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一、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7题。

(12分)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班级姓名一、翻译句子,梳理文意: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句: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句: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句: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译句: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句: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句: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句: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句: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句: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句:二、解词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盛饭用的竹器5、蹴:用脚践踏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5.已:停止三、内容理解(一)常识填空: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亚圣。

(二)用原文回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

部编版202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期末复习练习题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20分,)1.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之________呼尔而与⋅(2)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我何加焉________万钟于⋅兼________(3)二者不可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同________ [释]________4.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乞人不屑也________⋅之________(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而有不为也________(3)则可以辟患⋅(4)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50分,)6.(13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9年级下19课鱼我所欲也 文言复习题(含答案)

9年级下19课鱼我所欲也  文言复习题(含答案)

19 鱼我所欲也文言复习题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注音。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义1、找出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重点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想要)(2)有甚于..生者(比…更重要)(3)不为苟得..有所不辟也(所以)(祸患)...(去做)(苟且得到)(4)故患(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没有)(6)凡可以得生者.(…的手段)(7)何不为.也(做)(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9)是故..也(不只是)(这种思想)..(所以,因此)(10)非独..贤者有是心(11)贤者能勿丧耳..(古代盛食物用的竹器)(饭)..(丧失)(兼词,罢了)(12)一箪食(13)一豆羹..(古代盛肉或汤的器皿)(汤)(14)呼尔.而与.之(语气助词)(给)(15)行道之人....(过路的人)(16)蹴.尔而与之(践踏)(17)乞人不屑..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比喻优厚的俸禄)..也(认为不值得一顾)(18)万钟(19)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20)为.宫室之美(为了)(21)为.之(做了,干了)(22)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罢休)(23)失其本心..(天性、天良)三、用原文句子填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四、重点语句翻译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高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的复习题

高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的复习题

高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的复习题高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的复习题高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的复习题有哪些呢?《鱼我所欲也》阐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那就是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生与义的抉择,要学会舍生取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的复习题,欢迎阅读!高中语文鱼我所欲也的复习题篇一:1.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人皆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B.舍身而取义环而攻之而不胜C.故不为苟得也己克,公问其故D.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A[甲][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4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分)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甲][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③曾子之妻之市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 止: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分)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参考答案:7.①给,给予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③到,去,往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8.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一、填空题1.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出自《孟子》的散文,主要讲述了孟子对______的论述。

2. 孟子在文中提到了“舍鱼而取熊掌”,用以比喻______。

3.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因为人有______。

4. 文中孟子提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里的“万钟”指的是______。

5. 孟子用“鱼”和“熊掌”来比喻______和______。

二、选择题1.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舍鱼而取熊掌”来说明()。

A. 人应该追求物质享受B. 人应该追求精神价值C. 人应该追求名利地位D. 人应该追求权力地位2.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因为()。

A. 人有欲望B. 人有道德C. 人有理智D. 人有情感3. 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提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里的“万钟”指的是()。

A. 财富B. 权力C. 名誉D. 地位4. 孟子在文中用“鱼”和“熊掌”来比喻()。

A. 物质享受和精神价值B.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C.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D. 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三、简答题1.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哪些关于人生选择的观点?2. 孟子是如何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的?3. 孟子认为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四、论述题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关于人生选择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践孟子的观点。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人生选择2. 人应该追求精神价值3. 道德4. 财富5. 物质享受,精神价值二、选择题1. B2. B3. A4. A三、简答题1.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关于人生选择的观点,他认为人应该追求精神价值而非物质享受,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并指出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原因在于人有道德。

2. 孟子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来阐述他的观点,说明在面对物质享受和精神价值的选择时,人应该选择后者,因为精神价值更能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x

《鱼我所欲也》复习试卷(答案)一文学常《我所欲也》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 , 字子,国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 圣”之称。

二、生字注音辟 pìwù箪dān蹴 cùxi àng羹gēng三、重点翻儒家学派第1段:得:能苟得:苟且生故患有所不辟也患:患,灾。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何不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由是:通的手段/ 法 / 方式有甚于:有比⋯⋯更重要的。

是故:因此。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的思想。

兼:同得到。

:如使:假如,假使。

非独:不。

勿:不掉。

第2段:蹴:用脚踢万:高位厚禄奉:侍奉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六文言知( 一) 通假字不屑:因而不肯接受何加:有什幺益。

是:此、( 1)辟通避,避。

( 2)通辨,辨。

例:故患有所不辟例:万不礼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

( 4)与通欤,语气词。

( 5)乡通向,从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例:乡为身死而不受“辟”通(二 ) 一词多义故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苟富贵苟:如果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得”,感激)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吗” )呼尔而与之(给予)于: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于所恶有甚于死者于:比战于长勺于:在( 10崇文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1 分)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腰白玉之环C.略无阙处D.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09石景山 2)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表达否定意思的一项是D(2 分)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B.贤者能勿.丧耳D.此之谓失.其本心四、重点句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与答案《鱼我所欲也》试题精选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灾难(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5)贤者能勿丧耳丧:丢失(6)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2.第一段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这个论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屋舍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故患有所不避也/且人患志之不立C.非独患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舍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5.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B ) ( D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6.根据文段内容填空.(1)选段中,作者将生比作鱼,将__义__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舍生取义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思为:(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意思为:(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思为:。

同,意思为:(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2)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增加;增长3其他重点实词(1)生,亦我所欲.也欲:(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5)贤者能勿丧.耳丧:(6)蹴.尔而与之蹴:(7)乞人不屑..焉何加:..也不屑:(8)万钟于我何加(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10)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4.一词多义(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未有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2)奉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二、文言虚词1.之①呼尔而与之.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为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今为.官室之.美为之3.于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4.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蹴尔而.与之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则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三、翻译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四、问题探究1.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3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五、理解性默写1在极端情况下,面对“生”和“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孟子提出了他的主张:;。

,。

2孟子认为人不肯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习题

《鱼我所欲也》习题

《鱼我所欲也》习题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 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 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 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3.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D. 万钟于我何加焉百里奚举于市4.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故不为苟得也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得之则生B. 蹴尔而与之C. 呼尔而与之D. 行道之人弗受6.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 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 万钟于我何加焉子墨子闻之,起于鲁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 故患有所不辟也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 乡为身死而不受8.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但却失掉了义。

B.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但却失掉了义。

C.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D.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 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 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0.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嗟来(jiē)吆喝(yāo)穷乏(fá)俸禄(lù)B. 得兼(jiān)苟得(gǒu)蹴尔(cù)所恶(wù)C. 不屑(xiè)妻妾(qiè)乡为(xiàng)为之(wéi)D. 弗得(fú)不辟(pì)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11.下面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平时我们多多的练习,有助于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练习以及答案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复习这篇文章。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一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今为(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4)乡为( )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与答案(45题)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与答案(45题)

【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三层: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用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指出人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

)第三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

近年中考真题《鱼我所欲也》13套

近年中考真题《鱼我所欲也》13套

近年中考真题《鱼我所欲也》13套附答案第1套:2023威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8~12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

②造次:急促、仓猝。

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10.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⒀妻妾之奉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1、填空: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8、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1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浏览题一、对联:①君子舍生取义;志士忘生成仁②生与义并举,舍生取义;吉和凶共存,趋吉避凶。

③善取舍才是智者;能割舍弃方为慧人④舍义取利失本性;杀生成仁见品德⑤因求生不择手段;为取义岂能拘泥⑥舍生赴死;取义成仁⑦舍义取利失本;杀生成仁见品德二、填空题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请用十个字以内概括这句话的意思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三、理解性默写1、能够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能够表明义胜于生命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能够表明君子应具有的美德的句子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1. 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 熊掌:熊的脚掌。

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 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指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4. 辟:同“避”躲避。

5.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6.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7.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8.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9. 非独:不单,不仅。

10. 丧:丧失。

11. 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12. 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13. 蹴cù:践踏。

14. 不屑:认为不值得。

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1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万钟,丰厚的俸禄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

辩,同“辨”。

16. 何加:(有)什么益处。

17. 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

18. 得我:感激我。

得,同“德”,动词。

19. 与:同“欤”,语气词。

20. 乡为身死而不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一箪食、一豆羹)。

乡,同“向”,原来,从前21. 已:止。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22. 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23.是故:所以24.能:保持25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表并列26.患:灾祸孟子语录》(以下简称《孟》)是一篇传统的语文教材,也是《孟子》一书中的代表篇章之一。

但是,不仅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误把“舍生取义”当作《孟》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不少教参和新编教材也多有此误。

其实,“舍生取义”既不能统摄《孟》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也不能与《孟子》全书,尤其是《告子》全篇的思想内容相吻合。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61章.《孟》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如果)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屑看他一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 _(2)一箪食,一豆羹_ _ (3)蹴尔而与之_ ___(4)乞人不屑()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 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 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3、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下联:,此是乎?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乃置酒请之B. 战则请从C. 臣是以无请也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2、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 斯速已矣B. 惧其不已C. 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3、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4、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吗?典型例题(重要)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又是怎样论证这个论点的?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3.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儒家、仁政、性本善。

2、(1)wù(2)dān gēnɡ(3)cù(4)xiè3、①“乡”通“向”;从前。

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③“辩”通“辨”;辨别。

④“辟”通“避”;躲避。

4、(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5)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6)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7)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仪就接受它。

那么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9)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5、略(可赞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结合时代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6、(1)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二、文言文阅读。

(一)1、①苟且取得②厌恶③通过某种办法④仅仅⑤践踏⑥本来的思想,即“义”⑦同“德”感激⑧停止⑨丧失⑩原先、从前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嗟来之食4、舍生以取义,此义是义乎?5、C6、C 7.“如使人……何不为也?”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密,感情充沛,读者易于接受与背诵。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舍生取义10、不为苟得也患有所不辟也11、A 12、D(二)1、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2、B 3、意在说明人应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认真考虑,不要在讥笑别人的时候,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目的是以此批评梁惠王没有施行仁政、体察民情的错误。

4、喻所犯错误程度不同,本质一样。

(三)1、①偷②这①减少2、D 3、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义。

斯速已矣,何待来年?5、对于错误的东西,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典型例题参考答案:1. 思路分析:细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运用正反面事例和道理论据来论证点的。

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

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

结论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

2. 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4.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5.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