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正常值(修改版)

合集下载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摘要: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测试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提供有关人体血液功能、机能和病理状态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验的五分类标准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

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3-5.8)× 10^12/L,成年女性参考值为(3.5-5.0)× 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骨髓增生异常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10.0)× 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某些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或其他疾病的表现。

三、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为(110-150)g/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或出血疾病的表现。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为(100-300)× 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炎症、感染或骨髓造血异常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出血性疾病的表现。

五、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血细胞比容参考值为(37-47)%。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失血或贫血的表现。

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的测试,可以获取有关人体血液情况的重要信息。

根据相应的参考范围,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炎症等疾病,并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范文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范文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血流变各种参数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切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值1.男性:120~160g/L(12-16g/dl);2.女性:110—150g/L(11-15g/dl);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正常参考值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正常参考值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4.淋巴细胞:20%--40%(0.40--0.60);5.单核细胞:1%--8%(0.01--0.08);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血常规26项对照表解释

血常规26项对照表解释

血常规26项对照表解释血常规是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项基本检查,涵盖了多个指标。

其中,血常规26项指标是指血液检查中包含了26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作为临床诊断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那么这26项指标具体是什么,其对比值应该如何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下血常规26项对照表。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4.0-10.0×10^9/L;3.血色素(Hb):正常值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60 g/L;4.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男性0.42-0.52,女性0.36-0.47;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80-96 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27-34 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0-360 g/L;8.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正常值37-47 fL;9.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正常值11.0-14.5%;10.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25-350×10^9/L;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值7.5-10.5 fL;12.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正常值10.0-20.0 fL;13.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正常值1.8-6.3×10^9/L;1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正常值40%-75%;15.淋巴细胞计数(LYM#):正常值1.1-3.2×10^9/L;16.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正常值20%-45%;17.单核细胞计数(MONO#):正常值0.1-0.6×10^9/L;18.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正常值3%-8%;1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正常值0.02-0.52×10^9/L;2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正常值0%-5%;21.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正常值0.01-0.1×10^9/L;22.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正常值0%-1%;23.血糖(GLU):正常值3.9-6.1 mmol/L;24.尿素氮(BUN):正常值2.8-7.2 mmol/L;25.肌酐(CREA):正常值男性62-106 μmol/L,女性53-97 μmol/L;26.尿酸(UA):正常值男性202-416 μmol/L,女性140-357μmol/L。

血常规

血常规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1000000立方毫米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的正常值及意义
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和猩红热等疾病严重时。
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
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3:血红蛋白浓度(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 10^9/L)1.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什么是室内质量控制目的是什么?室内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为了监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检测红细胞计数(RBC)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其值的高低对于提示累计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值: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mm3)2周岁后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Hb)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增高、减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值: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1)新生儿170~200g/L(17~20g/d1)白细胞计数(WBC)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的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白细胞是集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WBC值的高低可提示累计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儿童(5~12)×109/L(5000~12000/mm3)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白细胞分类计数(DC)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血液中的白细胞根据其形态和染色性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值:中性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淋巴细胞(L)20%~40%单核细胞(Mon)3%~8%因各地区检验条件、设备、试剂等不尽相同,因此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请以您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为准!:血常规检测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

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

血常规

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正常值: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红细胞压积(HCT)(单位:%)男: 40-50%,女:36-45%,新生儿:36-5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位:fL)男:80-100FL,女:80-100 FL,新生儿:97-109 FL;红细胞分布宽度(单位:%)男:10-16%,女:10-16%,新生儿:10-18%;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g/L)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单位:pg)男:26~38 pg,女:26~38 pg,新生儿:26~38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单位:g/L)男:300~360*g/L,女:300~360*g/L,新生儿:300~360*g/L;白细胞计数(WBC)(单位:10^9/L)男:4-10*10^9/L,女:4-10*10^9/L,新生儿:1.5-2.0*10^9/L;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位:10^9/L)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0.3-0.8*10^9/L;单核细胞比例(MONO%)(单位:%)男:3-10%,女:3-10%,新生儿:3-10%;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单位:10^9/L)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2.0-7.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单位:%)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淋巴细胞计数(LY)(单位: 10^9/L)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0.8-4.0*10^9/L;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血小板计数(PLT)(单位:10^9/L)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儿:100-300*10^9/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单位:%)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单位:fL)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儿:7-13 fL;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单位:%)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血小板压积(PCT)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

血常规检查标准

血常规检查标准

血常规检查标准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正常值为4-10×10⁹/L。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基本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的多少。

正常值为3.5-5.5×10¹²/L。

三、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

正常值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四、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在体积上的占比。

正常值为0.37-0.49。

五、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

正常值为80-100fL。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每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值为27-32pg。

七、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红细胞体积分布的宽度。

正常值为11.5-14.5%。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相对数量。

正常值为中性粒细胞40%-75%,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

九、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量。

正常值为2.0-7.5×10⁹/L。

十、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淋巴细胞绝对值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量。

正常值为1.0-3.0×10⁹/L。

十一、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单核细胞绝对值是血液检查中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单核细胞的绝对数量。

正常值为0.3-0.8×10⁹/L。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女(3.5-5.0)T/L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37-0.49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单核细胞MID 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正常参考值:0.1-0.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5-18.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030十七:尿酸碱度PH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正常参考值:5-8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 2-6(+) 8-15(++) 20-30(+++) >40(++++) LEU:neg 0-5(-) 5-10(+) 10-15(++) 20-40(+++) >50(++++)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尿胆红素U-Bi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 50(++) 150(+++)二十三:尿糖U-Glu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四:尿蛋白U-Pro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 75(++) 150(+++) 500(++++)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六:便潜血OB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七:精液常规RT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5亿/ml二十八:脑脊液常规CSF T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脑脊液、脑肿瘤、脑出血等正常参考值:颜色:无色水样液体透明度:清晰蛋白:阴性红细胞记数:成人(0-8)×106/L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GP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梗等正常参考值:3-40U/L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GO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发病期、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等正常参考值:3-40U/L三.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等正常参考值:7-50U/L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T(AKP)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正常参考值:30-110U/L五: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心肌炎、肌损伤、心脏手术等正常参考值:25-200U/L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性心梗、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正常参考值:109-245U/L七: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H临床意义:升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标志正常参考值:80-220U八:血清淀粉酶AMY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等,降低见于肝脏疾病正常参考值:0-220U/L九:血清总胆固醇TC(CHOL)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血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定正常参考值:80-220U/L十:血清甘油三脂TG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糖尿病、肾病等,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等正常参考值:30-150MG/DL十一:血清总胆汁酸TBA临床意义:作为肝功能检测指标、肝炎、肝硬化、肝损害等正常参考值:0-10umol/L十二:血清肌酐测定CRE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严重肾功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多尿。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化验单
WBC 白细胞成人 4.0-10.0 10*9/L
RBC 红细胞成年男性 4.0-5.5 10*12/L 女性 3.5-5.0 10*12/L
HGB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PLT 血小板 100-300 10*9/L
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7-11fl
PCT 血小板压积 0.11-0.28%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95 fl
MCH 平均血红蛋白量 27-31pg
MCHC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20-360g/L
NEUT% 中性细胞比率杆状核 0.01-0.05 (1%-5%) 分叶核0.50-0.70 (50%-70%)
LYMPH% 淋巴细胞比率 (20%-40%)
MONO% 单核细胞比率(3%-8%)
EO%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0.5%-5%)
BASO%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 (0%-1%)
NEUT# 中性细胞数杆状核 0.04-0.5 10*9/L 分叶核
2-7 10*9/L LYMPH# 淋巴细胞数 0.8-4.0 10*9/L MONO# 单核细胞数 0.12-0.8 10*9/L
EO# 嗜酸性粒细胞 0.05-0.3 10*9/L
BASO# 嗜碱性粒细胞 0-0.1 10*9/L
RDW_SD 红细胞分布宽度 SD 37-51%
RDW_CV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1.5-14.5%
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15%-17%
P-LCR 大型血小板比率 13-43%
ESR 血沉男性0-10 mm/L 女性O-15 mm/L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血红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血小板:(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 0~0.001(0%~1%)淋巴细胞 0.20~0.40(20%~40%)单核细胞 0.03~0.08(3%~8%)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0.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0~7.0)×10*9/L嗜酸性粒细胞(0.02~0.5)×10*9/L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淋巴细胞(0.8~4.0)×10*9/L单核细胞(0.12~0.8)×10*9/L血细胞比容(Hct):微量法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温氏法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手工法 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 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手工法 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 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g/L(32%~3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血流变各种参数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切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切男:5.6~6.7 女:4.7~6.01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血常规标准值国家标准

血常规标准值国家标准

血常规标准值国家标准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中常规的一项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而血常规的标准值则是评估患者血液指标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常规的国家标准值。

1.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0-10.0×10^9/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可能稍有不同。

2.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评估机体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在3.5-5.5×10^12/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

3. 血红蛋白浓度(HGB)。

血红蛋白浓度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在120-160g/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略有不同。

4.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评估机体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00-300×10^9/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

5.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压积范围在35-50%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略有不同。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在80-100f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范围在27-31pg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略有不同。

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人的血常规报告单

正常人的血常规报告单

正常人的血常规报告单
血常规报告单
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指标名称检测结果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WBC)XX x 10^9/L 4.0-10.0 x 10^9/L 红细胞计数(RBC)XX x 10^12/L 4.3-5.8 x 10^12/L 血红蛋白(HGB)X X g/L 130-175 g/L
红细胞压积(HCT)XX % 38%-47%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XX fL 82-98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XX g/L 320-360 g/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XX pg 27-31 pg
血小板计数(PLT)XXx 10^9/L 100-300 x 10^9/L
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受检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受检者目前身体状况良好,无明显的贫血、感染、炎症等问题。

但是,请注意定期进行体检,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医院名称:XXX
医生签名: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血常规的正常值修改版

血常规的正常值修改版

血常规的正常值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就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与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12、0-16、0g/dl);女性110~150g/L(11、0-15、0g/dl);新生儿170~200g/L(18、0-19、0g/dl)。

血红蛋白浓度(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与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与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与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与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RBC)介绍:红细胞计数,就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的正常值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12.0-16.0g/dl);女性110~150g/L(11.0-15.0g/dl);新生儿170~200g/L(18.0-19.0g/dl)。

血红蛋白浓度(H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RBC)介绍: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d)慢性一氧化碳中毒;e)肾癌,肾上腺肿瘤;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b)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c)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WBC)介绍: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儿童(5.0~12.0 )×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介绍: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集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100~280)×109/L男性(108~273)×109/L女性(148~257)×109/L平均值190×109/L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1)生理变异: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在一日之间没有大的变动,亦无性别与年龄明显差别,有些妇女血小板可呈周期性(月经期)轻度下降。

(2)病理意义: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患如胶原性疾患,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纤维化时可继发血小板减少,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粟粒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血小板显著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RC)网织红细胞计数(RC)介绍: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网织红细胞计数(RC)正常值:成人0.5%~1.5%,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2.0%~6.0%,绝对值(144~336)×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RC)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六、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介绍: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

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

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值:中性粒细胞:杆状核1%~5%(0.04~0.5)×109/L,分叶核50%~70%(2~7)×109/L,嗜酸粒细胞:0.5%~5.0%(0.05~0.5)×109/L;嗜碱粒细胞:0%~1%(0~0.1)×109/L;淋巴细胞:20%~40%(0.2~0.4)×109/L;单核细胞:3%~8%(0.08~0.8)×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4)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5)嗜碱粒细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七、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容介绍: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PCV),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

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测定方法有多种,温氏法(Wintrobe)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

红细胞比容正常值: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男性:0.40~0.50 (40~50vol%)。

女性:0.37~0.48 (37~48vol%)。

新生儿:0.49~0.60 (49~60vol%)。

红细胞比容临床意义:(1)增大: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减少: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④妊高症。

八、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介绍: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临床方便的计算公式是:平均红细胞体积(fL)=HCT/RBC×100。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手工法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临床意义: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的敏感指标,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临床价值更大:(1)体积增大: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2)体积缩小: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生理学改变:①升高: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②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①升高: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苯巴比妥(叶酸代谢障碍),格鲁米特,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苯乙双胍(致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甲氨蝶呤,秋水仙碱(伴维生素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②降低:双香豆素乙酯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改变:①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九、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介绍: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MCH=Hb含量/红细胞百万数,临床上用于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