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建模系统误差对LAMBDA方法影响的研究
中纬地区不同距离网络RTK定位精度分析
100
正数。用于虚拟参考站改正数生成的方法较多 [11] ,本文拟利用文献 [9] 提出的线性组合法 (LCM)。
1.3
流动站的实时定位
利用主控站和流动站进行较长基线动态相对定位,采用 MW 组合和 IF 组合,通过式 6
逆变换,将 2.2 得到的对流层改正数投影到斜延迟方向,对 IF 组合进行对流层改正,其主 105 要误差为载波多路径效应和观测噪声, 采用基于信号强度建立的随机模型, 进行相关的计算, 通过式 4 进行 L1 整周模糊度的固定,有效提高整周模糊度固定的效率。 在 L1 整周模糊度有效固定的基础上,进行基线的实时解算,并进行弥散性误差和非弥 散性误差的改正,提高定位精度。
MW 1 2 (f1 -f 2 )/(f1 +f 2 ) (P1 / 1 P2 / 2 )
(1)
其中: MW 为双差 MW 宽巷组合值, 1 、 2 分别为 L1、L2 双差载波相位观 测值,f1、f2 分别为 L1、L2 载波相位的信号频率, P1 、 P2 分别为 L1、L2 双差伪距观 测值, 1 、 2 分别为 L1、L2 载波波长。 70 式 1 中,空间相关误差得到了有效地消除,其推导过程参考文献[7],伪距多路径和噪声 影响也得到了一定的削弱,式 1 可以表达为:
无关组合(GF)(式 3、式 5),建立基站网间的非弥散性误差模型(对流层、轨道误差等) 90 和弥散性误差模型(电离层)。
GF 601 77 2
ij RTZD d trop / [MF( i ) MF( j )]
(5)
对流层映射函数采用文献[9]提出的高度角映射函数,天顶延迟(RTZD)可以表示为: (6)
N1 ( N IF 60 N MW ) / 17 PN PN / 289
非参数回归模型的序列相关检验与异方差检验
analysis.
We generally assume that the errors蜀are mutually
independent and homoskedastic in regression models.If the q are not
independent, i.e.E(e,6j)≠o,i*j,we say that the models ate serially
(1.3)
设九=EE,t+,,f=0,1,…,p,以及丫=(^,虼9"-I%)’.对AR(p)序列(1.1),记
%
^
^矗
r,垒
以_2… %
r。a=丫.
我们知道对于平稳时间序列而言,r,总是正定的,由此可得q=口:-..·=口,=0
等价于^=儿一一九=0.
‘
顶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在进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回归分析时,必须对随机干扰项是否存 在序列相关和异方差进行检验,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回归模 型中,一般假定误差项E是相互独立的,且具有相同方差的白噪声. 如果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违背了这些基本假设,即E(q占,)≠o,f≠,,则称 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如果出现 Vat(g)=砰,i=1,..棚,则认为模型出现了异方差(heteroskedasticity).对 于一个拟合得好的模型来说,我们要求拟合得出的残差为白噪声,即 残差中不再含有模型中的信息,在此假定下,方可对模型进行统计推 断,比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并可进一步进行预报.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 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 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开题报告
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开题报告题目: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现代工业中,各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在工程实际中,系统往往面对着各种突发故障和不可预见的干扰,特别是一些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更容易因为其非线性和随机特性而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失控。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其中,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2.针对不同故障类型开展故障诊断的算法设计3.利用常见的控制方法,如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实现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容错控制4.设计相应的实验平台,验证所提出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前期阶段(1-3个月)1)收集与整理相关文献,熟悉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故障诊断容错原理2)确定故障类型和故障场景,并设计不同故障类型的诊断算法2.中期阶段(4-6个月)1)开发基于MATLAB平台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模拟算法2)针对所开发的模拟算法,进行有效性验证和算法性能分析3)完成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法的改进和优化3.后期阶段(7-9个月)1)设计相应的实验平台,以验证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2)开展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实验研究,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3)撰写完成毕业论文,并准备答辩四、预期成果和影响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将包括:1.针对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法2.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模拟算法的开发和验证3.实验平台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本研究的预期影响包括:1.提高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随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拓展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法的应用领域3.为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技术的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模糊度固定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整周模糊度 4 精密单点定位 3 长基线 2 网络rtk 2 病态矩阵 2 浮点值 2 改善正则化矩阵 2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1 重点采样 1 观测异常 1 虚拟参考站 1 网络模糊度 1 网络改正数 1 网络实时动态测量 1 纳伪概率 1 精密单点定位(ppp) 1 粒子滤波 1 第二类错误 1 矩阵变换 1 相位偏差 1 电离层延迟 1 模糊度解算 1 模糊度检验与修正 1 模糊度固定 1 模糊度 1 未检校小数偏差(ufos) 1 最优组合 1 星型结构 1 方向数据统计 1 整数模糊度解算 1 整周模糊度固定 1 搜索算法 1 搜索空间 1 抗差估计 1 快速精密定位定轨 1 快速收敛 1 序贯平差 1 小数偏差分离模型(fbi) 1 宽巷 1 实时动态定位 1 奇异值 1 多频数据 1 多个备选假设 1 四舍五入 1 卫星相位偏差 1 单差模糊度固定 1 单历元 1 区域增强 1 北斗 1 动态精密单点定位 1 全球定位系统 1 假设检验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科研热词 交会对接 lambda gps 非建模系统误差 非差模糊度固定 随机模型 选权拟合法 谱密度 航天器 自适应滤波 自适应因子 经验模态分解 精密单点定位 离焦深度恢复 相位模糊度 病态性 热辐射方程 浮点解 模糊度固定 未检验小数偏差 整周模糊度 扩展卡尔曼滤波 单历元 中短基线相位干涉测量 tikhonov正则化 tec总量 sigma-ε minque gnss精密定位 fbi模型 3d重建算法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含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DEA模型的研究综述
ZHANG Bao cheng1, W ANG W an le1,
L IN W e i feng2,
DU G ang2,
2
WU Y u hua
( 1. Schoo l o f A ir traffic M anagem en,t C iv ilA 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 ian jin 300300, China; 2. Schoo l o fM anagem en,t T ianjin Un iversity, T ianjin 300072, Ch ina)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 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综述
中图分类号: F224. 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0- 5781( 2010) 03- 0407- 08
R eview on DEA models involving the non A rchim edean infinitesimal
2) 为了弥补上述改写的不足, Charnes等写
出了 一 篇 题 为 % An approach to posit iv ity and
stab ility ana lysis in DEA &∋ 的文章, 当时该文投
稿到 M anagem en t Sc ience, 但经 3年评审尚无定
论. 最重要的是, 在评审人的坚持下, Charnes将题
j= 1
( 2)
N
! yrj j - s+r = yr0, r = 1, 2, , s
j= 1
j, s-i , s+r # 0, j = 1, 2, , N 文献 [ 1] 直接从包络模型 (模型 ( 2) ) 给出了
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一、概述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研究热点。
在这个大背景下,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机类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直接转矩控制(DTC)作为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策略,因其具有控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转矩脉动小等优点,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我们将对永磁同步电机和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阐述其在电机控制中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我们将重点分析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实现方法,包括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应用、转矩和磁链的直接控制策略、以及转速和位置的精确检测等。
我们还将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参数变化、外部干扰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其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做出积极的贡献。
1. 永磁同步电机(PMSM)概述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通过电子换相实现电能与机械能转换的高效电动机。
它结合了传统直流电机和同步电机的优点,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良好的调速性能。
PMSM的转子通常由永磁体构成,无需额外供电,从而减少了能量损失和复杂性。
定子则通过三相电流驱动,实现与转子磁场的同步旋转。
PMSM的控制策略对于其性能至关重要,其中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简称DT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先进控制方法。
DTC通过直接对电机转矩和磁链进行调控,能够迅速响应负载变化,实现高精度的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
与传统的矢量控制相比,DTC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量小、动态响应快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性能和快速响应的应用场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lambda方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推荐指数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014年 科研热词 透析 组蛋白 纳米金 生物传感器 比色法 核酸外切酶酶切反应 最小二乘方法 数控机床 幂律过程 同质性 可靠性评估 原子力显微镜 单分子 t4多聚核苷酸激酶 lambda方法 kalman滤波 dna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5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科研热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轨迹约束 荧光光谱 肿瘤 粗糙整数映射 石英晶体微天平 疾病感知 生物传感器 激光扫描显微术 整周模糊度分解 整周模糊度 成虫 慢性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变粒度搜索 双光子荧光图像 华支睾吸虫 医学心理学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免疫球蛋白 免疫固定电泳 亚心形扁藻 乔里斯基(cholesky)分解 λ 核酸外切酶 tikhonov正则化 m蛋白 l误差 1 非差模糊度固定 1 连续运行参考站 1 诊断,鉴别 1 网络 1 经验模态分解 1 组织学 1 精密单点定位 1 病态性 1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1 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 1 浮点解 1 浆细胞瘤 1 水准 1 模糊度 1 未检验小数偏差 1 整周模糊度 1 形变 1 多频线性组合 1 地裂缝 1 取整 1 单历元整周模糊度解算 1 单历元 1 全球定位系统 1 tikhonov正则化 1 tec总量 1 gps/galileo组合 1 fbi模型 1 cr-insar 1
活学活用lambda整定方法
活学活用lambda整定方法一、概述在控制系统领域中,lambda整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它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自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的控制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本文将对lambda整定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包括其原理、应用及实例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lambda整定方法。
二、lambda整定方法的原理1. 传统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常常需要依靠经验或者试错的方法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动态特性较为复杂的系统,往往难以得到最佳的参数取值。
2. lambda整定方法的基本思想lambda整定方法是一种基于系统自身动态特性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分析,根据曲线的时间常数和阻尼比来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的大小,从而使系统的控制性能得到优化。
3. lambda整定方法的数学模型lambda整定方法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K_p = \frac{\tau}{K}$$$$T_i = \alpha \cdot \tau$$$$T_d = \frac{\tau}{\beta}$$其中,Kp、Ti、Td分别为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τ为系统的时间常数,K为系统的增益,α和β为经验参数。
三、lambda整定方法的应用1. lambda整定方法的使用场景lambda整定方法适用于那些具有较强动态特性的控制系统,尤其是那些对控制性能要求较高、需要快速响应和精准控制的系统。
2. lambda整定方法的步骤(1)收集系统的数据:首先需要通过对系统进行实验或者模拟,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数据。
(2)确定系统的时间常数和阻尼比:根据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可以计算出系统的时间常数和阻尼比。
(3)计算控制器参数: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利用系统的时间常数和阻尼比来计算出PID控制器的参数值。
lambda算法原理 gnss
一、概述Lambda算法是一种用于GNSS定位系统中的一种算法,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本文将介绍Lambda算法的原理和其在GNSS定位中的应用。
二、Lambda算法原理1. Lambda算法的基本原理Lambda算法是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算法,它主要用于实现多普勒效应的补偿,提高GNSS定位的精度。
Lambda算法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率进行估计和校正,减小了多普勒频率带来的定位误差。
2. Lambda算法的数学模型Lambda算法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多普勒效应的估计和校正过程。
在多普勒效应的估计过程中,Lambda算法利用接收信号的相位信息和频率信息进行多普勒频率的估计;在多普勒效应的校正过程中,Lambda算法通过对估计的多普勒频率进行补偿,从而减小了多普勒效应对GNSS定位的影响。
3. Lambda算法的优势Lambda算法相对于传统的GNSS定位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它能够有效地减小多普勒效应对信号的影响,提高了GNSS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高速运动和弱信号环境下表现更为突出。
三、Lambda算法在GNSS定位中的应用1. Lambda算法与传统定位算法的对比Lambda算法相对于传统的GNSS定位算法,在多普勒效应的处理上表现更加出色。
传统算法往往会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而导致定位精度下降,而Lambda算法通过对多普勒频率的估计和校正,能够有效地减小多普勒效应对定位的影响。
2. Lambda算法的实际应用Lambda算法已经在许多GNSS定位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无人机、高速铁路、精密农业等领域。
由于Lambda算法能够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受到了众多用户和行业的青睐。
四、结论Lambda算法作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定位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它通过对多普勒效应的估计和校正,减小了多普勒效应对GNSS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lambda整定公式
lambda整定公式Lambda整定公式是用于计算PID控制器参数的一种方法,它基于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进行整定。
PID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的控制器类型,它通过对系统的误差、积分误差和微分误差进行组合,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精确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控制性能。
传统的方法需要通过试验和经验来进行参数整定,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
而Lambda整定公式则提供了一种较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整定方法,可以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来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
Lambda整定公式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1.收集系统的频率响应数据: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以收集其频率响应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如频率扫描测试、脉冲响应测试等方式得到。
测试数据应包括系统的增益、相位等信息。
2.绘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利用收集到的频率响应数据,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或者实验曲线拟合的方式,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频率响应曲线通常是由一系列的增益-相位曲线组成。
3. 根据Lambda整定公式计算PID参数: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通过Lambda整定公式计算PID控制器的参数。
Lambda整定公式如下:Kp = sqrt(Kc)Ti = Lambda / wcTd = Lambda * wc其中,Kp是比例增益参数,Ti是积分时间常数,Td是微分时间常数,Kc是系统的静态增益,Lambda是计算指标,wc是截止频率。
4.参数整定和调试:根据计算得到的PID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和调试。
通常可以利用自整定算法或者手动调试的方式,逐步优化控制器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Lambda整定公式是一种相对简化的整定方法,适用于一般的线性系统和标准的PID控制器。
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和其他类型的控制器,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更为复杂的整定方法。
Lambda整定公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来计算PID参数,较为科学和系统化。
lambda非零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lambda非零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文章的引言部分,用于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lambda非零系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Lambda非零系数是指在数学和统计学中常见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分析方法,它通过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联。
lambda非零系数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包括社会科学、医学、经济学等,并在统计分析和预测建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lambda非零系数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lambda非零系数的概念和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和指导。
描述部分将在本文的后续部分详细展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讨论lambda非零系数的相关内容:1. 引言:本节将对lambda非零系数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本节将分为两个要点来探讨lambda非零系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2.1 第一个要点:我们将首先介绍lambda非零系数在数学和计算领域的应用。
我们会探讨其在线性代数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矩阵分析和线性方程组解法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lambda非零系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作用,如在算法设计、数据压缩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等。
2.2 第二个要点:本节将进一步探讨lambda非零系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将介绍lambda非零系数在经济学、物理学、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我们会讨论其在经济模型、物理方程、生态系统分析和社会网络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lambda非零系数对于这些领域的影响和意义。
3. 结论:本节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展望lambda非零系数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总结lambda非零系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将强调lambda非零系数在推动科学进步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wilks′ lambda方法后验概率
wilks′ lambda方法后验概率Wilks' lambda方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在多个自变量之间进行比较。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计算出后验概率。
本文将介绍Wilks' lambda方法及其在后验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我们通常会研究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
这些自变量可以是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而因变量可以是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
为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使用Wilks' lambda方法。
Wilks' lambda方法基于线性模型的假设,即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它通过计算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量来确定其重要性。
解释力量越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大。
在使用Wilks' lambda方法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线性模型。
该模型可以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方差分析模型或其他适用的模型。
然后,我们使用Wilks' lambda方法计算每个自变量的解释力量,并将其转化为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些观测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定理计算出的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Wilks' lambda方法中,后验概率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量达到某个阈值的概率。
为了计算后验概率,我们需要先计算Wilks' lambda值。
Wilks' lambda值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量。
它的计算涉及到自变量的个数、样本量和误差平方和等因素。
一旦计算出Wilks' lambda值,我们可以使用分布表或统计软件来计算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从而帮助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总结一下,Wilks' lambda方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计算Wilks' lambda值和后验概率,我们可以确定哪些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lambda系数结果解读
lambda系数结果解读
Lambda系数是一种统计指标,用于表示一个模型中各个自变量(特征)对因变量(目标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Lambda系数就是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Lambda系数的结果解读可以根据其正负值以及大小来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读方式:
1. 正负值:正的Lambda系数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因变量的增加;负的Lambda系数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因变量的减少。
2. 大小:Lambda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强。
例如,一个Lambda系数为2的自变量,相对于一个Lambda系数为0.5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Lambda系数只能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此外,Lambda系数的解释还需要考虑模型的其他因素,如误差项、置信区间等。
因此,在解读Lambda系数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var模型公式
var模型公式1.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内生变量是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参数是联立方程系统估计的元素,是由模型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
内生变量–般都是明确经济意义变量。
一般情况下,内生变量与随机项相关,即C o v ( Y i , ε i ) ≠ 0 Cov\left( Y_i,\varepsilon _i \right)e 0 C o v ( Y i , ε i ) = 0在联立方程模型中,内生变量既作为被解释变量,又可以在不同的方程中作为解释变量。
外生变量外生变量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模型系统研究的元素。
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
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政策变量、虚拟变量。
一般情况下,外生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
注意:一个变量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由经济理论和经济意义决定,不是从数学形式决定。
1.2 VAR模型概念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是AR 模型的推广,是一种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
在一定的条件下,多元MA和ARMA模型也可转化成VAR模型。
VAR模型是用模型中所有当期变量对所有变量的若干滞后变量进行回归。
即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实现了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以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学。
是处理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中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
由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把每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避开了结构建模方法中需要对系统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建模问题。
1.3 VAR模型结构单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分析模式可以推广到多变量时间序列,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向量自回归模型通常用于描述多变量时间序列之间的变动关系,不需要经济理论作为基础,从数据出发建立模型,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模型。
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学习笔记2
VAR向量⾃回归模型学习笔记2向量⾃回归模型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和前天的你,是否具有相关性。
1. 定义向量⾃回归(VAR,Vector Auto regression)分析联合内⽣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联合:n个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动态:p期滞后没有任何约束条件,因此⼜称为⽆约束向量⾃回归模型VAR⽅法通过把系统中每⼀个内⽣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回避了结构化模型的要求。
Engle 和Granger(1987a)指出两个或多个⾮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
假如这样⼀种平稳的或的线性组合存在,这些⾮平稳(有单位根)时间序列之间被认为是具有协整关系的。
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程且可被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VAR模型对于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变量系统是有效的预测模型,同时,向量⾃回归模型也被频繁地⽤于分析不同类型的随机误差项对系统变量的动态影响。
如果变量之间不仅存在滞后影响,⽽不存在同期影响关系,则适合建⽴VAR模型,因为VAR模型实际上是把当期关系隐含到了随机扰动项之中。
1.1 p阶VARY t=C+Φ1Y t−1+Φ2Y t−2+⋯+Φp Y t−p+εt其中Y t=y1t y2t ⋮y ntε_t是n×1维的⽩噪声向量VAR模型除了研究⾃⾝滞后项的影响之外,还研究其他相关因素对未来值产⽣的影响y_{t}=\beta_{1} \cdot y_{t-1}+\alpha_{1} \cdot x_{t-1}+\beta_{2} \cdot y_{t-2}+\alpha_{2} \cdot x_{t-2}+\ldots其中x_{t-1}就是其他因素的滞后项。
因此VAR模型结合了多元时间序列的以及多元回归模型的优点2 特点VAR模型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因此建模的时候只需要明确两件事1.哪些变量应该进⼊模型,变量间应该具有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2.滞后阶数p的确定,保证残差刚好不存在⾃相关3.var模型对参数不施加零约束(这个不懂)4.var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较多,当有3个变量,最⼤滞后阶数p=2时,则有2*3^2=18个需要估计5.需要⼤样本6.VAR模型的解释变量中不含t期变量7.没有强制要求所有的变量均为内⽣变量补充⼀个内⽣变量和外⽣变量的解释因此VAR模型结合了多元时间序列的以及多元回归模型的优点3 步骤3.1 平稳性检验先检验序列的平稳性,看序列是否平稳,或者⼀阶单整,或者更⾼阶;VAR模型要求所有因⼦数据同阶协整,也就是N个因⼦⾥⾯如果有⼀个因⼦数据不平稳,就要全体做差分,⼀直到平稳为⽌3.2 判断滞后阶数根据AIC SBC等准则选择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在VAR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最⼤滞后阶数p太⼩,残差可能存在⾃相关,并导致参数估计⾮⼀致性,适当加⼤p值。
三种测量不变性检验方法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种测量不变性检验方法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计量经济学和量化研究的发展,测量不变性成为了评估量表和问卷测量质量的重要考察项。
测量不变性,即测量工具在不同群体或时间点下的观测结果是否保持一致,是评价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和效度的重要指标。
因此,如何检验测量不变性成为了量化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目前,已经有许多的检验方法被提出来,比如多组半结构化方程模型(MG-CFA)、多组均值与协方差比较(MGCFA)、多组中介效应实现检验(MIB)、多组贝叶斯等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检验测量不变性,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因此,对三种测量不变性检验方法(MG-CFA、MGCFA、MIB)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量化研究领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工具,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 MG-CFA、MGCFA、MIB这三种检验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2. 在不同情境下,各种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何?3. 三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检验测量不变性?研究目标:1. 系统总结MG-CFA、MGCFA、MIB三种测量不变性检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 对比三种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优缺点。
3. 提出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检验测量不变性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综合查阅相关文献,梳理MG-CFA、MGCFA、MIB三种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数据整理: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收集需要检验测量不变性的数据,并根据不同情境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3. 模型分析:使用MG-CFA、MGCFA、MIB三种方法逐一分析数据,比较各种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结果分析:分析三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在不同情境下选择最适合的检验方法的建议。
5. 论文撰写:撰写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研究问题、研究结果和结论,完善文献引用和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 29 No . 1 Feb. 2010
9
Jo 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 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N a t u r al S cie n c e
非 建 模 系 统 误 差 对 L AM BDA 方 法 影 响 的 研 究
St udy on the Inf luen ce of Un2modelin g Systemd
L IU Chao 1 , 2 , GAO J i ng2xia ng2 ,WAN G J ia n1 ,2 , XU Chang2hui1 ,2
(1. Jia ngsu Key Laboratory of Reso 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 ma tion Engineering , CUM T , Xuzhou , Jiangsu 221008 ,China ;2. School of Environme nt Science a nd Spatial Info rmatics ,CUM T , Xuzhou ,Jiangsu 221008 , China)
刘 超1 ,2 ,高井祥2 ,王 坚1 ,2 ,许长辉 1 ,2
(1.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 程重 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008 ; 2. 中 国矿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 : 非建模系统误差是影响整周模糊度固定的一 个重要 因素 。在现 有经验 模态分 解理论 的基础 上 ,定 义经验 模态分解的多尺度分解与重构结构 ,依据累积标准化模量的均值随尺度的变化确定 非建模系统 误差与噪声 分离尺 度的选择标准 , 分离出双差观测值残差序列中的系统误差 ,并 对初 始双差观测值进行修 复 ,得到 去除系统误 差后的 双差观测值序列 。比较系统误差消除前后 L AMBDA 方法求解整周模糊度固定的速度 、 可靠性和搜索空间 ,结果表 明 :利 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消除系统误差后 ,LAMBDA 方法求解 整周模 糊度固 定的速 度和可靠 性明显 提高 , 搜索 空间得到一定优化 。 关键词 : 经验模态分解 ; GP S ;LAMBDA ; 非建模系统误差 中图分类号 : P228. 4 文献 标志 码 :A 文章编号 :16722 3767 (2010 ) 0120009208
Abstract :As un2modeling syste m er ror s are considered significa nt factorsaff ecting integer am biguity fixe d , the e mpi2 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 EMD) technique is employed in t he paper , whic h is a new signal p rocessing met hod for no n2linea r time serie s. EMD technique can deco mpo ses a time seies into a f inite a nd ofte n small numbe r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 IM Fs) . The decompositio n procedure is a daptive a nd data2driven which is suitable f or non2 linear data serie s analysis. A multi2scale decompositio n a nd reconstr uction architecture is defined her e o n the ba sis of the EMD theory and the syste matic er ro rs mitigation model is demonstrated as well. A standar d of the scale selectio n for t he systematic error s elimination is given in ter ms of the mean of the acc umulated sta ndardize d modes. The float solution re sidual s of the do uble2diff ere nce ( DD) obser vation equations ar e used to extract t he syste matic error s which a re applied to modif y the GP S DD measure me nt s. The velocities ,reliabilitie s and search space s to comp ute the integer ambiguities by using LAMBDA method before/ af te r the systematic e rror s e xt racte d a re compar 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locities and reliabilities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 and the search space is optimized to some extent. Key wor ds :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 EMD ) ;global po sitioning syste m ( GPS) ;lea st2square s a mbiguity decor2 relation adj ustment (L AMBDA ) ;un2modeling systematic er r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