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市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进合理有序的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使城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国家、湖南省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订《永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 2001-2020 )》。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指导和调控永州市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市域内各县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的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3 .《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4 .《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5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永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芝山、冷水滩两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华、江永、宁远、新田、蓝山九县,总面积 2.24 万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为 2001-2020 年,其中:
近期 2001-2005 年;中期 2006-2010 年;远期 2011-2020 年。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本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八条永州市城镇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永州市建设成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副其实的“锦绣潇湘”。
第九条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1 .调整产业结构。近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巩固提高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力争 2005 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到 25 :35 : 40 。中远期实现第三产业占绝大比重的“三二一”序次的产业结构。
2 .构筑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格局。近期初步建立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基本框架,形成绿色食品、林产品深度加工、制药、旅游和高新技术五大支柱产业;中远期逐步形成绿色产业群和生态城市群;远景形成以绿色经济为标志、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体系。
3 .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搞活流通,开拓绿色产品市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4 .坚持环保效益型工业发展方向,走工业强市之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培植新兴工业。高度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催化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5 .着力开发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和新的增长点来对待,尽快把永州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业,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传媒业等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传统行业。
6 .经济发展目标
( 1 )近期( 2001-2005 年):到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72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 10% ,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 25 : 35 : 4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800 美元左右。
( 2 )中期( 2006-2010 年):到 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02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 10% ,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 20 : 38 : 4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00 美元以上。
( 3 )远期( 2011-2020 年):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503 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 9.5% ,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 15 : 40 : 4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800 美元左右。
第十条社会发展目标
1 .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2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福利化社区。城镇体系建设要统筹安排各档次级别的教育、文化、卫生、休闲、旅游、娱乐、福利等多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经济和社会保障系统,形成具有较高水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文明礼貌、安定祥和、福利健全的新社区。
3 .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 1 )规划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 ‰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 50% ,高等教育同龄人入学率达到 12% 左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城镇失业率控制在 5% 以内,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30% 以上。
( 2 )规划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 ‰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 70% ,高等教育同龄人入学率达到 20% 左右,进一步完善卫生服
务和医疗保健体系,人均拥有医疗病床数达到 3 床 / 千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40% 以上。
( 3 )规划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 ‰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 90 % ,高等教育同龄人入学率达到 40% 左右,人均拥有医疗病床数达到 5 床 / 千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50% 以上。
第二节城镇化发展战略
第十一条城镇化总体战略
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第二、三产业集聚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培育和发展若干主导产业,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第十二条技术政策
1 .极核发展战略
大力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极核”作用,提高“发展极核”对周围地区的势差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县镇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中心城市功能,突出服务,增强实力,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发挥好区域性经济、信息、商贸、文化和科教中心的作用。同时,结合永州实际,重点培育次级中心极核,促进市域城镇发展。
2 .非均衡发展战略
以点轴开发模式为基本依据,非均衡式重点充实扩展城镇发展主次轴线。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要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强化功能,增强特色。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优先发展沿江、沿路、沿边城镇和中心城市的卫星城镇。同时,要支持小城市向中等城市发展。县以下建制镇发展,重在提高质量,适当控制数量。在每个县(区)选择 2-3 个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作为重点,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3 .多元发展战略
在整体和谐的框架下引导各个城镇职能自然、有机、可持续和多元发展,宜工则工,宜贸则贸,重视各个城镇的个性特点,努力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应注重各城镇间的协作配套,将多元化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综合发展相结合,形成特色突出、竞争力强、与当地经济紧密相联的区域性特色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全面发展。
4 .城乡一体化战略
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的优势,加强城乡交流,全方位地推进城乡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城乡经济发展联动,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在北部经济区中心边缘,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
5 .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确处理推进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注意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耕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控制人口适度增长,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