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配套教学学案:26.1.1 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配套教学教案:26.1.1 反比例函数
全新修订版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人教版(RJ)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函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能够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和数学软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文稿。
2.数学软件。
3.实际例子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剩余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同时,利用数学软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自己绘制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解答一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宣传、经济分析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6. 1. 1 反比例函数
26. 1. 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丰富对函数、函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2.能辨析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2.能运用类比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感受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丰富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反比例函数也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教学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在下列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具有函数关系吗?请写出它们的解析式.1.小明以6 km/h 的速度步行上学,他与家的距离S(单位:km)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S =6t ①)2.小明家距学校2 km ,他上学的步行速度v(单位:km/h)随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v =t 2②)思考:1.以上函数都是我们已学过的函数吗?它们有什么不同?2.完成教材第2页思考(1)~(3).答案:(1)v =t 1 463;(2)y =x 1 000;(3)S =n 1.68×104.3.上述②与(1)(2)(3)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能否用一个函数解析式把它们表示出来?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观察分析,结合与同学的交流合作,对比已学过的正比例函数,找出新函数的特点,把握反比例函数的特征,从而促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生成.活动二:生成概念归纳概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________(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与正比例函数y =kx(k ≠0)比较,并思考:1.两者从形式上有何异同?反比例函数y =x k (k ≠0)中,自变量的次数是1吗?为什么?2.反比例函数y =x k (k ≠0)中常数k 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如何确定常数k?3.反比例函数y =x k (k ≠0)中,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还有其他表达形式吗?5.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试一试:下列关系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________.(1)y =x 1;(2)y =2x ;(3)y =x +19;(4)xy =6;(5)y =-5x 6;(6)y =x 2-1;(7)y =x -4;(8)y =7x -1.活动三:运用概念探究1:当a 取什么值时,函数y =(a -2)·x |a|-3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可知成为反比例函数需满足两个条件:(1)常数k ≠0;(2)自变量x 的次数为-1.解:由题意得a -2≠0,|a|-3=-1,解得a =-2,即a =-2时,y =(a -2)x |a|-3是反比例函数.设计意图: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及其条件,特别是常数k ≠0这个条件,往往容易忽略,学生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分析,小组成员间的交流,针对出现a =2和a =-2两种结果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探究2:教材第3页例1.分析:类比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显然要运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解析式,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待定系数.变式:若反比例函数y=x k与一次函数y=x-3的图象都过点A(a,2).(1)求A点的坐标;(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因为点A(a,2)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所以可将A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得A点的坐标.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运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个点的坐标就可求函数解析式.解:(1)将点A(a,2)的坐标代入y=x-3得2=a-3,解得a=5,所以A(5,2).(2)因为反比例函数y=x k的图象过点A(5,2),所以2=5k,解得k=10,所以y=x10.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待定系数法,再次应用这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由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由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所以只需找到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活动四:基础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1,2,3.备选练习:1.张大叔预交了2 000元手机话费,则这些话费能够使用的时间y(单位:月)与平均每月话费x(单位:元)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若平均每月用125元,那么这些话费可以用多少时间?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且当x =3时,y =4.(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当x =1.5时,求y 的值.3.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2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0;当x =4时,y =9.当x =-1时,求y 的值.(答案:1.y =x 2 000(x>0),当x =125时,y =16;2.(1)y =x236;(2)当x =1.5时,y =16;3.当x =-1时,y =748.)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有哪些形式?2.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作业布置:教材第8至9页第1,2,4,6,7题.补充:1.当m 取何值时,函数y =2x 2-m +m 2-4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2.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当x =-2时,求y 的值.(答案:1.m =-2;2.(1)y =2x +x 2;(2)当x =-2时,y =-5.)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质和图象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求其边长。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下全册教案26.1.1_反比例函数(有答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2-3,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探究1.小学里我们知道:如果两个变量x、y满足xy=k(k为常数,k≠0),那么x、y就成为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v、时间t与路程s之间满足vt=s,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与时间t就成反比例关系.2.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3.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 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解:v=1463 t(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解:y=1000 x(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解:S=4 1.6810n(4)上面三个函数关系式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解:都是y=kx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k≠0.4.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5.y=k x,y=kx -1,xy=k 是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其中k 是常数,k ≠0. 自学反馈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 ;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 值是多少?①y=2x+1;②y=22x ;③y=15x ;④y=3x-;⑤xy=3;⑥2y=x;⑦xy=-1.判断是否是反比例函数,一定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牢记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y=k x,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y=k x,因为当x=2时y=6,则有 6=2k .解得:k=12, ∴y=12x. (2)把x=4代入y=12x ,得y=124=3. 例2 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2时,y=2,那么当x=4时,y 等于( ) A.-2 B.2 C.12D.-4 分析: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y=2k x (k ≠0).将x=-2,y=2代入y=2k x 可求得k ,从而确定该函数表达式.解:∵y 与x 2成反比例,∴y=2k x (k ≠0). 当x=-2时y=2,∴2=2(2)k -.解得:k=8,∴y=28x . 把x=4代入y=28x 得:y=12. 所以选择C.活动2 跟踪训练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 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y cm,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3.当m 时,y=3x m-7是反比例函数.4.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与x 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课堂小结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判断是否是反比例函数.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馈反比例函数是③④⑤⑦ ③y=15x 中k=15;④y=3x -k=3-xy=3中k=3;⑦xy=-1中k=-1. 【合作探究】活动2 跟踪训练1.表达式:y=20x;是反比例函数. 2.表达式:m=346.2n;是反比例函数. 3.6 4.由题意得:y=1k z ,z=2k x . y=1k z =k 1÷2k x =k 1·2x k =12k k x. ∴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法。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章节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在案例中,我担任特级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年龄均为14-15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4.学生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思考。例如,通过展示图片,如商场打折、人口增长等,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师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由于其与生活实际关联不大,学生可能会觉得较为抽象难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感受其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商店打折活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何表示这种关系?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同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6.1.1反比例函数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说明:强调在理解概念时要注意:①常数K≠0;②自变量x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③当 写为 时注意x的指数为—1。④由定义不难看出,k可以从两个变量相对应的任意一对对应值的积来求得,只要k确定了,这个函数就确定了。
例题精讲
例1下列函数中,x均为自变量,那么哪些y是x的反比例函数?k值是多少?
(1)y=-3x; (3)xy=0.4;
例2 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图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x
-3
-2
-1
y
2
-1
①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②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完毕教师给予评估。
第三环节:拓展应用,学科互联
2.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常数,≠0)
新课学习
问题1:把一张一百元换成面值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如果换成面值2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 换成10元, 5元的人民币呢?如果换成2元, 1元的人民币呢? 请完成下表
所换成的面值x(元)
50
20
10
5
2
1
x
相应的张数y(张)
⑴ 请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
(4)领悟用函数观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习重点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配套
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社会服务,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感受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学情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在前面已学习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通过例题和举例可以丰富对函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函数?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 x和y,当x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 y ,则称x为,y 叫x的。
2、什么是正比例函数?3、什么是一次函数?4、什么是二次函数?5、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在学案纸上动手完成后指名回答,通过复习函数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打好基础】(二)观察分析,引入新知:思考: 在下列每个问题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 (单位: 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 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九年级下册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6.1反比例函数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定义:等价形式:篇二: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
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篇三:26.1反比例函数教案26.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重点难点】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知识概览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新课导引【生活链接】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围24m2的矩形饲养场(如右图所示),设它的一边长为x(m),求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问题探究】这个函数有什么特点?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教材精华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重点;理解一般地,形如y?k(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x栏建一个面积为另一边长y(m)与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k叫做比例系数,另外,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也可写成y=kx-1的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y?k(k≠0)?xy=k(k≠0)?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x第1页k(k≠0)的左边是函数y,右边是分母为自变量x的分式,也就是说,x 123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的一次单项式,如y?,y?等都是反比例函数,但y?就不是关1xx?1x2拓展(1)在反比例函数y?于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可以写成y=kx-1或xy=k的形式.(3)反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运用由于反比例函数y?k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有一对对应的x,y值,或已知其图象上x一点坐标,即可求出k,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其一般步骤:(1)设反比例函数关系式y?k(k≠0).x(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出关于k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的值.(4)将待定系数k的值代回所设的关系式,即得所求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是描点法,其步骤如下:(1)列表:自变量的限值应以0为中心点,沿0的两边取三对(或三对以上)相反数,分别计算y的值.(2)描点:先描出一侧,另一侧可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去找.(3)连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说明:在图象上注明函数的关系式.拓展(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它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2)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第2页(3)反比例函数y?k(k≠0)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x(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这是因为x≠0,y≠0. k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x(1)如图17-2所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成的.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导学案-教学文档
26.1.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定义;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
3、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发展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
4、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难点】经历探索和表示反比例函数的过程,体验用反比例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想一想: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函数?这些函数中分别有几个变量?2、我们用什么方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二、试一试:问题一、世纪广场的音乐喷泉伴随着音乐节奏,在灯光的照射下忽明忽暗,让乾州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
这样的效果就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的.当电流I较小时,灯光较暗;反之,当电流I较大时,灯光较亮。
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问题二、在下列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1、吉首至长沙高速公路全长382公里,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该汽车行驶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吉首市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问题三、上述关系式中有几个变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小结:一般的,形如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函数。
思考:x的值能不能取0,为什么?三、试一试:问题四、下列关系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1)x y 3=; (2)xy 32-=; (3)x y -=2; (4)2=xy ; (5)2x y =; (6)2x y =; (7)1-=x y ; (8)11-=x y 小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① ,② ,③ (k 为常数,k ≠0) 问题五、你能求出下列函数的关系式吗? 例题: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2=x 时,6=y .(1)求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4=x 时,求y 的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之后,进一步探索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学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能灵活运用。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的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为定值,这两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并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表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26.1.1反比例函数 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1. 仔细审题,完成下面填空:(1)京沪线铁路全长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 m2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随宽x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2、合作探究分析: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是y=的形式,其中k为常数.归纳:一般地,形如y=(k为常数,且k•≠0)•的函数称为。
注:在y=中,自变量x是分式的分母,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的取值范围.3、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新课标第一网(1) xy=k; (2) y=kx-1.四、【教后反思】在教学反比例的定义时,我首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然后安排从中发现不成正比例,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这通过复习、比较,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了一种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节教案旨在实行启发式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形成主导作用。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1.函数x y 20=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 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2.函数x y 30-= 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 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3.函数 x πy = ,当x >0时,图象在第____象限, 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4.1000米长跑比赛中,速度h 关于时间t 的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5.当0>k 时,函数kx y =与x k y -=在同一坐标系的大致图像是(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xa a y 22+-=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 )A .第一、三象限B .第二、四象限C .第一、二象限D .第三、四象限 7.如图k >0能表示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像的是( )Y y y y XxxxA B C D1.抛物线y =ax 2+bx +c 图像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bx -4ac +b 2与反比例函数xc b a y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像大致为( )2.若)>(0k xky =当x=-3,-2,-1时值为y y y 321,,小刚说y y y 32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明理由.三、【板书设计】四、【教后反思】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课堂中,我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不断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是九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
2.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PPT,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一些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通过已学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内容包括:从实例中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辨析.2.内容解析教材中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三个实际问题列方程,得到三个不同于以前学过的函数解析式,给学生以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与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本节内容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数学建模、从具体到抽象以及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二是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分析简单的问题.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及会判别反比例函数.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分析简单的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思考1)v=1463t 2)y=1000x3)S=1.68×104n的共同特征时,发现函数的特征不容易统一,所以引导学生找解析式中变量和常量的位置,这三个解析式结构都是:变量= 常量变量,进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例中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辨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提问一】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提问二】什么是一次函数?【提问三】什么是二次函数?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函数打好基础.(二)探究新知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情景一]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情景二]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情景三]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 /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师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熟知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问题一】观察以下三个解析式,你发现了什么?1)v=1463t 2)y=1000x3)S=1.68×104n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尝试回答,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这三个解析式结构都是:变量= 常量变量,从而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提问】请说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得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提问】尝试说出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变形形式?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得出:y= kx⇔ y=kx-1⇔ k=xy(x≠0)⇔y是x的反比例函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再通过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回顾已有的知识,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三)典例分析与针对训练例1 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针对训练】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①y=3x-1 ①y = 2x ①y= 32x ① y= −1x① y= x2①-xy=2 ①y=6x-12.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a|−2x,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a≠±2D.a=±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掌握.例2 若函数①=(m+1)x|m|﹣2是反比例函数,则①=()A.±1B.±3C.﹣1D.1【针对训练】1.函数y=(m﹣1)x m2−m−1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例3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的值.【针对训练】1. 已知y与x2 成反比例,且当x=3时,y=4.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1.5时,求y的值;3)当y= 6时,求x的值.2. 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问题二】简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具体方法?【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掌握.例4 矩形的面积一定,则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是()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C.反比例函数D.二次函数【针对训练】1.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x,y,它的面积为3,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2. 已知菱形的面积是12cm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x和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3.某蓄水池的排水管的平均排水量为每小时8立方米,6小时可以将满池水全部排空.现在排水量为平均每小时Q立方米,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写出时间t(小时)与Q之间的函数表达式_____.【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描述数量关系的能力.例5 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_____.【针对训练】1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3,4),则该函数图象必不经过点()A.(2,6)B.(-1,-12)C.(0.5,24)D.(-3,8)【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求反比例函数系数的掌握.(四)能力提升1.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k−1x,则最小整数k=______.2. 当m为何值时,函数y=(m﹣3)x2﹣|m|是反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求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掌握.(五)直击中考1.(2020·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反比例函数y=2x中,当x=−1时,y的值为()A.2B.−2C.12D.−12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一定经过的点是()A.(1,4)B.(−1,−4)C.(−2,2)D.(2,2)3.(2022·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已知反比例函数y=−6的图象经过点(4,a),则a的值x为.【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六)归纳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你知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吗?3.简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具体方法?(七)布置作业P3:练习第1题、第2题.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26.1.1反比例函数
4.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密度等与距离、体积成反比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特点,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几何直观。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距离和速度成反比的情况?”(例如,汽车以固定功率行驶,速度越快,能行驶的距离越短。)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图像绘制:正确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特别是双曲线的渐进线部分,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
-实际应用:将反比例函数的抽象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如在实际情境中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行问题求解。
-数据分析: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在实际数据中的应用和意义。
举例:在解释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渐进线时,可通过图形演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当x趋近于0时,y值的变化趋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配套学案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一、课前预习1.什么是函数?2.什么是一次函数?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创设情境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三、形成概念反比例函数定义:四、概念辨析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
哪些是一次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五、例题探究例1.当m =时,关于x的函数y=(m+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反比例函数?例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3)当y =8 时,求x的值.六、拓展练习1.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1.5时,求y的值;(3)当y=6时,求x的值.2.已知y-1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1.点E 在边AB 上,点F 在边CD 上,点G 、H 在对角线AC 上.若四边形EGFH 是菱形,则AE 的长是( )A .25B .35C .5D .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连接EF 交AC 于点M ,由四边形EGFH 为菱形可得FM=EM ,EF ⊥AC ;利用”AAS 或ASA”易证△FMC ≌△EMA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M=MC;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C=45,且tan ∠BAC=12BC AB =;在Rt △AME 中,AM=12AC=25,tan ∠BAC=12EM AM =可得EM=5;在Rt △AM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E=2.故答案选C .考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2.如图,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4),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 )A .2,4x y =⎧⎨=⎩B .4,2x y =⎧⎨=⎩C .4,0x y =-⎧⎨=⎩D .3,0x y =⎧⎨=⎩【答案】A【解析】根据任何一个一次函数都可以化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再根据两个函数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解:∵直线y 1=k 1x+b 1与y 2=k 2x+b 2的交点坐标为(2,4), ∴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2,4.x y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满足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3.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A .15°B .22.5°C .30°D .4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A 点作AB ∥a ,∴∠1=∠2,∵a ∥b ,∴AB ∥b ,∴∠3=∠4=30°,而∠2+∠3=45°,∴∠2=15°,∴∠1=15°.故选A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4.世界上最小的鸟是生活在古巴的吸蜜蜂鸟,它的质量约为0.056盎司.将0.0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6×10﹣1 B .5.6×10﹣2C .5.6×10﹣3D .0.56×10﹣1【答案】B【解析】0.0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0.056=-25.610⨯,故选B. 53,0.21,2π ,180.001 ,0.20202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C30.21,2π ,18 0.001 ,0.20202中,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得其中无理数有﹣3,2,0.001,共三个. 故选C .6.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是( ) A .1:2:3 B .2:3:4C .1:3:2D .1:2: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内切圆半径是OD ,外接圆的半径是OC ,高是AD ,因而AD=OC+OD ; 在直角△OCD 中,∠DOC=60°,则OD :OC=1:2,因而OD :OC :AD=1:2:1, 所以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是1:2:1.故选D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7.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 .三棱柱B .圆锥C .四棱柱D .圆柱【答案】A【解析】侧面为三个长方形,底边为三角形,故原几何体为三棱柱. 【详解】解: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棱柱的展开图,对三棱柱有充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是小孔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尺寸,求出这支蜡烛在暗盒中所成像CD 的长( )A.16cm B.13cm C.12cm D.1cm【答案】D【解析】过O作直线OE⊥AB,交CD于F,由CD//AB可得△OAB∽△OCD,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列方程求出CD的值即可.【详解】过O作直线OE⊥AB,交CD于F,∵AB//CD,∴OF⊥CD,OE=12,OF=2,∴△OAB∽△OCD,∵OE、OF分别是△OAB和△OCD的高,∴OF CDOE AB=,即2126CD=,解得:CD=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小孔成像原理给我们带来的已知条件,熟记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是解题关键.9.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海、陆总储量约为39000000000吨油当量,将39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9×1010B.3.9×109C.0.39×1011D.39×109【答案】A【解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据此判断即可.【详解】39000000000=3.9×1.故选A.【点睛】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10.如图,在△ABC中,∠B=90°,AB=3cm,BC=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若P,Q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P点到达B点运动停止,则△PBQ的面积S随出发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表示出△PBQ的面积S与t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PB=3﹣t,BQ=2t,则△PBQ的面积S=12PB•BQ=12(3﹣t)×2t=﹣t2+3t,故△PBQ的面积S随出发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答案】5 2【解析】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因为△ABC的面积是菱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已知可求得菱形的面积则不难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设AP ,EF 交于O 点,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BC ∥AD,AB ∥CD. ∵PE ∥BC,PF ∥CD , ∴PE ∥AF,PF ∥AE.∴四边形AEFP 是平行四边形. ∴S △POF=S △AOE.即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ABC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 菱形ABCD 的面积=12AC ⋅BD=5,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2=52. 12.分解因式:ax 2﹣2ax+a=___________. 【答案】a (x-1)1.【解析】先提取公因式a ,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详解】解:ax 1-1ax+a , =a (x 1-1x+1), =a (x-1)1.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1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0cm , 母线长为90cm , 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_______. 【答案】160︒.【解析】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0cm ,则底面圆的周长是80πcm ,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即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是80πcm ,母线长为90cm 即侧面展开图的扇形的半径长是90cm .根据弧长公式即可计算. 【详解】根据弧长的公式l=180n rπ得到:80π=•90180n π, 解得n=160度.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160度. 故答案为160°.14.分解因式:4m 2﹣16n 2=_____. 【答案】4(m+2n )(m ﹣2n ).【解析】原式提取4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详解】解:原式=4(224m n - )()()422m n m n =+-. 故答案为()()422m n m n +- 【点睛】本题考查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15.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BEEC的值是 .【答案】33【解析】试题分析:∵∠BAC=∠ACD=90°,∴AB ∥CD . ∴△ABE ∽△DCE .∴BE ABEC CD=. ∵在Rt △ACB 中∠B=45°,∴AB=AC . ∵在RtACD 中,∠D=30°,∴ACCD 3AC tan30==︒.∴BE AB 3EC CD 3AC===. 16.已知一组数据-3,x ,-2, 3,1,6的众数为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 【答案】2【解析】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详解:∵-3,x ,-1, 3,1,6的众数是3, ∴x=3,先对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序-3、-1、1、3、3、6位于最中间的数是1,3,∴这组数的中位数是132+=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17.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所示,按照这样的规律,摆第n个图,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_______________.【答案】6n+1.【解析】寻找规律:不难发现,后一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多6根火柴棒,即:第1个图形有8根火柴棒,第1个图形有14=6×1+8根火柴棒,第3个图形有10=6×1+8根火柴棒,……,第n个图形有6n+1根火柴棒.18.2-的相反数是______,2-的倒数是______.【答案】2,1 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反数和倒数的定义分别进行求解,﹣2的相反数是2,﹣2的倒数是1 2 -.考点:倒数;相反数.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AD、AB的长分别为3、8,E是DC的中点,反比例函数myx=的图象经过点E,与AB交于点F.若点B 坐标为(6,0)-,求m 的值及图象经过A 、E 两点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若2AF AE -=,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答案】(1)12=-m ,43y x =-;(2)4y x =-.【解析】分析:(1)由已知求出A 、E 的坐标,即可得出m 的值和一次函数函数的解析式;(2)由34AD DE ==,,得到5AE =,由2AF AE -=,得到71AF BF ,==.设E 点坐标为()4a ,,则点F 坐标为()31a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6038B AD AB E -==,,,,为CD 的中点, ∴()()3468E A --,,,. ∵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34E ,-, ∴3412m =-⨯=-.设图象经过A 、E 两点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6834k b k b -+=⎧⎨-+=⎩,解得430k b ⎧=-⎪⎨⎪=⎩:, ∴43y x =-. (2)∵34AD DE ==,, ∴5AE =. ∵2AF AE -=, ∴7AF =, ∴1BF =.设E 点坐标为()4a ,,则点F 坐标为()31a -,.∵E F ,两点在my x=图象上, ∴43a a =-, 解得:1a =-,∴()14E -,, ∴4m =-, ∴4y x=-.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点A 、E 、F 的坐标.20.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分别标有汉字“美”、“丽”、“光”、“明”的四个小球,除汉字不同之外,小球没有任何区别,每次摸球前先搅拌均匀再摸球.若从中任取一个球,求摸出球上的汉字刚好是“美”的概率;甲从中任取一球,不放回,再从中任取一球,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甲取出的两个球上的汉字恰能组成“美丽”或“光明”的概率. 【答案】 (1)14;(2)13. 【解析】(1)一共4个小球,则任取一个球,共有4种不同结果,摸出球上的汉字刚好是“美”的概率为14; (2)列表或画出树状图,根据一共出现的等可能的情况及恰能组成“美丽”或“光明”的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1) ∵“美”、“丽”、“光”、“明”的四个小球,任取一球,共有4种不同结果, ∴任取一个球,摸出球上的汉字刚好是“美”的概率P=14(2)列表如下: 美 丽 光 明 美----(美,丽)(光,美)(美,明)丽(美,丽) ---- (光,丽) (明,丽) 光(美,光) (光,丽) ---- (光,明) 明(美,明) (明,丽) (光,明) -------根据表格可得:共有12中等可能的结果,其中恰能组成“美丽”或“光明”共有4种,故取出的两个球上的汉字恰能组成“美丽”或“光明”的概率13 P=.【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与不等式的性质.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1.如图,△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AD CD CD BD=.求证:△ACD∽△CBD;求∠ACB的大小.【答案】(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CD∽△CBD;(2)由(1)知△ACD∽△CBD,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CD,然后由∠A+∠ACD=90°,可得:∠BCD+∠ACD=90°,即∠ACB=90°.试题解析:(1)∵CD是边AB上的高,∴∠ADC=∠CDB=90°,∵AD CD CD BD=.∴△ACD∽△CBD;(2)∵△ACD∽△CBD,∴∠A=∠BCD,在△ACD中,∠ADC=90°,∴∠A+∠ACD=90°,∴∠BCD+∠ACD=90°,即∠ACB=9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我市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用t表示,单位:小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按0t2≤<,2t3≤<,3t4≤<,t4≥分为四个等级,并依次用A,B,C,D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统计的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由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2()求扇形统计图中等级B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该校共有学生1200人,试估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4≤<的人数.【答案】()1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00人;()2B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54,补全条形图见解析;()3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4≤<的约有360人.【解析】()1根据等级A的人数及所占百分比即可得出调查学生人数;()2先计算出C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用()1[A D C-++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可计算出B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再计算出B在扇形的圆心角;()3总人数⨯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4≤<的百分比即得所求.【详解】()1由条形图知,A级的人数为20人,由扇形图知:A级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0%,所以:1002010%20200(10÷=⨯=人),即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00人;()2由条形图知:C级的人数为60人,所以C级所占的百分比为:60100%30% 200⨯=,B级所占的百分比为:110%30%45%15%---=,B 级的人数为20015%30(⨯=人), D 级的人数为:20045%90(⨯=人), B 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15%54⨯=, 补全条形图如图所示:;()3因为C 级所占的百分比为30%,所以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 4≤<的人数为:120030%360(⨯=人), 答:全校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满足3t 4≤<的约有36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图和条形图的相关知识,从统计图中找到必要的信息进行解题是关键.扇形图中某项的百分比100%=⨯该项人数总人数,扇形图中某项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项在扇形图中的百分比.23.为加快城乡对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某地区对A 、B 两地间的公路进行改建.如图,A 、B 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 地到B 地需途径C 地沿折线ACB 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可直接沿直线AB 行驶.已知BC=80千米,∠A=45°,∠B=30°.开通隧道前,汽车从A 地到B 地大约要走多少千米?开通隧道后,汽车从A 地到B 地大约可以少走多少千米?(结果精确到0.1千米)(参考数据:2≈1.41,3≈1.73)【答案】(1)开通隧道前,汽车从A 地到B 地大约要走136.4千米;(2)汽车从A 地到B 地比原来少走的路程为27.2千米【解析】(1)过点C作AB的垂线CD,垂足为D,在直角△ACD中,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进而解答即可;(2)在直角△CBD中,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D,再求出AD,进而求出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详解】解:(1)过点C作AB的垂线CD,垂足为D,∵AB⊥CD,sin30°=CDBC,BC=80千米,∴CD=BC•sin30°=80×1402=(千米),AC=2sin452CD=︒,2(千米),答:开通隧道前,汽车从A地到B地大约要走136.4千米;(2)∵cos30°=BDBC,BC=80(千米),∴3403=,∵tan45°=CDAD,CD=40(千米),∴AD=4040tan451CD==︒(千米),∴3(千米),∴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多少路程为:AC+BC﹣AB=136.4﹣109.2=27.2(千米).答:汽车从A地到B地比原来少走的路程为27.2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以及解一般三角形,求三角形的边或高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2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E和ADF,连结ED与FC交于点M,则图中ADE ≌DFC △,可知ED FC =,求得DMC ∠=______.如图②,在矩形()ABCD AB BC >的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E 和ADF ,连结ED 与FC 交于点M .()1求证:ED FC =. ()2若20ADE ∠=,求DMC ∠的度数.【答案】阅读发现:90°;(1)证明见解析;(2)100°【解析】阅读发现:只要证明15DFC DCF ADE AED ∠=∠=∠=∠=,即可证明. 拓展应用:()1欲证明ED FC =,只要证明ADE ≌DFC △即可.()2根据DMC FDM DFC FDA ADE DFC ∠=∠+∠=∠+∠+∠即可计算.【详解】解:如图①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AB CD ∴==,90ADC ∠=,ADE ≌DFC △,DF CD AE AD ∴===, 6090150FDC ∠=+=,15DFC DCF ADE AED ∴∠=∠=∠=∠=, 601575FDE ∴∠=+=, 90MFD FDM ∴∠+∠=, 90FMD ∴∠=,故答案为90()1ABE 为等边三角形,60EAB ∴∠=,EA AB =.ADF 为等边三角形,60FDA ∴∠=,AD FD =.四边形ABCD 为矩形,90BAD ADC ∴∠=∠=,DC AB =.EA DC ∴=.150EAD EAB BAD ∠=∠+∠=,150CDF FDA ADC ∠=∠+∠=,EAD CDF ∴∠=∠.在EAD 和CDF 中,AE CD EAD FDC AD DF =⎧⎪∠=∠⎨⎪=⎩, EAD ∴≌CDF .ED FC ∴=;()2EAD ≌CDF ,20ADE DFC ∴∠=∠=,602020100DMC FDM DFC FDA ADE DF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寻找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一辆汽车在某次行驶过程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 (升)与行驶路程x (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定义域)已知当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时,该汽车会开始提示加油,在此次行驶过程中,行驶了500千米时,司机发现离前方最近的加油站有30千米的路程,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答案】(1)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10千米.【解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剩余油量为8升时行驶的路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设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将(150,45)、(0,1)代入y=kx+b 中,得,解得:,∴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当y=﹣x+1=8时,解得x=520,即行驶520千米时,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 530﹣520=10千米,油箱中的剩余油量为8升时,距离加油站10千米,∴在开往该加油站的途中,汽车开始提示加油,这时离加油站的路程是1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弄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折断倒下,未折断树杆AB 与地面仍保持垂直的关系,而折断部分AC 与未折断树杆AB 形成53︒的夹角.树杆AB 旁有一座与地面垂直的铁塔DE ,测得6BE =米,塔高9DE =米.在某一时刻的太阳照射下,未折断树杆AB 落在地面的影子FB 长为4米,且点F 、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F 、A 、D 也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 530.7986︒≈,cos530.6018︒≈,tan 53 1.3270︒≈).【答案】9.6米.【解析】试题分析:要求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只要求出AB 和AC 的长度即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求得AB 和AC 的长度,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解:∵AB⊥EF,DE⊥EF,∴∠ABC=90°,AB∥DE,∴△FAB∽△FDE,∴AB FB DE FE=,∵FB=4米,BE=6米,DE=9米,∴4946AB=+,得AB=3.6米,∵∠ABC=90°,∠BAC=53°,cos∠BAC=ABAC,∴AC=cosABBAC∠=3.60.6=6米,∴AB+AC=3.6+6=9.6米,即这棵大树没有折断前的高度是9.6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解答.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抛物线y=x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的抛物线表达式是()A.y=(x+2)2+3 B.y=(x﹣2)2+3 C.y=x2+1 D.y=x2+5【答案】A【解析】结合向左平移的法则,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将抛物线y=x2+3向左平移2个单位可得y=(x+2)2+3,故选A.【点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已知函数解析式确定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还是已知平移后的解析式求原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图象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进行解答. 2.如图,在△ABC中,∠ACB=90°, ∠ABC=60°, BD平分∠ABC ,P点是BD的中点,若AD=6, 则CP的长为( )A.3.5 B.3 C.4 D.4.5【答案】B【解析】解:∵∠ACB=90°,∠ABC=60°,∴∠A=10°,∵BD平分∠ABC,∴∠ABD=12∠ABC=10°,∴∠A=∠ABD,∴BD=AD=6,∵在Rt△BCD中,P点是BD的中点,∴CP=12BD=1.故选B.3.如图,以两条直线l1,l2的交点坐标为解的方程组是( )A.121x yx y-=⎧⎨-=⎩B.121x yx y-=-⎧⎨-=-⎩C.121x yx y-=-⎧⎨-=⎩D.121x yx y-=⎧⎨-=-⎩【答案】C【解析】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应该是联立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因此本题需先根据两直线经过的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两直线的解析式.然后联立两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出所求的方程组.【详解】直线l1经过(2,3)、(0,-1),易知其函数解析式为y=2x-1;直线l2经过(2,3)、(0,1),易知其函数解析式为y=x+1;因此以两条直线l1,l2的交点坐标为解的方程组是:1 21 x yx y-=-⎧⎨-=⎩.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满足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4.《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题意为:今有甲乙二人,不知其钱包里有多少钱,若乙把其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钱数为50;而甲把其23的钱给乙,则乙的钱数也能为50,问甲、乙各有多少钱?设甲的钱数为x,乙的钱数为y,则列方程组为()A.15022503x yy x⎧+=⎪⎪⎨⎪+=⎪⎩B.15022503y yx x⎧+=⎪⎪⎨⎪+=⎪⎩C.15022503x yy x⎧-=⎪⎪⎨⎪-=⎪⎩D.15022503y yx x⎧-=⎪⎪⎨⎪-=⎪⎩【答案】A【解析】设甲的钱数为x,人数为y,根据“若乙把其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钱数为50;而甲把其23的钱给乙,则乙的钱数也能为50”,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此题得解.【详解】解:设甲的钱数为x,乙的钱数为y,依题意,得:15022503x yy x⎧+=⎪⎪⎨⎪+=⎪⎩.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经过测量,C地在A地北偏东46°方向上,同时C地在B地北偏西63°方向上,则∠C的度数为()A.99°B.109°C.119°D.129°【答案】B【解析】方向角是从正北或正南方向到目标方向所形成的小于90°的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ACF与∠BCF的度数,∠ACF与∠BCF的和即为∠C的度数.【详解】解:由题意作图如下∠DAC=46°,∠CBE=63°,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F=∠DAC=46°,∠BCF=∠CBE=63°,∴∠ACB=∠ACF+∠BCF=46°+63°=109°,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和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方位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Rt△ABC中,∠ACB=90°,AB=5,AC=4,CD⊥AB于D,则tan∠BCD的值为()A.45B.54C.43D.34【答案】D【解析】先求得∠A=∠BCD,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解:∵∠ACB=90°,AB=5,AC=4,∴BC=3,在Rt△ABC与Rt△BCD中,∠A+∠B=90°,∠BCD+∠B=90°.∴∠A=∠BCD.∴tan∠BCD=tanA=BCAC=3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因而求一个角的函数值,可以转化为求与它相等的其它角的三角函数值.7.利用运算律简便计算52×(–999)+49×(–999)+999正确的是A.–999×(52+49)=–999×101=–100899B.–999×(52+49–1)=–999×100=–99900C.–999×(52+49+1)=–999×102=–101898D.–999×(52+49–99)=–999×2=–1998【答案】B【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原式=-999×(52+49-1)=-999×100=-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8.小华在做解方程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弄脏了而看不清楚,被弄脏的方程是11()1323x x x ▲---+=-, 这该怎么办呢?他想了一想,然后看了一下书后面的答案,知道此方程的解是x =5,于是,他很快便补好了这个常数,并迅速地做完了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26.1.1 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一、情境导入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 (单位:℃)与冷冻时间t (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的识别下列函数中:①y =32x ;②3xy =1;③y =1-2x ;④y =x2.反比例函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①y =3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 =1可化为y =1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③y =1-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 (k 为常数,k ≠0),y =kx -1(k 为常数,k≠0)或xy =k (k 为常数,k ≠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已知函数y =(2m +m -1)x 2m +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 2m 2+3m -3=-1,2m 2+m -1≠0,然后求解即可.解:∵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探究点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类型一】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6.求:(1)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y =2时,x 的值. 解析:(1)由题意中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出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2)代入求得的函数解析式,解得x 的值即可.解:(1)∵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y =kx (k ≠0),∵当x =2时,y =-6,∴k =2×(-6)=-12,∴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 =-12x;(2)当y =2时,y =-12x=2,解得x =-6.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 =kx (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解决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已知y =y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当x =1时,y =-1.求:(1)y 关于x 的关系式;(2)当x =-12时,y 的值.解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到y 1,y 2的关系式,进而得到y 的关系式,把所给两组数据代入即可求出相应的比例系数,也就求得了所要求的关系式.解:(1)∵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设y 1=k 1(x -1)(k 1≠0),y 2=k 2x +1(k 2≠0),∵y =y 1+y 2,∴y =k 1(x -1)+k 2x +1.当x =0时,y =-3;当x =1时,y =-1,∴⎩⎪⎨⎪⎧-3=-k 1+k 2,-1=12k 2,∴k 1=1,k 2=-2,∴y =x -1-2x +1; (2)把x =-12代入(1)中函数关系式得y =-112.方法总结:能根据题意设出y 1,y 2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等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探究点三: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及其相关问题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1)底边为3cm 的三角形的面积y cm 2随底边上的高x cm 的变化而变化;(2)一艘轮船从相距s km 的甲地驶往乙地,轮船的速度v km/h 与航行时间t h 的关系; (3)在检修100m 长的管道时,每天能完成10m ,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y m 随检修天数x 的变化而变化.解析:根据题意先对每一问题列出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其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解:(1)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32x ,不是反比例函数;(2)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v =st,是反比例函数;(3)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100-10x ,不是反比例函数.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解析式的特点判断是什么函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三、板书设计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y =kx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2.反比例函数的形式:(1)y =kx(k 为常数,k ≠0);(2)xy =k (k 为常数,k ≠0);(3)y =kx -1(k 为常数,k ≠0).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4.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因为反比例函数这一部分内容与正比例函数相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配套教学学案:262第1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doc
全新修订版
(学
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人教版(RJ)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1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
三、达标训练
2、有一面积为60的梯形,其上底长是下底长的-,若下底长为x ,高为y ,则y 与x 的
函数关系是
3、近视眼镜的度数y (度)与焦距x(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 0. 25m . ( 1 )试求眼镜度数y 与镜片焦距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 )求1 000度近视眼镜 镜片
的焦距.
4、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cm2 ( 1 )写出其长y 与宽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当矩形的 长为12cm 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cm ,求其长为多少?(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 小于8cm ,
其宽至多要多少?
5、如图,面积为2的4ABC, 一边长为无,这边上的高为y ,则y 与兀的变化规律用函
6、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 ( m :7h )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t(h)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 )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2 )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 (3 )若要6h 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 (2 )如果每小时排水量是5 000m 3 ,那么水池中的水将要多少小时排完
数图软表示大致是(
7、完成某项任务可获得500元报酬,考虑由x人完成这项任务,试写出人均报酬y (元)与人数x (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新修订版教学设计
(学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
老师的必备资料
家长的帮教助手
学生的课堂再现
人教版(RJ)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函数?
2.什么是一次函数?
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创设情境
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三、形成概念
反比例函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