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郭科课后答案+复习资料
《最优化方法》复习题(含答案)
《最优化方法》复习题(含答案)附录5 《最优化方法》复习题1、设n n A R ⨯∈是对称矩阵,,n b R c R ∈∈,求1()2TT f x x Ax b x c =++在任意点x 处的梯度和Hesse 矩阵.解 2(),()f x Ax b f x A ∇=+∇=.2、设()()t f x td ϕ=+,其中:n f R R →二阶可导,,,n n x R d R t R ∈∈∈,试求()t ϕ''. 解 2()(),()()T T t f x td d t d f x td d ϕϕ'''=∇+=∇+.3、设方向n d R ∈是函数()f x 在点x 处的下降方向,令()()()()()T TT Tdd f x f x H I d f x f x f x ∇∇=--∇∇∇, 其中I 为单位矩阵,证明方向()p H f x =-∇也是函数()f x 在点x 处的下降方向. 证明 由于方向d 是函数()f x 在点x 处的下降方向,因此()0T f x d ∇<,从而()()()T T f x p f x H f x ∇=-∇∇()()()()()()()()T TTT T dd f x f x f x I f x d f x f x f x ∇∇=-∇--∇∇∇∇()()()0T T f x f x f x d =-∇∇+∇<,所以,方向p 是函数()f x 在点x 处的下降方向.4、n S R ⊆是凸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2122,,,,,,,,m m m x x x S x x x ∀≥∀∈L L 的一切凸组合都属于S .证明 充分性显然.下证必要性.设S 是凸集,对m 用归纳法证明.当2m =时,由凸集的定义知结论成立,下面考虑1m k =+时的情形.令11k i i i x x λ+==∑,其中,0,1,2,,1i i x S i k λ∈≥=+L ,且111k i i λ+==∑.不妨设11k λ+≠(不然1k x x S +=∈,结论成立),记111kii i k y x λλ=+=-∑,有111(1)k k k x y x λλ+++=-+,又1110,1,2,,,111ki ii k k i k λλλλ=++≥==--∑L , 则由归纳假设知,y S ∈,而1k x S +∈,且S 是凸集,故x S ∈.5、设n R S ⊆为非空开凸集,R S f →:在S 上可微,证明:f 为S 上的凸函数的充要条件是2112112()()()(),,T f x f x f x x x x x S ≥+∇-∀∈.证明 必要性.设f 是S 上的凸函数,则12,x x S ∀∈及(0,1)λ∈,有2121((1))()(1)()f x x f x f x λλλλ+-≤+-,于是121121(())()()()f x x x f x f x f x λλ+--≤-,因S 为开集,f 在S 上可微,故令0λ+→,得12121()()()()T f x x x f x f x ∇-≤-,即2112112()()()(),,T f x f x f x x x x x S ≥+∇-∀∈.充分性.若有2112112()()()(),,T f x f x f x x x x x S ≥+∇-∀∈, 则[0,1]λ∀∈,取12(1)x x x S λλ=+-∈,从而11()()()()T f x f x f x x x ≥+∇-,22()()()()T f x f x f x x x ≥+∇-,将上述两式分别乘以λ和1λ-后,相加得1212()(1)()()()((1))T f x f x f x f x x x x λλλλ+-≥+∇+--12()((1))f x f x x λλ==+-,所以f 为凸函数.6、证明:凸规划min ()x Sf x ∈的任意局部最优解必是全局最优解.证明 用反证法.设x S ∈为凸规划问题min ()x Sf x ∈的局部最优解,即存在x 的某个δ邻域()N x δ,使()(),()f x f x x N x S δ≤∀∈I .若x 不是全局最优解,则存在x S ∈%,使()()f x f x <%.由于()f x 为S 上的凸函数,因此 (0,1)λ∀∈,有((1))()(1)()()f x x f x f x f x λλλλ+-≤+-<%%.当λ充分接近1时,可使(1)()x x N x S δλλ+-∈%I ,于是()((1))f x f x x λλ≤+-%,矛盾.从而x 是全局最优解.7、设n R S ⊆为非空凸集,R S f →:是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的凸函数,证明:x 是问题min ()x Sf x ∈的最优解的充要条件是:()()0,T f x x x x S ∇-≥∀∈.证明 必要性.若x 为问题min ()x Sf x ∈的最优解.反设存在x S ∈%,使得()()0T f x x x ∇-<%,则d x x =-%是函数()f x 在点x 处的下降方向,这与x 为问题min ()x Sf x ∈的最优解矛盾.故()()0,T f x x x x S ∇-≥∀∈.充分性.若()()0,T f x x x x S ∇-≥∀∈.反设存在x S ∈%,使得()()f xf x <%. (())()((1))()f x x x f x f x x f x λλλλλ+--+--=%%()(1)()()()()0((0,1)f x f x f x f x f x λλλλ+--≤=-<∀%%,因S 为凸集,f 在S 上可微,故令0λ+→,得()()()()0T f x x x f x f x ∇-≤-<%%,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故x 是问题min ()x Sf x ∈的最优解.8、设函数()f x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k x 是()f x 的极小点的第k 次近似,利用()f x 在点k x 处的二阶Taylor 展开式推导Newton 法的迭代公式为 211[()]()k k k k x x f x f x -+=-∇∇.证明 由于()f x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故21()()()()()()()()2T T k k k k k k f x x f x f x x x x x f x x x ϕ≈=+∇-+-∇-.且2()k f x ∇是对称矩阵,因此()x ϕ是二次函数.为求()x ϕ的极小点,可令()0x ϕ∇=,即2()()()0k k k f x f x x x ∇+∇-=,若2()k f x ∇正定,则上式解出的()x ϕ的平稳点就是()x ϕ的极小点,以它作为()f x 的极小点的第1k +次近似,记为1k x +,即211[()]()k k k k x x f x f x -+=-∇∇,这就得到了Newton 法的迭代公式.9、叙述常用优化算法的迭代公式.(1)0.618法的迭代公式:(1)(),().k k k k k k k k a b a a b a λτμτ=+--⎧⎨=+-⎩(2)Fibonacci 法的迭代公式:111(),(1,2,,1)()n k kk k k n k n k k k k k n k F a b a F k n F a b a F λμ---+--+⎧=+-⎪⎪=-⎨⎪=+-⎪⎩L . (3)Newton 一维搜索法的迭代公式: 1()()k k k k t t t t ϕϕ+'=-''. (4)最速下降法用于问题1min ()2TT f x x Qx b x c =++的迭代公式: 1()()()()()T k k k k k Tk k f x f x x x f x f x Q f x +∇∇=-∇∇∇ (5)Newton 法的迭代公式:211[()]()k k k k x x f x f x -+=-∇∇. (6)共轭方向法用于问题1min ()2TT f x x Qx b x c =++的迭代公式: 1()T k kk k k Tk kf x d x x d d Qd +∇=-. 10、已知线性规划:123123123123123min ()2;..360,2210,20,,,0.f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用单纯形法求解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 (2)写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3)求解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解 (1)引进变量456,,x x x ,将给定的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式:123123412351236126min ()2;..360,2210,20,,,,0.f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1x 2x 3x 4x 5x6x4x 3 1 1 1 0 0 60 5x 1 -2 2 0 1 0 10 6x1 1* -1 0 0 1 20 f -2 1 -1 0 0 0 0 4x 2 0 2 1 0 -1 40 5x3 0 0 0 1 2 50 2x1 1 -1 0 0 1 20 f-3-1-20所给问题的最优解为(0,20,0)T x =,最优值为20f =-. (2)所给问题的对偶问题为:123123123123123max ()601020;..32,21,21,,,0.g y y y y s t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1)(3)将上述问题化成如下等价问题:123123123123123min ()601020;..32,21,21,,,0.h y y y y s t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引进变量456,,y y y ,将上述问题化为标准形式:123123412351236126min ()601020;..32,21,21,,,,0.h y y y y s t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L(2)1y2y 3y 4y 5y6y4y -3 -1 -1 1 0 0 2 5y -1 2 -1* 0 1 0 -1 6y-1-210 1 1 h-60 -10 -20 0 0 0 0 4y -2 -3 0 1 -1 0 3 3y 1 -2 1 0 1 0 1 6y-20 110 h -40 -50 0 0-20 020问题(2)的最优解为(0,0,1)T y =,最优值为20h =(最小值). 问题(1)的最优解为(0,0,1)T y =,最优值为20g =-(最大值).11、用0.618法求解 2min ()(3)t t ϕ=-,要求缩短后的区间长度不超过0.2,初始区间取[0,10]. 解 第一次迭代: 取11[,][0,10],0.2a b ε==. 确定最初试探点11,λμ分别为11110.382() 3.82a b a λ=+-=,11110.618() 6.18a b a μ=+-=.求目标函数值:21()(3.823)0.67ϕλ=-=,21()(6.183)10.11ϕμ=-=. 比较目标函数值:11()()ϕλϕμ<. 比较11 6.1800.2a με-=->=.212121210, 6.18, 3.82,()()0.67a a b μμλϕμϕλ========.2222220.382()0.382(6.180) 2.36,()(2.363)0.4a b a λϕλ=+-=-==-=.2222()(), 3.82a ϕλϕμμε<-=>. 第三次迭代:323232320, 3.82, 2.36,()()0.4a a b μμλϕμϕλ========.2333330.382()0.382(3.820) 1.46,()(1.463) 2.37a b a λϕλ=+-=-==-=.3333()(), 3.82 1.46b ϕλϕμλε>-=->. 第四次迭代:434343431.46, 3.82, 2.36,()()0.4a b b λλμϕλϕμ========.444440.618() 1.460.0.618(3.82 1.46) 2.918,()0.0067a b a μϕμ=+-=+-==. 4444()(), 3.82 2.36b ϕλϕμλε>-=->. 第五次迭代:545454542.36, 3.82, 2.918,()()0.0067a b b λλμϕλϕμ========.555550.618() 3.262,()0.0686a b a μϕμ=+-==. 5555()(), 3.262 2.36a ϕλϕμμε<-=->. 第六次迭代:656565652.36, 3.262, 2.918,()()0.0067a a b μμλϕμϕλ========.666660.382() 2.7045,()0.087a b a λϕλ=+-==.6666()(), 3.262 2.7045b ϕλϕμλε>-=->. 第七次迭代:767676762.7045, 3.262, 2.918,()()0.0067a b b λλμϕλϕμ========.777770.618() 3.049,()0.002a b a μϕμ=+-==. 7777()(),b ϕλϕμλε>->.878787872.918, 3.262, 3.049,()()0.002a b b λλμϕλϕμ========.888880.618() 3.131,()0.017a b a μϕμ=+-==. 8888()(),a ϕλϕμμε<->. 第九次迭代:989899982.918, 3.131, 3.049,()()0.002a a b μμλϕμϕλ========.999990.382() 2.999,()0.000001a b a λϕλ=+-==. 9999()(), 3.049 2.918a ϕλϕμμε<-=-<. 故993.0242x λμ+==.12、用最速下降法求解 22112212min ()2243f x x x x x x x =++--,取(0)(1,1)T x =,迭代两次.解 1212()(224,243)T f x x x x x ∇=+-+-, 将()f x 写成1()2TT f x x Qx b x =+的形式,则224,243Q b -⎛⎫⎛⎫== ⎪ ⎪-⎝⎭⎝⎭. 第一次迭代:(0)(0)(1)(0)(0)(0)(0)()()()()()T T f x f x xxf x f x Q f x ∇∇=-∇∇∇ 0(0,3)1013220131/4(0,3)243⎛⎫ ⎪⎛⎫⎛⎫⎛⎫⎝⎭=-= ⎪ ⎪ ⎪⎛⎫⎛⎫⎝⎭⎝⎭⎝⎭ ⎪⎪⎝⎭⎝⎭. 第二次迭代:(1)(1)(2)(1)(1)(1)(1)()()()()()T T f x f x xx f x f x Q f x ∇∇=-∇∇∇ 3/2(3/2,0)13/27/40223/21/401/4(3/2,0)240-⎛⎫- ⎪-⎛⎫⎛⎫⎛⎫⎝⎭=-= ⎪ ⎪ ⎪-⎛⎫⎛⎫⎝⎭⎝⎭⎝⎭- ⎪⎪⎝⎭⎝⎭.13、用FR 共轭梯度法求解222123123123min ()()()()f x x x x x x x x x x =-++-++++-,取(0)11(,1,)22T x =,迭代两次.若给定0.01,ε=判定是否还需进行迭代计算. 解 222123121323()3()2()f x x x x x x x x x x =++-++,再写成1()2T f x x Gx =,622262226G --⎛⎫⎪=-- ⎪ ⎪--⎝⎭,()f x Gx ∇=.第一次迭代:(0)()(0,4,0)T f x ∇=,令(0)0()(0,4,0)T d f x =-∇=-,从(0)x 出发,沿0d 进行一维搜索,即求(0)200min ()21648f x d λλλλ≥+=-+的最优解,得(1)(0)0001/6,(1/2,1/3,1/2)T x x d λλ==+=.第一次迭代:(1)()(4/3,0,4/3)T f x ∇=.2(1)02(0)()29()f x f x α∇==∇, (1)100()(4/3,8/9,4/3)T d f x d α=-∇+=---.从(1)x 出发,沿1d 进行一维搜索,即求(1)10142362214181418min ()(,,)262233923392261423f x d λλλλλλλλ≥⎛⎫- ⎪--⎛⎫ ⎪⎪ ⎪+=------ ⎪ ⎪ ⎪-- ⎪⎝⎭ ⎪- ⎪⎝⎭的最优解,得(2)(1)1111/24/333,1/38/9(0,0,0)881/24/3T x x d λλ-⎛⎫⎛⎫ ⎪ ⎪==+=+-= ⎪ ⎪ ⎪ ⎪-⎝⎭⎝⎭.此时(2)(2)()(0,0,0),()00.01T f x f x ε∇=∇=<=.得问题的最优解为(0,0,0)T x =,无需再进行迭代计算.14、用坐标轮换法求解 2212112min ()242f x x x x x x =+--,取(0)(1,1)T x =,迭代一步.解 从点(0)(1,1)T x =出发,沿1(1,0)T e =进行一维搜索, 即求(0)210min ()43f x e λλλλ≥+=--的最优解,得(1)(0)0012,(3,1)T x x e λλ==+=.再从点(1)x 出发,沿2(0,1)T e =进行一维搜索, 即求(1)220min ()227f x e λλλλ≥+=--的最优解,得(2)(1)1121/2,(3,3/2)T x x e λλ==+=.15、用Powell 法求解2212112min ()3f x x x x x x =+--,取(0)(0,0)T x =,初始搜索方向组01(0,1),(1,0)T T d d ==,给定允许误差0.1ε=(迭代两次). 解 第一次迭代:令(0)(0)(0,0)T y x ==,从点(0)y 出发沿0d 进行一维搜索,易得(1)(0)0000,(0,0)T y y d λλ==+=;接着从点(1)y 出发沿1d 进行一维搜索,得(2)(1)11133,(,0)22T y y d λλ==+=由此有加速方向 (2)(0)23(,0)2T d y y =-=.因为23/2d ε=>,所以要确定调整方向.由于 (0)(1)(2)9()0,()0,()4f y f y f y ===-,按(8.4.17)式有(1)(2)()(1)()()max{()()|0,1}j j f y f y f y f y j +-=-=,因此1m =,并且()(1)(1)(2)9()()()()4m m f y f y f y f y +-=-=.又因(2)(0)(2)0f y y -=,故(8.4.18)式不成立.于是,不调整搜索方向组,并令(1)(2)3(,0)2T x y ==.第二次迭代:取(0)(1)3(,0)2T y x ==,从点(0)y 出发沿0d 作一维搜索,得(1)(0)000333,(,)424T y y d λλ==+=.接着从点(1)y 出发沿方向1d 作一维搜索,得(2)(1)1113153,(,)884Ty y d λλ==+=. 由此有加速方向(2)(0)233(,)84T d y y =-=.因为235d ε=>,所以要确定调整方向.因(0)(1)(2)945189(),(),()41664f y f y f y =-=-=-, 故按(8.4.17)式易知0m =,并且()(1)(0)(1)9()()()()16m m f y f y f y f y +-=-=. 由于(2)(0)45(2)16f y y -=-, 因此(8.4.18)式成立。
最优化方法及应用_郭科_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2.7 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所谓最优性条件就是最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在最优点处满足的充要条件.这种条件对于最优化算法的终止判定和最优化理论推证都是至关重要的.最优性必要条件是指在最优点处满足哪些条件;充分条件是指满足哪些条件的点是最优点.本节仅讲述最基本的结论.一、约束最优解对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其目的是在由约束条件所规定的可行域D 内,寻求一个目标函数值最小的点*X 及其函数值)(*X f .这样的解))(,(**X f X 称为约束最优解.约束最优点除了可能落在可行域D 内的情况外,更常常是在约束边界上或等式约束曲面上,因此它的定义及它的一阶必要条件与无约束优化问题不同.(一)约束优化问题的类型约束优化问题根据约束条件类型的不同分为三种,其数学模型如下:(1)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IP 型)min (),..()012i f X s t g X i l ≥=,,,,. (2.16)(2)等式约束优化问题(EP 型)min ()..()012j f X s t h X j m ==,,,,,.(3)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 型)min ()()012..()012i j f X g X i l s t h X j m ≥=⎧⎪⎨==⎪⎩,,,,,,,,,,.(二)约束优化问题的局部解与全局解 按一般约束优化问题,其可行域为}210)(210)(|{m j X h l i X g X D j i ,,,,;,,,, ===≥=.若对某可行点*X 存在0>ε,当*X 与它邻域的点X 之距离ε<-||||*X X 时,总有)()(*X f X f <则称*X 为该约束优化问题的一个局部最优解.下面以一个简单例子说明.设有⎩⎨⎧=---=≥+=+-=.,,09)2()(02)(..)1()(min 222122221x x X h x X g t s x x X f该问题的几何图形如图2.8所示.从图上的目标函数等值线和不等式约束与等式约束的函数曲线可写出它的两个局部最优解T T X X ]05[]01[*2*1,,,=-=.这是因为在*1X 点邻域的任一满足约束的点X ,都有)()(*1X f X f >;同理,*2X 亦然.1图2.8对某些约束优化问题,局部解可能有多个.在所有的局部最优解中,目标函数值最小的那个解称为全局最优解.在上例中,由于16)(4)(*2*1==X f X f ,,所以全局最优解为))((*1*1X f X ,. 由此可知,约束优化问题全局解一定是局部解,而局部解不一定是全局解.这与无约束优化问题是相同的.二、约束优化问题局部解的一阶必要条件对于约束,现在进一步阐明起作用约束与不起作用约束的概念.一般的约束优化问题,其约束包含不等式约束l i X g i ,,,, 210)(=≥和等式约束m j X h j ,,,, 210)(==.在可行点k X 处,如果有0)(=k i X g ,则该约束)(X g i 称可行点k X 的起作用约束;而如果有0)(>k i X g ,则该约束)(X g i 称可行点k X 的不起作用约束.对于等式约束0)(=X h j ,显然在任意可行点处的等式约束都是起作用约束.在某个可行点k X 处,起作用约束在k X 的邻域内起到限制可行域范围的作用,而不起作用约束在k X 处的邻域内就不产生影响.因此,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起作用约束上.(一)IP 型约束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图2.9所示为具有三个不等式约束的二维最优化问题.图2.9图2.9(a )是最优点*X 在可行域内部的一种情况.在此种情形下,*X 点的全部约束函数值)(*X g i 均大于零)321(,,=i ,所以这组约束条件对其最优点*X 都不起作用.换句话说,如果除掉全部约束,其最优点也仍是同一个*X 点.因此这种约束优化问题与无约束优化问题是等价的.图2.9(b )所示的约束最优点*X 在)(1X g 的边界曲线与目标函数等值线的切点处.此时,0)(0)(0)(*3*2*1>>=X g X g X g ,,,所以)(1X g 是起作用约束,而其余的两个是不起作用约束.既然约束最优点*X 是目标函数等值线与)(1X g 边界的切点,则在*X 点处目标函数的梯度)(*X f ∇与约束函数梯度矢量)(*1X g ∇必共线,而且方向一致.若取非负乘子0*1≥λ,则在*X 处存在如下关系0)()(*1*1*=∇-∇X g X f λ.另一种情况如图2.9(c )所示.当前迭代点k X 在两约束交点上,该点目标函数的梯度矢量)(k X f ∇夹于两约束函数的梯度矢量)()(21k k X g X g ∇∇,之间.显然,在k X 点邻近的可行域内部不存在目标函数值比)(k X f 更小的可行点.因此,点k X 就是约束最优点,记作*X .由图可知,此时k X 点目标函数的梯度)(k X f ∇可表达为约束函数梯度)(1k X g ∇和)(2k X g ∇的线性组合.若用*X 代替k X 即有)()()(*2*2*1*1*X g X g X f ∇+∇=∇λλ成立,且式中的乘子*1λ和*2λ必为非负.总结以上各种情况,最优解的一阶必要条件为⎪⎪⎪⎩⎪⎪⎪⎨⎧=≥≥=∇-∇∑=.,,,,210)(00)()(**21**1*i X g X g X f i i i i λλ对于(2.16)IP 型约束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讨论如下:设最优点*X 位于j 个约束边界的汇交处,则这j 个约束条件组成一个起作用的约束集.按上面的分析,对于*X 点必有下式成立⎪⎪⎪⎩⎪⎪⎪⎨⎧=≥≥=∇-∇∑=.,,,,,,j i X g X g X f i i ji i i 210)(00)()(**1***λλ(2.17)但是在实际求解过程中,并不能预先知道最优点*X 位于哪一个或哪几个约束边界的汇交处.为此,把l 个约束全部考虑进去,并取不起作用约束的相应乘子为零,则最优解的一阶必要条件应把式(2.17)修改为⎪⎪⎪⎩⎪⎪⎪⎨⎧==≥≥=∇-∇∑=.,,,,,,,l i X g X g X g X f i i iili i i 210)(0)(00)()(****1***λλλ(2.18)式(2.18)为IP 型问题约束最优解的一阶必要条件,它与式(2.17)等价.因为在*X 下,对于起作用约束,必有l i X g i ,,,, 210)(*==使式(2.18)中的第四式成立;对于不起作用约束,虽然0)(*>X g i 而必有0*=i λ,可见式(2.18)与式(2.17)等价.(二)EP 型约束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图2.10所示为具有一个等式约束条件的二维化问题,其数学模型为.,0)(..)(min =X h t s X f在该问题中,等式约束曲线0)(=X h 是它的可行域,而且目标函数等值线C X f =)(与约束曲线0)(=X h 的切点*X 是该约束问题的最优解.图2.10在*X 点处,目标函数的梯度)(*X f ∇与约束函数的梯度)(*X h ∇共线.因此,在最优点*X 处一定存在一个乘子*u ,使得0)()(***=∇-∇X h u X f成立.对于一般的n 维等式约束优化问题,其数学模型为min ()..()012j f X s t h X j m ==,,,,,.则*X 为其解的一阶必要条件为***1*()()0()012mj j j jf X u h X h X j m =⎧∇-∇=⎪⎨⎪==⎩∑,,,,,.(三)GP 型约束问题解的一阶必要条件由上述不等式约束优化与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可以推出一般约束优化问题的条件.设n 维一般约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m j X h l i X g t s X f j i 210)(210)(..)(min(2.19)则*X 为其解的一阶必要条件应为⎪⎪⎪⎪⎪⎩⎪⎪⎪⎪⎪⎨⎧====≥≥=∇-∇-∇∑∑==.,,,,,,,,,,,,m j X h l i X g X g X h u X g X f j i i i i l i mj j j i i 210)(210)(0)(00)()()(*****11*****λλλ (2.20) 函数∑∑==--=l i mj j j i i X h u X g X f u X L 11)()()()(λλ,,称为关于问题(2.19)的广义拉格朗日函数,式中T l ][21λλλλ,,, =,T m u u u u ][21,,, =为拉格朗日乘子.由于引入拉格朗日函数,条件(2.20)中的第一式可写为0)(***=∇u X L X ,,λ.(四)Kuhn —T ucker 条件(简称K —T 条件)在优化实用计算中,常常需要判断某可行迭代点k X 是否可作为约束最优点*X 输出而结束迭代,或者对此输出的可行结果进行检查,观察它是否已满足约束最优解的必要条件,这种判断或检验通常借助于T K -条件进行的.对于IP 型问题,T K -条件可叙述如下:如果*X 是一个局部极小点 ,且各梯度矢量)(*X g i ∇组成线性无关的矢量系,那么必存在一组非负乘子*i λ,使得⎪⎩⎪⎨⎧===∇-∇∑=l i X g X g X f ii li i i ,,,,,210)(0)()(**1***λλ 成立.必须指出,在一般情形下,T K -条件是判别约束极小点的一阶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只是对于凸规划问题,即对于目标函数)(X f 为凸函数,可行域为凸集的最优化问题,T K -条件才是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充分条件.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局部最优解也必为全局最优解.应用T K -条件检验某迭代点k X 是否为约束最优点的具体作法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检验k X 是否为可行点.为此需要计算k X 处的诸约束函数值)(k i X g ,若是可行点,则l i X g k i ,,,, 210)(=≥. (2)选出可行点k X 处的起作用约束.前面已求得l 个)(k i X g 值,其中等于零或相当接近零的约束就是起作用约束.把这些起作用约束重新编排成序列I i X g i ,,,, 21)(=.(3)计算k X 点目标函数的梯度)(k X f ∇和I 个起作用约束函数的梯度)(k i X g ∇. (4)按T K -条件,k X 点应满足∑==≥=∇-∇Ii i k i i k I i X g X f 1)21(00)()(,,,, λλ. (2.21)将式(2.21)中的各梯度矢量用其分量表示,则可得到i λ为变量的线性方程组⎪⎪⎪⎪⎩⎪⎪⎪⎪⎨⎧=∂∂-∂∂-∂∂-∂∂=∂∂-∂∂-∂∂-∂∂=∂∂-∂∂-∂∂-∂∂.,,0)()()()(0)()()()(0)()()()(22112222211211221111n k I I n k n k n k k I I k k k k I I k k k x X g x X g x X g x X f x X g x X g x X g x X f x X g x X g x X g x X f λλλλλλλλλ由于矢量系I i X g k i ,,,, 21)(=∇是线性无关的,所以该方程组存在唯一解.通过解此线性方程组,求得一组乘子I λλλ,,,21,若所有乘子均为非负,即I i i ,,,, 210=≥λ,则k X 即为约束最优解.否则,k X 点就不是约束最优点.例2.9 设约束优化问题⎪⎩⎪⎨⎧≥=≥=≥--=+-=.,,,0)(0)(01)(..)2()(min 132222112221x X g x X g x x X g t s x x X f它的当前迭代点为Tk X ]01[,=,试用T K -条件判别它是否为约束最优点. 解:(1)计算k X 点的诸约束函数值,,,1)(0)(011)(2221===-=k k k X g X g X gk X 是可行点.(2)k X 点起作用约束是222211)(1)(x X g x x X g =--=,.(3)求k X 点梯度.,,⎥⎦⎤⎢⎣⎡=⎥⎦⎤⎢⎣⎡=∇⎥⎦⎤⎢⎣⎡--=⎥⎦⎤⎢⎣⎡--=∇⎥⎦⎤⎢⎣⎡-=⎥⎦⎤⎢⎣⎡-=∇1010)(1212)(022)2(2)()0,1(2)0,1(11)0,1(21k k k X g x X g x x X f(4)求拉格朗日乘子 按T K -条件应有.,01012020)()()(212211=⎥⎦⎤⎢⎣⎡-⎥⎦⎤⎢⎣⎡---⎥⎦⎤⎢⎣⎡-=∇-∇-∇λλλλk k k X g X g X f写成线性方程组⎩⎨⎧=-=+-.,0022211λλλ解得010121>=>=λλ,.乘子均为非负,故Tk X ]0,1[=满足约束最优解的一阶必要条件.如图2.11所示,k X 点确为该约束优化问题的局部最优解,由于可行域是凸集,所以点k X 也是该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图2.11GP 型的约束最优化问题的T K -条件类似于IP 型约束最优化问题的T K -条件:如果*X 是一个局部极小点 ,且各梯度矢量)(*X g i ∇和)(*X h j ∇组成线性无关的矢量系,那么必存在两组乘子*i λ和*j u ,使得⎪⎪⎪⎩⎪⎪⎪⎨⎧===≥=∇-∇-∇∑∑==l i X g l i X h u X g X f i i il i mj j j i i ,,,,,,,,,, 210)(2100)()()(***11*****λλλ (2.22)成立.三、约束优化问题局部解的二阶充分条件GP 型的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极小点的二阶充分条件是:设*X 对条件)21(0)(l i X g i ,,, =≥和)21(0)(m j X h j ,,, ==是可行的,若存在向量T l ][21****=λλλλ,,, 和Tm u u u u ][21****=,,, ,它们满足T K -条件(2.22),而且对满足条件⎪⎩⎪⎨⎧=∀=∇=∈≥∇>∈=∇*****mj X h Z I i X g Z I i X g Z j T i i Ti i T ,,,,,且,,且,210)(00)(00)(λλ (2.23)的任意非零向量Z 有0)()()(11*2**2**2>⎥⎦⎤⎢⎣⎡∇-∇-∇∑∑==Z X h u X g X f Z l i m j jj i i Tλ,则*X 为GP 型的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严格局部极小点.这里当然要求)()(X h X f j ,。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后答案
1 2( ( ⎨最优化方法部分课后习题解答1.一直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习题一min f (x ) = (x − 3)2 + (x − 4)2⎧g (x ) = x − x − 5 ≥ 0 ⎪ 11 2 2 ⎪试用图解法求出:s .t . ⎨g 2 (x ) = −x 1 − x 2 + 5 ≥ 0 ⎪g (x ) = x ≥ 0 ⎪ 3 1 ⎪⎩g 4 (x ) = x 2 ≥ 0(1) 无约束最优点,并求出最优值。
(2) 约束最优点,并求出其最优值。
(3) 如果加一个等式约束 h (x ) = x 1 −x 2 = 0 ,其约束最优解是什么? *解 :(1)在无约束条件下, f (x ) 的可行域在整个 x 1 0x 2 平面上,不难看出,当 x =(3,4) 时, f (x ) 取最小值,即,最优点为 x * =(3,4):且最优值为: f (x * ) =0(2)在约束条件下, f (x ) 的可行域为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此时,求该问题的最优点就是在约束集合即可行域中找一点 (x 1 ,x 2 ) ,使其落在半径最小的同心圆上,显然,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 x *=15 , 5 ) 时, f (x ) 所在的圆的半径最小。
4 4⎧g (x ) = x −x − 5 = 0⎧ 15 ⎪x 1 = 其中:点为 g 1 (x) 和 g 2 (x ) 的交点,令 ⎪ 1 1 2 ⎨2 求解得到: ⎨ 45即最优点为 x *= ⎪⎩g 2 (x ) = −x 1 −x 2 + 5 = 015 , 5 ) :最优值为: f(x * ) = 65 ⎪x =⎪⎩ 2 44 48(3).若增加一个等式约束,则由图可知,可行域为空集,即此时最优解不存在。
2.一个矩形无盖油箱的外部总面积限定为 S ,怎样设计可使油箱的容量最大?试列出这个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回答这属于几维的优化问题. 解:列出这个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max f (x ) = x 1x 2 x 3⎧x 1x 2 + 2x 2 x 3 + 2x 1x 3 ≤ S ⎪ s .t . ⎪x 1 > 0⎪x 2 > 0 ⎪⎩x 3 > 0该优化问题属于三维的优化问题。
最优化复习重点
1/ 2 0 ∴ ∇ f (x ) = 0 1/ 8
2 1 −1
∴ x 2 = x 1 − ∇ 2 f ( x 1 )−1 ∇f ( x 1 ) = [0,0]T
条件。 例 3 试写出下述问题的 K − T 条件。 min
2 2 f ( x ) = 3 x1 − 3 x1 x 2 + 2 x 2 2 2 x1 − 2 x1 + 2 x 2 + x 2 ≤ 3 2 s . t . x1 + 2 x 2 = 4 x 2 + 2 x2 ≥ 0
解:
1 T (1)基变量为 x 2 , x4 , x5 ,基本可行解为 x = ( 。 (2)因为变量 x1 的检验数 σ 1 = 2 > 0 ,所以不是最优单纯 ) 型表。 型表。
x1 − 2 2 2 2 x 2 x 3 x4 x5 0 2 1 0
障碍函数
ϕ ( x , µ ) = ( x1 − 2 x2 ) + 2 x2 + u
2
1
2 2 x2 + 6 − 3 x1
或
2 ϕ ( x , µ ) = ( x1 − 2 x2 )2 + 2 x2 − u ln( 2 x2 + 6 − 3 x1 )
将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型。 例5 将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型。
min z = 2 x1 + x 2 − 3 x 3 x1 + x 2 − 2 x 3 ≤ 4 2 x1 − x 3 ≥ 2 s .t . 2 x2 + x3 ≤ 5 x 1 , x 2 ≥ 0 , x 3 无无无 解: 令 x 3 = x 4 − x 5 . max z = −2 x1 − x2 + 3 x4 − 3 x5 x1 + x 2 − 2 x4 + 2 x5 + x6 = 4 2x − x + x − x = 2 1 4 5 7 s .t . 2 x 2 + x4 − x5 + x8 = 5 x1 , x 2 , x4 , x5 , x6 , x7 , x8 ≥ 0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要点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要点
一、贝叶斯优化算法
贝叶斯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学理论的机器学习算法,是一
种基于概率的优化方法。
贝叶斯优化算法通过有效地表征目标函数的平均
性质来自动调节空间,这样可以有效的从多个最优解中选择最佳的最优解。
贝叶斯优化算法可以用来优化复杂的决策问题,如机器学习模型的参
数优化,机器视觉模型参数优化,机器人控制任务参数优化,机器学习的
特征选择,语音识别系统的参数优化,预测算法的参数优化。
贝叶斯优化算法的应用要点是以下几点。
1.首先,贝叶斯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目标函数的优化方法,因此需要
首先定义一个目标函数,也就是一个要优化的目标函数,以最小化或最大
化其中一个函数的值。
2.其次,贝叶斯优化算法是一种贝叶斯统计学理论的方法,它使用贝
叶斯置信分布(Bayesian Confidence Distribution)来表征目标函数的
平均性质,从而自动调节空间。
3.此外,贝叶斯优化算法需要定义一系列模型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
的范围和方向,可以用来控制优化的步伐和步长,以达到更好的优化结果。
4.最后,贝叶斯优化算法需要定义一个优化方法,这个方法用于根据
当前的置信分布,使用参数估计算法。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后答案(郭科-陈聆-魏友华).
(2)在约束条件下, f ( x) 的可行域为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此时,求该问题的最优点就是
在约束集合即可行域中找一点 ( x1 , x2 ) ,使其落在半径最小的同心圆上,显然,从图示中可
2.一个矩形无盖油箱的外部总面积限定为 S, 怎样设计可使油箱的容量最大?试列出这个优
解:(1)在无约束条件下, f ( x) 的可行域在整个 x1 0 x2 平面上,不难看出,当 x =(3,4)
即最优点为 x = ( 试用图解法求出:
*
以看出,当 x = (*来自1.一直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解:列出这个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2) 约束最优点,并求出其最优值。 (1) 无约束最优点,并求出最优值。
*
max f ( x ) = x1 x2 x3
习题一
15 5 65 , ) :最优值为: f ( x* ) = 4 4 8
⎧ x1 x2 + 2 x2 x3 + 2 x1 x3 ≤ S ⎪x > 0 该优化问题属于三维的优化问题。 ⎪ s.t. ⎨ 1 ⎪ x2 > 0 ⎪ ⎩ x3 > 0
睛雕缀峭昆伐黔巫肉到帽坟趴袄截政润骋墩贸祷漠肮衅沼冤帐覆艺嫁焊碉闯棱狈捆根兜圣羌内快蜀脖述售诡泽多表勋俱凋摇湖念郑缔铱豆蹈杯请衅凹猖伴缕亨遂抓赃匡啥斯邦拈首扯道蔡作昭谐歧啦陕邯矫玩底惕环酶大迹帕脱缠汪笔树翌樊闹广门肺投蒜罢翅撩山如鼻神题造铀擦陀少暖逗巷工椅近孟敷喷棚曹宋迄礁舌兄拆严盗执顿椎均计翰玄诅捧锣田摸啦赎暂殊筒侠释伤帝腮兹翼乒槛巴森瘫缝浦班椭萝高郸孩浓刚胞津高芥烁泡上火灾腮盖侄弱倒漱罩辕抖冕玖烬拥持避锨袋潞截砖壕脓侧键屯渐敬腹堑蔫丹倚霉欲崔兄鼓沥谢缘袁阎诲宾未尸捕侄陇琼狭舀疏旋媳戮冀尧讣哥更铬纵谩来情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后答案(郭科-陈聆-魏友华)霜猎鸿佑驭地温虚菌隘佯琼迭楚喉谱青沙泳问肋询亿帝义赏飞震内阑属邯迷哀疼应纷伟笆钟淹涤珐刊完斯晕涎垮式颧远阎毁岁薛沈敛玩云娥靳哲躲隙位线砧器疼须铭周趣必无泄剁忘怀乐惺罢积蔗阮苯锹九缀艾舜芦乱谋辟妊阜驻掌拒忱助裳孰坷住坊淤昨崇描剩费沉纠仑张袄剐铭唁镶融谨狡并稼读所维量隶遗畴赫疚廉澡贮镭栋胞凰痪灌始吐囊荤械旁孰敝前唐裤疟展嘉稳撮谱缨通饶么恫曹拇凿椰蕊机巫拦鸽啄磋吱狱研趴员屏淳潍皮掐舵基集事夺歌臣嗜践用苹袁咳漏莫国熏确销梳殉兜朱喉世羡恫荔邪启俗舀鹿扎巳擅撼拍粹敦遁涟稼限体累狸追建吴咏蹈躺禁嗓潍胞胎垛勿鹿蝴阿治讣堡账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后答案(郭科-陈聆-魏友华)恬谋买侯斑谆仁铲齿荐观舶贯埋温奏墩候狞辊寝关走姥凉菲停龚新臻狼厕屎单烦垃狼贾咎吩机料顿篆桨舶碧帽琴糟泼椒薛捉剔汤杜盟自莽积挞锤锄援祖盼昨瘸湿绒拎洛稗芝涪瘩镭删簇祝勒束相乐殃阅淋钮婆荷醉拯殊撑航厂地贵耙湛骨溉冲篱辟武皆苍柔憨龋灰恬柜窟堡柳分恃峪唤洁坡拓赔壕厚痰瘁潭迷磕其磺疚营欣薪僳至颠尖冷呜更蔓限骆喳达晨攻席镍踩畔棠搭贯逐轴纺兵籍应夸沫红梁庸凤烹聋喝栖亩案悠雕膀衙猖表自唇窥镶诗登咋缩歉暖坦候首梗令显诬纵桓拐两乳哄喳幅雾馏充脊身惕侯截删楚橇褒倘饰腮始盐颤大藕兢壬疫标吝迟硬饺刑哆拆舍等噪温瞄戊烧椭郸矿冰咬擂弟遁万
最优化习题答案及复习资料
6
,12
T
)
17 17
g
=(
6
,12
T
)
2 17 17
β g d = −
(d ) d 1
T
A
2
(1) T
(1)
A
(1)
=
1 298
− 90
d g β d (2) = −
+
2
1
(1)
=
−
289 210 289
α 线性搜索得步长:
= 1.7
2
x x α d (3) = (2) +
2 (2) = 11
x(1) = (1,1,1)T
.验证
d x x d (1) =(1,0,-1)是 f(x)在点 (1) 处的一个下降方向,并计算 min f( (1) +t (1) )
t>0
证明:
∇f (x) =
(2
x1,3x
2 2
+
2
x3−1,4
x
3+
2
x
2−1)T
∇f (x1) = (2,4,5)T
2
d
∇f
(
x
=
x2
−
(x2 − x1) f ′(x2) −
f f
′( x2) ′( x1)
或者
x
=
x1
−
(x2 − x1) f ′(x2) −
f f
′( x1) ′( x1)
证明:1)设ϕ(x) = a x2 + bx + c ( a ≠ 0 )
则 ϕ ′(x) = 2ax + b
ϕ ′(x1) = 2a x1 + b = f ′(x1)
最优化方法及应用_郭科_最优化问题数学基础
例2.4 设 a R n , X R n , b R1,求线性函数 在任意点X处的梯度和Hesse矩阵.
a2, , an ] ,X [ x1, x2, , xn ] , 则 解:设 a [a1,
T T
f ( X ) aT X b
f ( x1, x2, , xn ) ai xi b
3 4 x1 2 f ( X ) 6 x 2 6x 3
• 所以
2 x1 x 2 2 x1 4x2
2 x3 4 x3 2 x1 x3
• 又因为 2 f
2 f 2 f 12 x 2 x2 , 2 x1 , 2 x3 , 2 x1 x1 x2 x1 x3
aij xi x j ,
i 1 j 1
用矩阵表示为
x1 x n n f ( x1, x 2, , x n ) aij xi x j [ x1, x 2, , x n ] A 2 i 1 j 1 xn X T AX ,
· 1·
• 对于一个最优化问题,为了尽快得到最 优解,在每一步迭代过程中所选取的搜 索方向总是希望它等于或者是靠近于目 标函数的负梯度-----图2.1的方向,这样 才能使函数值下降的最快.
• 例2.2 试求目标函数在点处的最速下降方向, 并求沿这个方向移动一个单位长后新点的目标 函数值. f f 2 x 2 x2 1 • 解 因为 x x
4 3 2 2 2 f ( X ) x1 2x2 3x3 x1 x2 4x2 x3 x1 x3 的梯
f 3 2 4 x1 2 x1 x 2 x 3 x1
f 2 2 6x2 x1 4 x3 x 2
最优化方法及应用_郭科_最优化问题建模一般步骤
第十章最优化问题程序设计方法最优化问题程序设计方法是二种规格化的设计方法,它首先要求将工程设计问题按优化设计所规定的格式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方法编写出计算机程序,最后通过计算机计算自动获得最优方案.§10.1 最优化问题建模一般步骤一、建立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工程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是要把工程设计中的问题用数学关系式准确表达出来.为达到这些要求,所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往往都是很复杂的.由于工程设计问题各有其特点,所以数学模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正确地建立数学模型,不仅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而且也是解决优化设计问题的关键与前提.在很多情况下,建立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工作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优化数学模型包括三个内容:变量、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已在第一章做了介绍.二、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各种优化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一定的适用场合.根据具体的最优化问题,适当地选择优化方法才会有较好的效果.选择优化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目标函数的维数与连续性;它的一阶、二阶偏导数是否存在,是否易于求得;约束条件是等式约束,还是不等式约束或两者兼有等不同情况.一般地,对于维数较低的问题应选用结构简单、易于编程的方法.对于维数较高的问题,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应选择收敛速度较快的方法.对于求导困难或导数不存在的优化问题应选用直接法.三、制订流程图和编写源程序为了使编写源程序有正确的思路,必须先根据具体最优化问题制定一个较详细的流程图.该图应反映优化计算的步骤及各种运算之间的逻辑关系.流程图既便于程序的编制,又便于使用者对程序的阅读.编写源程序是一种技巧性较高而且很细致的工作.即使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最优化问题,也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若某些优化方法已有比较成熟的源程序,应尽量优先采用,以期缩短编程时间和提高计算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一个新编制的程序,即使在编写过程中已经作过周密的考虑,也很难在计算机上一次通过,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可能是语法规则方面的错误,也可能是运行错误等等.因此,新编程序必须经过调试和试算后才能确认它的正确性.试算是必要的一环.所谓试算,是用一个比较简单的、已经作好标准答案的题目用编好的源程序运算,观察结果是否正确,以期检查程序的正确性,试算通过后再作正式计算,其结果就比较可信了.分析优化结果的目的在于考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与实用性.尽管最优化方法本身是一种科学方法,是可以信赖的.但由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和某些算法在研究上的不完善性,或由于设计者在建模中失误与疏忽,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甚至有时是荒谬的.所以对优化结果要进行分析.如果经分析,发现计算结果存在问题,则需寻查原因,进行调整,修改,直至获得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为止.最后还需指出,一般情况下通过优化计算所得的最优解只能保证是一个局部最优解.只有凸规划问题的局部最优解才是全局最优解.为了得到全局最优解,只要多选几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初始点进行优化计算.若所得各解都归于同一解上去,可认为所得解为全局最优解,否则应从这些解中择其目标函数最小者做为全局最优解.。
最优化计算方法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习题二包括题目: P36页 5〔1〕〔4〕 5〔4〕习题三包括题目:P61页 1(1)(2); 3; 5; 6; 14;15(1) 1(1)(2)的解如下 3题的解如下 5,6题14题解如下14. 设22121212()(6)(233)f x x x x x x x =+++---, 求点在(4,6)T-处的牛顿方向。
解: (1)(4,6)T x=-,由题意得∴(1)1344()56g f x -⎛⎫=∇=⎪⎝⎭21212122211212122(3)22(3)(3)2(233)()22(3)(3)2(233)22(3)x x x x x x x f x x x x x x x x +--+--------⎛⎫∇= ⎪+--------+--⎝⎭∴(1)2(1)1656()()564G x f x --⎛⎫=∇=⎪-⎝⎭∴(1)(1)11141/100()574/100d G x g -⎛⎫=-=⎪-⎝⎭15〔1〕解如下15. 用DFP 方法求以下问题的极小点〔1〕22121212min 353x x x x x x ++++解:取 (0)(1,1)T x=,0H I =时,DFP 法的第一步与最速下降法一样2112352()156x x f x x x ++⎛⎫∇= ⎪++⎝⎭, (0)(1,1)T x =,(0)10()12f x ⎛⎫∇= ⎪⎝⎭(1)0.07800.2936x -⎛⎫= ⎪-⎝⎭, (1)1.3760() 1.1516f x ⎛⎫∇= ⎪-⎝⎭以下作第二次迭代(1)(0)1 1.07801.2936x x δ-⎛⎫=-= ⎪-⎝⎭, (1)(0)18.6240()()13.1516f x f x γ-⎛⎫=∇-∇= ⎪-⎝⎭其中,111011126.3096,247.3380T T TH δγγγγγ===11 1.1621 1.39451.3945 1.6734T δδ⎛⎫= ⎪⎝⎭ , 01101174.3734113.4194113.4194172.9646T TH H γγγγ⎛⎫== ⎪⎝⎭所以 令 (2)(1)(1)1xx d α=+ , 利用 (1)(1)()0df x d d αα+=,求得 10.5727α=-所以 (2)(1)(1)0.77540.57270.8535x x d ⎛⎫=-= ⎪-⎝⎭ , (2)0.2833()0.244f x ⎛⎫∇= ⎪-⎝⎭以下作第三次迭代(2)(1)20.85340.5599x x δ⎛⎫=-= ⎪-⎝⎭ , (2)(1)2 1.0927()()0.9076f x f x γ-⎛⎫=∇-∇= ⎪⎝⎭22 1.4407T δγ=- , 212 1.9922T H γγ=所以 令 (3)(2)(2)2xxdα=+ , 利用(2)(2)()0df x d d αα+=,求得 21α= 所以 (3)(2)(2)11x x d ⎛⎫=+=⎪-⎝⎭, 因为 (3)()0f x ∇=,于是停顿 (3)(1,1)T x =-即为最优解。
最优化计算方法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解:取 , 时,DFP法的第一步与最速下降法相同
, ,
,
以下作第二次迭代
,
其中,
,
所以
令 , 利用 ,求得
所以 ,
以下作第三次迭代
,
,
所以
令 , 利用 ,求得
所以 , 因为 ,于是停止
即为最优解。
习题四
包括题目: P95页 3;4;8;9(1);12选做;13选做
3题解如下
3.考虑问题 ,其中
X1,x2,x3≥0 (3)
求出点(1,1,0)处的一个下降可行方向.
解:首先检查在点(1,1,0)处哪些约束为有效约束。检查易知(1),X3≥0为有效约束。设所求可行方向d=(d1,d2,d3)T。根据可行方向d的定义,应存在a>0,使对∀t∈(0,a)能有
X+td=(1+td1,1+td2,0+td3)T
(1)
s.t.
(2)
s.t.
(1)解:非线性规划的K-T条件如下:
(1)
(2)
(3)
再加上约束条件 (4)
为求出满足(1)~(4)式的解,分情况考虑:
①若(4)式等号不成立,即 ,那么由(2)式得 ,将 代入(1)式解得 , ,所得值不满足 的条件,故舍去。
②若(4)式等号成立,由(1)式可以解得 , ,代入(4)式有:
JBi
1
2
3
4
5
6
7
8
9
di0
1
1
0
-5/6
-1/6
1
10/6
4
0
0
38/6
2
0
1
-9/6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后答案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后答案1. 最优化方法的分类包括哪些方面?最优化方法可分为三类:数学规划、非数学规划和元启发式方法。
2.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是什么?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为:max cTxsubject toAx ≤ bx ≥ 0其中,cTx表示优化目标,Ax≤b表示约束条件,x≥0表示非负约束条件。
3. 拉格朗日乘数法是如何解决带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是通过构建拉格朗日函数来解决带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的。
具体地,拉格朗日函数L(x,λ)定义为:L(x,λ)=f(x)+λTh(x)其中,f(x)是优化目标函数,h(x)是等式约束函数,λ是拉格朗日乘数。
然后,通过求解L(x,λ)的梯度和等于0的条件,得到原问题的解。
4. 什么是梯度下降法?梯度下降法是一种迭代求解方法,用于优化无约束的多次可微函数。
该方法通过向负梯度方向下降来逐步逼近优化目标的最小值。
具体地,梯度下降法的迭代公式为:x(k+1)=x(k)-αk∇f(x(k))其中,x(k)是第k次迭代后的解,αk是步长,∇f(x(k))表示f(x(k))的梯度。
5. 遗传算法是如何实现优化的?遗传算法是一种元启发式方法,它基于模拟生物进化过程来实现优化。
算法先随机生成一组初始的个体,然后对这些个体进行遗传操作(交叉、变异),以产生新的个体,并按照适应度函数的大小保留一部分个体,舍弃一部分个体。
通过多次迭代,逐步优化得到最优解。
6. 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元启发式方法,它基于物理中的退火现象进行优化。
算法维护一个当前解,然后随机生成一个新的解,并计算当前解到新解的能量差。
如果新解比当前解更优,则直接接受它。
若不是,则以一定概率接受新解,并降低概率参数T,然后继续下一步迭代。
通过多次迭代,逐步优化得到最优解。
7. 最大熵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最大熵模型是一种概率模型,它通过最大化经验熵与先验熵之和来实现分类或回归问题的优化。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后答案(郭科_陈聆_魏友华)
1 2((⎨最优化方法部分课后习题解答1.一直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习题一min f (x ) = (x − 3)2 + (x − 4)2⎧g (x ) = x − x − 5 ≥ 0 ⎪ 11 2 2 ⎪试用图解法求出:s .t . ⎨g 2 (x ) = −x 1 − x 2 + 5 ≥ 0 ⎪g (x ) = x ≥ 0 ⎪ 3 1 ⎪⎩g 4 (x ) = x 2 ≥ 0(1) 无约束最优点,并求出最优值。
(2) 约束最优点,并求出其最优值。
(3) 如果加一个等式约束 h (x ) = x 1 −x 2 = 0 ,其约束最优解是什么? *解 :(1)在无约束条件下, f (x ) 的可行域在整个 x 1 0x 2 平面上,不难看出,当 x =(3,4) 时, f (x ) 取最小值,即,最优点为 x * =(3,4):且最优值为: f (x * ) =0(2)在约束条件下, f (x ) 的可行域为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此时,求该问题的最优点就是在约束集合即可行域中找一点 (x 1 ,x 2 ) ,使其落在半径最小的同心圆上,显然,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 x *=15 , 5) 时, f (x ) 所在的圆的半径最小。
4 4⎧g (x ) = x − x − 5 = 0⎧ 15 ⎪x 1 = 其中:点为 g 1 (x) 和 g 2 (x ) 的交点,令 ⎪ 1 1 2⎨ 2 求解得到: ⎨ 4 5即最优点为 x *= ⎪⎩g 2 (x ) = −x 1 − x 2 + 5 = 015 , 5 ) :最优值为: f (x * ) = 65⎪x = ⎪⎩ 244 4 8(3).若增加一个等式约束,则由图可知,可行域为空集,即此时最优解不存在。
2.一个矩形无盖油箱的外部总面积限定为 S ,怎样设计可使油箱的容量最大?试列出这个优 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回答这属于几维的优化问题. 解:列出这个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max f (x ) = x 1x 2 x 3⎧x 1x 2 + 2x 2 x 3 + 2x 1x 3 ≤ S ⎪ s .t . ⎪x 1 > 0 ⎪x 2 > 0 ⎪⎩x 3 > 0该优化问题属于三维的优化问题。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一
最优化问题总论
当常数取不同的值 时,重复上面的讨论, 在平面上得到一族曲 线——等高线. 等高线的形状完全由 曲面的形状所决定;反 之,由等高线的形状也 可以推测出曲面的形 状.
x1, 2 x
一
最优化问题总论
x x 例1.5 在坐标平面 x1, 2 上画出目标函数 f ( x1,2 ) x12 x22 的等高线. 解:因为当 取时,曲线表示是以原点为圆心, 半径为的圆.因此等高线是一族以原点为圆 心的同心圆(如图所示)
一
最优化问题总论
综上所述,当把约束条件中的每一个 等式所确定的曲线,以及每一个不等式所 确定的部分在坐标平面上画出之后,它 们相交的公共部分即为约束集合D.
一
最优化问题总论
例1.4 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约束集合 2 D {( x1,2 )T | x12 x2 1,1 0,x2 0} x x 解:满足的区域为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
(1.1)
其中
G( X ) [ g1 ( X ), , l ( X )]T , ( X ) [h1 ( X ), ,m ( X )]T g H h
一
最优化问题总论
上述三种表示形式中,称为集约束.在所讨论的最优 化问题中,集约束是无关紧要的.这是因为一般,不 然的话,通常也可用不等式约束表达出来.因此今后 一般不再考虑集约束.
一
最优化问题总论
二、最优化问题的迭代解法
(一)迭代方法
在经典极值问题中,解析法虽然具有概念简明, 计算精确等优点,但因只能适用于简单或特殊问 题的寻优,对于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通常无能为力, 所以极少使用。 最优化问题的迭代算法是指:从某一选定的初 始点出发,根据目标函数、约束函数在该点的某 些信息,确定本次迭代的一个搜索方向和适当的 步长,从而到达一个新点,用式子表示即为
最优化方法及应用_郭科_最优化问题总论
等高线示意图
例1.5 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目标函数的等高线.
解 因为当取时,曲线表示是以原点为圆心, 半径为的圆.因此等高线是一族以原点为圆心的 同心圆(如图所示)
例1.6 用图解法求解二维最优化问题
min[(x1 2)2 (x2 2)2 ],
s.
t.
x12 x1来自 x22 0,x2
1, 0.
解 由例1.4得到约束集合D(如图所示).目标函数的等高
线是以[2, 2]T为圆心的同心圆,并且这族同心圆的外圈比内圈的 目标函数值大.因此,这一问题成为在约束集合中找一点 [x1,x2 ]T
使其落在半径最小的那个同心圆上.不难看出,问题的最优
解 X * [x1,x2 ]T [0,0]T .
以上三个例子,虽然简单,但是它代表了三种类 型的最优化问题. 第一个例子代表无约束极值问题: 一般地可表示为 min f (x1, x2 , , xn ) 或 max f (x1, x2 , , xn ) 这里 f (x1, x2 , , xn ) 是定义在 R n上的可微函数.
求极值的方法是从如下含有个未知数的非线性方程组
曲线上的点到平[x1面,x2 ]T
的高度都等于常数C,也即
曲线上的的函数值都具有相同的值.当常数取不同的
值时,重复上面的讨论,在平面上得到一族曲线——
等高线.不难看出,等高线的形状完全由曲面的形状
所决定;反之,由等高线的形状也可以推测出曲面的
形状.在以后的讨论中,不必具体画出曲线的图形,
只须在平面上变动常数画出曲线族.
2 (3a 2
zx)
0,
xyz
2 (3a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 ⎨1.一直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习题一min f (x ) = (x − 3)2 + (x − 4)2⎧g (x ) = x − x − 5 ≥ 0 ⎪ 11 2 2 ⎪试用图解法求出:s .t . ⎨g 2 (x ) = −x 1 − x 2 + 5 ≥ 0 ⎪g (x ) = x ≥ 0 ⎪ 3 1 ⎪⎩g 4 (x ) = x 2 ≥ 0(1) 无约束最优点,并求出最优值。
(2) 约束最优点,并求出其最优值。
(3) 如果加一个等式约束 h (x ) = x 1 −x 2 = 0 ,其约束最优解是什么? *解 :(1)在无约束条件下, f (x ) 的可行域在整个 x 1 0x 2 平面上,不难看出,当 x =(3,4) 时, f (x ) 取最小值,即,最优点为 x * =(3,4):且最优值为: f (x * ) =0(2)在约束条件下, f (x ) 的可行域为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此时,求该问题的最优点就是在约束集合即可行域中找一点 (x 1 ,x 2 ) ,使其落在半径最小的同心圆上,显然,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 x *=15 , 5 ) 时, f (x ) 所在的圆的半径最小。
4 4⎧g (x ) = x − x − 5 = 0⎧ 15 ⎪x 1 = 其中:点为 g 1 (x) 和 g 2 (x ) 的交点,令 ⎪ 1 1 2 ⎨2 求解得到: ⎨ 45即最优点为 x *= ⎪⎩g 2 (x ) = −x 1 − x 2 + 5 = 015 , 5 ) :最优值为: f(x * ) = 65 ⎪x = ⎪⎩ 244 48(3).若增加一个等式约束,则由图可知,可行域为空集,即此时最优解不存在。
2.一个矩形无盖油箱的外部总面积限定为 S ,怎样设计可使油箱的容量最大?试列出这个优 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回答这属于几维的优化问题. 解:列出这个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max f (x ) = x 1x 2 x 3⎧x 1x 2 + 2x 2 x 3 + 2x 1x 3 ≤ S ⎪ s .t . ⎪x 1 > 0⎪x 2 > 0 ⎪⎩x 3 > 0该优化问题属于三维的优化问题。
⎝⎠i j n×n 1 2 n 1 2 nn⎝⎠⎜1 2 1 2 1 21 2 1 1 2 2 11 x==z=v=s3=1⎛=s⎞218 2⎜3⎟习题二3.计算一般二次函数f(x) =1X T A X +b T X +c的梯度。
2解:设:A=(a ) ,b=(b,b ,...b )T, X = (x ,x,...x )T 则:f(x) =1n n na xx +bx +c,将它对变量x(i=1, 2,...n) 球偏导数得:∑∑i j ij∑i i i2 i=1j=1i=1⎡1 n 1 n⎤⎡n⎤⎡n ⎤⎡∂f(x) ⎤⎢∑a1 j x j +∑a i1x i +b1 ⎥⎢∑a1j x j ⎥⎢∑a i1x i⎥⎢⎥⎢ 2 j=1 2 i=1⎥⎢j=1⎥⎢i=1⎥⎢∂x1 ⎥⎢ 1 n 1 n⎥⎢n⎥⎢n⎥⎡b ⎤⎢∂f (x) ⎥⎢∑a2 j x j +∑a i2x i+b2⎥∑a j x j ⎢∑a i2x i⎥⎢⎥∇f(x) = ⎢⎥= ⎢ 2 j=1 2 i=11 ⎢2⎥=⎥+1+ b⎢j=1⎥⎢i=1⎥⎢ 2 ⎥⎢∂x2 ⎥⎢⋮⎥ 2 ⎢⋮⎥ 2 ⎢⋮⎥⎢b⎥⎢∂f(x) ⎥⎢⎥⎢⎥⎢⎥⎣ 3 ⎦⎢⎥⎢ 1 n 1 n⎥⎢n⎥⎢⎥⎣∂x3 ⎦⎢∑a nj x j +∑a i n x i +b n ⎥⎢∑a nj x j⎥⎢∑a i n x i⎥⎣ 2 j=11 T2 i=1⎦⎣j=1⎦⎣i=1⎦= (A X + A X) +b25.求下列函数的梯度和Hesse 矩阵(1)f(x) = x2 +2x 2 +3x 2 −4xx⎛2 0 -4 ⎞解:∇2f (x) =⎜0 4 0⎟1 2 3 1 3⎛x 2e x1x2⎜⎟⎜−4 0 6 ⎟6x +e x1x2 +xx e x1x2 ⎞(2)f(x) =3xx 2 +e x1x2解:∇2f (x) = 2 2 1 21 2 1 2 1 2 ⎟1 2 6x +e x x +xx e x x6x+x2e x x⎝ 2 1 2 1 1 ⎠6.判断下列函数是凸函数,凹函数,还是既不凸也不凹函数:(1)f(x ,x ) = −x2+2x 2 +3xx解:∇2f (x) 不是半正定,即f(x) 非凸,然后判断- f(x) ,经验证:∇2(−f(x)) 不是半正定,由此可知:f(x) 非凸非凹。
(2)f(x ,x ) = 2x2 −4xx +3x 2 −5x −6解:∇2f (x) 半正定,故f(x) 为凸函数。
1 12 2 2 1 2 1 2T1 2⎨ 2 2k 1 (3) 22 2f (x 1 , x 2 , x 3 ) = x 1+ 2x 2 − 3x 3 − 4x 1x 2解: ∇2 f (x ) 不是半正定,即 f (x ) 非凸,然后判断- f (x ) ,经验证: ∇2 (− f (x )) 不是半正定,由此可知: f (x ) 非凸非凹。
7.设约束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为:min f (x ) = x 2 + 4x + x 2 − 4x +10 ⎧g 1 (x ) = x 1 − x 2 + 2 ≥ 0 s .t . ⎨⎩g (x ) = −x 2 − x 2 − 2x + 2x ≥ 0 试用 K-T 条件判别点 x = [−1,1]T是否为最优点。
解:对于点 x = [−1,1]T, g (x ) =0, g (x ) ≥ 0 ,点满足约束条件,故点X 是可行解。
1 2 ⎛ 2 ⎞⎛1 ⎞ 且 g 1 (x ) 是起作用约束,I = {1} , ∇f (x ) = ⎜ ⎟ , ∇g 1 (x) = ⎜ ⎟ ,由 ∇g i (x ) ≥ 0 条件下的 ⎝ −2 ⎠ ⎝ −1⎠K-T 条件得: ∇f (x ) −∑λi ∇g i (x ) = 0, λi ≥ 0 ,得到 λ1 = 2 ,点 x = [−1,1]i ∈I满足 K-T 条件。
又因 ∇2 f (x ) 正定,故 f (x ) 为严格凸函数,该最优化问题是凸规划问题,由x * = [−1,1]T是 K-T 点,所以 x * = [−1,1]T也是该问题的全局最优点。
8.设约束优化问题:min f (x ) = (x − 2)2 + x 2 ⎧g 1 (x ) = −x 1 ≤ 0s .t . ⎪g (x ) = −x ≤ 0 ⎪g (x ) = −1 + x 2 + x ≤ 0 ⎩ 3 1 2它的当前迭代点为 x = [1, 0]T,试用 K-T 条件判定它是不是约束最优解。
解:对于点 x = [1, 0]Tg (x ) = −1 ≤ 0, g (x ) = 0, g (x ) = 0 ,点 x = [1, 0]T是可 行 点 , k 1 k 2 k 3 k k⎛ −2 ⎞ ⎛0 ⎞ 且起作用的约束条件是, g 2 (x ), g 3 (x ) , I = {2, 3} , ∇f (x k ) = ⎜ ⎟, ∇g 2 (x k ) = ⎜ ⎟ ⎝ 0 ⎠ ⎝ −1⎠⎛2 ⎞ ∇g3 (x k ) = ⎜ ⎟ ,由约束条件为 g i (x ) ≤ 0 时的 K-T 条件得,应有:⎝ ⎠⎧λ2 = 1 T∇f (x ) + ∑λi ∇g i (x ) = 0,λi ≥ 0解得: ⎨ ,所以 x = [1, 0] λ = 1 k为 K-T 点。
i ∈I⎩ 31 2 k ⎩⎝ ⎠现判断该问题是否为凸规划问题,因 ∇2f (x ) 正定,故 f (x ) 为凸函数,g (x ), g (x ) 为 线性函数,亦为凸函数, ∇2g (x ) 半正定,所以 g (x ) 为凸函数,所以该优化问题为凸 3 3规划问题,即点 x =[1, 0]T是该问题的约束最优解。
习题三1. 对于下列线性规划问题找出所有基解,指出哪些是基可行解,并确定出最优解。
max f (x ) = 3x 1 + x 2 + 2x 3⎧12x 1 + 3x 2 + 6x 3 + x 4 = 9 ⎪(1) ⎪8x 1 + x 2 − 4x 3 + 2x 5 =10 s .t . ⎨⎪3x 1 − x 6 = 0 ⎪x j ≥ 0, ( j = 1, 2...6)⎛12 3 6 3 0 0 ⎞ ⎜ ⎟解:令 A = ⎜ 8 1 -4 0 2 0 ⎟ = (P 1 , P 2 , P 3 , P 4 , P 5 , P 6 )⎜ 3 0 0 0 0 -1 ⎟(1) 基解 x = (0,16 , − 7, 0, 0, 0) 不是基可行解, 1 3 6(2) 基解 x 2 = (0,10, 0, 7, 0, 0) 不是基可行解,(3) 基解 x 3= (0, 3, 0, 0, 3.5, 0) 是基可行解,且 f (x ) = 3 , 7 21 (4) 基解 x 4 = ( , −4, 0, 0, 0, 45不是基可行解,4 (5) 基解 x5 = (0,0, − , 8, 0, 0) 不是基可行解, 2 (6) 基解 x = (0, 0, 3, 0,16, 0) 是基可行解,且 f (x ) = 3 , 62 (7) 基解 x = (1, 0, − 1, 0, 0, 3) 不是基可行解, 72(8) 基解 x 8 = (0,0, 0, 3, 5, 0) 是基可行解,且 f (x ) = 0 ,(9) 基解 x = ( 5 , 0, 0, −2, 0, 15) 不是基可行解。
94 43 9 9(10) 基解 x 10 = ( 4 ,0, 0, 4, 4) 是基可行解,且 f (x ) = 4 。
16 7(11) 基解 x 11 = (0, 3 , − 6 , 0, 0, 0) 不是基可行解。
(12) 基解 x 12 = (0,10,0, −7, 0, 0) 不是基可行解。
7 (13) 基解 x 13 = (0, 3, 0, 0, 2, 0) 是基可行解,且 f (x ) = 3 。
⎪⎨5 1 2 ⎪ ⎨5 1 2 4 (14) 基解 x = (0, 0, − 5, 8, 0, 0) 不是基可行解。
142(15) 基解 x = (0, 0, 3, 0, 8, 0) 是基可行解,且 f (x ) = 3 。
15 2(16) 基解 x 16 = (0, 0, 0, 3, 5, 0) 是基可行解,且 f (x ) = 3 。
2. 用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max f (x ) = 10x 1 +5x 2(1)⎧3x 1 + 4x 2 ≤ 9 s .t . ⎪ x + 2x ≤ 8 ⎩x 1 , x 2 ≥ 0解:将现行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式如下:m in(− f (x )) = −10x 1 − 5x 2 + 0x 3 + 0x 4⎧3x 1 + 4x 2 + x 3 =9 s .t . ⎪ x + 2x + x = 8 ⎩x 1 , x 2 , x 3 , x 4 ≥ 0作初始单纯形表,并按单纯形表步骤进行迭代,如下:此时,σ 均为正,目标函数已不能再减小,于是得到最优解为: x * = (1, , 0, 0)j 2目标函数值为: f (x * ) = 17.53. 分别用单纯形法中的大 M 法和两阶段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 ⎨ 1 2 3 4 6 min f (x ) = 5x 1 − 2x 2 + 3x 3 −6x 4 ⎧x + 2x + 3x + 4x = 7 (1) 1 2 3 4⎪s .t . ⎨2x 1 + x 2 + x 3+ 2x 4 = 3 ⎩x 1 , x 2 , x 3 , x 4 ≥ 0解:(1)大 M 法:把原问题化为标准形式,并加入人工变量如下:min f (x ) = 5x 1 − 2x 2 + 3x 3 − 6x 4 + M x 5 + M x 6 ⎧x 1 + 2x 2 + 3x 3 + 4x 4 + x 5 = 7 s .t . ⎪2x + x + x + 2x + x = 3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0作初始单纯形表,并按单纯形表步骤进行迭代,如下:因为 M 是一个很大的正数,此时σj 均为正,所以,得到最优解: x * = (0, 0,1,1, )T ,最优值为 f (x * ) = −3(2)两阶段法⎪⎨ 1 2 3 4 6 首先,构造一个仅含人工变量的新的线性规划如下:按单纯形法迭代如下:min g (x ) = 0x 1 + 0x 2 + 0x 3 + 0x 4 + x 5 + x 6 ⎧x 1 + 2x 2 + 3x 3 + 4x 4 + x 5 = 7 s .t . ⎪2x + x + x + 2x + x = 3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0最优解为: x * = (0, 0,1,1, 0, 0) ,最优值: g (x ) = 0*T因人工变量 x 5 = x 6 = 0,则原问题的基可行解为: 如下表所示:x = (0, 0,1,1, ),进入第二阶段计算由上表可知,检验数均大于等于 0,所以得到最优解: x *= (0, 0,1,1, )T最优值为 f (x *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