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构建高职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构建高职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眇…4‘………焉;科教园地科技经洼市场浅谈构建高职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颛孙丰勤强伟纲(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摘要:在高职教育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资源整合,培养出一流高职人才,高职院必须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要加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一套科学、高效并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在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本身一些软、硬件建设存在不足,实践教学在管理制度、设备及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围绕“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必须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的改革来实现,特别要加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能应用型人才,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在高职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资源整合,使得各种规模大小不同的实验(训)室拥有一流的管理水平,达到一流的使用效率,培养出一流高职人才,就必须要构建一套科学、高效并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高职特色实践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必须要与社会同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以保证学校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院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基础性保障。

实践教学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要由高职院校统一整合建设一个有效信息处理平台,建成校内信息资源网络。

负责协调各系部、各实践教学基地、实验(训)室等的协调与沟通。

通过加强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集成、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将校内实训基地、各个系部的研究所或工作室等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成立专门的中心办公室,负责对校内、外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设备等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整合,建设“产学合作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2构建高职特色实践教学的目标能力培养体系围绕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专深能力(创新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状态。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反思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反思

改革的活动中,课程内容的开发与教学质量的提 高更 是重 中之 重 。下 面我 就本 专业 的课程 改 革 与 实践教学谈谈 自己的认识。

是职业岗位的细化 , 如许多银行将 中间业务按性质 进一步细化为结算性 、 担保性 、 融资性 、 管理性 、 衍
生 金融工 具及其 他业 务 。为适应职 业 岗位 的变化 , 满 足学生 未来 职业发 展和转 岗的需 求 , 须培养 学 必 生 的专业 拓展 能力 。 ( ) 大经 费投入 , 深化职 业教 育课 程 改革 二 加 是
根本 问题 。反 映在课 程 改革 中 , 就是要 解决好 学什
么和 如何 学 的问题 。
只有 整体 把 握 , 能从 大 处着 眼 , 处 着手 , 才 小 才不 会割 断知 识 的链 条 。各 位 教 师要 参 与专业 教 学计 划 的制订 与 实施 , 熟悉 专 业课 程设 置 情况 , 理 顺各 专业 课程 间 的关 系 , 明确 教学 要求 , 有机 地将 理论 知识 融 入实践 教 学 中 ,使 理论 知 识 与技 能 紧
( ) 高教 育质 量 , 深化职 业教 育课 程 改革 三 提 是
的 关键
一城技院 — 职术学 一 业学 晋
质量是 教育 的第一 要务 。 高质量 指的就 是培养 符合 社 会经 济发 展需 要 的有 知识 、 有能 力 、 有创 见
是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这是满足学生生活、 转岗 和未来发 展必 需的 ; 三是专 业拓展 能力 。随着社会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 门人 才, 如何 培养 高 素质技 能 型专 门人 才 , 当今 高 等 是
职业 院校 予 以关 注 的重 大 问题 。在 深 人 开展 课 程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市巨 龙 塑 化有 限公 司 、无 锡 市 雄 伟 精 工 机 械 厂 、 艺 科 技 ( 锡 ) 限公 司 、 锡 模 无 有 无
东 成 塑 胶 五金 有 限公 司 等 不 同规 模 的 三
十 多 家有 代表 性 的 模 具 企 业 .主 要 与 企
作。 各个 课 程 之 间 需 要 建 立 良好 的 、 合 符 教 学规 律 的课 程关 系 . 进 行课 程 基本 单 在 元 的教 学改 革 工作 之 前 . 要先 建 立 良好 需
需要 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与教学模 式 . 需
具 生产 制造 的 关键 . 付 合格 的模 具需 由 一 数量 众 多 合 格 的 零 件 组 装 装 配 在 一 起 并 能够 生产 出合格 产 品 . 能通 过最 终 的 合 才
格验 收 。模 具零 件 根据 其 结构 、形 状 、 尺 寸、 精度 等 的 不 同 , 加 工 工艺 路 线 、 其 方法 也 不 同 . 加 工 出 合 格 的 零 件 . 般 都 要 要 一 经 过很 多 加工 环 节及 热 处理 工 艺 流程 . 其 过 程较 为 复杂 . 也 是学 生学 习和 教师 讲 这
高 职 专 论
21_ O1 2
高职 院校 课程 教学 改革 研 究 与实践
袁 小 江
( 无锡 科 技职 业 学 院 江 苏 无 锡 2 4 2 ) 1 0 8
摘要 : 以模具 设计 与制造 专业 的《 模具 制造 工艺》 程为例 , 课 进行 教学 改革 实践研 究。 基于 工作过 程 的模具 制造 工 艺 课 程 项 目式 教 学 , 以理 论 够 用 为 度 , 行 学 校 的 工 厂 式 教 学 , 过 具 体 项 目过 程 的 学 习 与 实 施 , 学 生 如 同 置 身 于 应 进 通 使 企 业 实 际 中 , 直 接 有 助 于 学 生 实 际 能 力 的 提 高 及 与企 业 要 求 的 接 轨 。 能 关 键 词 : 职 院 校 : 程 ; 学 改 革 高 课 教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

力 这 对 于 学 校 的 内涵 建 设 和 提 高 核 心
竞 争 力 是 至关 重 要 的 课 程 改革 的 原 则
以 项 目和 任 务 为栽 体 课 程 项 目化
( ) 一 课程 项 目化 改 造 的 目标 高 职 课 程 项 目化 改 造 并 不 是 在 原 有 的课程 教学后增加 几个综 合训练项 目. 用 以 整 合 应 用 所 学 的 学 科 知 识 .而 是 要
计 相 应 的 教 学 环境 、通 过 项 目教 学 使 学 生 在 行 动 中形 成 职 业 能 力 . 已经 成 为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过 程 中面 临 的 一 个 重
任 务 为 载体 :从 学 生 被 动 听 讲 变 为 学 生 主动 参 与操 作 、 极 参 与 新 知 识 探 索 : 积 从 以教师讲解 为主变 为以教师 积极 引导 、 创 造 学 习环 境 和 条件 为 主 实 践 证 明 . 项
目教 学 法 符 合 高 职生 源特 点 .具 有 鲜 明 的高 职 教 育 特 色 .可 以充 分 激 发 学 生 学
味性 、 战 性 及 可 迁 移 性 。 于激 发 学 生 挑 便 探 究 的兴 趣 和 解 决 问题 的动 机 .便 于 实 施 理 论 与 实践 一 体 化 的 教 学 ( ) 机 械 制 造应 用技 术 》 程 的项 二 《 课
目化 改 造
பைடு நூலகம்
高职 教 育 规 律 、适 应 高 职课 程 教 学 的 模 式 .这 是 当前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的 热 点 与 难 点, 特别 是 对 于教 育 、 济 、 术 相对 落 后 经 技 的广 西 .更 需 要 探 索 一 种 符 合 区域 特 点
高 职 教 育 的主 要 目的是 使 学 生 获 得 从 事 某 个 职 业 或 某 类 专 业 所 需 的实 际技 能 和 知 识 .具 备 进 入 劳 务 市 场 所 需 的 能 力 与 资 格 .而 且 应 当具 备 良好 的职 业 道

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与评价
分析表的构建
课程 构建
(4)形成课程
(3)课程内容的
体系
重构与序化
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
构建通用 能力平台 以职业生 涯为背景 构建通用 能力平台 以职业岗 位为框架 重构与序 化教学内容 以工作任 务为项目 设计教学 方法与手段 以工作过 程为标准
返回
课程的实施: 课程评价:
“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突出技能,强调“过程+结果”,并有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 高职课程开发的主流模式: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 程开发。
主流模式 特点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 发展潜能”为主导思想。 以促进个人发展为主的课 程目标。 以“任务”组合为特点的课 程结构体系。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构建
(1)能力与职
业岗位的分析
(5)课程实施 (2)工作任务
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利益。
(2) 工学结合课程的特点 ① 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体现以学生就业为 导向; ② 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整合重构教学内 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构 建职业能力体系,体现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③ 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式, 体现以工作情景为支撑; ④ 灵活采用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和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体现以能力培养为 主线。
企业参与评价与考核。
(三)高职课程建设需重视 的问题
教学 方法 改革 课程团 队建设 校企 合作 考核 方法的 改革
课程 教学内 容改革

谢!
高职课程建设的精品不够精
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不规范
题问
主 要 原 因
1. 高职教育者对高职教育的课程、课 程模式、课程开发的内涵与本质的 认识缺少准确、深刻的把握; 2. 高职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隐患使 课程建设成为无根之木; 3. 课程方法论启蒙和普及不到位影响 了高职课程开发的建设。

课题申报书范文:湖南省高职院校慕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

课题申报书范文:湖南省高职院校慕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
年度
编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替。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湖南省高职院校慕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具有以下三个学习特点: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懈怠。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学历教育后或因对所处学校学历层次的不满或因对未来前景的迷惘或因对严进宽出毕业考核形式的无忧学习态度消极懈怠,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目的的功利性较强。部分学生不适应以自主钻研为主的专业课学习形式。传统教育“一直存在着重施教主体、轻受教主体,重外部灌输、轻内在诱导,重服从社会规范的工具性价值、轻促进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目的性价值的偏差”,部分高职学生习惯了中学时期传统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素质教育方式。很容易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初期就产生消化不良的状况,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后,进一步加剧了对学习的排斥厌倦情绪。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有差异。学生本身虽无优劣之分,但不同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学习中摸索适于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式。
研究价值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慕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我省高职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慕课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拓宽高职教育的覆盖面,迎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高职教育与慕课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创建学习平台,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数字化进程,提升高职教育的内涵层次;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在慕课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为高职院校开展慕课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便于慕课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推行。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7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2]。

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内涵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不能紧跟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和专业竞赛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把工作岗位、课程教学、职业考证、专业技能竞赛四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适杨日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摘 要: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必须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实证探索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岗、赛、证元素的教学改革。

课程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职业工作流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把岗位、竞赛、考证三者的目标、要求、内容、流程、考核等有效融合到课程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中,构建了“四有五通”的课堂。

实践证明,基于“情境化+典型任务”的课程设计、“行动导向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把岗、课、赛、证四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 单片机 高职院校 情境化设计 行动导向型 混合教学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RirongAbstract :T 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tegrating post,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urse adopts a student-centered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fessional workflow, carries out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contents, processes, assessment, etc. of post, competition, and examination into the course context-based learning tasks, and constructs a classroom of “four haves and five link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ituational+typical task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action oriented+mixed” can organical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post, class,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Key words :p 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ingle c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tuational design, action oriented, mixed teaching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应性的综合育人模式。

浅析高职课程改革和实践

浅析高职课程改革和实践

也是 课 改 实践 的有效平 台。在 课 程 的设 置是 必须 的 ,学 生 从 所 开 设 的课 程 中 要 学 到 实 用 的理 论 知 景下 课程 实施 的 主要场 所 ,
工作 过 程 导 向课 改理 念 的背 景下 , 实训 基地 的地 位 与功 能 有 了进 一步 的 提升 , 被赋 予 了更 高 的要求和 更 为丰 富 的内 随着 世界和 我 国经济 的迅 速 发展 ,国 内的市场 和 岗位 涵 , 基本 形 成 了实训基 地 建 设主体 多样 性和 参建人 员广 泛 群对于 人 才的 需求也越 来越 高。在 教学 中单纯 以课 程 为工 性 , 实现 了实训 基地 功 能综合性 。 一 , 建校 企合作 新模 第 构 具, 已经不 适应社 会和 市场 经济发 展 的需要 了 , 以为 了更 式 , 新实训 基地 建设 的多样 性。近几年来 , 所 创 我校 以实训基 好 的适应市 场和 岗位 需求 , 养 出更 多以课程 为基 础 , 培 以掌 地创 新 性建 设下 的校 企 合作 关系 为突破 口, 深化 物质 资 源 握 实践 知识和 技 能 为主 线 , 以就业 为导 向 , 有“ 证书 ” 拥 双 的 层面 的校 企 合作 机制 , 设 了企业 深度 参与 实训基 地 建 设 创 高技 能人 才 , 我们决 定调 整部 分课 程 的设置 , 一步优 化专 的 多种 合 作模 式 , 进 形成 了企 业 为主体 独 立建 设、 学校 参 与 业 培养 方案 , 理论和 实 践相 结 合 , 进行 各 专业课程 改 革实践 的校 外 实训基 地 , 业 为主 建设 、 校 参 股 的校 外 实训 基 企 学 与研 究 。本文着 重从 深 化校 企 合作 、 重构 内容体 系、 设实 地 , 建 以及 学校 为 主体 、 企业 参 与 建 设 的校 内实 训基 地 等三 训基 地和 教学模 式等 方面谈 了我们 的研究 方 向。 种 模 式。 二 , 第 构建校 企合 作新机 制 , 深化人 力 资源层 面 的 1深化 校 企合 作 校 企 合作 。 实训基 地建 设 除 了课 程 专家积 极 介入 , 发挥 其 课 程 改 革需 用 先进 的理 念来 引领 , 课 改 指导 思想 的 在 课程 内涵建 设 方面 的优 势 外 , 在 还须 充分 体现 “ 工作 本位 ” 引 领 下 , 立 了“ 确 工作 过 程 导 向 ” 的课 改理 念 , 即按 照典 型 的理 念。 要让 相 关行业 的技术人 员与管理 专 家深 度参 与 , 职 业 工作 过程 设 计 教学 活 动 , 职业 活动 情境 中展 开教 学 充分 发掘他 们 的智 慧 、 在 发挥他 们 的作 用。 要积 极借 助专 家 活动, 并高 度重 视 学生 关键 能力 的培 养。 对现 代 企 业生 产 过 程 、 工作 场 景 、 管理 机 制 的深刻 理 解 和 使 规 对 深 化校 企 合作 是 深 化 课 改 的基 石 要推 进 工 作 过 程 系 实际 经验 , 之融入 校 内 实训 基 地 的设计 、 划与建 设 , 实训 基 地 赋 予 更 多 的、 能体 现 企 业 “ 作 本 位 ” 想 的内 工 思 统化 的课程 改 革 , 必须有 企 业 的广 泛参 与 。为此 , 们要 将 我 有效 创 设企 业 生 产 情境 , 将 之打 造 成 具有 企 业 特 质 并 学校 的每 个专 业 都找 到合 作 的企 业 , 将校 企 合作 落 实到 了 涵 , 兼 教 培 各专 业 教研 室 。 专业 的课 程 改革、 各 实训基 地 的建 设、 学校 专 业 文化 , 有教育 、 学、 训 等功 能 的现代职 业 教育 实 的专 业 文化 等 都被 融 入 了企 业 的元 素 , 企 合作 从物 质 层 训 基地 。 三 , 化动 态情境 创设 意识 , 造 与工作 过程 导 校 第 强 打 面 的 合作 向人 力 、 文化 等 层 面 的合 作 推 进 , 为深 化 课 改 铺 向课程 配套 的课 程 实施 平 台。实训 基地 建 设 需要创 造性 、 设 了一块 重 要基 石。建 立并 实施专 业 师资 赴企业 进修 与调 科 学 性 的设 计 , 实训基 地 不 是教 学 设 备 的简 单堆 积 , 须 必 在 功 能创 设、 境创 设 上 实现突破 。 一要 将 实训 基 地构 建 情 研 制 度 、 生企 业 中间 实 习制 度 等。 学 成理 论 实践 一体 化 的学 习场 所 : 二要将 实训 基地 构 建成 项 2 重构 内容体 系 重 构 内 容体 系是 深 化 课 改 的 重 点工 作 过 程 导 向课 程 目实施 的 有机平 台 ,从 按设 备种 类独 立分 置 的建 设 方式 , 内容 体 系 的构 建 , 以利 于 学生 对职 业 活动 中实际 应用 的 经 转 变 为按 各 专业 教 学 需 求将 多种 设备 综 合 配置 的教 学 工 三 验 和 策 略 的 习得 为 主 , 以便 于 学 生 对 “ 度 , 用 ” 适 够 的概 念 厂 建 设 方 式 : 要 将 实 训 基 地 构 建 成 具 有 企 业 现 场 氛 围 的 如 和 原 理 的理 解 为辅 。第 一 , 程 内容体 系是 实现 工作 过 程 教 育基地 , 此才 能打 造 出与工作 过程 导 向课程相 配套 的 课 系统 化 的基 础 , 彻底 打破 学 科体 系 。工作 过 程 系统 化 的 课 程改 革与 实施平 台。 应 目标 之 一就 是知 识 的二元 化 , “ 即 实现 学科 体 系 的解构 ” 和 4 教 学模 式上 的创 新 采 用现 代 媒体 手段 , 提升 教学 效 果。使 用各种 教 学 手 “ 了行 动 而学 习和 通 过 行动来 学 习” 的行动 体 系重 构 的 为 系统 化 。 二 , 程 内容选 择要 充 分体 现能力 本位 。 考 虑 段 使 本专 业 的核 心知 识 与技 能 不断 地 在 更高 层 面 上 的 重 第 课 在 知识 是 在 不 断更 新和 变化 的 , 教 育 对 象 与培 养 目标 的前 提 下 , 要强调 操 作层 面 和 策略层 复 而 得 到强 化 。 与此 同 时 , 我们 经 过 不断 的调 研 和查 询 , 新 了 更 面 能力 的 习得 。课 程 内容 要 以工作 任 务 为 中心 , 打破原 有 教 材 也在 推 陈 出 新 , 的学科 体 系课 程 内容 , 照 “ 度 , 按 适 够用 ” 的原 则 , 择相 关 些教 材 , 了让 学生 学 到最 前 沿 实用 的知 识 , 选 为 目的 是 更 的知 识和 技 能作 为学 习 内容 , 使之 形 成综 合 的工作 过程 知 有 效 的训 练并 提 高 学 生 的各 方面 能 力 ,达 到 岗位 的 需 求 识。 三 , 第 课程 内容 的排 序 要充 分符 合工作 过 程 导 向。 照 标 准。单 纯 以课 程 设 置为教 育 工具 , 现在 已经 不适 应社 按 在 所 高 人 的认 知 心 理 规 律 , 以职 业 实践 为主 线 , 以工作 过程 为 导 会和 市 场 经济 发展 的需要 了 , 以 , 职 教育 的 出路 是 进 调 进 向安 排 课 程 内 容 、 计 教 学过 程 , 成 “ 度 ” 设 促 态 的生成 和 养 行 教育 改 革 , 整部 分课 程 的设 置 , 一 步优 化 专 业 培养 理 进 成, 习得 “ 怎么做 , 怎么做 得 更好 ” 的工作 经验和 策 略。 我 方 案 , 论和 实 践相 结 合 , 行 专业 课 程 改 革 的实 践 与研 如 校 物 流 专 业 以 “ X员 的一 天 ” X 为课 题 , 师 生从 生 产 实践 究 。 让

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me o s n o , o s t no ulyc uss n n Ias p p ssh a p r c s o ore os t nadrf n t d dt 1 cnt i f ai 0re ads o . t l m oe e y po ha us nt i n l h a os mco Q t o 0 t w a a tc c mc 0 en 0
Ke r s ih rv c t n 1e u ai n o re c n t t n a d rf m1 y wo d :h g e o a i a d c t ;c u s 0 smci n eb ;wo d i tg ae e mi g o o 0 r —ne f td la n
高职 课 程 建设 与改 革 的探 索 与实 践
李艳 娥
( 州城 市职 业学 院教 务处 ,广 东 广 州 5 0 0 ) 广 14 5

要 :从 高职教 育人 才培 养 目标 出发 ,结 合 广 州城 市职 业 学 院在 规 范课 程 管理 、课 程
体 系重构 、教 学 内容设计 、教 学方 式 与教 学手段 改革 、精 品课 程 建设 等 方 面的 实践 探 索 ,提
e c n sa d r iai n o o re ma a e n ,r — o smci n 0 ec u s y tm ,r fn fta h n o tn e in,a d t a h n n e i t n a d z t fc u s n g me t e c n t t ft o r es s o 0 h e e0 n 0 c i g c n e t sg e d n e c ig
l —e ,
( ecigA rr S c 0 , unzo i 0y cnc G aghu5 0 0 , h a Tahn i et n G a ghuCt Plt h i, un zo 4 5 c i ) as i y e 1 n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校本实施整体方案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校本实施整体方案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校本实施整体方案研究(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项目,编号:sz123106)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探索起步、规模扩张、质量提升三个阶段,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

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探索课程改革的路径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也是职业教育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在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束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我省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层面提出可操作性的课程改革整体实施方案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一)不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结构不太合理,不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大部分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很多学校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

(二)课程体系存在着随意性倾向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思想上,大多按照“两个系统”理论进行,即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

但是在对两者之间的度的把握上容易产生偏颇,具体实施时往往出现厚此薄彼或随意取消、整合课程的现象,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重实践、轻基础,有的重结论、轻过程,有的重理性、轻感性,有的甚至随意取消基础课程,轻率整合专业核心课程。

(三)部分通识课程设置与专业联系不紧密以《高等数学》为例,现行的数学教材,大多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真正贯彻“强化基本概念的教学,淡化数学基本技巧的训练,删去不必要的逻辑推导,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同时,高等数学教学中与专业的联系不太紧密,有些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在各专业的实际应用也不甚明了,与不同专业内容的融合、衔接不够,从而无法满足各专业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整体实施方案(一)确立基于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改革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就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设计课程结构,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等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质 资源共 享
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 , 高职 专业的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 系与普通本科 区别不
大 , 多知 识 的实 用性 不强 , 论过 深 、 许 理 过难 , 实践
教学环节薄弱 , 从而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 为此, 我们建立了教学 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机 制, 及时更新教学 内容, 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 是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与研究 。根据经 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 不断对课 程 内容进行修改或
维普资讯
第5 卷
第3 期
济源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 a fJy a o ainla d T c nc o o rl o iu n V c t a n e h ia C n o l
Vo . No 3 15 .
S o. 0 6 e t2 o
维普资讯
三、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改革的主要做法
1 建 立教 学 内容 和课 程体 系的更 新机制 .
四是优化课程教学 , 打破传统课程每周几课
时固定不 变 的模式 。如计算机 专业 的技能训练 课 , ,il 两周 ; 就业指导》 集 =)练 Pl 《 课过去在第五学 期集 中开设 , 现改为总学时不变三年不断线 , 一人 学就积极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 , 主动培养学生 的 职业意识 , 第二年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努力 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 三年着重培养学生 自觉 第 遵守职业道德 , 学会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 实现职 业 目标 。 2 打造精品课程 , . 构建三级教 学平台, 实现优
20 06年 9月
高职教 学 内容和课程体 系改革的研究 与实践
苏 万 益 , 仲 英 王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 河南 济源 4 4 5 ) 5 60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一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一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一)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长享5保生交通类高职学院许多々业都需要开设工程材料课程,f日』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工稃材料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地方。

为适麻交通行业对应用割人才的需求,培养能适应现场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该在交通类离职学院中.对一I:程材料课程进行重新设置与改革。

本文就交通类高职学院[程材料课程设置与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交通类高职学院工程材料课程设置的现状我围交通类高职学院大多都是从中专学校转型而来,工程材料的课程开设一直沿袭着中专学校的教学体系。

工程材料课程设置以课常教学为主,以工程材料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主,课稃设置不能适应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院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惯性,勇于创新,探索出适应交通类专业商职学院I:程材料的课程设置改革发展新路。

I.教材内容大而全目前交通类高职学院工程材料课程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大学本科的教材为基础.在内容卜进行适当的删减改编而来整个工程材料课程的体系还是追求大而全,忽视r高职学院工程材料作为服务专业课程的定位,由于在教学内容七过分追求系统性与完整性,造成工程材料与前期理论课和后续专业课程严荤.脱节,没有体现工程材料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没有体系服务惟和知识的支撑性。

不符合商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牛.实践能力的原则,工稃材料传统教材内容体系难以适应交通类商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材料的新知识新概念不断涌现.交通J:程技术对工程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l『j j全的教材使工程材料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配合较差,没有体现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使学牛缺乏必要的工程材料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不能培养学乍的工程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培养学生探索、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职学院工程材料的教材应立足于立体化教材的发展方向,应具有鲜明的岛职和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专业基础课程改革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1.课程内容和体系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应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课程内容应注重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紧贴行业前沿和技术发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协作学习、网络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作业、实践操作、竞赛等,同时应该将听课、参加讨论、提问回答等因素纳入评价范围,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研究是指针对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进行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实践研究,高职院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1.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对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应该紧贴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实际,通过校外实习、行业考察、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3.实践成果的评价和展示通过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和展示,高职院校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以及评价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中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过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阶段之间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挖掘其内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探讨其关键要素和案例分析,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及实践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及实践

高职 院校课程 体系 、教 学 内容 改革 的必要性及 实践
徐 晓 军
( 沙洲职业工 学院,江 苏 张家港 2 5 0 ) 16 0

要:分析 了高职 院校课程体 系、教 学内容 改革 的必要性 ,探讨 、剖析 了沙洲职 业工学院课程体 系、教 学 内 改革 的具 容
体 方法 ,强调提 高高职院校 的教 学质 量必须进一步深化教 学改革。
t a h n e o m u h c l g smu t ef rh rsr n t e e . e c i g r f r i s c o l e s b t e t g n d n e u e h
Ke r :v a i n l o lge ; u rc l m y t m ; e c n o t n s y wo ds oc to a le s c ri u u s se c ta hi g c n e t
Ab t a t s r c :Th s pa e r t nayz s t e n c siy o he r f r f r t u rc l i p r f sl a l e h e e st f t e o m o he c ri u um y t m n h e c i i y s se a d t e t a h ng c n e t i oc to l c le e ,a d t e x u s nd e pl r s t e c n r t me s r s Sh z o o t n s n v a i na o l g s n h n e po nd a x o e h o c e e a u e a h u Voc to a ain l I si eo c o o st k n t e n o c er f r n n n et e c i g qu l y i c to lc lg s n t ut fTe hn l gyha a e o r i f r et e o t h m a d e ha c het a h n ai n vo a i na ole e , t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

首先介绍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

然后从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关键要素、实施路径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总结了启示和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提升,为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关键要素、实施路径、案例分析、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革,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脱节,教学方法的单一和传统,实训设备设施的匮乏等都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构建健全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背景,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关键要素、实施路径和案例分析,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的探讨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为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供指导和支持。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目前高职教 育不 能满足 社会 人才需 求
经过 多年 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高职教育 已经取得 了可喜 的成绩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 出一些亟待解 决的问题 : 1 .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许多用 人单位和学生家长 对高职 院校及教育持怀疑或排斥 的态度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 性整体不高 ;随着近年来 高校不 断扩大招生规 模 ,学生的文 化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能力较差 ,综合素质不高 已经 是不争 的事实 。随着就业形势 1 3 趋激烈 ,以就业 为导向的教学质量 是高职院校发展 的生命线 和赖 以生存的基础 , 显得尤为重要。 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内容不够系统 。①公共基础课明 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 ; ②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 实践性 教学比例明显偏低 ; ③专业课 、 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关系 不明显 ; ④教学方式方法僵化 ,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 ; ⑤ 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 ,缺乏灵活性 。 3 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 . 在:①缺乏真正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②理论教 师偏多 ,实 习指导教师不足 。③ 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④ 忽视兼职教 师 的作用。 总之 ,与市 场经济 的要求和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规模相 比, 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 、 独具高职教育特色 的教学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主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 。
高职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高等技术教育 。主要特点是 :1 . 按照培养外 向型 、实用型 、复合型人才 的要求 ,加大 ‘ ‘ 双师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 需要 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 教学要有 型” 和 “ . 双语型 ’教师队伍建设 ,融 “ 、学、1 ' 教 i’为一体 蚊 鲜明的现场性 、技术应 用性 、综合性和可供技术研究与开发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 “ 岗位课程” 目标 、任务 、知识和能力 和训 练的特点与功能。高职院校 主要 由普通高校下设 的高职 体系 。 学院、成人高校转制和中职学校升格三类组成 ,目前还没有 5 构建切实 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对教学评价 . 各专业统一的教学计划 与大纲 ,因此实践性教学 安排是 因地 既要重视课 堂教学效果 , 更重要的是对 实践教学效果 的评价 , 制 宜 ,各 显特 色 。 既要重视理论知识考试高职学 校 的教学 目标 ,增加 学生 实践活 动 。 培养 学生的 创新能 力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本位为主的新型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合理解决了由学术型本科教育 “ 简单压缩”和从中等职业教育 “ 简 单升级”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
[ 中图分类号】 G 1 72
[ 文章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16( 0 ) 1 06 — 4 61 53 2 6 0 — 03 0 O
( h a oi Wo o ee C nsa ua 104 C  ̄wh Sc l a r Clg , h gh ,H nn400 ) k l a
Abta t sr c : C a  ̄h o i r o e ehsw re u oress m f mewt it ciecv miirt nfa rs a igte h n aS ca Wo C l g a okdo t c us yt r i dsi t iiAd ns a o et e ,t n h l k l a e a h n v l ti u k
E p o a o n r c ieo u s t cu e Reo m g e c t n lColg s x lr t n a d P a t fCo r e S r t r f r i Hih r Vo a o a l e i c u n i e
LuH n 一) e u — e B nQ n —ynWe n—boWagZ a —pn uLn i og r h e w i e i u X g a nWe a n ho i L i g g
vct nl uao a enbi. t a l aoa lsl epol fodb es咄 cnes o f n es dctn oa oa ctnhsbe ut Im ya or snb v t r e c,e yt i i d e i l se y o eh b ms_ . u h I odna no i rt euao i t uv i y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陈柳艳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是系统工程,课程体系改革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综合化、模块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等方面采进行。

本文结合学院实际工作对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及研究。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一、关于离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性问题。

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考核方式等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

从人才培养方案说,课程体系定位应与人才培养下作目标相一致。

我同高职教育的基本H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要有一技之长.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传统的技术型人才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适应性,多元性的要求。

在今天很多岗位消失得很快,越来越多的丁作岗位需要宽厚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操作技能,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要保证使受教育者以宽厚的基础与实力去迎接多元化、快速发展的世界。

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有可迁移性,可延续性。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要与此相匹配一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理解并提高专业群、职业群的知识能力。

使课程的框架臣宽、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是课程体系改革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

既要让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技术能力,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

又应该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学生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同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的道路.要努力抓好实践教学、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的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要实现: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

以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的主线,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高职教育培养的不是片面的“职业人”,而是完整的“社会人”。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时,首先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把社会产业结构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作为确定课程体系的依据。

职业教育的课程从工作任务出发。

关注工作过程系统。

课程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兼顾公共基础等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确定、整合课程内容。

(二)按照模块化、综合化的结构建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除了选择教学的内容.还有一个是教学内容如何序化、结构化的问题。

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体系割断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模块化教学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叠,教学的目的性强,使教育教学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建市模块课程体系,依据真实T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整合序化
教学内容。

采用职业能力模块结构,有利于建立动态的、开放的课程体系。

把理沦和实践统一在工作任务中,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三)将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与职业资格证制度衔接
把同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精华融人课程体系建设中。

课程体系的衔接可以围绕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考核、评价等方而进行。

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满足职业岗位(群)的人才规格要求,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种类和等级。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培养目标二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课程考核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四)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广任务驱动法、行动导向的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教育部2004((职业院校技能犁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明确提出厂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下根据需要选定具体学习目标、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五)改革考核评价办法
高职院校应该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改革考试的内容、方式、方法甚至考核的主体。

在考核内容七要减少再现’恬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综合性、创造性的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

建设以职业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

在考核方式下,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与技能操作结合,采取论文、设计、制作、
撰写调研报告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考试。

在考核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整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学习来综合评定,定性与定星的考核结合。

在考核的主体上,不仅仅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

也引进企业用人单位的考核,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服务的,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更有话语权,考核面向企业将促进办学水平、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提高。

(六)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我院在建屯课程体系时,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我院将课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减少验证性实践活动,增加生产(经营)性实训实习和模拟性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在真实和模拟的环境中参与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注意实训与生产、与就业的衔接与配合,以确保实习的成效。

三、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模式。

以往高职院校课程更多是由各院校自主开发,参与人员都是一线教育教学丁作者.课程开发系统封闭.容易闭门造车。

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很浓的学科体系痕迹,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难适鹿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T学结合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臵、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职业院校已有校企合作理念,但是校企合作仍处在浅层次,被动、应急合作状态,体现在课程的开设未能最大化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

在课程体系开发时,不仅仅是在调研阶段下企业,更应该让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及标准,将校企合作融人到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教材建设等各环节,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课程体系的开发的需要一支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是知识、技能更新快的教育,及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是高职院校发展中重要问题,需要学院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院一方面加强院内专任教师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了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到校内讲座、外派参加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继续学习、深造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学院提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培训。

同时为了让课程改革工作更加扎实和认真,科学制定教师工作量,避免由于教师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忙于教学改革工作而造成改革工作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学院加强“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的建设,逐年加大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高技能的行业.企业专家的力度。

(三)加强课程开发与教学计划制定工作的严谨性
在实际开发课程时.由于新技术的快速更新、人才需求口径的调整。

以及片面的理解等问题。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很容易出现频繁调嫠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情况,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得不
到保证。

在课程体系开发构建要建立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科学、严谨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没有真正深入分析的浅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培养
高职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为教学核心,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

企业普遍认为从业人员都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礼仪风范.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

企业甚至认为.由于企业服务的差异,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在进入企业后通过培训和积累轻易获取,而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才是学院应该在学校学习中不断传授给学生的。

显然。

当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显得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

在课程体系改革时要加大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模块的横向联系,使之在教学实施过程全面融合。

在全面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及创业意识与能力。

总之,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教学丁作的各方面,只有树立正确的高职课程观.理解和把握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掌握其内涵,社会、院校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及校企合作的机制及平台,才能将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麻丽花.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些认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选自:《时代教育》2010年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