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试题及解析

刑法考试试题及解析刑法考试试题及解析一、单选题1、(10分)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饮料中,但甲担心乙发现毒药,又将毒药从乙的饮料中倒出,请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A. 构成犯罪 B. 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是:A. 构成犯罪。
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因为其具有杀人的故意,并且实施了投毒的行为,但由于未达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属于犯罪未遂。
2、(10分)丙在乙开的超市中购买了一瓶饮料,饮用后发现该饮料已过期,请问丙是否可以要求乙进行赔偿? A. 可以要求赔偿 B. 不可以要求赔偿正确答案是:A. 可以要求赔偿。
根据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不得隐瞒商品的真实信息。
如果商家销售过期商品,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进行赔偿。
3、(10分)丁在公共场所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价值5000元,请问丁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A. 构成犯罪 B. 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是:A. 构成犯罪。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公共场所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犯罪。
本题中丁的行为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犯罪。
二、多选题4、(20分)甲在某工厂盗窃了一台价值10万元的机器,并将其藏匿于家中,后被警方抓获,请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A. 构成盗窃罪 B. 不构成盗窃罪 C. 构成侵占罪 D. 不构成侵占罪正确答案是:A. 构成盗窃罪。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为秘密窃取他人动产,且数额较大。
本题中甲秘密窃取了工厂的机器,并将其藏匿于家中,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构成盗窃罪。
5、(20分)乙在某公司担任高管,因公司经营不善而被迫辞职,但公司未及时支付乙的工资和补偿金,请问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A.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B.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D. 向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投诉正确答案是:A.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B.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动机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故意”?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失D. 无意识行为答案:C3. 以下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导致他人受伤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导致他人轻伤D. 因意外而致他人死亡答案:A4.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过当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特殊防卫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什么?A. 犯罪后再次犯罪B. 犯罪后在五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在一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在三个月内再次犯罪答案:B6.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一个人同时犯两个罪B. 一个人犯多个罪C.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共同犯罪D. 一个人犯一个罪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死刑D. 社区服务答案:D9.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10. 刑法中规定的“自首”是指什么?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抓获C. 犯罪后逃避侦查D. 犯罪后不认罪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吵而故意伤害他人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D. 因意外而致他人轻伤答案:A12. 刑法中的“犯罪预备”包括哪些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寻找犯罪机会C. 制定犯罪计划D. 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防卫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防卫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而防卫D. 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而防卫答案:A、B、C、D14. 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未开始实施D. 犯罪行为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答案:A、D15.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D.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及时归还D. 盗窃他人财物答案:C2. 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A.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B. 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法定的危害结果D. 行为人的行为被司法机关发现答案:C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答案:ABC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未造成任何伤害答案:ABC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遂于某日深夜潜入李某家中,用铁锤击打李某头部,致使李某重伤。
张某逃离现场后,被警方抓获。
问题:1. 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既遂?答案:1.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因为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李某重伤的危害结果。
四、简答题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最新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最新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逃离社会主义监视、管制的,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或者拘役、管制。
A. 错误B. 正确答案:B. 正确2) 犯罪行为人对犯罪预备和未遂的控制程度的高低,对刑事责任具有不同的影响。
A. 错误B. 正确答案:A. 错误3) 公民的主观恶性质是指其对犯罪行为并具有的肯定意愿和对其实现结果的预期。
A. 错误B. 正确答案:B. 正确2. 多选题1)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累犯?A. 作案时未满18周岁B. 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上的C. 故意犯罪被撤销刑事处罚D. 三年内再犯罪答案:B. 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上的D. 三年内再犯罪2) 犯罪嫌疑人积极配合缉捕组,案件侦破有重大价值,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3) 在刑法中,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犯后果、主观故意和过失程度也有所不同。
A. 错误B. 正确答案:B. 正确3. 判断题1) 累犯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犯罪分子犯罪的情形。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2) 只有刑法上明确规定的人员才可以构成刑事责任主体。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错误3) 无罪推定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正确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最新的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通过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来检验读者对刑法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题目涉及到刑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责任构成要件以及刑罚适用等内容。
希望这些试题能够帮助读者对刑法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刑法,_________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当防卫2. 我国刑法规定,_________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紧急避险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定义。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乙,造成乙轻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乙,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犯罪的定义,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五、论述题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的状态。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刑法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处罚未遂行为,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答案:C解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均可能构成犯罪。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致其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枪将甲击毙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棍棒将甲打伤答案:D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采取的防卫行为。
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逃避,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选项D更符合题意;选项C中乙使用枪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
4-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拳头击打乙,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刀具刺伤乙,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棍棒击打乙,导致乙轻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石头砸伤乙,导致乙重伤答案:A、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和B中的行为均可能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C和D中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未导致他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2-5.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
2-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狭义刑法是指( B )A。
单行刑法B.刑法典C.附属刑法D.实质刑法2。
概括地说,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C )A.惩罚犯罪B。
打击敌人C。
保护法益D.保护人民3。
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C )A。
三权分立学说B。
心理强制学说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4。
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A )A.属于自然人犯罪B.属于单位犯罪C。
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D。
适用双罚制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单位实施犯罪的,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的,按个人犯罪处理.(5)涉嫌犯罪的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的,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一定不是既遂的结果),应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 D )A.减轻处罚B.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D。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
属丁处断的一罪的是( B )A.继续犯B。
连续犯C。
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的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处断的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8。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B.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犯罪行为答案:C解析: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且防卫行为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选项C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救病人而摘除了其器官B. 某人在争执中不慎将对方推倒,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C. 某人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他人,导致他人死亡D. 某人有预谋地向他人注射毒药,导致他人死亡答案:D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中医生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B和C中的行为均属于过失致人死亡,而非故意杀人。
选项D中的行为是有预谋的,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国家利益B. 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公共利益的行为C. 为了使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D. 为了制止犯罪行为,不得已对犯罪分子造成损害答案:B、C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个人或者集体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选项A中损害另一较小国家利益不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
选项D中的情形属于正当防卫,而非紧急避险。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尚未着手实施犯罪,因此与犯罪未遂有所区别。
对于犯罪预备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无过错犯罪D. 间接故意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2.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在量刑上没有区别。
(错误)3. 犯罪中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采取制止行为,造成侵害者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什么是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答案: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园内发现一名小孩在玩耍时不慎落水,甲见状立即跳入水中将小孩救起。
在救助过程中,甲不慎将小孩的手表弄丢。
事后,小孩的家长要求甲赔偿手表损失。
问题:甲是否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答案:根据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目的是为了救助落水的小孩,保护小孩的人身安全。
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甲不慎将手表弄丢,属于正当防卫过程中的意外损失,甲不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
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中所指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A. 有预见性B. 有意识性C. 有计划性D. 有目的性2.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不法侵害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D. 防卫行为是在不法侵害进行时进行的3.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4.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同一犯罪行为的犯罪形式B. 共同犯罪中,主犯是指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共同犯罪中,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D. 共同犯罪中,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5.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D.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所有以上情形7. 下列关于自首的规定,哪一项是正确的?A. 犯罪嫌疑人自愿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的,是自首D. 所有以上情形8. 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缓期执行”是指:A.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立即执行B.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两年内不执行死刑C.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但在此期间如有故意犯罪,将执行死刑D.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两年期满后自动改判为无期徒刑9. 下列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提起的民事诉讼B.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诉讼开始后提起C.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与刑事判决是独立的D.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提高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机会10.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没收财产”是指:A. 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B. 没收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财产C. 没收犯罪分子及其家庭成员的所有财产D. 没收犯罪分子用于犯罪的财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愿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意外情况而停止犯罪C.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抓获而停止犯罪D.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停止犯罪1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自首”包括哪些情形?A. 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D. 犯罪嫌疑人在审判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1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立功?A. 犯罪嫌疑人揭发其他犯罪分子的罪行B. 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 犯罪嫌疑人阻止他人犯罪D. 犯罪嫌疑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14.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刑期不满三年1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累犯?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特殊主观方的是()。
A. 故意B. 过失C. 故意和过失D. 直接故意正确答案:D2.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A. 客观要件B. 主观要件C. 结果要件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3. 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的行为客观上要求()。
A. 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B. 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C. 违背法定程序D. 惩罚犯罪分子正确答案:B4.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观要件包括()。
A.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B. 未经许可C. 惩罚犯罪分子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5.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
A. 主刑B. 附加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主观故意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犯罪性质,但仍然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
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由于疏忽、粗心或疏于管理等原因,未能采取必要的注意措施,致使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2. 简述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包括: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和未经许可。
主观要件是犯罪人的故意,即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并有意实施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
3. 什么是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即犯罪人。
犯罪人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只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
4. 简述犯罪的刑罚种类。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对犯罪人直接施加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死刑等。
附加刑是在主刑之外对犯罪人的其他权利进行限制或剥夺,如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
5.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行为和客观结果。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2. 刑法中所称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具有明确认识?A. 社会危害性B. 法律后果C. 行为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D. 行为结果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阻止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B.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对小偷使用暴力C. 对于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行为进行反击D. 对于已经停止的侵害行为进行反击答案:A, B, 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正确2.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答案:在刑法中,“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而“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 什么是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犯罪的行为。
在共同犯罪中,参与者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大小,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故意在李某的饮料中投放毒药,导致李某中毒身亡。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明知投放毒药会导致李某死亡,仍然实施了这一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并且造成了李某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小知识测试题答案

刑法小知识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执而推搡他人,导致对方摔倒受伤B. 在体育比赛中,按照规则进行的正常身体接触C.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技术失误导致患者受伤D.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适度使用体罚答案:A2.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B. 有意图将财物据为己有C. 使用暴力手段取得财物D. 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答案:C3. 下列关于贪污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的行为B. 贪污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C. 贪污罪的对象可以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物D. 贪污罪的处罚可以是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答案:C4. 以下哪种情形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A. 驾驶人员因疏忽大意,导致车辆轻微刮蹭B. 驾驶人员酒后驾车,但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C. 驾驶人员违反交通规则,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D. 驾驶人员在停车场内倒车时,不慎撞到障碍物答案:C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条件?A. 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权利和利益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 立即采取行动以制止不法侵害答案:C二、判断题1.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正确)2. 盗窃信用卡并不构成盗窃罪,因为信用卡本身没有经济价值。
(错误)3. 故意杀人罪的处罚可以是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正确)4. 职务侵占罪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
(错误)5.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故意伤害罪及其构成要件。
答: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主观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他人身体损害的结果。
刑法试题答案

刑法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中所称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A. 明知并希望发生某种结果B. 明知并放任发生某种结果C. 预见到可能发生某种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D. 对行为后果不关心答案:B2.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D. 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但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答案:C3.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C4.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同一犯罪行为的情况B. 共同犯罪中,主犯是指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共同犯罪中,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D. 共同犯罪中,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但不需要对犯罪结果负责答案:D5. 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国家或集体重大损失D. 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执殴打他人致轻伤B. 酒后驾车不慎撞伤行人C. 医生因疏忽大意给病人造成重伤D. 因误会推搡他人导致其摔倒受伤答案:A、C2. 根据我国刑法,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 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B. 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取得显著效果的C. 犯罪分子自愿认罪认罚的D. 犯罪后主动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的答案:A、B、C、D三、判断题1.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意外原因导致犯罪结果没有发生,构成未遂犯。
()答案:正确2. 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再次故意犯罪的,应当认定为累犯。
()答案:错误3. 盗窃罪的客体必须是有形的财物。
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用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答案:C2. 犯罪的主观方面通常包括哪些要素?A.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B.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C. 犯罪手段和犯罪工具D. 犯罪时间、地点和方法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乙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乙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打时,使用枪支反击乙D. 甲在被乙打时,未反击,但报警答案:A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因误会将乙误认为丙,将乙杀害B. 甲因报复将乙杀害C.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杀害D. 甲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依法将乙击毙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放弃B.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抓获C.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乙发现D.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警察制止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C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C. 犯罪人是未成年人D. 犯罪人是老年人答案:ABC8.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甲因争执将乙打成轻伤B. 甲因争执将乙打成重伤C.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打成轻伤D.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打成重伤答案:AB9.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A.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司财物B.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司资金C.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10.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常识判断题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B. 刑法主要用于处理民事纠纷C. 刑法只适用于成年人D. 刑法不包括治安管理的规范答案: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C. 刑罚个别化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答案: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3.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犯罪构成要件:(选择所有正确答案)A. 主体B. 客体C. 行为D. 结果答案:A. 主体 C. 行为 D. 结果二、问答题1. 列举刑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也称法无定罪,即法律规定的犯罪与刑罚,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个人不能随意创立罪名或刑罚。
这一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法律权益。
- 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应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对不同犯罪个体进行个别的量刑和教育改造,旨在达到惩罚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该原则既要求刑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合理的刑事制裁。
2. 按照我国刑法,什么是自首,自首有哪些法律效果?答案: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自首是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体现了犯罪人员对自己行为的悔过和悔罪。
自首的法律效果主要包括:- 从轻处罚:自首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对犯罪人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 免除处罚:在某些道义罪和轻罪的情况下,自首可免除刑事处罚。
- 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及一般刑事责任的自首人员,可以不再追究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某人因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审理,证明该人具备自首情节,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1.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吗?为什么?答案:是的,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B. 免责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禁止追溯溯及不利追溯原则答:B. 免责原则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A. 主观方面的故意B. 客观方面的犯罪事实C. 社会危害性D. 合法性要求答:D. 合法性要求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A. 即时性B. 必要性C. 对等性D. 紧急性答:C. 对等性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犯罪教唆的构成要件?A. 故意指使他人犯罪B. 他人接受并实施犯罪行为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D. 犯罪意图答: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具体的危险行为C. 违法占有D. 故意行为答:B. 具体的危险行为二、判断题1. 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构成一个罪名。
答:错误,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罪名。
2.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上规定的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答:正确。
3. 协助犯罪行为的人要承担与实施犯罪相同的刑事责任。
答:错误,协助犯罪的人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4. 急迫危险状态下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免责。
答:正确。
5. 某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时也被判处没收个人财产,这是刑罚的刑法所确定的组成部分。
答:错误,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三、案例分析某市发生一起意图杀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致对方重伤。
根据案件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1. 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根据案件描述,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表明他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和主观故意。
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谋杀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构成谋杀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谋杀罪,而张某持刀捅伤他人致重伤,符合谋杀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某公司员工小明因工作压力过大,无法承受,于是在办公室内将一本助理经理留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盗走。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的动机B. 犯罪的行为C. 犯罪的目的D. 犯罪的结果3.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持怀疑态度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完全无知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死亡D.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但乙并未受伤5. 我国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是指:A. 对犯罪行为进行加重处罚B. 对犯罪行为进行减轻处罚C. 对犯罪行为进行普通处罚D. 对犯罪行为不予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故意杀人D. 虐待家庭成员7.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8.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已而伤害他人B.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C. 为了保护他人生命,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D.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9.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于:A. 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人B. 犯罪情节较重的犯罪人C.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人D. 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人10.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互不知情C. 两人以上事先通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事先没有通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刑法100道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刑法100道测试题试题及答案100道题100分您的姓名:[填空题]*1.下列关于刑罚执行的情形,正确的是()。
[单选题]*A.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应由监狱执行B.乙因盗窃罪被判处管制六个月,应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正确答案)C.丙因叛逃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应由人民检察院执行D.T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应由看守所执行答案解析:A选项死刑应为法院执行;C选项应由监狱和公安机关,而不是检察院,D选项应将看守所改为监狱。
故选B2.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
某日,两歹徒为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
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单选题]*A.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B.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C.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D.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正确答案)3.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单选题]*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3年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正确答案)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4.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
张某()。
[单选题]*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正确答案)B.属于意外事件C.应负过失致死的责任D.因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答案解析:B选项意外事件是“不应预见或者不能预见”与题干不符合;C选项疏忽: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狭义刑法是指( B )A.单行刑法B.刑法典C.附属刑法D.实质刑法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A.惩罚犯罪B.打击敌人C.保护法益D.保护人民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A.三权分立学说B.心理强制学说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D.自然法思想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A.属于自然人犯罪B.属于单位犯罪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D.适用双罚制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当减轻处罚.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A.减轻处罚B.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A.继续犯B.连续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A.拘留B.罚金C.管制D.劳动教养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它人罪行行为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A.一般主体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A.航空器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D.我国航空器《刑法》第121条,在我国航空器包括民用和军用等,但在国际公约中,仅指民用航空器.13.生产、销售假药罪中假药是指( C ) 【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A.所有假药B.假人用药和兽药C.用于人体假药和非药品D.假人用药、兽药和农药14.我国刑法规定虚假破产罪主体是( A )第一百六十二条第四款A.公司和企业B.一般主体C.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D.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機关团体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主观方面是( C )A.故意B.故意,且具有谋利目C.故意,且具有出卖目D.故意,且具有营利目16.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行为,构成( A )A.盗窃罪B.诈骗罪C.破坏公用电信設施罪D.票据诈骗罪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主观方面是( C )第二百七十六条A.故意式B.故意,且具有破坏生产目C.故意,且具有泄愤报复或者其它个人目D.故意,且具有报复目1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传播淫秽物品罪主观方面是( A )第三百六十三条A.故意,且具有牟利目B.故意,不需要特定目C.故意,且具有营利目D.故意,且具有贩卖目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犯罪对象只能是( B )第三百八十二条A.国家财产B.公共财物C.国家和集体财物D.本单位财物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是( A )第三百九十五条A.国家工作人员B.一般主体C.国家機关工作人员D.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国家工作人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我国刑法基本原则有( ABE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主客观相一致原则E.罪刑相适应原则22.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可以构成犯罪包括( ABD )A.抢劫罪B.放火罪C.决水罪D.贩卖毒品罪E.背叛国家罪23.根据我国刑法,成立犯罪集团条件包括( CDE )A.事前通谋B.具有分工C.人数较多D.较为固定E.目明确2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适用对象包括( )A.被判处拘役罪犯B.被判处管制罪犯C.被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D.被单独判处有期徒刑罪犯E.被判处无期徒刑罪犯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适当减轻原判刑罚制度.(注意不包括:死刑)25.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主要区别在于( ABDE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发生时间不同C.犯罪方法、手段不同D.行为对象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伪证罪中故意作虚假证明为犯罪人隐匿罪证行为,与窝藏、包庇罪有相似之处.二者主要区别在于:(1)窝藏、包庇罪为一般主体;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2)窝藏、包庇罪发生时间没有限制;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窝藏、包庇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它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犯罪情节.(4)窝减、包庇对象既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伪证罪所包庇对象只能是未决犯.(未决犯指还没有经法院判决定罪人犯,关押在看守所内.与已决犯相对.)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27.自救行为:指法益受到侵害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機关不可能或明显难以恢复情况下,依靠自己力量救济法益行为.28.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機关有权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機关就不能再追究刑事责任.29.集资诈骗罪: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主观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行为.复杂客体同时侵犯投资人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理由.30.甲盗窃手枪并非法持有1个月后,因与乙发生纠纷而用该手枪杀死乙.在本案中,由于盗窃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之间有吸收关系,盗窃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因此甲只成立故意杀人罪.(×)理由:此案中,非法持有枪支罪被盗窃枪支罪所吸收,构成盗窃枪支罪;而甲并不是为杀人而盗窃手枪所以不属于牵连关系,因此甲成立盗窃枪支罪和故意杀人罪.31.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一人所犯数罪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时,不论是适用”先并后减”还是适用”先减后并”方法进行并罚,对该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刑期都不会超过20年.( ×)理由:”先并后减”或”先减后并”是被判处一定刑罚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发現有漏罪或再犯新罪时适用,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而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被判处有其徒刑,实行数罪并罪时最高刑期不超过20年,32.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商标,情节严重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理由: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商标,情节严重行为.33.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了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理由:为抢劫财物,对反抗中被害人伤害致死,其目是为了制止反抗,抢劫财物.并非抢得财物后杀人灭口,因此,只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4.法条竞合犯处断原则.答:应采用如下原则处理:(1)一个行为同时符合相异法律之间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规定犯罪构成时,应严格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论处.(2)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规定犯罪构成时,应依具体情况与法律规定,分别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在通常情况下,应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论处;在特殊情况下,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即按照行为所触犯法条中法定刑最重法条定罪量刑.35.假释适用条件是什么?答:(1)前提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无期徒刑犯罪分子.(2)执行刑期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犯罪人.具体来说,被判处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假释.(3)实质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現,提前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犯罪人.这是适用假释一个最重要条件.(4)消极条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人,不得假释.36.职务侵占罪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答: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它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行为.(1)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它单位中具有一定职务人员;(2)犯罪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目;(3)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它单位财物所有权;(4)犯罪客观方面特征是,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便利,侵占本单位数额较大财物行为.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37.试述必要共同犯罪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答: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必须二人以上才能构成犯罪.主要特点是以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不可能由一人单独实施.在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主要有两种形式:(1)聚众性共同犯罪.是指以不特定多数人聚合行为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共同犯罪.例如,第317条组织越狱罪、暴动越狱罪与聚众持械劫狱罪,即属此种情况.(并非刑法条文或者罪名中含有”聚众”二字或者多人参与犯罪,都是必要共同犯罪.例如,刑法第291聚众扰乱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主体仅限于首要分子,第358条组织卖淫罪主体只限于组织者,因此,都不一定是共同犯罪.)(2)犯罪集团或者有组织共同犯罪.这是指三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具有特定组织形式犯罪.其中又有两种情形:一是一般集团犯罪,二是黑社会性质组织、邪教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组织等专门犯罪集团.当然也有个别必要共同犯罪,不能归入上述两种类型中.例如,刑法第223条串通投标罪.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因打牌将钱输光,二人在回家路上商议如何再搞点钱用.此时,甲、乙二人突然发現被害人丙一人走在前面,二人对望一眼后冲向丙,甲从背后将丙腰抱住,乙趁势将丙手提包夺走,然后,二人一道迅速离开現場.问:对甲、乙二人行为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答:甲乙二人在主观上具有共同故意,属于抢劫罪共犯,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理由: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以暴力、威胁或其它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行为.而本案中,甲从背后将丙腰抱住,目是使其无法反抗,而乙趁機抢走丙手提包,已经符合抢劫罪构成要件,因此,对甲乙二人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