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任课教师:编写: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唐河县星江中学目录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 (7)1.邓稼先 (8)2.说和做 (15)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3)4.孙权劝学 (28)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36)第二单元感受爱国情怀 (41)5.黄河颂 (42)6.最后一课 (48)7.土地的誓言 (58)8.木兰诗 (66)写作:学习抒情 (7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79)第三单元品味人间真情 (83)9.阿长与《山海经》 (83)10.老王 (89)11.台阶 (96)12.卖油翁 (102)写作:抓住细节 (106)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 (109)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10)14.驿路梨花 (114)15.最苦与最乐 (118)16.短文两篇 (125)写作:怎样选材 (13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37)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哲理 (142)17.紫藤萝瀑布 (143)18.一棵小桃树 (148)19.外国诗二首 (152)20.古代诗歌五首 (160)写作:文从字顺 (168)第六单元探索自然科学 (172)21.伟大的悲剧 (172)22.太空一日 (178)23.带上她的眼睛 (183)24.河中石兽 (187)写作:语言简明 (194)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00)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49页】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全册,49页】
1. 导言
本文档是《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导学案,共包含49页内容。

本册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

2. 内容概述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课文阅读
本册共包含多篇课文,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b. 课后练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课后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c. 拓展阅读
本册还包含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册导学案:
1. 按顺序阅读每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2. 完成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扩展自己的阅
读范围。

4.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册导学案,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要认真阅读每篇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要点。

- 在完成课后练时,注意审题,仔细答题。

-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内容。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祝学习愉快!。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炼字·导学案七年级写景抒情类古诗阅读激趣及技巧指导【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引导学生树立从炼字着手赏析诗歌的意识2、明确写景抒情诗歌赏析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初步感知诗歌炼字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七年级学生品析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准确把握写景及其景物特点;初步掌握从炼字角度品析诗歌语句及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炼字小故事1.推敲的来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2.轻风_____细柳,淡月______梅花。

(请从中加一个字,说出其妙处。

)二、炼字:又称“炼词”。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1.找景物——圈出名词2.找景物前后的修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等六、换字法七、习题演练练笔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问题:1、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入”“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本诗的主题?练笔二: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1. “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为人称道,而该句绝妙之处则在一个“横”字,请试作分析。

练笔三:《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哪些景?用笔圈出来。

并归纳景物的特点。

2、你从哪个词可以窥探出诗人此时的心境?为什么?练笔四: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这是一首纯写景诗。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写景的画面,并用一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2、诗眼是哪个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熟读《两小儿辩日》;3.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2.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知识链接】《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盘盂()孰()为汝()多知()乎沧凉()决()2.解释下列加点字:孔子东游()辩斗()问其故()去人近()探汤()多知()不能决()3.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①一儿以日初出远()此独以跛之故()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4.翻译下列句子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4.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⑴孔子不能决也。

5.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三、拓展提升。

庄子欲刺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加点的词:(1)庄子欲刺虎()(2)馆竖子止之曰()(3)两虎方且食牛()(4)一举必有双虎之名()(5)两虎果斗()(6)一举果有双虎之功()2.翻译文中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尊敬的同学:欢迎来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导学案。

本册教材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并提高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全面的学习来促进你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全册的学习导学案,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第一单元:篇章阅读之叙事篇章(总重14学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叙事篇章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写作叙述能力。

通过学习叙事文,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第二单元:篇章阅读之议论篇章(总重18学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同学们对议论篇章的理解与阅读能力,并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议论能力。

通过学习议论文,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观点与论证关系,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能进行准确的表达和写作。

第三单元:词语知识(总重12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词汇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拓展,通过词语的学习,帮助同学们提高认读、理解和运用词汇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句子结构(总重10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句子结构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分析,通过从句、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的学习,帮助同学们理解句子的结构与语法规则,提高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第五单元:阅读理解(总重14学时)本单元将针对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训练与提升,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与文学作品,帮助同学们培养独立阅读与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与准确性。

第六单元:写作训练(总重12学时)本单元将重点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对各类写作题目的训练,帮助同学们提高写作的思路和逻辑,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修辞格与修辞方法(总重10学时)本单元将对同学们的修辞格与修辞方法进行学习和理解,通过修辞的分析和运用,帮助同学们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生动性。

第八单元:阅读诗歌(总重6学时)本单元将针对同学们的诗歌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帮助同学们领悟诗歌的美感和韵律,提高对诗歌形式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精品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精品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2.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及线索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主要作品有:
徘 huái( )
花 pǔ( )
玉 zān( ) 花 p ú( ) 公英
》,作者
,台湾作家。
(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个题目语带双关, 含义丰富, 既指
还包含有
的意思。文中关于“迟到”的回忆属于记叙中的
叙顺序)。
3.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又指
, (记
( 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你觉得文段中哪个字词句段写的好?请用“我觉得 ,, 因为 ,, ”的句式,把你的阅读感受 表达出来。
4.你认为爸爸的教育方法对不对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总结反思】
三 丑小鸭(二课时)
5.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哪些局限?
8.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9.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4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全集(45页)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4。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单元5.黄河颂学案6。

最后一课学案7。

土地的誓言学案8。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10.老王学案11.台阶学案12.卖油翁学案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14.驿路梨花学案15.最苦与最乐学案16。

短文两篇学案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学案18.一颗小桃树学案19.外国诗两首学案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太空一日学案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24.河中石兽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勤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积累字词:三、解决以下问题: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合作探究: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任课教师:编写: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唐河县星江中学目录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 (7)1.邓稼先 (8)2.说和做 (15)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3)4.孙权劝学 (28)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36)第二单元感受爱国情怀 (41)5.黄河颂 (42)6.最后一课 (48)7.土地的誓言 (58)8.木兰诗 (66)写作:学习抒情 (7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79)第三单元品味人间真情 (83)9.阿长与《山海经》 (83)10.老王 (89)11.台阶 (96)12.卖油翁 (102)写作:抓住细节 (106)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 (109)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10)14.驿路梨花 (114)15.最苦与最乐 (118)16.短文两篇 (125)写作:怎样选材 (13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37)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哲理 (142)17.紫藤萝瀑布 (143)18.一棵小桃树 (148)19.外国诗二首 (152)20.古代诗歌五首 (160)写作:文从字顺 (168)第六单元探索自然科学 (172)21.伟大的悲剧 (172)22.太空一日 (178)23.带上她的眼睛 (183)24.河中石兽 (187)写作:语言简明 (194)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00)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精品导学案全套

七年级下人教版语文精品导学案全套

一单元1 邓稼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邓稼.先(jià)元勋.(xūn)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 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与短语;2. 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词语和句子;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和他人的特征;4. 培养对他人多角度观察和了解的能力。

二、重点词汇与短语1. 词汇:开朗、内向、外向、温和、勇敢、胆小、认真、马虎、慷慨、吝啬;2. 短语:但是、因为、所以、既……又、和……一样、跟……不一样。

三、课前预习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本第xx页的课文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 描述一下课文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2. 你认为自己的性格与主人公相似还是不同?为什么?3. 你身边有没有朋友和主人公一样的性格?请简单描述一下。

四、课堂导学1. 词汇复习: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填空:a. 刘明是一个________的男孩,他总是乐于助人。

b. 小红是一个很_______的女孩,她从不参加班级的活动。

c. 李雷不太_______,所以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

d. 小明长得很高,而小李则_______,个子很矮。

e. 她虽然胆小,但是当她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是_______地站了出来。

2. 图片描述: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图片,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描述其中的人物特征。

(图片描述内容省略)3. 对比与归纳: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特征,归纳总结以下句型:a. 小华和小明一样________。

b. 小红和小李不一样,小红很_________,而小李很_________。

c. 她既_______又_______,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

4. 练习与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以下问题,并与同桌进行讨论:a. 描述一下你自己的性格特点。

b. 你身边有没有某个朋友的性格特点和你相似?c. 你觉得性格特点对一个人的生活有影响吗?为什么?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要求,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的性格特点的短文:1. 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2. 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至少包括两个方面;3. 举例说明自己的性格特点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件事情;4. 预测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会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短文两篇》导学案柳园中学初一年级组陈俊娥长的韵味吧。

二、小组合作(一)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2、颛顼()()3、水潦()(二)、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2、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弃其杖()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二、《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们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共21卷。

这部书的思想观点较为庞杂,书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材料和一些神话传说。

三、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

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幻想。

四、关于夸父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山海经海外(三)、翻译重点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考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

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三、课外积累(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诊断性练习】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把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抄下来并记住它们。

2.依题目所示,用“//”将课文划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部分重点突出的内容。

(在原文相应的位置做好旁批)3.探究课文,合作完成: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理解词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为什么?【巩固性练习】5.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畦.()脑髓.()yōng肿()轻jié()6.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词语或短语。

①确实。

()②形容人声喧闹。

()③少有人来。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8.小组讨论:(1)试举出本文中一两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2)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1 (共70页)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2.体会本文动作描写的妙处。

【诊断性练习】1.朗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思考,完成:(1)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举例说明。

(2)本段重点描写了哪个地方的景物?本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简述本段景物描写的顺序。

(4)本段用词极为准确、生动,如“肥胖”写出了黄蜂的体态特征,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请你再举一两个例子分析说明。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请品味其妙处。

【巩固性练习】(选做一题)3.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2 (共70页)4.比较阅读甲乙选段,回答文后(1)-(5)题。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乙】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作品评山水的论断。

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托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体。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画诗,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又有谁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凭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们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洋溢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像。

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去。

(1)甲、乙两文都是写景,但甲文写的是的景色,乙文写的景色。

(2)用原文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甲文可以用概括,乙文可以用来概括。

(3)用横线在甲文中划出总写句,在乙文第二段中画出议论、抒情的句子。

(4)两文描写人体验景物的程序不同,从甲文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到来写景的,从乙文中“随我从桂林到阳朔神游一番,看个究竟”,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的方式,把读者引入画山绣水之中的。

(5)作者写景的目的不同,甲文写景是,乙文写景是。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3 (共70页)二爸爸的花儿落了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2.合作学习,理清本文线索,积极探讨课文内容。

【诊断性练习】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掸.()子咻.()咻玉簪.()骊.()歌花圃.()衣襟.()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挪窝儿:②咻咻:③骊歌:3.这篇文章用的是双线并行的结构,有哪两条线索?怎样贯穿全文?请分析把握。

4.“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又指。

【巩固性练习】5.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肿zhànɡ()叮zhǔ()恐jù()催cù()biàn()子懒duò()ténɡ()鞭chǐ()笑抽tì()6.找出课文中的插叙,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7.“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是本文主人公“英子”在小学毕业典礼上面对成长时的矛盾心理。

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怎样的心情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4 (共70页)第2课时【学习目标】1.合作学习,感知语言。

2.类文阅读,提升能力。

【诊断性练习】1.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1)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

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3)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2.阅读片断,回答问题。

韩主任已经上台了。

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1)请简要概括韩主任讲话的内容。

(2)“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的含义是什么?(3)你知道“长亭外,……惟有别离多……”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试着分析“芳草碧连天”一句的意境。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5 (共70页)【巩固性练习】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重新誉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简直急不可耐了。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3.当母亲已经看了巴迪的诗并赞扬他后,巴迪为什么还要认真重新誊写一遍,并给它描上花边?4.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现了巴迪怎样的心情?5.当母亲赞扬“我”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当父亲说“糟糕透了”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6.你认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怎样的两种评价?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 6 (共70页)三丑小鸭【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掌握并运用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3.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诊断性练习】1.①给加点字注音。

挨啄.()讪.笑()涨.红()沼.泽()骇.人()迸.出()木屐.()飕.飕()②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来势汹汹:沮丧:恭恭敬敬:2.这篇童话写了丑小鸭的成长过程,按下面的提示对课文进行划分。

诞生(第自然段)→磨难(第自然段)→升华(第自然段)3.阅读丑小鸭经历磨难的部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①丑小鸭经历了哪些磨难?②面对这些磨难,丑小鸭是怎样对待的?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4.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①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怜的丑东西!②他感到太幸福了。

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新罗区党建创新课题七年级语文学科“三导式”学习资料7 (共70页)【巩固性练习】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课文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

B.文中的丑小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强权要敢于抗争。

C.文中的丑小鸭有着美丽而善良的心灵,有着自己一份美好而执著的理想,并能为自己的理想去不懈地奋斗。

D.这篇童话事实上可以看做是安徒生的自传,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2.从丑小鸭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3.丑小鸭变成了一只天鹅,这完全是偶然的变化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课文中的丑小鸭不止一次地感到“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体验“丑小鸭”的内心感受,以“幸福”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