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农村经济适应性论文
论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 基金项 目] 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资助项 目( Y Y 9 1 N J0 1 ) [ 作者简介] 王彦勇 (9 3 , , 17 一) 男 邯郸市农业学校讲师 ; 研究方 向: 农业教育及农村经济管理 。
’ 詹 育 双月刊 21 1 圃 绦 01 .
业 职 业 教 育 的 领 域
发 。中等农 业职业 教 育应 当及 时面 向多功 能农业 , 拓 展教 育领 域 , 胆 改 革 专业 设 置 、 学 内容 和 培 大 教 养 模式 等 。随着我 国现 代 农业 建 设 进 程 的 深入 推
展 高产 、 优质 、 高效 、 生态 、 安全 的农 业 , 而实 现 由 从
视 的作 用与 价值 。 是其他 教育 层次 和教育 形式 无法
相 比和难 以替 代 的 。
[ 稿 日期 ] 00 0 — 7 收 21—9 2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 ( ) 业 的 多功 能 性 发展 , 二 农 需要 拓 展 中等 农
术人 员所 占比例不 足 6 %… 。如果 不 能率 先在 中 0 等农 业职业教 育改革 创 新上 取得 突破 性 进展 , 挥 发 中等农 业职业 教育 的基 础性 和先 导性 作用 , 就难 以 改变农 业和农村 经 济结 构不 合理 的状 况 。 难 以发 就
科 技推 广 的生力 军 , 农 业 科研 、 在 推广 工 作 中具 有 承上启 下 的作用 . 是农业 科技 成果 转化 为现实 生产 力 的桥 梁 和纽 带 , 以在科 教兴 农 中 , 有 不可 忽 所 具
农 业类专 业招 生规模 。
[ 关键 词 ] 代农 村经 济 ; 现 中职教 育 ; 业职业教 育 法 农
[ 中图分类 号 ] 70 [ 献标识 码 ] [ G1 文 B 文献编 号 ]09 l7 (0 1O — 0 8 0 10 一 13 2 1) 1 03 — 3
浅谈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谈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村职业教育;经济发展论文摘要: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
这说明教育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使农业、农村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教育,实现科教兴农,是摆在各级政府领导以及广大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1 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与农业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称。
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直接影响着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这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1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82亿人,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
在我国每7000亩土地上只有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每7000头牲畜只有一名兽医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
有近70%左右的科技成果在农村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水平,培养真正能为农村实用新技术推广的农技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我国农村劳动力从数量上看,有着极大的优势,但从质量上看却处于严重的劣势。
据统计,我国每万名农民中拥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仅1人,农民不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创业精神、专业技能也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极大差距,这对不断更新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新增的劳动力中相当一部分人又不愿意从事祖辈传下来的农业技术生产,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
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那么问题来了,议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11、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现状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依然是我国农村发展中非常明显的一个问题,城市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让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非常紧迫的任务。
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半城市化的现象,这也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是由于城市的带动作用不足而产生的现象。
2、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与完善同我国基本国情一致的产业体系,以实现农业经济新的发展,使得农业产业体系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提供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农产品,同时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就需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吸纳和采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帮助农村建设和完善其基本设施,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对于农村的医疗与教育事业也要给予高度重视,使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以更好地改善城乡一体化格局。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镇建设工作,需要对城乡的发展实现统一规划,尤其在空间布局方面,更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布局方案,同时,还要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以确保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不受伤害。
3、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3.1发挥农业科技的巨大作用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方面的科技与技术也层出不穷,我国要结合具体国情,对农业科学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方面的人才培养是发挥农业科技作用的首要措施,我国需要鼓励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对取得较大成就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
论职业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都是统一招生 、 学制 、 教学计划 、 统一 统一 学 营风 险很大 。这就要求农村既要有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 管理 来 ,
对市场变 技 能的人才帮助指导组织生产 ,又要有代表农 民利益沟通社 生统一 毕业 。这种固定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办学体制 , 会、 跟踪市场 、 捕捉信 息 、 为农产品销售 或加工 引路的人才。既 化和需求不能迅速作出反应 ,也不利于调动学 生 自主学 习的 特别是农村学生 懂技术 ,又 会经营 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最受农村和农 民欢迎 积极性。为调动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 极性 .
给学生 以回到农村创业致 富的本领 。我们要通过努 力 , 让 由于 农村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制约 , 高科技 、 高效益农 民 ,
业发展缓 慢 , 农产品科 技含量 不高 , 农产 品缺乏 市场竞争力 , 新一代农民成为推广先进科技 、发展现代化农 业和劳动致 富
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 。 以致 出现农 民增产 不增收的现象 ,导致这~现象的原因是农 的生力军 ,
业缺乏技 术人才 , 业科技应 用推 广不到位 , 农 使农 民受到一些 2 调整专业结构 . 、 根据“ 三农” 需要 设置专业。农村职业
一定要 深入农村 、 深入 市场进行 调查 , 邀 损失 。由此可见 , 业结 构调整是需要大批农业技术人才 , 农 没 教育在设 置专业时 ,
有相 应的人才就不可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请农 、 、 林 牧和企业有实践 经验的农业技术人 员和 种养殖大户 要从 当地产 业结构 调整 、 民致富以及市场 农 2 农 业 产 业 化 、 品 化 生 产 需 要 复合 型 专 业 技 术人 才 。 的代表进行论证 , 、 商 从当地农 业 、 牧业和 加工生产 体系 、 随着科技和 区域经 济的发展 ,各农户家庭的生产和经营也发 预 测对 人才的需 求出发 , 服务体系出发 , 从整个生 产的产前 、 中 、 后的实 产 产 生 了较大 的变化 , 业产 业化 、 农 集约化 、 品化的程度在逐 步 保 障体 系 、 商 设置所需 专业 , 构建农 、 、 、 、 等专业群 。 林 牧 加 管 提高 , 生产 科技 含量也在逐 步提高 , 、 、 、 、 、 种 养 加 产 供 销一 条 际情况出发 , 还要对老 专业进行 改造 , 赋予新的专 业 龙已是未来农业劳动者和 农业生产 的发展方 向。但从 目前农 在设置新专业的同时 , 使老专业焕发新 的生机 。 村状况看 , 乡村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 市场或企业只存 内涵 , 多数 与 在 着简单 的产品 购销 关系 ; 有的 只顾 生产 、 不顾销售 , 生产经 3 改革 办学形式 , 、 实行灵 活 多样 的开放式 办学 。长期以
论述农村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
论述农村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我国的农村经济有着其独特的性质,要想发展农村经济搞好农村经济建设必须做好农业经济产业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农业产业发展为工业、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劳动力等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及命脉,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并对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率、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也只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更好的使得农业生产吸收现代化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这两方面的开展都与农村人口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就如今来看我国农村人口的素质还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在我国现阶段有着近8亿的农民,而其中劳动力达到了5.1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者3.25亿[1]。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劳动人口中普遍存在教育程度低的现象,在我国农民平均教育年限不足7年,而在一些中等发达国家这个数据达到了12~14年甚至是我国的一倍左右,由此可见其中的差距。
在我国农村,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占 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
要想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首先就需要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源转化,其中首当其冲的即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在劳动力转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是培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方式。
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和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要进行农村的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2]。
为了更好的促使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在开展过程中要紧扣以下三点。
1 注重务农农民素质的再培养1.1 正视农业人才培养农民在现在以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人口的主要部分。
在现如今科技争先的年代,我国的广大农民也要转换思想、提高认识将自身转化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农民。
而且在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巨大调整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将从传统的农业上脱身出来转化为新型农民从事与科技接轨的新兴农业产业,因此对这部分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讨如何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有效的结合
探讨如何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有效的结合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前化解农村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良性循环机制仍然迫在眉睫。
本文分析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标签:职业教育;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我们会发现:一方面是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农村职业教育生源短缺,学校资源浪费,农业管理部门无所事事。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结合迫在眉睫。
一、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1)农村职业教育缺乏农村特色,与劳动力实际要求相脱节。
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不适应农民的需求。
一方面是农民迫切需要提高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大多农民等米下锅。
出现这种落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职业学校脱离农民实际需求,片面注重学历教育,办学模式单一,教育内容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要求,调整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实验实习基地的生产管理水平缺乏先进性和示范性,致使许多农家子弟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2)教育培养目标主体错位。
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出真正热心农业、具有专业技术、能够开发致富、为农业经济做贡献的新型农民。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管理者。
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对农村发展的关心程度。
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村现实存在较大距离。
由于许多农村职业学校都是由普通高中改制而成,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基本上来自普通中学,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专业定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都是多年一贯制。
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
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地区对于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职业教育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村经济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和农业生产需要的专业技能往往与城市有所不同。
因此,在开展职业教育时,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加强职业教育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力度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为了培养更多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培养。
对于那些具备一定基础的农村青年,可以通过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证书的发放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青年,我们应该提供基础教育,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关键。
为了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职业教育工作。
四、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机制为了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机制。
首先,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村学生,我们应该提供更加优惠的入学条件和学费补助政策,让更多的农村青年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
其次,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结: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我们需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培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新农村经济建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新农村经济建设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与压力。
在农业结构上,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农村缺乏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的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呈现出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复杂局面。
要实现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找准发展方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内容结束,总字数2000字】1.2 职业教育服务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服务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职业教育服务可以为新农村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技能,适应现代化产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服务可以促进新农村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乡村产业创新和发展。
职业教育服务还可以加强农村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助力新农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服务对于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新农村经济建设需求新农村经济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升级。
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
无论是在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实现剩余劳动者有效转移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此可以看出,培养劳动者素质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环节,然而结合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发现,在众多的教育模式当中,运用职业教育的方式是最适合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教育模式。
因此本文将以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分析其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够为我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建设性人才。
当然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只有培养农业型经济人才,才能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职业教育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职业教育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劳动力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根据农业普查显示,我国从事农业劳动人员的数量无论是在总数方面还是相对数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减少,并且其中拥有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丰富工作经验的劳动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我国要想完成从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科技化农业模式的转变,一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
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普及,让农业劳动者更加熟练掌握生产技术信息,能够明确掌握市场情况,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农业产品。
1.职业教育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在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让其劳动力进行有效转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规模将会越来越科技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因此更多的农业从业人员将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有效转移。
如今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将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之间,然而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适应性分析
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适应性分析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当前习惯知识经济时代得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得迫切需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所需要得劳动力不是现有得低素养劳动力,而是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科技水平论文联盟和专业技能得新型劳动者.假如农村劳动力没有良好得素养,就不能习惯新时期对高素养劳动力得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不能顺利进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得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一句空话.一、中职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由于劳动者得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得能力和素养可不能与生俱来,必须通过教育投资来获得.教育是一种隐藏在人体内得能力增长得生产性活动,能够增长一个人包括科学知识、生产技能以及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各种生产能力在内得综合能力.因此,教育投资比物得投资更有效,它是人力资本形成得重要途径.提高农村人口素养,从教育渠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确实是要让农民参与教育消费和投资.可我国农村经济现还处在脱贫期,农民人均收入低,非常难实现完全个人化得系统教育投资和消费,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得统筹协调,选择适宜农村经济进展需求得投资形式.20多年来,义务教育在农村得普及,使一代青壮年农业人口差不多完成了基础教育,具备一定得基础文化知识.但由于基础教育重应试,学习不具技能性,学生毕业后习惯不了职业角色得转换,造成智力资源得巨大白费,加之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行业对从业者得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具体化和多样化,农业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寻求就业得机会越来越小,这与农村经济进展迫切需要转移富余劳动力得状况形成了特别现实得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得有效途径确实是进展职业教育.二、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进展201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2688万人,在西部得一些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273元,贫困成了农村得代名词.造成农村贫困得根源是多种多样得,贫困得自然条件论认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交通封闭等自然条件是造成农村贫困得根源;贫困得政策论认为,长期打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和国家对都市经济得政策倾歪妨碍了农村得进步和进展;贫困得文化论认为,农民得文化素养低下,即农民所持有得观念、知识、科技得落后,是制约农村脱贫得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不管是自然条件依然国家政策都只能从客观上去摆脱农村得贫困,却不能从主观上根治它.唯有提高生产过程中最活跃得生产力——人得思想、文化意识,让农民在同意文化教育后主动参与到现代农业和工业中去.注重农村劳动力人口素养和技能得提高,充分发挥教育在农村经济进展中得作用,对农村适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们具备一技之长,既从整体上加大了农村人力资本得存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其从业得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经济得可持续进展拥有后劲保障.解决农村贫困,实现农民增收得有效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去乡镇企业以其离土不离家得特点,吸引了大量农村流转劳动力.但自中国加入wto发来,许多缺乏自身优势得乡镇企业在激烈得市场竞争中被拉下马来,整体上对剩余劳动力得吸纳明显减少,加上城乡间收入消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差距对农村劳动力得妨碍,进城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得首选.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北京、大连、苏州、福州、广州、深圳等26个都市,涉及建筑、机械、电器、化工、服装,餐饮和旅游等行业得2783家企业所作调查表明:农民工已占到企业职员总数得598%,其中绝在多数来自相对富裕或中等地区,受地理环境、思想观念、信息不畅等因素得妨碍,真正贫困地区得农民却不能走出山沟.由于贫困地区得农民离市场较远、文化程度低、缺乏商品意识,想要进城务工,必须通过从心理素养、生存能力,到工作技能上得培训,才能与其他得进城农民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因此,借助于职业教育,综合其他方面得力量,积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变庞大得农村人口负担为巨大得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进展.三、抓住农村经济进展契机,大力推进中职教育得进展随着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得转变,传统农业在农村经济中得主导地位也受到非常大得妨碍,要紧体现在农业生产力落后论文联盟、科技含量低、农业国内生产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得比重越来越小.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一旦农业进展滞后,势必直截了当妨碍到农民收入,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得进展.如何才能中国农业在入世后自主参与激烈得国际竞争,方法确实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通过对农业从业人员得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农业生产得知识技能和按市场规律运用得农业经营方式,使之更习惯现代农业进展得需要.对此,中职教育就应紧紧瞄准农村劳动力市场,形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得新格局,加快农业市场化得进程.中职教育更应抓住城乡劳动力分布不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一线产业工人得需求不断扩长得大好时机,积极开展劳动力培训,培训习惯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需求得生产有用型技术人才,再向劳动力需求地输送.。
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盐城的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盐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与多极性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使盐城农民改变了原有生产生活条件与方式,农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走出传统经营模式,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盐城乡村又一次重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
这一变革客观上要求盐城在乡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上寻求新的突破。
能够为盐城乡村经济社会直接服务、最具有推动力的是乡村职业教育,其规模与水平将直接影响盐城乡村劳动者素质,进而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乡村职业教育既有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更具有促进农民发展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内涵。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当前盐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可靠调查发现,盐城的农村正发生相当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经济上和职业教育上。
首先是经济。
盐城农村经济正出现如下的发展趋势:(一)工业化: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非农业化程度日趋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产业结构急剧变化。
80年代以来,盐城农村产业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单一的农业结构状况,出现了三类产业全面发展,并渐趋协调、合理的新局面。
据统计,2010年盐城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和建运商饮类分别占20%、62%和18%,与上年相比,农业下降了7个百分点,工业则提高5个多百分点、建运商饮上升1个多百分点。
在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工业和建运商饮占农村劳动力比重分别为73%、16.4%和10.6%,与上年相比,农业下降2.6个百分点,工业上升1.6个百分点,建运商饮上升1个百分点。
农业内部也正由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向农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全面发展转变。
2010年农业总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多,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增长 2.8%、6.2%、9.7%、12.5%。
从业人数分别占90.6%(290万人)、1.2%(3.9万人)、6.9%(22万人)、1.3%(4.1万人)。
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适应性浅析
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适应性浅析关词:中职教育转培训农村经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需要。
实现我国农村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变,所需要的劳动力不是现有的低质劳动力,而是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具有较高文化平、科技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新劳动者。
如果农村劳动没有良好的素质,就不能适应新期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就不能顺利进行,农村经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为一句空话。
一、中职教育与农村人资源开发舒尔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验和熟练程度等的能力和素质不会生俱来,必须通过教育投资来获得教育是一种隐藏在人体内能力增长的生产性动,可以增长一个人括科学知识、生产技能以及凝结劳动者身上各种生产能力在内的综能力。
因此,教育投比物的投资更有效它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途径。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从教育渠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要让农民参与教育消和投资。
可我国农村经济还处在脱贫期,农民人均收低,很难实现完全个人化的统教育投资和消费,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统筹协调,择适宜农村经济发展求的投资形式。
20多年来,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使代青壮年农业人口基本完成了基教育,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识。
但由于基础教育重应试,学习具技能性,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职角色的转换,造成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之经济结构调整,兴产业、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技要求越来越具体化和多样化,农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寻求就业的机越来越小,这与农村经济展迫切需要转移富余动力的状况形成了非常实的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职业教育。
二、中职教育与农经济发展201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总数为2688万人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农生活水平低下,农村人均纯入仅为3273元贫困成了农村的代词。
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源是多多样的,贫困的自然条件认为,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交通闭等自然条件是造成农村贫的根源;贫困的政策论认为,长计划体制下农产品格过低和国家对城市经济的策倾斜影响了农村的进步和展;贫困的文化论认为,农民的文素质低下,即农民所持有的观念知识、科技的落后,制约农村脱贫的重要因素。
打造农村中职“适合的教育”
打造农村中职“适合的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职教育也备受关注。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农村中职教育必须寻找适合的发展之路,打造“适合的教育”,以满足农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农村中职“适合的教育”。
要适应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未必有机会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农村中职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重点。
农村中职教育应当依托当地的产业特色和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职业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为他们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要加强农村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农村中职教育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教育。
要加强农村中职教育与产业的对接。
农村中职学校应加强与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助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与此学校还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适时与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开设能够满足当地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农村中职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就业出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道路。
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包括实践教学、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农村中职教育的文化传承。
农村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乡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不忘根本,热爱乡土,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打造农村中职“适合的教育”,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村经济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毕业论文农村经济毕业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经济的现状分析农村经济的现状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同时,农村经济也存在着一些机遇,如农村电商的兴起、乡村旅游的发展等。
了解农村经济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新兴产业,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还应该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如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农民创新等。
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扮演积极的角色,提供政策支持、提供公共服务等。
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可以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
另外,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还包括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也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五、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适应性分析【摘要】所谓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的适应性也就是两者的内在必然关联性。
一是中职教育怎样合理有效的
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面对当前农村快速发展、农村适龄劳动力对职业教育
需求越来越大的大好形势,中职教育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转移培训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但截至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
60012万人,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6.8%,小学程度占40.2%,初中程度占
46.3%,高中程度占6.4%,大专及以上程度占0.3%。
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而在发达国家农
业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为12年以上。
由此可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严重滞后,必然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和
农业生产的发展瓶颈。
只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广大农民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市场经济知识、
民主法律意识,掌握各种专业技能,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当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如果农村劳
动力没有良好的素质,就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就不能顺利进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一句空话。
中职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有四种:即体力投资、智力投资、国内人力资本转移的费用、境外移民费用支出。
其
中体力投资是通过住房、医疗、饮食的投资来获得的基本生产生活能力的保障,属最基本的人力资本投资。
而智力投资则是经过国家、家庭、个人的教育与培训投资才能具备的智能文化素质。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
论认为,由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度等的能力和素质不会与生俱来,必须通过教育投资来
获得。
教育是一种隐藏在人体内的能力增长的生产性活动,可以增长一个人包括科学知识、生产技能以及
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各种生产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育投资比物的投资更有效,它是人力资本形成
的重要途径。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从教育渠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要让农民参与教育消费和投资。
可我国农村经济
现还处在脱贫期,农民人均收入低,很难实现完全个人化的系统教育投资和消费,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
的统筹协调,选择适宜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投资形式。
20多年来,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使一代青壮年
农业人口基本完成了基础教育,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
但由于基础教育重应试,学习不具技能性,学
生毕业后适应不了职业角色的转换,造成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加之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行业对从
业者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具体化和多样化,农业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寻求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小,这与农村
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转移富余劳动力的状况形成了非常现实的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职
业教育。
所谓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的岗前培训,也是对大批熟练的一线劳动者的教育。
按层次分初、中、高三等。
初等职业教育是小学后,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职业基础知识的工人、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
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其他从业人员;高等职业教育则主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
管理人才。
具体到我国农村,选择怎么的职业教育形式才能既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能让农民广
为接受呢?《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教育可
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目标,培养
适应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发挥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我国农村
普遍劳动力过剩且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就应着力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科技文
化素质,使其素质和能力达到异地务工条件,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延伸。
此外,随着我国产业化进程
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需要数以亿计的一线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和定位正好与此相吻合,所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心应放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
中职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
201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2688万人,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
3273元,贫困成了农村的代名词。
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
贫困的政策论认为,长期计划体制
下农产品价格过低和国家对城市经济的政策倾斜影响了农村的进步和发展;贫困的文化论认为,农民的文
化素质低下,即农民所持有的观念、知识、科技的落后,是制约农村脱贫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无论是自
然条件还是国家政策都只能从客观上去摆脱农村的贫困,却不能从主观上根治它。
唯有提高生产过程中最
活跃的生产力--人的思想、文化意识,让农民在接受文化教育后主动参与到现代农业和工业中去。
注重农
村劳动力人口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充分发挥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农村适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
能培训,让其具备一技之长,从整体上加大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大范围内增强其
从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后劲保障。
解决农村贫困,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过去乡镇企业以其离土不离家的特点,
吸引了大量农村流转劳动力。
但自中国加入wto发来,许多缺乏自身优势的乡镇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被
拉下马来,整体上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明显减少,加上城乡间收入消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差
距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进城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首选。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北京、大连、
苏州、福州、广州、深圳等26个城市,涉及建筑、机械、电器、化工、服装,餐饮和旅游等行业的2783家
企业所作调查表明:农民工已占到企业员工总数的59.8%,其中绝在多数来自相对富裕或中等地区,受地
理环境、思想观念、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真正贫困地区的农民却不能走出山沟。
由于贫困地区的农民
离市场较远、文化程度低、缺乏商品意识,想要进城务工,必
须经过从心理素质、生存能力,到工作技能
上的培训,才能与其他的进城农民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此外,经济发达地区有可能吸纳劳动力的行业
,如制造、旅游、餐饮服务等,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中职起点的实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借助于职业教
育,积极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变庞大的农村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
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1989年抽样调查,农户人均收入中文盲户442.84元,小学户542..96元,初中户616.3元,高
中户639.85元,中等职业教育户740.9元。
这充分体现了中职教育在农民增收中的实效性,也为农村选择
教育投资形式提供了依据。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收入整体偏低,许多家庭在子女完成了初中教育后就难以再
继续支付高昂的普通高中教育费用,加之接受普通高中教育要三年时间,毕业后再深造的难度很
大、比率小,教育收益的周期长、风险大。
从教育投资的角度来看,他们宁愿选择通过中职培训后在家乡
从事科技农业经营,或到城里找一份工作,以改善现实落后的生活条件。
而中职教育以其在同等教育程度
下的费用低、年限短且灵活、投资收益快、专业技能性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等特点,成为最适应农村适
龄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最佳投资形式。
抓住农村经济发展契机,大力推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随着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传统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农业生产力落后、科技含量低、农业国内生产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小。
而我国又是一
个农业大国,一旦农业发展滞后,势必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何才能中国农
业在入世后自主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办法就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让他们掌握先进农业生产的
知识技能和按市场规律运用的农业经营方式,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对此,中职教育就应紧紧瞄准
农村劳动力市场,开办各类新型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培训班,培训当地的农业科技带头人,形成农村
人力资本投资的新格局,加快农业市场化的进程。
其次是从整体劳动力分布来看,呈现出东部劳动力不足,西部劳动力大量剩余的地域差异。
为此,中职教
育更应抓住城乡劳动力分布不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一线产业工人的需求不断扩长的大好时机,积极开
展劳动力培训,培训适应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需求的生产实用型技术人才,再向劳动力需求地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