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弧菌胞外产物注射赤点石斑鱼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合集下载

三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开题报告】

三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水产养殖三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隶属于石首鱼科,为我国特有的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黄海南部至南海北部海域,现已成为我国养殖量最大的海水鱼类。

但是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

近年来浙江、福建等各省网箱养殖的大黄鱼经常发生一种皮肤溃烂病。

患病大黄鱼前期症状不明显;中后期主要症状为:鱼体表脱鳞、溃疡,吻部充血,有的鱼吻部断裂,烂鳍、烂尾。

解剖发现后可见肝脏肿大、有块状斑、略带土黄色;肾肿;肠空,无食物,有少量液体。

发病流行时间主要为6~10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发病水温在22~28℃之间,一般死亡率为30~40%,最高可达80%以上。

大黄鱼皮肤溃疡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并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许多学者已对网箱养殖大黄鱼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及费氏弧菌等。

鱼类作为低等脊椎动物,免疫体系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但抗体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远没有高等脊椎动物的复杂,特别在感染各种病原体初期,抗体尚未形成更多地是依赖于先天性的非特异免疫。

目前在大黄鱼养殖生产中,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控制方法仍然以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使用为主。

这些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存在着药物残留、产生细菌耐药性、破坏机体功能、破坏微生物菌群平衡等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水产品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如何进行养殖疾病的无公害防治是摆在养殖业者和相关科研人员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药物防治的替代措施中,使用免疫增强剂和疫苗是很有潜力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因此,从免疫学角度进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通过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已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及其免疫学研究吴灶和叶剑敏李凌湛江海洋大学湛江524088摘要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展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以来,由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所带来的多种负因子影响,其病害种类、发病频率及其危害性亦逐年增加,其中弧菌病是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之一,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70—80%,甚至全部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仪介绍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中几种主要的孤葱病和免疫学与防治研究的结果。

关键词海水养殖鱼弧菌病免疫防治一、南海养殖鱼类的主要弧菌病及其流行情况石斑鱼、笛鲷溃疡症由溶藻弧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养殖的赤点石斑鱼和红鳍笛绸,在鱼种阶段和养成阶段均有流行,但以10—15公分的鱼种最为敏感。

主要症状是外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面,严重感染个体;溃疡可深达肌肉,内脏可见脾脏肿大,肝脏色泽偏淡,不论从体表溃疡部位或肝、脾、肾均能分离到病原菌。

该病在华南地区常年均有流行,死亡率在50%左右,最高可达90%。

宝石斑鱼烂鳍烂尾病由创伤弧菌引起,主要发生在青石斑鱼,主要症状是鳍条出现溃烂,特别是尾鳍,鳍条基部出血,突眼,眼睛水晶体混浊,内脏可见脾脏肿大。

该病在华南地区主要流行于5—10月,死亡率在50%左右。

真鲷溃疡症由最小弧菌感染引起。

发病初期的真鲷游动缓慢,游泳无力,经常游出水面,摄食量降低或不摄食;随着病程的加重,体表鳞片脱落,表皮溃疡严重时溃疡面深达肌肉。

内脏点状出血。

肝脏明显缺血,有的地方出现瘀血,呈花斑状。

该病主要危害真鲷鱼种阶段,50-100克鱼最易感染,死亡率在50%以上。

尖吻鲈弧菌病由河流弧菌生物I型所引起。

该病主要流行于低温季节,由于尖吻鲈为热带性鱼类,低温季节引起体表冻伤,继发细菌感染而致病。

症状是,体表出现溃疡,鳍条末端溃烂,游动迟钝。

该病一旦暴发,死亡率超过50%。

二、赤点石斑鱼溶藻弧菌脂多糖(LPS)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粗制脂多糖粗蛋白质占20.56%。

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畜牧渔业论文

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畜牧渔业论文

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畜牧渔业论文————————————————————————————————作者:————————————————————————————————日期: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畜牧渔业论文应用蛭弧菌提高褐点石斑鱼土塘育苗成活率的初探林阿乞1,孙秋萍2,刘丽2,陈小红3,蔡俊鹏2,4(1.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漳浦363208;2.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3.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12;4.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9 年全球石斑鱼总产量约7.5万t,其中养殖产量占70%。

中国大陆为石斑鱼主产地,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

养殖品种包括斜带石斑鱼、褐点石斑鱼等15 个品种。

但目前在石斑鱼产业界,仍有诸多问题制约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包括种质退化和病害蔓延等主要问题。

石斑鱼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和弧菌病,后者严重时死亡率高达90%。

此外,石斑鱼苗种繁育也存在着育苗成活率低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成活率一般很难突破10%(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中山大学,2010-12-23)。

以上问题,目前尚无理想的对策,仍多采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不但造成正常生态平衡被破坏、抗药性菌株的产生,进而引发耐药株和病毒病的暴发流行,而且也易导致药物的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替代抗生素的健康育苗技术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蛭弧菌是一类极有可能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有益菌。

它具有寄生、进而裂解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于2012年夏在海南某海水养殖场进行了蛭弧菌在褐点石斑鱼(通称老虎斑)土塘育苗生产的初步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育苗生产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蛭弧菌蛭弧菌BDFM05为本实验室所研发,效价为109 pfu/mL。

石斑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水体消毒的防控措施

石斑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水体消毒的防控措施

石斑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水体消毒的防控措施第一篇:石斑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水体消毒的防控措施石斑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水体消毒的防控措施简介石斑鱼是鲈形目、科、鳍石斑鱼属鱼类的统称,常见的有赤点石斑、石斑、带石青点斑等,它们在全世界亚热带和热带海区都有分布,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

此外,石斑鱼还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

随着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的发展,石斑鱼现已成为了一种优质的海水养殖品种,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被广泛养殖。

石斑鱼养殖现状由于近几年病害多、虾难养,不少虾塘开始转养石斑鱼。

因有育苗市场需求,而石斑鱼外塘育苗投资少,许多对虾养殖外塘只需略作改动,即可做石斑鱼育苗使用,尤其石斑鱼育苗利润也相当可观等等原因,造成目前海南、湛江等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转做石斑鱼育苗。

但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的标苗和分池操作,客观上因操作问题带来的外伤感染细菌性疾病的机率就会增加。

加上近年来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造成近水域水质污染严重,导致鱼体抵抗外界病原侵染的能力不断下降,一些鱼类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频繁爆发,而石斑鱼的孵化、标粗及养成过程对水质要求较高,加上水产抗生素药品的滥用,直接造成致病菌耐药性的快速形成,对石斑鱼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着石斑鱼养殖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石斑鱼养殖面临的问题1、化肥利用率只有30%-50%,长期大量施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

不仅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受影响,无法吸收的化肥还通过农田径流加剧了内河涌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造成了养殖水体污染。

2、我国石斑鱼养殖的现状是多品种、高密度、集约化。

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滥用使养殖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超标。

3、水产饲料基本是由畜禽饲料过度形成。

石斑鱼饲料的研发生产没有统一标准,对石斑鱼不同生长期所需营养无统一规范。

赤点石斑鱼HSP60基因克隆及弧菌应激前后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赤点石斑鱼HSP60基因克隆及弧菌应激前后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性 、 可溶 的凝 聚 蛋 白恢 复天 然 构象 _ 。另 外 , 不 6 ] 它
还 可作 为分 子伴 侣 和不 同 的多肽 链 非特 异性 结合 催
化 介导 蛋 白质 特定 构 象 的形 成 , 与 体 内蛋 白质 的 参
折 叠 、 配 和转 运 _ 。HS 6 装 6 ] P 0是 分 子 量 为 6 u的 Ok
中在 对 环 境 理 化 因 子 的 应 激 方 面 , 关 于 HS 0 而 P6 在 鱼体 受到外 界 病菌感 染 应激 时 的表达 调控 影 响 目 前 尚未 见报 道 。
3端和 5端 R C A E反 应 的 巢 式 特 异 性 引 物 F 2 0 13 ,
F 5 5R17 R 3 。根据 所获得 HS 0的 e NA 序 12 , 8 , 1 7 P6 D 列选取特定 区段设计 用于实 时 P R反应 的特 异性 引 C 物 HS — t 54和 HS — t 6 6 P a 0 F P a 7 。根 据所 得 O F序 R R
2 3 1 模 板 的制备 ..
使 用 Tr o 分 别 提 取 健 康 和攻 毒 后 的 赤 点 石 i1 z 斑鱼各 个 组织 总 RNA, 个样 品取 5/ 每 * RNA 置 于 I R aefe 离 心管 中 , 别加 入 1/ iod — A, n s—re 分 z Ol T R L g
列与其他 物种 的比对 结果 , 在保 守外显 子 区段设计 引 物 F 0 7 R 0 8 F 9和 R 6 1作为 扩增基 因组 的引 1 5 , 1 9 ,6 15 物 。所 设计引 物序列见 表 1 所 有 引物均 由上 海英 骏 , 生物 工程公 司( vt gn 合成 。 i ioe) n r
受 到病菌 感染 后 的炎症 反应 中所 起作 用 的相关 研究

中草药与抗生素结合对石斑鱼溶藻弧菌病治疗对比研究

中草药与抗生素结合对石斑鱼溶藻弧菌病治疗对比研究

2020年12月鎳I斜故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3期中草药与抗生素结合对石斑鱼溶藻弧菌病治疗对比研究词晔平(厦门市翔安区农林水技术推广中心,福建厦门361102)摘要:经过对斜带石斑鱼溶藻狐菌病的抗病性进行研究,发现了复方中草药和中西药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将药物体外抑菌效果发挥出来。

将质量分数为2.2%的复方中草药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并划分为实验组I组和中西药联用实验组f f、V、l。

经过实验验证发现,比例为0.9 : 1.3 : 0.9、1.2 :0. 9 : 1.0、1 : 1 : 1的诃子、白芍、甘草中加入西药恩诺沙星,能够对斜带石斑鱼溶藻孤菌病起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验验证表明:实验组当中的F配方白芍、诃子、恩诺沙星、甘草实际比例为1.3 : 0.9 :1.3 : 0.9时,复方中草药及其西药联用的药效最强,复方中草药配方二药物质量浓度为200 mg/m L时,治疗效果最佳。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复方中草药;恩诺沙星中图分类号:S943 文献标识码:A1引言石斑鱼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鱼类。

随着石 斑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斑鱼养殖过程中开始频繁 出现各种病害,给石斑鱼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 失[1]。

近几年,由溶藻弧菌造成的大黄鱼、卵形鲳鰺、红 笛鲷死亡问题被大肆报道[2~5],一且病发,会直接导致 石斑鱼死亡。

因此,现阶段养殖户需要做好溶藻弧菌的 有效防治[6~9]。

在实验当中,运用西药以及复方中草药以体外抑菌 方式对溶藻弧菌进行抑制,研究当中发现,白芍、诃子、甘草各为60 mg/mL ,三者之间的组合形成复方中草药 能够对菌圈直径进行有效抑制,直径为(25. 79士0.98) mm。

同时研究当中发现,将中西药和复方中草药之间 进行联合使用,能够使治疗获得较明显效果,这一发现 能够为中西药与复方中草药之间连用的深人探究奠定 良好基础,也能为防治石斑鱼方面溶藻弧菌提供有效理 论依据。

赤点石斑鱼皮肤的体外培养

赤点石斑鱼皮肤的体外培养
3 10 Y 0 - 20 )20 20 1B A 5 03 ,0 8年 江 苏 省 生 态 农 业 工
[] 3 周凤 建 , 何玉明.克氏原螯虾苗种规 模化 繁育方 法初探 [ ] J .水
产养 殖 ,0 7 5 :2— 4 2 0 ( )4 4 .
[] 4 王劲锋 , 刘远征 , 蔡建斌.克氏原螯 虾工厂 化人工育 苗试验 总结 [ ] 科学养鱼 ,0 7 6 :. J. 20 ()7 [] 5 张家宏 , 晓 琴 , 韩 王守 红 , 等.无 公 害 克 氏螯 虾 养 殖 技术 规 范 [ ] 农业环境 与发展 , 0 ,1 4 : 1 . J. 2 4 2 ( ) 9— 0 0 [] 6 张家宏, 琦 , 赵 王守红 , 等.双链型鲜食玉米一奶牛一龙虾生态农 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 ] 农业环境与发展,3 , ( )3 — 4 J. 20 2 5 : 3. 13 0 3
贵品种 ,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 , 鱼类组织培 养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 目 尚未见体 3 J 前
收 稿 日期 :0 8—0 20 2—1 8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重 点学 科基金 ( 编号 : Y 0 0 ) 徐州 师范大 学科 S C73 ;
学基 金 ( 号 : Y 0 7 4 ) 编 K 2002 。
十分 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参考文献 :
[] 1 陆胜龙 , 倪圣亚 , 民琪 , 沼肥在克 氏螯 虾池塘养 殖中的利用 薛 等. [ ] 江苏农业科 学 。 0 ( ) 29— 4 . J. 2 76 : 0 3 21 [] 2 严维辉 , 唐建清 , 郝 忱 , 克 氏原螯 虾人工 繁殖技术 [ ] 等. J .渔
子 ” 增进 人 民的 身 体 健 康 和 保 护 生 态 环境 都 具 有 、

剖析石斑鱼虹彩病毒,做到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

剖析石斑鱼虹彩病毒,做到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

剖析石斑鱼虹彩病毒,做到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o文/图青岛七好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李庆飞近年来,我国的石斑鱼养殖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仅海南岛年可出成鱼量超过十万吨。

随着养殖面积的激增和单位面积放养量的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近几年石斑鱼养殖病害的风险大大增加,给石斑鱼养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以石斑鱼病毒性疾病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对产业的影响最大。

石斑鱼的病毒病病害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神经坏死病毒病,另一种病毒病是虹彩病毒病。

本文针对石斑鱼的虹彩病毒的相关知识做一简要介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病原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的命名来自希腊彩虹女神Iris的名字,这是由于重度感染的昆虫幼虫与离心后的病毒块呈现蓝、绿色的虹光而得名。

目前虹彩病毒分为5个属,其中危害石斑鱼的有淋巴囊肿病毒属、肿大病毒属(代表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蛙病毒属(代表种为流行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EHNV和真鲷虹彩病毒RSIV)。

2、症状感染淋巴囊肿病毒属的病鱼摄食情况不佳、生长缓慢,最明显的病灶出现在体表的头、躯干、尾和鳍部、甚至眼球,会有水泡样的病灶,有时候也会在肌肉、腹膜、肝脏、性腺、肠壁等内脏器官中发现肥大细胞。

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抑制了结缔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造成个体细胞肥大化的结果。

淋巴囊肿病很少伴随高死亡的发生,且一般可以自行痊愈,但是因为体表病灶会造成产品卖相不佳影响销售。

图1:体表有胞囊,有白色脓状液体的青斑,图片来自网络感染细胞肿大病毒属虹彩病毒的病鱼,其外观临床症状一般包括:体表无明显损伤,嗜睡,游泳异常;贫血症状明显,血液稀薄、色淡,凝固性差,鳃外观呈暗灰色;肾脏失血,呈灰白色等。

病鱼的脾、肾等病毒靶器官内出现大量嗜碱性的、细胞质匀质化的的肿大细胞,这是该类病毒重要的感染特征之一,也是该类病毒被命名为“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的原因。

这些肿大细胞内含嗜碱性的包涵体和固缩的细胞核。

图2:脾脏肿大的青斑,图片来自网络感染蛙虹彩病毒属的病鱼活力不佳、食欲不振、体色变黑、出现鳃盖张开等呼吸状态,鳃部贫血或呈点状出血的现象,内部解剖观察发现脾脏肿大,肝脏和造血组织出现严重的坏死病灶,病鱼感染组织如脾、肾、心脏或鳃可以观察到肥大细胞,细胞变大变圆且核偏于一边。

石斑鱼的病害防治 (1)

石斑鱼的病害防治 (1)

石斑鱼的病害防治(1)在日常管理中,要十分注意营养均衡、水质清新、注重消毒;一旦发现病情,要积极治疗,做好隔离,防止病原传播。

一、亲鱼常见病及防治1.弧菌病病原为溶藻弧菌。

鱼患病时,行动迟缓,经常游出水面,摄食量降低或不摄食;尾鳍、腹鳍、背鳍的末端充血、发炎,鳍间组织逐渐散开,严重时鳍条溃烂;眼睛外凸,病鱼体表有部位不定的溃烂病灶,严重时烂成一深洞,骨骼外露,血液、内脏器官可分离到弧菌,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①使用疫苗免疫鱼体。

②药物浸泡,通常用100ppm呋喃唑酮溶液浸泡30分钟。

③对于伤口,可用磺胺―6―甲氧嘧啶涂抹。

④每100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5―10克可拌饲投喂,连喂4―6天(第1天用药量加倍)。

⑤受伤者,可注射抗生素,庆大霉素20万IU/公斤。

2.微孢子虫多寄生在亲鱼的脂肪组织、生殖腺中,形成孢囊,外表黑色,呈块状,直径可达2厘米,孢囊内充满孢子,可导致亲鱼不育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①不用有寄生微孢子虫的活鱼作为饲料。

②发病鱼池的工具,必须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

③及时捞除病鱼。

④每千克饲料拌用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二甲氧嘧啶0.8―1克投喂,连喂4天,停药3天后,再连续投喂4天。

⑤每千克鱼每天用烟曲霉素12.5―5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10天。

3.本尼登虫病主要为新本尼登类虫,该虫寄生在石斑鱼的皮肤上,尤其是背部的前半段,多时一条鱼体上可寄生数百只。

该虫能在鱼体上爬动,寄生虫多时,鱼在水中焦躁不安,与网或池壁摩擦,体表受伤,感染细菌发炎,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贫血,消瘦,体表溃烂,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淡水中浸浴3―5分钟,虫体即可脱落死亡。

虫卵须淡水浸40分钟才能杀死,所以浸浴过的淡水不能倒入养鱼水体中。

浸浴时在淡水中加入呋喃类或抗菌素等药物,以防鱼体在浸浴时受伤而被细菌感染。

②用0.05%福尔马林海水溶液药浴4分钟,或用0.025%福尔马林海水溶液药浴10分钟。

康大园地

康大园地

康大园地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09年第21期弧菌病是海水养殖鱼类最常见的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关于弧菌病的研究长期以来是水产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

弧菌病常用的防治方法是采用化学药物消毒预防和抗生素治疗,不仅导致弧菌耐药性的产生,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药物残留问题。

因此,开展水产养殖动物免疫防病的研究,以及通过研究开发预防水产病害的相关疫苗产品,在养殖生产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疫苗的应用将会大大减少海水养殖消毒剂和抗生素的使用,有利于保护海水养殖生态环境。

本文主耍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疫苗开发情况进行一下介绍。

哈维氏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通过口或伤口感染,致使伤口肌肉溃烂化脓以及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而导致鱼的死亡。

目前国内对哈维氏弧菌疫苗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灭活疫苗,亚单位抗原如鞭毛,菌体与表面抗原的抗原性研究,以及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方面的研究。

刘国勇等( 2002)将哈维氏弧菌制备成福尔马林灭活菌苗( F-VH)、苯酚灭活菌苗(P-VH)和热灭活菌苗(H-VH),以注射法接种异育银卿后,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灭活菌苗对异育银铆均显示出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中以FVH的免疫原性最强,说明用福尔马林作为哈维氏弧菌的灭活剂较用苯酚和热灭活的方法更有利于保护其菌体的有效抗原。

陈雅芳等分离提纯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的鞭毛蛋白,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哈维氏弧菌疫苗的候选成分。

覃映雪等( 2006)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哈维氏弧菌的鞭毛蛋白,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的抗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鞭毛蛋白和OMP均具有明显的免疫反应显色带,但是LPS没有检测到免疫印迹反应。

这可能是实验用的哈维氏弧菌菌株的LPS确实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也可能是因为实验菌株来源于鱼类,因而其LPS对新西兰大白兔的免疫原性较差。

DNA疫苗是将含有编码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直接接种到宿主体内,被体细胞摄取并表达相应抗原蛋白,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对应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免疫防治的目的。

石斑鱼弧菌病的防治

石斑鱼弧菌病的防治

04
防治策略与措施
预防措施
养殖环境管理
保持养殖场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防止污染 和病毒、细菌的传播。同时,加强养殖场内环境 卫生管理,及时清理残饵、死鱼等废弃物,防止 细菌滋生。
饲料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避免饲料污染或变质,保证石斑 鱼摄取足够的营养和维生素,提高其免疫力。
养殖密度合理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养殖导致水质恶化 ,从而引发石斑鱼弧菌病。
未来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前景一
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针对石斑鱼弧菌病的疫苗研发和应用将更加 广泛,为养殖户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前景二
未来将有更多新型抗生素类药物出现,为治疗石斑鱼弧菌病提供更 多选择。
前景三
在绿色养殖理念的推动下,生物防控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微 生态制剂等,为石斑鱼弧菌病的防治提供更多非药物解决方案。
免疫接种
根据养殖环境和鱼体状况,制定合 理的免疫接种计划,预防弧菌病的 感染。
合理调整养殖密度
根据养殖条件和鱼体大小,合理调整养殖密度,避免 过密或过疏,保证鱼体生长良好。
定期分池养殖:随着鱼体的生长,定期进行分池养殖 ,防止因密度过大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
水质监测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包括酸碱度 、溶氧量、氨氮等指标,保证水
流行与分布
流行特点
石斑鱼弧菌病在夏季和秋季高发,此时水温适宜且藻类丰富 ,为弧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海水养殖区域都有分布,包括中国、日 本、韩国和地中海等地区。
02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病原特征
生物学特征
石斑鱼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具有极鞭毛的弧菌,具有侵袭性,能引起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发生弧菌病。

赤点石斑鱼HSP60基因克隆及弧菌应激前后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赤点石斑鱼HSP60基因克隆及弧菌应激前后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赤点石斑鱼HSP60基因克隆及弧菌应激前后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曲朦;施晓峰;张之文;丁少雄【摘要】HSP60(heat shock protein 60,热休克蛋白60)作为高度保守的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员,不仅可以在应激状态下帮助其他蛋白正确折叠并恢复天然构象,还可作为危险信号作用于天然免疫系统.基于HSP60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HSP60 cDNA全序列及基因组全序列.其cDNA序列全长2 351 bp,包括75 bp的5'UTR,539 bp的3'UTR和1 737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78个氨基酸.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相似性很高.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与传统物种树基本吻合,说明HSP60可能是1个潜在的可用于物种系统进化研究的良好标记.所获得的赤点石斑鱼HSP60基因组全序列含有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也与已知其他硬骨鱼类基本一致.这种在序列特征、蛋白空间结构及基因组结构上的高度保守性意味着HSP60在动物生命活动中可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时PCR检测结果发现HSP60在赤点石斑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攻毒后鱼体肝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鳃、脾、胃和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的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该结果证实了HSP60基因在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了作用.%As a major member of heat shock protein families, HSP60 can not only be served as a molecular chaperone to promote protein disaggregation and proper refolding, but also be regarded as a threatened signal under stress to elicit a potent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cells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Based on the EST sequences from cDNA library, the full length cDNA of HSP60 from E. akaara was successfully obtained by RACE technique. Thefull-length of HSP60 is 2351bp, including 75bp of 5'UTR, 539bp of 3'UTR, and a 1737bp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protein of 578 amino acids. The alignm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clear acid sequence and amino acids sequence of HSP60 from E. akaara share high identity with other vertebrate homologs. 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HSP60 amino acid sequences is congruent with their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which indicates that HSP60 may be an appropriate marker for the phylogenetic research among interspecies. The E. akaara HSP60 gene contains 9 introns and 10 exons,the same as other teleosteans. The conserved sequence, gene structure and 3D protein structure show that HSP60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fe activities. Real-time PCR was also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 akaara HSP60 gene. The result shows that HSP60 can be detected in various tissues, and after Vibrio harveyi-challenging, the expression of HSP60 in the liver increases dramatically, most of other tissues are also detected increasing to a great extent, which supports that HSP60 maybe play a role in fish innate immune response.【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10页(P111-120)【关键词】赤点石斑鱼;HSP60;克隆;组织表达特性【作者】曲朦;施晓峰;张之文;丁少雄【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3.1;Q344+.13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在应激状态下帮助其他蛋白正确折叠并恢复天然构象的一类蛋白家族。

赤点石斑鱼皮肤的体外培养

赤点石斑鱼皮肤的体外培养

赤点石斑鱼皮肤的体外培养吕爱军;温洪宇;胡秀彩【摘要】以赤点石斑鱼为材料,无菌操作剥离皮肤,并剪成大小为O.5-1.O cm的外植块,于25℃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结果显示,赤点石斑鱼皮肤外植块在含2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液中存在生长活性,3 d后长出上皮样细胞,6~7 d形成岛屿状细胞集落,12-14 d长满呈"铺路石"状.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外植块在体外维持生长状态达30 d以上,培养30 d的悬浮细胞存活率为5l.4%,提示皮肤上皮细胞状态良好.【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08(000)004【总页数】3页(P207-209)【关键词】赤点石斑鱼;皮肤;外植块;体外培养【作者】吕爱军;温洪宇;胡秀彩【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334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属石斑鱼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是中国南海区海水养殖的名贵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鱼类组织培养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3]。

目前尚未见体外培养石斑鱼皮肤的报道,鱼类皮肤组织培养的研究也鲜有报道[4-5]。

本研究首次以赤点石斑鱼为材料,建立了大块皮肤外植块(0.5~1.0 cm)培养方法,为研究鱼类皮肤组织培养提供参考及海鱼类皮肤细胞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1.1 试验鱼赤点石斑鱼购自广州,选择2~3龄体重400~500 g的健康石斑鱼,用生理盐水清洗体表后,放入含有抗生素的PBS溶液中浸泡30 min,用于皮肤取样。

1.2 皮肤取样试验鱼放血致死后,通过机械方法除去鳞片,无菌剪下背部两侧皮肤,大小为1.5~3.0 cm,置于无菌平皿内,用灭菌PBS溶液洗去皮肤表面黏液,重复洗2次,最后将皮肤剪成大小为0.5~1.0 cm的外植块,用于培养。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感染致病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免疫防控对策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感染致病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免疫防控对策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感染致病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免疫防控对策秦启伟;黄晓红【摘要】虹彩病毒(Iridovirus)是目前海水和淡水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已从100多种鱼类中分离鉴定出该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从新加坡养殖的患病石斑鱼中分离鉴定的高致病性虹彩病毒,是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Iridovirus 1种新的病毒.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SGIV的研究进行综述:SGIV的形态、超微结构及其在石斑鱼细胞中的复制和装配过程;SGIV病毒基因组、转录组、囊膜蛋白质组及miRNAs的解析;SGIV感染宿主靶标组织的鉴定;病毒侵染的入侵方式、运动轨迹和胞内运输的实时追踪;SGIV 感染宿主引起类凋亡的死亡机制及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揭示;多种宿主免疫抗病基因对病毒感染的调节作用;多种SGIV的检测技术,包括基于抗体的流式细胞技术、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核酸适配体检测方法等;SGIV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的研制等.以期为深入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发展抗病毒对策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0)005【总页数】13页(P78-90)【关键词】石斑鱼虹彩病毒;病原分子特征;病原-宿主互作;检测技术;免疫防控【作者】秦启伟;黄晓红【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育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培育)/广东省水产免疫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育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培育)/广东省水产免疫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4;S965.334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传染性疾病不断暴发和流行,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_罗鸣

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_罗鸣
2 病 毒 性 疾 病
病毒病具 有 潜 伏 期 长 短 不 一、症 状 复 杂 多 变、 传染性强、高死亡率 的 特 点,且 病 原 个 体 微 小,侵 染 动物后在宿主细胞 内 复 制,抗 菌 素 对 病 毒 的 作 用 小 或无;而 化 学 药 物 在 杀 灭 病 毒 前,就 可 能 使 宿 主 细 胞受损或 致 死。 鱼 类 病 毒 病 的 种 类 多、流 行 广、症 状复 杂,一 种 鱼 可 能 成 为 多 种 病 毒 感 染 的 宿 主,因 此病毒是危 害 非 常 严 重 的 一 类 病 原 。 [16] 由 于 病 毒 寄生在寄主的细胞 内,病 毒 病 也 是 鱼 类 疾 病 中 最 难 以治 疗 的 一 类 疾 病,至 今 尚 无 理 想 的 治 疗 方 法,主 要是以预防 为 主 。 [17] 在 国 内 已 经 报 道 的 能 引 起 养 殖石斑鱼患病的病毒主要是诺达病毒科和虹彩病 毒科两类病毒,已报 道 的 石 斑 鱼 养 殖 中 病 毒 性 病 原 见 表 2。
[24]
石 斑 鱼 (Epinephelus sp)
[25]
斜带石斑鱼
[26]
石斑鱼
[27]
2001年 广 东 省 大 亚 湾 出 现 石 斑 鱼 苗 大 量 死亡 台湾南部石斑鱼苗出现大量死亡
台湾
2003年福建 省 南 部 网 箱 养 殖 石 斑 鱼 幼 鱼 死 亡率 60% ~80% 和 1 龄 以 上 成 鱼 死 亡 率 40% ~50% 台湾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水 产 养 殖 .E-mail:hn.lxm@163.com.
550
水 产 科 学
第 32 卷
鱼类海水养殖中的细菌病多由弧菌引起。吴 定虎[3]在调 查 赤 点 石 斑 鱼 的 烂 尾 病 时 初 步 推 测 病 原可能是产 气 单 胞 杆 菌。 刘 秀 珍 等 自 [10] 网 箱 养 殖 的患病石斑鱼中分 离 到 创 伤 弧 菌(又 称 海 洋 弧 菌), 该菌在机体出现伤 口 时 感 染 毒 力 较 强,感 染 后 的 石 斑鱼行动迟缓,食欲 减 退,尾 鳍、腹 鳍 等 充 血 发 炎 直 至溃烂,最 终 死 亡,感 染 死 亡 率 80% 以 上。 朱 传 华 等 对 [9] 溶藻 弧 菌 引 起 网 箱 养 殖 石 斑 鱼 爆 发 性 溃 疡 病的研究 表 明,该 菌 是 1996—1998 年 海 南 地 区 网 箱养殖石斑鱼溃疡病的病 原,病 程 通 常 7d,死 亡 高 峰在发病4~7d后,死亡率约 90%,只 有 少 数 感 染 鱼能自愈。鄢 庆 枇 等 报 [11] 道 了 厦 门 同 安 网 箱 养 殖 的患病青石斑 鱼 的 病 原 为 河 流 弧 菌,5 月 中 旬 至 6 月期间发病初期仅 有 少 量 死 亡,然 后 每 网 箱 死 鱼 增 加到20~30 尾。 覃 映 雪 等[8]报 道,哈 维 氏 弧 菌 是 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溃疡病的病原引起病鱼肌肉溃 疡坏死、眼 球 脱 落、鱼 骨 外 露 等 症 状。 国 内 一 些 学 者认 为,弧 菌 是 石 斑 鱼 体 表 溃 疡 病 的 主 要 病 原,通 常 在 养 殖 水 温 高 时 发 病,死 亡 率 较 高[2,4]。Sun 等 对 [13] 生长速度 不 同 的 石 斑 鱼 幼 鱼 的 肠 道 菌 群 分 析,发现在生长快速 的 石 斑 幼 鱼 肠 道 中 的 弧 菌 比 例 要比生长慢的低,生 长 快 速 的 肠 道 中 有 大 量 的 芽 孢 杆菌(Bacillus sp),因 此 保 证 石 斑 鱼 养 殖 过 程 中 健 康的菌群平衡可以防病治病。对于弧菌病既可以

水产动物疾病学总结

水产动物疾病学总结

细菌性疾病1、黏球菌(G+):细菌性烂腮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2、假单胞菌(G-:赤皮病、竖鳞病(北方地区常见)、鲤白云病(主要在网箱中发生,为冷水性疾病)3、气单胞菌(G- 主要是淡水性鱼类患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打印病、鲤科鱼类痔疮病4、弧菌病5、链球菌病(G+),是唯一的球菌病,属于条件致病菌,多发于海水中,可以进入脑中。

(1)、细菌性烂鳃病(柱状屈挠杆菌)生长适温:28℃,37℃可生长,5℃以下不生长;培养基中含Nacl 0.6%以上不生长;A、流行病学(1)传染源:带菌鱼,污染的水及塘泥;(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在鳃受损后特别易感;(3)危害对象:所有淡水养殖鱼类,草鱼、青鱼、鲤等尤其敏感,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传播途径:水平传播;B、病程:致死时间与水温有关,致死时间的对数与水温呈直线关系(15-30℃);(1)发病季节、水温:5-9月份流行,通常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最适温度28-30℃;(2)发病范围:世界性流行,近年在网箱养殖中危害严重;在病原菌浓度大,鱼的密度高、水质差、鱼的抵抗力低下时更易暴发流行C、临床症状临床表现:食欲减退,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外观症状:“乌头瘟”;“开天窗”;“镶边”剖解变化:鳃丝肿胀,末端发白,或淤血、出血;鳃丝残缺不全、粘液增多,有污物附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组织的炎症反应:(1)急性:炎性水肿、坏死,增生不明显;(2)慢性:炎性水肿、增生、坏死;D、诊断初步诊断:肉眼观察临床症状,结合镜检鳃丝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取鳃丝或粘液做水浸片观察到特定的病原可进一步诊断E、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2、加强苗种的选择和下塘前消毒;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保证饵料质量;4、定期泼洒生石灰,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定期消毒食场;5、发病季节,用中草药浸泡或内服预防;6、定期检查,及时杀灭鳃寄生虫;7、必要时用治疗用药全池遍洒一次。

石斑鱼的鱼病防治

石斑鱼的鱼病防治

石斑鱼的鱼病防治石斑鱼的鱼病防治 Fish Disease Control寄生性疾病白斑病(leukoderma) 又叫瓣体虫病(petalosomasis)。

石斑鱼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鳍和鳃表面黏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方僵直,几乎紧贴在鳃盖上。

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 (Petalosoma epinephelis Huang等),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鳃、体表和鳍上。

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h(水温30℃),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

或用淡水洗澡4min,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白点病 (white spot disease) 又叫小瓜虫病 (ichthyophthiriasis)。

石斑鱼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1mm的白色斑点,黏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在鳃部寄生破坏鳃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

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Brown)。

用淡水浸浴5~10min,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min至1h,3~5d一次。

回旋病 (circle round disease) 又叫粘孢子虫病 (myxosporidosis)。

石斑鱼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

致病体是脑粘体虫 (Myxosoma cerebralis)。

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min,保持水质清新。

指环虫病(dactylogyriasis) 石斑鱼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

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鳃部黏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

致病体是指环虫(Dactylogyrus sp.)。

用0.8×10-6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3~5min,隔2~3d一次,疗效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曾有作者对溶藻弧菌的胞外产物 (ex2 t racellular p roduct s , ECP) 的 致 病 作 用 进 行 过 研 究 。Lee 等[7 ] 报道溶藻弧菌 ( V . al gi nol y ticus) 能 产生多种碱性丝氨酸蛋白酶 ,使日本对虾 ( Penaeus j a p anicus) 的血液不凝集 。Liu 等[8] 从台湾地区濒 死的鲍鱼体上分离获得溶藻弧菌 H211 株 ,发现其 胞外产物对幼鲍的半数致死量 (LD50 ) 为 2. 96 mg/ g 。许兵等[9] 报道溶藻弧菌的 ECP 具有多种酶活 性 ,且单独注射 ECP 即可使对虾致死 。郑国兴等[2] 观察患溶藻弧菌病的文蛤 ( M eret ri x meret ri x ) 的组 织超微结构发现 ,该菌能严重侵染文蛤的肝 、肠等组 织而引起文蛤死亡 。张朝霞等[10] 发现注射溶藻弧 菌 ECP 的斑节对虾 ( P. m onodon) 的肝组织严重病 变 。金珊等[11] 研究了溶藻弧菌胞外产物对大黄鱼 的致病性 。但是 ,目前有关溶藻弧菌 ECP 对石斑鱼 致病机理的研究鲜有报道 。笔者从患病石斑鱼体内 分离获得溶藻弧菌强毒株的 ECP ,观察注射 ECP 后 的赤点石斑鱼 ( E. ak aara) 各组织的病理变化 ,以期 为溶藻弧菌对赤点石斑鱼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 础。

26 卷 第 3 2006 年 6 月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Jo urnal of Zhanjiang Ocean U niversit y
Vol1 26 No1 3 J un 2006
溶藻弧菌胞外产物注射赤点石斑鱼后的 组织病理学观察
左凤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暨广东省教育厅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 湛江 524025)
2 结果
2. 1 石斑鱼注射溶藻弧菌 ECP 的临床症状 石斑鱼经腹腔注射溶藻弧菌 ECP 后 ,其平衡能
力降低 ,运动迟慢 ,体色变深 ,并在 48 h 后开始出现 死亡 ;注射部位红肿 、结痂 ;腹部膨大 ,打开腹腔可见 明显的积水 ;肝脏出血 ,色泽不均 ,有花斑 ;肾脏和脾 脏肿大 ;肠道内无食物 。对照组石斑鱼未见明显症 状 ,无死亡 。 2. 2 显微组织病理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溶藻弧菌强毒株分离自患病石斑鱼 。
赤点石斑鱼购自湛江市南三岛网箱养殖鱼排 , 健康无病 ,平均体重约 2002300 g/ 尾 。将实验鱼随 机分成两组 ,每组 10 尾 ,一组作为感染组 ,另一组作 为对照组 ,并暂养于室内海水养殖系统 ,每天投喂新 鲜的野杂鱼 。养殖水温控制在 25 °C 左右 ,盐度为 13 。 1. 2 实验方法 1. 2. 1 溶藻弧菌 ECP 的制备 参照文献[9] 的方法 略加改动 :取 1 mL 活化菌液涂面于铺有无菌玻璃 纸的胰胨大豆胨琼脂 ( TSA ,含 20 g/ L NaCl) 平板 培养基上 ,28 ℃下培养 48 h ,每皿中加入 4 mL 磷酸 缓冲液 ( PBS ,p H71 2) ,洗下菌苔 ,4 ℃下以转速 10 000r/ min 离心 30 min 。上清液经孔径为 01 22 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 , 得溶藻孤菌 ECP , 冰箱 ( 4 ℃) 保 存。 1. 2. 2 注射攻毒 将获得的溶藻弧菌 ECP 经腹腔 注射感染组石斑鱼 ,注射量为 0. 5 mL/ 尾 ,对照组注 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质量分数 0. 85 %) 。 1. 2. 3 组织切片的制备 分别取濒临死亡或刚死 的石斑鱼及对照组鱼的肝 、脾 、肾 、肠 、鳃 、心脏及肌 肉等组织 ,用体积分数 10 %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 按常规石蜡制片方法制片 ,切片厚 5~7μm ,用苏木 精2伊红 ( H. E. ) 染色 ,封片 。 1. 2. 4 显微病理观察 将所制备的切片在 E600 型 Niko n ECL IPSE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
溶藻弧菌 (V ibrio al gi nol y ticus) 是水生动物的 常见致病菌 ,鱼 、虾 、贝类等均可被该菌感染[124] 。近 年来 ,随着石斑鱼 ( E pi ne p hel us spp . ) 集约化养殖 业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高密度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 而造成了养殖环境条件的恶化 ,危害石斑鱼的病原 菌种类 ,疾病发生的频率及危害程度也逐年增加 。 其中 ,溶藻弧菌是石斑鱼网箱养殖中的主要病原菌 之一 。据报道 ,台湾地区养殖的石斑鱼 ( E. m al a2 ba ricus) [5] 以及 我 国 南 方 沿 海 养 殖 的 赤 点 石 斑 鱼 ( E. ak aara) 的弧菌病病原均是溶藻弧菌[6] 。该病 严重发病时的死亡率可达到 70 %~80 % ,给水产养 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质 ,经推断为小动脉透明样变性 ,而在正常的组织切片中 ,均无此结构 。
关键词 :溶藻弧菌 ;胞外产物 ;赤点石斑鱼 ;组织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 : S9411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995 (2006) 03 - 0013 - 05
Histopathology of Epi ne p hel us a ka a r a Injected with the Extracellular Products from Vibrio al gi nol yticus
收稿日期 :2005211218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 (01181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1A305030201) ,教育部重点项目 (204108) 第一作者 :左凤琴 (1980 - ) ,女 ,硕士 ,主要从事水产经济动物病害的研究 。E2mail :zuofq790603 @163. co m 通讯作者 :简纪常 ,博士 ,教授 。广东湛江霞山解放东路 40 号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524025 ;
电话 :075922339319 ; E2mail :jianjichang @21cn. com
14
湛 江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第 26 卷
spleen cell s were necrotic wit h blurry st ruct ure , splenic arteriole expanding ; epit helia of renal t u2 bules underwent degeneratio n , necro sis and desquamatio n , even t he whole epit helial layer des2 quamated ; enteric epit helium cell s were necrotic and desquamative and t he microvilli were not clear . In additio n , t he identical st ruct ures t hat were o bserved in t he liver , spleen , kidney , intes2 tine , myocardium , but not fo und in t he normal tissues were hyaline degeneratio n of arteriole. Key words : V ibrio al gi nol y ticus ; ext racellular p ro duct s ; E pi ne p hel us ak aara ; histopat holo gy
ZUO Feng2qin , J IAN J i2chang , WU Zao2he
( Key L aboratory of Pat hogen B iolog y an d E pi dem iolog y of A quatic Econom ic A ni m als i n Guan g don g P rov i nce & Key L aborator y of Cont rol f or D iseases of A quatic Econom ic A ni m als i n E d ucation De p a rt ment of Guan g don g P rov i nce , Z hanj i an g 524025 , Chi na)
小管上皮细胞脱落 、坏死 ;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 、坏死 ,微绒毛不整齐 ,模糊不清 ,脱落 ;脾窦和脾索不清晰 ,分界不
清 ,且在脾窦和脾索中分布着大量的 、形态不规则的红细胞 。此外 ,还发现在肝脏 、脾脏 、肾脏 、肠壁肌层 、心肌和鳃
等组织中存在一种相同结构 ,该结构有平滑肌环绕 ,管腔内壁衬以扁平上皮细胞 ,管腔中含有一团染成紫红色的物
Abstract : The experimental fish injected int raperitioeally wit h t he ECP f ro m V . al gi nol y ticus be2 gan to die after 48 h. The t ypical sympto ms of ill fish were as follows : movement became slug2 gish , body color got dark , abdo men swelled and a great quantit y of ascites co uld be o bserved in abdo minal cavit y ; liver hemorrhaged wit h lot s of patches ; kidney and spleen swelled , as well. The histopat hological changes of spleen , kidney , intestine , myocardium , and gill tissues f ro m dead o r mo ribund E pi ne p hel us spp . were o bserved. 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liver , spleen , kidney , intestine and myocardium p resented a more or less pat holo gical changes , especially great changes can be o bserved in t he kidney and spleen. The result s were described as follows : cell s of liver were necrotic and defo rmative ; t he borderlines of cell s were o bscure ; hemorrhage in liver and eryt hrocytes infilt rated in hepatic cords ; t he number of macrop hages in liver increased ; t 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