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信道模型仿真及其改进算法研究

合集下载

短波信道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建模综述

短波信道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建模综述

短波信道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建模综述作者:李玉昌刘翠海孙晓磊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年第12期摘要:文章回顾了短波信道建模的发展,对短波信道的特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阐述,并对比较典型的Watterson模型和ITS模型进行了分析。

最后,结合现状及发展需求,提出了短波信道建模及仿真的方向。

关键词:短波信道仿真 Watterson模型 ITS模型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0)12-0028-02引言人们对短波等无线信道机制进行研究和建模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并就电离层物理特性、短波传播特性、短波信道的噪声和干扰等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

1970年,Watterson模型被提出,随后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推荐使用,此模型属于窄带模型,其有效带宽仅12kHz或更少,但于由于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较好的反应短波信道的特性,因此在硬件和软件仿真器上被广泛使用。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宽带短波信道模型被陆续提出并应用:对Watterson模型进行改进的模型中代表性的有两种:Watterson模型加高斯随机延迟模型和Watterson模型后接群延迟特性滤波器模型;对Watterson模型进行扩展的模型中有代表性的是子带并行--宽带窄带化模型;另外,文还有一种伪决定性信道模型以及Vogler模型。

这些短波宽带信道模型都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1]。

本文将对短波信道特性加以分析,并对经典的窄带Watterson模型和宽带ITS短波信道模型及仿真进行分析。

1 短波信道特性分析短波波段频率范围为2—30 MHz,标准的带宽分配为1.24KHz和3KHz。

从物理角度看,短波信道的特点是多径时变的,并会产生时间和频率的分散。

多径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无线电信号经不同层次的电离层反射引起的。

此外,多次反射还会出现在地球表面和电离层之间,引起多跳传输。

短波SC-FDE系统中改进的LS信道估计算法

短波SC-FDE系统中改进的LS信道估计算法

短波SC-FDE系统中改进的LS信道估计算法赵迎芝;薛真真;杨文文【摘要】The Least Square( LS)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SC-FDE) system in high frequency( HF) communic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noise,which leads to a lower estimation precis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an improved LS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denoising is proposed. The new method uses the frame structure based on block pilot,decomposes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LS channel estimation according to 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Mallat) the-ory firstly,and sets a reasonable threshold to deal with the decomposed wavelet coefficients,thus eliminating the residual noise of LS channel estim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Simulation results in shortwave channel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not only reduces the system′s overhead,bu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S channel estimation.%针对短波单载波频域均衡( SC-FDE)系统中最小二乘( LS)信道估计算法受噪声影响大而导致的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去噪的LS信道估计算法。

短波信道模型仿真及其改进算法研究

短波信道模型仿真及其改进算法研究

短波信道模型仿真及其改进算法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二、短波信道模型2.1 短波信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2 短波信道建模方法介绍2.3 常用短波信道模型分析三、短波信道仿真3.1 现有短波信道仿真方法综述3.2 短波信道仿真的优缺点3.3 短波信道仿真算法设计和实现四、改进短波信道仿真算法4.1 对现有短波信道仿真算法的不足进行分析4.2 改进方法的设计和思路探讨4.3 改进算法的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五、结论与展望5.1 论文研究成果总结5.2 短波信道仿真算法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价值5.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六、参考文献注:此提纲只是篇幅较短的论文提纲,实际短波信道模型仿真及其改进算法研究的论文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需求来设置章节和层次。

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已经成为军事通信、民用应急通信和遥感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无线通信方式。

而短波信道的时变性、多径传播、多普勒效应等特点,使得短波通信受噪声、衰落等干扰的影响较大,导致数据传输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可能无法正常通信。

因此,对短波信道的建模与仿真是解决短波通信干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仅有正确的信道模型和仿真算法才能确保在短波通信中实现高质量和稳定性的数据传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短波信道的建模和仿真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针对短波信道干扰问题,许多研究者采用了各种建模方法,如基于射线追踪法的算法、蒙特卡洛法、时序信道建模法等,以及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短波信道仿真实验。

国外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

美国空间研究所利用高分辨率短波信道测量数据,建立了多条时变波道数据集,以评估信道模型和仿真算法的有效性。

英国电信公司则使用了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短波信道建模和仿真方法,通过对波束参数的优化来有效地抵抗信道干扰。

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仿真

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仿真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道的多普勒频扩 (d 、多径延 迟时间 ( ) F) 一 、各路增益 (f) r pd
等参 数 ,在 高 斯信 道 中设 置信 噪 比 。 4. 道 的时 延及 衰 落特 性 1信 我 们 以 单 音信 号 为 例 ,研 究 该 短 波信 道 模 型 的 特 性 ,首
模 型时 变 频率 响 应可 以 表示 为 :

§ 。 iI l l—

. ㈨ ’
H( , = ep一 2;f G ( f f x (j /: ) ) ) l ' l f
i1 =
( 3)


一 上 一

ii
0I .S

式 ( 3)中,i 为路径标号 ,- 为第 i r . 条路径的延迟时间,
真和频率失真 。短波信 道模型 目前有高斯散射增益抽头延迟 线模型 、采用 电离层物理参数的信道模型和采用短波信道冲 击响应直接测量法的模型等 。在这些模型中,W atr o t s n提 e 出的高斯散射增益抽头延迟线信道模型最为广泛 ,I 依据 TU Wat ro t s n信道模型定义了 3种短波信道条件来评估时机短 e
表示 G是两个独立复高斯各态历经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 ,这
两 个 高 斯过 程 都 是 零 均 值 的 ,其 实 部与 虚 部 具 有 相 同 的均 方

4 2多径 效 应及 多 普勒 频 扩 .
惜 。 以两条路径为例 ,研究该信道模型的多径及多普勒频扩

短波信道下自适应信道均衡算法与仿真

短波信道下自适应信道均衡算法与仿真
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I
Abstract
Adaptive technology can impro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reduce the system bit error rate in the situation of not increasing the emissive power. So along with the requests that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the data output rate are enhanced daily by people, each kind of adaptive technology are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mmunication system ne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channel equalization algorithm and HF channel, this article launches the adaptive equalization algorithm research, 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algorithm to fight with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During in the parsing the two traditional adaptive channel balanced algorithms: LMS and RLS algorithm principles and the realization process foundation, this paper has pointed out the length of stride factor adjustment principle, in view of the LMS algorithm length of stride factor to the convergence rate and the stable request contradiction. Then present three kind of improvements algorithm: Normalized LMS algorithm, LMS/F, changes the length of stride normalization solution correlation algorithm.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RLS algorithm shortcomings that complexity is big and needs huge storage space, unstable, also when the Kalman gain vector approaches 0, the algorithm can not track to the channel change, this paper has enumerated the current existence some improvement algorithms. Then this paper gives the AFA equalization algorithm inferential reasoning in detail. This article simulation based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latform. The platform's design mainly aims at the existence questions in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of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and noise. It contains three parts: the transmission, the channel and the receiver.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 receiver include: the channel coding module, in order to resist the noise effectively; the interweaver module, in the purpose dispersing the burst errors so that reduce the decoding module wrong slices; general equalizer module to simulate each kind of adaptive channel equalization algorithm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o make the equalization algorithm have more points and more effective, the channel part has been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HF channe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Watterson

【matlab毕业设计课题】highspeedlogic★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仿真及优化

【matlab毕业设计课题】highspeedlogic★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仿真及优化

【matlab毕业设计课题】highspeedlogic★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仿真及优化短波宽带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仿真及优化3.1信道建模的概念以往人们对于短波信道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窄带过程。

近来,由于扩频大容量短波通信的需求发展,宽带短波信道的特征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对于短波信道,损耗和畸变是最主要的两种传输影响。

它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电离层吸收损耗、多跳地面反射损耗和一些额外系统损耗。

信号畸变包括:信道参数时变、多径传播和信号色散。

一般来讲,多径时延又可分为inter-modal和intra-modal两种形式。

Inter-modal延迟包括multimode(多模式包括多层模式、O 模式和X模式以及高低仰角模式等)和multi-hop(多跳模式)情况,这种情况下主要引起码间串扰。

Intral-modal延迟由地理场强影响、电离层不均匀性和电离层介质的色散特性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将引起信号脉冲畸变,这种情况下限制了信道的带宽。

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信道模型,即Watterson 信道模型和ITS信道模型,并且在MATLAB平台上对两种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其中重点讨论了ITS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分析。

3.2基于统计模型的短波信道模型对短波信道建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沃特森在197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出了一种静态模型,并在大气中进行了实验验证。

此静态模型可以描述为高斯散射增益抽头延迟线模型,即Watterson模型。

Watterson信道模型是经典的窄带短波信道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信道衰落是瑞利幅度分布,而在每种传播模式中多普勒扩展的功率谱满足高斯分布。

Watterson模型没有定义延时扩展的形状,认为各个多径传输模式中不存在延时扩展。

其有效带宽仅为10kHz。

在与高纬度电离层和近赤道电离层有关的应用中,Watterson模型过于简单,例如,在高纬度,多普勒谱通常不是高斯型的。

《2024年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范文

《2024年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范文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篇一一、引言无线通信系统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信道建模与仿真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系统性能、优化设计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分析现有模型与方法的优劣,提出新的建模与仿真思路,以期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无线通信系统信道建模1. 信道特性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是指电磁波传播的介质,其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播环境、传播距离、多径效应等。

信道特性主要包括信号衰落、多径效应、干扰等。

在信道建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 信道模型根据信道特性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信道模型。

目前常用的信道模型包括瑞利信道模型、莱斯信道模型、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等。

这些模型在描述信道特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信号的传播环境、传输距离等因素。

在建立信道模型时,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化。

三、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研究1. 仿真软件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需要借助专业的仿真软件。

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MATLAB、Simulinks等。

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数学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可实现复杂的无线通信系统仿真。

2. 仿真流程仿真流程主要包括建立仿真场景、设置仿真参数、运行仿真实验、分析仿真结果等步骤。

在建立仿真场景时,需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传播环境、传输距离、信道特性等参数。

在设置仿真参数时,需根据信道模型和系统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运行仿真实验后,需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系统的性能。

四、新的建模与仿真思路1.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建模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

深度学习模型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学习信道的特性,并建立准确的信道模型。

在新的建模思路中,可考虑将深度学习与传统的信道建模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短波信道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建模综述

短波信道特性分析及其仿真建模综述
短波信道特性分析 及其 仿真建模综述 ・信 术 通技 ・
李 玉 昌 ・ 刘翠 海 孙 晓 磊 ・ z (. 1 海军潜艇 学院 山东青岛 2 6 7 ;2 海军 9 0 1 60 1 . 2 0 部队司令部通信科 Leabharlann 东青 岛 26 1 ) 6 01
摘 要: 文章 回顾 了短波信道建模 的发展 , 对短波 信道 的特 性进行 了 定性和定 量的阐述, 并对 比较 典型的w t r n 型和Is a eS 模 t O T 模型进 行 了分析 。 最 后 , 现状及发展 需求, 出 了 结合 提 短波 信道建模及 仿真 的方向。 关键词 : 短波信道 仿真 W i r n 型 I S at s 模 T 模型 co 中图分 类号 : N 2 T 9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7 9 1 ( 0 01 - 0 8 0 1 0 — 4 62 1 )2 0 2 — 2
引 言
人 们 对 短 波 等 无 线 信 道 机 制 进 行 研 究 和建模 开 始 于上 世 纪 5 年 代 , 0 并就 电离层 物 理 特 性 、 波传 播 特 性 、 波 信道 的 噪声 和 短 短 干扰 等 问题 发表 了大 量 的论 文 和著 作 。 9 0 17 年 , tes n Wa tro 模型 被提 出 , 随后被 国际 电信 联 盟( I 推 荐使 用 , TU) 此模 型 属 于窄 带 模型 , 其 有 效带 宽 仅 1 k z 2 H 或更 少 , 于 由于 它在 但 大多 数 情 况 下 能够 较 好 的反 应短 波 信 道 的 特性, 因此 在 硬件 和软 件 仿 真 器上 被 广泛 使
度 看 , 波 信 道 的特 点是 多 径 时变 的 , 会 短 并 产生 时 间和 频率 的 分散 。 多径 产 生 的原 因是 由于 无 线 电信 号 经 不 同 层 次 的 电离 层 反 射 引起 的 。 外 , 次反 射 还 会 出现 在地 球 表 此 多 面和 电离 层 之 间 , 引起 多跳 传 输 。 样 , 收 这 接 到 的信号 可 能包 含几 个 “ 回声 ” 或模 式 , 隔 相 时 间大 约 在毫 秒 级 ( 时 间延 拓 )频 率 拓 展 即 。 的原 因是 由于 每 条 传 输 路径 上受 到 电离 层 反射 后会 引 起不 同 的衰 落 。 中 纬度 短 波信 对 道, 多径 引 起 ( 常称 延 迟 拓展 ) 通 的范 围达 到 6 s 信 号 衰 落( 常称 多 普勒 频 移 ) m , 通 可高 达 5 Hz 当然更 典型 的 数值 分别 是2 和 1 , , ms Hz 这 些 数值 是 C I 于非 理想 信 道标 准 中基 本 C R关 的参 数 I。 分 文 献 中还 对 北 部 处 于 极 光 地 2部 】 区的 信道 参数 进 行 了研 究 , 出的 时 间延 迟 提 是 1 ms 多 普勒频 移为 5 Hz 0 , 0 。

国际短波传播链路仿真模型概述及其应用分析

国际短波传播链路仿真模型概述及其应用分析

测依据 ,VOA选择 J ONC AP ( 短波电离层传播覆盖分析和仿 真模型 ) 作为广播台站选址预测依据 ,选定一种天线类型时 ,
它将 作 用于 此 次所 有 的频 率传 播 仿真 中 。VOA C AP 的改 进是
在一次链路仿真当中,可以将天线进行分别设置 ,作用于适合
它的 频段 范 围 。这就 和我 们 实际 短波 发射 和接 收 睛况 非常 吻合
要 用 于 国 际 电信 频 率 规 划 和 协 调 使 用 ,建 议 书 给 出了 HF模
拟和数字两种调制系统的可用频率 、信号电平和预计可靠性 的预测方法 ,这些 方法不但考虑了信噪比 ,也考虑了预期的
信 道 时间 和 频率 扩 展 。
I CE P AC ( 短 波电 离层 通信增 强剖 面分 析和链 路仿 真分析 程序 )、V OAC AP ( 美国之音 传播覆 盖仿真分 析程序 )、
瑞利衰落 以及 多普勒效 应等特性 。I TS模型是美国 电信协会 ( I T S)利用实验数 据推导出信道传递 函数、脉 冲响应以及
散 射 函 数 ,从 而 形 成 的 宽带 短 波 信 道 的数 字 模 型 。 国际 主 流 的短 波传 播 链 路 仿真 模 型 I T S HF P r o p a g a t i o n是 美 国 国家 电信 和 信 息 局 的 电信 科 学 协会 根 据 I T S模型 开 发 的 仿真 软 件 , 可 进 行 短 波 通 信 链 路 以 及 传 播 覆 盖 的 仿 真 分析 ,在 实 际 应 用 中证 明是 目前最 可 靠 实 用 的分 析 软 件 。
链路仿真模型 ,对短波传播覆盖进行计算分析 。Wa t t e r s o n
信道 模型是 C C . wa E e r s o n等 人 在 1 9 7 0年 提 出 的一 种 典 型 的高斯散射模 型 , 该模型比较全面地考虑了短波多径 时延、

通信对抗中短波传输信道的仿真建模

通信对抗中短波传输信道的仿真建模
线有效距离为 d处 的 自由空间损耗为 :
常困难 。但每一 种 传 播方 式 都 有 特定 的传 播 距 离
和频 带 。在 特定 的距离 和频带 内 , 足适 当的技术 满
条件 , 都可 以得到较 好 的信 息传输 效果 。

收 稿 日期 :00年 5月 2 21 3日 , 回 日期 :00年 6月 2 修 21 2日
Cls m b r TN9 5 a s Nu e 7
1 引 言
频 率从 3 MHz 3 MHz的 无 线 电波 , 为 短 0 称 波 。因短 波通 信距 离 远 、 动 性好 、 强性 强 和 具 机 顽
短波 传输信 道 的传 播 损 耗 计算 已有 一 些 经验 公式 , 文利用 现 有 理 论成 果 , 本 分别 讨 论 了短 波不 同传播 方式 ( 地波 、 天波 ) 的传输 损 耗及 场 强值 的计
总 第 15期 9 21 第 9 00年 期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S i e to i En i e r g h p Elc r n c gn e i n
Vo . O No 9 13 .
9 6
通 信 对 抗 中 短 波 传 输 信 道 的仿 真 建 模
吴微 露” 李 林果。
( . 7 5 6 Tr o so LA2 No 7 2 o p fP ,La a 8 0 0 s 5 0 0)
Ab t a t Th F r d o c mm u ia in c a n l d la d ag rt m r s n e .W i h a l b ln u g ,i i i s rc eH a i o n c t h n e o mo e n l o i h i p ee td s t t eM t a g a e t ssபைடு நூலகம்— h a

宽带短波信道仿真器软件仿真与分析

宽带短波信道仿真器软件仿真与分析
第 7 第1 2卷 2 期
文 章 编号 :0 6—94 ( 00)2— 0 9— 4 10 3 8 2 1 1 0 8 0



仿

20 2 0 年1月 1
宽 带 短 波 信 道 仿 真 器 软 件 仿 真 与 分 析
田文飚 芮 国胜 王 , , 林
(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 1 山东 烟台 2 4 0 ; 6 0 1 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研究 生管理大 队, 山东 烟台 2 0 1 4 6 0) 摘要 : 随着宽带短波通信技术 的发展 , 其工作带 宽已不仅仅局限于话音带宽 , 传统短波信道模型的 1k z不能满足仿真这类 2H
波 电台信道 的模拟要求 , 故有必 要研 制一款宽带 短波信道仿
l 引言
短波通信由于技术成熟 , 通信距离远 , 通信费用低廉 、 抗 毁性强 , 体积小 , 适合 在移动状 态的车 、 、 船 飞机等平 台上工 作等特点 , 使其在现代 通信 中具有重 要 的地 位 , 长期 以来一 直是一种不可缺 少 的远距 离通 信方 式。为 了评 价短 波通信 设备的性 能 , 尤其是短波电台研 制 、 测试 中, 需要做 大量的重
a d If r to gn e n n n o mai n En ie r g,Ya t iSa d n 6 01,Ch n i n a n o g 2 40 i a;
2 aa A r ata adA t nui l nvrt G auC ia .N vl e nui l n soat a U i sy r ae t et r ae Y na S nog2 0 , hn ) o c r c e i d u ’i 4
b nd dh o r dto lHF h n e a wi t fta iina c a n lmod lc ntme tt e sm u ain de a e a ’ e h i lto m nd.I r e o smu ae t ha e .a n O d rt i l t he HF c nn 1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改善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改善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改善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和信号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无线通信中,信道建模和改善是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信道建模和改善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信道建模2.1 信道特性分析信道特性分析是信道建模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信道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信道的衰落模型、多径传播特性等,为信道建模提供基础。

主要方法包括瑞利衰落模型、莱斯衰落模型等。

2.2 多径传播建模在无线通信中,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径传播现象。

多径传播建模是对这种现象进行描述和建模,以更好地理解信道特性。

常用的方法有典型多径模型、射线追踪法等。

2.3 噪声建模噪声是无线通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噪声建模是对通信系统中噪声进行建模和分析,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信噪比。

常见的噪声建模方法有加性白高斯噪声模型、窄带噪声模型等。

第三章信道改善3.1 极化码极化码是一种近年来提出的编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在信道改善中,引入极化码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3.2 自适应调制自适应调制是一种根据信道状况动态调整调制方式的技术。

通过实时分析信道质量和容量需求,自适应调制可以使信号适应当前的信道条件,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3.3 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空间多路复用的方法。

通过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的思想,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信号质量和信道容量。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5G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建模与改善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建模和改善是实现高速、高质量通信的关键。

本文将以5G无线通信系统为例,分析其信道特性、多径传播建模和信道改善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建模与改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在信道建模和改善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建模和改善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其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

基于OFDM的宽带短波波形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基于OFDM的宽带短波波形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调制 , 串并变换 等模块) ; 第 二部分为发射端射频单 元 ( 包 括
D AC, 射频模块 ) ; 第三部分 为接 收端射频单元 ; 第 四部分 为 接 收端 基带处理单元 ( 包括 同步 , 信 道估计 与补偿 , 解 调及
解 码等模块) 。


. 困 : h 匝
! H H
李晓 勇 李 丁 山
武汉 4 3 0 0 7 9 ) ( 武汉船舶通 信研究所

要 短 波信道具 有时变、 色散、 衰落等特点 。在短 波宽带 多载波 系统中 , 信道估计 对数据 的可靠 传输至关重要 , 必须采用有效 的信
道估计方法来实 时地跟踪信道 的变化 。该文研究 了三种短波信道估计算法 , 并仿真 比较其 性能 。结果表 明, 改进的变换域 方法在短波信道 中具有较好 的效果 , 对工程实践有较好 的指导意 义。
A bs t r a c t I n t he s y s t e m o f wi d e b a n d mu l t i — c a r r i e r c o mm u ni c a t i o n, d u e t O t h e t i me a n d f r e q u e n c y s e l e c t i v e v a r i a nt o f t h e c h a nn e l e n c o  ̄ n— t e r e d o n t h e d a t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s , t h e c h a n ne l h a s t o b e e s t i ma t e d . Thi s p a p e r l i s t s t h r e e me t h o ds o f c h a nn e l e s t i ma t e, t h e r e s u l t o f s i mu l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e s t ha t t h e i mp r o v e d o f t h e t r a ns f o r m d o ma i n p r o c e s s i n g h a s a b e t t e r p e r f o r ma nc e . Ke y W or ds OFDM ,c h a n n e l e s t i ma t i o n,t r a ns f o r m- d o ma i n p r o c e s s i ng Cl a s s Nu mb e r TN9 1 9

短波信道模型改进及功率预测方法

短波信道模型改进及功率预测方法

doi:10.3969/j.issn.1003-3114.2022.06.014引用格式:张周不染ꎬ张宁ꎬ庞明慧ꎬ等.短波信道模型改进及功率预测方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ꎬ2022ꎬ48(6):1065-1073.[ZHANGZhouburanꎬZHANGNingꎬPANGMinghuiꎬetal.MethodofHFChannelModelingandFieldStrengthPredicting[J].RadioCommunicationsTechnologyꎬ2022ꎬ48(6):1065-1073.]短波信道模型改进及功率预测方法张周不染1ꎬ2ꎬ张㊀宁4ꎬ庞明慧3ꎬ李㊀奇3ꎬ5ꎬ柏㊀菲3ꎬ陈小敏3ꎬ朱秋明3(1.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ꎬ上海201100ꎻ2.上海市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ꎬ上海201100ꎻ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ꎬ江苏南京211106ꎻ4.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乌鲁木齐监测站ꎬ新疆乌鲁木齐830011ꎻ5.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ꎬ江苏南京211200)摘㊀要:针对短波信道的多径㊁多普勒频移㊁多普勒扩展等特点ꎬ介绍了Watterson模型㊁ITS模型并分析了其优缺点ꎬ提出了可以体现短波通信不同天波和地波损耗的分段信道模型ꎮ在此基础上ꎬ分别从地波和天波两方面研究了损耗特点和基本天波传播参数ꎬ提出了地波和天波的场强和功率预测方法ꎮ数值仿真表明ꎬ该场强预测结果能够反映不同场景下的场强㊁功率与经纬度变化关系ꎬ同时能够根据接收点场强㊁功率反演发射点位置ꎬ对短波信道建模研究起到指导作用ꎮ关键词:短波信道ꎻ功率预测ꎻ信道模型ꎻ天波中图分类号:TN928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3-3114(2022)06-1065-09MethodofHFChannelModelingandFieldStrengthPredictingZHANGZhouburan1ꎬ2ꎬZHANGNing4ꎬPANGMinghui3ꎬLIQi3ꎬ5ꎬBAIFei3ꎬCHENXiaomin3ꎬZHUQiuming3(1.ShanghaiAerospaceControlTechnologyInstituteꎬShanghai201100ꎬChinaꎻ2.ShanghaiKeyLaboratoryofAerospaceIntelligentControlTechnologyꎬShanghai201100ꎬChinaꎻ3.College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ꎬ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ꎬNanjing211106ꎬChinaꎻ4.NationalRadioMonitoringCenterUrumqiMonitoringSationꎬUrumqi830011ꎬChinaꎻ5.PujiangInstituteꎬNanjingTechUniversityꎬNanjing211200ꎬChina)Abstract: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multipathꎬDopplerfrequencyshiftandDopplerspreadofshortwavechannelꎬWattersonmodelandITSmodelareintroducedand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reanalyzed.Asegmentedchannelmodelthatcanreflectdifferentsky ̄waveandground ̄wavelossesinshortwavecommunicationisproposed.Onthisbasisꎬthelosscharacteristicsofgroundwaveandskywavearestudiedrespectivelyꎬthebasicskywavepropagationparametersarestudiedꎬandthefieldstrengthandpowerpredictionmethodofgroundwaveandskywaveisproposed.Numericalsimulationsshowthatthefieldstrengthpredictionresultsinthispapercanreflec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fieldstrengthꎬpowerandlatitudeandlongitudeindifferentscenariosꎬandatthesametimeꎬthepositionofthetransmitterpointcanbeinvertedaccordingtothefieldstrengthandpowerofthereceivingpointꎬwhichplaysaguidingroleintheresearchonshortwavechannelmodeling.Keywords:HFmodelꎻpowerpredictionꎻchannelmodelꎻskywave收稿日期:2022-07-23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11182)ꎻ未来网络科研基金(FNSRFP-2021-YB-04)FoundationItem: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JiangsuProvince(BK20211182)ꎻFutureNetworkScientificResearchFundProject(FNSRFP-2021-YB-04)0㊀引言按照国际电联及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规定ꎬ短波通信是指频率在3~30MHz之间ꎬ波长在10~100m之间的一段无线通信方式[1]ꎮ短波通信因其设备价格低廉㊁不容易摧毁㊁通信距离长ꎬ在军事领域㊁特种作业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ꎮ短波信道是随机变参信道ꎬ存在多径效应㊁衰落㊁多普勒频移等特性ꎬ也存在噪声与敌台干扰等现象ꎬ建立信道模型并评估其可靠性是使用通信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3]ꎮ文献[4]提出了经典短波模型Watterson模型ꎬ然而Watterson信道带宽只能应用于带宽为12kHz内的场景ꎬ且只能满足10min的有效数据ꎮITS模型是由Vogler等人在Watterson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ꎬ提出的一种经验模型ꎬ并很快成为经典宽带短波信道模型[5]ꎮ文献[6]针对ITS模型参数复杂的特点ꎬ引入IRI模型并加入参数改进模块对ITS模型改进ꎬ但由于该模型假设电离层是稳定的ꎬ因此只能保证通行间隔300ms内的通信场景ꎮ文献[7]则通过引入了IRI模型ꎬ提出了基于IRI ̄2012数据和三维射线跟踪法的ITS改进模型ꎬ分析了电离层数据和时延扩展㊁频谱和干扰的关系ꎬ然而该模型并未克服ITS模型数据计算复杂的缺陷ꎮ电磁波在借助电离层传播时也会产生路径损耗ꎬ文献[8]通过对IRI模型的研究改进了天波传播相关参数的预测方法ꎮ文献[9]通过使用三维射线跟踪法ꎬ分析了电离层吸收衰减与天波频率等因素的关系ꎮ本文将围绕短波信道的衰落特性与传播损耗ꎬ提出了基于天波和地波特性的分段改进ITS模型信道模型ꎬ分别对天波和地波建模ꎬ降低了传统ITS模型的计算量ꎬ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短波通信地波传播损耗㊁天波传播基础参数和天波传播损耗ꎬ提出了短波传播场强与功率预测方法ꎬ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复现了传播信号场强和功率ꎮ仿真结果显示ꎬ该方法能够针对天波与地波的传播特点预测发射点ꎬ或者根据接收点场强㊁功率反演发射点位置ꎬ对于短波通信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ꎮ1㊀短波信道模型分析及改进Watterson模型由Watterson等人于1970年提出ꎬ是一种高斯散射增益抽头延迟模型[4]ꎮ输出信号r(t)可表示为:r(t)=ðni=1Ai(t)ej(2πf0(t-τi)+fDit)ꎬ(1)式中ꎬAi(t)为第i条路径的信号幅度ꎬτi为第i条路径的相对时延ꎬfDi为第i条路径的多普勒频移ꎮWatterson信道模型是最早提出的经典模型ꎬ但是仅适用于数据速率不高的场合ꎬ并且有效带宽较窄ꎮITS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宽带和窄带两种情况的短波信道模型ꎬ可看做Watterson模型的一种扩展[5]ꎮITS传播模型中的时变冲激响应可以表示为:h(tꎬτ)=ðnPn(τ)Dn(tꎬτ)ψn(tꎬτ)ꎬ(2)式中ꎬt为时间变量ꎬτ为时延变量ꎬn为传播模式ꎬpn(τ)为时延功率分布函数ꎬDn(tꎬτ)为确定相位函数ꎬψn(tꎬτ)为随机调制函数ꎮITS模型用于宽带和窄带ꎬ相较于Watterson模型更符合真实电波传输情况ꎬ但在使用上存在限制ꎬ时延功率分布函数㊁确定相位函数需要输入大量的实测参数ꎬ随机调制函数则难以建模和复现ꎬ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困难ꎮ为了降低ITS模型随机调制函数复杂难以再现的特点ꎬ通过将天波和地波统一建模ꎬ提出了基于天波和地波特性的分段改进ITS模型信道模型ꎬ可表示为[10]:h(tꎬτ)=ðnPnzn(t)ψn(t-τ)ꎬ(3)式中ꎬn为传播路径数目ꎬPn为第n条路径的传播路径增益因子ꎬτ为电通过过电离层反射时产生的多径时延ꎻzn(t)为衰落因子ꎬ其可根据传播模式分段建模为:zn(t)=χn(t)ꎬ地波0ꎬ盲区γn(t)ꎬ天波{ꎬ(4)式中ꎬχn(t)=βn(t)γn(t)ꎬβn(t)为阴影衰落ꎬγn(t)为多径衰落ꎮ由于阴影衰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ꎬ其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DensityFunctionꎬPDF)可表示为:f(x)=1x2πσe-(lnx-μ)22σ2ꎬ(5)式中ꎬσ为阴影衰落标准偏差ꎬμ为区域均值ꎮ传播路径增益因子可以建模为:Pn=PtGtGrLꎬ(6)式中ꎬPt为天线发射功率ꎻGt为发射天线增益ꎻGr为接收电线增益ꎻL为路径损耗ꎮ2㊀基于短波信道模型反演的功率预测方法2.1㊀地波传播功率预测本文考虑的地波损耗Lm主要为地面吸收损耗LAꎮ在不考虑地球曲率的情况下ꎬ地波场强与地面环境吸收损耗的关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表示[11]:Eg=173PtGtdAꎬ(7)式中ꎬPt为发射功率ꎬGt为发射增益ꎬd为通信距离ꎬA为地面损耗因子ꎬ可表示为:A=2+0.3x2+x+0.6x2ꎬ(8)式中ꎬx为辅助参量ꎬ且x=πrλ(ε-1)2+(60λσ)2ε2+(60λσ)2ꎬ(9)式中ꎬε为地面的相对介电常数ꎬσ为地面电导率ꎮ地面对短波信号的吸收作用会随着地面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增加而增加ꎬ相对而言ꎬ潮湿的地面吸收损耗高于干燥地面ꎮ然而ꎬ该地波场强公式应用条件是必须忽略地球曲率ꎬ因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ꎬ常采用ITU提出的地波传播曲线计算地波场强ꎬ如图1所示ꎮ根据图1可得ꎬ在同种地面特性环境下ꎬ地波场强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ꎻ当距离不变时ꎬ地波场强随着地面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ꎮ(a)不同地面特性地波场强(b)不同地面特性地波传输损耗图1㊀场强和传输损耗Fig.1㊀Fieldstrengthandtransmissionloss根据文献可知ꎬ基本传输损耗为:LA=142+20lg(f)-Egꎮ(10)在已知收发端天线特性㊁信号发射功率等信息时ꎬ地波传播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有用功率可表示为:Prꎬg=Pt+Gt-LA+Gr+CRgꎬ(11)式中ꎬPt为发射功率ꎬGt为发射增益ꎬGr为接收增益ꎬCRg为地波传播损耗误差修正参数ꎮ在不同信号频率和不同传输距离下ꎬ理论计算所得的地波信号功率大小与实测值存在不同的偏差ꎬ对于电导率小于10-3s/m的地面环境误差大约为ʃ0.1dBꎬ而对其他地面环境则为ʃldBꎮ为了降低误差功率计算误差ꎬ需要引入修正参数ꎬ可表示为:CRg=10lg1-1(kr)2+1(kr)4{}ꎬ(12)式中ꎬr为传输距离ꎬk=2π/λ为波数ꎬ其中λ为信号波长ꎮ通常当kr>10时ꎬ误差小于1dBꎮ不同地面特性的地波传播功率曲线如图2所示ꎮ根据图2可得ꎬ在同种地面特性环境下ꎬ地波传播功率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ꎻ当距离不变时ꎬ地波传播功率随着地面环境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ꎮ图2㊀不同地面特性地波有用功率Fig.2㊀Usefulpowerofgroundwaveswithdifferentgroundcharacteristic2.2㊀天波基本参数计算为了计算天波及地波路径损耗ꎬ首先需要计算短波通信跳数ꎬ判断天波传播模式ꎬ并以此预测接受场强与功率ꎮ具体预测方法如图3所示ꎮ对于天波传播方式ꎬ不同的天线仰角㊁通信距离以及电离层的变化均会导致天波传播特性的变化ꎬ因此要选择最佳的短波信号天波传播的通信频率并预测其传播功率ꎬ必须要确定信号的反射次数ꎮ通过确定收发端大圆距离ꎬ并根据最大跳距确定最小跳数ꎬ能够计算出天波传播的具体路径ꎮ图3㊀预测方法流程图Fig.3㊀Flowchartofforecastmethod㊀㊀大圆距离是指球面上的一点到达另一点的最短路径[12]ꎮ假设发射点的经纬度为(θtꎬλt)ꎬ接收点的经纬度为(θrꎬλr)ꎬ且经度θtꎬθrɪ[-πꎬπ]ꎬ纬度λtꎬλrɪ[-π/2ꎬπ/2]ꎬ则收发点间的大圆距离可表示为:D=R0 αꎬ(13)式中ꎬR0为地球半径ꎬα为地心角ꎬ可表示为:α=arccos[sinλtsinλr+cosλtcosλrcos(θt-θr)]ꎮ(14)短波信号在电离层上的发射点称为控制点ꎬ本文根据跳数将路径分成若干段ꎬ分别取得每一段路径的收发点经纬度坐标ꎬ以此确定整个天波传播路径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跳数:ni=Ddiꎬ(15)式中ꎬ跳距di可表示为:di=2R0arccosRocosΔhr+R0æèçöø÷-Δéëêùûúꎬ(16)式中ꎬhr为反射高度ꎬΔ为发射天线仰角ꎮ当然ꎬ仰角的取值依然要以天线的特性以及用户的设置为准ꎬ不失一般性ꎬ仰角可表示为:Δ=arctancotd2R0-R0R0+hrcscd2R0æèçöø÷ꎬ(17)式中ꎬd=D/nꎬ为n跳模的跳跃长度ꎮhr与控制点位置有关ꎬ对于E层反射ꎬhr通常取110kmꎬ对于F2层反射ꎬhr为时间㊁位置和跳跃长度的函数ꎬ定义x=f0ꎬF2/f0ꎬEꎬxr=f/f0ꎬF2ȡ1ꎬf0ꎬF2和f0ꎬE分别为F2层和E层的截止频率ꎬ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计算hr:①当x>3.33ꎬxrȡ1时有:hr=min{hꎬ800km}ꎬ(18)式中ꎬh可进一步表示为:h=A1+B1ˑ2.4-aꎬB1ꎬa>0A1+B1ꎬ其他{ꎬ(19)式中ꎬ各变量可进一步表示为:A1=140+(H-47)E1B1=150+(H-17)F1-A1E1=-0.09707x3r+0.6870x2r-0.7506xr+0.6F1=-1.862x4r+12.95x3r-32.03x2r+33.50xr-10.91ꎬxrɤ1.711.21+0.2xrꎬxr>1.71ìîíïïïìîíïïïïïïïïꎮ(20)a随跳跃长度d和ds变化ꎬ可表示为:a=(d-ds)/(H+140)ꎬ(21)其中有:ds=160+(H+43)Gꎬ(22)G=-2.102x4r+19.50x3r-63.15x2r+90.47xr-44.73ꎬxrɤ3.719.25ꎬxr>3.7ìîíïïïꎮ(23)②当xɤ3.33时ꎬ有:hr=min{(115+HJ+Ud)ꎬ800km}ꎬ(24)式中ꎬJ㊁U可由如下公式计算:J=-0.7126y3+5.863y2-16.13y+16.07U=8ˑ10-5(H-80)(1+11y-2.2)+1.2ˑ10-3Hy-3.6{ꎮ(25)2.3㊀天波传播功率预测为了计算天波及由于短波天波通信的范围跨度较大ꎬ而不同的路径距离其传输模式及跳数的特性均不同ꎬ需要对不同距离分段进行功率预测ꎮ本节拟从大圆距离小于7000km㊁7000~9000km和大于9000km三种情况进行讨论ꎮ2.3.1㊀路径距离小于7000km对于路径长度不足7000km的情况ꎬ通常只需考虑不超过3种的E模和不超过6的F2模ꎮ在某一频率下的可用信号功率Prw可表示为:Prw=Ew+Grw-20lgf-107.2ꎬ(26)式中ꎬGrw为信号入射增益ꎬEw为每一个模w的天波场强中值ꎬ可进一步表示为:Ew=136.6+Pt+Gt+20lgf-Lbꎬ(27)式中ꎬPt为发射功率ꎬGt为发射天线增益ꎬLb为天波传播损耗ꎮ天波传播损耗可表示为:Lb=Lbf+Li+Lg+Lzꎬ(28)式中ꎬLg为地面反射损耗ꎬLi为电离层吸收损耗ꎬLz为其他损耗ꎬLbf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可表示为[13]:Lbf=32.44+20lgf+20lg(pᶄ)ꎬ(29)式中ꎬpᶄ为天波传播路径长度(km)ꎬ可表示为:pᶄ=2R0ðn1sin(d/2R0)cos[Δ+(d/2R0)]éëêùûúꎬ(30)式中ꎬR0为地球半径ꎬn为信号反射的跳次ꎮ天波信号在通过电离层时ꎬ电磁波与电子相互碰撞失去能量ꎬ从而导致电离层吸收损耗ꎮLi是在m个控制点计算的n跳模的电离层吸收损耗ꎮ控制点位置是根据300km的一个固定反射高度和90km控制高度(每跳有两个控制点)决定的ꎬ可表示为:㊀㊀Li=(1+0.0067R12)seciðmj=1ATjnoonF(χj)(f+fLj)2F(χjnoon)φnfvfoEjæèçöø÷+Lmꎬ(31)F(χ)=max{cosP(0.881χ)ꎬ0.02}ꎬ(32)式中ꎬi为110km高度的入射角ꎻR12为每月太阳黑子数量平均值ꎬ太阳黑子产生数量可用于评估太阳活动强度ꎻm为控制点数量ꎻj为控制点数量ꎻχj为第j个控制点处的太阳天顶角ꎬ如果角度超过了102ʎꎬ应取102ʎ进行计算ꎻχjnoon为当地午间的χj值ꎻATnoon为当地午间吸收因子ꎻφn(fcosi/f0ꎬEj)为吸收因子ꎻP为日吸收指数ꎻfLj是在给出的第j个控制点处的电子回转频率均值ꎻLm为高于MUF时的电离层吸收损耗ꎬ可用分段函数表示:Lm=㊀㊀㊀㊀㊀㊀0ꎬ㊀㊀㊀㊀f<fbmin130ffb-1()2ꎬ58{}E模ꎬf>fbmin36ffb-1()2+5ꎬ60{}F模ꎬf>fbꎬDɤ3000kmmin70ffb-1()2+8ꎬ80{}F模ꎬf>fbꎬD>3000kmìîíïïïïïïïïꎮ(33)当信号经过电离层的一次反射仍不能到达接收点时ꎬ需要借助地面反射进行多跳传播ꎮ此时ꎬ地面反射损耗为:Lg=10lgRv2+RH22ꎬ(34)式中ꎬRv㊁RH为两种反射系数ꎬ可表示为:Rv=(εεr-60jλσ)sinθ-(εεr-60jλσ)-cos2θ(εεr-60jλσ)sinθ+(εεr-60jλσ)-cos2θꎬ(35)RH=sinθ-(εεr-60jλσ)-cos2θsinθ+(εεr-60jλσ)-cos2θꎬ(36)式中ꎬε为真空介电常数ꎬε=8.854187817ˑ10-12F/mꎬεr为地面相对介电常数ꎬλ为波长ꎮ其他损耗主要指其他不易统计的所有损耗ꎬ可表示为:Lz=Lh+Ygꎬ(37)式中ꎬLh为极光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损耗因子ꎬYg为计算修正量ꎬ通常取10.3dBꎮ忽略E层引起的模屏蔽ꎬ合成等效总天波场强中值Es即为N模的方和根场强ꎬ包括F2模和E模ꎬ由下式给出:Es=10lgðNw=110Ew/10ꎮ(38)2.3.2㊀路径距离大于9000km当路径距离大于9000km时ꎬ功率计算形式与小于7000km时类似ꎬ可表示为:Prw=El+Grw-20lgf-107.2ꎬ(39)式中ꎬEl为合成模的等效总和ꎬGrw为最大接收天线增益ꎮ对于路径距离超过9000km的情况ꎬ模的数量较多ꎬ难以穷举传播模式ꎮ因此ꎬ在确定传输频率范围的情况下ꎬ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场强ꎮ为了确定fMꎬ需通过将路径划分成较小的等长跳跃进行预测ꎮ控制点的基本MUF可表示为:fBM=fZ+(f4-fZ)fDꎬ(40)进一步有:f4=1.1 f0ꎬF2 M(3000)F2ꎬ(41)fZ=f0ꎬF2+fH/2ꎬ(42)㊀fD=((((((C6dM+C5)dM+C4)dM+C3)dM+C2)dM+C1)dM+C0)dMꎮ(43)路径的基本MUF取由上述公式分别计算的控制点基本MUF最小值ꎮfM根据K因子和基本MUF的乘积计算得到ꎬ可表示为:fM=KfBMꎬ(44)K=1.2+WfBMfBMꎬnoon+X3fBMꎬnoonfBM-1éëêêùûúú+YfBMꎬminfBMꎬnoonéëêùûú2ꎬ(45)式中ꎬfBMꎬnoon为当地正午时间的fBM值ꎻfBMꎬmin为24小时中出现的fBM的最小值ꎻ为确保通信ꎬ短波信号必须达到的最低频率ꎬ即LUFꎬ否则电磁波将被D层吸收ꎮ为确定LUFꎬ可将路径被划分为nL个dL长度的同距跳跃ꎬ每段长度不超过3000kmꎮ假设D层穿透高度为90kmꎬ固定反射高度为300kmꎬ以此确定穿越点ꎬ此时ꎬfL的计算公式如下:fL=5.3(1+0.009R12)ðmj=1cos0.5(χj)cos(i90)ln9.5ˑ106pᶄ()éëêêêêùûúúúú0.5-fHæèçççöø÷÷÷(Aw+1)ꎬ(46)式中ꎬm为穿透点2nL的数量ꎬR12为太阳黑子的数量ꎬχ为太阳天顶角ꎬi90为90km高度的迎角ꎬpᶄ为虚拟斜距ꎬAw为路径中间点确定的冬季反常因素ꎮ完成上述计算过程后ꎬ场强中值El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㊀㊀㊀El=E0{1-(fM+fH)2(fM+fH)2+(fL+fH)2(fL+fH)2(f+fH)2+(f+fH)2(fM+fH)2éëêêùûúú}-30+Pt+Gtl+Gap-Lyꎬ(47)式中ꎬE0为自由空间场强ꎬ此时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取3mWꎮ2.3.3㊀路径距离在7000~9000km当路径长度在7000~9000km时ꎬ需要结合小于7000km和大于9000km的计算方法ꎮEs由式(38)所给出的ꎬEl则为式(47)所示的合成模ꎬ而天波场强中值Ei通过Es和El值之间的内插来确定ꎮ计算公式如下:Ei=100lgXiꎬ(48)㊀㊀㊀Xi=Xs+D-70002000(Xl-Xs)=100.01Es+D-70002000(100.01El-100.01Es)ꎮ(49)此时的基本MUF取两个控制点较低的基本MUF值ꎮ然后根据以上两种情况类似的形式利用场强值计算出可用功率ꎮ3 数值仿真与分析分别对短波通信中发射点与接收点天波场强和功率分布图预测仿真ꎬ并对结果进行分析ꎮ设置场景:发射点位于北京(116.3ʎEꎬ39.9ʎN)ꎬ接收点位于南京(118.8ʎEꎬ32.1ʎN)ꎬ通信日期为2020年12月12日16:00ꎬ地貌状况为陆地ꎬ通信场景选择为城市ꎬ通信频率设置为9.8MHzꎬ发射天线增益设置为10dBꎬ接收天线增益设置为10dBꎮ图4给出了该场景E层和F2层接收点的经纬度坐标与场强关系分布图ꎮ从图4的场强分布图中可以看出ꎬ使用天波传播模式ꎬ在发射点一定距离范围内因为电波不能到达而存在辐射仰角盲区ꎻ在有效通信距离内ꎬ天波传播场强随着距离中心点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ꎬ且在距离越远的地方衰减明显ꎬ且距离中心点相同经纬度距离内ꎬE层场强高于F2层场强ꎮ图4(c)㊁(d)反演了到达接收点处场强大小ꎬ假设天波E层接收点场强为57dBꎬ表示发射点位于场强55~60dB范围内ꎬ即位于图4(c)中绿色区域ꎮ图5给出了场景二E层和F2层接收点的经纬度坐标与功率关系分布图ꎮ从图5中可以看出ꎬ4种功率分布图在纬度方向相较于经度方向变化更缓慢ꎮ图6给出了场景一地波经纬度坐标与场强关系分布图ꎮ从图6中可以看出ꎬ地波场强和功率随着距离发射点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ꎮ实际接收场强㊁功率与接收电台灵敏度有关ꎬ当接收点场强小于电台灵敏度时ꎬ接收到来自发射点信号场强为0ꎮ(a)天波E层发射点场强分布㊀㊀(b)天波F2层发射点场强分布(c)天波E层接收点场强反演㊀㊀(d)天波F2层接收点场强反演图4㊀天波场强经纬度分布Fig.4㊀Longitudeandlatitudedistributionofskywavefieldstrength(a)天波E层发射点功率分布㊀㊀(b)天波F2层发射点功率分布(c)天波E层接收点功率反演㊀㊀(d)天波F2层接收点功率反演图5㊀天波功率经纬度分布Fig.5㊀Longitudeandlatitudedistributionofskywavepowerstrength(a)地波场强分布㊀㊀(b)地波功率分布图6㊀地波场强㊁功率分布Fig.6㊀Groundwavefieldstrengthandpowerdistribution4 结束语本文介绍了两个经典信道模型Watterson模型和ITS模型及其优缺点ꎬ针对短波信号在天波和地波传播中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天波和地波特性的分段改进ITS模型信道模型ꎬ研究了天波与地波传播损耗ꎬ计算了天波传播基本参数ꎬ考虑到不同的地面特性和电离层特性分别提出了天波段和地波段的场强㊁功率预测方法ꎮ仿真结果表明ꎬ对于地波传播模式ꎬ不同的地面特性对短波场强㊁功率有较大影响ꎬ对于天波传播模式ꎬ传播距离以及借助不同电离层的传播方式是短波通信场强的主要制约因素ꎮ参考文献[1]㊀高美珍ꎬ陈英豪.短波通信干扰仿真及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0ꎬ40(3):1-9. [2]㊀LUBꎬWENBꎬTIANYꎬetal.AnalysisandCalibrationofCrossed ̄loopAntennaforVesselDOAEstimationinHFRadar[J].IEEEAntennas&WirelessPropagationLettersꎬ2017ꎬ17(1):42-45.[3]㊀左晓亚ꎬ许东欢ꎬ刘佳怡.高超声速飞行器太赫兹测控通信设计与分析[J].飞控与探测ꎬ2021ꎬ4(6):1-8. [4]㊀WATTERSONCCꎬJUROSHEKJRꎬBENSEMAWD.ExperimentalConfirmationofanHFChannelModel[J].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ꎬ1970ꎬ18(6):792-803.[5]㊀MASTRANGELOJFꎬLEMMONJJꎬVOGLERLEꎬetal.ANewWidebandHighFrequencyChannelSimulationSystem[J].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ꎬ1997ꎬ45(1):26-34.[6]㊀YANZꎬZHANGLꎬRAHMANTꎬetal.PredictionoftheHFIonosphericChannelStabilityBasedontheModifiedITSModel[J].IEEETransactionsonAntennasandProp ̄agationꎬ2013ꎬ61(6):3321-3333.[7]㊀OZDILOꎬTOKERC.OptimumTransmissionFrequencySelectionontheHFBandBasedontheIRIandITSModel[C]ʊIEEE39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ele ̄communicationsandSignalProcessing.Vienna:IEEEꎬ2016:215-218.[8]㊀YANZꎬSUDꎬSHIG.TheMaximumAvailableFrequencyPredictionofHFCommunicationunderaComplexEnvi ̄ronmentUsingtheModifiedIRIandIGRFModel[C]ʊIEEE10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ntennasꎬPropa ̄gation&EMTheory.Xi an:IEEEꎬ2012:515-518. [9]㊀王严ꎬ李雪ꎬ尹文禄ꎬ等.电离层吸收衰减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ꎬ2022ꎬ37(1):129-136. [10]祝夢卿ꎬ朱秋明ꎬ张宁ꎬ等.短波通信传播路径损耗分段预测方法[J].航空兵器ꎬ2020ꎬ27(1):71-75. [11]王声瑶ꎬ张志刚.基于均匀光滑球面的短波地波场强公式的仿真与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ꎬ2018ꎬ38(6):62-65.[12]YIWꎬLIUYꎬNALLANATHANA.SignalFractionsAnalysisandSafety ̄distanceModelinginV2VInter ̄laneCommunications[J/OL].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2020-12-01)[2022-06-21].https:ʊdoi.org/10.48550/arXiv.2012.00347.[13]张周不染ꎬ朱煜良ꎬ杨盛庆ꎬ等.深空星间链路信道建模及硬件模拟器研制[J].飞控与探测ꎬ2020ꎬ3(5):97-104.作者简介:㊀㊀张周不染㊀硕士ꎬ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ꎮ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系统ꎮ㊀㊀张㊀宁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乌鲁木齐监测站总工程师ꎬ中国通信协会公共安全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ꎮ主要研究方向:电波传播㊁无线电监测㊁短波通信㊁卫星通信ꎮ㊀㊀庞明慧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ꎮ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信道传播建模ꎮ㊀㊀柏㊀菲㊀硕士ꎬ现就职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ꎮ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信道传播建模ꎮ㊀㊀李㊀奇㊀硕士ꎬ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师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访问学者ꎬ高级工程师ꎮ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ARM㊁FPGA㊁DSP等)㊁车联网开发技术㊁无线信道测量/建模/仿真ꎮ㊀㊀陈小敏㊀博士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ꎮ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信道建模和链路自适应技术等ꎮ㊀㊀朱秋明㊀博士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ꎮ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信道勘测㊁建模及仿真模拟等ꎮ。

基于遗传算法的短波OFDM信道估计导频优化方案

基于遗传算法的短波OFDM信道估计导频优化方案

基于遗传算法的短波OFDM信道估计导频优化方案短波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用于高频短波通信的调制技术。

在短波通信中,信道估计是非常重要和困难的问题,因为短波通信环境复杂且多变。

传统的导频设计方法需要在通信系统中预先设计好导频序列,然后在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

然而,由于导频序列需要占用宝贵的信道资源和额外的计算复杂度,因此需要一种优化方案来改善信道估计的性能。

基于遗传算法的短波OFDM信道估计导频优化方案是一种通过使用遗传算法来优化导频序列设计的方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受到自然选择和遗传学原理启发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交叉和变异来最优解。

在这种方案中,遗传算法被用来最优的导频序列,以实现更准确和稳定的信道估计。

该方案的主要步骤如下:1.初始化种群:根据问题的需要,随机生成一组初始的导频序列作为种群。

2.适应度评估:利用生成的导频序列,进行OFDM信号传输和接收,并计算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误差。

通过误差的大小来评估导频序列的适应度,即导频序列优劣程度。

3.选择操作:根据导频序列的适应度,利用选择算子从种群中选择一部分优秀的个体。

4.交叉操作:从选择的优秀个体中选择两个进行交叉操作,通过交叉操作生成新的导频序列。

5.变异操作:对新生成的导频序列进行变异操作,通过引入一定的随机性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

6.更新种群:将新生成的导频序列加入到种群中,并淘汰一部分适应度较差的导频序列,更新种群。

7.终止条件判断:判断终止条件是否满足,例如达到了预定的迭代次数或者种群的最优解达到了一定的阈值。

8.返回最优解:经过多次迭代后,返回具有最优适应度的导频序列作为最终的优化结果。

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短波OFDM信道估计导频优化方案,可以得到更准确和稳定的信道估计结果。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自适应地生成导频序列来适应不同的通信环境,并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来寻找最优的导频序列。

与传统的导频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案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性能优势。

毕业设计(论文)-短波通信信道仿真研究[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短波通信信道仿真研究[管理资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短波通信信道仿真研究专业:电气技术教育班级学号:电气0512 -35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〇一〇年六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短波通信信道仿真研究The Simulation Reasearch of HF communication channel专业班级:电气0512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工程师)系别: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0 年6 月摘要短波通信在现代通信中起着举足轻重得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远距离通信方式。

短波通信具有成本低、架设灵活、抗毁能力强等优点,在远距离通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短波信道的物理仿真,使人们可以在实验室里仿真特定的信道环境,从而有助于短波通信系统的研究和测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讨论了短波信道的传播特性和短波信道模拟器的仿真与实现。

在论文开始我们讨论了无线通信信道的传播特性和短波信道的传播特性,分析了短波信道的数学表述和统计特性,最后我设计了语音短波信道和数字短波信道模型。

这一模型主要考虑了短波通信信道的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多普勒展宽及信道传输的瑞利衰落,根据这一模型特点,我们给出了仿真结构图和算法分析,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仿真。

在论文最后,进行了工作小节和展望。

关键词:短波通信;语音短波信道模型;数字短波信道仿真ABSTRACTHF communications in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s have played a pivotal position, has long been an indispensable long-distance communication. HF communication with low cost, set up a flexible, strong ability of anti-destruction, in the long-distance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HF channel physical simulation, so that people can in the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a particular channel environment,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short-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research and testing,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ort-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nel and the HF channel simulator for si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t the outset we discuss the sprea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nel, of the HF channel and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finally, I designed the voice channels and digital shortwave short wave channel model. This model is mainly considered short-wave communication channel multipath, Doppler shift, Doppler broadening and transmission of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we give the simulation diagram and algorithm analysis, and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In the final paper, a working section and prospects.Key words: short-wave communications; voice HF channel model; digital HF channel simulation目录 (1): (1) (2)2.信道模拟基本理论: (3) (3) (3) (4) (6) (6) (7) (7) (8) (10)3.短波通信信道仿真的模拟 (11)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仿真 (11)语音信号经过多径时变信道的仿真 (11)数字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仿真 (14)短波信道设计 (17) (17) (18) (20) (21) (21) (22)短波通信的展望 (22)参考文献: (22)致谢 (24)附中英文翻译对照: (25)1绪论:自从无线电通信技术发明以来,依靠电离层进行传播的高频通信就成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的主要角色,至今已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基于Walnut Street修正模型的短波信道仿真算法

基于Walnut Street修正模型的短波信道仿真算法

基于Walnut Street修正模型的短波信道仿真算法
曹鹏;景渊;黄国策
【期刊名称】《计算机科学》
【年(卷),期】2010(037)003
【摘要】传统短波信道Watterson模型只能模拟信道短期变化规律.为模拟短波信道在各种长度时间段内的变化,针对短波信道接收端信噪比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重放的短波信道仿真算法.该算法以Walnut Street信道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接收端信噪比变化的中期和长期变化统计模型,联合Watterson模型实现信道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反映实际信噪比变化规律,为短波网络仿真提供精确的信道质量模拟.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曹鹏;景渊;黄国策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西安,71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1.6;TN011.2
【相关文献】
1.短波信道模型仿真及其改进算法研究 [J], 田爽;何昭然;李楠
2.短波信道模型仿真实现及改进算法研究 [J], 张传浩;程健庆;陈利风
3.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仿真 [J], 韩仿仿;林自豪
4.基于Watterson模型短波信道仿真算法 [J], 李丁山;杨莘元;杨平
5.基于Watterson模型的短波航空移动信道建模与仿真 [J], 李国军;马欢;叶昌荣;罗一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波信道模拟的计算机仿真-文档

短波信道模拟的计算机仿真-文档

短波信道模拟的计算机仿真Simulation of HF ChannelLI Ren-yan1, HOU Qing-song2(1. Unit 95486 of PLA, Chengdu 610041, China; 2.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Air Force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 'an 710077, China):In the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approximation degree of actual channel simulated by a channel simulator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btained with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directly.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the high-performance simulator for HF channel. The principle of Watterson model which is a widely used for HF ionosphere channel is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s given by MIL-STD-188-141B,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HF channel simulator is presented.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Keywords:HF channel; Watterson model; fading channel;Matlab simulation0 引言为使各短波波形标准间相互兼容,大多数短波波形标准都规定了其对BER的性能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 s m b r TP3 1 9 a s Nu e 9 .
1 引 言
短 波通 信 由于设 备简 单 , 成本 低 , 信距 离 远 , 通
顽 存性 强等 一 系列特 点 , 其在 现 代 通信 中具有 重 使 要 的地 位 , 长期 以来 , 直 是 军 事 通 信 领 域 不 可 缺 一
() 为路径 增益 。
G £ : G e p 丁 f + G x ( 2( ) ( ) () x ( 2( ) e p 7 2
个通 信系 统 的误 码 率 性 能 主 要受 时延 扩 展
均方 根 值 的影 响 , 与时 延 功率 分 布 的形 状 无关 [ 引。
式 () , 2 中 G 和G 为独 立复 高 斯过 程 , 和 y
7 8
田 爽 等 : 波 信 道 模 型 仿 真 及 其 改进 算法 研 究 短
总第 20期 0
如图 1 示 , 信 道对 信 号 的影 响 分两 项 , 所 此 一
应 定义 为 所有 传 播模 式 冲激 响 应之 和 , 它是 时 间 t
和时延 的函数 。其表达 式为 :
项是用 乘 以 是 的方 式作 用于被 传输 的信号 , 一 () 另 项 是加 于信号 一个 噪 声 干扰 () 。前 者 称 为乘 性 干扰 , 者称 为加性 干扰 。其 中加 性干扰 () 后 f与乘
本文 首先 介绍 了 W atro tes n模 型 的特 性 l , 1 并 ]
以I TS宽带 短波 信道模 型 为基 础[ , 出一 种 改进 2提 ] 的短 波窄 带信 道模 型 的仿 真结构 。
2 短 波 窄 带 信 道 W atro tes n模 型
被广 泛认 可 的窄带 短 波信 道模 型是 w tesn atro
因此 , 们 可以假定 尸() 高斯 分布 函数 的形式 。 我 z为 . 这种近 似 的好 处 在 于 , 函数 仅 需 要 时 延 扩 展 该 与平均 时延 r 就 能 确定 且 二者 相 互独 立 。则 近 似
后 的时延 功率分 布 函数为式 ( ) 其形 状 如 图 3 b 5, ()
进 行通 信必 须 要 对 信 道 的 传 输 特 性 进 行 分 析 。 目 前 对短 波信 道性 能 的测试 通常 采 用两 种 方 法 , 即信
道 模拟 和实 验 测 试 。实 验 测 试 的方 法 需 要 在 实 际 环 境 中进行 大量 的实 验 , 实现起 来 非 常 困难 。而信

a 1 +
服从 Ga mma 布 : r 一A 分 P( )
+ 1 。
z , 。一 一
线性 系统经 过不 同的延 时路径 后 叠加得 到 的 , 常 通 也被 称为抽 头延 迟线结 构 。如图 2 示 。 所
其 中 , 制 时延 宽 度 , △控 a为形 状参 数 , 定功 率 时 决 延 分 布 函数 的对 称 性 。F(・ 为 Ga ) mma分 布 函 数 。该 时延 功率分 布 函数 的形 状 如 图 3 a 中所示 ()
少 的远距 离 通信 方式 。然 而 , 波 信 道是 一 种 时变 短 色散信 道 , 道 特 性 不 稳 定 , 波 经 电离 层 反 射 后 信 天
模型 , 该模 型是 在平 静 电离 层 条 件 下 得 到 的 , 用 使 的前 提是 各个 传输 模式 内的 时延扩 展 可 以忽 略 l 。 _ 8 ]
所示 。
为多普 勒频 移 的均 值 。每 一 抽 头 系数 都 有 相应 的 功率谱 函数 ( )且 服从 高斯分 布 : y,
YiY 一 () 1
A/  ̄ 2
7 c
e p x
( 一




P()= x [ 7 r r =Ae p 一2 ( 一 )/, = 【 )] 2
对 watro t s n模 型进行 建 模 之 前 , 先 建 立 一个 最 e 首 简单 的 ( 时变线 性 系统 ) 短波 信道 模 型 如 图 1 示 , 所 并对 随参 信道 的特 性进 行一 定 的了解 。
会 造成 信号 的衰 落和 频 率散 布L 。因此 , 用短 波 1 ] 利
() 制后 叠 加 形 成 的 。G () f调 的谱 函数 由上 式 给 出 , 中 代表 第 i 其 条路 径 的频 率扩 展 。对该 传输 模 型来 说 , 构 造 一 个 Watro 要 tesn信 道模 型 , 只需 要 对各个 阶 增 益 函数 G () 行 配 置 即可 完 成 建 £进 模。
总 第 2 0期 0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Shp El c r nc En ie rn i e t o i g n e i g
Vo . 1 NO 2 13 .
77
2 1 年 第 2期 01
短 波 信 道 模 型 仿 真 及 其 改 进 算 法 研 究
田 爽 何昭然 李
武汉
中 图分 类 号
Si ul to f H F m a in o Cha e nd Re e r h o m p o e g rt nn la s a c n I r v d Al o ihm
Ti n hua H e Zha a LiNan a S ng or n
道 模拟 的方 法则是 通 过对 信道 特 性进 行 理论 分 析 ,
建 立信 道模 型 , 实验 室环 境下 进 行 与实 际 信 道类 在 似 的模 拟 , 大大 降 低 了 系 统 测 试 的 难 度 和 费 用 , 减
少 了测 试周 期 。
图 1 最 简 单 的 短 波 信 道 模 型

A,



Hale Waihona Puke 时延。 。图 3a I () TS模 型
图 3 b 高斯 模 型 ()
3 2 改进 的窄 带短 波信道模 型 的仿真 实现算 法 .
类 似 Watro t s n模 型 中用 单 一 抽 头 结 构 去 仿 e
3 改 进 的 窄 带短 波 信 道模 型
由于广 泛 使 用 的 Watro tesn信 道模 型 将 各 个 传播模式 内的时延 扩展忽 略不计 , 是 这种前 提 条 但
me t t n me h d s ia l f r c mp t rsm u a i n i p o o e . Th s n w i u a i n mo e e i n t s t e u e l t t n o n a i t o u t b e o o u e i l t S r p s d o o i e sm l t d l l o mi a e h s i a i f mi o W a t r o h n e d 1 Th ea p e d i o sd r d i a h p o a a i n mo e n h d l o l i l t d a te s n c a n l mo e. ed l y s r a sc n i e e e c r p g t d ,a d t emo e c u d smu a ea wi e v — n o
h t ) >: rD (,) (,) (, 一 P () r r r
() 4
性干扰 k 不 同 , () 即使 信道 中没 有信 号 输人 , 性 加
干扰仍然 存在 。
经典 的 Watro t s n模 型就 是 前 面 介 绍 的时 变 e
上 式 中 P( ) r 为时延 功率 分布 函数 , ( ,) 确定 D £r 为 相位 函数 , (,) 随机 调制 函数 [ fr 为 。其 中 , r P( )
() 5 () 6
_ 2 t _ A

ep x
丁p c
I— J L ( _一 ) ( 一—■ _ 3 )
、 %
) / )2 / - l( A) ) 。 , 一( 2 { ̄ E n Ar ] /
从 Watro tesn信 道 的传 输模 型可 以看 出 , t Wa— tro 模 型可 以看 做 有 限个 互 不相 关 的路 径 经 G es n

40 7) 3 0 9
( 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武


文 章 介 绍 了 W atro 信 道 模 型 的 特性 , 以 I S宽 带 信 道 模 型 为 基 础 , 出 了 一 种 改 进 的 窄 带 短 波 信 道 模 t sn e 并 T 提
型 , 经 过 适 当的 近 似 与 简 化 , 到 了适 于计 算 机 仿 真 的 实 现 结 构 , 进 的 窄带 短 波 信 道 模 型 考 虑 _各 个 传 媒 模 式 内 的时 延 并 得 改 r 扩 展 , 除 了 W atro 模 型 的使 用 限 制 , 够 仿 真更 为 广 泛 的 短 波 信 道 条 件 。 消 t sn e 能 关键 词 W atro 模 型 ;I S模 型 ;窄 带 ; 落 ; 普 勒 t sn e T 衰 多 TP 9 . 319
re y ofpr pa to c nd tons it o ga in o ii .
K y W o ds W a t r o d l TS mo e ,n r o a d,fd n e r re s n mo e ,I d l a r wb n a i g,Do p e p lr
的 4个 主要参数 确定 。分别 为 中心频 率 时延 , 时
延 功率 峰值 A, 升 时 延 , 延 扩 展 。可 以看 上 时
图 2 W atro te s n信 遭 传 输 模 型
这 个模型 的时变 频率 响应 可 表示成 :
H ( ,) f f一 e p -j 7 i G () x ( 2r v f) if () 1
件往往不 能满 足 。这里就 将 以 I S模 型为 基础 , T 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