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_01参考资料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单元备课参考资料一、课程目标本单元的音乐课程目标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 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音乐基本知识:音符、节拍、音阶等;2.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唱和打击乐表演;4.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观看音乐视频和演出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2. 听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3.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4. 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有效开展本单元的音乐教学,建议教师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2. 音乐器材: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3.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和录音;4.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音乐视频和演出录像。

五、教学活动安排本单元的音乐课程设计建议按照以下安排进行:1.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 研究活动:教授音乐基本知识,进行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3.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展示他们的创造力;4. 总结活动: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小结和评价。

六、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在本单元音乐研究中的表现,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2. 听力评价:考察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听力测试和问答;3.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包括创意、表现和技巧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1.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2. 创设情境和游戏,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意识;3.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细化评价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每个方面进行评价。

备课教案初中

备课教案初中

备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父亲的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学会珍惜亲情,尊敬父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父爱的伟大。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点滴,感受亲情的温暖。

(2)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请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描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4. 品读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父爱的伟大。

(2)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父爱的感悟。

(2)全班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6. 小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提醒学生珍惜亲情。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品读课文、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情景中。

一年级语文备课参考教案下册五篇

一年级语文备课参考教案下册五篇

一年级语文备课参考教案下册五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静夜思》【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1个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1、课件或挂图,朗诵配乐磁带,生字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切入主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

)“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自读1、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八年级上册备课参考

八年级上册备课参考

八年级(上册)备课参考第一单元记住战争珍惜和平一、单元学习要点1.既要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正义战争中突显出的真善美,也要看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非正义战争中的强盗野兽行径。

2.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3.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主体部分是并列的三个层次,宜用列表方法整体把握内容;根据新闻的特点,着重探究本文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到准确、简洁的,探究并列的几个方面是怎样彼此关联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芦花荡》在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蜡烛》,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探求雨果的思想,体味这封信中的讽刺语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着重探究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材料。

学习本单元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感受特色语言及有代表性的场景,利用网络查找背景及其他相关资料,注意知识的拓展。

三、教学建议1.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适当介绍历史背景。

课文所写的战争,远的已经相隔一个多世纪,近的也相隔半个多世纪了,备课时需要进一步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熟悉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可以翻翻历史书籍,至少查查《辞海》的有关条目,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比如学《芦花荡》,教师可以寻找有关抗日战争历史的资料,作一些必要的介绍,让学生有些感性的认识。

(精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

(精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

(精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第一单元:生命在于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和重要性;2. 能够正确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3. 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科学探究:了解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2. 运动形式和规律:运动的分类及特点;3. 运动与健康:运动对身体的益处;4. 运动小能手: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资料阅读等方式,介绍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和运动的分类;2. 实验探究:借助实验器材和教具,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形式和规律的实验探究;3. 观察讨论: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运动对身体的益处;4.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与测验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思考和观察情况;2. 问答测验: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运动原理和运动分类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2. 实验器材和教具;3. 活动游戏材料。

六、教学延伸1. 指导学生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探究,加深对运动形式和规律的理解;2. 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运动惯;3. 组织一次健康运动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和游戏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在于运动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通过评价和测验,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延伸教学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

科学第三册第一章备课参考

科学第三册第一章备课参考

科学第三册第一章备课参考一、本章相关的课程目标要求(一)物质的性质二、本章知识结构:三、本章重点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浮力的存在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本章难点地球上水循环的产生,溶液、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密度、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五、参考课时安排六、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主要内容可参考教参,培训时已作详细分析)教学案例(一):《水在哪里》课堂教学设计(相关课件可从嘉兴教研网链接至桐乡市中学教研室/中学科学栏直接下载)教学案例(二):压力和压强桐乡市石门中学姚国兴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学习摩擦力等知识时,已经接触过压力,也知道把一个重物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就有一个压力,部分学生中会产生“压力就是重力”或“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这样的前概念。

教堂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知道压强的公式、单位,初步学会运用公式。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操作规范、勤于思考的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任务定位教学难点:突破学生“压力就是重力”或“压力始终等于重力”的前概念。

受力面积教学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公式的初步应用。

教法:实验探究,启发归纳教学准备:水槽,细沙、压强桌教学过程:一、引入讲述:有一位名叫约翰墨累的海洋学家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将3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管的两端烧熔封闭,用帆布包紧后装进铜管里,铜管的上端开有小孔可以让水进入,再把这根铜管沉到5000米的深海。

当他把铜管提上来时,不禁惊呆了:帆布里的玻璃全变成雪花状的玻璃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猜测,交流。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实践活动)
重点:在设计并制作手工皂的过程中,了解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难点:对制作的手工皂进行测试改进。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皂基、量杯、水浴锅、电子天平、手套、模具、牛奶、蜂蜜、干花、刮刀、食用色素、基础油(精油)、滴管等。
1.制作手工皂。
19
期末复习
1.认识固体的质。
2.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9.认识液体
1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3.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重点: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1.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油、水、牛奶、蜂蜜、液体流速板、量筒、烧杯、电子天平、两个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碘酒、土豆块、萝卜块、花生及辅助材料,食物卡片。
1.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用食物卡片模拟配餐。
18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2-3
1. 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并向同伴展示。2.了解并实际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环节。3.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工程师,进一步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称量物品、细长棍、线绳、支架、票尾夹、打气筒、气球、电子天平、皮球。
1.测一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
2.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
2
1. 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2.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3.利用模拟图推想风的成因。

教学设计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设计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X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工具、实验器材等。

- 教学案例、参考资料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 准备好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3. 教学方法的改进方向。

《备课参考》最后一次讲演_1(2)

《备课参考》最后一次讲演_1(2)

13最后一次讲演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

《四两拨千斤——虚词》备课参考1(选修备课资料)

《四两拨千斤——虚词》备课参考1(选修备课资料)

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文中关于“的”的一些例子,了解“的”这个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1)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设备播放)课文中节选的几段文字,请学生阅读这几段文字并找出其中带有“的”的词组。

(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形式,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一类,看看“的”可以归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

(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

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哪些不能加“的”,可以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变化。

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最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

二、相关知识补充(1)“的”的不同用法。

“的”一般分为助词“的”和语气词“的”这两类(也可以把“的”都看作是助词,内部再分为两类,即结构作用的“的”和语气作用的“的”)。

“的”的后面是否有中心语,或者是否能补出中心语,是判断不同类的“的”的重要标准。

“的”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中当然有中心语;“x+的”构成的独立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后面则可补出中心语:因此这一类的“的”都是结构助词。

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的“什么的”是一个意义和用法相对固定的词语,后面虽然补不出中心语,这种“的”也是结构助词。

而语气词“的”一般和“是”连用,后面补不出中心语。

语气词“的”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是……的”结构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完成过某个动作或发生过某个事件,“是……的”结构对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方式等起强调的作用,如“我是昨天到的北京”;另一种是,“的”只出现在句尾,表示某一事件或事物在一定时期处于某种状态,“是……的”结构起到表示或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如“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参考:高中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参考:高中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参考:高中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素养为指向的大单元教学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关注。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可以助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实施,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以及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教师依据课标、学情以及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双线组元结构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内外语文资源,仓U设真实性、统整性大情境,用大任务串联语文课堂,将学习内容融合进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突破目前单篇精讲、忽略单元整体性的语文教学现状,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统编版教材具有“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科学性”和“时代性”“重视思辨性与文学性”等特点。

具体来说,文体意识鲜明,侧向于文学性,语言学更为被重视。

这使得以往教材设计中存有的单篇独立,联系不强的问题得到改善。

大单元教学强调单元意识和素养为本,注重学习资源的整合优化,突破课时中心主义,着眼于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上四个方面不是分裂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体现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全方面要求,大单元教学有助于这种整合性素养的真正落地。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填鸭式的课堂现象近年来有所减少,小组讨论、各种活动任务也进入到课堂;但是通过这些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什么,学会什么,部分教师是说不清的。

部分教师没有统整意识仅聚焦眼前的“这一篇”,备课时较少关联“这一篇”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导致出现“高中教的初中都教过,初中教的小学都教过”的问题。

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是迫切的,我们必须探究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有效途径。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备课参考资料单元一:观察力训练知识点概述-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重要意义。

- 学生需要掌握观察的对象、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方法和技巧,准确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要观察?2. 观察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实践。

3. 实例讲解: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2. 讲解观察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3. 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放大镜观察、用手触摸观察等。

4. 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互相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特征。

5. 带领学生通过实例观察不同物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规律。

6.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意义和应用,并与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7.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布置下节课的预作业。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观察工具和物体样本- 小组讨论的活动题目教学评价-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 学生对观察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效果。

- 学生对观察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单元二:能量和运动知识点概述- 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和运动的基础。

- 了解能量的种类和转化过程,认识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区分能量的种类,并了解能量转化的方式;- 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特征。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能量?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2.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体运动的特征。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能量和运动的概念。

2. 讲解能量的定义、种类和常见的转化过程。

3. 运用实例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方向等。

4. 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形态。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取一种运动形态进行描述和解释。

6.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教师开学备课参考资料推荐

教师开学备课参考资料推荐

教师开学备课参考资料推荐随着新学年的开始,教师们需要做好备课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然而,备课过程中的资料选择和准备常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备课,本文将推荐一些优质参考资料,并从不同学科和教学阶段的角度提供备课建议。

1. 学科教学参考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师发展跨学科的教学能力。

以下是一些学科教学参考资料的推荐:(1)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参考指导》是中国语文教学的核心教材,其中提供了许多教学案例和教学思路,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2)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参考》是针对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的权威指南,其中包含了各种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3)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指南》是一本全面指导英语教师的参考书籍,其中包含了各种沟通技巧和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 年级备课参考(1)小学备课:小学教师可以参考《小学课程标准实施指南》,该指南提供了各个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

(2)中学备课:中学教师可以参考《中学教育教学指南》,该指南提供了各个学科的综合教学方案和学科能力培养目标,对教师规划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

3.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1)中国教育资源网:该网站为教师们提供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免费下载和分享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所需的教学资料。

(2)智慧教育研究与应用中心:该中心致力于研究和应用智慧教育技术,提供了各种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可以为教师的备课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4. 创新教学方法备课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还应关注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参考:(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2)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参考》探索与表达规律

《备课参考》探索与表达规律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一、学习目标1.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例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并做好总结。

四、学导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试一试:你能找出日历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有哪些规律?日历中的横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 __竖行中的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右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左对角线上相邻三个数字之间的规律是________、问题1: 日历的彩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问题2: 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问题3: 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问题4: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本节日历 “3×3”框图中的9个数吗?提示:表中撗行相邻两数相差1,竖行相邻两数相差7.解答此题时,可设中间的数字为a.(二)合作交流 观察以下日历12619125星期六2518114星期五312417103星期四30231692星期三2922158星期二2821147星期一2720136星期日问题1:在+ 字形区域内,五个数之和与正中心何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并验证这个关系吗? 问题2:在H 形区域内,七个数之和与正中心的数有关系? 能用字母表示吗?例1.如图a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变的中点得到图b,在分别连接图b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c,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表填写(分析:第一个图形中有1个三角形,第二个图形中有5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有9个三角形,根据图中规律可知,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多4个。

所以第四个图形中有个三角形,第五个图形中有个三角形。

《备课参考》第2课时旋转

《备课参考》第2课时旋转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2课时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在对物体旋转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旋转现象2、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旋转现象(一)做风车:(教材39页)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学生动手做风车,教师参与其中,给予个别指导。

(1)先把正方形纸沿对角方向折成四个三角形。

(2)用剪刀分别从正方形的四角开始,沿着折线由外向内各剪开一多半的长度,剪出四片扇叶。

(3)各取同侧的一片扇叶依序拉到中央,把扇角一一套进图钉里。

(4)把图钉尖的一端固定在小棍上,风车就做好了。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

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三、练一练第1题:这是一道自主性、趣味性强,又能表现学生理解知识和创新的题目。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图中的平移、旋转信息非常丰富,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如:电视的转动、柜子门的开关等都是旋转现象;抽屉的抽拉、屏幕开关的左右移动等都是平移现象。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让学生课下自主完成。

五、拓展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甚至高楼大厦也能平移或旋转。

(1)2003年6月,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66米多。

(2)2004年10月30日梧州市又一栋大楼——福港楼也实施平移,在12天内完成了在原址基础上向西北平移35米多,并旋转2.8度。

中医内科教学备课参考资料

中医内科教学备课参考资料

中医内科教学备课参考资料以下是中医内科教学备课参考资料的一部分内容:1. 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

教材的重点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2. 参考书籍: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中医内科病学》、《中医内科学临床教程》等。

这些书籍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的知识。

3. 临床案例:临床案例是学习中医内科的重要资料。

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病例,如《千金方》、《伤寒论》等,也可以结合实际的临床病例,通过病例的分析、讨论和实践,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4. 现代医学知识:中医内科的治疗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医学文献和资料,如《临床药物治疗学》、《循证医学》等,以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

5. 视频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中医内科教学视频资源,如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医内科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中医内科教学备课参考资料的一部分内容:1. 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

教材的重点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2. 参考书籍: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中医内科病学》、《中医内科学临床教程》等。

这些书籍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的知识。

3. 临床案例:临床案例是学习中医内科的重要资料。

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病例,如《千金方》、《伤寒论》等,也可以结合实际的临床病例,通过病例的分析、讨论和实践,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4. 现代医学知识:中医内科的治疗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医学文献和资料,如《临床药物治疗学》、《循证医学》等,以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
(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
(1)-(-6);(2)-(+8);(3)+(-7);
(4)+(+4);(5)-(-9);(6)-(+3).
3.填空:
(1)_________+6=20;(2)20+_________=17;
(3) _________+(-2)=-20;(4)(-20)+_________=-6.
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10)-(+3)=_________ ;
(2)(+10)+(-3)=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
(+10)-(+3)=(+10)+(-3).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1)(+10)-(-3)=________ ;
(2)(+10)+(+3)=___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
(1)(-3)-(-5);(2)0-7.
例2计算:
(1)18-(-3);(2)(-3)-18;(3)(-18)-(-3);(4)(-3)-(-18).
通过计算上面一组有理数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
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被减数,在有理数减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了,只要减去一个负数,其差就大于被减数.
例3计算:
(1)(-3)-[6-(-2)];(2)15-(6-9).
例4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6-9;(2)(+4)-(-7);(3)(-5)-(-8);
(4)(-4)-9;(5)0-(-5);(6)0-5.
2.计算:
(1) 15-21;(2)(-17)-(-12); (3)(-2.5)-5.9;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五、作业
1.计算:
(1)-8-8;(2)(-8)-(-8);(3)8-(-8);
(4)8-8;
(5)0-6;(6)6-0;(7)0-(-6);
(8)(-6)-0.
2.计算:
(1)16-47; (2)28-(-74);(3)(-37)-(-85); (4)(-54)-14;
(5)123-190;(6)(-112)-98;(7)(-131)-(-129);
(8)341-249.
3.计算:
(1)1.6-(-2.5);(2)0.4-1;(3)(-3.8)-7;(4)(-5.9)-(-6.1);
(5)(-2.3)-3.6;(6)4.2-5.7;(7)(-3.71)-(-1.45);
(8)6.18-(-2.93).
4.计算:
(1)(3-10)-2; (2)3-(10-2);(3)(2-7)-(3-9);
6.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2) b-c;
(3)a-b-c;(4)c-a-b.
利用有理数减法解下列问题(第7~9题):
7.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m,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m.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8.分别求出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1)表示数6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
(2)表示数5的点与表示数0的点;
(3)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5的点;
(4)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9.某地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10*.填空:
(1)如果a-b=c,那么a=_________;
(2)如果a+b=c,那么a=_________;
(3)如果a+(-b)=c,那么a=_________;
(4)如果a-(-b)=c,那么a=_________.
11*.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___0;
(4)如果a<0,b<0,那么a-(-b)_________0.
12*.解下列方程:
(1)x+8=5;(2)x-(-7)=-3;
(3)x-11=-4;(4)6+x=-10.
13*.把下面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式子改成只含加法的式子:(1)-30-15+13-(-7);(2)-7-4+(-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