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曾凡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历史意义、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教学背景: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课堂点拨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阶段:1.生本教育的模式要求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

因此,在本课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将全班进行分组,分组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选举出组长,人数以每小组5—6人为宜。

2.布置前置作业,内容要涵盖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按小组一起讨论前置作业。

3.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准备必要的参考资料,内容涵盖日本的大陆政策、北洋水师概况、甲午战争前中日实力的对比、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揭帖、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这些资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要求小组成员阅读并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搜寻更多的资料。

(本课材料主要来自百度百科)
教学实施阶段:1.新课导入。

通过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内容,向学生指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的起步自洋务运动开始,时间大约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现代化运动从明治维新开始,时间也是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

可以说,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运动是基本同时起步的,而中国与日本相比较,可以说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发展现代化的条件更加优越,但是为什么30年后的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会惨败给日本?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本课的学习。

2.用投影仪将前置作业投影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前置问题。

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参考答案。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后日本会野心膨胀,挑起中日之间的战争?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要注意特别指出,在各种原因中,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是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侵略的对象首先是朝鲜?朝鲜和当时的中国是什么关系?中国为什么要援助朝鲜?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特别指出中国之所以援助朝鲜,既是因为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有义务援助朝鲜,又因为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日本一旦占领朝鲜,对中国威胁极大。

第三个问题:甲午战争时,中国洋务运动已经开展了几十年,在军用、民用工业均有一定的成绩,为何仍会败于日本?中国的失败,只是军事上的失败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并特别指出,中国的战
败,不只是军事上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腐朽的清政府所代表的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日本所代表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

第四个问题:有人说,中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李鸿章等人的投降卖国。

这种说法你认可吗?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认识这一问题:一方面李鸿章作为甲午战争中中方的主要负责人,对于中国的战败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落后性,李鸿章的议和活动也是得到清政府授权的,所以将全部责任归咎于李鸿章等人也是不客观的。

第五个问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逐条分析《马关条约》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指出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第六个问题:俄法德三国联合干涉还辽,是出于国际道义为中国做主吗?它有一些什么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而不是为中国做主。

三国干涉还辽,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七个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关于探索救国道路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派仅从器物层面(主要指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等)学习西方以期自强求富的梦想的破灭。

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不能仅从器物层面着手,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于是兴起了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最终埋葬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一课时)
3.复习上一课的内容,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外国殖民侵略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于是有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4. 用投影仪将前置作业投影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前置问题。

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参考答案。

第一个问题:义和团运动是何时何地兴起的?它的宗旨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扶清灭洋”的口号。

指出,“灭洋”反映了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勇气和意志。

扶清则反映义和团运动的成员们还没有认识到清政府投降卖国的真面目,盲目信赖清政府,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义和团运动要反洋教?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义和团之所以反洋教,是因为许多传教士及其中国信徒依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在中国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此外,西方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品,如轮船、火车等造成许多中国下层民众的失业,也是导致中国人民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也要指出,中西文化之间的误解也加剧了冲突。

如西方传教士在华设育婴堂,被许多中国人误解为贩卖人口甚至是残害中国儿童等,成为许多教案爆发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问题:阅读一份义和团揭帖,谈谈义和团运动采用什么方式反对外国侵略?他们有什么依靠给他们以信心?如何评价他们的这些做法?
(附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道传。

非是谣,非白莲,口头咒语学真言;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神出洞,
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去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义和团采用杀尽洋人,毁坏西方近代物质文明的产物如电线、轮船、铁路的办法来反对洋人。

他们依赖的方法是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请神等方式,幻想借此可以刀枪不入,来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洋枪洋炮。

他们这些做法,虽然带有朴素的爱国主义色彩,但是这种盲目排外的做法,并不能使中国真正走向进步。

第四个问题:《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课本进行讲解。

着重指出,《辛丑条约》的签定,使得清政府彻底成为外国侵略者的统治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第五个问题: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这一问题,一方面,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有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它的盲目排外的做法,也不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5.总结课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极其深重的民族灾难,这不仅刺激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救国热情,也使得人民日益认清清政府卖国投降的真面目,于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主要目的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开始兴起。

(一课时)
6.课后评研。

根据各个小组和各个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给以打分。

教学反思:生本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中学历史课堂上,就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好课前的前置作业,既要涵盖教材的主要内容,又要适当深化。

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就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较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本课所预备的作业资料就是从百度百科甄别整理而来,从教师准备的材料外,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材料。

这两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回答问题十分踊跃,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对历史问题看法的深度,都远远出乎我意料之外。

这使我感到,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适时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去自由的探索知识,而老师则做好领航员的角色,或许能在教学中收获更多的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