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运动疗法学》实验教学大纲(供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论课中所学内容对应的实验方法,增加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掌握临运动疗法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及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进行运动疗法的实验教学,共包含10个项目,其中设计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9个。
二、教学内容:实验1运动疗法基本知识(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两人一组,模拟病人或治疗师;根据病变部位和治疗要求,选择不同的姿势体位进行模拟治疗练习;相互体验感受所选体位是否安全、舒适;观摩老师在进行运动治疗时为病人选择的体位姿势。
老师所选择的体位是否便于治疗师操作?观看运动治疗手法的教学光盘。
实验内容:掌握运动疗法的基本姿势和临床应用;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掌握运动处方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2 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耐力训练适应证;掌握不同病种(中枢神经损伤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肌力训练方法;熟悉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方法;熟悉理论知识实验3 ROM训练(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患者的ROM训练方法;熟悉ROM评定;熟悉理论知识。
实验4 关节松动术(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熟悉理论知识。
实验5 平衡、协调训练(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不同病种(如截瘫、偏瘫、供济失调)患者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掌握不同病种(如截瘫、偏瘫、供济失调)患者的协调能力训练方法;熟悉三级平衡的训练方法;熟悉理论知识。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教学大纲摘要:一、运动医学简介1.定义与概念2.发展历程3.学科体系与分支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运动生理学2.运动营养学3.运动心理学4.运动生物力学5.运动康复医学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2.运动与健康的关系3.竞技体育与运动医学4.全民健身与运动医学四、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我国运动医学的现状2.国际运动医学的发展趋势3.我国运动医学的发展前景正文:一、运动医学简介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健康、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科学。
它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
运动医学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运动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与适应性变化。
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以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健康。
运动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各部位的生物力学原理,以优化运动技术和运动器材。
运动康复医学研究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运动功能恢复技术。
三、运动医学的应用价值运动医学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运动生理、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动建议,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同时,运动医学在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慢性病,还能促进心理健康。
此外,运动医学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领域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科学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康复速度,同时也能让更多人在运动中受益。
四、运动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运动医学的现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在国际运动医学的发展趋势中,跨学科研究、运动科技应用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成为重要方向。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治疗技术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教学学时】36(理论)+36(实践)【课程学分】6分【开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3学期【参考教材】1、《运动治疗技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7月(主编:章稼)【课程性质、目的】:运动治疗学以教给学生运动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运动治疗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治疗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运动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等)的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运动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运动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运动治疗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运动治疗基础理论、各类运动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安全、适应症和禁忌症。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绪论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明确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了解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了解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难点: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4.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三、主要教学内容1.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2.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3.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4.运动治疗的机理5.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6.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7.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第二部分关节活动技术. 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掌握关节活动度训练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3)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定义、原理、手法分级及注意事项(4)掌握肌力训练训练的作用、基本原理、基本原则、肌力训练的类型及注意事项(5)掌握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定义;与平衡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及训练的注意事项(6)掌握体位转移的概念、基本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注意事项(7)掌握站立与步行训练的定义、步行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8)掌握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定义、目的、治疗原则(9)掌握有氧训练的目标及运动处方的制定(10)掌握呼吸训练的模式及训练注意事项(1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制原则2.技能目标(1)能根据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结果,徒手或利用器械对患者进行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2)能根据评定结果,能对患者进行上肢、下肢、脊柱关节的松动治疗(3)能按照患者的肌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4)能根据患者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5)能根据患者协调功能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6)能对患者进行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7)能根据患者步态分析结果,合理选择步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8)能指导患者自己操作轮椅和辅助者使用轮椅,并进行体位转移(9)能指导患者进行医疗体操和矫正操的训练(10)能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制定运动处方,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11)能对患者进行呼吸模式、排痰及呼吸肌训练(12)能对患者进行颈椎、腰椎及四肢关节的牵引(13)能运用bobath、brunnstrom、rood、PNF技术对患者进行神经肌肉促通(14)能运用运动再学习法对偏瘫患者进行训练(15)能运用Vojta技术、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3.素质目标(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训练学生运用康复知识对患者开展康复宣传与预防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5)培养学生的亲和力、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三、课题与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课题一认识运动治疗技术任务1:运动治疗技术的内容(含分类)任务2:运动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任务3:运治疗的常用器材和设备知识要求: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内容、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技能要求:(1)能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对病人进行运动训练。
运动疗法学实验大纲运动人体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与学分、教学内容与目得等)《运动疗法学》就是研究与运用康复医学、体育学得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与治疗伤病得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得体育与训练得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与监督等一系列得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患者与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与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得一门学科、编写依据:本大纲就是依据《泰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编写得。
目得任务:开设本课程得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治疗得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治疗得手段与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健康状况与功能水平等个体特点制定科学得运动治疗处方,并指导与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得运动治疗专门人材、课程类别:运动人体科学本科必修课、学时与学分:18学时。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中得所学习得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以及严谨得科学态度与实事求就是得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得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得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得理解;熟悉实验项目得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得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形成规范得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得、实验原理得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得规范性;结果讨论得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XX学时,总学分为XX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XX学时,实注: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被动活动技术与方法实验目得:能够独立正确进行全身各关节被动活动操作实验步骤:1、讲解被动活动技术目得;2、取舒适放松体位,尽量充分暴露被动活动局部;3、正确固定被动活动关节得近端,支托被动活动关节得远端,缓慢、有节奏、轻柔地被动活动关节;4、讲解被动活动操作得注意事项;5、分别示范肩、肘、腕、肩胛骨、髋、膝、踝等关节被动活动操作技术;6、每2人一组分别扮演患者与治疗师进行实践操作、实验二增强肌力技术(徒手)实验目得:掌握全身主要肌群徒手增强肌力技术操作实验步骤:1、讲解实验目得及临床应用范围;2、取舒适放松体位,在正确部位施加阻力,注意阻力大小、方向与调整,避免阻力时大时小或不稳定;3、每组肌群每个动作练习10次,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均可;4、示范徒手助力运动得技术操作要领,并注意结合治疗师口令;5、分别示范全身主要肌群得徒手施加阻力增强力量训练操作技术,重点讲解如何根据病人肌力情况调整阻力得大小;6、每2人一组进行全身主要肌群徒手增强肌力练习、实验三关节松动术实验目得:能够独立进行肩肘腕关节松动技术操作实验步骤:1、讲解实验目得及上肢关节松动术得临床应用;2、取正确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局部,固定好拟松动关节得近端,根据需要松动关节远端;3、分别示范肩肘腕关节各种松动技术操作,并讲解治疗作用;4、每2人一小组互相进行实践操作练习;5、分别进行Ⅰ、Ⅱ、Ⅲ、Ⅳ级手法操作练习;6、思考领会关节松动术治疗手法得本质,体会关节松动术得治疗反应。
《人体运动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
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总论10学时第一节人体运动学基础与概念1学时知识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制动与卧床对机体的影响,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运动的影响第二节运动学基础1学时知识点: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描写的基本知识第三节动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经典力学基础,转动力学第四节静力学平衡2学时知识点:系统与结构平衡,重心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压力平衡第五节生物力学基础2学时知识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运动生物力学第六节人体运动的能量代谢1学时知识点: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运动能量代谢与人体健康第七节人体运动的效果评价 1学时本章小结重点: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规律及其生理意义,运动学基本概念,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意义,能量代谢测量难点: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思考题:1.运动学的概念2.动力学基础、静力学平衡、生物力学基础三者的联系与区别3.如何进行能量代谢的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4学时第一节骨运动学 1学时知识点:骨的运动学基础,骨的运动适应性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学时知识点:肌肉的运动学基础,肌肉的运动适应性第三节关节运动学2学时知识点:肩、肘、腕、手、脊柱、髋与骨盆、膝、踝、足和足弓本章小结重点:骨运动学,肌肉运动学,关节运动学难点:关节运动学思考题:1.人体四大关节的系统运动学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三章运动与心肺功能6学时第一节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2学时知识点: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呼吸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有氧、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基础2学时知识点:运动试验,肺通气功能评定,最大摄氧量评定,乳酸阈评定第三节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2学时知识点:高血压与运动,冠心病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本章小结重点: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心肺功能异常与运动难点:耐力运动处方,乳酸阈评定,高血压与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运动思考题:1.心肺功能评定基础包括哪几个方面?2.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四章运动控制与步态4学时第一节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2学时知识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反射第二节运动控制的调节1学时知识点:运动控制的调节,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三节运动控制1学时知识点:姿势控制,上肢控制,行走运动控制本章小结重点: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运动控制的调节,运动控制的分类难点:大脑皮质的主要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思考题:1.运动传导通路有哪几部分组成?2.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提问;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5%、作业25%、讨论25%、提问25%。
运动医学 教学大纲
运动医学教学大纲摘要:一、运动医学概述1.定义与背景2.学科发展历程二、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2.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领域三、运动生物力学1.运动生物力学基本概念2.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领域四、运动营养学1.运动营养学基本概念2.运动营养学主要研究领域五、运动心理学1.运动心理学基本概念2.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六、运动康复医学1.运动康复医学基本概念2.运动康复医学主要研究领域七、运动医学应用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2.运动与健康促进正文:【运动医学概述】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疾病关系的学科,涉及运动生理、生物力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运动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研究框架。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生理功能变化及其调节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对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调节等方面。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运动规律及其与生物组织力学性能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生物力学模型、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与分析、运动技术优化等方面。
【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与营养相互关系及营养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运动营养补充、营养与运动表现、运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与心理过程、心理特性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运动心理压力与应对、运动心理干预等方面。
【运动康复医学】运动康复医学是研究运动疗法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及其原理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疗法在慢性病、运动损伤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运动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实践。
【运动医学应用】运动医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关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运动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标准
《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运动疗法》课程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运动疗法课程代码KF2939010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授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96学分6二、课程的性质及任务运动疗法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疗法》课程是康复治疗专业和社区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考取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突出重要地位,因此,是本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康复治疗主要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为病、伤、残者提供最有效、科学的康复治疗,促进他们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使之重返社会。
此外,本课程还适用于残疾康复管理人员和基层康复员的在职培训。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非常有用、实用的课程,不仅具有专业教学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在职培训的价值。
三、课程设计思路《运动疗法》为了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理想的课程目标,我们提出如下课程设计思路和做法:一是建立以行业调研和课程评价为基础的动态课程研发机制;二是深入剖析岗位职业能力素质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模块化和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三是校企(院)全面、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与共享;四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五是按照工学结合需要,构建专兼结合的优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六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任务及工作过程和职业工作客观条件为导向,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七是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和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八是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公正、客观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㈠教学目标1.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基于国家健康中国以及提高国民健康素养目标,同时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为要求,着力培养本专业学生在运动治疗技术岗位所需的“爱心助残,尊老敬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为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运动训练与人体科学教学计划
运动训练与人体科学教学计划一. 引言运动训练与人体科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与人体科学教学计划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教学主题本次教学的主题是“运动训练与人体科学”。
通过这个主题,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训练与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乐于参与运动锻炼的习惯。
三. 活动安排1. 探究运动训练的意义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训练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运动训练的益处和效果。
2. 学习人体科学知识通过诸如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器官的构造、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联。
3. 进行体能测试和训练计划制定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体能状况,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计划。
教师可以在此阶段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可行的训练目标,并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时间和频率。
4. 进行有益的运动训练根据制定的运动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参与有益的运动训练,例如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
通过运动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5. 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在一定的时间段后,对学生进行效果评估,了解他们在运动训练中的进步和成果。
同时,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总结,评估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 教材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教材:1. 人体科学教材: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不同阶段,选择对应的人体科学教材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2. 运动训练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的运动训练教材,对运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3. 体能测试手册:选择通用的体能测试手册,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制定训练计划。
《运动治疗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治疗学实验教学大纲(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适用)—、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治疗学》是研究和运用康复医学、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门应用交又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患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9 年4月)编写的。
(三)日的任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个体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的运动治疗专门人材。
(四)课程类别: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必修课°(五)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形式与时数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运动治疗概述一、运动治疗的概念和特点知识点:运动治疗、运动疗法的特点二、运动治疗的生理作用知识点:疾病发生、治疗原则、运动治疗的生理作用三、运动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知识点:运动治疗的适应症、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四、运动治疗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知识点:运动治疗的实施原则、运动处方和概念、种类、主要内容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知识点:被动运动的定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CPM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肌肉牵伸技术知识点:关节挛缩的分类;肌肉牵伸的概念、治疗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肌肉牵拉的方法、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
第四章关节松动技术知识点:关节强直的概念;关节松动术的概念、治疗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关节松动术的手法、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
第五章肌力训练技术知识点:肌力下降的原因;增强肌力技术的概念、治疗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增强肌力技术的方法、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
运动疗法学实验大纲-运动人体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运动疗法学》是研究和运用康复医学、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患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依据《泰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编写的。
目的任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个体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的运动治疗专门人材。
课程类别:运动人体科学本科必修课。
学时与学分:18学时。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XX学时,总学分为XX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XX学时,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被动活动技术与方法实验目的:能够独立正确进行全身各关节被动活动操作实验步骤:1、讲解被动活动技术目的;2、取舒适放松体位,尽量充分暴露被动活动局部;3、正确固定被动活动关节的近端,支托被动活动关节的远端,缓慢、有节奏、轻柔地被动活动关节;4、讲解被动活动操作的注意事项;5、分别示范肩、肘、腕、肩胛骨、髋、膝、踝等关节被动活动操作技术;6、每2人一组分别扮演患者和治疗师进行实践操作。
运动疗法学实验大纲-运动人体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一、内容简介(300 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运动疗法学》是研究和运用康复医学、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患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依据《泰山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编写的。
目的任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个体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的运动治疗专门人材。
课程类别:运动人体科学本科必修课。
学时与学分:18 学时。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XX学时,总学分为XX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XX学时, 实验学时为XX学时。
注:备注处体现必开实验、选开实验、设计性实验等类型。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被动活动技术与方法实验目的:能够独立正确进行全身各关节被动活动操作实验步骤:1、讲解被动活动技术目的;2、取舒适放松体位,尽量充分暴露被动活动局部;3、正确固定被动活动关节的近端,支托被动活动关节的远端,缓慢、有节奏、轻柔地被动活动关节;4、讲解被动活动操作的注意事项;5、分别示范肩、肘、腕、肩胛骨、髋、膝、踝等关节被动活动操作技术;6、每2 人一组分别扮演患者和治疗师进行实践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
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
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
《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三节增强肌力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肌肉的理化特性,促进肌力恢复的基本原则,肌力增强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范围。
2.熟练掌握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徒手阻力训练方法。
3.熟悉神经纤维损伤时的变性与再生、运动麻痹的恢复机制及神经损伤程度分类。
4.熟悉肌肉的构造、分类及肌力下降的原因、恢复机制。
5.熟悉上肢和下肢各肌群的功能及其神经支配。
6.熟悉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器械阻力训练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三节增强耐力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全身耐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3.掌握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四节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2.熟悉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了解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五节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协调功能训练技术操作方法及训练顺序和要点。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教学要求:
1.掌握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2.熟悉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八节呼吸及排痰能力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2.熟悉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3.了解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十一节肌肉牵拉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2.掌握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3.掌握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4.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5.熟悉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6.熟悉肌肉的特性。
7.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第十二节医疗体操
教学要求:
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2.熟悉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了解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脊柱牵引
教学要求:
1.掌握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2.熟悉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了解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操作技术。
2.熟悉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功能。
3.熟悉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4.熟悉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适应范围。
5.了解中枢性瘫痪的恢复理论。
第五章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步行功能训练技术和训练前准备。
2.熟悉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3.了解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第六章引导式教育教学要求:
1.掌握引导式教育的定义;
2.掌握引导式教育基本理念;
3.熟悉引导式教育实践;
4.了解引导式教育简史。
第七章按摩疗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按摩疗法的作用;
2.掌握按摩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掌握按摩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
4.掌握按摩手法的要求;
5.掌握按摩时的体位;
6.掌握按摩介质和热敷;
7.熟悉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8.了解按摩疗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