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输注流程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三、(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
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
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1.胃肠道是否耐受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教育需求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2.有无胃潴留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四、干预措施五、(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肠内营养液滴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0
未看胃管刻度、回抽胃液各一5
接营养液
26
营养液温度不合适 一4输注前后未冲管 各一3未排气 各一3未调节速度或调节错误 各一4未挂标志 一4
观察巡视
15
未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主诉一5
未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一5
未观察大便性质,肠鸣音,有无腹胀一5
整理
8
未整理床单位 一1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一2未分类放置 一1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 一2未记录 一2
•调节滴速:前15分钟要求速度缓慢(15滴/min),无不适后可适当调节速度 一般根据患者血糖值,营养液的性质,对营养液的耐受情况等来确定输入速度
连续滴注:在12~24小时内持续滴入,速度由30~60ml/h(7~15滴/min)开始逐渐递增 至120ml/h(30滴/min),最高可达160ml/h(40滴/min)
间歇滴注:每日3~4次,每次200~400ml,每次输液持续1小时左右
•挂上肠内营养液的标识
•滴注完毕后。用你20~50ml温开水洗管道,整理床单
•整理:患者体位舒适,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观察
V
•滴入肠内营养液过程中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情况,如出现上述情况应 立即停止滴注,并立即吸出口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
•每3小时回抽胃液一次,如胃内残夜量过多,应减慢滴入的速度或停止滴入
•滴入肠内营养液后观察大便性质,肠鸣音,有无腹胀等情况
•定时监测血糖、电解质的情况,观察意识变化,有无出汗,心悸等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的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
记录
•患者的滴注量、出入量;母周称体重一次
肠内营养输注流程注意事项
1、如无禁忌,卧床病人抬高床头30°~45°,鼻饲完成后保持原卧位20~30分钟。
一定要抬高床头!
2、采采用输注泵时,以每小时25~50毫升的速度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调整到每小时100~125毫升。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
居家或没有输注泵时,可以手推注射器缓慢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鼻饲过程中患者如有呛咳、误吸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注。
鼻饲前后用注射器抽取20~30毫升温开水进行脉冲式冲管,以保持管道通畅,避免鼻饲管内食物残留。
鼻饲后30分钟内尽可能避免吸痰,清醒患者尽可能避免用力咳嗽,以防患者出现呕吐及误吸的现象。
3、营养液温度不宜超过38~40℃,患者感觉舒适、一般以滴在手腕上不烫为宜。
若患者平时喜食温热食物,请告知护士,可采用加温输注的方法。
4、营养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变质,24小时内用完。
调配和盛放营养液的容器要保持清洁。
5、按照制剂说明书配置标准浓度的营养液,如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时,可通过稀释营养液或减速输注改善症状。
6、肠内营养期间要关注患者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1.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常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配方制剂,如能全力等开启后24小时内输完。
2.使用前要先摇匀,并仔细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3.避免喂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4.保持营养液适宜的温度营养液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
5.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
6.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40-50ml/h起,逐日加速并维持至100-120ml/h。
鼻饲者100-120ml/次,2小时1次。
7.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1)腹泻病人宜选择低脂制剂,根据医嘱加用收敛药物。
2)便秘病人选择含纤维制剂,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增加病人活动。
3)监测血糖,注意尿量变化。
4)观察和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等。
8.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喂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鼻胃管妥善固定,以免移位至误吸。
2)取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障碍、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滴注者可取舒适卧位。
3)及时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每隔4小时)抽吸并评估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每次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以防误吸。
4)加强观察:输注过程中若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误吸的可能,应鼓励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
主讲人: 2015年11月
预防误吸
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喂养管。2、输注时注意管道的位 置是否恰当 取合适体位:经鼻胃管或胃造口(30º-45º半卧位);经鼻 肠管或空肠造口(随意卧位)
及时评估胃内残留量: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及连续输注过程 中( 每 隔 4 小 时 )抽吸并评估胃内残余量 ,若超过 100150ml,应减慢或暂停输注,必要时遵医嘱加用胃动力药 加强观察:观察病人有无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 液的痰液避免粘膜和皮肤损伤
经鼻置管时可采用细软材质的喂养管,用油膏涂拭鼻腔 粘膜 经胃、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感染性并发症的护理
吸入性肺炎:预防误吸
急性腹膜炎:多见于经空肠造口置管行肠内营养者。1、 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腹痛、造口周围渗出或腹腔 引流管引流出类似营养液的液体,应立即停输并报告医 师,尽可能协助清除或引流出渗漏的营养液。2、遵医嘱 合理应用抗生素
提高胃肠道耐受性
加强观察:观察病人有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症 状,查明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如减慢速度或降低浓度; 若对乳糖不耐受,应改为无乳糖配方营养制剂 输注环节的调控:1、经胃管给予:滴速约50ml/h,每日 500-1000ml,3-4日内逐渐增加为100ml/h,每日2000ml; 2、经空肠管给予:滴速25-50ml/h,500-1000ml/d,逐日 增加, 5-7 日达到病人能耐受的最大输入量。温度 3840℃ 防止营养液污染:现配现用,暂不用时置于4℃冰箱保存, 24h内用完;每日更换输注管 支持治疗:伴有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给予清蛋白或血 浆等,以减轻肠粘膜组织水肿导致的腹泻
肠内营养护理输注流程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3. 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肠内营养配制流程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鼻肠(胃)管固定规范【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固定方法】1.分叉交织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7cm×3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处,修边角至美观。
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内插入0.5cm,目的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2.碟翼法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3. 吊线法选择10×1.5cm的宽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1长约10cm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线捻成1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4宽胶布固定。
(图5)4. 固定带法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带固定于脑后。
(如图6、7所示)5. 挂耳法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
(见图8、9)空肠造口管的固定螺旋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4cm×5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7cm处,中间一条宽1cm,边上两条分别为宽2cm,修边至美观(见图10)。
空肠造口管首先用缝线固定于周围皮肤,在造口管处覆盖2cm×2cm开口无菌纱布,消毒并擦净周围皮肤,用未剪开的7cm端胶布粘贴于导管上方皮肤,将剪开的正中一条1cm宽胶布缠绕于造口管上数周至牢固,胶布末端内折稍许,两边的两条并排贴于导管下方的皮肤上(如图11所示)。
肠外肠内营养操作规范
买书肠外营养支持规范激素65页第二部分肠外营养支持规范一.适应证参见《指南适应证》相关部分。
二.禁忌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
●胃肠道功能正常且可接受足量的肠内营养者。
三.支持途径(一)周围静脉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方法,适合短期(10~14天)应用。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缺点: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
(二)中心静脉1.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适合长期(>2周)应用。
优点: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的优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可输入高渗液体缺点:护理不当,可能引起导管阻塞、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注意:严格按规范护理(详见输注途径规范相关章节)2.锁骨下静脉置管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
缺点: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血栓等。
四.输注方式(一)多瓶输液氨基酸与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混合后,以Y型管或三通管与脂肪乳剂体外连接后同时输注。
优点:适用于不具备无菌配制条件的单位。
缺点:工作量相对大,且不利于营养素充分利用。
注意:单瓶脂肪乳剂输注时间应>6hr。
(二)全合一(All-in-One)将所有肠外营养成分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在一个容器中进行输注。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无法调整电解质补充量。
(三)二合一(Two-in-One)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配置步骤、保存及注意事项:●配制:肠外营养支持所用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在层流室或配制室超净台内,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
混合顺序:①电解质溶液(10%NaCl、10%KCl、钙制剂、磷制剂)、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先后加入葡萄糖溶液或/和氨基酸溶液;②将脂溶性维生素注入脂肪乳剂;③充分混合葡萄糖溶液与氨基酸溶液后,再与经步骤②配制的脂肪乳剂混合;④轻轻摇动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的概念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和方法 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的概念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EN)
肠外营养 (PN)
对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 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 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 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 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 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 供营养素的方法。
输注速度的控制:匀速滴注,开始时滴注速度较慢,为2040毫升/小时。4 - 6小时后,检查病人的耐受性(如胃储 留量),如病人无不适,可每12-24小时增加250毫升,最 大速度为100-125毫升/小时。
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液温度的控制:输入体内的营养液温度应保持在 35-37度,必要时可采用加温设备。
营养液量的选择:初始为每天500毫升,3-5天可提高 到每天1000-1500毫升。
输注营养液角度控制:胃内输注时,病人应采取头抬 高30-45度,以减少误吸率。
输注肠内营养液时角度控制
输注肠内营养液时角度控制
肠内营养的护理
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
2.进行ES前确定管端位置,方可进行
3.预防管道堵塞 4.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5.执行无菌操作
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和方法
经鼻胃管途径:适用于短期营养支持的病人。 优点:简单、易操作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经鼻空肠置管喂养:适用于有胃反流或肺误吸风险的病人。
优点:使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 性增加。
缺点: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 不宜过高。
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和方法
营养途径的改变 20世纪7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时首选静脉营养。
20世纪8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养。
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护理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患者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有研究表明,与延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感染率,改善营养摄取,减少住院费用。
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
通常早期肠内营养在进入ICU24-48小时内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
一、准备用物鼻饲管、20ml注射器、纱布、压舌板、棉签、治疗巾、一次性治疗盘、胶布、听诊器、一次性手套、温开水、鼻饲液、手电、肠内营养标志牌。
二、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在置管前需向清醒患者解释留置鼻饲管及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操作过程,已取得患者配合,消除顾虑。
三、操作流程1.双人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至患者床边,放置鼻饲管。
2.置管成功后,检查鼻饲管放置位置是否正确,然后妥善固定。
(1)方法一:如果回抽有胃液引出,则置管成功、位置适当。
(2)方法二:快速注入20ml空气,胃部听诊有气过水声,则置管成功、位置适当。
(3)方法三:将鼻饲管末端置于水杯内,无水泡溢出,则表明鼻饲管未进入气道。
3.患者取半坐位或床头抬高30°-45°,重症患者往往合并胃肠动力障碍,头高位可以减少误吸,及其相关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4.肠内营养患者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发生误吸: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通常每四小时抽吸一次胃腔残留量。
如果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如果潴留量≤100ml,则通知医师,可遵医嘱增加输注速度20ml每小时;如果残留量≥200ml,应通知医师,可遵医嘱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5.当回抽出血性胃液时,应立即通知医师,暂停肠内营养。
6.肠内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一次配制量不能超过500ml。
7.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鼻饲管后给予鼻饲饮食,鼻饲液温度38-40℃,冷藏的营养液在鼻饲前要加热至合适温度。
8.危重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时,应遵循由稀到浓,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原则;尽量保证营养液匀速注入,最好应用胃肠营养泵持续匀速泵入。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
危重病人往往存在消化吸收障碍பைடு நூலகம்需要精心配制营养液,并密切 监测输注速度和剂量,防止不良反应。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需要 加强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
患者的心理支持
危重病人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提高 其接受肠内营养的依从性。
THANKS。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情况,及 时调整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不断优化护理措施,提高肠内营养护理 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04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案例 分享
案例一:重症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重症肺炎入 院,病情严重,无法正常进食。
护理措施
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选择易 消化、高蛋白的肠内营养液,定时 记录患者营养摄入量及病情变化。
经过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患者 病情逐渐稳定,胰腺功能得到恢
复。
案例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患者情况
护理效果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车祸导致重症颅 脑损伤,意识障碍,无法进食。
经过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患者意识 逐渐恢复,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康复 进程加快。
护理措施
采用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选择富含必需氨 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肠内营养 液,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反流、误吸等并发 症。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肠内营养护理计划, 包括营养液的选择、输注方 式、输注量及速度等。
实施护理操作
按照护理计划,进行肠内营 养液的配置、输注及监测, 确保营养液的安全与有效性 。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操作要点1、操作前评估①应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有无腹部不适、腹泻、胃瀦留等情况。
②应评估患者目前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喂养管位置及喂养管路通畅情况。
2、准备肠内营养制剂➢应现配现用,配置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配置的肠内营养制剂常温保存不宜超过4 h,超过4 h应置于冰箱冷藏,24h内未用完应丢弃:成品肠内营养制剂应根据产品说明保存。
➢肠内营养制剂应与其他药物分开存放。
3、实施①无特殊体位禁忌时,喂养时应抬高床头30°~ 45°,喂养结束后宜保持半卧位30 ~ 60 min.②宜将营养液加热至37°C~ 40°C.持续输注营养液时,可使用肠内营养输液器专用加温器。
③一次性输注者,可使用注射器缓慢注入喂养管,根据营养液总量分次喂养,每次推注量不宜超过400 ml.④间歇重力滴注者,可将肠内营养制剂置于吊瓶或专用营养液输注袋中,通过肠内营养输液器与肠内营养喂养管连接,通过重力滴注方法进行分次喂养。
⑤持续经泵输注者,可在间歇重力滴注的基础上,使用肠内营养泵持续12~24 h 输注,速度应由慢到快,先调至20 ~ 50 m/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操作流程见附录A.⑥分次推注和间歇重力滴注每次喂养前应检查胃残留量;重症患者持续经泵输注时,应每隔4~ 6 h检查胃残留量。
⑦应每4~6 h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见附录B) .附录A 成人肠内营养操作流程评估:1. 双人核对医嘱。
2.评估患者合作程度,营养状况。
3.评估患者喂养管情况。
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4.评估患者有无腹部不适及腹泻。
胃潴留等并发症5.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操作前准备:1.人员准备:仪表整洁,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2.物品准备:治疗车上层放置清洁治疗盘(内有专用肠内营养推注器1个.营养管、无菌手套一副)、肠内营养泵、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肠内营养泵固定架。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1、防止管道阻塞:管道使用后用温水冲洗干净。
添加的米汤、菜汁要经过过
滤,不可太稠。
营养液中不可加入药物。
2、防止管道脱落:每日更换固定管道胶布,发现胶布松动及时更换,加热器固
定好,防止加热器将管道带出,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营养管重要性,防止脱出。
3、遵医嘱进行鼻饲,鼻饲绝对禁止静脉使用。
4、注意输注速度和温度: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开始每分钟30滴,逐渐增加滴速到
每分钟60—70滴,速度过快容易引起腹胀、腹泻,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消化道粘膜,根据患者耐受力合理调整速度和温度。
5、输注营养液要现配现用,每次输注的营养液悬挂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冬季
输注要加温。
输注装置每日更换一次。
糖尿病患者用专用的营养液。
6、输注过程中患者取半卧位(头高位30—45度),防止食物反流。
7、整个操作过程要避免食物污染。
8、心理护理:肠内营养前,应提前告知患者肠内营养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
得患者的配合。
肠内营养使用方法
无 不详 妊娠期糖尿病 半乳糖血症/牛乳/大豆蛋白 不详
备注 安素的碳水化合物供能高 糖尿病患者和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放心使用 安素的碳水化合物供能太高(蔗糖),糖尿病患者慎用!
吸收利用度好 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调控血糖和血脂水平 多不饱和脂肪酸越少,对于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压力有益
Enteral Nutrition (Disease Specific)
剂型
口服散剂 口服散剂、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口服液体剂
肠内营养决策流程图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 否
消化道是否有功能? 有
肠内营养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 是
肠外营养
无
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否
是
标准配方-能全力/素
能全力®用法用量
口服或管饲 作为唯一营养来源:
推荐剂量为:1500kcal-2000kcal;(一般病人) 常温保存
管饲剂量表(通过重力或泵调整输注速度)
速率(ml/h) 量(ml) 时间(h) 间隔(h)第一天20 480 Nhomakorabea40
第二天
30-40 660-880
22 2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含专利 配方 积极维护肠道屏障和 动力功能,减少并发症
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
全面符合CSPEN指南关于 营养素需要量和比例的推荐
达到营养治疗有效性的同时 减少代谢性、感染性等并发症
改善临床预后
肠内营养----能全力
可溶性 膳食 纤维
不溶性 膳食 纤维
含专利六种膳食纤维组合
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全面保护肠道
19.能全素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定位 1 将治疗巾铺于患者导管下 2 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若无不适,即
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
若病人主诉腹胀等不适,先汇报医生, 适当用药、暂停或减慢速度。
六 输注 1 先回抽,见有消化液抽出,即先注入温开水 10ml(35~37 oC) 2 将肠内营养接专用泵管排气,接于肠内营养 泵,预设总量,调至所需速度,与胃肠造口管相 连,按 start 键开始输注 3 将加温器夹于输注管路上,距离体表入口处 30~40cm 左右,勿烫伤
七 观察 1.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2. 整理床单位
确认导管在位通畅后方可输注营养液
无肠内营养泵的科室,可用一次性输 液器直接滴注,速度根据营养液总量 和病人的适应程度,从 10 滴/min 开 始逐渐增加
可通过调节加温器离体内管入口处的 距离来调节温度
八 记录 1 再次洗手 2 记录好营养液的名称、剂量和浓度 3 巡视、观察和记录病人不良反应
评分 3 分:颅脑损伤□ 骨髓移植□ 大于 APACHE10 分的 ICU 患者□
小结: 疾病有关评分
1、BMI(kg/m2) □小于 18.5(3 分)
注:因严重胸腹水、水肿得不到准确 BMI 值时,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用白蛋白替代(按
1、 保存在冰箱内的营养液必须在输注 前 30min-1h 取出 2、向肠内营养液中加药,必须碾碎, 并现配现输
三 解释 1 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 3 双向核对 4 解释, 取得合作
四 体位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和 途径,名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 理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
5.筛查表
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表(2008 版)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高
cm
现体重: kg BMI:
疾病诊断:
科室:
住院日期
手术日期:
测评日期:
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
分
评分 1 分:髋骨折□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者□ COPD□ 血液透析□ 肝硬化□ 一
疾病评分:
般恶性肿瘤患者□ 糖尿病□ 评分 2 分:腹部大手术□ 脑卒中□ 重度肺炎□ 血液恶性肿瘤□
再加入所需的营养粉剂
操
将搅拌容器盖旋紧,打开开关,搅拌 2 分钟
作
流
程
用 50ml 无菌注射器抽吸电解质、维生素等,注入 到容器中
将配制好的营养液经漏斗倒入无菌 (瓶)中
暂时不用的营养液置于 4℃冰箱内保存,24h 内用完
清洁与消毒配制容器消与台面,地面进进行清洁处理 后用 0.5%84 消毒液消毒。 营养液按病区分类,并再次核对
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 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2. 碟翼法 选择一条长 15cm 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 10cm,将未剪开的 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将鼻饲管外露部分 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
3. 吊线法 选择 10×1.5cm 的宽胶布,缠绕胃管 2 圈后固定于鼻部,取 1 长 约 10cm 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 线捻成 1 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 3×4 宽胶布固定。(图 5)
3. 肠内营养液配置流程 肠内营养配制流程
用物准备
搅拌机、无菌巾、弯盘、50ml 注射器、漏斗等
环境准备
配液前 30 分钟开启层流室或层流台,同时用紫外线灯 消毒 20min,用 75%乙醇擦拭台面弯盘
戴口罩、帽子、穿消毒衣,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 核对姓名、床号、药名、配液浓度与剂量
将无菌注射用水 300~500ml 倒入消毒处理后的搅拌 容器中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
一 评估 1. 核对医嘱
肠内营养液输注流程
2. .掌握肠内营养输注的时间和要求
3. 掌握肠内营养的名称、浓度,及需要加入
的药物
二 物品准备 1 配置医嘱浓度的肠内营养液,按医嘱在营
养液中加入电解质等药物 2 .肠内营养输注泵、专用输注管,治疗巾,
20ml 注射器 1 付,纱布 2 块、温开水,有条件时 备加温器
4. 固定带法 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 带固定于脑后。 (如图 6、7 所示)
5. 挂耳法
选择一条长 15cm 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 10cm,将未剪 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将鼻饲管 外露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见图 8、9)
4.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鼻肠(胃)管固定规范
【要求】 牢固 美观 舒适 清洁 通畅
【固定方法】 1. 分叉交织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 7cm×3cm 胶布 1 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 4cm 处,修边角至美观。鼻胃(肠)管留 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 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 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 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内插入 0.5cm,目的
空肠造口管的固定
螺旋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 14cm×5cm 胶布 1 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 7cm 处,中间一条宽 1cm,边上两条 分别为宽 2cm,修边至美观(见图 10)。空肠造口管首先用缝线 固定于周围皮肤,在造口管处覆盖 2cm×2cm 开口无菌纱布,消 毒并擦净周围皮肤,用未剪开的 7cm 端胶布粘贴于导管上方皮肤, 将剪开的正中一条 1cm 宽胶布缠绕于造口管上数周至牢固,胶布 末端内折稍许,两边的两条并排贴于导管下方的皮肤上(如图 11 所示)。隔日消毒导管口并更换胶布。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PEG/J)的固定
高举平台法
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 12cm×4cm 和 10cm×3cm 胶布 2 块。调整好 PEG/J 导管的松紧度,将固定卡 锁住,在离开导管口 5cm 处下方皮肤横向贴一条 12cm×4cm 的 胶布,再将导管置于胶布表面中央,用另一条 10cm×3cm 固定 于导管之上,两条胶布方向相同,将导管粘牢,并在导管下方将 胶布对粘约 0.5cm(见图 12)后再将两边粘贴于原先的 12cm× 4cm 的胶布上(如图 13 所示),胶布被污染、卷边、松脱随时 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