名合群)随姨妈生活在正阳县王勿桥乡新丰集。

1948年卢正阳离开新丰集去了信阳从军,后又去了台湾。

20世纪60年代卢正阳自台湾去美国留学,并在美国定居,供职于美国政府机构。

卢沛宁是卢正阳的次子,他和哥哥卢沛霖均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卢正阳离开家乡后,其弟卢正亚流落到正阳县寒冻镇乱冢村,其下有三女两子,长女一家三口现定居郑州,其余两子两女现生活在正阳县寒冻镇。

外祖父曾是国民党高官
卢沛宁现年42岁,祖籍中国河南,父母来自中国台湾,出身于法学世家,其外祖父王任远,早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

1960年到1966年间,任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秘书长、台湾“司法行政部”部长,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工作会主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王任远还是国民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常委。

卢沛宁的父亲卢正阳与母亲王大成,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生。

据卢沛宁回忆说,他从小受到从事电机工程却热爱文史的父亲的影响,每天跟着父亲收看晚间新闻,阅读政治人物的传记,这为他今后在政界打拼奠定了基础。

卢沛宁是奥巴马在哈弗大学的同窗,他为奥巴马问鼎白宫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他是白宫的内阁秘书,体表总统与20多位政府部长联系,是白宫少数能随时与奥巴马交谈的官员之一。

内阁秘书的秘书长的职务从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就已经设立。

这个职务并不是决策单位。

主要目的是确保白宫与各个行政部会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让彼此不会觉得蒙在鼓里。

卢沛宁说,他的工作就是确保所有政策列车能准时启动,并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卢沛宁有时候还需要处理一些社交事宜,例如部长亲友想参访白宫也要经过他这一关。

白宫与部门之间的大事小是几乎不假手他人。

所以卢沛宁也被媒体封为白宫的“大管家”。

正阳抗战历史
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在根据地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很多红军战士和干部,被自己人杀害。

在鄂豫皖根据地张国焘以肃反,清除“改组派”为名错杀了一批红军干部,我县有六位二十年代入党,有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地方党领导和红军指挥员被张国焘杀害。

他们是:孔繁立(吕河)、孙崇荣(新阮店)、黄绍先(梁庙)、程思孔(梁庙)、余子静(傅寨)、黄运昌(梁庙)。

现在都被追任为革命烈士。

驻马店籍将军有18人,中将5人,少将13人,其中正阳、泌阳、遂平、汝南各3人、西平、新蔡各2人,上蔡、确山各1人。

再现被人们淡忘的一段历史——汝正确**根据地的提纲如下:
1、汝正确边区是新四军五师绾毂中原的突破点;
2、新四军豫南游击兵团先遣队渡淮侦察;
3、建立汝正确**根据地;
4、**政权开展对敌斗争;
5、顽军破坏**统一战线;
6、保卫**根据地;
7、扩大**根据地;
8、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
兰青店当时是汝正确县委、行政委员会(政府)的驻地。

有县委领导的粮库、税收、学校等很多机关单位。

路东中心县委设在胡冲店,汝南地委、汝南中心县委、正阳县委、豫南军分区独立团等都在这里建立过驻地。

鄂豫皖工农红军红二十九军中正阳籍指战员的命运?
1930年10月初,由许继慎、曹大俊、徐向前领导的红一军1800余人,全部到达正阳。

县委书记张吉清前往淮河滩迎接,并将正阳党组织和国民党反对武装分布情况向首长汇报。

金克清、胡成业、孙崇荣带领白狗庙、龚湾、中心庙三起暴动队伍400余人枪参加了工农红军。

上面就是震动豫南的著名的陡沟暴动,网上搜索可以知道更详细的内容。

红一军在陡沟休整数日,建立了随营军校,进行培训班排连营干部。

并将缴获的300多支枪,交给了正阳县委,扩大了正阳县和陡沟区的农民游击队。

又在淮河北岸设防,向正阳、汝南之敌发起了进攻。

陡沟暴动的队伍,先编为红一军先遣总队,由金克清任总队长,孙崇荣任临时政委。

后编为红29军,张耀旭(确山人)任军长,孙崇荣任政委。

红29军的指战员,大部分是信、正、确子弟兵,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1931年1月编入红四军,冬季,张国焘在鄂豫皖搞肃反扩大化,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正阳的孙崇荣、黄绍先、程师孔、孔凡杏、程克忠、程克敬、葛庭华、程正杰、盘安、龚大本以及孔剑舞、余子静等数十人秘密杀害。

胡成业、程克逊、程克庆、孟老四、程正壁、龚大地等数十人在战斗中牺牲。

少数人突围掉队,返回家中。

解放后在部队幸存的只有程克连(沈阳军区工程兵政委)和葛庭贵(成都军区医院政委),他们早以离休,享受正副军级待遇。

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有一座殉难烈士纪念碑,是红四军即红四方面军的血碑。

1931年冬,张国焘为独揽大权,以“肃反”为名,排除异己,狂杀功勋卓著的红军高级将领及根据地军民。

白雀园是红军“肃反”的主要屠杀地点之一,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这里有2500多红军将士遇害,平均每天30多人。

红军高级将领,80年代评价的我党38位军事家中的许继慎就惨死在那里。

张国焘下令,将许继慎五花大绑,双脚上的绳索拴在战马上,有狂奔的战马在河滩是活活拖死。

许继慎是陡沟暴动策划者之一,他带领陡沟暴动的队伍参加了工农红军。

正阳籍将士的惨死就不言而喻了。

正阳三大文明故地
一、大林涂店
1、江国都邑。

2、安阳侯国都邑,食邑安阳县,历两汉350年。

3、安阳县城,西汉置,属汝南郡,东汉、三国、魏沿用此名,公元762年并入真阳县。

二、傅寨乡刘楼北
慎阳城遗址。

公元前196年汉高帝十一年建,宋绍圣年间(1094—1097)城毁。

1慎阳侯国都邑,西汉置,食邑慎阳县,存在78年。

2慎阳县城,汉高帝置,属汝南郡。

3淮阳县城,唐(689—705)。

4真丘县城,随(596—606)。

5真阳县城,南朝宋改慎阳县为真阳县,属汝南郡。

三、寒冻镇固城寺村
1、安成侯都邑,食邑安城县,历两汉、三国、魏400余年。

2、安成县城,汉高祖置,属汝南郡,东汉改为安城县,三国、魏、晋、南朝宋、北魏、南齐皆沿用此名。

宋元之间,金逼南渡,安城毁于战乱。

3、安城遗迹尚存,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寒冻可能是安城谐音的误传。

正阳历史文化
宋元时期的战乱,不但使城市毁于战乱,文明也随之消失。

正阳的现在文明主要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的移民、湖北麻城县的移民和江西瓦屑垻筷子巷的移民。

江氏又回到了江城,周姓又回到了安城。

明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重要部落的形成了今天的基本格局。

明代由于元末连年战乱,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逃离,人口锐减。

明初人口来源,聚落及其名称,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重要聚落成了今天的基本格局。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大兴屯田,招抚流民,民多归业。

并多次组织移民。

有关史书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前后徙民十三次。

山西洪洞移民来我县落户的有王、郭、张、赵、任等姓30个家族194个村庄。

正阳的大姓家族,部分还是从湖北麻城和江西等地徙来的。

湖北麻城迁来的有123家形成新的居落,相传其后裔小脚趾长有双甲。

江西迁来的移民,据说先在瓦屑垻筷子巷集中,然后迁往各地。

至今每逢春节,正阳一些地方仍有在祭肉上插双筷子,以祀祖先的习俗。

据统计全县232个常见姓氏中,有40%是明初从外省迁来的
清代,由于明末农民战争,官兵清剿,加之天灾人祸。

正阳县人口逃之殆尽,十室九空,除保留明代的集镇外,多数村庄被毁,出现大量无主荒田,清初,政府采取移民措施,从湖北、山东等地移民至正阳,开垦荒地,免征徭役赋税。

清顺治六年(1649年)颁布《垦荒令》,令地方官府将各地逃民,移民组织起来,不论原籍何地,一律入保甲,组织他们开垦荒地,永为己业。

于是外来移民皆落户入籍。

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就产生聚落地名1033个,遍布正阳县境。

南方移民是指湖北麻城、黄陂、孝感、以及江西九江人,其形成的聚落有1364个,占南部聚落总数的70%。

北方移民指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迁来的,其形成的聚落有538个,约占北部聚落总数的33%。

真阳镇(今治)
1、(1904—1907)原真阳城毁坠(付寨刘楼北),真阳县迁今治,复建城,元至正辛卯(1351年)兵燹屡经,县存城亡。

2、明正统三年(1508年),在故址建土城,周长八百丈,高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五尺,下阔二丈。

正德七年(1512年)因兵乱城毁。

3、正德八年(1513年)重建,甃以砖石,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四周并置有角楼警铺,城河宽十米,深四米,与慎水相连。

4、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为正阳县至今。

1949年时,仅存西北一段城墙残垣。

5、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户编不足,撤真阳县并入汝阳县(汝南)。

1453年置真阳镇,只设武官。

1506年升为真阳县。

周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但在中原周姓的来源主要是汝南堂安城周。

周姓的祖先是后稷。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1—720)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中兴周朝。

周平王少子姬烈,被封为汝坟侯,食采汝南汝坟,周烈尊为周姓始祖。

周平王十八代孙,第十九代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名周邕,周邕孙子周仁,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秀.(公元前202年)因汝坟地势低湿,周仁将驻地由汝坟徙于安城,(今正阳县寒冻镇)。

宋朝以来,安成周家经战乱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

安城宋元时毁于战乱。

在河南省正阳县寒冻镇西固城寺村留有遗迹。

寒冻是安城东的一个小镇,原名安东镇,误传为寒冻镇
汝南郡治开始在上蔡,后来迁到平舆,不是现在汝南的位置。

从上图中看到的汝南是在平舆。

安城是在正阳境内。

安城是周姓的发源地,而人们只知汝南而不知安城。

七匹狼老弟在百度正阳的条目中把江姓叙述的淋漓尽致,是否把周姓发源地安城的内容增加到正阳的条目中。

周姓是第九大姓,号召他们到正阳县安城寻根问祖,可以提高正阳的知名度,发展正阳的旅游事业。

正阳县是邵姓的发源地之一,位置在大林涂店,古汉代的安阳县遗址。

欢迎全国各地邵姓到正阳县寻根问祖。

邵姓是大陆八十三大姓,远祖起源于周代。

邵姓古代写成召姓。

据史书记载,邵姓先祖是周代召公的后代。

召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在武王灭商后他被封于燕,由他长子代理,他在朝中为官。

后因功封于召(今陕西歧山西南),爵位公爵,子孙世袭召公之职。

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秦国兴起,召国逐渐被吞并。

子孙为纪念故国,就以召或邵为姓,因此召、邵为一姓,都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汉初,召公子孙在汝南、安阳(今正阳大林涂店)、博陵(今河北安平县)等地发展。

世称汝南望、安阳望、博陵望
今正阳县城的历史
1、白苟城故地在城东南(可能是董楼北的位置,那里高低不平,很像旧城遗址)。

2、南北朝时,南朝梁(502年—557年)北伐后魏,置白苟戌城。

白苟城是梁时北面重镇,为梁西淮州淮川郡治地,辖真阳、梁兴二县。

3、南朝北齐(550年)废郡,改为白苟县。

4、隋(588年)改为淮川县,大业初归真阳县管辖。

5、唐初复置淮川县,属息州。

贞观初废县。

6、元和十二年。

淮西吴元济叛乱,在汶水修汶港栅、慎水修白苟栅屯兵阻挡唐军西进。

李朔功蔡,遣兵下白狗、汶港二栅即此处也。

7、明初,原真阳城废,移至今县治。

戏说白苟城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之50河南五中说白苟故城在县城东南,如果在正阳县东南进行航拍的话,可以看到白苟城的轮廓,可以看到唐淮西叛将吴元济屯兵的白苟栅的位置,可以看到通往各地的千年古道。

正阳一高的一部分和操场就建在白苟故城上。

修南环路的时
候,挖出很多砖圈古墓,没有棺椁,不知道是什么时代的风俗,还有一个很深的古井,埋在环城路下。

大林路口加油站东北南北向的高地,可能是白苟城的城墙,董楼后的居民小区建在上面。

污水厂北面可能是淮西叛将吴元济屯兵的白苟栅。

东北方向有一个高岗,建在古道旁,好像是把守古道的要塞。

正阳县地名志说白苟城在息县白店,清顾祖禹予以澄清,那里应该是白城遗迹。

《史记》记载楚惠王二年,子西召胜吴,封为巢大夫,号白公,建白城,修白亭,县西七里有故白城。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之50河南五○南龙冈在县南三里。

势颇高峻,拱峙如屏。

南龙冈是正阳县自然景观之一,历代文人雅士到此游览观赏后,留下诗文绝句。

正阳县地名志上有两首有关南龙冈的诗。

我也看不太明白,摘录如下,供大家欣赏。

如有高手请给予指点。

南龙古冈九日登南龙冈寄怀仲兄玉京季弟风石
陈标曹风
一陇南来绕慎阳,登高漫惜足蹒跚,
昔年人道古龙冈。

穷遍龙冈第九盘。

低昂老势千年在,恒景到今还避地,
蟠屈真形百里长。

孟嘉依旧欲投冠。

两岸虽无青嶂耸,客中远忆萸房健,
四时也有白云藏。

天际偏惊雁字单。

太平民业司耕种,明发阿咸归去速,
禾黍秋风落路香。

寓书蚤与报平安。

南龙古冈曾为正阳“八景”之一。

南龙冈在正阳县真阳镇区南部,慎水河(南支)南岸,其脉来自县西宋店。

民国《重修正阳县志》云:“又东行距县城五里分支南转,节节增高,成一大岗,至城南,岗势益峻,崔嵬丰隆。

并连起土阜七峰,圆净秀丽,朗若星辰,昔人谓为七星台,又名南龙古岗,其东西两峰挺歭于岗之两端,若老人冠形,土人称为老冠山。

”岗东部有汉墓群,阜顶有明代县令“徐公均田台”。

曾为真阳“八景”之一,今夷为平地。

南龙古岗虽不存在,但遗迹仍在,油厂往南,老牛往南的公路都有一段很长的上坡。

慎水河(南支)从北边来,在城南又往东,在五里庄后又北上,说明河水被南龙岗阻挡。

原县砖瓦厂烧砖用的土,就是南龙岗的土,现在成为一个大塘,正阳人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子叫“南湖”。

现在在慎水河南岸南湖东西的南龙岗上建了两条街,东至开龚路。

西至正陡路。

岗上有一村庄名姚庄,村南就是李冢汉墓群。

冢古汉墓的故事
又名慎子将军墓,位于正阳县城南1.5公里处,慎水乡姚庄、李冢之间。

原有墓冢7座,高大浑圆,俗称七星台。

1958年姚庄一座已平,修环城路时毁2个,墓已被盗,考古人员只发现少量文物。

没有公布。

现存李冢北4座。

其中最大一座占地约4亩。

民国《重修正阳县志》称:“慎子将军墓,城南三里......清光绪二十八年春正月十六日,墓东北陷开一洞,大可容人,探入者获有古剑、瓷器、琥珀、古钱等物。

再入有石门,不可开。

邑宰龚焕章令封闭之。


相传该墓系西汉初(公元前196年—公元前118年)慎阳侯国某太子墓。

1983年4月10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元朝时原真阳县城被毁,明初南迁到一个叫白苟堆的千年古镇,重新建真阳县城。

证据确凿。

证据一:清顾祖禹《读史方与记要》卷50河南五有详细记载。

白苟城在县东南。

梁置白苟戍城,又为白苟堆。

后魏将尧雄谓白苟堆,梁北面重镇,请备之,即此。

魏收《志》:梁置西淮州,治豫州界白苟堆;又淮川郡亦治焉,领真阳、梁兴二县。

高齐废州置齐兴郡,郡寻废,改为白狗县。

隋改县曰淮川。

大业初,省入真阳。

唐初复置淮川县,属息州。

贞观初废。

元和十二年,李 攻蔡州,遣兵下白狗栅,即故白苟城也。

○慎阳废县,在县北四十里,自汉以来县皆治此。

明改置今县。

注:梁、魏、齐均为南北朝时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