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臻完善 , 对暴雨进行模拟及诊断 已成为暴雨分析和预报中最常用 的
手段 之 一 . 健 等 使 用 N A 和 N A 的 WR 中 尺 度 模 式 和 孙 CR OA F U A /S C R P U的 M M5(3 模 式 , 19 v) 对 98年 发 生 在 中 国的 3次 强 降水
倾 斜 涡 度 的 发 展 . f
增 强.
于暴雨 过 程 特 征 的研 究 , 去 大 多 采 用 常 规 观 测 资 料 进 行 诊 断 分 过 析 。, 是 由于常 规 资 料 时空 尺度 分 辨 率 的 限制 , 难 揭 示 中尺 度 J但 很 系统 的结 构特征 及 演 变 过 程 . 随着 高 分 辨 率 中尺 度数 值 模 式 的 日
气 旋 、 面强 降水 等研究 中 。 在暴 雨形 成 的物 理 锋 , 机 制 以及 暴 雨 的强度 和 落区方 面 得到 了一 些有 意 义
1 天气 形 势 分 析
1 1 环 流 形势分 析 .
从 环 流形 势来 看 , 次 过 程 是 在 有 利 于 暴 雨 发 生 发 展 的 大 尺 度 此 背景下 产生 的. 50h a高 空 图 ( 1 可 以看 出 , 东 亚 高 纬 是 典 由 0 P 图 ) 在
1 南京 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 学学院 , 南京 ,
文章编号 :6 47 7 (0 )60 2 -9 17 - 0 2 1 0 -540 0 1

次江淮 暴雨过程 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李敏 苗春 生 王 坚红
摘 要 利 用 wR F模 式 对 20 0 3年 7月 4 —5 日江 淮 地 区 的梅 雨锋 暴 雨过 程 进 行 了数
0 引 言
过程 进行 了数值 模拟 , 出 WR 指 F模 式 能够 成 功模 拟 这 几次 不 同性质

不同分辨率对淮河流域连续暴雨过程影响的中尺度模拟试验

不同分辨率对淮河流域连续暴雨过程影响的中尺度模拟试验

收稿 日期 : 2 1—51; 订 日期 :2 1-21 0 00 -8 修 0 11—8
资助项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我国梅雨锋暴雨物理结构的分析与模拟 》课题(07 04资助 4 85 6) 通讯作者: 邓莲堂,男,江西省人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尺度气象研究 。Ema :egt ma o . ・ i dn l l @c . vc g n
采 用 R n eKut u g t a的三 阶时 间积 分方 案 。模 式 连 续 积 分时段 为 7月 l 1 一 1日。
R s r dF r a ) J ee c a o cs 。许多学者利用 WR ahn e t F模
气海洋局( O A 等多家研究部 门及大学联合开 N A ) 发 的 新 一 代 中 尺 度 数 值 模 式 WR ( a e FWet r h
地形平滑些 ,而且分辨率越高 ,高原上 50 0m 0
以上的区域越大 , 等值线分布越不平滑 。 所有模拟试验 , 模式在垂直方 向分层都是 3 5 层, 顶层气压为 5 a 模式采用欧拉质量坐标 , 0P。 h
文章编号 :10 .9 52 1)20 6 .0 0 44 6 (0 20 .17 1
不 同分 辨 率对 淮 河 流 域 连 续 暴 雨 过 程 影 响 的 中尺度模 拟试 验
邓莲 堂 ,史学 丽 2 ,闫之辉
(.国家 数值 预报 中心 ,北京 10 8 ; 2 1 001 .国家气 候 中心 ,北京 10 8) 001
于 10k 时效 果是 明显 的 ,但 格距 小于 10k 0 m 0 m 时就 不 太 明显 ,在 强调 高 分辨 率 的 同时 ,还应 考
对于有限区域的中尺度或气候模式来说 ,模

2015年梅雨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比分析

2015年梅雨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比分析

2015年梅雨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比分析蒋骏;黄文彦;吴建秋;吴晶璐【摘要】利用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 ERA资料和NCEP FNL资料,通过对强降雨时刻的多种物理量场诊断,分析了2015年梅雨期发生在江苏省沿江地区的6月16-17日和27-29日两次大暴雨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两次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西南气流强盛、高层有冷空气不断入侵的大环流背景下,受中低层江淮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共同影响,冷暖空气一直在沿江一带交汇,造成沿江地区持续强降水过程.两次大暴雨发生时32°N附近梅雨锋很明显,锋面随着高度的升高向北侧冷区倾斜,强降水主要位于梅雨锋南侧的暖区内.该侧700 hPa高度层以下湿位涡为负值表明大气为对流不稳定,且随着降水的发生,中层有弱冷空气入侵,使得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强的降水区主要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侧和高空急流的入口区右侧,高低空急流的这种配置带来了风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同时低层暖平流和中高层正的相对涡度平流交汇于32°N附近,也有利于暴雨区的上升运动加强.暴雨区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相吻合,表明低层西南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6(039)004【总页数】9页(P260-268)【关键词】暴雨;梅雨锋;湿位涡;急流;涡度平流【作者】蒋骏;黄文彦;吴建秋;吴晶璐【作者单位】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5.2每年初夏6月中旬至7月中旬,也就是“梅雨期”,江淮地区经常会有连阴雨天气出现,雨量较大,降水一般为连续性,常伴有雷阵雨,有时可达暴雨。

江淮流域旱涝灾害也时常发生,其中6—7月的洪涝多由梅雨期频繁暴雨过程所引起(陶诗言等,2008)。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6・2 1 1- 4
6 2 — .1 ・8 71
72-4 ・3 2 836 ・~
西风槽 , 低空急流 , 切变线 。 涡。 低
西 风槽 , 空 急 流 , 变 线 , 涡 。 低 切 低
西 风槽 , 低空 急 流 , 变 线 。 切 切变线 , 涡, 塞气流 。 低 低
豫 南 、 皖 北 部 及 鲁 东 南 大~ 雨 , 皖 的 淮北 大 暴 雨 。 苏 暴 苏
洪 汝 河 、 颍 河 中 下 游 以及 邳 苍 地 区到 连 云 港 大 到 暴雨 。 沙
61 ・O
华北冷涡低槽 , 变线。 切
沂 沭 泗 地 区 中一 雨 , 四 湖地 区大 暴 雨 , 部 特 大暴 雨 。 大 南 局
河 出现 自 15 9 7年 和 17 9 4年 以来 的最 大 洪 水 。
2 天气 形势 与暴 雨特 点分析
1 流域 概况
21 主 要 暴 雨 过 程 的 天气 影 响 系统 . 淮 河 流域 位 于我 国东 部 , 跨 河南 、 徽 、 苏 、 东 四 地 安 江4 o m, 域 面 积 2 东 0k 南 0k 流 7万 k 2 m 。以
沿淮及其南部普 降暴一 大暴雨 , 其它地 区大一 暴雨 。
中 游沿 淮 和淮 南 及 里 下 河 地 区 暴 雨一 暴 雨 , 部 特 大暴 雨 。 大 局
沂沭河中、 游暴~ 暴雨。 上 大 上 游沿 淮 及 以南 地 区暴 一 暴 雨 , 它 为 中 一 雨 。 大 其 大
表 1 19 9 1年 汛期 淮 河 流 域 主 要 暴 雨 过 程 的 天气 影 响 系统 统 计 表 暴 雨 日期 天 气 系 统 主 要 降雨 区
51—5 ・8 2

淮河流域暴雨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和气候特征

淮河流域暴雨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和气候特征

变化 , 且存在 明显差异 ; f 3 )从上述 2 6 个集 中强降水过程 的大气环流形势 中归纳 出 6 类典 型的环流 型 : 梅雨型 、
江淮气旋型 、江淮切变线型 、暖切变线型 、深槽型 和台风北上型 。 关 键 词 :气候学 ; 环流分 型; R E OF ; 淮河 流域 ; 暴雨 文献标识码 :A D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4 9 6 5 . 2 0 1 3 . 0 5 . 0 1 2 中图分类号:P 4 2 6 . 6
察 了国内著名 的 1 O 次经 向型特大暴雨 , 其合成分
1 引

析 的结 果表 明 ,在暴 雨 区 的北 方 和东 方各 有 一个
阻塞高压 ,二者 同时出现所构成 的稳定大形势是
淮 河流 域地 处我 国东部 长 江 、黄 河两 流域 之 间 ,是我 国南 北气 候 的过 渡带 ,天气气 候 受东 亚 季风 活动 影 响 。流域 内水 网密 布 ,流域 的上游 与 中游 落差 大 ,而 中游 与下 游落 差非 常小 ,且没 有 直 接 的人 海 口,所 以淮河 流域 是 我 国最 易 发生 洪
通讯 作者 :陈星 ,男 ,教 授 ,主 要从 事气 候 研究 。E - ma i l :x c h e n @n j u . e d u . c r l
5期
冯志刚等 :淮河 流域暴雨强降水的环流分型 和气候特 征
8 2 5
暴 雨 区的地 理 位置 总 结 出 四种类 型并 分 析 了每 型 的环 流 背景 特征 。李博 等 [ ] 运用 NC E P资料 、常 规观 测 资料 、卫星 云 图资 料 和地 面 降水 资料 ,对 2 0 0 7年 6月 1 9 —2 0 日淮 河 流域 的暴 雨 过程 进行 了详 细 的分 析研 究 ,认 为 人 梅初 期大 气 环流 还未 完全 呈 现 典 型梅 雨 暴 雨 的特 征 。桂 海林 等 [ 9 ] 研 究 了2 0 0 7年 6 — 7月 淮河 流域 的强 降水 ,发 现 淮河 流域 的 环 流垂 直结 构 和降 水有 着 非常 好 的对 应关 系 。对 近年 来淮 河 流域 发 生 的暴 雨过 程还 有许 多

淮河流域面雨量多模式预报效果比较及典型过程检验分析

淮河流域面雨量多模式预报效果比较及典型过程检验分析
式 中 ,第一项是有雨预报 正确的基
行集成应用 ,是提高流域面雨量 预报 2 O时为 日界 , 下 同) 采用淮河流域 1 7 2 本 文基 于 E C MWF全 球 模 式 、 资料来源于国家气象信息 中心 。
规定 为 6 0分 ; 第 二项 为强度 预报 个 国家级 地面气象 观测站整编 资料 , 础分,
雨洪水的汇流特点 , 结合流域防汛抗旱 R f 为 有雨 且预 报正 确时 的 面雨 量预
2 . 资料
2 0 1 1年 6~8月 四种 模式 对淮河 流
R o 为有雨 预报正确时 的面雨量 域不 同时 效 ( 2 4~7 2 h ) 面雨量 预 报的模 服务需求 , 将流域划分为 1 5 个子单元。 报值 ,
2 4 7 2 h ) 面 雨 量 预 报 的 平 均 绝 对 E a ) 、 模 糊评 分 ( 简 称 MP ) 以及 T r e a t 5 . 9r a m) 、中雨 ( 6 . 0~1 4 . 9 m m) 、大雨 流 域 (
E ) ( 图 1 ) 可看出 , 随预 报 时效 延 1 5 . 0 2 9 . 9 mm) 、 暴雨 ( ≥3 O . 0m m) 四 误 差 ( S c o r e( 简称 T S ) 等 统计 评 价指标 , 对 ( 均呈增大 四个模式的淮河流域 面雨量短期预报 个等级。采用平均绝对误差( E a ) 、 模糊 长 ,四种模 式面雨量预报 的 E
淮 河 流域 面雨 量 预报 中最 具 有 参 考 意 义, 其次为 J MA。
2 . 模糊评分( MP ) 检 验
年 内分 配也极为不均 , 夏季 ( 6~8月 ) 实况值的平均绝对误差 , 其计算式为 :


E a : ÷∑I — R F R 。 l

2022年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淮河流域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淮河流域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训练—淮河流域【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淮河全长约1000km,流域面积为26.9km2.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

(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

(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

【标准答题】(1)画图略。

(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等。

【分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水患频发,应对措施为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

【详解】(1)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

(2)在位置上,淮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水系上,支流多,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建蓄洪、分洪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同时还要退耕还湖。

【同类专练】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有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

201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安徽省典型水旱灾害

安徽省典型水旱灾害

安徽省典型水旱灾害1954年水灾1954年,安徽淮河、长江流域都发生了非常洪水,降雨量超过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是年5月中下旬,淮河流域发生一次较大范围的暴雨,以淮河干流上游和淮南山区最大。

淮河干流5月份水位都超过了历年汛前的最高水位。

进入7月份以后,安徽淮河流域发生了普遍而集中的连续性暴雨,雨量之大,雨势之猛,为有记录以来所仅见。

安徽长江流域自6月上旬至7月下旬,先后发生十几次大雨或暴雨。

安庆市6月23日至28日连续降雨358.7毫米。

芜湖市在57天梅雨期内,发生4次大暴雨,7月11日一天降雨219.1毫米。

徽州地区5~7月,各县降雨量均在1500--2000毫米。

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降水,造成淮河、长江干支流水位猛涨。

长江干流的芜湖、安庆,淮河干流的正阳关和蚌埠等地的水位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洪水位,且退水慢、历时长,致使淮河、长江干流超警戒水位达100多天,造成了安徽百年以来的特大水灾。

据统计,全省受灾农田达4945万亩,其中重灾2738万亩,粮食减产39亿公斤,倒塌房屋402万间,损失牲畜20722万头,受灾人口达1537万人,重灾民917万人,其中特重灾民505万人。

1963年水灾1963年是典型的淮河流域特大水灾。

是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干流长时期持续高水位,皖境淮域亦发生大规模降雨,支流洪水受干流高水位顶托而不能外泄,造成沿淮、淮北严重的内涝灾害。

1963年淮域雨季开始早,降雨范围广,淮北发生多次暴雨,且连续时间比较长。

汛期5~8月4个月淮河以北降雨总量在800~1100毫米。

淮河干流5月中旬开始涨水,8月下旬开始出现最高洪峰,8月28日蚌埠最高水位21.14米,蚌埠超过19.0米的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达40天。

浍河、濉河、沱河均出现1949以后的最高洪水位。

颍河、涡河亦接近1949年以后出现过的最高洪水位。

据统计,1963年水灾全省受灾面积5651.5万亩,成灾面积3877万亩,其中淮河流域受灾5437万亩,成灾3799.7万亩。

近40a淮河流域暴雨特征分析

近40a淮河流域暴雨特征分析

要 特 征 的显 著 变 化 , C I C第 四次 评估 报 告 l 出 : 全 P 1 l 指 “ 球 平 均地 表 温度 一直 在 增加 , 别 是从 15 特 9 0年 前后 , 由于增 加 了几 个 暖年 , 新 的 近 1 0年 全 球 地表 温 度 更 0
的线 性趋 势 为 07 ± . 。 (9 6 2 0 .4 01 C 10 - 0 5年) ” 8 。 在
近 4 0 a淮 河 流 域 暴 雨特 征 分 析
谢 五三 , 王 胜
( 徽 省 气 候 巾 , 合 肥 2 0 31 安 t, 2 30 )
摘 要: 利用 淮 河 流 域 1 9个 气 象 台 站 1 7 - 2 0 5 9 1 0 9年 逐 日降水 资料 , 统计 出淮 河 流 域 历 年 各 站 暴 雨量 并 建 立 时 间 序 列 , 通
17 —2 0 9 1 0 9年 逐 日降水 资料 。由淮河 流域气 象 台站分
布 图 ( 1可 见 , 域 四省 内的气 象站 点 分布 均匀 , 图 ) 流 基
的威 胁 。多 年来 , 多 气象 学 者一 直 致力 于 暴 雨 的研 很
究 , 国玉 等『 任 2 1 利用 1 5 — 19 9 1 9 6年 地 面气 象 资 料统 计 得 出全 国降 水量 总体 上 呈 微弱 增 加趋 势 , 各 地 区 间 但 存 在较 大 差 异 , 加 最显 著 的地 区包括 江 淮 流域 和 东 增
第2卷 第4 9 期
暴 雨灾 害
TO R R EN TI L R A I AN D D I A S A N S TER S
Vo .9 No. 12 4 De .201 c 0
谢 五 三 , 胜 . 4 淮 河 流 域 暴 雨 特 征 分 析 【 . 雨 灾 害 , 1 , ()3 7 3 0 王 近 0a J暴 J 2 02 4 :7 — 8 0 9

淮河上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淮河上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淮河上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摘要对沿淮洪涝多发的成因从历史因素、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治理淮河水患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洪涝灾害;成因;治理措施;淮河上中游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为严重的涝灾,全流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多次遭受暴雨到大暴雨的袭击,从EOS卫星水体遥感监测图像看,7月1日、7月10日沿淮水体面积比受涝前约增加近800km2,整个沿淮地区已经是一片汪洋。

由于降雨区域大,雨量相对集中,不少地方的涝情超过历史最严重年份,仅河南省经济损失就高达上百亿元。

淮河流域洪涝多发主要有历史、地形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于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致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加上特定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淮河流域历史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举世闻名。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60年的治理,灾情有了明显缓解,但灾害的根源仍未根除。

特别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现象,危害最大的是大洪水和洪涝组合所造成的灾害。

1建国以来沿淮流域洪涝灾害情况据历史资料统计,在1954~2007年的53年间,沿淮河南段共发生较严重的初夏涝4次,平均约13.5年一遇;7~8月发生的较严重的夏涝年份有17次,平均约3年一遇。

沿淮行蓄洪每次因外水顶托,内涝不断发生或加重,由于内水主要靠自流外排,外水稍高时就要关闭排水闸门或涵洞,此时即使较正常的降水也会引起内涝,造成“关门淹”。

外洪内涝的危害是严重的。

有的年份洪水滞留时间长达1个月,受自然降水的影响,洪水往往时涨时落,影响区受淹农田常常几种几淹。

仅2007年,上、中游流域受灾面积就高达66.6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

2沿淮洪涝多发的成因2.1历史因素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组成。

据史料记载,元代之前,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到了元、明两代,由于建都北京,为了维护大运河南粮北运的任务(即漕运),在治河策略上,对黄河采取遏制北流、分流入淮的策略,阻黄河北决,迫使南行,造成黄河逐渐以南流入涡、颍为主,或经徐州南下夺泗夺淮为主的局面,淮河水系也因此受到扰乱,水灾日益频繁。

淮河流域极端旱涝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极端旱涝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极端旱涝特征分析吴永祥;姚惠明;王高旭;沈国昌;施睿;侯保灯【摘要】The rainstorm, flood and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process of extreme drought and flood events in Huaihe River Basin were analyzed using historical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serial information of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and the general law was concluded that extreme drought and flood events occurred randomly and alternately in the area.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drought and flood events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1470-2010 was propinquant, 46 times and 63 times respectively, and averagely the extreme event occurred every 5 years.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most direct factor causing extreme flood or drought events was excessiv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precipitation in Meiyu period, and the root cause was the seasonal anomalies of westerly circulation and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in medium and high latitude.%利用淮河流域历史水文气象、水旱灾害受灾成灾等系列资料,分析了极端旱涝的暴雨、洪水、洪灾和干旱灾害特征,以及天气成因,揭示了交替随机发生极端旱涝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1470-2010年淮河流域发生的极端旱涝分别为46和63次,平均5a发生1次极端早涝;梅雨期降水量的极端偏多(或偏少)是形成极端洪涝(或干旱)最直接的因素;中高纬度西风环流和副高的季节性异常是发生极端洪涝(或干旱)的根本原因.【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极端洪涝;极端干旱;淮河流域【作者】吴永祥;姚惠明;王高旭;沈国昌;施睿;侯保灯【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6淮河流域位于我国气候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带,淮河南部具有南方气候特征,温暖多雨;淮河北部则具有北方气候特征,寒冷少雨,极端旱涝事件发生频繁.根据淮河流域郑州、信阳、阜阳、蚌埠、临沂、菏泽、徐州、扬州站的旱涝等级[1]及1971—2010年5—9月的雨量资料,首先按淮河流域旱涝级别标准[1]建立各站1971—2010年的旱涝等级,然后运用区域旱涝等级评定法[2]综合评价淮河流域的旱涝等级,定义当淮河流域旱涝指数k2>1.4时即为淮河流域发生了极端洪涝,当k2<0.6时即为淮河流域发生了极端干旱.经综合分析,从1470—2010年,淮河流域发生极端洪涝63次,平均8.6 a发生 1 次,2 连年 10 次,3 连年、4 连年各 1 次,其中 1552,1569,1593,1631,1659,1709,1730,1755,1819和2003年特别严重,尤其是1593年大洪灾,为1470年以来最严重洪灾[3].1593年淮河流域从4—9月连续降雨达半年之久[3],许多地区多次普降大雨和暴雨,洪灾遍及全流域,洪汝河、沙颍河、涡河、淮河干流、淮南、沂沭泗水系等洪灾尤为严重,并导致1594年春还有百姓啃吃树皮,甚至人吃人的极端惨象.从1470—2010年,淮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46次,平均11.8 a发生1次,2连年5次,3连年2次,4连年1 次,其中1639,1640,1641,1785,1856,1944,1966 和1981 年尤为严重,而 1640 年大旱灾为 1470 年以来最严重旱灾[4].1640年淮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时发生严重干旱[4],淮河干旱造成全流域饥荒,豫中南、鲁、皖、苏大部还出现了蝗灾,农作物普遍严重被毁,泰州还出现河流断流现象.淮河流域的极端旱涝年时序分布见图1,可见其极端旱涝是交替随机发生的.图1 淮河流域1470—2010年极端旱涝年时序分布图Fig.1 Time series distribution of extreme drought and flood years in Huaihe River basin from 1470 to 20101 极端洪涝特征分析1.1 极端暴雨特征淮河流域暴雨一般发生在6—9月,暴雨最早可发生在4月,最迟则出现在10月,但形成流域极端洪灾的暴雨过程多发生在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其特点是暴雨量异常偏多、梅雨期超长,如1954,1991,2003和2007年最大30 d雨量为7月多年平均值的2~3倍,梅雨历时长达1~2个月[3,5-7].淮河上游、洪汝河与沙颍河上游及沂沭河上游的山丘与平原交界区是暴雨高值区[8],其暴雨频次多、量级大.淮河的深山区、浅山区、平原区、沿海区均可发生极端暴雨,如1954年7月大别山深山区吴店24 h雨量达430 mm,1975年8月淮北浅山区林庄24 h雨量达1 060 mm,1953年9月平原区江都六闸24 h雨量达447 mm,1965年8月沿海区大丰闸24 h雨量达672.6 mm.淮河流域极端暴雨较为集中,3 d降雨量往往集中在24 h内,如“75.8”林庄台风暴雨,24 h雨量(1 060 mm)占3 d雨量(1 605 mm)的66%;“00.8”响水口台风暴雨,24 h雨量(825 mm)占3 d雨量(877 mm)的 94%[8].1.2 极端暴雨天气成因淮河流域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和台风[8],其中涡切变型是梅雨期主要天气系统,占50%以上,其次是台风型,占20%以上.6月下旬副高首次北跳,造成江淮梅雨期西南低涡沿切变线不断东移,产生连续暴雨过程.当梅雨期亚欧中高纬高空环流形势稳定少动、副高脊线维持在20°N~24°N之间、西伸脊点比常年位置偏西时,淮河流域连续受到江淮切变线、低空急流西南涡等多种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产生持续性极端暴雨,降水量显著增多,如1954,1991,2003和2007年梅雨期流域性极端暴雨.梅雨期后,副高二次北跳,流域受副高或大陆高压控制,暴雨减少.因此,淮河流域极端暴雨多由梅雨期切变线、低空急流、低涡等组合天气系统持续发生异常造成.1.3 极端洪水特征淮河流域的洪水主要发生在6—9月,极端洪水集中发生在7月和8月.由于地形及河流、湖洼调蓄作用的不同,流域内各河的洪水过程差别很大.淮河干流上游、淮南山区和洪汝河与沙颍河山区河流、沂沭泗水系上中游各河,河道比降大、洪水汇集快、洪水过程涨落较陡,历时较短、洪峰尖瘦.淮河水系北部平原支流、淮干中下游、沂沭泗水系中下游,因沿淮湖洼、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等湖洼的调蓄影响以及平原河道比降平缓的原因,洪水过程涨落平缓,历时较长,峰型矮胖,发生极端洪水时,历时显著加长,多为复式洪峰,峰值相对不高但洪量很大,如1931年极端洪水,6月中旬洪水起涨,7月底或8月初出现最高洪水位,10月底或11月上旬洪水消落至正常水位,期间出现多次洪峰,洪水过程历时为正阳关124 d、蚌埠146 d,最大120 d洪水总量为正阳关494亿m3,蚌埠621亿m3. 淮河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很大,如淮河干流吴家渡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954年达到11 600 m3/s,而1978年因极端干旱河道断流近7个半月;沂河临沂站1957年为15 400 m3/s,1989年(12 m3/s)的1 200多倍.淮河流域洪水来源区与暴雨空间分布相一致.淮河水系极端洪水主要来自中上游山丘区,如1954年大洪水洪泽湖以上30 d洪量483亿m3,其中山丘区占洪泽湖来水量41%(山丘区集水面积仅占12%);平原区占59%(平原区集水面积占88%).沂沭泗水系极端洪水中,沂沭河来水主要是沂蒙山区;南四湖和运河地区来水主要是平原区,如1957年极端洪水骆马湖以上30 d洪量为214亿m3,其中沂沭河占骆马湖同期来水量34%(集水面积占29%);南四湖及运河区占66%(集水面积占71%).1.4 极端洪灾特征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受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3种过渡带的影响,旱涝灾害发生频繁.自黄河1194年夺淮以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更加剧烈.1470—2010年淮河流域极端洪涝灾害平均8.6年发生1次.1949年以来,淮河经过系统治理,洪灾损失已显著减少,特别是1991年以来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实施,使流域洪涝灾情得到更有效控制,如2003年发生的流域性极端洪水,虽然洪水比1991年大但洪涝成灾面积和经济损失比1991年减少15%以上.尽管如此,由于孕灾气候特征、特定的地理因素以及不对称的水系分布等自然条件难以改变,淮河仍会出现极端洪涝灾害,如2003年流域性极端洪灾损失仍达286亿元.根据淮河流域1949—2003年及2007年洪灾成灾面积资料统计,累计成灾面积为9 186万hm2,超过400万hm2的有4 a,其中有3 a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平均约15 a发生1次,1963年成灾面积高达675万hm2,超过多年平均4倍.不同年代平均成灾面积先降后升,50—60年代为200万hm2,70年代最小为100万hm2,80—90年代为150万hm2.2 极端干旱特征分析2.1 极端干旱降水特征根据淮河流域1951—2010年逐年年降水量距平分析,在60年实测系列中,流域年降水量距平小于-0.20的有8 a,小于-0.24 的有 6 a,其中 1966 年月降水距平 3,12 月为正,4 月为-0.11,其余 9 个月均在-0.24以下,8,9 月则低达-0.70;1978 年月距平有 9 个月在-0.21 以下,1,4,9,12 月低于-0.61;1986 年月距平12 月为0.29,1—11 月均为负距平,1,2,4,11 在-0.46 以下;2001 年 3—11 月持续负距平,3,4,5,9,11月低于-0.55.可见淮河流域极端干旱年的年降水量严重偏少,年内连续多月降水偏少3~5成以上,旱情发展迅速,旱灾损失巨大.1951—2010年期间淮河流域极端干旱分别发生在1966,1978,1986和2001年,时间间隔8~16 a,发生十分频繁,按照这种趋势,下次极端干旱年估计在2013年前后将会发生.2.2 极端干旱天气成因与洪涝不同,干旱不具有突发性,它有一个逐渐形成、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极端干旱的突出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引发的旱灾损失大.干旱的形成原因极其复杂,既有降水、地理条件等自然影响因素,也有经济社会等人为影响因素,但在各种因素中降水量偏少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因素.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大小与大气环流变化有密切关系.淮河北部夏季降水极少时,中纬度西风环流偏北,副高在北抬西伸的过程中,副高控制淮河流域,造成燥热少雨天气,形成干旱.淮河南部的干旱主要与梅雨期的锋面天气以及副高的强弱紧密相关,淮河南部干旱严重时,受盛夏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梅雨期降水量严重偏少,甚至形成“空梅”或“枯梅”,导致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干旱发生和发展迅猛;副高控制时间越长,则梅雨量越少,高温持续时间也越长,干旱也越严重,如1966,1978和2001年6,7月月降水量偏少20% ~50%,因此梅雨期降水量偏小是形成夏季极端干旱的关键因素.此外,当副高偏弱,东亚沿海槽稳定少动时,江淮地区在沿海槽槽后西北气流的控制下,缺乏水汽来源,流域持续少雨,容易导致淮河流域秋、冬、春季旱情的持续发生和发展,造成长期干旱灾害,如1976年秋季至1977年春季淮河中上游秋冬春持续干旱.2.3 旱灾特征分析淮河流域1949—2000年受旱面积、成灾面积[10]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83万hm2、150万hm2,其中受旱面积500万hm2以上的年份有10 a.以1970年为界,旱灾在后期(即1971—2000年)发生7 a,超过前期(即1949—1970年)3 a的2倍多,如1966年极端大旱发生在前期,1978、1986年极端大旱则发生在后期.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段的流域多年平均受旱、成灾面积分别为 191.4万 hm2,119.3万 hm2和 349.7万 hm2,172.0万hm2,后期受旱、成灾面积分别是前期的1.8倍和1.5倍.可见,淮河流域的旱灾后期比前期更严重.淮河流域的受旱率、成灾率[10]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4.3%和7.6%,与七大流域相比,排在黄河(19.7%,13.5%)、松辽(15.1%,8.4%)之后,居第3 位,受旱率超过海河流域(12.6%),成灾率与海河流域(7.7%)相当.2.4 旱灾变化趋势淮河流域不同年代的平均受旱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8%增长到80年代的19%,各年代际平均增长约4%,90年代比80年代增长2%,达到21%;不同年代平均成灾率由50年代的5%增长到60—70年代的7%,80—90年代超过10%.因此,淮河流域的干旱灾害随年代增长的趋势非常显著.1949—2000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呈较弱的减少趋势,而受旱率与成灾率则呈稍强的增多趋势.可见流域旱灾的增多趋势与流域降水的减少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旱灾的增多趋势更明显.3 结语(1)淮河流域是旱涝发生极为频繁的地区,从1470—2010年,共交替发生极端洪涝63次、极端干旱46次,极端洪涝和干旱的发生频次基本相当,平均5 a发生1次极端旱涝.极端旱涝造成的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加强极端水旱灾害的研究可为流域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2)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中部气候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带,极端旱涝的发生与中纬度西风环流强度和副高强度的季节性演变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极端洪涝多发生在盛夏梅雨季节,多由西太平洋暖湿气团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相峙而产生.夏季发生极端干旱时,淮河流域通常为副高所控制,形成“空梅”或“枯梅”;秋、冬、春季极端干旱时,副高偏弱,东亚沿海槽稳定,流域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持续干旱少雨.(3)降水量极端偏多(或偏少)是形成极端洪涝(或干旱)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淮河流域的极端洪涝多发生在梅雨期,其梅雨历时多长达1~2个月以上,大范围连续暴雨过程次数多,降水总量异常偏多.极端干旱多为大范围连季甚至全年持续少雨,降水总量异常偏少.由旱涝引发的水旱灾害的共同特点是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大,尤其是当发生连年极端水旱灾害时,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极其严重,这对防汛与抗旱都是严峻的考验.参考文献:[1]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1:321-332.(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Atlas of drought and flood distribution in China for the recent 500 years[M].Beijing:SinoMaps Press,1981:321-332.(in Chinese))[2]钟兆站,赵聚宝.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历史时期旱涝等级序列的重建[J].灾害学,1994,9(3):67-71.(ZHONG Zhaozhan,ZHAO Ju-bao.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 grade sequence in Huaihe River Basin of Henan Province[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1994,9(3):67-71.(in Chinese))[3]胡明思,骆承政.中国历史大洪水(下卷)[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23-26,333-337.(HU Ming-si,LUO Cheng-zheng.The floods in Chinese history(B)[M].Beijing:China Bookstore.1992:23-26,333-337.(in Chinese))[4]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291.(The Office of Stat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Headquarters,Nanji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nstitute of MWR.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in China [M].Beijing:China WaterPower Press,1997:291.(in Chinese))[5]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1991年淮河暴雨洪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47-48.(Huaihe River Commission of MWR.The rainstorm flood in Huaihe River in 1991[M].Beijng:China WaterPower Press,2010:1,47-48.(in Chinese))[6]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003年淮河暴雨洪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2,53-55.(Bureau of Hydrology of MWR,Huaihe River Commission of MWR.The rainstorm flood in Huaihe River in 2003[M].Beijng:China WaterPower Press,2006:1-2,53-55.(in Chinese)) [7]水利部水文局.2007水情年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67-69.(Bureau of Hydrology of MWR.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annual report of 2007[M].Beijing:China WaterPower Press,2008:67-69.(in Chinese))[8]王家祁.中国暴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41-42.(WANG Jia-qi.Rainstorms in China[M].Beijing:China WaterPower Press,2002:41-42.(in Chinese))[9]水利部水文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8-29.(Bureau of Hydrology of MWR,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Atlas of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rainstorms in China[M].Beijing:China WaterPower Press,2006:28-29.(in Chinese)) [10]张世法,苏逸深,宋德敦,等.中国历史干旱[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3,18.(ZHANG Shi-fa,SU Yi-shen,SONG De-dun,et al.The drought in Chinese history[M].Nanjing:Hohai University Press,2008:3,18.(in Chinese))。

淮河中游雨季前后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分析

淮河中游雨季前后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分析
( 1淮 河 流域 气象 中 心 , 埠 2 34 ; 蚌 3 0 0 2安 徽 省 气 象 台 , 肥 2 0 3 ) 合 3 0 1
摘要
利 用 安徽 省 寿县 站 边 界 层 综 合 观 测 试 验 资 料 , 近 地 面 层 风 、 温 、 度 等 微 气 象 要 素 及 感 热 通 量 、 热 通 对 气 湿 潜
第4 O卷 第 2 期
21 0 2年 4月




V o.4 N O 1 0. .2 Ap. 2 2 r O1
M ETEOROLOGI CAL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淮河 中游雨季前后大气边 界层综合观测分析
张 晓红 胡 雯 刘远 永 叶金 印 刘 静
减小 , 风速 值 波动较 大 。雨季 后期 , 速再 次 出现 突 风
增, 9日 3 . 的 风速 极 大 值 达 到 1 . 1m/ , 0 2 2m 1 8 s 1
日 3 . 的风 速 极 大 值 达 到 l . 4m/ 。分 析 发 2 2m 1 3 s
现 , 季 即将 开始 和将要 结束 时 , 雨 近地 面层 风速均 有 突增 的现 象 ( 1 。 图 ) 2 1 2 不 同 天气条 件 下近地 层风 廓线 .. 分别 以 2 O 0 5年 6月 2 9日( 雨 ) 7月 7 日 无 和 ( 有雨 ) 例分 析不 同天 气条件 下 近地 面层 风廓线 变 为 化 , 天 中不 同时次 风 随 高 度 变 化在 有 雨 日和 无 雨 一
化 范 围大致 在 5 ~8 之 间( 4 。一天 中相 对 O 0 图 )
湿 度 极 大 值 出 现 在 O : 0 6 []最 小 值 出 现 在 4 O —0 :), (

淮河水灾害原因浅析

淮河水灾害原因浅析
见 ) 别山区, 超过 10 r 三是 下游 近海 向 西 递 增 蒸 发 量 在 9 0—10 mm 之 生 ( 表 1 。 4 0 m; a 0 20
区,大于 10 mm 0 。流域北部降水量最 间 ; 0 陆地 蒸发总趋势南 部大于北部 , 平 少, 低于 7 0 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
切变和冷式 切变线 , 以前两种居多 。在 生旱灾 2 0多次 ,旱灾出现 的频 率为 6 台风参 与。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 。
19 14~15 8 5年黄 河夺 淮期 间 , 淮
2 雨季前期 , 主要是 涡切 变型 , 后期则有 5 .%。历史上淮河流域也是我国旱灾 河共 发生大规模 洪灾 18次 ,其 中 由 20
81 %, 径有关 。冷峰暴雨多 自西 向东 南移 年 的 5 中 ,淮河 出现 1 大早年 2 . 在 这一时期的淮河 水灾害主要 E 0年 2个 旱灾出现频率为 2 . 40 %。所以淮河 由黄河洪水所 引发。在黄 河夺 淮初期 动, 低涡暴雨通常 自西南 向东北 移动 , 份 , 而无水则为旱灾。 随着南 北气流交绥 ,切变线或锋 面作 流域降水易成洪灾 ,
汇集 了上游全部 山区洪水和大 面积 的 丘陵平原坡水 ,所 以淮河 洪水 曲线 的 特点是上游洪 峰尖瘦且历 时短 ;中下 游洪量大 、 洪峰高。
3、 蚁 侵 蚀 白
由于气候 变暖 ,以往主要 活动在


淮 河 水 灾 害 的 自然原 因
南北 向 、 东南 一西北向摆动 , 暴雨 中心 江淮 南部 以及长江 以南地区 的白蚁 已
年平均 降水南部为北 部 2倍 ,流域 内 上游支流 , 形成注入淮河干流。
有三 个降水量 高值区 : 一是伏 牛山区 ,

1961—2008年淮河流域主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1961—2008年淮河流域主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科 技 ,0 6 3 ( ) 2 6 7 . 2 0 , 4 3 : 6 —2 0
() 1 淮河 流域 主 汛期 极 端 降水 事 件 呈 现上 游 最 多、 中下游 次之 、 中北 部 最少 的分 布 特征 , 极端 降水 总量 多寡很 大程度 上影 响 着 主汛 期 降水 量 的多 少 ,
v r iy Pr s , 0 1: e st e s 2 0 1— 8 6 9 .
[ ] HoeD J oae r cpl o o e t nlss f h tr 5 r .A rttdpi ia cmp n n a io ei e— n a y t n
a n a a ib lt f h orhe n he s e e 0 mb e g t n u lv ra i y o t e n t r miph r 5 0 h i h i
第 9 分位 值 的 3 0 0年降水 序列 定 义 为极 端 降水 事 件 阈值 , 过该 阈值 的 降水 即为极端 降水 事件 , 此 超 据
空场 角度 研究 淮河 流域 主 汛 期 极 端 降水 事 件 特 征 , 以增 进对 淮河 流域 极 端 降 水 事 件规 律 的科 学 认 识 。
这对增 强应 对极 端 降水 事 件 、 高 防 灾 减灾 能 力 具 提
引 言
有 重要 意义 ; 同时 , 研究 成果 也为 研究极 端气 候变 化
2 0世纪 以来 , 全球 和 中 国气候 正 经 历 一 次 以变
暖为 主 要 特 征 的显 著 变 化[。。研 究 表 明 , 气 候 1] 。 在




第4 O卷
多 ,O年代后 期至 2 0 年 再次偏 少 ,0 3年 到 目前 8 02 20 极端 降水处 于偏 多期 , 1 ~2 呈 5 0a的年代 际变化 准 周期 震荡 。通过 极端 降水发 生频次 序列 的小 波方差

一次江淮暴雨的数值模拟及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一次江淮暴雨的数值模拟及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本 文运用 MM5模式 对 2 0 0 3年 7月 8日 0 8时一7月 9日 0 8时 发生 在 江淮地 区的一次 暴雨 过程 进行 了
数 值模 拟 , 以安 徽境 内的暴雨 过 程为研 究 对象 , 图分别从 暴 雨发 生 发展所 需 的热力 、 汽 、 力 等基本 条 并 试 水 动
件 人手 , 采用 了假 相 当位 温 、 汽通 量散 度 、 水 湿位 涡及 z螺 旋度 等 几个 综 合 性 的物 理 量 对这 次 暴 雨 过程 的 发 -
摘 要
利 用 MM5模 式 对 2 0 年 7月 一 次 江 淮 暴 雨 过 程 进 行 了 数值 模 拟 , 果 表 明 : 03 结 MM5
对 本次 暴 雨 落 区 的 模 拟 较 为 成 功 。应 用 模 拟 结 果 对 假 相 当 位 温 、 汽 通 量 散 度 、一 螺 旋 度 及 湿 位 水 z 涡 等几 个综 合 性 物 理 量 进 行 了诊 断 , 出 的 主 要 结 论 为 : 次 暴 雨 发 生 在 高能 舌 的前 部 、 量 锋 区 得 本 能 南缘 和低 空 急 流 左 前 方 三 者 叠 加 的 区域 ; 汽 通 量 散 度 比较 好 地 反 映 本次 暴 雨 的 强 度 和 落 区 ;一 水 z 螺 旋 度 不 仅 能 反 映 降 水 系 统 , 降 水 系 统 的 移 动 也 有 预 报 指 示 意 义 ; 次 暴 雨 过 程 中 湿 斜 压 性 和 对 本 涡 度 垂 直 分 量 与 热 力 不 稳 定 对 湿 位 涡有 同 等 大 小 的 贡 献 。 关 键 词 数 值 模 拟 能量 锋 z螺 旋 度 湿位 涡 暴雨 落 区 一
收 稿 E 期 :0 51 —7修 改稿 E期 :0 60 7 l 2 0 —02 ; l 2 0 —10 基 金 项 目 : 文 由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海 外 杰 出青 年 基 金 项 目( 号 :0 2 0 2 和 面 上 项 目( 号 :0 70 6 共 同 资 助 本 编 4480) 编 4351) 第 一 作者 简 介 : 小 康 (90) 男 ( ) 陕西 户 县 , 放 军 理 工 大学 气 象学 院 2 0 硕 士 生 , 要 从 事 中尺 度 数值 模 拟 研究 史 1 8一 , 汉 , 解 04级 主

2015年夏季(6—8月)山东天气评述-论文

2015年夏季(6—8月)山东天气评述-论文

高温 天 气 ,1 3站 最 高气 温 大 于 3 7 ℃ ,莘 县气 温
最高 ( 3 8 . 6 ℃) 。
槽 分 裂 东 移 影 响 山东 ,引 导弱 冷 天气 。
月 内主 要 有 5次 降水 过 程 ( 7 — 8日、1 0 —1 2 日凌晨 、 1 8 —2 0日、2 3 —2 6日、2 8 —3 0日) 、2
的高 压脊 ,山东 主 要 受脊 前 弱 西 北气 流 控 制 ,多
雷 阵 雨 天气 。西 北 太 平洋 副 热 带 高压 ( 以下 简称 “ 副 高” )面 积 较 常年 同期 偏 大 , 西伸 脊 点 偏 西 , 强 度 较 常 年 偏 强 。距 平 图上 ( 图略 ) ,西 欧 、 西
6 — 7日,受 东 高西 低形 势 影 响 ,渤 海 海 峡 、
黄 海 北 部 和 中部 南 风 转 北 风 6 ~7级阵风 8 ~9 级 ;9 —1 1日,受 地面 低 压 影 响 ,渤 海和 渤 海 海 峡 出现 7级 阵风 8 ~ 9级 的 南大 风 。 受 暖脊 影 响 ,6日,除 鲁 西北 东 部和 半 岛沿 海 地 区 外均 出现 3 5 ℃ 以上 高温 , 其 中鲁 西 北 、鲁 西南 和 鲁 中 的部 分 地 区最 高 气温 大 于 3 7  ̄ C, 昌 邑 气温最高 ( 3 9 . 0 ℃) ;9日,鲁 西 北 、鲁 西 南和 鲁 中北 部 地 区 出现 3 5 ℃ 以上 的 高温 天 气 ,7站最 高 气温大于 3 7 ℃ ,临淄气 温 最 高 ( 3 8 . 4 ℃) ;1 2日, 鲁 西北 的西 部 、 鲁 中和 鲁 南 地 区 出现 3 5 ℃ 以上 的
年 偏 南 , 西伸 脊 点 偏 西 。距 平 场 上 ( 图略 ) ,极 区 中心 至 欧 洲 中东大 部 、中西 伯 利亚 南 部经 鄂 霍

灌河流域“20150627“、”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灌河流域“20150627“、”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2 5 . 8
4 6 . 8
2 8 E t 8时暴雨 降水量 等值线分析 , 本 龙 井 河 狮 子 塘 次暴雨 中心位于商城县苏仙石乡大门 毛 坪 河 大 木 厂 楼水库 , 降水量 为 3 3 1 a r m。暴雨 中心 下 马 河 汪 岗
分布在灌河支流龙井河 、 毛坪河 、 下马
34 . 4
31 . 2
2 7. 0
2 3. 7
2 0. 2
狮 1 h 4 3 2 5 9 . 3 am, r 详见表 1 。由于主要 降水 时 龙 井 河 子 0 0 . 4 0 3 . 5 0 1 0 8 . 8 9 9 . 3 8 9 . 4 7 6 . 5 6 5 . 8 5 5 . 0 塘 6 h 8 9 I 5 0 . 4 5 3 . 5 O 2 4 9 . 7 2 2 5 . 5 2 0 1 . 4 1 6 8 . 3 1 4 3 . 2 1 1 7 . 2
l 【 调查评价 I I
灌河流域“ 2 0 1 5 0 6 2 7 ’ ’ 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李继 成
2 0 1 5年 6月 2 7日,受切变线低 窝等因素影响 ,河南省商城县灌河支
1 . 调 查 断 面选择
断面。
2 . 调 查 断 面 洪峰 流 量 推 求
按照
《水 文 调 查 规 范 》
河流域 ,呈西南至东北方 向的带状 分
表 3 灌河流域调查站点设计暴雨成果表
河 流 调 查 变 差 重 现 期 雨 量值 ( H p ) 名 称 站 点 历 时 均 值 系数 C 。 / C 2 0 0丘 1 0 0血 5 0牟 2 0年 1 0 阜 5 生
HO . 5 % H 1 % H2 % H5 % H 1 0 % H2 O %

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及影响

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及影响

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及影响作者:许永姿刘娟王东王琳佳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33期摘要 [目的]研究安徽省2015年6月23~30日暴雨洪涝灾害的特征及影响。

[方法]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15年6月23~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安徽省北部、沿淮及江淮东部地区等地;最强降水过程出现在24~30日,全省每天都有100个以上乡镇超过50 mm,其中27日686个乡镇出现暴雨,范围之广为历史6月第5位;受持续强降水过程影响,滁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合肥、金寨等地发生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江北大部出现气象雨涝,沿淮及江淮东部达重到特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产生一定影响。

[结论]该研究为灾害防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变化特征;影响中图分类号 S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3-356-03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Rainstorm Flood Disasters in Anhui Province on June 23 to 30,2015XU Yongzi1,LIU Juan2,WANG Dong2 et al(1.Lingbi Meteorological Bureau,Suzhou,Anhui 234200;2.Su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Suzhou,Anhui 234000)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rainstorm flood disasters in Anhui Province on June 23 to 30, 2015.[Method]Using spatial location,anomaly percentage,historical comparison, the maximum calculation, disaster impact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a wide range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Anhui province on June 23 to 30, 2015 was evaluated synthetically.[Result]The strong precipitation area of the process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Anhui Province, along Huaihe River and eastern Jianghuai Region.The strongest rainfall process on June 24 to 30,the province had more than 100 villages and towns every day more than 50 mm.On 27th ,686 villages and towns had heavy rains,widely scope was the fifth in the history on June.Influenced by continuous heavy rainfall process,Chuhe River occurs floods,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occurs in Hefei and Jinzhai, in most parts of Jiangbei occurs the weather rain waterlogging,along Huaihe River and eastern Jianghuai Region was heavy to waterlogging,the disasters losses was very serious.Heavy rains had the impact on agriculture, transportation and river lake water level.[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the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Key words Rainstorm;Flood disasters;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Impact安徽省地处我国东部腹地,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灵璧2015年6月23~30日持续强降水过程的气象服务总结及启示

灵璧2015年6月23~30日持续强降水过程的气象服务总结及启示

灵璧2015年6月23~30日持续强降水过程的气象服务总结及启示许永姿;王琳佳;孙良鑫;陈邦怀;刘娟【摘要】2015年6月23 ~ 30日灵璧县全县各乡镇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其处在当地午收后的夏种关键期,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此利用灵璧现有的监测资料从6月23 ~ 30日降水过程的天气实况、环流特征、气象预报预警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对强降雨天气过程服务案例分析,总结出此次气象服务取得成功的经验.结果发现,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灵璧县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并向相关部门报送《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雨情快报》等材料,此次过程期间共发送雷雨大风黄色预警1次、暴雨蓝色预警4次、暴雨橙色预警1次、雨情快报4次、重要气象信息专报2期;且预报预警准确及时,在保障夏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相关服务取得较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对人民财产造成的损失.不过,此次强降水气象服务过程中,地方农业部、交通部等部门的部门联动服务方面的工作衔接不到位,作为气象部门需要主动加强宣传和主动组织重大气象灾害过程的部门联动工作.【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4页(P231-234)【关键词】强降水过程;气象服务;总结启示;灵璧【作者】许永姿;王琳佳;孙良鑫;陈邦怀;刘娟【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气象局,安徽灵璧234200;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气象局,安徽灵璧234200;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安徽宿州234000;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安徽宿州234000;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安徽宿州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6宿州灵璧县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带,全年四季分明,日照较长,气候温和湿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灾害性天气频发,尤以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出现频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降 水 概 况
直受 到 国 内外 学 者的 高度 重 视 , 研 究和 实践 表明 , 产 生 暴
雨 的物 理 机 制 非常 复 杂『 l _ 。 有 研 究通 过 分析 暴 雨和 强 对 流 的发 生 条件 , 得 出边 界 层水 汽 输送 和辐 合 对 暴 雨 ( 尤其 是 持
续性 暴 雨 ) 的维持 非常 重要 I ; 区 域 内等 0 s e线 密 集 , 表明 位
在 切 变线 的 南北 两侧 和低 空急 流 的顶端 ; 深 厚 长时 间的 湿层 有利 于降 水维持 , 充足 的水汽 输送 和 强烈 的 水汽辐 合 造成 了暴雨 的发 生 ; 高能 舌顶 端 能 量锋 区与 强 降水 中心有 很好 的 对应 ; 等0 s e面 突然 变得 陡 立 密集 , 在 其他 奈 件 不 变时 . 大气 对流 不 稳 定度 减 小 导致 垂 直 涡度 发 展、 上 升运 动增 强 、 降 水强度 增 大 ; 较 强 的辐合 和 上升 运动把 水汽输 送到 较 高的 高度 . 有利 于 高效率 降 水的产 生
关键词 暴雨 ; 西 南急 流 ; 切 变线 ; 水汽; 能量锋 区; 淮河 流域 ; 2 0 1 5年 6月 2 4日 中图分 类 号 P P 4 5 8 . 1 1 .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1 7) 1 7 — 0 2 1 9 — 0 3
夏季 淮 河 流域 暴 雨频 繁 发生 , 防汛 压 力大 。 暴 雨 的研 究

动 观 测站 资 料 及 NC E P l 。 x l 。 逐6 h再分 析 资料 , 对2 0 1 5年
6月 2 4 —2 5日淮河 流域暴 雨天气 过程进 行诊断 分析 , 以期找 到一 些淮河 流域 暴 雨发 生的特 点 。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7年 第 l 7期
资源 与环境 科 学
2 0 1 5年 6月 2 4日淮 河流 域 暴 雨过 程 分 析
赵淑 芳 胡 顺起 吕 游 黄 燕玲
( ‘ 山 东 省 枣 庄 市气 象 局 , 山东 枣庄 2 7 7 8 0 0 : 临沂市气象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降水中心” , 见图 1 ( b ) ; 江 苏 泗洪 县 过 程降 雨量 达 2 3 0m m,
温、 散度 和 垂直速 度等 物理量 分析 来研 究淮 河流 域暴 雨过程 的水 汽 、 热 力 和动 力特 征 。 本 文 应 用常 规 观 测 资料 、 地 面 自
为江 苏 最 大降 雨量 点 , 强 降 水 集 中时 段 2 5曰 0 : 0 0 —3 : 0 0 ,
的顶端 。 第一强 降水 中心 2 4 日 5: 0 0出 现 最 大 降 水 强 度
( 2 5 . 1 mm / h ) 。 2 4日 2 0: 0 0, 5 0 0h P a低 槽略 有北 收 , 副 高略 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气 系统 维持 、 再生 和发 展的 必要条件 是稳 定 的大气 环
流 形势 。 2 0 1 5年 6月 2 3日 2 0 : O 0 , 5 0 0 h P a亚洲 中高 纬 呈两 槽一脊型 。 副热 带 高 压 ( 以 下简 称 “ 副高” ) 中心 位 于 西 太 平 洋, 副 高 脊 点位 于 2 6 。 N附近 , 脊 后 河 套 地 区 到 贝加 尔 湖 为
摘 要 根 据 常规观 测 资料 、 N C E P l 。 × 1 。 逐6 h再 分析 资料 和 自动站 资 料 , 对2 01 5年 6月 2 4 —2 5日发 生在 淮河流 域 一次 暴 雨过程 进行 了成 因分析 。 分析表 明 , 副 热 带 高压 的 西伸 北抬 和稳 定 维持 使偏 南低 空急 流 长时 间维持 , 为暴 雨发 生提 供 了充足 的水 汽和 能量 . 暴 雨 集 中
出现 大 范 围暴雨 天气 ( 图1 ) 。 其 中 山东 南部 和 江苏 中部 部 分
地 区 出现 大暴 雨天 气 。 这 次降 水 过程 出现 2个 强 降水 中心 .
其 中 山东 鱼 台县 过 程 降 雨量 达 1 2 9 . 6 mm, 为 山东 最 大降 雨 量点, 强降 水 集中 时段 2 4日 4: o 0 —9 : 0 o, 以下简 称 “ 第 一强
2 0 1 5年 6月 2 4 —2 5日受 低 涡 切 变 线 影 响 . 淮 河 流 域
势不稳定 和斜 压不稳定 , 为 中尺度对流 发展提供 必要的能 量 , 根 据 倾斜 涡 度发 展 理论 I 8 _ Ⅻ , 等0 s e面 突然 陡 立密 集 , 将 引起
垂直 涡度 发 展 、 上升 运 动增 强 , 使降 水 增加I 3 I 。 本 文 通过 对 比湿 、 水 汽通 量 、 水汽通量散度 、 假 相 当位
注: 实 线 为降 水 量 ( am) r 。
图 1 2 0 1 5年 6月 2 4日 2 : 伽卜 _ . 2 0 : 0 0 ( a ) 和 6月 2 4日 2 0: O 0至 2 5日 2 0: 0 0 ( b ) 降 水 量 分 布
以 下 简称 “ 第二 强降 水 中心 ” 。
2 环 流 背 景 和 影 响 系 统
南撤 , 8 5 0 h P a西 南急 流减 弱 , 最 大风 速 1 2m / s , 此 时降 水 减
弱。 由图 2 ( b ) 可知 , 2 5日 8 : O 0 , 5 0 0h P a低槽 加深 东移 , 副 高
南撤 , 8 5 0 h P a低 涡切 变线 北 抬 , 西 南急 流 带加 强 东移 , 急 流 从 华 南 延 伸到 安徽 中部 , 最 大 风速 达 1 8 m/ s 。 2 4日 2 0 : O 0至 2 5曰 2 0 : O 0的 暴 雨 中 心 集 中 在切 变 线 的 南侧 和 急 流 的 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