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
卖炭翁优秀教案
![卖炭翁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dcc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3.png)
卖炭翁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人们对于劳动和时间的重视。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和认识。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品味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提问- 你有没有遇到过卖炭的翁?- 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Step 2 阅读课文(10分钟)1.师生共读:播放或分发课文材料,师生一起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朗读:学生个别或小组朗读课文。
Step 3 理解课文(15分钟)1.细节理解:提问学生关于课文中细节内容的问题,并通过学生互相提问,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
2.主旨理解: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本文的主旨。
Step 4 分组讨论(15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组长,其他成员阅读自己的作业。
2.讨论挖掘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并集体解决问题。
3.组长汇报:每小组组长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5 总结教训(10分钟)1.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发表对于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感受。
2.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于教训的更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反思和感悟。
Step 6 课堂练习(10分钟)1.语言运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创作一个小故事。
2.读书报告:学生选择喜欢的故事或书籍,进行读书报告的撰写和分享。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1.学生总结: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于劳动和时间,你有什么更深的思考?2.教师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内容和思考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Step 8 作业布置(5分钟)1.选做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一道题目,并书写自己的想法。
- 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与卖炭的翁一样努力工作的人?请描述他的故事。
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aba6e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e.png)
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唐诗二首》,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两首诗,这一节课着重学习《卖炭翁》。
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其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有限的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又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从而初步了解新乐府诗的特点。
还要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去思考、去交流、去动笔改写,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
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
但也应当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诗歌学习单纯理解为就是要背,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入地思考、分析与品味,更不会将诗歌学习与自己的写作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解是有偏误的,背诵只是诗歌学习的一部分,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传诵千古的优秀诗作,其学习价值远不止于诵读。
因此,要以诵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教学目标】1、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了解新乐府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024版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
![2024版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fdf26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0.png)
卖炭翁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目录•教学目标与意义•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创设情境与激发兴趣策略•深入解读文本与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巧提升指导•评价反馈机制建立01教学目标与意义掌握《卖炭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学习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卖炭翁》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的深刻反思。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合历史学科,了解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融合语文学科,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入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跨学科融合及实际意义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拓展深度和广度,引导其进行深入研究。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需求02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课文内容重点难点剖析重点掌握《卖炭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映。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韵律,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增强语感和朗读能力。
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景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就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030201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问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分享交流互动式课堂设计思路03名家解读和评论引入名家对《卖炭翁》的解读和评论,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思考角度。
01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提供与《卖炭翁》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优秀教案(1课时3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优秀教案(1课时3页)](https://img.taocdn.com/s3/m/81ef986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c.png)
卖炭翁教案1.教学目标:2.学会通过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 把握人物性格。
3.掌握“辗”、“直”的含义, 和区分“骑”的不同读音的不用含义。
4.感受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卖炭翁凄苦的形象和“宫市”罪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想象一下, 北风凛冽, 天寒地冻的冬天, 你只穿了一件单衣, 此时的你是希望快点出太阳天气暖和一点儿还是让北风继续吹, 雪继续下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卖炭翁》大家都预习过了, 请问卖炭翁的想法和大家一样吗?哪个诗句看出来的?(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师: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但老人因为担忧天暖炭贱而希望天寒。
这一矛盾的心理充分地表现了卖炭翁的心酸与无奈二、引导分析“卖炭翁”形象(1)卖炭翁肖像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师: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句诗句是人物描写中的什么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师: 还有其他的诗句也是肖像描写的吗?(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师:作者用了哪几种颜色, 形容了卖炭翁的外貌?师: 为什么卖炭翁翁脸上是“烟火色”、十指是黑的?(抓住“伐薪”、“烧炭”, 这说明卖炭翁不是贩卖木炭的商人, 这些炭是自己劳动所得。
)师: 通过这些肖像描写, 说明卖炭翁烧炭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辛劳、艰苦)师: 既然烧炭是如此的辛苦, 卖炭翁又为何要去做呢?你来推测一下, 卖炭翁是否有自己的耕地, 他是否可以选择不卖炭呢?(不是, 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看出, 卖炭得来的钱是维持生存的唯一希望)师: 此时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到卖炭翁虽然“身上衣正单”而心里却希望天再冷一些的心理了吧。
(2)卖炭翁动作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师: 老天是否如卖炭翁所愿了呢?(是, 从“夜来城外一尺雪”)师:此时, 揣测一下老人的心理, 他是怎么想的?(终于可以…………)师: 老人何时出门卖炭?(晓)师: “晓驾炭车辗冰辙”句中, 对老人什么描写?(动作描写, 圈出动词)这两个动词描绘了老人驾车卖炭怎样的情景?(提示:快马加鞭还是缓慢行走, 落实“辗”字)师: 卖炭翁从哪里走到市场里去卖炭(终南山到长安城15公里)师: 到达市场时已经是“牛困人饥日已高”三、学生分析“两骑”形象师: 接下来出场的人物是谁?他们是在走路吗?(落实“骑”字)之前我们一起分析了卖炭翁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 那请同学来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写这“两骑”的?(肖像描写: 翩翩: 形容得意忘形;黄衣使者白衫儿。
2024精选卖炭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2024精选卖炭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88c4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4.png)
2024精选卖炭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卖炭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卖炭翁》。
本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讲述了卖炭翁辛勤劳作的生活以及他遭遇的不幸。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朗读和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炭火盆,一幅是卖炭翁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吗?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谁的艰辛生活?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3.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集体交流,回答问题,讲解课文内容。
4. 朗读感悟: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卖炭翁的艰辛生活,体会课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六、板书设计卖炭翁艰辛生活社会不公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熟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下,现在还有没有类似卖炭翁这样的人?他们生活状况如何?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他们?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卖炭翁》。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f13a2e3186bceb18e8bb28.png)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5篇)卖炭翁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唐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唐诗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首。
在大唐,发展机会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沪,也不是北上广,而是长安和洛阳。
在1221年前,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来到长安,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白居易16岁求达故事,涉及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谁吗?(对,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大师的《卖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态冷暖。
(二)白居易个人经历及其写作背景白居易(772新郑———846洛阳),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文化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从小过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
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白居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聆听过无数灾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马乱中饱尝家贫多故、飘零无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凭借1%的天赋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跃在中唐政坛,官至左拾遗。
当时的中唐政坛,最大的毒瘤莫过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白居易一上任就对这些霍乱朝纲的权豪重臣们进行了尖锐抨击,白居易敏锐地觉察到眼下正是实现自己“为民代言”的绝佳时机,于是日吟夜唱,将继承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新乐府运动推向了最高潮。
这期间,传唱最广的作品就是讽喻诗《卖炭翁》(三)题解“苦宫市也”,即苦于宫市。
唐德宗时期,公众所用之需,不再经官府承办,而是由宦官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
《卖炭翁》教案(通用13篇)
![《卖炭翁》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275a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2.png)
《卖炭翁》教案《卖炭翁》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卖炭翁》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体会本诗的。
写作特色。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通过史书记载的关于宫市的资料帮助理解诗歌所述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同时在认真的吟诵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在与原型的比较分析中体会本诗的。
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咱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它也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
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二)介绍“宫市”: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
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
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
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
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76bd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5.png)
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炭翁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居易诗进长安》视频导入,了解其人其事。
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PPT),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这首诗歌的体裁叫做乐府诗,什么叫乐府诗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生读)(乐府是指自汉代以来收集和整理创作诗歌的官署,后也指自乐府流传出来的诗歌。
叫乐府诗)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请同学个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
3、播放PPT,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5、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内容?三.再读指生读。
(一人读)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字“裳”(板书),这个字在这首诗里的字音读做cháng,(板书标音),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一下,这回,大家在下面在再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生读)指生汇报读。
(一人读)同学们注意,这首诗里,共有几句话?(五句话)那么我们再读的时候注意,一句话之音的停顿要短一些,而二句话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并且注意把问句读出来。
再练习读一读。
指生读。
(一人)相信大家这一回一定能读的更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齐读)四、读读品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简单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略)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其间穿插朗读)“苦”: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5467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0.png)
1.加强诗歌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讲解,通过更多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举例:《卖炭翁》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对仗手法,突显了山林的幽静。通过分析此类诗句,让学生理解诗歌手法的运用。
1.教学难点
(1)诗歌意境的把握:学生需要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如对大自然、劳动人民的赞美等。
突破方法:教师可借助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意境。
4.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卖炭翁》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艺术创造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关爱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卖炭翁》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人物、事件等。
(2)掌握诗歌手法、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诗歌手法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美好情感融入生活,关爱身边的劳动人民。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二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诗的奥秘。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f040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d.png)
-社会现实反映:分析诗歌如何通过对卖炭翁的描绘,揭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歌鉴赏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他们如何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劳动者的权益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朗读: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卖炭翁辛勤劳作与不幸遭遇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对卖炭翁的具体描绘。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和对劳动的尊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伐薪烧炭”与“宫使驱将惜不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社会的类似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劳动者面临的困境。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讨论等形式,锻炼口语交际和思维逻辑。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卖炭翁》的韵律美和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词语与诗句解析: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伐薪”、“烧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卖炭翁教学设计板书精选3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板书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6b23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9.png)
卖炭翁教学设计板书篇7【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教学难点】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
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谁知道烧炭的过程?(学生试着回答)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辛苦吗?(辛苦)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这样辛苦劳动的一位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及相关知识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而作的诗歌——《卖炭翁》。
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
(板书:讽喻诗、叙事诗)2、讽喻诗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表达对被压迫的人民的同情。
这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诗人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社会的弊端。
3、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
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抢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能进行公平交易吗?三、分析鉴赏诗歌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第24课《卖炭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卖炭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96e8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c.png)
第24课《卖炭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都言老翁苦,谁解其中味《卖炭翁》焦点访谈,暗访老翁身世之苦因一、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品味《卖炭翁》理解诗歌内容。
2. 品读诗歌,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形象。
3. 深情诵读,感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怀,体悟诗歌主题。
二、教学重点品味精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怀,体悟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读完这几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十分可怜、生活悲苦、特别心疼他们……)是啊!他们都是封建社会的底层老百姓,历尽艰辛,有时仅仅是追求一份温饱,却也难以实现。
这节课,让我们梦回大唐,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去体会一位小人物的灰色生活,感受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人生。
(二)畅读诗歌,感受韵律美朗读任务:学生配乐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清韵脚。
点评朗读(三)畅读诗歌,感受情节美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1.这是一首叙事诗,请结合文章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填写表格。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前改写的《卖炭翁》的故事。
3.个人展示。
(四)情读诗歌—感受形象(一)这首诗发表后,时人评论:《卖炭翁》“字字品味都是苦”。
卖炭翁“苦”在何处?你从何处看出其“苦”?想想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1.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也刻画了卖炭翁悲苦的形象。
“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说明他年纪大了;“十指黑”,是被烟火熏的,“苍苍”与“黑”也形成鲜明对照,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炭来之不易。
老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年老体衰,卖炭只是为了能穿上衣服,填饱肚子,可见生活贫苦。
师:他卖炭只是为了衣食,这愿望多么卑微。
这反映了民间疾苦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来读好这个设问句,女生读问句,男生读答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11264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3.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卖炭翁的艰辛生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卖炭翁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感受。
-在讲解古文句式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的省略句式,解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在挖掘课文主题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关注特殊词句、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卖炭翁》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
3.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读文学作品,发表独立见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卖炭翁》,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2.词语解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如“炭”、“寒”、“瘦”等。
3.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翻译,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03b8e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3.png)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介:《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题的古诗。
这是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
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善良的卖炭老人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恨与抗议。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1、师:同学们,唐朝是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最负盛名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王白居易。
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那时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所以,他的作品中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比较多。
)2、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这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跟随白居易来认识一个人——(指课题,生齐读。
《卖炭翁》)3、师: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歌写的是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汉。
)师:你怎么知道课文写的是一位老汉呢?(从“翁”字看出来的,我查过字典,“翁”就是“老汉”的意思。
)4、师:非常正确!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让我们一同随着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卖炭翁》这首诗歌,仔仔细细读上4遍。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dadf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e.png)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忆旧识,获新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汉乐府民歌,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学生回忆诗歌内容:《十五参军征》反映民生疾苦,讲述了一位老兵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十五参军征》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文人,时至唐代,一批文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以新题写时事,反映社会现实。
其中有位诗人更是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白居易〕乐府诗知识和白居易生平介绍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新乐府题材的讽喻诗《卖炭翁》。
二.读诗文,通诗意1.听读古诗朗读,给生字注音。
可小声跟读,读出古诗应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2.学生齐读。
3.白居易的诗歌,往往粗浅直白,通俗易懂。
相传老妪能解,也就是老婆婆都能听懂诗歌的内容。
请借助书下的注释梳理古诗的意思。
重难点注释:①伐薪::砍柴。
②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③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④何所营:做什么用。
⑤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⑥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⑦骑〔旧读jì〕:一人一马成为骑,骑马的人。
⑧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⑨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⑩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三.入诗境悯老翁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给我们朗读一遍诗歌。
2.请考虑:本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些内容?讲了什么事情。
写的是一位老翁很辛苦的砍柴烧炭,历经艰辛快要把炭运到市场时,被宫使抢去了,卖炭翁失去了自己的炭。
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
![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85bbf3dd36a32d72758109.png)
24、《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性的词句掌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鉴文本,感受“宫市”剥削的本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什么意思?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
而在唐朝长安城外也有一座山叫终南山,那里住一位老人家,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白居易的千古名篇《卖炭翁》,看看这位老人究竟遭遇了什么?翁是年老的男子的意思。
年老的概念呢?六、七十岁。
一般而言六、七十的男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休息了,安享晚年。
)而我们的卖炭翁在干什么呢?卖炭!那卖炭累不累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1、检查预习鬓(bìn)辗(niǎn)骑(jì)敕(chì)叱(chì)系(jì)伐:砍薪:柴苍苍:灰白色辗:通“碾”,轧。
卖炭翁国家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卖炭翁国家级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90f47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a.png)
卖炭翁国家级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卖炭翁》国家级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炭业的兴衰历程和炭业文化的传承。
2.通过学习《卖炭翁》这篇文章,理解炭匠卖炭的辛劳,体会传统的劳动价值观念。
3.通过阅读、分析和绘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咏史诗。
通过描写卖炭翁的生活经历和劳动条件,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也展现出炭业文化的内涵和传统价值观。
此篇文章语言简练凝炼,形象生动,是让学生学习古文的一篇优秀范文。
二、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炭业的历史兴衰,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炭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2.课堂阅读通过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和集体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韵律和语言美学。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主要意思和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课堂分析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语言、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思考卖炭翁的生活状况和劳动价值观念,理解传统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4.课堂绘画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卖炭翁”,并用简洁的语言简单叙述自己的作品,展现学生的美术创作和语文表达能力。
5.总结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未来的学习规划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出示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炭业历史的兴衰变迁。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炭业文化的看法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堂阅读1.教师进行示范读,让学生跟读。
2.集体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感和韵律。
3.课文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词汇、语言、情感和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
读民生疾苦,悟诗翁情怀—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读民生疾苦,悟诗翁情怀—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84490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f.png)
读民生疾苦,悟诗翁情怀—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读民生疾苦,悟诗翁情怀—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材来源: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八年级《语文》内容来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01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目标第四学段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2.教材分析《卖炭翁》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叙事诗,它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首,他写作此诗时是在元和初年,正是宫市危害最深的时候,《卖炭翁》这首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和诗歌的鉴赏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对情感的把握还不能很好地表达。
此外,这首诗中展现的社会背景学生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要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自读、互读、齐读等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02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读懂诗意,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鉴赏诗中的环境及人物描写,学习本诗对比手法的运用;3.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懂诗意,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鉴赏诗中的环境及人物描写,学习本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写的诗歌——《卖炭翁》。
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93d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8.png)
一、教学内容
《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卖炭翁》,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卖炭”、“焰腾”、“红烧”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诗人背景: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其次,在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的实物图片或情景模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那些生僻词汇,比如通过展示炭火的图片来加深对“红烧焰腾”这一表达的理解。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可能出现了一两个人主导的情况,其他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确保讨论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4.课文解析:分析《卖炭翁》的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如对比、烘托等,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卖炭翁》中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探讨炭翁的形象意义。
6.练习与拓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诗中感悟生活,反思现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诗词朗读与鉴赏:《卖炭翁》的韵律、节奏、意境,以及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词语理解:课文中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词汇的意义掌握,如“卖炭”、“焰腾”、“红烧”等。
-诗人情感分析:理解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以及诗中卖炭翁的形象所象征的深层含义。
-对于诗歌深层意境的把握,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焰腾”不仅是物理现象的描述,还象征着炭翁辛勤劳动的炽热与生活的困顿。
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
![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b033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c.png)
卖炭翁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卖炭翁》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2.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卖炭翁》中的词语和句式。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1.课文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卖炭翁》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卖炭翁》,解释生字和名词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词语辨析:选择《卖炭翁》中的一些生词和难词,进行词义辨析的讲解,并通过造句和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4.句式分析:分析《卖炭翁》中的一些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并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到类似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5.诗词朗读:学生分组进行《卖炭翁》的朗读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6.自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卖炭翁》的主题和意境,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变体、仿写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课堂总结:通过小结复习《卖炭翁》的内容,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诗词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卖炭翁》的背景介绍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读诗文:教师逐句解读《卖炭翁》,并提问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词语辨析:教师选择几个生词和难词进行讲解,学生进行造句和填空练习,巩固词义。
4.句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卖炭翁》中的一些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学生进行句式辨析和仿写练习。
5.诗词朗读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卖炭翁》进行朗读比赛。
6.自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卖炭翁》的主题和意境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变体、仿写等形式。
7.课堂总结:回顾课堂内容,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诗词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朗读、讨论等。
2.作业评估: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填空题、翻译题等,通过作业评估学生对诗词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性的词句掌握卖炭翁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鉴文本,感受“宫市”剥削的本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什么意思?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
而在唐朝长安城外也有一座山叫终南山,那里住一位老人家,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白居易的千古名篇《卖炭翁》,看看这位老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翁是年老的男子的意思。
年老的概念呢?六、七十岁。
一般而言六、七十的男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休息了,安享晚年。
)
而我们的卖炭翁在干什么呢?卖炭!那卖炭累不累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
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
1、检查预习
鬓(bìn)辗(niǎn)骑(jì)敕(chì)叱(chì)系(jì)
伐:砍薪:柴苍苍:灰白色辗:通“碾”,轧。
何所营:做什么用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叱:大声责骂骑:骑马的人。
驱将:赶着走直:通“值”,价格
2、反复朗读
A播放视频,学生可轻声跟读,体会诗歌的轻重缓急。
B教师点名学生朗读。
C学生齐读课文,基本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A、文中写了哪两种人?(小组合作探究)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B、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C、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
(板书:烧炭—运炭—被夺炭)
我们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老人?(苦)
目标导学三:理清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1、开头一句为什么要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
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
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卖炭的老汉呢?(外貌、动作和心理)3、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卖炭翁长什么样?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
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
颜色。
“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季节才会有人卖炭?(冬季)在这么冷的天卖炭翁却穿得怎样?(衣正单)
一般来说,我们穿衣很少时,一般希望天气怎样?可卖炭翁是怎样想的?(愿天寒)
老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老人家明白:天如果暖和了,炭就贱了;天要是寒冷,炭价就会更高一些。
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无奈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这一句是从什么角度来刻画老人的呢?(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
5、另外,同学们想一想,老人卖炭究竟是想要干什么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老人是多么的可怜呀,长时间的劳动所得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温饱。
)
6、“夜来城外一尺雪”来了,卖炭翁一年的希望终于给盼来了,于是“晓驾炭车碾冰辙”满怀希望的上路了。
那他这一路上辛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一尺雪”————天冷、雪大,路难行。
“碾冰辙”————炭重,路滑,车难走。
“晓驾炭车”、“日已高”————路途遥远整个运炭过程————十分艰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句哪几个字形象地写出了运炭过程的辛苦?用笔给画出来。
(“困”、“饥”、“歇”)
6、卖炭翁来到集市后,他带给他所有希望的炭是否换回了他所需要的“身上衣裳口中食”。
(没有)
“一车炭,千余斤”最后换回了什么?(“半匹红纱一丈绫”)
7、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将横祸,他遇上“黄衣使者白衫儿”)
8、宫使夺中的不仅是卖炭翁的一车炭,更是老人家一年的希望。
那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呢?(宫市,令老百姓闻之色变的宫市制度)9、请同学们说说诗中是如何表现宫使的横行霸道的?
(肖像和动作)“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有钱“翩翩”一词写出了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
请同学们圈出宫使抢夺老人一车炭的动词,并说说其中的作用。
(把、称、回、叱、牵、系。
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
10、“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为什么会绝望?
手把文书口称敕(这是皇帝的命令,有冤也没有地方告。
)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回报太少,老人无法谋生,只能够活活饿死。
)
目标导学四:感受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1、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明确: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强烈对比之中写出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悲苦无奈,“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课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卖炭翁的一车炭就这样被宫使无情的夺走了,那他在回家的路途中究竟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续写《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