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核磁共振中,被磁化是一种平衡态。T1不仅表示从激发态回到 平衡态需要多少时间,也表示进行磁化所需要的时间。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2
M M 0[1 exp( t / T1)]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3
外加静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使自旋核的能级发生分裂,分裂成 2I+1个能级,称为塞曼分裂,这些能级称为塞曼能级。 塞曼能级是等间距的,相邻两个能级的能量差为:
为常见。 1H的I值等于1/2。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0
核在外加磁场中的磁化
• 在自然状态下,质子的磁矩取向是随机的,对外表现的宏观磁矩 为零。
• 当质子处于磁场中,其磁矩将按磁场取向,并存在两个可能取向, 即与外磁场方向相同或相反。
• 当质子磁矩方向与外磁场相同时,其能量相对较低,比较稳定。 反之,质子则处于高能级。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32
射频脉冲作用下产生横向磁化矢量最大化的过程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33
驰豫
• 射频磁场对自旋系统的作用称为激发或激励 (irradiate)。
• 自旋系统进入磁场后,形成并保持稳定的纵向磁 化矢量MZ的状态称为平衡态。而系统吸收射频能 量后的不稳定状态,称为激发态。
在主磁场的作用下,进行“自由旋转”,由于粒子之间的能量交 换,所有磁矩将从不平衡态逐渐过渡到平衡态,这一过程称为弛 豫过程。
• 相位:平面内旋转的矢量与某一参照轴的夹角称为相 位。多个矢量在空间的方向一致时称为同相位(inphase)。相位不一致时称离相位(out of phase)。
• 磁场中自旋之间的相位:磁场中自由进动的质子群, 其相位是随机的,因此合成磁矩M0在X-Y平面内的投 影互相抵消,在宏观上不表现磁矩。当外加能量如射 频介入时,使各个MXY分量趋于相位一致,而叠加形 成宏观磁化矢量,使M0偏离平衡位置。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8
核的进动 ——NMR的经典力学理论
• 以牛顿力学为基础 • 将质子在磁场中的行为比喻为一个旋转的陀螺 • 质子在自旋运动的基础上,受到外磁场与自身磁矩之间的
作用力,绕外磁场轴进动 • 进动频率又称为拉默频率,其大小远远低于自旋频率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 ΔE = hγB0 • h为Plank常数。
h=6.62606896×10-34 J·s
• γ为磁旋比。对于1H,I=1/2。B0静磁场强度。 • 静磁场强度一般只有0.1~2T,所以ΔE只相当于几十个
MHz的射频能量。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4
• 自旋核的能级分裂与跃迁
2019/5/24
• 可对任意方位层面成像 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任意斜 面的直接采集成象,可立体地观察病变,这是其他所有成像方法 所不及的。
• 多参数、多序列成像 可获得不同程度的T1、T2、 质子密度加 权图像及流体成像,加上很多的特殊辅助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改善指定结构的显示,提供多层次诊断信息。
2019/5/24
• 一个短的无线电波或射频能量被称为“射频脉冲”。 • 把一个共振频率的射频脉冲加到样品上,质子开始同相
进动。同相进动被称为相干。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5
射频脉冲效应
• 向处于外磁场中的质子施加具有拉默频率的RF脉冲发生 磁共振后,产生两个同时发生的作用。
• 一是低能级的质子吸收能量跃迁,纵向磁化矢量MZ变 小。
• 多种伪影因素 导致磁共振图像产生伪影的因素较其他成像装置 多。
• 价格相对昂贵。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9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Fra bibliotek• 量子力学理论 • 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 原子核不停地绕其自身轴旋转,称为自旋。质子带正电荷,其旋转形成环形电流,
并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具有磁矩。 • 磁矩具有方向和大小,是矢量。以μ表示。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5
质子的共振
• 把质子从低能级推向高能级需要提供一个能量,这个能量可以由热相 互作用或射频能量(无线电波)来提供。
• 当射频源能量精确地匹配于向北和向南的质子间的能级差时,就会引 起质子在两个能级间更快地上下转移,这时就可称为质子共振。
• 共振就是以离散的或“量子”的方式由射频天线向质子转移能量。
• 当在X-Y平面上放置一个接收线圈,由于MXY的进动,相当 于线圈内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 原理,即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回路产生 感应电动势,其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 其输出信号称为自由感应衰减(FID)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8
90°作用后磁化矢量的变化 射频能量使体系的M0旋转90°
• 一个向北的质子吸收射频(RF)能量,升到更高的向南的能级。而一 个向南的质子跃到向北的低能级,可发射多余能量的射频电磁波,频 率等于原激发用的射频的频率 。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6
自旋——自旋驰豫
• 在RF信号发射停止以后,一个短时间内质子连续辐射 可检测到的RF能量,其频率等于原输入进系统的无线 电波的频率。这个短的时间周期用另一个指数常数T2 来表征,它被称为自旋-自旋弛豫时间。
19
核的进动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0
经典力学理论计算
• 按照经典力学理论,自旋的原子核在磁场中开始绕垂直轴进动。进动 频率ω(弧度/ 秒)比自旋角频率Ω要慢,ω可由下式给出,被称为拉 默方程
B
B为外磁场强度,γ为磁旋比。 进动角频率ω 与共振频率ν 关系为 γ的定义是磁矩μ与角动量之比
• 二是受射频脉冲磁场的磁化作用,进动的质子趋向于射 频磁场方向而变为同步、同速运动,即处于“同相”状 态。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宏观磁化矢量,即横向磁化矢量 MXY。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6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7
横向磁化矢量的物理意义
• 质子吸收拉默频率的RF脉冲后,形成新的磁化矢量MXY,而 MXY不再与主磁场叠加在一起,通过测定MXY可获得生物组 织的磁共振信号。
MR影像上呈低或无信号,不利于这些结构与相应病变的显示。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8
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
• 血管的显示限度 MR血管成像对小血管的显示有一定的限度。 此外,血管的显示也受血管的走行、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血流 状态(如层流、涡流、湍流等)的干扰,可以产生伪影,造成假 阳性、假阴性结果。
7
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
• 空间分辨力较低 尤其是与CT等成像手段相比。 • 成像速度较慢 不利于危重病人及不合作病人的检查。但是随着
MR新技术的发展,磁共振的成像速度越来越快。 • 具有较严格的禁忌证 如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金属假肢
等病人不宜进行MRI检查。 • 对于不含或少含氢质子的组织结构显示不佳如骨骼、钙化灶在
称为90°脉冲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9
90°作用后磁化矢量的变化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30
总结
• 处于外加磁场中的质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磁共振。 • 其中低能级的质子吸收射频能量后跃迁到高能级,使之在外
磁场中的排列方向逆转,抵消了相同数量的低能级质子的磁
矩,使纵向磁化矢量MZ 变小。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35
纵向驰豫
• 又称为自旋-晶格驰豫,或T1驰豫 • 纵向驰豫机制:纵向驰豫过程中,吸收射频脉冲能量跃迁到高能
第8章 磁共振成像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 通过各种参数的MR图像,显示人体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用于 各种疾病的检查,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颈移行区病变、颈 部病变、胸部病变、心脏大血管病变、肝、肾、输尿管、胰腺、 盆腔、四肢和关节病变。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7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思路
• 在人体组织的空间不同点上施加不同强度的梯度磁场, 对人体组织实现空间定位。因此不同的组织所在点所 需的核磁共振频率也就不同。某个频率的射频信号对 应于某一对应空间位置,在某个频率上射频信号强度 反应在对应位置空间体积元内氢原子的个数,把空间 各个位置对应的射频辐射信号强度画出来,就得到了 质子密度象。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6
MRI优点
• 对比增强 MRI可使用对比剂作增强检查,常规的钆剂增强检查 特异性已较高,而组织特异性与器官特异性对比剂可显著提高增 强效果。
• 流动测量 MRI可以对脑脊液和血液的流动作定量分析,可以提 供一组有关流动的非形态学信息。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 受射频脉冲磁场的磁化作用,进动的质子趋向于射频磁场方 向而变为同步、同速运动,即处于同相状态。从而在X-Y平 面上叠加形成一个宏观磁化矢量MXY。
• 新的磁化矢量M0就偏离了Z轴。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31
驰豫
(1)弛豫过程(relaxation process):磁矩在射频场结束后,
• 系统从激发态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称为驰豫 (relaxation)。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34
驰豫
• 纵向磁化矢量逐步恢复的过程称为纵向驰豫(longitudinal relaxation)
• 横向磁化矢量逐步消失的过程称为横向驰豫(transverse relaxation)
2
4 h / 4 h
可得到共振所需的射频频率ν为


2
h

B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1
经典力学的磁化过程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2
经典力学的磁化过程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3
结论
• 质子群在外加磁场中磁化完成后, 可用一个在Z轴方向的磁化矢量 来表示,其大小定义为M0。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4
磁共振成像疾病诊断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5
MRI优点
• 可提供代谢、功能方面的信息 如MR波谱、MR脑功能成像等技 术。
• 多种特殊成像 例如各种血管影像、水成像、脂肪抑制成像。血 管影像可以显示颅内的大多数血管,可无创性地作出血管性疾病 的诊断。
• 无电离辐射属于无创伤性检查。
• 自旋质子在外磁场中发生能级分裂,其中低能级上的质子数占优 势,从而呈现净磁矩,称为磁化,其大小称为磁化强度。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11
磁化方程
• 质子放进外磁场中,开始磁化过程较快,随着接近最大值时速度 变慢,磁化过程可表示成时间的指数函数,时间常数T1称为弛豫 时间。
• T1是表示物质核磁共振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磁场强度、温 度、粘滞度有关。一般说,“弛豫”表示由激发态回到平衡态。
μ = h γ[I(I+1)]1/2/2π
• 其中γ,称为磁旋比,质子的磁旋比为42.58MHz/T. • 具有磁矩的原子核有一定的质量和大小,因此具有自旋角动量P。 • P=h[I(I+1)]1/2。 • I为核自旋量子数,代表原子核的固有特性。I≠0时,才能产生磁共振现象。 • 1H、13C、19F、23Na、31P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可产生磁共振现象,其中1H成像最
• 通过流动效应来评价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 • 可进行弥散成像、灌注成像以及脑皮层活动功能成像。 • 可进行MRI波谱成像,分析组织化学结构。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3
MRI优点
• 具有较高组织对比度和组织分辨力 MRI对脑白质、脑灰质、髓 鞘、软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形态及病理改变的显示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
• 平均的磁化矢量M0不进动。 • M0的大小与质子数量、外加磁
场强度、质子自旋速率等因素相 关。
• M0可以被分解成一个平行Z轴的 垂直矢量MZ和一个X-Y平面上的 横向矢量MXY。
2019/5/24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4
射频脉冲效应
• 一旦样品被磁化后,再按照拉莫频率向样品辐射电磁波, 引起核磁谐振,能量将被输入进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