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逻辑的基本规律共88页
LG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三、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如(1)说有鬼这当然不对,但说没有鬼又太武断 了。 (2)他们之间的矛盾,既不属于敌我矛盾, 又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四、排中律的作用
1.排中律的作用 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2.排中律的应用 (1)当我们面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的时候,
根据排中律即可断定二者必有一真。 (2)排中律是间接证明的逻辑根据。
• 三条逻辑规律从不同方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但需注意它们的适用范围、逻辑要求、错误的 性质以及作用的不同。
三、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模棱两不可” (不置可否)(骑墙居中):对两个 互相矛盾的思想都予以否定。
“模棱两可”一词来自《旧唐书·苏味道传》。据说唐 朝武则天统治时有一位宰相,名叫苏味道。他对问题 的正反两方面意见,从来都是不表示任何明确的态度。 他曾对别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 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为此,当时的人给 他起了个外号叫“苏模棱”。因此,“模棱两可”即 指对事物的认识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含含糊糊, 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似乎此,似乎彼”。
本章概要
• 逻辑基本规律是在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中普遍 起作用的思维规律,它们概括地表现了逻辑思 维的确定性。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 矛盾律和排中律。
• 同一律要求每一思想自身保持同一性;
• 矛盾律要求对互相否定(互相矛盾与反对的命 题)的思想必须否定其一;
• 排中律要求对互相否定(互相矛盾与互相下反 对的命题)的思想必须肯定其一。排中律的运 用有若干限制,特别是,它是在二值逻辑中运 作的。
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讲假话,罪犯是谁?
当然是乙!
甲、乙、丙、丁四人参加高考后 有以下议论:
第五讲 逻辑基本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2 一个月了,这个问题时时刻刻缠绕着 我,而在工作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 时候,又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 去想它了。 “时时刻刻缠绕”和“工作非常繁忙或心 情非常好的时候暂时抛开”是互相矛盾 的概念,用在同一个语句中,同样是属 于自语相违的错误。 例3 整个大楼一片漆黑,只有胡老师房间还 亮着灯。
5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第一,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概 念自身的同一。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称为“混淆概念” 或“偷换概念”。一般地说,“混淆概念”指无意 识地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指有意识地违反同 一律。有意识地违反逻辑规律,称为“诡辩”。 “偷换概念”是一种诡辩。
27
例1 在一次关于有鬼还是无鬼的辩论赛后, 某主持人总结说:“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 烈、很好。但我个人认为,既不能说有鬼, 也不能说无鬼,有没有鬼因人而异,信则 有,不信则无。” 表面看来,主持人的话很有道理,但“有鬼” 与“无鬼”是相互矛盾的概念,不可能同 时都否定。主持人实际上犯了“两不可” 的逻辑错误
“稻草人”错误 = 先歪曲对方,再批驳对方
11
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总经理说:“根据以往贵 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格的要 求,我公司蒙受了损失,希望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情 况。” 乙方总经理说:“在不履行合同中出现有不符合要 求的产品,按合同规定可退回或要求赔偿,贵公司当 时既不退回产品,又不要求赔偿,这究竟是怎么回 事 ?”
29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联系和区别
矛盾律要求:对互相矛盾或互相命题反对的两个命 题,不能同时肯定。否则,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排中律要求:对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否 定。否则,犯“两不可”的错误。
第五章__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一 同一律
(一)主要内容
1.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有的概念和命题都必须 与自身保持同一。
2. 公式:A=A,或者
3. 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A性。A
(二)基本要求:
1. 所使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 2. 所使用命题的意义和真值必须保持同一。
(三)逻辑错误:
(二)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两可”)
第一组: 我花了近一年多的时间,才写完这本书。 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宫室。 他是很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第二组: 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万里长城是一道天然屏障。 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马列主义
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我是有信心做好此事的,只是感到没有把握。
3. 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 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
4. 小李和小王下了两局祺。小张遇到小李: ──“你赢了吗?” ──“没赢。” ──“那么你输了?” ──“也没有输。”
5. 这次试验一定会成功,当然,也有失败的可能。
6. 要说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这不符合事实,因为世界上的植物 物、动物,甚至恒星等物质都是有生有灭的。
7. 我不认为一切金属都是固体,也不认为一切金属都不是固体 。
8. 对于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在科学未证实之前,我的态度是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9. 这次考试我一定能通过,因为我这次信心十足,家里人也很 鼓励我,支持我。
10. 病人:我的记忆已经完全丧失了,我现在记不得任何东西。
医生:什么时候开始的?
病人:今年春节晚会结束时,我记得那时一阵兴奋,接着脑 子里便是一片空白,什么都不记得了。
3. 作用:保证思维的明确性。
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 在论证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 必须有充足理由作为根据。 充足理由律公式: A真,因为 B 真,并且B能推出A 。
考考偷马者
有一次,邻居偷了华盛顿家的一匹马。华盛顿 同一位警官到邻居的农场里去索讨,但那人拒绝归 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 的眼睛,对邻居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 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我说 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居急忙争辩说。华 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我又说 错了……”邻居还想狡辩。“是的,你错了。”警 官说,“证明马不是你的,必须把马交还给华盛顿 先生。”
(自相矛盾的概念) 。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敌人基本上被我们全部消灭了。 (3)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水面,发出 紊乱的节奏声。 (4)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 (5)不学好语法,难免不出病句。
2、使用矛盾关系或否定关系的两个判 断反映同一对象情况(自相矛盾的判断)。 (1)电站外高挂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笔写 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 违者法办。” (2)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为寻找失散30多 年的女儿,千里迢迢从日本回国。上飞机前, 他给女儿拍了一封电报。 (3)清晨,天刚发亮,我们就披着万道霞光, 开始军训了。
注意: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讨论、发言,都 要有明确的主题,始终围绕这个中心, 而不要随意离开这个中心,这是同一律 起码的要求。 若写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 发言、作报告,脱离中心,漫无边际; 或讨论、争论问题,理屈词穷就岔开话 题,这些不管有意无意,都是违反同一 律的表现。
(四)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 中,由于认识不清,无意识地、不自觉 地把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 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 或者把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从而作出不恰当的判断。 变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我们只 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才可以保持不变。
第五章逻辑基本规律
三条规律的比较
同一律 规律的要求 (在“三个 同一”的前 提下) 规律的意义 矛盾律 排中律
对任何一个 不能同时认 不能同时否 思想不能中 可一对矛盾 决一对矛盾 途改变其含 或反对命题 或下反对命 义 题 保证了某个 思想 含义的确定 性 保证了某个 思想 否决的确定 性 保证了某个 思想 选择的确定 性
违反排中律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 一对象作出两个互相矛盾判断,形成对立无中的思 想时都加以否定。它只有在排中状态下才能起作用。 因此,需要注意: 1.对某些暂时还没有确认的事物,不明确表态,不 属于违反排中律。 例如:有人问,“地球以外有没有人?”对这个问 题,既不能肯定说有人,也不能肯定说没有人,这 是一个还没有确切结论的问题。 2.对包含错误假定的“复杂问语”不明确回答并不 违反排中律。 例如:“是你昨天把椅子毁坏的吗?” 这就是包含 错误假定的“复杂问语”,我们不但不能作出明确 回答,还应予以指明或驳斥。
矛盾律和排中律图示区别
可以由真推 假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不能同 真
不能同 假
若同时断 定
若同时否 定 可以由假推 真
违反矛盾 律
自相矛 盾 两不 可
下反对关系
违反排中 律
实例分析
例: 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波西娅有 三只盒子:金盒、银盒、铅盒。其中一只里有波西 娅的肖像。每只盒盖上各有题词一句,她在盒子上 写了如下题词: 金盒:肖像在这只盒里。 银盒:肖像不在这只盒里。 铅盒:肖像不在金盒里。 波西娅交了底:这三个陈述中至多有一个真。 根据基本规律分析肖像哪个盒子里? 分析:肖像在银盒里。因为肖像在金盒里和“肖像 不在金盒里”是矛盾关系的命题。根据排中律,二 者必有一真。因此银盒的那句话是假话,这样,肖 像在银盒里就应该是真的,所以,肖像在银盒里。
逻辑基本规则
逻辑基本规则一、同一律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有确定的内容,即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的含义必须始终保持一致。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的一致性和确定性,不能随意改变概念的含义。
二、矛盾律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
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否则会导致逻辑上的矛盾。
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逻辑的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
三、排中律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必然有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命题,如果它与另一命题互为矛盾,那么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明确表达命题的真假关系,不能含糊其辞。
四、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指在推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
推理规则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则是根据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推理的过程。
推理规则要求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必须保持逻辑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五、集合论规则集合论规则是集合论中的基本规则,包括集合的表示、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性质等。
集合论规则在数学、逻辑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研究集合、关系、函数等概念的重要工具。
六、概念规则概念规则是指在使用概念时所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
概念规则包括概念的明确性、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等。
概念的明确性是指在使用概念时必须明确其含义;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指在使用概念时必须遵循其定义和使用范围。
概念规则要求人们在运用概念时必须保持逻辑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七、归纳逻辑规则归纳逻辑规则是指在归纳推理中所必须遵循的逻辑规则。
归纳逻辑规则包括简单枚举归纳、完全归纳、科学归纳等。
简单枚举归纳是根据一些具体事例直接得出的结论;完全归纳是根据某一类事物的全部成员的性质得出结论的推理;科学归纳则是根据某一类事物中部分成员与另一类事物的某种属性有必然联系而推出该类事物所有成员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第五章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遵守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前提
第二节 同一律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公式是: 是 公式是:A是A
同一对象
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时间 同一关系
第三节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二、矛盾律对正确思维的逻辑要求 三、矛盾律的作用 四、关于悖论
二、运用逻辑学基本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运用逻辑学基本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下面短文是否违反逻辑规律,为什么? 分析下面短文是否违反逻辑规律, 分析下面短文是否违反逻辑规律 为什么? 李庄的北山要劈山动土挖一条大渠,引水灌田, 李庄的北山要劈山动土挖一条大渠,引水灌田,县 委领导审批报告说不行!要保护文物,开渠损害大。 委领导审批报告说不行!要保护文物,开渠损害大。农 业局的人说,既然如此,就不在这里挖渠了。 业局的人说,既然如此,就不在这里挖渠了。县委领导 又说:这里不挖渠农业生产上不去怎么行呢! 又说:这里不挖渠农业生产上不去怎么行呢! 2.甲说:“我明年一定能考上研究生。”乙说:“你这 甲说: 我明年一定能考上研究生。 乙说: 甲说 话 不对。 甲说: 你认为我明年不可能考上研究生。 不对。”甲说:“你认为我明年不可能考上研究生。” 乙 你这话也不对。 甲说: 你的话不合逻辑。 说:“你这话也不对。”甲说:“你的话不合逻辑。” 乙 你的话才不合逻辑呢! 说:“你的话才不合逻辑呢!”甲乙二人的话到底谁的
第五节 充足理由律
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一个思想被断定为真 必须有其充足理由
公式:因为 真 并且B推出 推出A,所以A真 公式:因为B真,并且 推出 ,所以 真 或为: 或为:〔B∧﹙B→A﹚〕→A ∧ ﹚
练习题
逻辑学课件 第五讲 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矛盾律
被害人:“没有,他身高马大,我怎么敢打他呢?” 律师:“这就怪了!那为什么被告人身上有一块紫色的斑痕和 一块红色的斑痕……” 被害人连忙说:“那是他身上原来就长的胎记,不是我打的。 ” 律师:“你连他身上长胎记都知道,你还说你对他不熟悉?” 被害人吞吞吐吐,不能自圆其说。 请问:律师是怎么揭露被害人的谎言?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1、混淆概念 “这小伙很帅,人品好,收入也高,你偏不同意,你 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 女儿:“我要找一个有共同语言的。” 妈妈:“他又不是外国人,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 在某饭店,一位顾客对送鸡蛋汤的服务员说:“小姐 ,你的拇指泡到汤里去了!”服务员说:“不要紧, 这汤不太烫。”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矛盾律
2、在思维领域矛盾律同样是在“同一思维过程”的 条件下才有效的 臧克家《有的人》一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 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伊索曾为奴,主人请哲学家们做客,吩咐准备最 好的菜,伊收集了各种动物的舌头,做了顿舌头宴。 并解释道:“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哲学 家来说是最好的菜。”主人又吩咐明天做最坏的菜, 结果依然是舌头宴,解释道:“难道一切坏东西不是 从嘴里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又是最坏的东西 。”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矛盾律
1.概念方面的要求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一对相互 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概念去表示同一客观对象。 如“圆形的方桌”、“木制的铁器”、“变速的 匀速运动” 2.判断方面的要求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事物不 能做出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论断。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法律逻辑应用教程第五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
• 野狗、下贱胚子 —— 挺伶俐,好一条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矛盾或反对的思
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 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 •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 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
二、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 自相矛盾
• 例如: •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
幸免的一个。 • (2)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
• 矛盾律要求不能对两个 相互排斥的判断都加以 肯定,是指对于同一对 象在同一时间、同一关 系的条件下而言。离开 这些条件,就不是违反 矛盾律。
• (一)在不同时间做出的两个相反 的论断不违背矛盾律
• 丑奴儿(辛弃疾)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已经开了五年车。”
• 乙:你高,你有姚明高吗? • 走路的人回敬道:“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 由“甲和乙比身高”转移
了不起,老子已经走了五十年路了!”
到“甲和姚明比身高”。
由“讨论谁的责任”转移到“各自具备的
资格”
• (1)甲:我比你高。 • 乙:你高,你有姚明高吗? • 由“甲和乙比身高”转移到“甲和姚明比身高”。 • (2)一个汽车司机把一位上了年纪的路人险些撞
伤,两人因此争吵起来,司机说责任在走路的人, 因他走路不小心;走路的人说责任在司机,因司机 开车不小心。争到后来,司机说:“责任不在我因 为我已经开了五年车。” • 走路的人回敬道:“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了不起, 老子已经走了五十年路了!” 由“讨论谁的责任”转移到“各自具备的资格”
由什么论题 转移到什么
盾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 • 公式是:“A或者非A”。
第五章 逻辑学基本规律
B:这件好事是D做的
C:这件好事是B做的
D: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
2、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 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 “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 他俩的答案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是数学老师 刚好走过来,听了他们的谈话,并看了他们的运算结 果后说:“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违反基本要求的逻辑错误
(一)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保持一致。一是前后不 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某个词语,无意或有意地 混淆了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概念;二是无意或 有意把前后两个内涵和外延不同的概念混为同 一概念。
例如: 1、金属是化学元素,钢是金属,所以,钢是 化学元素。 2、在某商店里,一顾客问“同志,这里有好 茶吗?”售货员说:“我们卖的都是好茶,从 来不卖坏茶。”
A 代表任一思想,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 思想要有确定的内容,不能亦此亦彼,必须保 持自身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1、对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有清晰的理解或解释,必要 时加以定义; 2、交流双方对同一概念和命题有共同的理解或解释; 3、概念或命题的含义不能飘忽不定或不加说明而改变; 4、对话的主题或话题不能随意变换。
“转移论题” 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通常 表现为:与人交谈时,答非所问;写文章时,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说话或做报告时没有中 心,口如悬河、漫无边际等。
无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致的逻辑错误属于 “混淆”;出于某种目的破坏概念或判断的同 一造成的逻辑错误,则是“偷换”,属于诡辩。
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趣事
安徽秋浦有个富豪叫汪伦,想请李白来自己家里做客。 写信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
但在汪伦的家乡,没看到一颗桃树,也没有万家酒店。 李白感到上当了,汪伦笑着解释:“我说的不假。我们 这里有一个桃花潭,方圆十里,这不是十里桃花吗?我 们这里有一家酒店,店主姓‘万’,这不是万家酒店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同一律
一、同一律内容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都保持自身的同一性。 换句话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概念、判断要前后一致 逻辑形式: A 是A P ← → P 2、要求 在概念的使用中,要求概念的内涵、外延是确定不变。 例如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干部、群众都必须遵纪守法。 在判断、推理使用中, 要求对某一思维对象所作出的断定是确 定的,论题保持前后一致,肯定就肯定,否定就否定。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对两个互相否定的思 想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就违反了 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产生的 逻辑错误被称之为“模棱两不可”。
例如:
1、既不能说这个青年要求上进,又不能说他不 要求上进。
2、我不承认有些人有特异功能,也不承认所有 人都没有特异功能。
必然P 与 可能非Q 必然非P 与 可能P
□ P 与 ◇﹁ P ◇P 与 □﹁P
这些判断之间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矛盾律
二、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产生的逻辑错误就是“自相矛盾”。 1、相互矛盾或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 例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同一律
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条件。
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
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同一律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的主要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而只有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也才能进行思想交流。
否则,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那就必然会使思维含混不清,不合逻辑,既不能正确地组织思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
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①在同一思维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比如,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嘛,价钱低了行吗?” 显然,这位答话的姑娘故意偷换概念。
我们知道,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姑娘。
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
因此,同一个语词(“价”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但姑娘的上述答话却故意将它们混同起来,用前者偷换后者,这是一种明显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混淆或偷换论题是在论证中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
这种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判断或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
第05章 逻辑的基本规律
今年过节不收礼呀! 不收礼呀不收礼! 不收礼呀不收礼! 收礼只收脑白金! 脑!白!金!
综上所述,不矛盾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不要使矛盾关系判断或反对关系判断同时为 真,也不要用矛盾关系概念或反对关系概念去指称 同一对象 。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思维具盾律的基本错误,就是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概念、判断没有保持一贯性,出现了逻辑矛 盾。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 。通常人们所说 的 “出尔反尔”、“前言不搭后语”、“自己打 自己嘴巴”,都 是思维自相矛盾的生动说明。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这位姑娘眨眨眼,突然理直气壮的说“你配 讲什么精神文明,你的吐沫星子都溅到我脸上了, 你是耍流氓!” 中年人气的说“你是耍无赖.”。 “你才是无赖呢。”姑娘煞有介事的拿出手绢来 擦脸。中年人脸气的铁青,无可奈何。
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
吃饭决定思想体系。
填胃理论
请诸位先生告诉我们吧,究竟何时、何地、在 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 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 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 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象 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和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 象是根本不同的吗?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人们思维的确定性。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p137)
基本错误:思维不确定
(一)混淆概念
(二)偷换概念
(三)混淆论题
(四)偷换论题
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
区别:
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 混淆概念是无意识的
逻辑推理 基本规律
定 性
LOGICIZE 5 - 18
模棱两不可例析:
本赛季NBA总决赛,既不是西部夺冠,也不是东部夺冠。 不能说这是一篇小说,也不能说这不是一篇小说。
甲:这个班有的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乙:有的同学没有通过。 丙: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所谓模棱两可,并不是说对互不相容的思想都肯定, 认为两者兼可,而是对这样的两种思想“模棱以持两端”, 骑墙居中、似是而非,既否定A,又否定非A,在A和非A 之间游移不定、含糊其辞。
LOGICIZE 5 - 16
5.4.3 违反基本要求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 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此时,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 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含糊其词,骑墙居中,犯“模棱 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袁枚 《随园诗话》
LOGICIZE 5 - 8
5.3 矛盾律
5.3.1 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 同一思维过程: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或同一方面)下,
对同一对象的思考、断定。 互相否定的思想: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不能同真:只能一真;一真时,另一假
LOGICIZE 5 - 9
同 有自身的同一 不能同真,必有 题不能同假,必 同
前
性
一假
有一真
目
提:
的:
在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保
同
证
一 •对任何思想不 •不能同时认可一 •不能同时否决一 思
思 能中途改变其 对矛盾或反对命 对矛盾或下反对 维
逻辑的基本规律-参考资料
同一律及其逻辑要求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正确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自身同一。
同一律有三条逻辑要求。
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称为“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例如:世间万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我是人。
--------------------------------------因此,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在这个推理中,两个前提中的“人”不是同一概念。
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因此,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
”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混淆概念是无意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甲概念理解成乙概念。
如:白头翁是鸟,老王头是白头翁,所以,老王头是鸟。
这是把不同概念的“白头翁”混为一谈,导致三段论推理错误。
商家“买一赠一”的促销广告,玩的就是“偷换概念”的把戏。
两个“一”的概念内涵大不相同,“买一”的“一”是你要买的东西,比如:一件西服,“赠一”的“一”,如果你也理解成一件西服,那就太幼稚了。
这个“一”有可能是一根领带或一个精美的袋子而已,决不会是一件西服。
在修辞学中,对词语的有些别解(故意转移语义)就是通过故意偷换概念、违背同一律,以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的。
如:四十而不惑——一个女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了诱惑力。
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
第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论题必须保持同一。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称为“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某律师有如下辩护:“被告李××虽然盗窃公款属实,但他在部队服役期间曾两次荣立三等功,是有立功表现的。
根据我国, 刑法, 第 68条之规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被告李××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转移论题例析:审判员:“你是怎么走上贪污犯罪道路的?”贪官:“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政府!”甲:“你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吗?”乙:“我的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