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可以看出,行为课程的内容就是儿童周围生活的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中能为儿童所接受并有助于其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
幼儿园课程编制原则
张雪门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密切联系幼儿园生活经验,适合儿童的发展。据此,张雪门 制定了一些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原则。
01
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 不能像小学生以至大学,分 成过问、数学、地理、生活 等学科,各有各的统属,而 应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各科 科目都变成整体生活的一面, 构成一种具体的整个活ຫໍສະໝຸດ Baidu。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张雪门先生一生实践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与 同事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集体工作的结果。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 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不仅反动了当时幼稚教 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而且对当今的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价值。
概览张雪门先生的行为课程理论,可以发现生活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正如其所言“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 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在一定程度上把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了。这对当时及现今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 活相割裂的现象是有力的批判。然而,教育又不能回归到经验意义上的生活,否则教育,包括课程也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张雪门进 一步提出的“一个人要过完整的生活,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实行,有步骤,有检讨“的观点使他对生活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 新的高度,基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即课程中的生活不是儿童日常的、自发的生活,而应该是自觉的、有计划的生活。而这样的生 活是需要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过滤与组织的,为此张雪门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组织幼稚园课程的标准,如既要与儿童的生活有联络, 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同时,他与他的同事们还以儿童每个月的生活为基点一起编订了全年的课程表——各月活动估量表,从而使 有计划、自觉的生活成为了课程的组成部分,生活在课程中真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确,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并不意味着教育等 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活,作为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并成为制度化生活的教育(包括课程)总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杜威虽然主张教 育即生活,但也对自然状态的生活持有一种积极的批判态度,他说:“现实生活是如此复杂,以致儿童不可能同它接触而不陷于迷 乱”。解决的方法就是由学校来创造一种自觉的社会生活,“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当简化现实的社会生活”。自发的生活本身只有 经过课程的改造和提炼,才能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和工具。张雪门先生以生活为基点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不但重视了生活在教育 中的价值,而且实践了这一理念,通过课程的筛选、组织,把儿童的学校生活与现实的自然状态下的生活区分开了,从而避免了教 育陷入当下、琐碎、偶然的生活,真正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结合。也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清晰说明: “一方面,只有在教师将孩子们随身带自学校的知识作为其教学的起点,——这既指教学语言也指科学、数学或历史,孩子们才能 学有所得。另一方面,为使学生能够在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摄取所必不可少的补充,教师应在学校和周围环境间 绝对保持某种距离……。”
03
儿童的社会环境,即儿童 现在生活与未来生活相关的社 会生活知识,如家庭、邻近的 地方、各种职业活动等。
如果从教材的科目来看,张雪门先生认为,行为课程主要包括手工、美术、 言语、常识、故事、音乐、游戏和算术。然而张雪门这样说:“教材的种类为研 究上便利起见,所以有上述手工、美术等分别。但生活是整个的东西;教材的变 换流转都随着生活,当然不是孤绝地能够分割,更不是专待外面装到儿童肚子里 去的货品。”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是以行动为中心的课程实施体系,其所言的“行动”其实就是今天的“活动”、“做”,在张雪门 看来“一个人的生长,本来是一种活动,除活动之外,更没有种种”。这是张雪门在批判了传统学校课程过分注重教师讲授及课 堂中心、教材中心后借鉴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出的观点,也是张雪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学说基础上的发展。 根据行动中心的课程实施方式,张雪门又提出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法。他的这一思想是他针对幼稚园的“教师只管教, 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它把儿童从片面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让儿童自己做、自己想、自己去发现世界,把儿童 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在儿童学习活动中自然的“教”,即“做上教,”从而把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统一在“做”上,突出 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直接经验。的确,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即活动中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逐渐发展与成长的。 以行动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充分反映了张雪门先生对儿童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的尊重,反映了他对儿童发展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 他对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相互关系的辨证把握。他的“做、学、教合一”的思想超越了杜威单纯的“做中学”,不仅仅是简单的 “做”,更有在“做上学”和“做上教”,这样就把儿童的“做”、“学”与教师的“教”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强调了课 程实施中行动的积极导向价值,即行动不是单纯的“做”,而是要导向于有目的、有价值的活动,导向于儿童的发展,指向于儿 童的“道德”或“智慧”的提升,而这一行动是与教师的“教”方向一致,避免了只有盲目的行动而没有发展的倾向,对现代学 校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董任坚翻 译了《行为课程》一书,当时正值行为主义学说在我国传播。张 雪门也在此时开始了他对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曾先后在《幼 稚教育概论》、《幼稚教育新论》、《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对 幼稚园的课程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1946年去台湾以后,他继 续致力于幼稚园课程的研究,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行为 课程》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随后在 70年代初他又出版了《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一书,对幼稚园的 课程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这里我们将他在幼稚园行为课程方面 的主要观点和主张作一简略介绍。
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张雪门一生实践与智慧的结 晶,也是他与同事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集体工 作的结果。幼稚园行为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不仅反对了 当时幼稚园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 脱节的现象,而且体现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 化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其以行动为中心,通过动 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与工具材料等环节进 行的实施过程开创了当时幼稚教育崭新的课程模 式,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与启发意义。 然而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张雪 门早期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北方各省,与陈 鹤琴一起被并称为“南陈北张”。张雪门依 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 “知行合一”的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对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 贡献。张雪门说过,幼稚园“教育从生活发 生,也从生活展开,也不是文化的橱窗。在 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行和检讨中,求快乐圆 满的境界,才是幼教的最高理想。”
行为课程的内容
张雪门认为作为教材的经验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儿童本身个体发展上而得,二是和自然环 境相接触而得,三是从社会交际而得。据此,张雪门将行为课程的内容划分为:
01
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即 儿童自身发展中所进行的一 些活动
02
儿童的自然环境,即儿童周 围生活中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 与知识,如植物、动物、旅行, 儿童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活动
01 02 03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观点行为课程的内容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幼儿园课程编制原则
04 05
06
行为课程的现代意义
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
0 1 0 2
行 为 课 程
15级学前二班 第三组
张雪门
(1891—1973):浙江鄞县人
张雪门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早在1917年他就在家乡宁波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担任了星萌幼稚园 (现宁波市第一幼儿园)首任园长,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成绩卓著,与陈鹤琴先生并称为 幼教界的“南陈北张”,其中他所创设的课程、幼儿教师培养方式等影响深远。
应该说张雪门先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目标经历了一个由批判传统的社会中心而倾向于儿童中心,又由中国的社会现实认识到应兼顾社会与儿 童个体两方面的发展过程。这种转变不仅奠定了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在课程史上的独特地位,而且也使其理论超出了纯教育的范畴,考虑到了 社会文化中在课程中的作用。 张雪门早期的行为课程针对当时传统教育以成人为中心,忽视儿童个体发展,压制儿童个性等弊端,提出要“满足儿童身心的需求,成就儿 童在该时期内心身的发展并培养其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这是其早期借鉴杜威“儿童中心”课程论观点的基本反映,这对于反动当时以教材为 中心的现象是有力的批判。但张雪门的思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点,当他看到“九·一八”事变后,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现实,决意要把社会与 儿童联系起来,打成一片,从而提出“把社会的需要组织在课程里面;而在另一面又正合儿童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动作”。进而他又提出: “要解决我国的幼稚教育,有必须认清的三点:1、儿童在幼稚园时候心身发展的情形;2、我国社会的现状;3、应如何根据社会现状谋求民族 的改造,同时并应如何根据儿童的需要,谋社会基础的建设”。可见他能够兼顾社会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来考虑幼稚教育目标,之后他发表的关 于民族改造的课程目标,即培养儿童的自治能力、劳动的态度、为争中华之自由的斗争精神,充分反映了一位教育家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 关头所表现出的精神。到台湾后,面对当时日式奴化教育张雪门又提出了着重培养儿童生活力、创造力、组织力的目标,可见其课程目标考虑到 了社会文化、社会现实因素,而且课程目标随时代、社会文化的要求而改进。的确,课程必须为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服务,只有这样,课程 的社会价值才能实现。张雪门先生的儿童个体和社会发展兼顾的课程目标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使我们重新反省学校课程的目标,在 当今这个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中,如何从儿童个体特定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构建学校课程,找到平衡点,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教育的更新,社会也会发展。这一点对所有的社会都是正确的”。因为儿童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儿童还生活在社会 中,而且,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指定给教育的目标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教育包括课程应适应或超越社会文化的要求。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目标 发展体系为我们今天从个人与社会发展角度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学校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方法, 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0 3
可 见
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 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
这些经验不是零散的,也不是无序、不讲效益的自然经验,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的通过活动让儿童获得的有益经验。他反对把课程当作“知识的积体”,当做书本的知识, 主张把“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换一句 话来说,课程是适应生长的有价值的材料” 幼稚园课程的实质包括了儿童在幼稚园的一切 经验、一切活动,甚至一切生活。
02
张雪门认为,直接经验具 有生动、切实的特点,与间 接经验相比,显得零碎和低 层次、中小学课程多偏重于 间接经验的传递,而幼稚园 课程应以直接经验为主。 “儿童自己直接的生活,发 现学习的动机,是非凡的自 然。其学习也,不论尝试, 不论直接参与,不论模仿, 都有切实的内容。”
03
张雪门认为,教育既要适 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 要培养儿童成为符合社会需 要的人,而在幼稚园阶段, 教育则应偏重于个体发展。
张雪门早在1929年就从教育哲学的 高度提出:课程“原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 的选品,其目的和自然生长完全一致”。
张雪门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 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 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 可见,生活与行动是行为课程的基本要素。也正如张雪门先生所说:“所谓生活原是整个的具体 活动,虽包含了文字、数学等种种的经验……不过是成人研究上的途径。儿童进幼稚园的时候,凡能 唤起他生活的需要,扩充他生活的经验,形成他生活的意识,全当作自己动作的表现。”所以行为课 程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在幼稚园中,各种科目都变成儿童生活的一面,不能分而且不 必分,不独这科与那科不分,有时候甚至一种科目当作儿童自己生活之表现,科目与人都无法分了。” 强调幼稚园的课程是一种具体的整个活动,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先有了生活,然后有教 材的需要;不是有了教材,再去引起儿童生活作机械的反应。可见,行为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 行动为中心。因为“课程未经行为的活动,其所得到的经验,不过是表面的、机械的,绝不是有机的 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