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行为(1)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一种方法。
4、群体决策
组织、群体 解决问题的
有效方法。
决策与解决问题 决策是为解决问题,是管理的第一要义。 解决问题质量=决策本身质量+贯彻执行决策质量
理性决策:寻求最优化方案
理性决策六环节 1 情况分析 3 搜寻备选方案 5 制定决策 2 目标设置 4 评价备选方案 6 决策复审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比较
• 在现实中,社会从众行为往往会发生表里不一的情况。根据 表面与内心从众与不从众的情况,会有以下四种组合: (1)表面从众,内心接纳。这就是所谓"表里如一"、"口 服心服"。
(2)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这就是所谓"表里不一"、"口 服心不服"。
(3) 表面不从 , 内心接纳。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个体由 于其身份和地位而存在顾忌 ,尽管从内心里同意某一群体的 想法和行为,但不公开表现其内心的真实状态。 (4)表面不从,内心拒绝。这也是"表里如一"、但"口不 服心不服气个体选择了不向群体妥协的心理状态。坚持原 则、个性鲜明而直爽的人往往会采取这种态度。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目标与任务: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个人目标 的一致性,群体目标的激励价值、实 现的可能性; 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及其与群体目 标的关系。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构成即群体组成成分的构成,它是指一个群 体中各个成员所具有的各项个体特征的分布和组成情 况。根据群体组成成分的不同,群体构成可以分为同 质结构和异质结构两种类型。
①异质性群体运行效率高。所谓异质性群体是指 成员在性别、个性、能力、态度、技能等方面是不同 的。 ②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性对群体成员的流动性有 较大影响。
人数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
•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 率呈正相关,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 二者之间的关系。
•
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
6、群体构成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组 织 行 为 学
第三篇
组织的重要 组成部分
群体行为
群体
第五章 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及其功能
群体与人群 定义
群体是为了实现 某个特定的目标,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
用、相互依赖的个体
的组合。
群体特征
•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 • 稳定的结构 • 共同的目标 • 成员意识到彼此同属一群
群体决策的优点 ?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 ? 浪费时间 ? 从众压力 ? 少数人控制 ? 责任不清
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群 体 思 维 (groupthink) 指 由 于 群体压力所导致的思 考能力、事实检测和 道德判断的退化。 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
2、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 在群体中的愿望及愿意为群体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强烈 愿望。 高凝聚力的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成员之间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和谐;二是群体成员 乐于加入到群体中来,积极参加群体组织的各种活动, 群体对每个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成员对群 体拥有责任意识,自觉维护群体的利益和荣誉;四是 群体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和自豪感。
间断——平衡模型
高
工 作 绩 效
低 A
阶段一
阶段二
B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的外部环境
• • • • • • • • 组织战略 权力结构 正式规范 组织资源 人员甄选过程 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 组织文化 物理工作环境
分别寄发问卷 专家匿名作答后寄回 归纳意见反馈结果
(3)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 名义群体法的特点是决策时融合书面的 形式,从而使个体在群体决策表决中减少他 人的影响,保证个体决策的独立性。
(4)电子会议法 (electronic meetings)
是名义群体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1、五阶段模型 •1 形成 • 2 震荡 • 3 规范化
•4 执行任务
•5 中止
2.间断—平衡模型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以惯性运行;
(3)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群体发生一次转变, 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4)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 (5)群体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群体领导者行为
与外部人员的隔离
群体转移 (groupshift)是指在 群体中进行决策时, 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 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 保守,向某一个极端 偏斜,从而背离最佳 决策。
原因:
风险分摊 领袖影响 文化放大
群体决策技术
1.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 ) 2.德尔斐法 3.名义群体法
4.电子会议法
• 德国心理学家瑞格尔曼的拉绳实验:
3人群体产生的拉力是1个人拉力的2.5倍, 8人群体产生的拉力还不到1个人拉力的4倍。
• 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惰化”效应?
群体规模对群体的可能影响
衡量标准 2-7人 对领导的要求 低 群体规模 8-12人 中等 13-16人 高
领导与成员的区别
领导的指挥作用 成员对领导指挥的容忍
• 规范的类型:⑴群体绩效方面的规范有关;
⑵群体成员的形象方面的规范;⑶非正式的社 交约定;⑷资源的分配有关规范。
• 群体规范的形成:①群体领导或某个有影响
力的人物所做的明确规定;②群体历史上的关 键事件;③私人交往;④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 为。
• 群体规范的功能: ① 群体支柱的功能;②
评价准则的功能; ③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④行为矫正功能。
激发创造性的群体决策技术
(1)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它是为克服群体压 力抑制不同意见而设计 的,旨在营造一种鼓励 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 不论有人提出看来多么 可笑的意见,在没有逐 一讨论之前,不得批评 或嘲笑。
(2)德尔斐法 (Delphi technique) 选择各个方面的专家
低
低 低至高
低至中等
低至中等 中等至高
中等至高
中等至高 高
个别成员对群体相互作用 的支配
一般成员参与决策的限制 规章和程序的正规化
低
低 低
中等至高
中等 低至中等
高
高 中等至高
做出决策判断所需用的时 间
群体形成小派别的可能性
低至中等
低
中等
中等至高
中等至高
高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
人 均 效 率
n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
4、地位
• 群体的地位
• 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
地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工资、头 衔、资历、实权等等。其中一个因素的 改变就可以引起地位的改变。
5、群体规模
群体的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行为,据研究 和事实表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取决 于群体行为的目标变量。 ②规模为奇数的群体比规模为偶数的群体 更普遍,也更受欢迎。 ③群体可能具有“社会惰化”现象,即随 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个人绩效可能降 低。
从众行为的研究来自心理学家阿希 20世纪50年代所作 的实验。他将几组大学生作为被试者,让他们对图3-1所示几 条线的长短进行比较,判断图右边的A,B,C三条线中哪一条与 左边的 X 线是同样长度。试验组每组成员 7~9 人 , 其中只有 一名是真正的被试者 ,其他几个都是实验人员事先串通的合 作者。
强凝聚力+消极诱导
0
工作时间
3、群体互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①社会协同效应,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 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 ②社会促进效应,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 高或降低的倾向; ③社会致弱效应,工作压力可能妨碍成员能力 的发挥,降低活动效率;
④社会标准化倾向,指群体成员的行为在群体 规范的影响和制约下,差异缩小,而趋向于相 同的意见、看法以及行为倾向。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成员的资源
• 能力与个性特征
– 人际技能
• 冲突解决 • 团队任务解决 • 沟通
– 个性特征
• • • • 善于社交 主动精神 开放性 灵活性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群体成员在一 起的时间、群体成员之间的物理距离、群体规 模、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外部威胁、以前的 成功经验、奖惩体制、领导方式等。 • 凝聚力的作用: 满意感
沟通
生产率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群体意识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绩效的关系
强凝聚力+积极诱导
弱凝聚力+积极诱导
生 产 率
对照组 弱凝聚力+消极诱导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结构 领导 角色 规范 地位 群体规模 群体构成
1、领导 正式领导人 非正式领导人
2、角色 角色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 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 为模式。 角色表现:自我中心角色、任务导 向角色和关系导向角色。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互动 •群体决策
1、从 众 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规范的存在以及要求 遵守规范的压力,使个体改变态度和行为,与群体其 它的成员保持一致。 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各异,主要有两类: • 屈从是指由于确实存在的或想象中的某种群体的压力, 迫使个人改变成或继续保持与群体所希望的行为一致。 • 个人接受,这种从众是以个人对群体规范的接受为基 础的,在个人接受式从众的情况下,个人的行为、态 度或信仰,是与群体的规范和愿望相一致的。个人会 自觉自愿地遵守群体的规范。
– 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 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成是 畜生,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 们做坏事;
• 个体非常容易进入一种新角色,如果有相应的 外部条件保障。
• 3、群体规范
• 什么是规范:从狭义的角度讲,规范就是群
体成员共同接受的,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准则; 广义地讲,规范就是群体对成员所预计和期望 的行为。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鼓励者 协调者 折中者 监督者
任务导向角色
群体绩效
关系导向角色
角色塑造了人?
• • • • • Stanford大学的Zimbardo模拟监狱 用每天15美元雇用24名学生 “看守”与“罪犯” 几天以后,看守的权威建立 语录:
群体要素
相互 作用
群体规范
活动 感情
群体类型
1、按照群体规模分类
大型群体、小型群体
2、按照群体组织属性分类
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3、按照群体要实现的目标分类
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
群体功能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要
第二节 群体发展阶段
斑羚飞渡
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 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 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少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 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6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 虽有肌腱发达的4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 但在同一水平线上,键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5米远的成绩,母斑 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4米左右。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 蹿跳。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一声吼叫, 随着镰刀头羊 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 羚为一拨。接着一老一少结对起跳,一先一后,在半空中,年轻的 踏在年老的身上,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跨越到了对岸,而年老的 则坠入万丈深渊。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 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 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可见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和奉献精神。
4、群体决策
组织、群体 解决问题的
有效方法。
决策与解决问题 决策是为解决问题,是管理的第一要义。 解决问题质量=决策本身质量+贯彻执行决策质量
理性决策:寻求最优化方案
理性决策六环节 1 情况分析 3 搜寻备选方案 5 制定决策 2 目标设置 4 评价备选方案 6 决策复审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比较
• 在现实中,社会从众行为往往会发生表里不一的情况。根据 表面与内心从众与不从众的情况,会有以下四种组合: (1)表面从众,内心接纳。这就是所谓"表里如一"、"口 服心服"。
(2)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这就是所谓"表里不一"、"口 服心不服"。
(3) 表面不从 , 内心接纳。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个体由 于其身份和地位而存在顾忌 ,尽管从内心里同意某一群体的 想法和行为,但不公开表现其内心的真实状态。 (4)表面不从,内心拒绝。这也是"表里如一"、但"口不 服心不服气个体选择了不向群体妥协的心理状态。坚持原 则、个性鲜明而直爽的人往往会采取这种态度。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目标与任务: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个人目标 的一致性,群体目标的激励价值、实 现的可能性; 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及其与群体目 标的关系。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构成即群体组成成分的构成,它是指一个群 体中各个成员所具有的各项个体特征的分布和组成情 况。根据群体组成成分的不同,群体构成可以分为同 质结构和异质结构两种类型。
①异质性群体运行效率高。所谓异质性群体是指 成员在性别、个性、能力、态度、技能等方面是不同 的。 ②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性对群体成员的流动性有 较大影响。
人数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
•
群体规模与缺勤率的关系
国外对蓝领工人的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缺勤 率呈正相关,但在白领管理人员的研究中没有发现 二者之间的关系。
•
群体规模与离职率的关系
国外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与离职率呈正比。
6、群体构成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组 织 行 为 学
第三篇
组织的重要 组成部分
群体行为
群体
第五章 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及其功能
群体与人群 定义
群体是为了实现 某个特定的目标,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
用、相互依赖的个体
的组合。
群体特征
•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 • 稳定的结构 • 共同的目标 • 成员意识到彼此同属一群
群体决策的优点 ?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 ? 浪费时间 ? 从众压力 ? 少数人控制 ? 责任不清
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
群 体 思 维 (groupthink) 指 由 于 群体压力所导致的思 考能力、事实检测和 道德判断的退化。 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
2、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 在群体中的愿望及愿意为群体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强烈 愿望。 高凝聚力的群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成员之间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和谐;二是群体成员 乐于加入到群体中来,积极参加群体组织的各种活动, 群体对每个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成员对群 体拥有责任意识,自觉维护群体的利益和荣誉;四是 群体成员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和自豪感。
间断——平衡模型
高
工 作 绩 效
低 A
阶段一
阶段二
B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的外部环境
• • • • • • • • 组织战略 权力结构 正式规范 组织资源 人员甄选过程 绩效评估与奖酬体系 组织文化 物理工作环境
分别寄发问卷 专家匿名作答后寄回 归纳意见反馈结果
(3)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 名义群体法的特点是决策时融合书面的 形式,从而使个体在群体决策表决中减少他 人的影响,保证个体决策的独立性。
(4)电子会议法 (electronic meetings)
是名义群体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1、五阶段模型 •1 形成 • 2 震荡 • 3 规范化
•4 执行任务
•5 中止
2.间断—平衡模型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以惯性运行;
(3)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群体发生一次转变, 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4)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 (5)群体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群体领导者行为
与外部人员的隔离
群体转移 (groupshift)是指在 群体中进行决策时, 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 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 保守,向某一个极端 偏斜,从而背离最佳 决策。
原因:
风险分摊 领袖影响 文化放大
群体决策技术
1.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 ) 2.德尔斐法 3.名义群体法
4.电子会议法
• 德国心理学家瑞格尔曼的拉绳实验:
3人群体产生的拉力是1个人拉力的2.5倍, 8人群体产生的拉力还不到1个人拉力的4倍。
• 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惰化”效应?
群体规模对群体的可能影响
衡量标准 2-7人 对领导的要求 低 群体规模 8-12人 中等 13-16人 高
领导与成员的区别
领导的指挥作用 成员对领导指挥的容忍
• 规范的类型:⑴群体绩效方面的规范有关;
⑵群体成员的形象方面的规范;⑶非正式的社 交约定;⑷资源的分配有关规范。
• 群体规范的形成:①群体领导或某个有影响
力的人物所做的明确规定;②群体历史上的关 键事件;③私人交往;④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 为。
• 群体规范的功能: ① 群体支柱的功能;②
评价准则的功能; ③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④行为矫正功能。
激发创造性的群体决策技术
(1)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它是为克服群体压 力抑制不同意见而设计 的,旨在营造一种鼓励 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 不论有人提出看来多么 可笑的意见,在没有逐 一讨论之前,不得批评 或嘲笑。
(2)德尔斐法 (Delphi technique) 选择各个方面的专家
低
低 低至高
低至中等
低至中等 中等至高
中等至高
中等至高 高
个别成员对群体相互作用 的支配
一般成员参与决策的限制 规章和程序的正规化
低
低 低
中等至高
中等 低至中等
高
高 中等至高
做出决策判断所需用的时 间
群体形成小派别的可能性
低至中等
低
中等
中等至高
中等至高
高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
人 均 效 率
n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
4、地位
• 群体的地位
• 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
地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工资、头 衔、资历、实权等等。其中一个因素的 改变就可以引起地位的改变。
5、群体规模
群体的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行为,据研究 和事实表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取决 于群体行为的目标变量。 ②规模为奇数的群体比规模为偶数的群体 更普遍,也更受欢迎。 ③群体可能具有“社会惰化”现象,即随 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个人绩效可能降 低。
从众行为的研究来自心理学家阿希 20世纪50年代所作 的实验。他将几组大学生作为被试者,让他们对图3-1所示几 条线的长短进行比较,判断图右边的A,B,C三条线中哪一条与 左边的 X 线是同样长度。试验组每组成员 7~9 人 , 其中只有 一名是真正的被试者 ,其他几个都是实验人员事先串通的合 作者。
强凝聚力+消极诱导
0
工作时间
3、群体互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①社会协同效应,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 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 ②社会促进效应,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 高或降低的倾向; ③社会致弱效应,工作压力可能妨碍成员能力 的发挥,降低活动效率;
④社会标准化倾向,指群体成员的行为在群体 规范的影响和制约下,差异缩小,而趋向于相 同的意见、看法以及行为倾向。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成员的资源
• 能力与个性特征
– 人际技能
• 冲突解决 • 团队任务解决 • 沟通
– 个性特征
• • • • 善于社交 主动精神 开放性 灵活性
第三节 群体行为特征
群体行为模型
•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群体成员在一 起的时间、群体成员之间的物理距离、群体规 模、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外部威胁、以前的 成功经验、奖惩体制、领导方式等。 • 凝聚力的作用: 满意感
沟通
生产率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群体意识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绩效的关系
强凝聚力+积极诱导
弱凝聚力+积极诱导
生 产 率
对照组 弱凝聚力+消极诱导
群体任务 群体成员 资源 作用于群体的 外部环境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结构 绩效与满意
群体结构 领导 角色 规范 地位 群体规模 群体构成
1、领导 正式领导人 非正式领导人
2、角色 角色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 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 为模式。 角色表现:自我中心角色、任务导 向角色和关系导向角色。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互动 •群体决策
1、从 众 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规范的存在以及要求 遵守规范的压力,使个体改变态度和行为,与群体其 它的成员保持一致。 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各异,主要有两类: • 屈从是指由于确实存在的或想象中的某种群体的压力, 迫使个人改变成或继续保持与群体所希望的行为一致。 • 个人接受,这种从众是以个人对群体规范的接受为基 础的,在个人接受式从众的情况下,个人的行为、态 度或信仰,是与群体的规范和愿望相一致的。个人会 自觉自愿地遵守群体的规范。
– 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 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成是 畜生,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 们做坏事;
• 个体非常容易进入一种新角色,如果有相应的 外部条件保障。
• 3、群体规范
• 什么是规范:从狭义的角度讲,规范就是群
体成员共同接受的,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准则; 广义地讲,规范就是群体对成员所预计和期望 的行为。
自我中心角色
阻碍者 寻求认可者 支配者 逃避者
建议者 信息加工者 总结者 评价者 鼓励者 协调者 折中者 监督者
任务导向角色
群体绩效
关系导向角色
角色塑造了人?
• • • • • Stanford大学的Zimbardo模拟监狱 用每天15美元雇用24名学生 “看守”与“罪犯” 几天以后,看守的权威建立 语录:
群体要素
相互 作用
群体规范
活动 感情
群体类型
1、按照群体规模分类
大型群体、小型群体
2、按照群体组织属性分类
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3、按照群体要实现的目标分类
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
群体功能
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要
第二节 群体发展阶段
斑羚飞渡
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 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 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少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 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6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 虽有肌腱发达的4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 但在同一水平线上,键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5米远的成绩,母斑 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4米左右。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 蹿跳。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一声吼叫, 随着镰刀头羊 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 羚为一拨。接着一老一少结对起跳,一先一后,在半空中,年轻的 踏在年老的身上,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跨越到了对岸,而年老的 则坠入万丈深渊。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 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 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可见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