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境, 为学 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 的思维 , 让学生独立思考 、 探索 、 研究 , 而使学生发现 问题 、 出问题 。 从 提 可 以通过“ 搭拼园地” 为基本活动情 境 , 让学生分组制作长 ( ) 正
在黑板上 展示 , 而且 还要分别评 出一 、 、 二 三等奖 , 并还将 二等 奖的作品在中队栏 中展示 ,一等奖的作品在学校橱窗 中展示 。 创设这样 的情境 , 既培养学 生的实践应用 能力 和解决 问题 的能
首先 ,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积极引导学生探索 以寻求
答案。 其次 ,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 自我 , 挑战 自我 ,并通过课内、 , 课外 的学习 , 积极 发现解决问题 的方法。最后 , 师可 以与学生 教 进行互相质疑提问 ,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开拓创新 的能力 , 在 有疑处问 、 也在无疑处问, 从多角度文问 , 也要联 系生活问。 ( ) 二 通过比较思维 , 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有 比较 才有鉴 别 , 比较是一切思 维的基础 , 是启发 学生发 现问题 、 出问题的好办法 。因此 , 提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 析, 经过深入 思考 , 去伪存真 、 去粗取精 、 由此及彼 、 由表及里地 提出有价值的具有独创性 的问题。
在数学课上 ,情境的创设 应贯 穿课 堂教 学的各个 环节 , 不 仅是新课的导人和新课的讲授 , 也包括精彩的结尾 。
例如 : 五年级数 学教材 , 在教学 “ 2 5 3整 除的特征 ” 被 、、 课 的结束时 , 教师设计 了“ 动脑筋离开教室 ” 的游戏。教师总结全 课后 , 表扬最突 出的三名学生 , 让他们手拉手走 出教室 , 然后提 问: 其余 同学离开 教室时 , 脑筋想一想 , 动 怎样走 , 能让大 家一
小学生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
小学生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数学题、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
面对问题,小学生应该如何有效地解决呢?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主动发现问题,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比如,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小学生应该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而是要认真对待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小学生应该学会分析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性质。
例如,如果遇到数学题解不出来,可以先审题,理清思路,逐步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避免盲目行动造成的错误。
再次,要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需要动脑筋,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和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做练习,不断积累经验,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此外,小学生还应该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些问题可能一个人难以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和同学、家长或老师进行合作。
通过互相交流、讨论,不断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总的来说,小学生要有效地解决问题,需要培养问题意识,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小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问题,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希望小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老师们要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明确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学中应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质疑自我展示。
我们要充分爱护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学生提问时教师应用信任的眼光告诉其这样做是对的,当其提问出错,绝不能打击批评,而应鼓励与启发。
二、创设合适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163=323 =213=
813= 1113= 3423=2123=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我再组织学生们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
四、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多样化,并且存在着最优化。
例如: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问题,有列表发、方程法、假设法等等,教师们可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取最优化方法。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开题报告一、问题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但是,在许多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公式和解题方法,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怎样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问题定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具体而言,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2.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3.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4.如何鼓励学生与同学们合作、探讨和分享解题过程与方法。
三、解决方案3.1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数学问题的应用背景,让学生看到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引导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要求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和尝试不同的方法,从而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题思路、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4 鼓励学生与同学们合作、探讨和分享解题过程与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和分享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让他们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和借鉴。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问题的存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数学题目,要求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的欲望。
二、培养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此培养逻辑思维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要求,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逻辑思维题,要求学生根据描述的条件,判断哪一个选项最符合逻辑推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合理的解题策略。
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必经之路。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寻找解题思路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必须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无论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前提是必须思考,即为有疑而问。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
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予鲜明生动的视听刺激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化动为静,化抽象为直观。
从这一点来看,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是当今教改的一个努力方向。
语文课上的课件演示也正是看中这一功能而方兴未艾。
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在介绍完周总理的生平后可先放课文的配乐朗诵,伴随着低沉的乐声,师生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带着强烈的感情进入了文中,接着用幻灯片分别显示人们等待灵车到来的动作、神态,学生观看之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抓住重点不放,围绕“作者为什么只写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这几个人物?他们的动作、表情、心情怎样?”再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自己“看”得见、“听”得到,远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和密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果子”;同时应疏密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特别注意不要一直问个不停,否则学生应付都来不及,哪来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小学阶段是培养数学意识的关键时期,而数学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和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增强自信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
家长和老师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巩固和拓展,让孩子对数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并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启发性思维的培养启发性思维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孩子进行数学实验、提出猜想和证明、解决数学问题等,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来解决,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对于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共赢,从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注重数学实践和应用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让孩子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践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六、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故事,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信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小学教学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创新型人才学校教研如潮,教改如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各持己见。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就从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一、问题意识在课前的孕育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
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
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
例如,教《通分》一节课时,课前教师先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读后学生想到“什么叫通分?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看分子、分母的大小吗?”等问题。
这样,在学生的不断的思考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意识在课堂上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可见,问是知之始,问是智之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对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发展以及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局限,学生不善好问,好多学生头脑中没问题,你怎样讲,他怎样听。
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没有提问题的意识。
而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敏感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呢?1.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好问、善问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观察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第一步。
问题意识是指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问题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和思考。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
观察力是指对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户外考察,让他们观察和记录所见所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
除了问题意识和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力是指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等,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策略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数学能力的日益重视,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培养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并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三、多角度的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多解性,让他们明白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和解决思路。
四、鼓励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合作讨论和思维碰撞,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团队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与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通过实践和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多角度问题解决、鼓励团队合作以及实践与应用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小学生问题意识和反问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
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
如何使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产生问的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
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5,乙数是4。
”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想法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等。
这时有学生问可不可以出判断题呢?我说可以呀。
他说:“比如,已知甲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1 ,乙数等于4,对吗?”他的想法很有创造性。
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跳出了原来的框框。
“已知甲数是5,且甲数比乙数多,请算出乙数等于多少。
”“已知甲数是5,乙数是4,求甲乙两数的和比两数的差多百分之几?甲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5:9,乙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等。
接着我让学生把上面的问题改变成应用题。
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还大大提高了解答各类应用题的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一个个好奇的想法,强烈的质疑表现,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想问。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大胆质疑。
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科学的发现。
比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埋基需要在学校中得到培养。
问题意识是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旺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提出问题。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讲述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或者作者的用意。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出来,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种下一颗“种子”,让学生在课后去发散性思考,然后在下节课上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
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实验和探究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自然科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疑问,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调查相关资料,搜集各方意见,最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环境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可以合作,引导孩子们在日常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比如简单的家庭日常问题、小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们,让他们了解问题的本质、方法和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二、设立实际问题
三、引导探究
四、注重实践应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实践应用。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购物时计算价格、在做家务时测量距离、在游戏中设计规则等。
通过实践应用,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五、注重培养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对数学问题感兴趣,才能更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数学的应用和发展,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引导他们形成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教学中讲解长度单位时,可以提出一个情景问题:“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他一共要走多远?”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使他们产生问题意识。
2.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可以通过请教学生“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疑问吗?”或者“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困惑反思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和探究。
可以提问学生:“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难?”或者“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实践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以下是几种动手实践的方式。
1.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迷宫游戏,要求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找到迷宫的出口。
2.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和解决。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每个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
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敏锐感知和意识,是发现问题的先决条件。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问题意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游戏、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中提炼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提升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交流。
2. 开展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加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1.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调换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
要使学生保持激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十分重要。
1、创建宽松、民主、和睦气氛,鼓舞学生勇敢发问优秀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其学习的主动参加意识。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踊跃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获得成绩。
悲观的感情不单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成效,并且会影响学生的长久发展。
所以,在英语教课中我们教师应当一直关注学生的感情,努力创建宽松、民主、和睦的教课气氛。
每一位拥有创新人品的教师,都要和学生成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位学生创建创建宽松、民主的发展环境,使学生逐渐建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信念,敢于勇敢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问质量的一定以及回答下列问题的仔细和耐心更加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充足发挥学生的踊跃性、主动性和创建潜能。
2、奇妙设疑,启迪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讲堂教课中,教师的奇妙设计是启迪学生思想的钥匙。
在英语教课中,我们常常给学生一些task ,可是,假如所给的任务不过简单的重复,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获得提升,所以task 的要点应放在培育学生自我思虑,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上来。
在讲堂上,教师应创建时机,让学生产生问题、思虑问题、解决问题。
在进行be 动词的教课中,我打破过去先将语法知识教授给学生再经过练习稳固知识的步骤,设计先将各样be 动词组成的句型演示在黑板上,学生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何表达同样意思的be 动词却好几种形式?它们不一样的形式是怎么形成的?为了揭开这些谜,学生们不停猜想、不停议论、不停研究,而我则在旁加以指引,逐渐得出结论。
因为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踊跃思虑,知识掌握得更为扎实。
3、保护和鼓舞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小学生比较喜爱表现,希望获得教师更多的注意和认同,并且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事情喜爱追根问底。
假如教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色不加以保护和鼓舞,以为他们过于天真无知,必定会抹杀了学生的创建能力。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分析
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分析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这种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问题也层出不穷,培养小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1.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能力的第一步。
好奇心是孩子自发的求知欲,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实验、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孩子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
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现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图书、互联网、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从而扩大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更全面地发现问题。
3.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能力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们知道提出问题是值得鼓励的。
1.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2. 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对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参与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耐心和毅力培养耐心和毅力也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思维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第一,实践性学习。
让孩子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例如制作简易的火箭,观察植物生长,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通过亲身实践,孩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的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第二,培养问题意识。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
例如,为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可以让他们观察到垃圾分类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解决办法。
第三,多媒体资源。
利用科技的力量,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科学知识。
可以通过观看科学类的动画片、纪录片,或者与孩子一起上网搜索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第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一起完成科学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第五,鼓励创新思维。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发展科学思维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提出新想法、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第六,开展科学项目。
组织一些基于科学的项目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例如,组织一个植物观察项目,让孩子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总之,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包括实践性学习、培养问题意识、利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创新思维以及开展科学项目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科学思维的基础,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培养小学生的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意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和主观自身、反映事物及其内在联系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意识是为了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认识和思考世界,发展其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知识意识、环境意识和价值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的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的知识意识培养小学生的知识意识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关键阶段,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培养他们的知识意识。
首先,要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这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等方式来实现。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和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实践操作,从而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
其次,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规范的学习方法以及合理的学习安排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是为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而培养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是从小抓起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加强环境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学生关心的话题、故事或案例等引起他们对环境的关注,开展环保主题班会和环保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其次,要进行环保观念的渗透。
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创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保观念。
此外,学校和家长也要起到模范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三、培养小学生的价值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价值意识是为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开始。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关键和迫切。
一、当前小学生“提问”的现状:(1)无疑可问。
在我们传统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0分钟内均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2)不敢问。
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同学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
(3)不会问。
就提问的内容而论,可分为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不知怎样问。
或者有些同学总是问一些没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拿到题目一看,不会做,就张嘴问:“这个题,怎么做?”而不是找出解题中遇到的困难来发问。
(4)不想问。
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是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二、分析小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1受各种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不能充分提问,目前许多教师仍满足于教学的释疑解惑这一传统功能,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发展过程;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却无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把自己的思维粗暴地强加于学生,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只能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
缺少在学习中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减少。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尽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他们往往把问题作为自己的专利,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依照自己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并且过多地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
这样虽然比纯粹的“注入式”有改进,但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仍无法得到发展。
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差:把教学任务看作主要是知识教学而非是能力教育。
认为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从而也较少去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学条件,如我们现在的大班额,遇到一些特开放的问题,我们也确实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能让学生充分提问。
2、受学生传统观念、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懒于提问。
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的学习,满足于课本的现成结论,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做“学问”,而不是做“学答”。
大多数学生都已形成定性思维,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作为学生只管一个“答”字。
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提问能力的自我发展。
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发言就紧张、惊慌、胆怯。
或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档次不高、遭别人笑话。
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
另外,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视野较窄、不善于思考,所以无问题产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3 、受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只需作答,不用提问。
目前我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结论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评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仅采用考试这一评价方式。
而在考试过程中,试卷上多是现成的问题,只要求能够正确解答过程,几乎从来没在要求学生提出问题,长期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地习惯于作答,质疑、提问的精神自然受到抑制。
三、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1教师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应摒弃“师尊生卑”的旧观念,对自己作出正确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资源的开拓者”等角色,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允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灵活地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应有正确的理解,要认识到能力教育才是教学任务的重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任务。
2.教师需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愿意提问教师应向学生表达以下观点,使学生认识到:①、“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
学生可以问教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教授、问权威。
②、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无例外。
③、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
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人格独立、思想上自由,要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提出问题的权利,其他同学也有主动提问的权利。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否有价值、有创意、教师首先要给予合理的肯定和尊重,再视其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
要让主动提问的学生有“安全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互相引发思考,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由“不敢问”到“愿意问”。
3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问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疑问情境,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体会、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引发认知冲突,诱发问题意识;激发其内驱力,唤起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情形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主动提问。
1.认知矛盾。
有时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即有了问题。
2.认知疑惑。
当学生处于用已有的知识难以解决新问题,但又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学生的问题也就产生了。
3.认知空缺。
有时学生试图去探索和解决新问题,但通常已有的知识又不够用,于是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课后延伸的问题。
4教给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而有些学生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但缺乏相关的思维方法与语言表达能力。
有时无法发现材料中的问题,有时想提问却不知怎么问;提出来的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也可能与自己所想无法准确地吻合。
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教师应启发学生可通过以下途经去发现问题:(1)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2)可对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作业中不会做的习题,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心理原因,作为发现问题的方法。
(3)在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中、在事实与事实的比较中、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在课本与课外资料的比较中发现问题。
(4)在想象与推理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相关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提问技能贫乏的头脑不能解决问题,也难以发现问题,即使提出来了问题,也是肤浅无价值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获取过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有层次的、系统的知识网络。
逐步形成比较、分类、判断、分析和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
以此来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最终达到“善问”。
5、坚持客观激励评价,促使学生乐于提问为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
我们应当利用积极的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对那些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认识,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个人独特认识的要大力鼓励,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哪怕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要直接否定,要在肯定学生已经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再想一想,或听一听别人的意见,表扬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闪光点,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享受成功的快乐。
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教师需要三思而后答,这就更好,因为这个问题有深度;如果谁的提问,使教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教师还要深,教师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下,待以后解答。
教学中还可开展提问比赛,看哪个小组或个人提的问题多且质量高。
为了激发鼓励学生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可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单一的书面考试的评价方法,重视形成性评价,直至把提出问题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教师应给孩子一双充满探索欲望的眼睛,让他们以地理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乐趣。
在学生学习的舞台上设置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主动观察、提出问题、合作探索,成为舞台的主角,教师要用热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点、热烈的掌声,促进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由“不想问”、“懒于问”到“勤问”、“善问”“乐问”,从中体验到“提问”的快乐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