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建筑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知识总结建筑设计的总体布局从全局观点出发综合考虑预想中建筑物室内室外空间的各种因素,作出总体安排,使建筑物内在功能要求与外界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

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设计应在总体构思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并受总体布局的制约。

因此,设计构思应遵循“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的原则,先从总体布局着手。

根据外界条件,解决全局性的问题,然后进行单体建筑设计中各种空间的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使单体建筑设计在体型、体量、层数、建筑形式、色彩、朝向、日照、交通等方面同总体布局及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并在单体建筑设计趋于成熟时,再行调整和确定总体布局。

在总体设计构想中,既必须考量采用功能、结构、经济和美观等内在因素,也必须考量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规划建议、周围环境、基地条件等外界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入口方位,内外交通的非政府方式、体型多寡大小的确认、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布局、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协同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必须考量外界因素。

通常先从体型著手,用来抒发设计者的构想。

体型确认后,再研究内部的平面空间组织。

研究体型就是为了化解内外因素之间的矛盾,化解功能和形式之间关系的问题。

比如设计一个博物馆,主要必须满足用户参观路线、光线和视线的建议,而以参观路线最为关键,应当以参观路线做为确认体型的一个内在依据,再根据外部条件使用最合适的体型。

建筑设计的环境构思建筑的体型、体量、形象、材料、色彩等都应当同周围环境协同。

建筑设计构思要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融合起来。

一方面要分析环境对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分析设想中的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

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的宽窄曲折,把自然景色组织到建筑物的视野中。

如果建筑物处于自然风景区,应使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相协调。

例如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建于波恩的名胜古迹区中,基地地势起伏,古树参天,按波恩市政当局要求,不能砍一棵树。

为了保护环境,将五座四合院分散建在丛林之中,成为建筑与环境结合的良好范例。

作为极限建筑空间设计依据的人体运动包络体研究

作为极限建筑空间设计依据的人体运动包络体研究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发展导致了城市中心的地块不停的被分隔,因此出现了许多在空间极为局促、环境极为苛刻或使用者行为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的条件下的极限建筑空间。

在此情况下,根据行为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设计方法,计算出满足使用者功能需求的最小建筑空间,显得十分重要。

然而现有的极限建筑空间的设计数据主要是根据人体百分位参数进行建筑空间以及空间中固定物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缺少设计针对性、空间尺寸不合理、空间使用效率低、建筑能耗大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将首先详细阐述通过计算机编程方式模拟人体运动方式,并通过运动轨迹计算得出人体运动包络体。

人体运动包络体模拟是行为建筑学理论研究推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模拟法。

从而克服了传统实验法存在的样本人体尺度从二维平面研究转化为三维立体空间研究。

在此基础之上,该论文将探讨现存极限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建筑设计中,通过计算空间使用者运动包络体得到他们的详细数据,并以此确定使用者在空间中的活动范围,作为极限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计算出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极限建筑空间形态与体积,从而保证建筑空间可以满足使用者对使用功能的基本需求,提高建筑空间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人体运动包络体可以用于优化极限空间中固定物的位置与尺寸、形状,根据具体使用者的实际测量参数的进行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并保证了固定物的基本使用功能。

关键词:运动包络体;极限建筑空间;行为建筑学;模拟法;空间效率AbstractThe lan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is constantly divided for the sak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limited architectural space was designed and built. The environment of such kind of space is usually cramped. And the users’ behavior is also limited. In this cas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lculate the minimum size of space which can meet the basic functional needs of the users. However, the existing data for limited architectural extent, leads to an increasing number serious issues, such as lacking pertinence, unreasonable space size, low space efficiency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In order to solve this issue, this essay will first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human body by computer programming. After that, enveloping solid will be calculated by the trail of human body. Enveloping solid simulation is a basic simulating method in the inference procedure of behavioral architectur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xperiments, there will be no sample quantity limitation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 in simulating process. And the 2-dimensional human parameter comes to 3 dimensional.Based on which,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limited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and how to use enveloping solid simulation in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first stage, the design data of users can be get from the process of enveloping solid simulation. And the users’ parameter shows the range of activity, which is important reference frame in design procedure. By this method, the functional needs of users can be meet. And space efficiency can also be improved. What’s more, enveloping solid can be used in optimizing the shape and location of fixtures in building as well.Keywords:enveloping solid, limited architectural space,behavioral architecture, simulation, space efficiency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1.2相关概念概述 (3)1.2.1 极限建筑空间的概念 (3)1.2.2 “包络体”的概念及构成概述 (3)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4)1.3.1 行为建筑学 (4)1.3.2 极限建筑空间 (4)1.3.3 包络体的应用及计算方式 (6)1.4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1)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1)1.4.2 研究方法 (12)1.4.3 课题的研究框架 (14)第2章研究基础 (15)2.1人体运动学、运动解剖学 (15)2.1.1 人体运动形式 (15)2.1.2 人体运动的特性与坐标系建立 (15)2.2人体测量学与程序人体基本参数设定 (17)2.2.1 人体上肢静态尺寸测量 (17)2.2.2 程序人体基本参数设定 (18)2.3计算机编程 (19)2.3.1 模拟软件 (19)2.3.2 Toxiclibs类库引用与运动轨迹的向量表示 (19)2.3.3 HE_Mesh类库引用与包络曲面生成 (20)2.4本章小结 (20)第3章程序模拟 (21)3.1程序逻辑 (21)3.1.1 程序参数设定 (21)3.1.2 上肢运动轨迹模拟 (22)3.1.3 上肢运动包络体生成 (30)3.2不同人体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30)3.2.1 儿童(四肢长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30)3.2.2 老年人(活动角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33)3.2.3 残疾人(残肢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34)3.2.4 数据对比 (35)3.3“人体运动包络体”程序对行为建筑学研究方法的扩展 (36)3.3.1 行为建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主要存在问题 (36)3.3.2 “人体运动包络体”模拟对行为建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37)3.4本章小结 (39)第4章 (40)4.1计算满足使用需求的极限建筑空间形态与体积 (40)4.1.1 满足功能需求,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40)4.1.2 根据运动轨迹预测使用者所需的三维建筑空间 (45)4.1.3 节约能源 (49)4.2优化极限空间中固定物的位置与尺寸、形状 (50)4.2.1 包络体与极限空间中固定物的位置 (51)4.2.2 包络体与极限空间中固定物的尺寸 (55)4.2.3 包络体与固定物的三维空间组合 (57)4.3本章小结 (58)结论 (59)参考文献 (60)附录 (63) (74)致谢 (75)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古代有蜗居的说法,用“蜗舍”比喻“圆舍”“蜗”字描述的是空间的形状,后来逐渐演变为居住空间狭小的意思。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93006《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Architecture Design)总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开课学期:第5学期3、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课程修读条件:5、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深化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以及对各类建筑类型的一般设计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各类建筑类型的建筑方案设计的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内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针对具体理论问题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结合理论随时观察随时提问随堂答疑。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有运用国家有关政策、规范、技术经济指标及评价标准的能力,通过各个课程作业,掌握对各类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

三、内容提纲及标准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以及各个设计阶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难点是建筑设计阶段的划分[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的发生与发展第二节建筑的构成要素和建筑设计原则第三节建筑的分类与分级第四节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依据第五节建筑设计程序与设计阶段的划分第六节建筑师业务相关知识简介第二章人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工程学及行为建筑学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行为建筑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第二节行为建筑学第三章单一建筑空间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单一建筑空间的各个空间设计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主要使用空间的设计难点是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主要使用空间的设计第二节辅助使用空间的设计第三节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第四章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掌握建筑空间组合的方法步骤及设计手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空间组合的方法步骤难点是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手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原则第二节建筑空间组合方式第三节建筑空间组合的方法步骤第四节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手法第五章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与建筑群体组合[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以及群体组合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的群体组合难点是场地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第二节建筑的群体组合第三节场地设计第六章建筑设计中的技术与经济问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建筑设计经济分析方法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设计经济分析方法难点是常见建筑结构形式[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第二节建筑设备与建筑设计第三节建筑设计经济分析方法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建筑设计中的美观问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进行建筑形体与立面设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难点是建筑形体与立面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节建筑艺术的特征第二节建筑创作的艺术构思第三节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第四节建筑形体与立面设计第八章住宅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住宅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住宅建筑户内设计难点住宅建筑空间组合[教学内容]第一节住宅建筑户内设计第二节住宅公用部分设计第三节住宅建筑的空间组合第四节住宅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九章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幼儿园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托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使用房间设计第三节托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第四节托儿所、幼儿园基地选择与总平面布置第十章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小学校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各类教学用房设计第三节办公、生活及交通空间设计第四节中、小学校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第五节中、小学校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第十一章商店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商业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商业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商业建筑基地选择与总平面布置第三节商业建筑设计原则与空间组合第四节专业商店设计第五节商店建筑物理环境与设备第十二章旅馆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旅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旅馆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旅馆建筑的基地选择和总体布置第三节旅馆客房部分设计第四节旅馆公共部分设计第五节餐厅、厨房部分设计第六节旅馆建筑设计的其它问题第十三章电影院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电影院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电影院建筑空间组合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基地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三节观众厅设计第四节其它用房设计第五节电影院的建筑空间组合第十四章医院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医院各个空间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综合医院基地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三节门诊部设计第四节医技部设计第五节住院部设计第六节辅助部分设计第七节医院建筑的物理环境与设备第十五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风景园林各基本组成的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与园林建筑第二节园林建筑的布局第三节风景园林各基本组成的设计第四节庭园组合形式第十六章文化馆建筑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文化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文化馆各部分用房设计难点是总平面布局[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文化馆建筑基地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三节文化馆建筑设计一般原则与各部分用房设计第四节文化馆建筑的空间组合设计四、课程学时分配:五、分专业、层次不同要求的有关说明:无六、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考查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设计》,骆宗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主要参考书:《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第三版制订教师:张安皓。

行为建筑学

行为建筑学

行为建筑学的认知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行为建筑学概念,行为建筑学是建筑学与行为科学、心理学交叉的学科,以及说明了行为建筑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说明了人与空间的关系,行为空间关注的更多的是行为本身而非空间,它的根本点也是从人的行为或心理需求出发的。

最后初步探讨了行为建筑学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人一环境关系的研究人一环境关系是一种被称之为人与环境之间的“能动性的交替关系。

关键词行为,行为空间,建筑空间设计,人与环境1.行为建筑学1.1行为建筑学概念行为建筑学是建筑学与行为科学、心理学交叉的学科。

行为建筑学是研究行为与它们存在其中的空间关系的学科,是建立在行为学的基础上,行为学是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揣摩行为背后规律的学科。

主要研究人的需要、欲望、情绪、心理机制等与环境及建筑的关系,研究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与建筑来满足人的行为及心理要求,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1.2行为建筑学研究范围行为建筑学的研究范畴在行为建筑学的研究中,人工环境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以人类行为作为主角的人工环境中,改造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是营造人工环境的主要任务,人工环境是由行为的场所和持续的行为构成的,通过行为把空间和时间联系起来。

行为可以激发、诱导出不同的空间,反之空间也以诱发行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1.3研究行为建筑学的意义行为科学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贡献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行为科学的原理有助于更为全面科学的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此建立起一系列空间行为的理论,包括:场所理论,认知地图分析,私密性与领域感,人类工程学等。

第二,行为科学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启迪了新的设计方法的产生。

2.行为空间2.1行为的定义行为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为是指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在的活动;而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的心理过程:意识过程、潜意识过程。

这也可称为隐行为。

这些内在的行为通常只有当事人才能意识到,别人很难作直接观察或预测。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研究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研究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研究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和建筑学两门学科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在建筑环境中的感受、认知、行为和情感等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价值。

首先,建筑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用户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舒适度、自主性、归属感等。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文化背景、行为模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得到。

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提高建筑的用户体验。

其次,建筑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会影响用户的情感和行为。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来提高使用者的交互性和社交性,从而增加使用者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另外,通过合理的光线、色彩、音乐等元素的运用,可以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建筑环境。

最后,建筑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会影响建筑,建筑也会影响环境。

通过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使设计师更好地运用周围环境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设计师们应该充分运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知识,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创造出更加舒适、人性化、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建筑教学中针对行为建筑空间设计引导

建筑教学中针对行为建筑空间设计引导

建筑教学中针对行为的建筑空间设计引导摘要: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是人对空间最根本的需求,建筑空间设计中,作为建筑师不仅要关注空间,更要关注空间中人的行为,因此良好的行为空间设计也是我们每一个建筑师的最终目标。

因此在建筑基础教学当中,建筑空间与使用者行为的关联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使用者的行为与空间的关联,成为基础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行为;建筑空间,建筑基础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丰富,随之而来的建筑空间也越来越多样化、功能越来越复杂。

这一变化使得建筑师们感困惑,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面对的功能太多,各种建筑空间功能复杂,又不像传统的建筑有经验可循,往往无所遵从,设计师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

而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建筑功能种类和建筑场地现状,建筑师不可能亲身经历所有体验,但只要在设计中把握使用者的行为特点,设计的难度就会迎刃而解。

在建筑教学中,空间和形式是传统教学的必修课程,但学生埋头于形式的研究和空间的组织中,满足于大学生活的象牙塔中,对生活和周边人群的行为毫不关心,这也势必导致将来从业过程中对纷繁复杂的建筑功能手足无措。

因此,现在的高等建筑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使用者的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引导,旨在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能灵活的面对将来的复杂功能空间。

行为在教学中的意义人是环境的设计者,这种设计的实现取决于人类的行为需求。

作为行为主体的人会通过各种建筑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人类的这种行为需求与其所生活的地理气候条件、文化特征、生活习俗等因素密不可分。

设计师只有充分地了解了人类的行为需求与个人行为,营造的建筑空间环境才会满足、呼应人的行为需求,才是真正令人愉快的空间。

同时人也是环境的产物,建筑空间同样地影响着人类行为,而这种影响的实现是建筑空间对人类行为的一种支持,即当建筑空间内必然要发生某种行为时,建筑空间的界面和其提供的环境气氛使得这种行为发生得比较顺利。

如果我们可以分析人们对这种支持的接受程度,了解人们为什么会拒绝或放弃设计师为其提供的这种支持,就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些结论来指导建筑设计,改善建筑空间,使其尽量成为人们欣然接受的空间。

建筑学研究前沿

建筑学研究前沿

建筑学研究前沿建筑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建筑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前进。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研究的一些前沿领域,包括可持续建筑设计、数字化建筑技术以及人性化建筑设计。

可持续建筑设计是当今建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建筑师们越来越关注如何设计出环保可持续的建筑。

这种设计强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并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采用可再生材料、引入自然光和通风等都是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做法。

可持续建筑设计致力于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逐渐成为建筑师们的首选。

数字化建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师们开始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辅助设计和施工。

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建筑师可以更直观地展现设计方案,客户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提供了更高效的施工方法,在建筑过程中可以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也使得建筑师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设计的效果和可行性。

数字化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人性化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研究的另一大关注领域。

建筑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因此建筑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中心。

人性化建筑设计强调提供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和需求。

例如,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建筑师会研究人们的行动路径和习惯,以创造一个符合人们需求的环境。

人性化建筑设计还注重人的情感体验,通过灯光、材料和色彩等元素的运用来创造温馨和愉悦的氛围。

人性化建筑设计旨在创造与人们情感共鸣的建筑,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在建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中,可持续建筑设计、数字化建筑技术和人性化建筑设计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三个方向。

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建筑学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环境挑战。

随着科技、环保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学研究前沿将不断涌现新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的设计理念。

建筑学知识点

建筑学知识点

建筑学知识点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建筑的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空间布局和结构等方面。

建筑设计原理旨在创造出功能完善、美观、舒适且可持续的建筑。

2.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它负责承受和传导重力、风力和其他力的作用。

建筑结构的形式和选择取决于建筑的类型、尺度和材料等因素。

3.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造和装饰建筑物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钢等。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可以影响建筑物的性能、耐久性和外观。

4.建筑历史建筑历史研究建筑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研究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从而为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启示。

5.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指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原则包括节能、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和废物减少等。

6.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指用于建筑施工和维护的各种工艺和技巧。

建筑技术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和维修等。

7.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指对建筑项目进行系统性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建筑规划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建筑群体布局、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8.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空间设计是指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布局和组织的过程。

它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功能需求、人流和照明等因素,以创造出舒适和有效的使用空间。

9.建筑美学建筑美学研究建筑艺术和美感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运用比例、对称、尺度和材料等元素,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的建筑作品。

10.建筑与人类行为建筑与人类行为的研究将建筑与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行为联系起来。

通过理解人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建筑师可以设计出适应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

总结:建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历史、可持续建筑、建筑技术、建筑规划、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美学和建筑与人类行为等。

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

一、关于现象学及建筑现象学建筑学是一门复杂而多义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技术与逻辑,更依赖经验预与感知.就建筑设计过程而言,也并非绝对的客观推理,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设计者的"先验"不可避免的影响设计结果.正是这种"经验主义"的色彩,使建筑学与现象学有着天然的契合点.现象学"直观、明察"的研究方法和注重主体经验的研究态度对认识纷繁复杂表象下的建筑本质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上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拉夫、西蒙、诺伯格·舒尔茨等人已将现象学引入建筑学,形成了建筑现象学的雏形.尤其是舒尔茨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基础上提出"场所精神",使现象学得到建筑界的广泛接受.在设计实践中借鉴"知觉现象学"的斯蒂文·霍尔,也一直是国内建筑界讨论的热点.通过对霍尔及其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哲学是作为建筑师的一种修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建筑师的喜好取舍、是非标准,进而间接地指导了建筑师的实践.现象学之于霍尔,并不是个人风格的标签,而是设计思想的来源.所以向霍尔学习,仅关注其风格问题和"叙事性"是不够的,还应该追问他的设计思想源泉和工作方法—尤其是后者—一种现象学的思考角度和工作方法.从胡塞尔提出主体意识现象学到海德格尔的"存在现象学"再到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时至今日,现象学已经是拥有近百个分支,渗透到各个学科的一种显学.美国现象学史学家施皮格伯格评论说,现象学"象一条河,包含有若干平行的支流,……它们有共同的出发点,但并不需要有确定的可预先指出的共同目标".可见将这些现象学运动各成员统一在一面大旗下的是一种"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胡塞尔的名言"回到事物本身去".这句看似简单却直指人心的口号所表达的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态度."面对本质"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个问题之前先将存在的判断放进括号中去,存而不论(哲学上称为"悬置"),因此现象学是反对预设结论、反对对文献的过分依赖的,现象学强调教授的知识并不等同于真理,"传授的对象"和"思考的对象"( 3 )两者是有区别的.因此,对于类型学的设计方法为主流的国内建筑界,在设计实践中借鉴现象学有更深刻的意义.它指出了一条解放思想,寻求创新的通道,引导我们关注空间体验的主体,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活世界"的多样性.二、一个设计实例在接触现象学方法之后,本人曾将其应用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得到了崭新的认知体验.在设计实践中,更体会到借鉴现象学对我们的设计实践有多重的指导意义.如前文提及,哲学是无法直接做为设计方法用于实践的.所谓设计过程中借鉴现象学可以说是设计者带有现象学倾向的思想"渗透"到设计中的过程.南海实验幼儿园投标方案的设计过程正是其中之一.两万多平方米的项目用地位于新兴市区,周边紧邻实验中学和规划中的小学,并被几个大型住宅社区环绕.项目被定位为佛山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最完善、具有示范意义的幼儿园,拟招生1200 人,约40 个班,实行托幼一体化,考虑600 名幼儿寄宿.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办事处作为甲方,酝酿建设如此大型幼儿园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用地周边的住宅区建设"配套设施"的概念了,而是希望建设桂城区的"教育王牌",吸引更有实力的建筑开发商和相关教育产业的落户.设计任务具有挑战性.不光是因为四十班幼儿园的规模远超现行《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对一般规模幼儿园所要求的各种指标;而且这种规模的幼儿园建成实例极少,没有可参照的对象.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此大规模、高标准的城市幼儿园,丰富的功能要求和充足的独立用地使设计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蕴含着丰富的创作可能,怎样使设计富有新意,不落窠臼呢?为了寻找创新性的方案,我们先将各种能够收集到的幼儿园"设计模板"悬置起来,回到建筑本身上去思考.以学龄前儿童为使用主体的幼儿园建筑具有不同于中小学建筑的特殊性.学龄前儿童由于尚无繁重课业与升学的压力,其行为模式更为自由、随性.幼儿园建筑应反映这种行为模式的特点,为儿童提供无拘无束、丰富有趣、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寄宿幼儿园,儿童将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持续生活在园内,因而要具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来维持儿童对幼儿园的兴趣与依恋.同时,甲方也提出,不希望寄宿儿童晚上在本班活动室的寝室内寄宿,担心他们整天在同一个空间内生活,会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方案采用一种灵活、自由的空间布局形式,使整个幼儿园更像一座游园而不是一所学校.这种倾向也反映在"游园式路径"的设置上—一种类似迷宫游戏的路径结构.活动单元如自然村落般错落布局,路径在节点、拐角、尽端处放大,形成行进过程中空间的变化(图1).图1建筑、路径、绿化与网格庭院和屋顶绿化平台的设计不仅将自然的因素充分引入建筑,也实现各班均拥有便捷、独立的活动场地.为了在有限的用地进深上实现这几方面的构思,没有采用通常的活动室平面做法,而是根据方案需要设计了一种10m x 14m 的单元,每个单元可以容纳一套幼儿活动室,同时两个相邻的单元可以容纳三套乳儿班(图2,图3 .一层平面由22 个单元和庭院组成,其中8 个单元内安排12 个乳儿班,另有两个单元抽空,形成架空的活动空间.二层变化为11 个单元和11 个屋顶平台,每个班都有自己独立的活动平台.三层只余 5 个单元和 6 个屋顶平台,单元之间均有连廊,方便同年级儿童共同游戏之用(图4).图2幼儿班单元图3乳儿班单元图4各层平面图楼梯跟随五个三层体量布置,是最有效率的交通布置方式.同时,为了将交通元素加以突出,方案中将这五个体量披上五种象糖纸一样的立面图案,形成路径中的节点,寓意"人生就象糖果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儿童可以以这五个"糖果盒"为路标,为自己定位(图5).图5"糖果盒"——立面构思除了这五个"糖果盒",建筑的其他部分均为白色,立面务求简洁.这样做的原因与其说是对现有幼儿园立面上的异形窗、卡通装饰及城堡、积木等"符号式"手法的厌倦,不如说是更愿意将方案的重点放在丰富主体感受的考虑上.不同高度的体量之间的错落经过精心的推敲,除了要在临街面形成起伏的轮廓,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每个活动室单元都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和通风.每个庭院都有一部分不处在建筑阴影之下,小型落叶乔木点缀其中,通过引入阳光和树影、风等自然元素的变化带来主体感受的变化.方案中的路径在建筑单元与庭院之间上下游走,其中的空间类型也是变化着的,也是希望带给主体丰富的个人体验(图6,图7 ).这种空间感觉糅合了设计者对中国园林中路径及游廊的个人经验,也是在有限空间中试图对主体感受进行扩展的一种尝试.方案虽得到了评标专家的一致赞同,但止于初步设计的阶段.因此有些对建筑材料的思考未能得以深化,只能期许将来有机会再予以实现.图6局部透视效果图7局部空间形态变化分析图三、对设计实践中现象学指引的启发与思考1 .回到建筑本身去寻找创作灵感在国内的建筑设计课上,老师往往让我们在着手设计之前先对建筑类型做一番资料收集的工作,此过程虽能让学生认识到某种类型建筑的"通常做法",但也往往成为此后设计的"思维定式".如果建筑师习惯在功能上套用通用的公式,则设计过程就只剩下如何给已确定的功能内容套上好看的外衣而已.2 .重视知觉感受的多重性帕拉斯玛在他的文章《建筑七感》中,列举了人对建筑的七种知觉,完整的阐述了作为现象学的"知觉"在建筑学中的作用.帕拉斯玛认为,不同的建筑可以有不同的感觉特征,除了通常流行的"眼睛的建筑学"或者说"视觉建筑学",还应该有一种"触觉的建筑学",一种重新认识听觉、嗅觉和味觉的建筑学.在建筑空间的知觉过程中,尤其依赖主体的运动,因此除了看、听、摸等途径,在建筑中游走也应是知觉的一种形式.因此作为空间艺术的塑造者,建筑师不应仅仅执著于视觉符号,而罔顾身体对其它知觉形式的需求.3 .还原"生活世界"的丰富性胡塞尔指出,现象学的一项使命就是要还事物以本真的"丰富性",施皮格伯格进一步将其诠释为"对多样性的无所不包的欲望",现象学"与其说是对思维经济原则的有意识的挑战,不如说是对多样性现象的感受性的尊重" ,因为这种丰富性并不是附加在事物身上的多余物,而是直接构成了事物本身.换句话说,具有丰富感受的事物才是真实的事物.胡塞尔提出回到"生活世界",构成这个"生活世界"的不是概念、定义等虚无的、被归纳的或被提炼的东西,而是真正能感受到的、能被认知的、丰富的、真实的体验. "建筑的精神任务是构成和加强我们对世界的体验" ( 6 ) 帕拉斯马如是说.作为体现人类存在的物化隐喻,反映真实的经验世界从来就是建筑的重要使命.四、结语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实践,当今建筑界不断涌现着层出不穷的新鲜名词和繁杂变换的风格、手法,使人无所适从.借鉴倡导自身思义的现象学观看方式不仅对把握建筑的本质具有"拨云见日"的现实意义,也将会为缺乏原创性的国内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一种崭新的方法论——那就是在建筑设计实践中,不应过分依赖图片资料和通常做法,而应该回到建筑的本质寻找灵感之源.当然,如同海德格尔恰恰要研究被胡塞尔划到括号中的"存在"一样,我们并非要将那些既有的成果弃置到废品堆中,而是要在现象学直接直观的基础上予以反思和运用.也就是说,要在现象学的目光中重新认识既有经验,在学习理论之前先学会忠于现象,在借鉴他人手法之前先学会发掘自己的体验——"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概念才能得到直观的澄清,问题才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出,尔后也才能得到原则上的解决."参考文献[1] 知觉现象学(法)莫里斯·梅洛- 庞蒂 . 姜志辉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2001 .[2] 生活世界现象学(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 倪梁康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5 .[3] 空间之觉 . 一种建筑现象学 . 周凌 . 建筑师105 期.。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性化设计与无障碍环境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性化设计与无障碍环境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性化设计与无障碍环境建筑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设计师在创造建筑时需要关注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人性化设计。

无障碍环境是指能够无障碍地为人们提供便利和安全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中的建筑人性化设计与无障碍环境的关系。

第一部分:建筑人性化设计建筑人性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一个符合人类体验和感知的空间环境。

1.1 建筑功能与布局建筑的功能是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师需要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建筑空间。

例如,住宅建筑需要考虑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起居、休息、储物等功能,而办公建筑则需要考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1.2 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设计师需要合理利用建筑空间,确保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流线畅通,减少空间浪费和不便。

通过灵活布局和合理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和人们的使用便利性。

1.3 材料与装饰建筑材料和装饰的选择也是建筑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

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触感对人的感官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师需要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材料,提供舒适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第二部分:无障碍环境设计无障碍环境设计是为了保证残疾人士和其他特殊群体能够自主、独立地进出和使用建筑,享受平等的权益和便利。

2.1 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无障碍通道和设施的设置。

例如,在建筑入口处设置坡道或无障碍电梯,以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者进出建筑。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置无障碍洗手间、坐椅等设施,以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

2.2 良好的导引系统在建筑内部,导引系统的设置对于特殊群体的定位和导航至关重要。

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图标和标牌来指示路径和功能区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导航体验。

2.3 安全考虑无障碍环境设计也要注重安全问题。

例如,在楼梯设置扶手和防滑措施,保证行动不便者的安全使用。

建筑的紧急逃生通道和应急设施也需要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

第六讲 行为建筑学

第六讲  行为建筑学

3)个人空间
个人距离
——男性接近女性 时
--女性接近男性 时个人空间大小示意
3)个人空间
(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6-8in) (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1.5-2.5ft)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4-7ft) (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12-25ft ) 人们之间的各种距离关系,决定了人们的交往程度,最终 决定了环境的空间尺度的布局,因而是外环境空间尺度设计 的基本依据。
2)知觉的处理论:
处理论强调知觉中经验的规则,并且重点
放在人和环境的动态关系上,知觉被看成是一 个处理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观察 者和知觉是相互依赖的。
处理论做了许多关于知觉过程的假设:知
觉是多种形式的;知觉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动态的;观察者对环境的意 向既取决于过去的经验,也取决于现时的动机 和态度;过去的经验被投射到现时的情况中去, 以便和人们的需要联系起来;期待和预见控制 着知觉。
(4)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 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
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 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 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 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 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
3)社会科学尤其是心理学的发展为行 为建筑学提供了研究的手段。

清华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真题

清华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真题

清华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建筑学的定义是什么?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艺术、设计和技术的学科,旨在培养建筑师及相关专业人才。

2. 下列哪个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平面布置方式?A. 单核布置B. 轴对称布置C. 螺旋形布置D. 卫星形布置3.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A. 适应自然环境B. 环保材料C. 耐久性D. 所有选项都是4.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A. 建筑与环境协调一致B. 功能性与美观性兼顾C. 结构牢固D. 所有选项都是5. 哪个流派是现代建筑的代表?A. 古典主义B. 文艺复兴C. 后现代主义D. 巴洛克式第二部分:填空题1. _______ 是建筑设计中起到空间分隔作用的垂直装饰构件。

2. 建筑中的 _______ 是起到承重功能的结构构件。

3. _______ 是建筑设计中对外部环境进行遮挡和保护的构件。

4. 建筑中的 _______ 是提供建筑出入口的构件。

第三部分:问答题1. 简述建筑学对社会的影响。

建筑学在社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建筑设计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

建筑学通过创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理念,为城市景观增添了艺术和文化的氛围。

2. 解释建筑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原理。

人体工程学原理是指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以提供更符合人体需求的空间和环境。

这包括考虑人的身高、步幅、手臂长度等身体尺度,以及人对光线、温度、声音等环境因素的感知和舒适需求。

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运用可以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创造出更人性化的设计。

3. 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有哪些措施?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

其中包括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采光;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隔热设计,减少能量损失;安装智能化的节能设备和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室内照明和空调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基于现象学对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

基于现象学对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

05
基于现象学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前 景与挑战
方法论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建筑设计现象学框架
深入研究建筑设计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论,结合现代建筑设计和建筑哲学的趋势, 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设计现象学理论体系。
创新建筑设计方法
基于现象学理论,探索新的建筑设计方法, 包括对建筑空间、功能、形式、材料、构造 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实践,推动建筑设计的
案例三:社会学背景下的城市广场设计
总结词
社会学背景强调了城市广场设计中的社会交 流和公共参与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城市广场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的社会结构和文 化背景。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 历史传统和公共活动,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如何让城市广场 成为一个能够促进社会交流和公共参与的城 市空间。
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应将空间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通过引入自然光、自然风和 绿化等元素,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强调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设计
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筑设计应关注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通过传承和创新,将文 化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增强建筑的在地性和文化性。
地域特色与建筑风格
建筑设计应关注地域特色和建筑风格,通过借鉴地域文化和建筑风 格的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案例二:心理学角度的博物馆设计
总结词
心理学角度强调了博物馆设计中的用户 体验和情感共鸣的重要性。
VS
详细描述
博物馆设计需要考虑观众的心理感受和体 验。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观众的认知、情 感和行为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展览路 线、展示方式和交互体验。同时,设计师 还需要考虑如何让博物馆成为一个能够引 发观众情感共鸣的文化空间。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体工学与可达性设计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体工学与可达性设计

建筑学中的建筑人体工学与可达性设计在建筑学中,建筑人体工学和可达性设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建筑人体工学关注人的身体特征和行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而可达性设计则强调建筑环境对所有人的可访问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人体工学和可达性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它们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建筑人体工学建筑人体工学是研究人的身体特征和行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的学科。

它考虑了人的体型、身高、姿势等因素对建筑使用的舒适度和效率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人体工学可以用于确定合适的空间尺寸、座位设计、工作台高度等方面。

人体工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使用者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例如,在办公室设计中,合理设置工作台高度和椅子的设计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颈部和腰部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另外,建筑人体工学也可以用于改善公共空间的设计,例如购物中心和机场的过道宽度以及楼梯的高度和坡度等。

二、可达性设计可达性设计是指建筑环境对所有人的可访问性和使用的设计。

它强调了建筑应该为人们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无论他们是否有身体上的障碍或行动不便。

可达性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包容性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和使用建筑物。

在可达性设计中,考虑到人们的行动能力和需求。

建筑物应该提供无障碍的入口、适合轮椅的通道、合适的卫生设施等。

此外,也应该考虑到视觉和听觉障碍者的需求,例如提供辅助听力设备和盲文标识。

可达性设计不仅仅关注残障群体,也应该包括儿童、老年人和临时行动不便的人群。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应该全面考虑建筑使用者的多样性和特殊需求。

三、建筑人体工学和可达性设计的互相影响建筑人体工学和可达性设计是相互关联的。

合理的人体工学设计可以提高可达性,而可达性设计也可以提供更好的人体工学环境。

通过合理的人体工学设计,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环境。

例如,考虑到人的身高和姿势,设计工作台的高度和角度可以减轻工作疲劳和不适,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人体工学设计也间接地提高了可达性,因为工作台的合理设计可以让不同身高的人都能够方便地使用,包括身高较矮或坐在轮椅上的人。

建筑学中的建筑行为科学案例解析

建筑学中的建筑行为科学案例解析

建筑学中的建筑行为科学案例解析建筑学是一门涉及到设计、工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学科,但是在其中最为基础的要素就是建筑行为科学。

建筑行为科学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这些行为方式来为建筑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

今天我们将结合几个建筑行为科学案例,来深入探讨建筑行为科学的具体应用。

1.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了认知心理、情感心理、社会心理等方面。

在建筑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了解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的设计。

以建筑内的卫生间设计为例,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在使用卫生间时,更喜欢在使用的过程中听到柔和的音乐,这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和紧张感。

因此,在卫生间的设计中加入一些音乐播放设施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卫生间的使用舒适度和体验。

2. 能源节约与环保能源节约和环保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在建筑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行为科学的应用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以建筑的照明设计为例,我们可以根据研究发现人们使用照明时更愿意选择自然光,因为自然光的辐射是比较柔和的,不会对人的视觉造成伤害。

因此,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可以在设计中考虑更多的自然光线,通过让自然光通过窗户等设施进入到建筑内部,来节约照明能源的使用。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在建筑的墙体保温、换气等方面通过设计来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设施设备个性化设计建筑行为科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方式,而且还可以通过完善设施设备的设计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

以酒店房间设计为例,现在很多高星级酒店都会在房间内设置智能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可以通过人们的语音控制或遥控器等方式来控制房间内的灯光、温度、窗帘等设施。

这样不仅方便旅客在使用时的操作,还可以提高旅客的入住体验。

建筑学中的建筑心理学与人类行为

建筑学中的建筑心理学与人类行为

建筑学中的建筑心理学与人类行为建筑心理学是研究建筑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人类在建筑环境下的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以及建筑环境的设计与组织原则,探索如何创造舒适、安全、健康、高效的建筑空间。

下面将从建筑心理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建筑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建筑心理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建筑心理学研究建筑环境如何影响人类行为。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环境的特点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颜色、光线、声音等因素会引起人的情感和认知的变化,从而影响其行为。

此外,不同空间的设计和布局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开放式办公室的设计可以促进团队合作,而座位之间的距离则会影响人们的社交行为。

二、建筑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建筑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建筑环境的设计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建筑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创造适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

以下是建筑心理学在设计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1.色彩运用。

不同颜色的应用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应。

例如,蓝色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和安宁的感觉,适合用于医院和休息区;而红色则会激发人的活力和兴奋,适合用于娱乐场所和运动场馆。

2.自然光的利用。

研究表明,自然光可以提高人的情绪和工作效率。

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增加自然光的进入,使用透明材料和大面积的窗户来增加室内的自然光,同时避免光线的刺眼和过度。

3.声音和噪音控制。

噪音会对人的健康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声学控制,采取隔音措施和音频管理,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4.空间布局与功能划分。

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在办公室设计中,应考虑到员工的互动与独立工作的需求,划分合适的共享区域和个人工作区域。

5.室内绿化和自然元素的引入。

研究表明,室内绿植和自然元素的引入可以减轻人的压力和疲劳感,提高身心健康。

建筑学中的建筑历史与文化影响

建筑学中的建筑历史与文化影响

建筑学中的建筑历史与文化影响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探究了人类建造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然而,建筑学不仅仅关注于形式和功能,也涉及到建筑历史和文化对建筑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中的建筑历史与文化影响,并介绍如何将这些影响融入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

一、建筑历史的影响建筑历史是建筑学的基石之一,通过研究过去的建筑作品和建筑发展的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起源、演变和趋势。

建筑历史不仅是对建筑风格和形式的记录,更是对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反映。

1. 建筑风格的演变建筑风格是建筑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特定时期和地域的建筑特征。

从古代的埃及金字塔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建筑风格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中,古希腊的古典主义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等都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历史记录了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

古代建筑师通过使用石材和木材等材料,创造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例如,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应用使得摩天大楼的建设成为可能。

二、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和意识的集合,对建筑的发展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既受到文化的影响,又能够表达和传承文化的精髓。

1. 宗教与信仰宗教和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古代的寺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在设计上注重宗教仪式和信仰的传达,体现了信仰者的虔诚和崇敬。

2. 地域与气候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文化习俗也对建筑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处寒冷地区的建筑常常采用厚重的建筑材料和保温技术,以应对严寒的气候。

而在炎热地区,建筑则采用通风和遮阳等措施,以适应高温环境。

3. 社会与经济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建筑的规模和功能需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等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

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

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研究主题: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摘要:建筑学和人类行为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它们分别关注建筑环境和人类行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梳理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之间的交叉研究,并探讨其在优化建筑设计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通过研究问题及背景、研究方案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结论与讨论的系统探讨,将揭示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交叉研究的广阔前景。

1. 研究问题及背景建筑学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建筑环境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人类行为学旨在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模式。

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建筑的设计和功能性。

2. 研究方案方法2.1 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2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获取与建筑环境和人类行为相关的数据。

同时,借助统计学方法和质性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揭示建筑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并提取出相关结论。

结果呈现包括统计图表、数据解读和结论总结。

4.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揭示了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交叉研究的重要性和潜力。

通过对建筑环境与人类行为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当前的交叉研究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采集难度、研究结果解读等,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结论: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交叉学科研究。

它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优化建筑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匹配,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这一研究领域仍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考虑,例如文化差异、年龄差异等,以进一步拓展我们对建筑学与人类行为学交叉研究的认识。

建筑学的科学化

建筑学的科学化

建筑学的科学化建筑学是一门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建筑学致力于研究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科学化的建筑学意味着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解决建筑领域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首先,科学化的建筑学强调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和研究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保持稳定,并提供一个安全的使用环境。

科学化的建筑学也关注建筑物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和需求,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建筑物,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舒适度。

例如,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室内环境品质。

科学化的建筑学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运用现代技术和工具。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软件的发展,为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了更好的设计和管理工具。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建筑物的行为和性能,提高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科学化的建筑学也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研究新型材料和能源技术,可以设计出更节能环保的建筑物。

同时,建筑师也需要考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建筑的位置和布局,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在科学化的建筑学中,人的角色至关重要。

建筑物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建筑师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建筑物,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品质。

建筑学的科学化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

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更稳定、功能性和环保的建筑物,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科学化的建筑学需要建筑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建筑学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使用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使用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功能与使用性建筑设计是将建筑学、工程学、艺术学等学科融合,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建筑形式,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性要求。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功能和使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实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

本文将从建筑功能的定义、建筑使用性的影响因素和建筑功能与使用性的调整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功能的定义建筑功能是指一个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所具备的实际用途和作用。

建筑功能广泛涵盖了居住、工作、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中,为满足不同用户的功能需求,建筑师需要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建筑的主要功能,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和材料选择来实现。

二、建筑使用性的影响因素1. 空间规划:合理的空间规划是提高建筑使用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实现空间的流畅衔接和合理利用,使得使用者在建筑内部能够方便地进行各项活动。

2. 设备配置:建筑内部的设备配置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效果。

例如,在居住建筑中,合适的采暖系统、通风系统和照明设备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办公建筑中,适当的办公设备和网络设施可以提高办公效率。

3. 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的使用性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采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可以减少噪音干扰,提供安静的工作环境;采用防水性好的材料可以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和舒适性。

三、建筑功能与使用性的调整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和使用性的调整是一个动态和灵活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性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1. 面向未来: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应该考虑未来的使用需求。

例如,在学校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预留一定的空间用于未来的扩建或功能调整,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2. 可持续设计:建筑师应该关注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并在设计中考虑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等因素。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可以采用太阳能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技术,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建筑学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郝秋实
摘要:本文论述了行为建筑学的含义及行为建筑学对居住区环境设计所产生的的影响,分析了行为建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行为建筑学建筑设计主观感受
行为建筑学是研究行为与他们存在其中的空间关系的学科,是提倡建筑师以行为研究结论做依据,透过行为规范找到与行为有关系的空间属性。

行为建筑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应用上面也很不重视。

几乎没有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咨询过相关问题。

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

一般情况下,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其相关的规范的前提下,以创造最大利润为目的居住区设计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无论是景观设计或者是建筑本体的设计。

对于开发商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住户,而是买房的人。

然而随着买房者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如何才能在居住区设计中脱颖而出,突破原本的局限,就需要设计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元素,因此对建筑环境心理的研究和设计以高度重视,并将行为建筑学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一、行为建筑学的含义
行为建筑学是建筑学与行为科学、心理学交叉的学科。

主要研究人的需要、欲望、情绪、心理机制等与环境及建筑的关系,研究如何可通过城市规划与建筑来满足人的行为心理要求,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目的。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其目的是把握人的行为规律,提高对行为的预见性和控制力。

以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与建筑有关的环境行为研究也差不多同时出现。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一些心理学家研究了真实环境场所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并提出物质环境布局对人的行为有明显影响。

60年代后,建筑学家也加入了这一研究领域,逐步建立了以建筑学为主体的综合性新学科——行为建筑学。

二、行为建筑学对建筑设计的意义
现在做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空间、功能、造型、尺度、动线等关系,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规范,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实用行,这些规范就是在广泛
研究了大量人的活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制定的。

由大量的行为确定下来的数据汇集在规范中,就形成了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的规范,行为建筑设计的帮助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为学通过研究人的需要,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在可预见的特征不明显和醒目的范围和规模不明显不太好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行为学数据的辅助。

2、行为学研究使建筑师在设计时,可以沿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虽然规范限制了建筑师发挥的空间。

3、行为学研究可以使建筑设计更富于逻辑性、使建筑师能理解许多规定规范的来源,帮助建筑师掌握取舍的尺度。

三、行为建筑学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简单地讲,就是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

环境是与个体相对
应的空间、时间和社会万物的总和。

形体环境是社会活动的场所,对各种行为起容纳、促进或限制、阻碍的作用。

因此,形体环境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符合行为规律,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环境支持,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空间。

由于人的生理要求在人体工程学中已有所研究,所以行为建筑学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心理方面。

因此不少人也把行为建筑学称为建筑环境心理学。

居住区的环境分为内部居住环境和外部生活环境。

居住区的外部生活环境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环境小品等物质要素构成。

居住区设计实际上就是如何更合理、更科学地处理好人、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各种规模建筑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是不同的,如生活在独立住户、非独户住宅、街道、居住区、郊区的居民有不同的行为。

住宅的类型和位置,可以影响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影响邻里交往和儿童的娱乐活动。

同样的环境,对不同年龄、经济地位、文化水平的人的影响也有差异。

《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

要知道人们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

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的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拥有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

四、行为建筑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行为建筑学对建筑的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十分深远。

它强调人的心理因素,并从定性分析发展为定量分析、能量深入的研究和预测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从而使空间环境设计在满足人的物质能量、精神功能等方面都大大前进一步。

它主张用
现代科学手段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这也是为了设计工作与实际结合找到了新的途径。

它还主张公众参与设计,打破了设计者单独设计的狭小圈子。

在对现代城市的研究中,它分析了现代大城市的各种弊端,为了更新城市规划理论和指导规划时间提供了依据。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营销学教授琼•米亚斯•列维(JoanMeyers-Levy)在完成一项人类行为测试研究之后如是建议。

据媒体报道,在这项研究中,列维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在天花板高10英尺(3.048米)的房间里,被测试者“天马行空,喜欢抽象的想法”;而在8英尺(2.438米)高的房间里,被测试者主要关注具体的事物。

为此,列维表示,天花板的高度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行为。

天花板高的房间里,人的思维开放,大脑信息处理能力被提高,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天花板低的房间里,思维受到抑制,人们所考虑的事情就会更加倾向于细节处理。

但是在我国,住宅的层高是受到规范的限制的,这也就意味着至少目前这一研究结论很难被应用于民宅的建筑设计中。

但在别墅等建筑设计上面确是有可能考虑这些的。

尽管层高理论无法被应用到一般的民用住宅,但对建筑环境、室内设计的其他一些细节加以完善,同样可以达到抚平人们情绪、调节人们心境的作用。

在室内设计时,应注意冷暖色调的合理使用。

冷色调的颜色使人感觉距离远,暖色调的颜色使人感觉距离近。

由于目前建筑设计中客厅的面积越来越大,某一层高在卧室中感觉合适,在客厅中可能就觉得憋闷低矮。

这时候不妨将客厅天花板的颜色布置为冷色调为主,而将卧室天花板的颜色布置为暖色调。

对于多层和底层的建筑来说,楼梯是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

然而楼梯坡度过陡会使人多耗体能,年老体弱者上下困难。

在对30名正常体制的男、女、老、中、青及幼的受试者,进行爬楼梯疲劳试验。

结果表明楼梯踏步采用155mm*290mm166mm*280mm
比较舒适,而175mm*270mm则疲劳感比较突出,四层以上的住宅不宜采用。

冷色调房间暖色调房间
五、结语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杨玲教授指出,遗传的、后天的因素,包括教育、家庭以及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都可能会促使人们形成某种思维习惯,进而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形成,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指出,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的确会对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在现代居住去的设计中人们不能再单一的只是考虑建筑本体设计,单一的只是遵循一贯的设计模式,因设计要求而设计。

未来的设计中应更多的运用行为建筑学,把学术真正的用于居住区设计中去,做到真正的从人心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