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docx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
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一)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注: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二)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
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
找第三边()
找直角()
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17)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DE∥BC,∠A=50°,∠C=70°,那么∠ADE的度数是______.【答案】6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答】∵DE∥BC,∴∠AED=∠C=70°,又∵∠ADE+∠AED+∠A=180°,∴∠ADE=180°−∠A−∠AED=180°−70°−50°=60°,故答案为:60°.2.【答题】如图,∠α=______.【答案】17°【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40°+32°=55°+α,解得α=17°.3.【答题】三角形中,最大角等于最小角的2倍,最大角又比另一个角大20°,则此三角形的最小角等于______.【答案】4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设最小角度数为x,则最大角为2x,另一角为2x﹣20°,列方程得,x+2x+2x﹣20°=180°,解得x=40°.答:这个三角形的最小角度数为40°.4.【答题】已知Rt△ABC,,,则______.【答案】60°【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解答】在Rt△ABC中,因为∠C=90°,所以∠A+∠B=90°,又因为∠A−∠B=30°,所以∠A=60°,故答案为:60°5.【答题】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______度.【答案】84【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概念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解:∵∠BOC=132°,∴∠OBC+∠OCB=48°,∵∠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O点,∴∠ABC=2∠OBC,∠ACB=2∠OCB,∴∠ABC+∠ACB=2(∠OBC+∠OCB)=96°,∴∠A=180°-96°=84°.故答案为:84.6.【答题】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I.(1)若∠ABC=70°,∠ACB=50°,则∠BIC=______;(2)若∠ABC+∠ACB=120°,则∠BIC= ______;(3)若∠A=60°,则∠BIC=______;(4)若∠A=100°,则∠BIC=______;(5)若∠A=n°,则∠BIC=______.【答案】 120° 120°, 120° 140°, 90°+n°.【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答即可.【解答】解:(1)∵BI是∠ABC的平分线,∵CI是∠ACB的平分线,在△BCI中,在△BCI中,(3)在△ABC中,∵BI是∠ABC的平分线,CI是∠ACB的平分线,在△BCI中,(4)在△ABC中,在△BCI中,(5)在△ABC中,∵BI是∠ABC的平分线,CI是∠ACB的平分线,在△BCI中,则故答案为120∘,120∘,120∘,140∘,7.【题文】如图,直线a∥b,BC 平分∠ABD,DE⊥BC,若∠1=70°,求∠2 的度数.【答案】5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ABD=7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BD= ∠ABD=35°,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直线a∥b,∴∠1=∠ABD=70°,∵BC平分∠ABD,∴∠EBD=∠ABD=35°,∵DE⊥BC,∴∠BED=90°∴∠2=90°-∠EBD=55°.8.【题文】如图,已知l1∥l2,Rt△ABC的两个顶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若l2平分∠ABC,交AC于点D,∠1=26°,求∠2的度数.【答案】38°【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先求得∠ABD=26°,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BC=52°,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得.【解答】解:∵l1∥l2,∠1=26°,∴∠ABD=∠1=26°,又∵l2平分∠ABC,∴∠ABC=2∠ABD=52°,∵∠C=90°,∴Rt△ABC中,∠2=90°﹣∠ABC=38°.9.【题文】如图,∠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DE经过点O且平行于BC,分别与AB,AC交于点D、E。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62)
章节测试题1.【题文】如图.在△ABC中.BD⊥AC.垂足为D.∠ABD=54°.∠DBC=18°.求∠A、∠C的度数.【答案】∠A=36°.∠C=72°.【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三角形内角和可以求得∠A和∠C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在△ABC中.BD⊥AC.∠ABD=54°.∴∠BDA=90°.∴∠A=∠BDA﹣∠ABD=90°﹣54°=36°.∵∠ABD=54°.∠DBC=18°.∴∠ABC=72°.∴∠C=180°﹣∠A﹣∠ABC=72°.即∠A=36°.∠C=72°.2.【题文】如图,在△ABC中,∠A=20°.(1)过顶点B,画出AC边上的高,垂足为D点;(2)求∠ABD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1)利用三角形高的定义,作BD⊥AC于D;(2)利用互余计算∠ABD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BD为所作;(2)∵BD为高,∴BD⊥AD,∴∠ADB=90°,∴∠ABD=90°﹣∠A=90°﹣20°=70°.3.【题文】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C边于E,∠DAC=26°,∠CBE=22°.求∠BAC的度数.【答案】72°.【分析】根据∠BAC=180°﹣∠ABC﹣∠C,想办法求出∠ABC,∠C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高,∴∠ADC=90°,∵∠DAC=26°,∴∠C=90°﹣26°=64°,∵BE平分∠ABC,∠CBE=22°∴∠ABC=2∠CBE=22°×2=44°,∴∠BAC=180°﹣∠ABC﹣∠C=72°.4.【题文】如图,CD⊥AB,∠1=∠2,∠A=55°,求∠BCA的度数.【答案】80°.【分析】先依据CD⊥AB,可得∠ADC=∠BDC=90°,再根据△DBC中,∠1=∠2,即可得到∠2=45°,最后在△ABC中,依据∠A=55°,即可得到∠BCA的度数.【解答】解:∵CD⊥AB,∴∠ADC=∠BDC=90°,在△DBC中,∵∠1=∠2,∴∠2=45°,在△ABC中,∵∠A=55°,∴∠ACB=180°﹣∠2﹣∠A=180°﹣45°﹣55°=80°.5.【题文】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30°,∠ACB=100°,AE 平分∠BAC,求∠EAD的度数.【答案】35°.【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E=∠CAE=25°,根据垂直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B=30°,∠ACB=100°,∴∠BAC=50°,∵AE平分∠BAC,∴∠BAE=∠CAE=25°,∴∠AEC=55°,∵AD⊥BC,∴∠D=90°,∴∠EAD=35°.6.【题文】如图,在△ABC中,∠B=∠ACB,∠A=36°,线段CD和CE分别为△ABC的角平分线和高线,求∠ADC、∠DCE的大小.【答案】∠ADC=108°,∠DCE=18°.【分析】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得∠B和∠ACB的大小,根据线段CD和CE 分别为△ABC的角平分线和高线,即可求得∠ADC、∠DCE的大小.【解答】解:∵在△ABC中,∠ACB=∠B,∠A=36°,∴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可得∠ACB=∠B=(180°﹣36°)=72°,∵线段CD为△ABC的角平分线,∴∠ACD=∠BCD=36°,在△ACD中,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ADC=180°﹣∠A﹣∠ACD=180°﹣36°﹣36°=108°,∵线段CE为△ABC的高线,∴∠BEC=90°,在△BE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ECB=180°﹣∠B﹣∠BEC=180°﹣72°﹣90°=18°,∴∠DCE=∠DCB﹣∠BCE=36°﹣18°=18°.7.【题文】如图,AB⊥BC,DC⊥BC,若∠DBC=45°,∠A=70°,求∠D,∠AED,∠BFE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求解即可得到∠D,根据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可得AB∥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ED=∠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BFE=∠D+∠AED.【解答】解:∵DC⊥BC,∠DBC=45°,∴∠D=90°﹣∠DBC=90°﹣45°=45°;∵AB⊥BC,DC⊥BC,∴AB∥CD,∴∠AED=∠A=70°;在△DEF中,∠BFE=∠D+∠AED,=45°+70°,=115°.8.【题文】如图,已知AD,AE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44°,∠C=76°,求∠DAE的度数.【答案】16°.【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C的度数,在Rt△ADC中,可求得∠DAC 的度数,AE是角平分线,有∠EAC=∠BAC,故∠DAE=∠EAC﹣∠DAC.【解答】解:∵∠B=44°,∠C=76°,∴∠BAC=180°﹣∠B﹣∠C=60°,∵AE是角平分线,∴∠EAC=∠BAC=30°.∵AD是高,∠C=76°,∴∠DAC=90°﹣∠C=14°,∴∠DAE=∠EAC﹣∠DAC=30°﹣14°=16°.9.【题文】如图,已知CD平分∠ACB,∠1=∠2.(1)求证:DE∥AC;(2)若∠3=30°,∠B=25°,求∠BDE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2=∠3,再由∠1=∠2可得出∠1=∠3,进而可得出结论;(2)根据∠3=30°可得出∠ACB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D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CD平分∠ACB,∴∠2=∠3.∵∠1=∠2,∴∠1=∠3,∴DE∥AC;(2)解:∵CD平分∠ACB,∠3=30°,∴∠ACB=2∠3=60°.∵DE∥AC,∴∠BED=∠ACB=60°.∵∠B=25°,∴∠BDE=180°﹣60°﹣25°=95°.10.【题文】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 的度数.【答案】18°【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C=∠ABC=2∠A,即可求得△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C=∠ABC=2∠A,∴∠C+∠ABC+∠A=5∠A=180°,∴∠A=36°.则∠C=∠ABC=2∠A=72°.又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90°﹣∠C=18°.11.【题文】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答案】10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D=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B=45°,进而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由∠ADB=180°-∠B-∠BAD即可算出答案.【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60°,∴∠BAD=30°,又∵CE是△ABC的高,∠BCE=45°,∴∠BEC=90°∴∠B=45°∴∠ADB=180°-∠B-∠BAD=180°-45°-30°=105°12.【题文】如图,在△ABC中,∠B=2∠C,AE平分∠BAC交BC于E.(1)若AD⊥BC于D,∠C=40°,求∠DAE的度数;(2)若EF⊥AE交AC于F,求证:∠C=2∠FEC.【答案】见解答.【分析】(1)首先计算出∠B,∠BAC的度数,然后可得∠EAC=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DAC的度数,进而可得答案;(2)首先证明∠DAE=∠FEC,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EAC=90°﹣∠C,再利用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可得∠DAE=∠DAC﹣∠EAC,利用等量代换可得∠DAE=C,进而可得结论.【解答】(1)解:∵∠C=40°,∠B=2∠C,∴∠B=80°,∴∠BAC=60°,∵AE平分∠BAC,∴∠EAC=30°,∵AD⊥BC,∴∠ADC=90°,∴∠DAC=50°,∴∠DAE=50°﹣30°=20°;(2)证明:∵EF⊥AE,∴∠AEF=90°,∴∠AED+∠FEC=90°,∵∠DAE+∠AED=90°,∴∠DAE=∠FEC,∵AE平分∠BAC,∴∠EAC=∠BAC=(180°﹣∠B﹣∠C)=(180°﹣3∠C)=90°﹣∠C,∵∠DAE=∠DAC﹣∠EAC,∴∠DAE=∠DAC﹣(90°﹣∠C)=90°﹣∠C﹣90°+∠C=∠C,∴∠FEC=C,∴∠C=2∠FEC.13.【题文】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2°,∠C=30°,①求∠BAE的度数;②求∠DAE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①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BAC=78°,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BAE=∠BAC=39°;②根据垂直定义得到∠ADB=90°,则利用互余可计算出∠BAD=90°﹣∠B=18°,然后利用∠DAE=∠BAE﹣∠BAD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①∵∠B+∠C+∠BAC=180°,∴∠BAC=180°﹣72°﹣30°=78°,∵AE平分∠BAC,∴∠BAE=∠BAC=39°;②∵AD⊥BC,∴∠ADB=90°,∴∠BAD=90°﹣∠B=18°,∴∠DAE=∠BAE﹣∠BAD=39°﹣18°=21°.14.【题文】(1)如图①,△ABC中,点D,E在边BC上,AD平分∠BAC,AE⊥BC,∠B=35°,∠C=65°,求∠DAE的度数;(2)如图②,若把(1)中的条件"AE⊥BC"变成"F为DA延长线上一点,FE⊥BC",其他条件不变,求∠F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得∠BAC的度数,再根据AD平分∠BAC,AE⊥BC,求得∠BAE,∠BAD的度数,最后根据∠DAE=∠BAE﹣∠BAD计算即可;(2)先作AH⊥BC于H,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DFE的度数;【解答】解:(1)∠BAC=180°﹣∠B﹣∠C=180°﹣35°﹣65°=80°∵AD平分∠BAC,∴∠BAD=∠BAC=40°,∵AE⊥BC,∴∠AEB=90°,∴∠BAE=90°﹣∠B=55°,∴∠DAE=∠BAE﹣∠BAD=55°﹣40°=15°;(2)作AH⊥BC于H,如图②,由(1)可得∠DAH=15°,∵FE⊥BC,∴AH∥EF,∴∠DFE=∠DAH=15°;15.【题文】如图,在△ABC中,∠BAC=90°,∠B=50°,AE,C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为O,AD是高,求∠BAD和∠AOC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BA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CAE=∠BAC=45°,∠ACF=∠ACB=20°,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OC中∠AOC的度数.【解答】解:∵AD是高,∠B=50°,∴Rt△ABD中,∠BAD=90°﹣50°=40°,∵∠BAC=90°,∠B=50°,∴△ABC中,∠ACB=90°﹣50°=40°,∵AE,CF是角平分线,∴∠CAE=∠BAC=45°,∠ACF=∠ACB=20°,∴△AOC中,∠AOC=180°﹣45°﹣20°=115°.16.【题文】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2)仔细观察,在图2中"8字形"的个数:______个;(3)图2中,当∠D=40°,∠B=30°度时,求∠P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8字形"的定义解决问题即可.(3)利用(1)中结论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1)∵∠A+∠D+∠AOD=∠C+∠B+∠BOC=180°,∠AOD=∠BOC,∴∠A+∠D=∠C+∠B;故答案为∠A+∠D=∠C+∠B.(2)故"8字形"共有6个,故答案为6.(3)∠DAP+∠D=∠P+∠DCP,①∠PCB+∠B=∠PAB+∠P,②∵∠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DAP=∠PAB,∠DCP=∠PCB,①+②得:∠DAP+∠D+∠PCB+∠B=∠P+∠DCP+∠PAB+∠P,即2∠P=∠D+∠B,又∵∠D=50度,∠B=40度,∴2∠P=40°+30°,∴∠P=35°.17.【题文】如图,AD是△ABC的高,BE平分∠ABC交AD于点E.若∠C=76°,∠BED=64°.求∠BAC的度数.【答案】52°.【分析】由已知条件,首先得出∠DAC=14°,再利用∠ABE=∠EBD,进而得出∠ABE+∠BAE=64°,求出∠EBD=26°,再求出∠BA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D是△ABC的高,∠C=76°,∴∠DAC=14°,∵BE平分∠ABC交AD于E,∴∠ABE=∠EBD,∵∠BED=64°,∴∠ABE+∠BAE=64°,∴∠EBD+64°=90°,∴∠EBD=∠ABE=26°,∴∠BAE=38°,∴∠BAC=∠BAE+∠CAD=38°+14°=52°.18.【题文】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1)若∠C=70°,∠BAC=60°,则∠BED的度数是______;(2)探究∠BED与∠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见解答.【分析】(1)求出∠DBE,∠ADB,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1)∵∠C=70°,∠BAC=60°,∴∠ABC=50°,∵AD,BE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ADB=∠DAC+∠C=100°,∴∠BED=180°﹣100°﹣25°=55°,故答案为55°.(2)结论:理由:∵AD,BE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BED=∠ABE+∠BAE===.19.【题文】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35°,∠C=69°,求∠DAE的度数.【答案】17°.【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到∠CAB=180°﹣∠B﹣∠C=76°,再根据角平分线与高线的定义得到∠CAE=∠CAB=38°,∠ADC=90°,则∠CAD=90°﹣∠C=21°,然后利用∠DAE=∠CAE﹣∠CAD计算即可.【解答】解:∵∠B=35°,∠C=69°,∴∠CAB=180°﹣∠B﹣∠C=76°,∵AD是△ABC角平分线,∴∠CAE=∠CAB=38°,∵AE分别是△ABC的高,∴∠ADC=90°,∴∠CAD=90°﹣∠C=21°,∴∠DAE=∠CAE﹣∠CAD=38°﹣21°=17°.20.【题文】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BE是∠B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已知∠EPD=125°,求∠BAD的度数.【答案】20°【分析】根据∠APE+∠EPD=180°结合∠EPD的度数可求出∠APE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BP的度数,进而可得出∠ABD、∠BAD的度数.【解答】解:∵∠APE+∠EPD=180°,∠EPD=125°,∴∠APE=55°.∵∠BAP+∠ABP=55°,∠BAD+∠ABD=90°,∠ABD=2∠ABP,∴∠ABP=35°,∠ABD=70°,∴∠BAD=90°﹣70°=20°.。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64)
章节测试题1.【答题】△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I,且∠BIC=130°,则∠A的度数是()A. 40°B. 50°C. 65°D. 80°【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BIC的度数求得另外两个内角的和,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这两个角和的一半,用三角形内角和减去这两个角的一半即可.【解答】解:∵∠BIC=130°,∴∠EBC+∠FCB=180°﹣∠BIC=180°﹣130°=50°,∵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2(∠EBC+∠FCB)=2×50°=100°,∴∠A=180°﹣100°=80°.选:D.2.【答题】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个内角的度数比,即可求得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个内角的度数进一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三个内角分别是180°×=40°,180°×=60°,180°×=80°.∴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选:B.3.【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判定【答案】A【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三角的度数,由此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解答】解:设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x,2x,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2x+3x=180°,解得x=30°,∴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90°,即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选:A.4.【答题】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 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0°,则∠1+∠2=()A. 110°B. 140°C. 220°D. 70°【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DE+∠AED,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A′DE=∠ADE,∠A′ED=∠AED,然后利用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70°,∴∠ADE+∠AED=180°﹣70°=110°,∵△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A′DE=∠ADE,∠A′ED=∠AED,∴∠1+∠2=180°﹣(∠A′ED+∠AED)+180°﹣(∠A′DE+∠ADE)=360°﹣2×110°=140°.选:B.5.【答题】如图,AB∥DF,AC⊥CE于C,BC与DF交于点E,若∠A=20°,则∠CEF等于()A. 110°B. 100°C. 80°D. 70°【答案】A【分析】如图,由AC⊥BC于C得到△ABC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可以求出∠ABC=180°﹣∠A﹣∠C=180°﹣20°﹣90°=70°,而∠ABC=∠1=70°,由于AB∥DF可以推出∠1+∠CEF=180°,由此可以求出∠CEF.【解答】解:∵AC⊥BC于C,∴△ABC是直角三角形,∴∠ABC=180°﹣∠A﹣∠C=180°﹣20°﹣90°=70°,∴∠ABC=∠1=70°,∵AB∥DF,∴∠1+∠CEF=180°,即∠CEF=180°﹣∠1=180°﹣70°=110°.选:A.6.【答题】在△ABC中,AB=AC,∠C=75°,则∠A的度数是()A. 150°B. 50°C. 30°D. 75°【答案】C【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75°,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A=30°.【解答】解:∵在△ABC中,AB=AC,∴∠C=∠B=75°,∴∠A=180°﹣∠C﹣∠B=180°﹣75°﹣75°=30°.选:C.7.【答题】已知△ABC中,∠A=70°,∠B=60°,则∠C=()A. 50°B. 60°C. 70°D. 80°【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B+∠C=180°,然后把∠A=70°,∠B=60°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A+∠B+∠C=180°,而∠A=70°,∠B=60°,∴∠C=180°﹣∠A﹣∠B=180°﹣70°﹣60°=50°.选:A.8.【答题】已知△ABC中,∠A:∠B:∠C=2:3:4,则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A【分析】根据比例,设三个内角为2k、3k、4k,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最大角的度数.【解答】解:根据题意,设∠A、∠B、∠C分别为2k、3k、4k,则∠A+∠B+∠C=2k+3k+4k=180°,解得k=20°,∴4k=4×20°=80°<90°,∴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选:A.9.【答题】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或直角三角形【答案】A【分析】利用"设k法"求出最大角的度数,然后作出判断即可.【解答】解:设三个内角分别为2k、3k、4k,则2k+3k+4k=180°,解得k=20°,∴,最大的角为4×20°=80°,∴,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选:A.10.【答题】△ABC中,∠A=∠B+∠C,则对△ABC的形状判断正确的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B【分析】根据在△ABC中,∠A=∠B+∠C,∠A+∠B+∠C=180°可求出∠A的度数,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B+∠C,∠A+∠B+∠C=180°,∴2∠A=180°,解得∠A=90°,∴△ABC是直角三角形.选:B.11.【答题】如图,把△ABC沿EF对折,叠合后的图形如图所示.若∠A=60°,∠1=95°,则∠2的度数为()A. 24°B. 25°C. 30°D. 35°【答案】B【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EF+∠AFE=120°,再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FEB+∠EFC=360°-120°=240°,再根据由折叠可得:∠B′EF+∠EFC′=∠FEB+∠EFC=240°,然后计算出∠1+∠2的度数,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60°,∴∠AEF+∠AFE=180°-60°=120°,∴∠FEB+∠EFC=360°-120°=240°,∵由折叠可得:∠B′EF+∠EFC′=∠FEB+∠EFC=240°,∴∠1+∠2=240°-120°=120°,∵∠1=95°,∴∠2=120°-95°=25°,选:B.12.【答题】如图,AE,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36°,∠C=76°,则∠DAE的度数为()A. 40°B. 20°C. 18°D. 38°【答案】B【分析】△ABC中已知∠B=36°,∠C=76°,就可知道∠BAC的度数,则∠BAE就可求出;∠DAE是直角三角形△ADE的一个内角,则∠DAE=90°-∠ADE.【解答】解:∵△ABC中已知∠B=36°,∠C=76,∴∠BAC=68°.∴∠BAD=∠DAC=34°,∴∠ADC=∠B+∠BAD=70°,∴∠DAE=20°.选:B.13.【答题】如图,∠A=120°,且∠1=∠2=∠3和∠4=∠5=∠6,则∠BDC=()A. 120°B. 60°C. 140°D. 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BC+∠ACB=180°﹣120°=60°,再根据∠1=∠2=∠3,∠4=∠5=∠6,即可得到∠DBC+∠DCB的度数,最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D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120°,∴∠ABC+∠ACB=180°﹣120°=60°,又∵∠1=∠2=∠3,∠4=∠5=∠6,∴∠DBC+∠DCB=×60°=40°,∴∠BDC=180°﹣40°=140°,选:C.14.【答题】如图所示,D是△ABC的角平分线BD和CD的交点,若∠A=50°,则∠D=()A. 120°B. 130°C. 115°D. 110°【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BC+∠DCB,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50°,∴∠ABC+∠ACB=180°﹣∠A=180°﹣50°=130°,∵D是△ABC的角平分线BD和CD的交点,∴∠DBC+∠DCB=(∠ABC+∠ACB)=×130°=65°,在△BCD中,∠D=180°﹣(∠DBC+∠DCB)=180°﹣65°=115°.选:C.15.【答题】△ABC中,∠A=45°,∠B=63°,则∠C=()A. 72°B. 92°C. 108°D. 18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BC中,∠A=45°,∠B=63°,且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C=180°-45°-63°=72°.选A.16.【答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一份为k°,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k°,3k°,4k.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2k°+3k°+4k°=180°,得k°=20°,∴2k°=40°,3k°=60°,4k°=80°.即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选C.17.【题文】如图,AB∥CD,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AOF.(1)求证:∠DCO=∠COF;(2)若∠DCO=40°,求∠EDF的度数.【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的平分线.【解答】(1)∵AB∥CD,∴∠DCO=∠COA,∵OC平分∠AOF,∴∠DOC=∠COA,∴∠DCO=∠COF.(2)∵∠DCO=40°,∠DCO=∠COF,∴∠COF=∠DCO=40°,∴在△CDO中,∠CDO=100°,∴∠EDF=∠CDO=100°.18.【答题】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 45°B. 55°C. 65°D. 5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y,由题意得,,解得,∴,最大锐角为55°.选B.19.【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答案】直角【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三角形三内角度数分别为x,2x,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2x+3x=180°,即6x=180°,解得:x=30°,可得三角形三内角分别为30°,60°,90°,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20.【答题】如图,AC⊥OB,BD⊥AO,若∠B=50°,则∠A=______.【答案】5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已知AC⊥OB,BD⊥AO,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得∠A=90°–∠O=∠B=50°.故答案为:50°.。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66)
章节测试题1.【答题】已知△ABC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B、∠C,若∠A=30°,∠C=30°+∠B,则∠B=______°.【答案】6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B+∠=180°,∴30°+∠B+30°+∠B=180°,∴∠B=60°.故答案为:60°.2.【答题】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BC边上的高,且∠B=40°,∠ACD=70°,则∠DAE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5°或3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解答】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所示:根据∠B=40°,∠C=70°可得:∠BAC=70°,根据高线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C=20°,∠EAC=35°,则∠DAE=35°-20°=15°;如图2所示:根据∠B=40°,∠ACD=70°可得:∠BAC=30°,根据高线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C=20°,∠EAC=15°,则∠DAE=15°+20°=35°.3.【题文】已知△ABC中,∠A=105°,∠B比∠C大15°,求:∠B,∠C的度数.【答案】4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C=180°,再把∠A=105°,∠B=∠C+15°代入可计算出∠C,然后计算∠B的度数.【解答】∵∠A+∠B+∠C=180°,而∠A=105°,∠B=∠C+15°,∴105°+∠C+15°+∠C=180°,∴∠C=30°,∴∠B=∠C+15°=30°+15°=45°.4.【题文】如图,在△ABC中,∠A=20°,CD是∠BCA的平分线,△CDA中,DE是CA边上的高,又有∠EDA=∠CDB,求∠B的大小.【答案】∠B=6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的平分线.【解答】∵DE是CA边上的高,∴∠DEA=∠DEC=90°.∵∠A=20°,∴∠EDA=90°-20°=70°.∵∠EDA=∠CDB,∴∠CDE=180°-70°×2=40°.在Rt△CDE中,∠DCE=90°-40°=50°.∵CD是∠BCA的平分线,∴∠BCA=2∠DCE=2×50°=100°.∴∠B=180°-∠BCA-∠A=60°.5.【题文】如图,在△ABC中,∠A=36°,∠C=72°,BD平分∠ABC,求∠DBC的度数.【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B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求解.【解答】∵∠A=36°,∠C=72°,∴∠ABC==180°-∠A-∠C=72°,∵BD平分∠ABC,∴∠DBC=∠ABC=×72°=36°.6.【题文】如图所示,在△ABC中,∠A=38°,∠ABC=70°,CD⊥AB于点D,CE 平分∠ACB,DF⊥CE于点F,求∠CDF的度数.【答案】74°【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的平分线.首先根据∠A和∠B的度数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CB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垂直的定义得出∠ACE和∠ACD的度数,然后求出∠DCE的度数,最后根据DF⊥CE,∠CDF=90°-∠DCE得出答案.【解答】∵∠A=38°,∠B=70°,∴∠BCA=180°-∠A-∠B=180°-38°-70°=72°,∵CE平分∠ACB,∴∠ACE=36°,∵CD⊥AB,∴∠ACD=90°-∠A=90°-38°=52°,∴∠DCE=∠ACD-∠ACE=52°-36°=16°,∵DF⊥CE,∴∠CDF=90°-∠DCE=90°-16°=74°.7.【答题】Rt△ABC中,∠C=90°,∠B=46°,则∠A=()A. 44°B. 34°C. 54°D. 6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C=90°,∠B=46°,∴∠A=90°-46°=44°.选A.8.【答题】如图,AD是Rt△ABC的斜边BC上的高,则图中与∠B互余的角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和余角.【解答】∵AD是Rt△ABC斜边上的高,∴∠B+∠C=90°,∠B+∠BAD=90°,∴与∠B互余的角有∠C和∠BAD,共2个.选B.9.【答题】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 45°B. 54°C. 40°D. 5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解答】∵∠B=46°,∠C=54°,∴∠BAC=180°-∠B-∠C=180°-46°-54°=80°,∵AD平分∠BAC,∴∠BAD=∠BAC=×80°=40°,∵DE∥AB,∴∠ADE=∠BAD=40°.选C.10.【答题】如图,AB⊥BD,AC⊥CD,∠D=35°,则∠A的度数为()A. 65°B. 35°C. 55°D. 45°【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B⊥BD,AC⊥CD,∴∠B=∠C=90°,∴∠A+∠AEB=∠D+∠CED=90°.又∵∠AEB=∠CED,∴∠A=∠D=35°.选B.11.【答题】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 45°B. 55°C. 65°D. 5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y,由题意得,,解得,∴最大锐角为55°.选B.12.【答题】如图,△ABC中,∠B=∠C=∠EDF=α,BD=CF,BE=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2α+∠A=180°B. α+∠A=90°C. 2α+∠A=90°D. α+∠A=18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正确.∵∠A+∠B+∠C=180°,∠B=∠C=α,∴2α+∠A=180°.B、错误.不妨设,α+∠A=90°,∵2α+∠A=180°,∴α=90°,这个显然与已知矛盾,故结论不成立.C、错误.∵2α+∠A=180°,∴2α+∠A=90°不成立.D、错误.∵2α+∠A=180°,∴α+∠A=180°不成立.选A.13.【答题】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是第三个内角的,则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 60°,90°,75°B. 48°,72°,60°C. 48°,32°,38°D. 40°,50°,9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第一个内角的度数为x,∵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是第三个内角的,∴另一个内角的度数为x,第三个内角为x,∴x+x+x=180°,解得x=48°,∴三个内角分别为48°,72°,60°,选B.14.【答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30°,则另一个锐角的大小为______度.【答案】6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等于30°,∴另一个锐角为90°-30°=60°.故答案为:60.15.【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答案】直角【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三角形三内角度数分别为x,2x,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2x+3x=180°,即6x=180°,解得x=30°,可得三角形三内角分别为30°,60°,90°,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16.【答题】如图,AC⊥BC于点C,DE⊥BE于点E,BC平分∠ABE,∠BDE=58°,则∠A=______°.【答案】58【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BC平分∠ABE,∴∠ABC=∠DBE,∵AC⊥BC,DE⊥BE,∴∠A+∠ABC=90°,∠BDE+∠DBE=90°,∴∠A=∠BDE=58°.故答案为:58.17.【答题】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______度,最小的内角不能大于______度.【答案】60 6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1)设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为x度,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3x≥180,则x≥60,即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60°.(2)设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为y度,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3y≤180,则y≤60,即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不能大于60°.故答案为:60;60.18.【题文】如图,A点在B点的北偏东40°方向,C点在B点的北偏东75°方向,A点在C点的北偏西50°方向.求从A点观测B,C两点的视角∠BAC的度数.【答案】9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DBA=40°,∠DBC=75°,∴∠ABC=∠DBC−∠DBA=75°−40°=35°,∵DB∥EC,∴∠DBC+∠ECB=180°,∴∠ECB=180°−∠DBC=180°−75°=105°,∴∠ACB=∠ECB−∠ACE=105°−50°=55°,∴∠BAC=180°−∠ACB−∠ABC=180°−55°−35°=90°.19.【题文】(1)如图(1),已知任意三角形ABC,过点C作DE∥AB;①求证:∠DCA=∠A;②求证:∠A+∠B+∠ACB=180°;(2)如图(2),求证:∠AGF=∠AEF+∠F;(3)如图(3),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50°,求∠F.【答案】(1)证明见解答;(2)证明见解答(3)29.5°.【分析】(1)①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证明;②结合①的证明,转化为平角的意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2)根据平角的意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量代换即可;(3)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求得∠AED和∠DEB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意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DEF的度数,结合(2)的结论可求解.【解答】证明:(1)①∵DE∥BC,∴∠DCA=∠A;②如图1所示,在△ABC中,∵DE∥BC,∴∠B=∠ECA,∠DCA=∠A(内错角相等).∵∠ECA+∠BCA+∠DCA=180°,∴∠A+∠B+∠C=18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AGF+∠FGE=180°,由(1)知,∠GEF+∠F+∠FGE=180°,∴∠AGF=∠AEF+∠F;(3)∵AB∥CD,∠CDE=119°,∴∠DEB=119°,∠AED=61°,∵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DEF=59.5°,∴∠AEF=120.5°,∵∠AGF=150°,∵∠AGF=∠AEF+∠F,∴∠F=150°﹣120.5°=29.5°.20.【题文】已知凸四边形ABCD中,∠A=∠C=90°.(1)如图1,若DE平分∠ADC,BF平分∠ABC的邻补角,判断DE与BF位置关系并证明.(2)如图2,若BF、DE分别平分∠ABC、∠ADC的邻补角,判断DE与BF位置关系并证明.【答案】见解答【分析】(1)DE⊥BF,延长DE交BF于G.易证∠ADC=∠CBM.可得∠CDE=∠EBF.即可得∠EGB=∠C=90゜,则可证得DE⊥BF;(2)DE∥BF,连接BD,易证∠NDC+∠MBC=180゜,则可得∠EDC+∠CBF=90゜,继而可证得∠EDC+∠CDB+∠CBD+∠FBC=180゜,则可得DE∥BF.【解答】解:(1)DE⊥BF.证明如下:延长DE交BF于点G.∵∠A+∠ABC+∠C+∠ADC=360°,∠A=∠C=90°,∴∠ABC+∠ADC=180°.∵∠ABC+∠MBC=180°,∴∠ADC=∠MBC.∵DE、BF分别平分∠ADC、∠MBC,∴∠EDC=∠ADC,∠EBG=∠MBC,∴∠EDC=∠EBG.∵∠EDC+∠DEC+∠C=180°,∠EBG+∠BEG+∠EGB=180°,∠DEC=∠BEG,∴∠EGB=∠C=90°,∴DE⊥BF;(2)DE∥BF.证明如下:连接BD.∵DE、BF分别平分∠NDC、∠MBC,∴∠EDC=∠NDC,∠FBC=∠MBC.∵∠ADC+∠NDC=180°,∠ADC=∠MBC,∴∠MBC+∠NDC=180°,∴∠EDC+∠FBC=90°.∵∠C=90°,∴∠CDB+∠CBD=90°,∴∠EDC+∠CDB+∠FBC+∠CBD=180°,即∠EDB+∠FBD=180°,∴DE∥BF.。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三角形重点题型练习
9月18日测试
1①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 cm、4 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16cm (B)14cm (C)16cm或14cm (D)15cm ②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 cm、3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12cm (B)15cm (C)12cm或15cm (D)13cm
2如图,已知AD=CB,∠D=∠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
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
(A)∠A=∠C (B)AF=CE
(C)BE=DF (D)∠AFD=∠CEB
3如图,已知点D,B在线段AE上,AD=BE,AC=DF,AC∥DF,△ABC与△DEF全等吗?说明理由
4如图,△ABD≌△ACE,找出图中的几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5如图,△EBC≌△DCB,找出图中的几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ABC≌△A1B1C1,AD与A1D1分别是角平分线,AD与A1D1相等吗?为什么?
7如图,已知△ABC≌△A1B1C1,AD与A1D1分别是中线,AD与A1D1相等吗?为什么?
8如图,已知△ABC≌△A1B1C1,AD与A1D1分别是高线,AD与A1D1相等吗?为什么?
9已知;线段a,c,∠α
求作:△ABC,使BC=a,AB=c,∠ABC=∠α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70)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在△ABC中,∠A=55°,∠B比∠C大25°,则∠B等于()A. 50°B. 100°C. 75°D. 12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B比∠C大25°,∴设∠B=x,则∠C=x-25°,∵∠A+∠B+∠C=180°,∠A=55°,∴55°+x+x-25°=180°,解得x=75°,选C.2.【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60°和20°,则这个三角形是()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解:∵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60°和20°,∴第三个角为:180°﹣60°﹣20°=100°,∴是钝角三角形,选C.3.【答题】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A,则此三角形()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B+∠C=180°,∠B+∠C=∠A,∴2∠A=180°,∴∠A=90°,即△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选C.4.【答题】如图,△ABC中,∠B=∠C=∠EDF=α,BD=CF,BE=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2α+∠A=180°B. α+∠A=90°C. 2α+∠A=90°D. α+∠A=18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正确.∵∠A+∠B+∠C=180°,∠B=∠C=α,∴2α+∠A=180°.B、错误.不妨设,α+∠A=90°,∵2α+∠A=180°,∴α=90°,这个显然与已知矛盾,故结论不成立.C、错误.∵2α+∠A=180°,∴2α+∠A=90°不成立.D、错误.∵2α+∠A=180°,∴α+∠A=180°不成立.选A.5.【答题】在△ABC中,若∠A+∠B=90°,则△ABC一定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在△ABC中,∠A+∠B=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90°,∴△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选B.6.【答题】在△ABC中,∠A=2∠B=80°,则∠C等于()A. 40°B. 60°C. 80°D. 12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解:∵在△ABC中,∠A=2∠B=80°,∴∠A=80°,∠B=40°,∴∠C=180°﹣∠A ﹣∠B=180°﹣80°﹣40°=60°.选B.7.【答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相等,那么最小角一定小于()A. 60°B. 45°C. 30°D. 59°【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假设,最小角度大于或等于60°,则另外两个角一定也大于60°,那么此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故假设不成立,∴此三角形的最小角一定要小于60°.选A.8.【答题】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若∠B=∠C=∠BAD,∠DAC=∠ADC,∠BAC的度数为()A. 36度B. 72度C. 98度D. 108度【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DC=∠B+∠BAD,∠B=∠C=∠BAD,∠ADC=∠DAC,∴∠B+∠C+∠BAD+∠DAC=180°,∴5∠B=180°,解得∠B=36°,∴∠BAC=180°-2∠B=108°.选D.9.【答题】已知△ABC中,∠B是∠A的2倍,∠C比∠A大20°,则∠B等于()A. 40°B. 60°C. 80°D. 9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解得∠B=80°,,∠C=60°,∴选C.10.【答题】在△ABC中,∠A=40°,∠B=60°,则∠C=()A. 40°B. 80°C. 60°D. 10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选B.11.【答题】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 50°B. 60°C. 70°D. 90°【答案】A【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90°-40°=50°.选A.12.【答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解:∵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为:180°×=9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选B.13.【答题】已知∠A:∠B:∠C=1:2:2,则△ABC三个角度数分别是()A. 40°、80°、80°B. 35°、70°70°C. 30°、60°、60°D. 36°、72°、7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则解得:选D.14.【答题】在△ABC中,若∠C=∠A+∠B,则△ABC是()A. 等边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在△ABC中,∠A+∠B=∠C,∠A+∠B+∠C=180°,∴2∠C=180°,解得∠C=90°,、∴△ABC是直角三角形.选C.15.【答题】在△ABC中,∠A=30°,∠B=75°,则△ABC是()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在△ABC中,∠A=30°,∠B=75°,∴∠C=180°-30°-75°=75°,∴△ABC是等腰三角形.选D.16.【答题】如图,已知AB⊥BD,AC⊥CD,∠A=40°,则∠D的度数为()A. 40°B. 50°C. 60°D. 7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B⊥BD,∠A=40°,∴∠AEB=50°,∴∠DEC=50°,又AC⊥CD,∴∠D=40°,选A.17.【答题】在下列条件中:①②③④中,能确△ABC是直角三角形的定条件有()A. ①②B. 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①∠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2∠C=180°,∠C=90°,∴△ABC是直角三角形;②∵∠A:∠B:∠C=1:2:3,设∠A=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x+2x+3x=180,解得x=30°,∴∠C=30°×3=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③∵∠A=90°-∠B,∴∠A+∠B=90°,即可得∠C=180°-90°=90°,∴△ABC是直角三角形;④∵∠A=∠B=∠C,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①②③共3个.选D.18.【答题】在△ABC中,∠B﹣∠A=50°,∠B是∠A的3.5倍,则△ABC是()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A=x,则∠B=3.5x,∴3.5x-x=50°,解得x=20°,∴∠A=20°,∠B=70°,∴∠C=180°-20°-70°=90°,∴△ABC是直角三角形.选C.19.【答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都可以有两个锐角,∴不能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选D.20.【答题】已知△ABC中,∠A、∠B、∠C对应的比例如下,其中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2:3:4B. 4:3:5C. 1:2:3D. 1:2: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设三个角分别为2x,3x,4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40°,60°,80°,∴不是直角三角形;B.设三个角分别为3x,4x,5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45°,60°,75°,∴不是直角三角形;C.设三个角分别为x,2x,3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D.设三个角分别为x,2x,2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36°,72°,72°,∴不是直角三角形.选B.。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12)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于C,于D,于E,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中,AC是BC边上的高B. 中,DE是BC边上的高C. 中,DE是BE边上的高D. 中,AD是CD边上的高【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中,AC是BE边上的高,C错.2.【答题】三角形一边上的高()A. 必在三角形内部B. 必在三角形外部C. 必在三角形的边上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和特征解答即可.【解答】锐角三角形所有高在内部,直角三角形两条高在边上,钝角三角形两条高在外部.选D.3.【答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射线,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直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C. 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叫做三角形的高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总在三角形的内部【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选项A,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错.选项B, 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B错.选项C, 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三角形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三角形这条边上的高.C错误.D正确.所以选D.4.【答题】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则S△ABC的值为()A. 1cm2B. 2cm2C. 8cm2D. 16cm2【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F是CE中点,∴△BEF的面积与△BCF的面积相等,∴S△BEC=2S△BEF=8(cm2),∵D、E分别为BC、AD的中点,∴△ABE、△DBE、△DCE、△AEC的面积相等,∴S△ABC=2S△BEC=16(cm2).选D.5.【答题】如果AD是△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有()①BD=CD;②AB=AC;③S△ABD=S△ABC.A. 3个B. 2个C. 1个D. 0个【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CD=BC,故①正确;∵AD与BC不一定互相垂直,∴AB与AC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设△ABC中BC边上的高为h,则S△ABD=•BD•h=•BC•h=S△ABC,故③正确.选B.6.【答题】一定在△ABC内部的线段是()A.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B.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平分线C. 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二条角平分线、三条高D.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三条中线和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故B、C错误;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一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故D错误.选A.7.【答题】给出下列说法: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③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④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⑤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说法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故①错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故②错误;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可以是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命题是④⑤,共2个.选B.8.【答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角形的重心是其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交于一点C.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一定交于一点D. 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A、三角形的重心是其三条中线的交点,正确;B、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交于一点,正确;C、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不相交,故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一定交于一点错误;D、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知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正确.选C.9.【答题】如图,AD⊥BC,GC⊥BC,CF⊥AB,垂足分别是D、C、F,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B. △ABC中,GC是边BC上的高C. △GBC中,GC是边BC上的高D. △GBC中,CF是边BG上的高【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A、AD经过△ABC的一个顶点,且AD垂直于BC边所在的直线,所以△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故此选项正确;B、GC没有经过BC所对的顶点A,所以△ABC中,GC不是BC边上的高,故此选项错误;C、GC经过△GBC的一个顶点,且GC垂直于BC,所以△GBC中GC是边BC上的高,故此选项正确;D、CF经过△GBC的一个顶点,且CF垂直于BG,所以△GBC中CF是边BG上的高,故此选项正确.选B.10.【答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BC的中线AD平分边BCB. △ABC的角平分线BE平分∠ABCC. △ABC的高CF垂直ABD. 直角△ABC只有一条高【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A、∵AD是△ABC的中线,∴D是BC的中点,即AD平分边BC,故此选项正确;B、∵BE是△ABC的角平分线,∴BE平分∠ABC,故此选项正确;C、∵CF是△ABC的高,∴CF⊥AB,故此选项正确;D、直角△ABC有三条高,其中两条是直角边,一条在三角形内部,故此选项错误.选D.11.【答题】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分为二的线段是()A. 高B. 中线C. 角平分线D. 外角平分线【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所以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分为二的线段是中线.选B.12.【答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是直角顶点,而其他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都不在顶点上,所以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选B.13.【答题】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D与中线CE相交于点O.有下列两个结论:①BO是△CBE的角平分线;②CO是△CBD的中线.其中()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②正确C. ①和②都正确D. ①和②都不正确【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BD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OBE=OBC,所以BO是△CBE的角平分线,CE平分AB,但不平分BD,所以CO不是△CBD的中线.选A.14.【答题】如图,△ABC中∠C=90°,CD⊥AB,图中线段中可以作为△ABC的高的有()A. 2条B. 3条C. 4条D. 5条【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距离.得到可以作为△ABC的高的条数.【解答】解:可以作为△ABC的高的有AC,BC,CD,共3条.选B.15.【答题】如下图中的最右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AE⊥BC于E,∠B=40°,∠BAC=80°,则∠DAE=()A. 7B. 8°C. 9°D. 10°【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AD平分∠BAC,又∵∠BAC=80°,∴.∵AE⊥BC,又∵∠B=40°,即∠ABE=40°,∴在Rt△AEB中,∠BAE=90°-∠ABE=90°-40°=50°,∴∠DAE=∠BAE-∠BAD=50°-40°=10°.故本题应选D.16.【答题】三角形的高线是()A. 直线B. 线段C. 射线D. 三种情况都可能【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由三角形高的定义:“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引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线”可知:三角形的高线是线段.选B.17.【答题】在△ABC中,AD为中线,BE为角平分线,则在以下等式中:①∠BAD=∠CAD;②∠ABE=∠CBE;③BD=DC;④AE=EC. 正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如下图,∵AD是△ABC的中线,BE是△ABC的角平分线,∴BD=CD,∠ABE=∠CBE,∴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②③.选D.18.【答题】如图所示,AD是△ABC的角平分线,AE是△ABD的角平分线.若∠BAC=80°,则∠EAD的度数是()A. 20°B. 30°C. 45°D. 60°【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AD△ABC的角平分线,∠BAC=80°,∴∠BAD=∠BAC=40°.又∵AE是△ABD的角平分线,∴∠EAD=∠BAD=20°.选A.19.【答题】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DE是△BCD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D.AD=EC,DC=BE【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DE是△BCD的中线,BD是△ABC的中线,AD=DC,BE=EC.但不能得到AD=EC和DC=BE.选D.20.【答题】如图,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BG的延长线交AC于点E,F为AB上的一点,CF与AD垂直,交AD于点H,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①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知AG是△ABE的角平分线,故此说法错误;②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知BG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故此说法错误;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知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故此说法正确;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知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线,故此说法正确.选B.。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76)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或直角三角形【答案】A【分析】【解答】2.【答题】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 ∠1=∠2C. ∠1和∠B都是∠A的余角D. ∠2=∠A【答案】B【分析】【解答】3.【答题】将一把直尺与一块含30°角的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A. 125°B. 120°C. 140°D. 130°【答案】D【分析】【解答】4.【答题】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所示方式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A. 30°B. 25°C. 20°D. 15°【答案】D【分析】【解答】5.【答题】在△ABC中,∠A:∠B:∠C=2:3:5,此三角形按角分类应是______三角形.【答案】直角【分析】【解答】6.【答题】如图,在△ABC中,∠A=90°,点D在AC边上,DE∥BC.若∠1=155°,则∠B的度数为______.【答案】65°【分析】【解答】7.【答题】如图所示,AB∥CD,EF⊥BD,垂足为E,∠1=50°,则∠2的度数为______.【答案】40°【分析】【解答】8.【题文】如图,直线a∥b,EF⊥CD于点F,∠2=65°,求∠1的度数.【答案】提示:先根据直线a∥b得出∠FDE=∠2=65°,再由EF⊥CD于点F可知⊥DFE=90°,从而可得出∠1=25°.【分析】【解答】9.【题文】如图所示,∠C=90°,∠B=50°,E为AC边上一点,ED⊥AB,垂足为D,试问:∠AED和∠B的关系是什么?【答案】相等.【分析】【解答】10.【答题】下列条件: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其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分析】【解答】11.【答题】已知a∥b,将一块含30°角的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如果∠1=35°,那么∠2=()A. 35°B. 55°C. 56°D. 65°【答案】B【分析】【解答】12.【答题】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则∠1与∠2的和是()A. 60°B. 45°C. 30°D. 25°【答案】B【分析】13.【题文】如图,在△ACB中,∠ACB=90°,CD⊥AB,垂足为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E,F,求证:∠CEF=∠CFE.【答案】(1)提示:∠ACD和∠B都与∠CAB互余;(2)略.【分析】【解答】14.【答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2,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A. 4B. 6C. 8D. 10【答案】C【分析】【解答】15.【答题】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1,3,x,且x为整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 9B. 8C. 7D. 6【分析】【解答】16.【答题】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A. 6个B. 5个C. 4个D. 3个【答案】D【分析】【解答】17.【答题】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A. 1B. 2C. 3D. 4【答案】B【分析】【解答】18.【答题】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A. 6<l<15B. 6<l<16C. 11<l<13D. 10<l<16【答案】D【分析】19.【答题】已知△ABC三边的长x,y,z满足(x-y)2+|y-z|=0,则△ABC的形状是()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以上都不对【答案】C【分析】【解答】20.【答题】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7,另一边长是4,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 18B. 15C. 18或15D. 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解答】。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 复习专题无答案
三角形复习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基本元素:①三角形的三条边:即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点.3、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按照角度,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其余两个角是锐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其余两个角是锐角由此得出:三角形最少有2个锐角。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只有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按照三边分,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4、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较长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高1)顶点到对边的垂线2)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一点:垂心3)锐角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三条高交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延长线交于三角形外一点。
6、三角形的中线1)顶点到对边中点的连线2)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重心3)三角形中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原因:等底同高。
7、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注意: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同步练习】1、△ABC中,∠A∶∠B∶∠C=1∶2∶3,则∠A= ,∠B= ,∠C= ,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时,属于三角形。
2、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至少有一个直角B.至少有一个钝角C.至多有两个锐角D.至少有两个锐角3、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a的度数是()A.75°B.90°C.105°D.120°4、已知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3:4;②1:2:3;③1:4:6;④3:3:6;⑤6:6:10;⑥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 C.4个5、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cm和30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 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 )A.10cm的木棒B.20cm的木棒;C.50cm的木棒D.60cm的木棒6、如图所示,画△ABC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7、如图,在△ABC中,AB边上的高是,BC边上的高是,AC边上的高是。
鲁教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复习
给你三条线段a、b、c,以这三条线
段为边画一个三角形。
a
步骤:
4 cm
1.画一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
b 3 cm c 4.5 cm
C
c(4.5 cm).
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3cm)的 长为半径画圆弧;以点B为圆心,以 线段a(4cm)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 弧交于点C.
b
a 3.连结AC、BC.
B
E
A
D
C
全等三角形判定
2、如图所示,已知∠B=∠C ,请你添加 一个条件 BD=CE ,依据 AAS 使得 △ABC≌△ABD
B
E
A
D
C
全等三角形判定
1、如图所示,已知ACB=ADBC,请你添加一
个条件 ∠ACE=∠ABD ,依据 ASA 使得
△ABC≌△DCB
思
B
路
E
A
D
已 找夹边(ASA) 知 两 C 角 找任一对边(AAS)
A
D B
E
C A
AAA不能 判定全等
B
SSA不能 判定全等
B
C
D
B
A
C A
D
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一般有什 么规律?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 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9.在△ABC中,如果∠A=
1 ∠B= 2
1 3
∠C
则△ABC是
( B)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10.在△ABC中,如果∠A=2∠B=3 ∠C
鲁教版七上数学第一章三角形
第一章三角形【知识要点】知识点一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表示: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6.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几何描述: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a。
3)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上述两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解题技巧】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 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之后,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了。
【注意事项】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及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3)要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方法是将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这样多边形就具有稳定性了。
考查题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思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的取值范围即可得解.典例1.(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若长度分别是a、3、5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A.1B.2C.4D.8【答案】C【详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5353a -<<+,即28a <<,则选项中4符合题意,故选:C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相关不等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变式1-1.(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2,5,m 是某三角形三边的长,22(3)(7)m m --于( ) A .210m -B .102m -C .10D .4变式1-2.(2020·贵州黔南·中考真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 ) A .9B .17或22C .17D .22变式1-3.(2020·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在△ABC 中,AB=1,5为AC 长度的是( ) A .2 B .4C .5D .6知识点二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三角形的高概念: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44)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ABC的平分线AD与中线BE交于点O,有下列结论:①AO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O是△ABD的中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都正确B. ①不正确,②正确C. ①②都不正确D. ①正确,②不正确【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解答】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AO是∠BAC的角平分线,∴AO是△ABE 的角平分线,故①正确;∵BE是三角形ABC的中线,∴E是AC是中点,而O不一定是AD的中点,故②错误.选D.2.【答题】三条公路将A、B、C三个村庄连成一个如图的三角形区域,如果在这个区域内修建一个集贸市场,要使集贸市场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集贸市场应建的位置是()A. 三条高线的交点B. 三条中线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答】∵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集贸市场应建的位置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选C.3.【答题】如图,、分别是的高和角平分线,已知,,则______.【答案】2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在中,.在中,.∵平分,∴,∴.故答案为:20°.4.【题文】如图:△ABC的边BC的高为AF,AC边上的高为BG,中线为AD,AF=6,BC=12,BG=5.(1)求△ABD的面积;(2)求AC的长;(3)△ABD和△ACD的面积有何关系.【答案】18,14.4,S△ABD=S△AD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解答】(1)∵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BD=DC=BC=6,又∵AF是BC边上的高,∴S△ABD=BD AF=66=18.(2)∵△ABC的边BC的高为AF,AC边上的高为BG,AF=6,BC=12,BG=5,∴BC AF=AC BG,即AC,解得AC=14.4.(3)∵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BD=DC=BC=6,∴BD AF=CD AF,即S△ABD=S△ADC.5.【题文】如图,△ABC的边BC上的高为AF,AC边上的高为BG,中线为AD.已知AF=6,BC=10,BG=5.(1)求△ABC的面积;(2)求AC的长;(3)试说明△ABD和△ACD的面积相等.【答案】见解答.【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解答】(1)∵△ABC的边BC上的高为AF,AF=6,BC=10,∴△ABC的面积为BC·AF=×10×6=30.(2)∵AC边上的高为BG,BG=5,∴△ABC的面积为AC·BG=30,即AC×5=30,∴AC=12.(3)∵△ABC的中线为AD,∴BD=CD.∵△ABD以BD为底,△ACD以CD为底,而且等高,∴S△ABD=S△ACD.6.【答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C.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交于同一点D. 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交于同一点【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解答】解:A、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故正确;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故正确;C、钝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交于同一点,故正确;D、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分别交于一点是正确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一定交于一点,高线指的是线段,故错误.选D.7.【答题】如图所示,AC⊥BC于C,CD⊥AB于D,图中可以作为三角形“高”的线段有()A. 1条B. 2条C. 3条D. 5条【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解答】解:可以作为△ACD的高的有AD,CD共2条;可以作为△BCD的高的有BD,CD共2条;可以作为△ABC的高的有AB,AC共2条.综上所述,可以可以作为三角形“高”的线段有:AD,CD、BD,AB,AC共5条.选D.8.【答题】如图所示,∠1=∠2,∠3=∠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①AD平分∠BAF;②AF平分∠BAC;③AE平分∠DAF;④AF平分∠DAC;⑤AE 平分∠BAC.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答】解:∵∠1=∠2,∴AE平分∠DAF,故③正确;又∠3=∠4,∴∠1+∠3=∠2+∠4,即∠BAE=∠EAC,∴AE平分∠BAC,故⑤正确.选C.9.【答题】如图,若CD是△ABC的中线,AB=10,则AD=()A. 5B. 6C. 8D. 4 【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如图,若CD是△ABC的中线,AB=10,∴AD=BD=AB=5.选A.10.【答题】下列图形中AD是三角形ABC的高线的是()A. B.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解答】解: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段,即画BC边上的高AD,∴画法正确的是D.选D.11.【答题】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3,AB与AC的和为13,则AC的长为()A. 7B. 8C. 9D. 1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BD=DC,由题意得,(AC+CD+AD)﹣(AB+BD﹣AD)=3,整理得,AC﹣AB=3,则,解得,,选B.12.【答题】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2cm,AB比AC长3cm,则△ACD的周长为()A. 19cmB. 22cmC. 25cmD. 31cm【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由题意得,AB=AC+3,∵AD是△ABC的中线,∴BD=DC,∵△ABD的周长为22,∴AB+BD+AD=AC+3+DC+AD=22,则AC+DC+AD=19,∴△ACD的周长=AC+DC+AD=19(cm),选A.13.【答题】用三角板作△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三角板的摆放位置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解答】解:B,C,D都不是△ABC的边BC上的高,选A.14.【答题】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D与中线CE相交于点O.有下列两个结论:①BO是△CBE的角平分线;②CO是△CBD的中线.其中()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②正确C. ①和②都正确D. ①和②都不正确【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解答】解:∵△ABC的角平分线BD与中线CE相交于点O,∴∠ABD=∠CBD,AE=BE,∴∠EBO=∠CBO,∴BO和DO不一定相等,选A.15.【答题】如图,△ABC中,∠ACB>90°,AD⊥BC,BE⊥AC,CF⊥AB,垂足分别为D、E、F,△ABC中边BC上的高是()A. FCB. BEC. ADD. AE【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解答】解:∵AD⊥BC,∴AD为三角形ABC的边BC上的高.选C.16.【答题】如图,在△ABC中,B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D与BE相交于点O,连接DE. 其中正确的有()①AO是△ABE的中线②BO是△ABD的角平分线③DE是△ADC的中线④ED是△EBC的中线.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解答】解:∵△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BAD=∠CAD,AE=CE,①在△ABE中,∵∠BAD=∠CAD,∴AO是△ABE的角平分线,故本选项错误;②∵AB≠BC,∴BO不是△ABD的角平分线,故本选项错误;③在△ADC中,∵AE=CE,∴DE是△ADC的中线,故本选项正确;④∵BD≠CD,∴ED不是△EBC的中线,故本选项错误.选A.17.【答题】如图,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有以下结论:①AD平分∠BAC;②△ABD的周长﹣△ACD的周长=AB﹣AC;③BC=2AD;④△ABD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④D. ③④【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BC,①只有AB=AC时,AD平分∠BAC,故本小题错误;②△ABD的周长﹣△ACD的周长=(AB+AD+BC)﹣(AC+AD+CD)=AB﹣AC,故本小题正确;③只有∠BAC=90°时,BC=2AD,故本小题错误;④设点A到BC的距离为h,则△ABD的面积=BD•h,△ABC面积=BC•h,∴,△ABD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故本小题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②④.选C.18.【答题】如图,在△ABC中,中线BF、CE交于点G,且CE⊥BF,如果AG=5,BF=6,那么线段CE的长是______.【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如图,延长AG交BC于K.∵点G是△ABC的重心,∴AG=2GK,BG=2GF,CG=2EG,∵AG=5,BF=6,∴GK=,BG=4,∵CE⊥BF,∴∠BGC=90°,∴BC=2GK=5,CG===3,∴EG=CG=,∴EC=3+=.故答案为.19.【答题】如图,以AD为高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答案】6【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解答】解:∵AD⊥BC于D,而图中有一边在直线CB上,且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6个,∴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6个.故答案为:620.【答题】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7,BC=3,且△ABD的周长为15,则△BCD的周长为______.【答案】11【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CD,∵△ABD的周长为15,AB=7,BC=3,∴△BCD的周长是15﹣(7﹣3)=11,故答案为:11。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51)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个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它的角平分线、高、中线的总条数为______条.【答案】7【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底边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线重合成一条;腰上的三条线不重合,因而共有7条线,故答案为:72.【题文】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5cm,AB与AC的和为13cm,求AC的长.【答案】9m【分析】根据中线的定义知CD=BD.结合三角形周长公式知AC﹣AB=5cm;又AC+AB=13cm.易求AC的长度.【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D为BC的中点,CD=BD.∵△ADC的周长﹣△ABD的周长=5cm.∴AC﹣AB=5cm.又∵AB+AC=13cm,∴AC=9cm.即AC的长度是9m.3.【题文】已知△ABC中,∠ABC=∠ACB,D为线段CB上一点(不与C,B重合),点E为射线CA上一点,∠ADE=∠AED,设∠BAD=α,∠CDE=β.(1)如图(1),①若∠BAC=42°,∠DAE=30°,则α=______,β=______.②若∠BAC=54°,∠DAE=36°,则α=______,β=______.③写出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E点在CA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α与β的数量关系.【答案】(1)12°;6°;18°;9°;α=2β(2)α=2β﹣180°.【分析】(1)①先根据角的和与差求α的值,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及顶角为30°得:∠ADE=∠AED=75°,同理可得:∠ACB=∠B=69°,根据外角性质列式:75°+β=69°+12°,可得β的度数;②同理可求得:α=54°﹣36°=18°,β=9°;③设∠BAC=x°,∠DAE=y°,则α=x°﹣y°,分别求出∠ADE和∠B,根据∠ADC=∠B+α列式,可得结论;(2)α=2β﹣180°,理由是:如图(2),设∠E=x°,则∠DAC=2x°,根据∠ADC=∠B+∠BAD,列式可得结论.【解答】解:(1)①∵∠DAE=30°,∴∠ADE+∠AED=150°,∴∠ADE=∠AED=75°,∵∠BAC=42°,∴α=42°﹣30°=12°,∴∠ACB=∠B==69°,∵∠ADC=∠B+α,∴75°+β=69°+12°,β=6°;故答案为:12°,6°;②∵∠DAE=36°,∴∠ADE+∠AED=144°,∴∠ADE=∠AED=72°,∵∠BAC=54°,∴α=54°﹣36°=18°,∴∠ACB=∠B==63°,∵∠ADC=∠B+α,∴72°+β=63°+18°,β=9°;故答案为:18°,9°;③α=2β,理由是:如图(1),设∠BAC=x°,∠DAE=y°,则α=x°﹣y°,∵∠ACB=∠ABC,∴∠ACB=,∵∠ADE=∠AED,∴∠AED=,∴β+∠ADE=α+∠ABC,β+=α+,∴α=2β.如图(2),设∠E=x°,则∠DAC=2x°,∴∠BAC=∠BAD+∠DAC=α+2x°,∴∠B=∠ACB=,∵∠ADC=∠B+∠BAD,∴β﹣x°=+α,∴α=2β﹣180°.4.【答题】如图,D,E,F分别是边BC,AD,AC上的中点,若S阴影的面积为3,则△ABC的面积是()A. 5B. 6C. 7D. 8【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底×高.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答】∵为的中点,∴∵,分别是边,上的中点,∴,,,∴,∴阴影部分选.5.【答题】已知AD是△ABC的中线,且△ABD比△ACD的周长大3cm,则AB与AC的差为()A. 2cmB. 3cmC. 4cmD. 6cm【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熟记概念并求出两三角形周长的差等于AB-AC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DC,∴△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D比△ACD的周长大3cm,∴AB与AC的差为3cm.选B.6.【答题】如图,∠AOB=120°,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OD+∠BOE=60°B. ∠AOD=∠EOCC. ∠BOE=2∠CODD. ∠DOE的度数不能确定【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求解.【解答】A、∵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BOE+∠AOD=∠EOC+∠DOC=∠DOE=(∠BOC+∠AOC)=∠AOB=60°.故本选项叙述正确;B、∵OD是∠AOC的角平分线,∴∠AOD=∠AOC.又∵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AOC=∠EOC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C、∵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BOE=∠AOC不一定成立,∴∠BOE=2∠COD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D、∵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DOE=(∠BOC+∠AOC)=∠AOB=60°.故本选项叙述错误;选A.7.【答题】已知∠BOC=60°,OF平分∠BOC. 若AO⊥BO,OE平分∠AOC,则∠EOF的度数是()A. 45°B. 15°C. 30°或60°D. 45°或15°【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垂线,利用了垂线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正确地进行分类讨论、准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如图1,由AO⊥BO,得∠AOB=90°,由角的和差,得∠AOC=∠AOB+∠BOC=150°,∵OE平分∠AOC,OF平分∠BOC,∴∠COE=∠AOC=×150°=75°,∠COF=∠BOC=×60°=30°,由角的和差,得∠EOF=∠COE-∠COF=75°-30°=45°;如图2,由AO⊥BO,得∠AOB=90°,由角的和差,得∠AOC=∠AOB-∠BOC=30°,∵OE平分∠AOC,OF平分∠BOC,∴∠COE=∠AOC=×30°=15°,∠COF=∠BOC=×60°=30°,由角的和差,得∠EOF=∠COE+∠COF=15°+30°=45°,选A.8.【答题】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AOD,∠BOD=3∠DOE,∠COE=则∠BOE的度数是()A. B. C. D.【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正确运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设∠DOE=x,则∠BOD=3x,∴∠AOD=180°-∠BOD=180°-3x.∵OC平分∠AOD,∴∠COD=∠AOD=(180°-3x)=90°-x.∵∠COE=∠COD+∠DOE=90°-x+x=90°-,由题意可得,90°-=m,解得x=180°-2m,即∠DOE=180°-2m,∴∠BOE=360°-4m,选C.9.【答题】如图,在中,点D,E,F分别在三边上,E是AC的中点,AD,BE,CF交于一点G,,,,则的面积是()A. 16B. 19C. 22D. 30【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解题关键在于由这些三角形的底边的比例关系来求面积【解答】三角形BDG和CDG中,BD=2DC.根据这两个三角形在BC边上的高相等,那么S△BDG=2S△GDC,因此S△GDC=4,同理S△AGE=S△GEC=3,S△BE C=S△BGC+S△GEC=8+4+3=15,∴三角形ABC的面积=2S△BEC=30.选D.10.【答题】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图中哪两个角不是互为余角()A. ∠AOD和∠BOEB. ∠AOD和∠COEC. ∠DOC和∠COE D. ∠AOC和∠BOC【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余角的判断.【解答】解:∵射线OD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BOC,∴∠AOD=∠DOC,∠COE=∠EOB,∵∠AOB=180°,∴∠DOC+∠COE=90°,∠AOD+∠BOE=90°,∠AOD+∠COE=90°,选D.11.【答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C.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D.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答案】A【分析】掌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交点的位置.【解答】A、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错误;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正确;C、直角三角形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正确;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正确.选A.12.【答题】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此点在()A. 三角形的内部B. 三角形的外部C. 三角形的边上D. 不能确定【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熟记三类三角形的高线的交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锐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选B.13.【答题】如图,已知D是△ABC的重心,连接BD并延长,交AC于点E,若AE=4,则AC的长为()A. 6B. 8C. 10D. 1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和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解答】∵D是△ABC的重心,∴BE是AC边的中线,E是AC的中点;又∵AE=4,∴AC=8.选B.14.【答题】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AE是△ABD的角平分线,若∠BAC=76°,则∠EAD的度数是()A. 19°B. 20°C. 18°D. 28°【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答】∵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76°,∴∠DAC=∠DAB=38°,∵AE是△ABD的角平分线,∴∠BAE=19°,∴∠EAD=∠BAD-∠BAE=19°.选A.15.【答题】已知:如图,直线BO⊥AO于点O,OB平分∠COD,∠BOD=22°.则∠AOC的度数是()A. 22°B. 46°C. 68°D. 78°【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解:∵BO⊥AO,∴∠AOB=90°,∵OB平分∠COD,∴∠BOC=∠BOD=22°,∴∠AOC=90°-22°=68°.选C.16.【答题】如图,△ABC中,点D在BC上,且BD=2DC,点E是AC中点,若△CDE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为______.【答案】6【分析】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记等底同高、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间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解答】∵△CDE面积为1,点E是AC中点,∴S△ADC=2S△CDE=2.又∵BD=2DC,∴S△ABC=3S△ADC=6.故答案是:6.17.【答题】如图,在中,已知,,分别为,,的中点,且,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题关键.【解答】解:∵E是AD的中点,∴S△BDE=S△ABD,S△CDE=S△ACD,∴S△BDE+S△CDE=S△ABC=(cm2),即S△BCE=4(cm2).∵F为CE中点,∴S△BEF=S△BCE=(cm2).故答案为2.18.【答题】已知:分别是的高,角平分线,,则的度数为______度.【答案】20或50【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解答】解:如图,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AD⊥BD,∴∠ADC=90°,∵∠ACD=60°,∠ACD=∠B+∠BAC,∠B=20°,∴∠BAC=∠ACD-∠B=40°,∠CAD=90°-∠ACD=90°-60°=30°∵AE平分∠BAC,∴∠BAE=∠CAE=∠BAC=20°,∴∠EAD=∠CAD+∠CAE=30°+20°=50°.如图,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C=60°,∠B=20°,∴∠BAC=100°,∠BAD==90°-20°=70°,∵AE平分∠BAC,∴∠BAE=∠BAC=50°,∴∠EAD=∠DAB-∠BAE=70°-50°=20°.,综上所述:∠EAD=50°或20°.故答案为:50或20.19.【答题】如图,在△ABC中,若D、E、F分别是AB、AC、CD边上的中点,S△DEF=4,则S△ABC=______【答案】32【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F是CD边上的中点,S△DEF=4,∴S△DEC=2S△DEF=8,∵E是AC边上的中点,∴S△ADC=2S△DEC=16,∵D是AB边上的中点,∴S△ABC=2S△ACD=32.20.【答题】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高,∠B=50°,∠CAD=15°,则∠BAC=______.【答案】55°或2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进行分类讨论,解题时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解答】①如图,当AD在△ABC的内部时,∵AD⊥BC,∠B=50°,∴∠BAD=40°,∴∠BAC=∠BAD+∠CAD=40°+15°=55°;②如图,当AD在△ABC的外部时,∵AD⊥BC,∠B=50°,∴∠BAD=40°,∴∠BAC=∠BAD-∠CAD=40°-15°=25°;故答案为:25°或55°。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33)
章节测试题1.【答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 6B. 3C. 2D. 11【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解答】解:设第三条边长为x,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7-3<x<7+3,即4<x<10.结合各选项数值可知,第三边长可能是6.选A.2.【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6,第三边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10B. 12C. 14D. 16【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6-2<x<6+2,即4<x<8.又∵第三边长是偶数,则x=6.∴三角形的周长是2+6+6=14;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14.选C.3.【答题】各边长均为整数且三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的周长小于13,这样的三角形个数共有()A. 5个B. 4个C. 3个D. 2个【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周长小于13,则其中的任何一边不能超过6.5;再根据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3,4,2;4,5,2;3,4,5三个.选C.4.【答题】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3cm,3cm,6cmB. 1cm,2cm,5cmC. 8cm,4cm,2cmD. 1.5cm,2.5cm,3.5cm【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3+3=6,不能组成三角形;B、1+2=3<5,不能组成三角形;C、2+4=6<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D、1.5+2.5=4>3.5,能组成三角形.选D.5.【答题】如图是塞舌尔国旗图案,则图案中共有三角形的个数为()A. 4B. 5C. 6D. 7【答案】C【分析】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据此即可判断.【解答】图案左上角有两个小三角形和它们两个合起来组成一个大三角形,右下角也有两个小三角形和它们两个合起来组成的一个大三角形.∴图案中共有6个三角形.选C.6.【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 3<x<11B. 4<x<7C. -3<x<11D. x>3【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7-4<x<7+4,即3<x<11,选A.7.【答题】几位同学用三根木棒拼成的图形如图所示,则其中符合三角形定义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成的图形.选D.8.【答题】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得答案.【解答】∵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说法正确;②“等腰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的说法正确;③“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的说法是错误的(∵等边三角形属于等腰三角形);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正确的;∴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3种.选C.9.【答题】三角形按边可分为()A.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得答案.【解答】由于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两大类.选C.10.【答题】△ABC的三边长a,b,c满足关系式(a-b)(b-c)(c-a)=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三边的关系,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a-b)(b-c)(c-a)=0,∴a-b=0或b-c=0或c-a=0,∴a=b或b=c或c=a,又∵a、b、c是△ABC的三边,∴△ABC是等腰三角形.选A.11.【答题】小李有2根木棒,长度分别为10cm和15cm,要组成一个三角形(木棒的首尾分别相连接),还需在下列4根木棒中选取()A. 4cm长的木棒B. 5cm长的木棒C. 20cm长的木棒D. 25cm长的木棒【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设第三根木棒的长为xcm,∵2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10cm和15cm,∴15-10<x<15+10,即5<x<25,∴四个选项中只有20cm的木棒符合条件,选C.12.【答题】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3,4,8;B. 5,6,11;C. 12,5,6;D. 3,4,5.【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A选项中,∵3+4<8,∴A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B选项中,∵5+6=11,∴B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C选项中,∵5+6<12,∴C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D选项中,∵3+4>5,∴D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选D.13.【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 2B. 3C. 9D. 10【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设第三边长为x,由题意得:7-3<x<7+3,则4<x<10,选C.14.【答题】若一个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 4B. 8C. 10D. 11【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7−3<x<7+3,即4<x<10.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4<x<10,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只有8符合不等式,选B15.【答题】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2cm,3cm,5cmB. 5cm,6cm,10cmC. 1cm,1cm,3cmD. 3cm,4cm,8cm【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根据三角形的三边的性质可得选项A,3+2=5,不能组成三角形;选项B,5+6>10,能组成三角形;选项C,1+1<3,不能组成三角形;选项D,4+3<8,不能组成三角形.选B.16.【答题】在平面内,线段AC=5cm,BC=3cm,线段AB长度不可能的是()A. 2cmB. 8cmC. 5cmD. 9cm【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若点A,B,C三点共线,则AC=2cm或8cm;若三点不共线,则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满足大于2cm而小于8cm.则2cm⩽Ac⩽8cm.选D.17.【答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它的周长是().A. B. C. D. 或【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第三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8,(1)当4是腰时,4+4=8,不能构成三角形;(2)当8是腰时,不难验证,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8+8+4=20.选C.18.【答题】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解:A、∵2+3=5,故2,3,5不能组成三角形;B、∵4+2<7,故7,4,2不能组成三角形;C、∵3+4<8,3,4,8不能组成三角形;D、3+3>4,3,3,4能组成三角形.选D.19.【答题】已知a=3cm,b=6cm,则下列长度的线段中,能与a,b组成三角形的是()A. 2cmB. 6cmC. 9cmD. 11cm【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设第三条边为c,则3cm<c<9cm.选B.20.【答题】下列选项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2,2,6B. 1,2,3C. 4,5,6D. 8,3,2【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若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能组成三角形.【解答】A选项:2+2<6,∴不能组成三角形;B选项:1+2=3,∴不能组成三角形;C选项:能组成三角形;D选项:2+3<8,∴不能组成三角形.选C.。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50)
章节测试题1.【答题】已知AD是△ABC的中线,且△ABD比△ACD的周长大3cm,则AB与AC的差为()A. 2cmB. 3cmC. 4cmD. 6cm【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DC,∴△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D比△ACD的周长大3cm,∴AB与AC的差为3cm.选B.2.【答题】钝角三角形的高线在三角形外的数目有()A. 3B. 2C. 1D. 0【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解答】作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即可得出结果.钝角三角形有3条高,其中两条在外部,一条在内部.选B.3.【答题】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的位置为()A. 一定在三角形内B. 一定在三角形外C. 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在三角形外D. 可能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解答.【解答】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选A.4.【答题】三角形的重心是()A. 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边上高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答案】A【分析】对于一个质地均匀的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就是其重心.【解答】解: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故答案为:A.5.【答题】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为()A. AEB. BFC. ADD. CF 【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解答.【解答】根据高的定义,AE为△ABC中BC边上的高.故答案为:A.6.【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角形的中线就是过顶点平分对边的直线B.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部C.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必在三角形内部D. 以上说法都错【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答】三角形的中线就是过顶点和对边的中点的线段,故A不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可能在三角形内部,故B不正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外部.故C不正确.选D.7.【答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A. 射线B. 直线C. 线段D. 线段或射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解答】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据此得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选C.8.【答题】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 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周长相等的三角形【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知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解答】解: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选B.9.【答题】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中线,BD⊥CE,若BD=4,CE=6,则△ABC的面积为()A. 12B. 24C. 16D. 32【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得到点O是△ABC的重心,得到OC=CE=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BDC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中线,∴点O是△ABC的重心,∴OC=CE=4,∴△BDC的面积=×BD×OC=8,∵BD为AC边上的中线,∴△ABC的面积=2×△BDC的面积=16,选C.10.【答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C.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D.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正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正确,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C、错误,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线;D、正确.故答案为:C11.【答题】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A. B.C. D.【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意义可知,AC边上的高是过B作直线AC的垂线,垂足落在AC所在直线上.【解答】解:AC边上的高是过B作直线AC的垂线,直角落在AC边上,只有C 满足条件.故答案为:C.12.【答题】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则①AO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O是△ABD的中线;③DE是△ADC的中线;④ED是△EBC的角平分线的结论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分析】易得∠BAD=∠CAD,AE=CE,根据这两个条件判断所给选项是否正确即可.【解答】∵△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BAD=∠CAD,AE=CE,①在△ABE中,∠BAD=∠CAD,∴AO是△ABE的角平分线,故①正确;②AO≠OD,∴BO不是△ABD的中线,故②错误;③在△ADC中,AE=CE,DE是△ADC的中线,故③正确;④∠ADE不一定等于∠EDC,那么ED不一定是△EBC的角平分线,故④错误;正确的有2个选项.选B.13.【答题】如图,AC⊥BC,CD⊥AB,DE⊥BC,垂足分别为C,D,E,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C是△ABC的高B. DE是△BCD的高C. DE是△ABE 的高D. AD是△ACD的高【答案】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判断即可;选项A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选项B 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C选项中,DE是△BDC、△BDE、△EDC的高,不是△ABE的高,选项D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解答】解:选项A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故正确;选项B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故正确;C选项中,DE是△BDC、△BDE、△EDC的高,故错误;选项D的说法符合高的概念,故正确.故答案为:C.14.【答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A. 都是线段B. 都是射线C. 都是直线D. 不都是线段【答案】A【分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解答】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选A15.【答题】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则CD是△ABC()A. BC边上的高B. AB边上的高C. AC边上的高D. 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解答】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可得,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选B.16.【答题】如图,下面的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A. B.C. D.【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三角形的高是过其中一个顶点先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的连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选A.17.【答题】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______cm.【答案】2【分析】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此题的关键是将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转化为求AB与AC的差.【解答】∵AD是边BC上的中线,∴BD=CD.∵△ABD的周长为:AB+BD+AD,△ACD的周长为:AC+CD+A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B+BD+AD)-(AC+CD+AD)=AB-AC,又∵AB=5cm,AC=3cm,∴AB-AC=2(cm).即△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2cm.18.【答题】如图,在△ABC中,∠ABC=50°,∠ACB=80°,BP平分∠ABC,CP 平分∠ACB,则∠BPC的大小是______度.【答案】115【分析】直接根据角平分线平分对应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进行计算.【解答】BP平分∠ABC,CP平分∠ACB,故答案为115.19.【答题】如图所示,在△ABC中,∠1=∠2,G是AD的中点,延长BG交AC 于点E,F为AB上一点,CF⊥AD交AD于点H.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线,其中判断正确的有______.【答案】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是线段,且都是顶点和三角形的某条边相交的交点之间的线段.透彻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解答】①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此说法不正确;②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知BG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故此说法不正确;③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知CH为△ACD的边AD上的高,故此说法正确;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知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线,故此说法正确.20.【答题】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______.【答案】50°【分析】由AE平分∠BAC,可得角相等,由∠1=30°,∠2=20°,可求得∠EAD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ABD在利用两锐角互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E平分∠BAC,∴∠1=∠EAD+∠2,∴∠EAD=∠1﹣∠2=30°﹣20°=10°,Rt△ABD中,∠B=90°﹣∠BAD=90°﹣30°﹣10°=50°.故答案为50°.。
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三角形 复习习题 (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
A.AB=DEB.EF=BCC.∠B=∠ED.EF∥BC
21.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
A.150°B.180°C.210°D.225°
22.如图,△ABC中,AB⊥BC,BE⊥AC,∠1=∠2,AD=AB,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BF=DFB.∠1=∠EFDC.BF>EFD.FD∥BC
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4.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上,且AD=CE,AE与BD相交于点P,BF⊥AE于点F.若PF=3,则BP=()
A.6B.5C.4D.3
5.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如图所示的四块,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板,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25.如图,Rt△ACB中,∠ACB=90°,∠ABC的平分线BE和∠BAC的外角平分线AD相交于点P,分别交AC和BC的延长线于E,D.过P作PF⊥AD交AC的延长线于点H,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交DH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PB=45°;②PF=PA;③BD﹣AH=AB;④DG=AP+GH.其中正确的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10.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且A'B平分∠ABC,A'C平分∠ACB,若∠BA'C=110°,则∠1+∠2的度数为( )
鲁教版五四制上册数学第一章 三角形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解:如图,分别取AD,BC的中点N,M,连接BN, CN,MN,则有AN=ND,BM=MC.
AN=DN, 在△ABN 和△DCN 中,∠A=∠D,
AB=DC, 所以△ ABN≌△DCN(SAS). 所以∠ABN=∠DCN,NB=NC.
在△NBM 和△NCM 中,NBMB==NCCM,, NM=NM,
解:以∠AEC为内的三角形有△AEO, △AEC.
(3)以∠AD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点拨】用字母表示一个三角形时,不要漏写符 号“△”.在复杂图形中数三角形个数的方法: 可从图中的某一条线段开始沿着一定方向去数;
解:以∠AD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ADC,△ODC.
(4)以BD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点拨】用字母表示一个三角形时,不要漏写符 号“△”.在复杂图形中数三角形个数的方法: 先固定一个顶点,不断变换另外两个顶点来数.
因为 AE 平分∠DAC,所以∠DAE=12∠DAC=25°.
3.下列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有( C ) A.2组B.3组C.4组D.5组
4.【中考·杭州】如图,在△ABC中,已知 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 在AB,AC边上,AM=2MB,AN=2NC, 试说明:DM=DN.
解:因为 AM=2MB,AN=2NC,所以 AM=23AB,AN=23AC.
所以 S 四边形 AECD=S△BCD+S△ACD=S△ABC=12×4×4=8(cm2).
8.如图,已知AB=DC,AD=BC,O是DB的 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DA和BC的延长 线于点E,F.
试说明:∠E=∠F.
【点拨】说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时, 经常考虑利用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 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得出结论.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10)
章节测试题1.【题文】如图,∠BAD=∠CAD,则AD是△ABC的角平分线,对吗?说明理由.【答案】不是,理由见解析.【分析】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①平分三角形的一个内角;②是一条线段,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上.而此题中AD 满足①,但点D不在BC边上,故不满足②.所以,AD不是△ABC的角平分线.2.【题文】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若△ABC的面积为40,BD=5,则△BDE中BD边上的高为多少?【答案】4【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可得△EBD的面积是10,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而得到BD边上的高.【解答】解:∵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S△ABD=S△ABC,S△BDE=S△ABD,∴S△BDE=×S△ABC=S△ABC,∵△ABC的面积为40,∴S△BDE=×40=10,设△BDE中BD边上的高为x,∵BD=5,∴×5•x=10,解得x=4,故△BDE中BD边上的高为4.3.【题文】已知:△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如果D点把三角形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此三角形各边的长.【答案】8厘米,8厘米,11厘米或10厘米,10厘米,7厘米【分析】本题D点把三角形ABC的周长分成两部分(AB+AD)和(BC+CD),题中未说明12cm和15cm分别是哪一部分,因此要分类讨论.【解答】解:∵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AB=2AD=2CD,∴AB+AD=3AD.①当AB与AD的和是12厘米时,AD=12÷3=4(厘米),所以AB=AC=2×4=8(厘米),BC=12+15-8×2=12+15-16=11(厘米);②当AB与AD的和是15厘米时,AD=15÷3=5(厘米),所以AB=AC=2×5=10(厘米),BC=12+15-10×2=12+15-20=7(厘米).所以三角形的三边可能是8厘米,8厘米,11厘米或10厘米,10厘米,7厘米.4.【题文】如图:(1)画出△ABC的BC边上的高线AD;(2)画出△ABC的角平分线CE.【答案】(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分析】(1)利用钝角三角形高线作法延长BC进而作出高线即可;(2)利用角平分线作法得出CE即可.解:(1)如图所示:AD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E即为所求.5.【题文】已知AD为△ABC的中线,AB=5 cm,且△A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少2 cm,求AC的长度.【答案】3cm【分析】由AD是△ABC的中线可得CD=BD,从而可得C△ABD-C△ACD=(AB+AD+BD)-(AC+AD+CD)=AB-AC=2,由AB=5,可解得AC=3(cm).【解答】解:∵AD为△ABC的中线,∴BD=CD.∵△A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少2 cm,∴(AB+BD+AD)-(AC+AD+CD)=AB-AC=2 cm,∴AC=AB-2=5-2=3(cm).6.【题文】如图,在△ABC中,AD⊥BC,BE⊥AC,BC=12,AC=8,AD=6,BE的长为多少?【答案】9【分析】由已知易得:S △ABC=AC BE=BC AD,代入BC=12,AC=8,AD=6即可解得BE的长.【解答】解:∵在△ABC中,AD⊥BC,BE⊥AC,BC=12,AC=8,AD=6,∴S △ABC=BC AD ==36,又∵S△ABC=AC·BE,∴×8×BE=36,解得:BE=9.7.【题文】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交AB于点E,若∠EDA=∠EAD,试说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答案】见解析【分析】由DE∥AC交AB于点E可得∠CAD=∠EDA,结合∠EDA=∠EAD,可得∠CAD=∠EAD,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DE∥AC,∴∠EDA=∠CAD.∵∠EDA=∠EAD,∴∠CAD=∠EAD.∴AD是△ABC的角平分线.8.【题文】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边上任意一点,PF⊥AB于点F,PE⊥AC于点E,BD为△ABC的高线,BD=8,求PF+PE的值.【答案】8【分析】连接AP,根据S△ABC=S△ABP+S△ACP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连结P A,由图形可知:S△ABC=S△ABP+S△ACP,即AC·BD=AB·PF+AC·PE,∵AB=AC,∴BD=PF+PE,∴PF+PE=8.9.【题文】如图,在△ABC中,∠B = 50º,∠C = 70º,AD是∠BAC的角平分线,AE是高,求∠EAD的度数。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章节测试习题(68)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在△ABC中,三个内角∠A、∠B、∠C满足∠B﹣∠A=∠C﹣∠B,则∠B=______度.【答案】60【分析】先整理得到∠A+∠C=2∠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B﹣∠A=∠C﹣∠B,∴∠A+∠C=2∠B,又∵∠A+∠C+∠B=180°,∴3∠B=180°,∴∠B=60°.故答案为:60.2.【答题】在Rt△ABC中,∠C=90°,∠A=70°,则∠B=______.【答案】2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Rt△ABC中,∠C=90°,∴∠A+∠B=90°,∵∠A=70°,∴∠B=90°-70°=20°,故答案为:20°.3.【答题】△ABC中,∠C=90°,∠A∶∠B=1∶2,则∠A=______度.【答案】3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BC中,∠C=90°,∴∠A+∠B=90°,又∵∠A:∠B=1:2,∴∠B=2∠A,∴∠A+2∠A=90°,∴∠A=30°,故答案为:30.4.【答题】在△ABC中,∠A+∠B=∠C,∠B=2∠A,则∠C=______,∠A=______【答案】90° 3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解:∵∠A+∠B+∠C=180°,∠A+∠B=∠C,∴∠C=90°,∠A+∠B=90°.∵∠B=2∠A,∴3∠A=90°,∴∠A=30°.故答案为:90°,30°.5.【答题】已知,在△ABC中,∠A=80°,那么∠B=∠C=______度.【答案】5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又故答案为:50.6.【答题】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若∠B=50º,∠C=70º,则∠ADC=______.【答案】80º【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解答】如图,∵△ABC中,∠B=50º,∠C=70º,∴∠BAC=60°,∵AD平分∠BAC,∴∠DAC=30°,∴∠ADC=180°-70°-30°=80°.故答案为:80°.7.【答题】在△ABC中,∠C=90°,∠A=60°,则∠B=______°.【答案】3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解:∠B=90°-∠A=90°-60°=30°.故答案为:30.8.【答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请看图,折叠一张三角形纸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著名的几何定理,请你写出这一定理______.【答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根据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两个角相等,即∠A=∠1,∠B=∠2,∠C=∠3,根据把三角形的三个角转化为一个平角∠1+∠2+∠3=180°,可得∠A+∠B+∠C=180°,因此这个定理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故答案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9.【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答案】直角【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三角形三内角度数分别为x,2x,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2x+3x=180°,即6x=180°,解得:x=30°,可得三角形三内角分别为30°,60°,90°,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10.【答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30°,则另一个锐角的大小为______度.【答案】60【分析】【解答】解:∵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等于30°,∴另一个锐角为90°﹣30°=60°.故答案为:60.11.【答题】在△ABC中,∠A-∠B=30°、∠C=4∠B,则∠C=______.【答案】10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①,②,①−②得,解得故答案为:12.【答题】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40°,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答案】65°和2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x,y,根据题意得,解得故答案为:13.【答题】Rt△ABC中,∠C=90°,∠A=35°30′,则∠B=______.【答案】54.5°【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Rt△ABC中,∵∠C=90°,∠A=35°30′,∴∠B=90°−∠A=90°−35°30′=54°30′=54.5°.故答案为:54.5°.14.【答题】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且∠ABC=25°,∠ACD =55°,则∠BAC=______.【答案】100°或3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如图,有两种情况,当∠ACD=55°时,∠BAC=∠ACD-∠ABC=55°-25°=30°;当∠AC′D=55°时,∠BAC′=180°-∠ABC-∠AC′B=180°-25°-55°=100°;综上,∠BAC为:100°或30°,故答案为:100°或30°.15.【答题】在△ABC中,∠C=2(∠A+∠B),则∠C=______.【答案】12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A+∠B=180°-∠C,∠C=2(∠A+∠B),∴∠C=2(180°-∠C),∴∠C=120°.16.【答题】在△ABC中,∠B=50°,∠C=60°,则∠A的度数是______度.【答案】7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B=50°,∠C=60°,∠A+∠B+∠C=180°,.17.【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6∶5,最大的一个内角是______度,按角分,它是一个______角三角形.【答案】90 直角【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为x,则另外两个角分别为6x、5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x+6x+5x=180,解得x=15,∴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15×6=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8.【答题】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______.【答案】8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设三个内角分别为2x,3x,4x,可得2x+3x+4x=180°,解得x=20°,因此最大内角的度数为:80°.故答案为:80°.19.【答题】在△ABC中,∠A:∠B:∠C=2:3:4,则∠A=______度【答案】4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设∠A、∠B、∠C的度数分别为2x、3x、4x,则2x+3x+4x=180°,解得x=20°∴2x=40°,故答案为:40.20.【答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4∶3∶2,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度.【答案】80【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再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4:3:2即可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180°×=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三角形的复习题[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一)判定和性质
注: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二)证题的思路: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D C B A 第2题 C O
B D A 第3题
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全等形都相等的是( )
A .形状 B.大小 C .边数和角度 D.形状和大小
2.如图,△ABC ≌△DEF ,BC ∥EF ,AC ∥DF ,则∠C 的对应角是( )
A .∠F
B .∠AGF
C .∠AEF
D .∠D
3.如图,AB =AD ,BC =CD ,则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1对; 2对; C .3对; D .4对;
4.如图,AB ∥FC ,DE =EF ,AB =15,CF =8,则BD =( )
A .8;
B .7;
C .6;
D .5;
5.在△ABC 与△DEF 中,已知∠C =∠D, ∠B =∠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 AB=ED
B. AB=FD
C. AC=FD
D. ∠A =∠F
6.如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则①△ABE ≌△ACF ; ②△BOF ≌△COE ;③点O 在∠BAC 的
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三角形ABC 的是( )
A . A
B =3,B
C =4,AC =8;
B . AB =4,B
C =3,∠A =30;
C . ∠A =60,∠B =45,AB =4;
D . ∠C =90,AB =6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是180°
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C.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9.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B=DE ,BC=EF ,∠A=∠D
B .∠A=∠D ,∠C=∠F ,AC=EF
C .AB=DE ,BC=EF ,△ABC 的周长= △DEF 的周长
D .∠A=∠D ,∠B=∠
E ,∠C=∠F
二、填空题
1. 如果△ABC ≌△DEF,若AB =DE,∠B =50°,∠C =70°,则∠D =
2.如图,如果△ABC ≌ △CDA ,则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 A E F O B B A A C
C D E F E D 第4题 第3题 第2题
3.如图,AB 与CD 交与O ,AC=BD,∠C=∠D ,又因为∠ =∠
,所以△AOD ≌△BOC ,理由是
4. 已知∠A=90°,BD 是∠ABC 的平分线,AC=10,DC=6,则D•点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__.
5.在△ABC 中,∠BAC ∶∠ACB ∶∠ABC =4∶3∶2,且△ABC ≌△DEF ,则∠DEF =______
三、证明题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 D 是BD 的中点,求证:△ABD ≌△ACD .
2.如图所示,AE=AD ,
AB=AC ,求证:△EAB ≌△.
3.如图所示,AE=AC ,
AD=AB ,∠EAC=∠DAB ,求证:∠D=∠B .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
C O E
D B A A C B
E D 图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