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
历史背景下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背景下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可谓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事件之一,产生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它源于早期中西医学之间的文化隔阂与交流不畅,因而,这场交流早期并不顺畅,历程曲折,总体上呈现出中西医学相互借鉴与融合的趋势。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时期,随着唐朝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许多外来文化也被引入到中国大陆,其中包括了传统的中西医学。
当时,中国的医学体系对外界的医学知识尚存很大的渴求,因此,中西医学的交流之初就被视作是中国医学进步的一次重要机遇。
进入宋朝时期,西医文化的传播逐渐探寻着自身特点,一个新颖的医学文化正在向中华大地扩张。
此时初期的中西医学文化交流因为中华民族对自身传统医学的自信与固守,导致了文化隔阂和医学知识的半透明状态。
到了明朝,中国已经蜕变成一座医学盛宴——各地区都变得具有自己独特的医学文化,这一时期也是中西医学交流变得旺盛的时期。
明朝时期,医学家们开创性地将大量的西医学课程融入到传统的中医学体系里,同时也将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注入到新兴西医学文化当中,这些革新不仅推动了中西医学的交流,也促进了中原地域内的中西文化融合。
到了清朝,中西医学交流的繁荣程度也逐渐递增。
当时,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外国医生陆续被中华大地所吸引,他们在这里开展医学研究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如此众多的医学盛宴,当然不失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陆上的医学成果,可是也要知道,其中既包含了东方医学文化的精华,又汇聚了西方医学文化的精粹。
这种交流纳入了双方文化的了解,其中既包括需要的学术纵深和学术视野,也涉及到了医学观念的自由交流,而两大医学文化的合一是这些交流中探索到的最宝贵的心得体悟。
近现代,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西医学的交流和融合也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与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西医学的交流不再主要以学术文化的交流为主,而是通过多层次的深入交流来推动和实现更加协调的双方合作、共同发展。
至此,如果故事要结束,而终结点就是在这种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珍藏一份东西方医学文化的深刻内涵。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理论研究)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李成文1,卢享君1,潘思安1,赵钊2,常小荣3◆(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2.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3.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410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81173326);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013SK3090)。
第一作者:李成文(1989-)男,黑龙江人,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经络及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电话:,E-mail:◆通讯作者:常小荣(195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经络及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邮箱:410007,E-mail:;电话:。
摘要:随着人类的繁衍,从最初的巫医,医学渐渐地摆脱了史前神秘色彩的外衣,进入了经验医学的道路。
在这过程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的医学尤为突出,为人类的繁衍与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造就这些辉煌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从同一个出发点,同一个终点,走上了不同的路线,却也都创造除了自己的辉煌。
这值得我们深思,尚且古时候的劳动人民能够实事求是,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今我们的中医药药面临着现代医学思维理念的冲击,这是我们的机遇、挑战。
因此如何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多途径去发展中医学,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或许从古代各国的医学发展成就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医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East and West MedicineLI Cheng-wen1,LU Xiang-jun1,PAN Si an1,ZHAO Zhao2,CHANG Xiao-rong31. 2013 Master's Candidate a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2. 2013 Doctoral Candidate a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3.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 Xiao-rong(1956-),female,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main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and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ing diseases.Address:No.113 in Shaoshan road in Changsha of Hunan, the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TCM,410007. E-mail::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produc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itch doctor, the medicine getting rid of the prehistoric mystery coat, entered the experience medicine road gradually。
中学生物教案:探索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历史渊源
精品中学生物教案:探索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历史渊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我们经常去医院看病,很多人也会自己尝试一些中药或西药来治疗疾病。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医学是如何从古代发展至今,又有哪些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历史渊源呢?一、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发展历史1、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上的医学体系。
我国古代医学实践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47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它把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阴阳平衡和治标治本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2、西方传统医学西方传统医学源于古希腊,以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为代表,提出了“伤寒论”和“四体液论”,这是西方医学体系的开始。
在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罗马帝国后期的医学传承和自身创新的巨大贡献,成就了西方医学新的高峰。
随着时间的推移,泛西欧的医学学派开始出现,如荷兰的“荷兰学派”、德国的“柏林学派”等,这些学派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异同1、中西方医学哲学差异中西方医学的重大区别在于哲学基础的不同,中国传统医学以阴阳平衡为主导,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认为人体是一体的、有机的,而西方医学更侧重科学实验和客观量化,将人体分解成部位和器官进行研究。
2、中西方医学疗法不同中西方医学的疗法也有所不同,西方医学注重通过药品和手术治疗疾病,根据证据进行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则强调草药疗法、汤药、按摩和针灸。
而且,实践中,这两种医学对于患者的态度和方式也不一样,中医注重“治未病”,也就是预防疾病,而西医则注重“治已病”。
三、中西方传统医学的合理应用1、对于中西方传统医学的理性认识尽管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中西方传统医学学科学科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解决人类的疾病问题。
中西方传统医学互有其长,可以彼此学习和借鉴。
应该视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精神,以便更好地治疗疾病。
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结合之路
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结合之路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但是它们都在健康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医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凭借其独特的治疗手段在治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西方医学则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采用药物和手术来解决健康问题。
这两种医学体系虽然从不同的方向可以很有效地解决不同的健康问题,但我们仍然需要将它们结合起来,为健康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结合之路已经开始了。
中医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已经被西方医学接受和采用。
例如采用针灸疗法来缓解疼痛、推拿来调节身体状态等等。
这些中国传统医学的技术和方法,并不仅仅是单独使用,更多的是通过与现代科技结合使用,去发挥出其最大的效果。
现代科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影像学、生物技术、基因治疗等等。
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治疗和调养,而传统的中医疗法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因此,西方医学可以借鉴中医的医疗原则和方法,更多地将固有的科技应用到人体医疗上。
中医调理和西医治疗的结合,可以为病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况,因此可以与西医结合,共同制定出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现代医疗主要依赖药物、手术等方式,而这些方式往往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中医调理则能够引导人体自身去调节身体平衡状态,对身体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在中西医结合时,我们需要避免将中药和药物混用,避免发生副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中药和药物的交叉反应,以及中药和食物的交叉反应。
同时,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也需要共同更新、修订和丰富各自已知的医疗理论和方法。
两者的结合需要在新的科技、研究和数据的支持下,不断推进发展。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形成健康医学的未来趋势之一。
中西医学的渊源与历史变迁
中西医学的渊源与历史变迁中西医学,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各具特色,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对于中西医学的渊源和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寻。
一、中西医学发展的初始阶段中华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就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在隋唐时期,我国的医学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后来的医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西方,古希腊的医学文化也非常发达。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治疗无害”和“自然疗法”等概念,被后世医学家广泛应用。
此外,罗马和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也使得西方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中西医学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唐朝与阿拉伯的贸易往来频繁,阿拉伯医学文化也开始传入我国。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所收录的中药和病症,就受到了阿拉伯医学的影响。
此外,唐代还有一位名叫法华的专门研究外科手术的医生,他就在手术技术方面吸收了阿拉伯医学的成果。
13世纪,蒙古人统一了欧亚大陆,促进了东西方医学的交流。
当时,蒙古帝国南方的医学文化非常发达。
蒙古医学擅长外科手术和骨骼治疗,在治疗外伤和疝病等方面有着独到的技术与方法。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蒙古医学文化也开始传入我国,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4世纪末期,欧洲的黑死病大规模爆发,致使人类文明陷入了混乱。
而在东方,中国的传统医学和蒙古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控制疫情和治愈患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也让欧洲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东方的医学文化,并开始尝试与之交流与融合。
三、中西医学在近代的发展与变革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医学研究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西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医学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
而在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医学的挑战。
因此,我国开始在中西医学方面进行融合,探索新的临床和科研方法,以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
在中国,中西医学的融合首先出现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
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
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中医作为国之瑰宝,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几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医学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诞生的一支奇葩。
它以周易为哲学渊薮,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几千年来,名医辈出、流派纷呈。
从先贤扁鹊、华佗、张仲景到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名医无不受世世代代百姓的敬仰。
有着独特理论体系、诊疗方式和卓越疗效的中医学,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我是传统中医文化的崇拜者,虽然就读的是临床医学。
在吴传城老师的《中日医学文化渊源》的课上,老师纵向地将中外医学交流的肇端上推至神话传说时代,介绍了西王母、嫦娥奔月、徐福东渡日本等等,下至近代西方医学传入和中医文化的外传乃至当今的中西医结合,以及国外的医学起源和相关的医学文化。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然而近现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化发展,让现代人慢慢地接受了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更加推崇简单粗暴的西医疗法,而与传统中医渐行渐远。
传统文化的断层让中医变成了空中楼阁,名存实亡。
古代祖国医学的对外交流活动,萌芽于远古,肇始于周代,成型于汉代,发展于隋唐,兴盛于宋元明。
比如唐、宋时期中医学传入日本、朝鲜达到高峰,他们把中医学以医理、医技乃至医学教育、医政制度全盘移植于自己的国家。
中国的药物、炼丹术、人痘术更传遍世界,其中人痘术传到英国被改造为牛痘术,为世界当今消灭天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痘术的巨大历史价值则彪柄于世界文化史册之中。
中外医学文化的交流向来是双向的,在交流过程中的选择也是双向的。
比如,唐代是当时世界性大国,首都长安是当时国际大城市,在那里集中了当时世界文化的精英。
唐朝医学就吸取了各国的医学文化,其中西方的一些接骨术的方药传入了中国,并成功地纳入中医骨伤科的学术体系之中。
同一时代的“扬州医生”是第一位在中国实施“钻颅术”这种西方传统手术的医生,从而为《唐书》等所云“能开脑出蛊”找到了实际例证。
中西医矛盾的背后——东方的系统论对西方的还原论
中西医矛盾的背后——东方的系统论对西方的还原论现代不少人由于西方科学解释不了中医,就抱残守缺,把经典作为真理的标准,这其实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真正的真理在中间,中医来源于哲学,科学来源于精密仪器的观察,两者本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为什么一定要对立起来呢?哲学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万物归一的基础之上的,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所以,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
哲学就是一门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显然,哲学方法其实就是系统方法,它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
有了这种方法论,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系统来认识微观系统,从可观察的系统现象来认识不可观察的系统现象,进而得到对自然更本质的认识。
西方科学解释不了中医,并不是中医不科学,而是整个西方科学体系的前提假设出了问题,它一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使生命问题成了不解之谜;二不承认物质彻底的统一性,使普遍联系问题成了不解之谜。
正是这些核心问题解决不了,西方科学至今对自然秩序的存在无法解释,更不可能解释秩序的人。
西医学建立在西方科学之上,它不仅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忽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样的医学本身就是很局限的,拿它来解释中医,无疑就是缘木求鱼。
中医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之上的,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而研究人与自然、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科学是什么?当然是系统科学。
也就是说,中医背后的科学体系是气一元论基础上的系统科学,而西方科学的核心是还原论体系,它当然解释不了以系统科学为支撑的中医。
那么为什么西方科学走向了还原论?东方科学却走向了系统论呢?原来,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体系。
中西方医学的历史发展与比较研究
中西方医学的历史发展与比较研究中西方医学是两个不同的、并行发展的医学体系。
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学体系,而西医则是从欧洲传入的一种现代医学体系。
长期以来,中西医学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和特点。
本文将就中西方医学的历史发展和比较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医的历史发展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中国古代。
据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前,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使用草药治疗疾病了。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开始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黄帝内经”、“难经”等著作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地位。
中医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气血”为中心的“气血理论”。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医的医学方法也逐渐成熟。
中医主要运用草药、针灸和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均是经过长期实验和临床验证的。
而在中世纪之前,中医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也是非常显赫的。
在跨越千年的时间长河中,不少中医治疗方法也被推广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西医的历史发展与中医不同,西医作为古代医学的一种,在远古时代和中世纪是比较小众的。
现代西医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当时医学学说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范围,并且开始产生了相应的实践模式。
正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发明了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开启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向。
到了18世纪,现代西医得以迅速发展。
德国医生Badger于1750年开始创建最早的生理学实验室,由此奠定了现代生理学的基础。
在医学研究技术逐渐改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理论开始被建立并推广到全球各地。
在现代西医的发展历程中,罗马尼亚的凯旋门医学学院和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都是非常著名的学术中心,他们的医学研究大大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三、中西医学的比较中西医学虽然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它们的根源基础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比较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西医学历史嬗变的轨迹
比较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西医学历史嬗变的轨迹作者:张明雪来源:《南北桥·教学探究》2009年第08期中、西医学各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源而异流,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在张仲景和盖伦学术思想的倡导下,中、西医学各自建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因此,数千年来,中、西医的发展态势各有不同。
通过比较东、西方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医学理论,来探求人类医学进化的客观规律,从而明晰东、西方医学的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中医现代化,也会推进人类共同的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东、西方医学的起源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
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
本能属非条件反射,是生物体为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的行为。
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
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
这种非条件反射的本能属于感性认识,对医学的产生只是具有辅助作用的基础性条件,而不是决定性因素;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
劳动促进人脑的发达。
而人类的大脑发育超出了其他动物的功能,遂产生了意识、思维活动,才能形成经验医学。
经验医学属于理性思维,具有主动性和意识性,是本能医学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③医、巫的合与分。
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
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
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
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
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在历史长河中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中外两种不同的医学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的交流,更包括了医学理念、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医学教育等多个方面。
首先,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表现在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交流上。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医疗文化,如《黄帝内经》和《难经》等医学经典。
而世界各地的医学发展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医学和古埃及的埃伯斯医学。
随着文化和贸易的交流,中国和外国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始相互传播和借鉴。
例如,唐代的李时中学习了印度的医药文化,将其应用到中国的医学实践中。
同时,中医药也在汉朝时期传入东南亚和日本等地,对当地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还可以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方面看到。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注重调节和平衡身体的气血阴阳等方面,而西医则注重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强调利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
在中西医文化交流中,两者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例如,现代中医药学中的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方法也被西医学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而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也被中医所借鉴,为传统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还体现在医学教育和学术交流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外医学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
许多国际知名的医学研究机构和医院也积极邀请来自中国的医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这种交流促进了中外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医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技术。
同时,传统医学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也增加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中医药的价值和疗效。
综上所述,中外医学文化的交融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促进了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和借鉴,也促进了医学思想和方法的革新和发展。
东西医结合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体现
东西医结合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体现作为拥有五千余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中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历史上,中国古代医学是一种东西医结合的特殊医疗体系,这种体系将中医和西医相互融合,完善了中医的理论和疗法。
这种综合机制输送了无数疗效显著的中药,其中有很多被现代医学证明一定的药物化合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西医结合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体现。
一、中医理论规律与西医科学规律相结合中医理论规律是中医体系的基础部分,而科学规律是西医体系的基础部分。
在古代医学中,中医的理论规律与西医的科学规律被结合起来,成为“两部制”医疗体系的主要理论根据。
这种综合机制不仅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健康发展。
二、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相辅相成西方医学特别强调药物治疗,而中医则重视中药治疗。
在古代医学中,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相辅相成,完美地结合了中药和西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疗效系统。
其中,许多中药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的宝贵资源,例如中草药、中药配方等。
再次,中药温润,没有刺激,对人体比较温和,而西药则更为迅速起效,是中药治疗无法比拟的。
三、治疗手段与现代医疗方法相比较在古代,治疗手段不同,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
其中太极拳、推拿、针灸、草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这些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它们的治疗效果不仅显著而且持久,这些手段在现代医学也有相应的发展。
针灸、推拿成为了目前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之一;而中草药也成为了治疗某些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四、医疗 institutions 中西结合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分诊台,古代医学也有相应的分诊方式。
古代医疗机构分为两种:中药医院和西药医院。
中央药房是中药医院的重要部分,拥有齐全、科学的仪器设备,药品富含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而现代医学中的药房是中药与西药分别隔开的,二者的分离与对立并不能通过完全的分开来解决,因此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机构成为了二者有效融合的必要选择。
五、心理、精神治疗等崭新概念古代人们相信“天人合一”,认为人的整体健康取决于心理、精神和身体的互动。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与世界医学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与世界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源远流长,并且与世界医学有着广泛的交流与融合。
在探讨这一主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和经验性。
综合性体现在古代医学理论中融合了自然哲学、阴阳五行学说、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等多种观念。
经验性则表现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国古代医学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部落医术,如巫医、方士等的医疗活动。
随着农耕文明的兴起,医学也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开始对医疗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化,形成了《黄帝内经》等经典医书。
这些医书不仅总结了当时的医疗经验,还提出了阴阳、五行等重要理论,影响了后世的医学发展。
随着交通技术和贸易的发展,中国古代医学与世界医学开始产生交流与融合。
早在汉代时期,中国医学家就已经开始与外国医学家交流,吸收了外来的医疗经验和理论。
著名的《伤寒杂病论》即受到了外国医学的影响,提出了寒热、肝胆、虚实等重要概念。
在唐宋时期,中国古代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唐代的《千金方》收集了当时中外医学的大量经验,并系统地整理了药性和治疗方法。
宋代的《千金要方》更进一步地整理了前人的医疗经验,并提出了更精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这些医书不仅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与世界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仅局限于学术上的交流,还表现在医学实践上。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草药学为当时的医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本草学将许多草药的药性和治疗方法整理成书,在欧洲引起了重视。
欧洲的医学家开始学习中国的本草学,从而丰富了他们的草药学知识。
此外,世界医学与中国古代医学还通过经典医书的翻译和传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唐宋时期,中国医学家将《本草经集注》和《伤寒杂病论》等医书翻译成阿拉伯语,并传入中亚和阿拉伯地区。
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
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受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
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古代发展得非常早,起源于众多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这些传统仍然对现代医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最核心的理论基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医学中,阴阳也被运用到人体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称为阴阳平衡。
五行学说则是古代中国医学的另一核心理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每个元素代表着不同的器官、体液和病态。
古代医生常借助五行学说的认知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法。
除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外,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还包括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它是一个全身穿插的“管道”网络,能够将气血输送至全身各处,协调人体的生理机能。
气血理论则是指人体内存在着气和血两种物质,它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古代医生认为气血失调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通过调理气血来治疗疾病。
古代中国的医学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注重临床实践。
古代医生在日常临床中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针灸和草药。
针灸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调理人体的生理机能的方法。
这一技术在古代一直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医学中仍然被认可和采用。
草药在古代医学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中草药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治疗各种病痛。
另外,古代医生还注重饮食调理,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对很多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得以传播到亚洲和欧洲,对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的医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导言:中国古代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
自古以来,中国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平衡理论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阴阳五行理论古代中国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指的是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五行则代表了木、火、土、金、水等自然界的五种元素。
古代医学家认为,人体也包含有阴阳之分和五行的属性,当阴阳失衡或五行失调时,疾病就会发生。
因此,古代医学家根据患者的体质、环境和疾病表现等因素,采用特定的草药、针灸和按摩等疗法,以调节阴阳平衡和五行互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经络学说与针灸疗法经络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又一核心理论。
据古代医学家观察和实践发现,人体内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气血的循环和分布。
古代医学家通过研究经络的走向、穴位的分布和功能特点,发展了针灸疗法。
针灸是指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身体的健康。
这种疗法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三、草药疗法与方剂学中国古代医学强调草药的药用价值,重视自然草药对疾病的调理作用。
医学家通过搜集、整理和鉴定各种草药,发展了丰富的草药疗法和方剂学。
草药疗法包括将草药煎煮成汤剂或制成丸药等形式,以供患者内服或外用。
方剂学则是指将多种草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形成治疗特定疾病的方剂。
这种疗法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至今仍然广泛使用。
四、个体化诊疗理念中国古代医学非常重视个体化诊疗理念,即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
古代医学家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都存在差异,因此相同的病症需要因材施治。
医学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包括草药的搭配、针灸的穴位选择和按摩的手法等。
这种个体化的诊疗理念在中国古代医学中非常重要,对治疗疾病起到了关键作用。
清朝与西方医学的交流从传教士到医学传统的融合
清朝与西方医学的交流从传教士到医学传统的融合清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与西方医学交流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医学思想和技术,与中国的传统医学产生了有趣的融合和互动。
本文将探讨清朝与西方医学的交流历程,从传教士的医学传统到医学思想的融合,以及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
一、传教士与传统医学的交流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首次来到中国,他们除了传播基督教信仰外,也带来了他们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开始了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和探索。
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并试图将西方的医学知识与中国的医学传统相结合。
传教士们以自己的医学技术和治疗方法在中国社会中建立了声誉,为当地人提供医疗服务。
他们通过医疗实践,逐渐获得了中国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他们还将西方的医学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中国学生。
二、西方医学与中国医学的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医学开始与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融合和互动。
传教士们通过与中国医生和学者的交流,相互学习与借鉴,逐渐确立了一种以西方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为基础,融合了中国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的医学模式。
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医学知识的交流和传播。
他们将西方的医学著作翻译成中文,使更多的中国学者和医生能够了解和学习西方医学。
同时,中国的传统医学也得到了西方医学的启发,发展出一些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三、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清朝与西方医学的交流对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传教士的到来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医学传统,开拓了中国医学的视野。
西方医学的知识和技术为中国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西方传教士的医学教育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和研究人员。
这些人才的崛起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来的现代医学奠定了基础。
在融合过程中,西方医学的技术和方法也为中国医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探索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之路
探索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之路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持续发展的学科,在古代人类社会起源初期就开始发展。
古代医学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古代医学传统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与研究,并迎来了与现代医学的交汇,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启示。
一、古代医学传统的特点与贡献古代医学传统以中医、民间医学为主要代表,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整体观念:古代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调节,将人体视为一个微观宇宙的整体,注重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等概念。
2. 借助天地自然:古代医学强调与自然界的联系,认为人体与天地万物息息相关,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研究人体的疾病。
3. 依靠经验总结:古代医学依托医者的实践经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组方。
古代医学传统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在抗击疫病、缓解患者痛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
二、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日益完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现代医学主要以西医为代表,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以证据为依据:现代医学注重科学研究的结果,通过实验、临床试验等方法获取有效的医疗信息。
2. 突破基因和分子层面: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基因、分子层面的变化,深入了解人体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强调个性化治疗:现代医学倡导个体化治疗,通过对个体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通过现代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很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防治,使人们的寿命得到明显延长。
三、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医学的交汇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医学的交汇并非简单的取代或竞争关系,而是在互相融合、借鉴的过程中,形成了全新的医学模式。
1. 中西医结合: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是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医学交汇的一个重要方向。
论中西医思维差异与殊途同归
论中西医思维差异与殊途同归张秀荣;刘国伟;卢甜【摘要】源自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中西医思维在逻辑构建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也使得二者在诊断方式、治疗手段以及防治原则等方面有着迥异的表现.然而中西医毕竟同属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范畴,有着相同的服务客体——病人与统一的既定目标——维护健康,这就为二者的统一提供了可能;同时,各种疾病的不断变异、临床医学的迫切需求也要求中西医思维方式各自进行反思,互相取长补短,进而融合;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中西医思维在实践中走向统一的实例客观上也实现了二者的殊途同归.【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4(012)007【总页数】2页(P4-5)【关键词】中医;西医;思维;文化【作者】张秀荣;刘国伟;卢甜【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济南25035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医与西医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为生命保驾护航。
其中,中医在我国已经存续了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系统;西医在近代传入中国并迅速占领了中国医疗市场。
近年来,有关中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不绝于耳,有人大力支持西医,号召中医回归民间、退出国家医疗体制[1],也有倡导以中医内在科学原理复兴中医的[2]。
笔者认为,作为两种医疗、保健手段,中医、西医各有优势与不足,其医疗方式的不同源自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只有从源头上认清二者的不同,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区别,进而为二者优化组合找到出路。
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的发展方向基于两种不同的对疾病的探求方式[3]。
中医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而西医则更侧重于形式逻辑。
正是基于二者迥异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在实践中才给人以水火不容的感觉,因此,我们首先要厘清这两种思维缘何不同,差异又在何处。
1.1 中西医思维文化起源各异中医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从而使中医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医学特征[4],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等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医学课件
我们称我们是一个传教会,因为我们确信它一定会促 进传教事业。……利用这样的代理机构,可以铺平通往更 高处的道路,赢得中国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有助于把我们 同中国的贸易和一切往来,达到所期望的更高地位,还可 以为输入科学和宗教打开通道。
我们可以表明的第一个利益是,将医学科学移植中 国,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第二个利益是,以此收 集情报,对传教士和商人均有较高的价值。……因为只有 这样的场合,可与中国人民交往,可以听到大部分真实情 况,回答我们许多问题。……因为一个病人在医生面前, 往往是坦城相见的。”
谓“记含有所在脑囊,盖颅囱后,枕骨下为记之室”。记 忆在脑后部的观点首次出现在中文书籍中,影响很大。
如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物理小识》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就接受了这一观点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1820 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
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李温斯顿(John Livingstone,1808年来 华),被称为“第一个系统地把医药救助带给中国人”的人。 嘉庆25年(1820)李温斯顿和马礼逊(伦敦会牧师)在澳门开设 一诊所,聘请一位懂中医中药的华人作助手,专为贫苦百姓服务, 救助身体及其灵魂。这是基督教在华开设的第一家医疗诊所,也是 他们在华医药传教的开始。
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
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此事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 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 大学学系的要求。因此,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 中医存废之争。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 了四项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最后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 议案一旦实施,中医的废止便只是时间问题了。因此,在议案及余云岫的《废止旧医以 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公布后,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 反响。
殊途同归的传统中、西医
殊途同归的传统中、西医疫情爆发后,治病救人,自然是首要任务。
但用药这方面,公众又陷入了中医与西医之争这是一场永远也辩不明的争论。
小狐狸将用一个系列,共8篇文章,全面讲解中西医,谁是谁非,看个明白。
所告诉大家的,肯定不是烂大街的内容和观点。
而是新的知识、新的思考方向。
从新的角度,来帮助大家重新认识中西医。
看完整个系列,你对中医、西医、现代医疗,都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中、西医之争系列——第 1 篇:《西医的黑历史》今天是第 2 篇。
01说到传统的西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帕拉塞尔苏斯(1493年-1541年)。
他是中世纪瑞士医生、炼金术士、占星师,生于医生世家,帕拉塞尔苏斯并不是他的真名实姓,而是他自己给自己改的名字。
“帕拉”(para)的意思是“超过”,“塞尔苏斯”(Celsus)是古罗马的一位名医,他自认为他比罗马医生塞尔苏斯更加伟大。
所以帕拉塞尔苏斯的意思,就是超过塞尔苏斯,我们可以理解成“赛华佗”、“赛扁鹊”。
帕拉塞尔苏斯宣扬一种离经叛道的方法论:重视实践,抛弃经典。
他甚至用极端手法表明立场,公开烧毁经典医书。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被他烧掉的那些经典确实很不靠谱,就算当时没被抛弃,再过几百年也注定只有送进博物馆供人瞻仰的命运。
但是,如果没有哪部经典医书值得遵从的话,总不能让每位医生都只靠试错法来积累行医经验吧?所以帕拉塞尔苏斯有破有立,提出了医学新方法:跨界。
帕拉塞尔苏斯打通了医学和炼金术的边界。
他给炼金术下的结论是:炼金术的真正目的并非炼成黄金,而是要制造有益人体健康的医药品。
02炼金术是当时的一门高深学问,在方法论上体现着“道法自然”的高级哲理。
这点和中医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很相似。
在炼金家看来,矿物质是在地层当中缓慢生成的,我们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成原理,就可以在实验室里加速这个过程。
从“生成”的角度来看,矿物质也是一种活物,那么反过来看,人体会不会也是一种矿物质呢?这就是帕拉塞尔苏斯的伟大创见。
浅析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西医学发展轨迹
浅析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西医学发展轨迹摘要】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它在千百年的漫长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最终成为今天的中、西医学。
了解它们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探索更多的未解之谜,为更好地推动中西医发展给力。
【关键词】传统医学西医学发展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087-02中西医是整个医学的两大分支。
“中医”系指起源和发展于中国古代的医学体系,是对几千年来在国人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整体医学体系的抽象和概括,所以也称为“祖国医学”或“传统医学”。
“西医”是对起源和发展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体系,最早源于古希腊,后在西方经过几百年发展而形成的整个医学体系的抽象和概括。
近百年来,西方医学起初是在传教士的活动过程中下传入我国的。
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曾引起科学界、政治界,特别是医学界、哲学界的纷争与较量,中医药也因此而曾经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在人类发展需要多元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曾经的存废之争终于已成过往烟云。
1 祖国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在我国,中医学已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朝历代都留下了时代痕迹,有过不可磨灭的创新或创造,涌现过众多名医名家,产生了许多重要医书,也形成了有不同特色的学派。
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对10多种疾病研究的记载。
在周代,中医学已开始分科。
例如,《周礼?天官》就将中医学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四科;并已使用望、闻、问、切等客观的诊病方法以及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医务人员分级和医事考核制度。
例如,《周礼?天官》记述道: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药工)二人,史二人,徒二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已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医和、医缓、长桑君、扁鹊、文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东西方医学殊途同归李成文1,卢享君1,潘思安1,赵钊2,常小荣3◆(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2.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博士研究生;3.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410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81173326);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013SK3090)。
第一作者:李成文(1989-)男,黑龙江人,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经络与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电话:, E-mail:◆通讯作者:常小荣(195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经络与针灸治病机制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邮箱:410007,E-mail:;电话:。
摘要:随着人类的繁衍,从最初的巫医,医学渐渐地摆脱了史前神秘色彩的外衣,进入了经验医学的道路。
在这过程中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的医学尤为突出,为人类的繁衍与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造就这些辉煌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从同一个出发点,同一个终点,走上了不同的路线,却也都创造除了自己的辉煌。
这值得我们深思,尚且古时候的劳动人民能够实事求是,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今我们的中医药药面临着现代医学思维理念的冲击,这是我们的机遇、挑战。
因此如何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多途径去发展中医学,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或许从古代各国的医学发展成就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医学,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East and West MedicineLI Cheng-wen1,LU Xiang-jun1,PAN Si an1,ZHAO Zhao2,CHANG Xiao-rong31. 2013 Master's Candidate a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2. 2013 Doctoral Candidate a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3.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Hunan,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 Xiao-rong(1956-),female,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mainly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and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ing diseases.Address:No.113 in Shaoshan road in Changsha of Hunan, the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TCM,410007. E-mail::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produc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itch doctor, the medicine getting rid of the prehistoric mystery coat, entered the experience medicine road gradually。
In this process, ancient Egyptian, ancient India, ancient Greece and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a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making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for human reproduction and health.In these glorious era, we can find that, starting from the same point and the same destination embarked on a different route, but each one created their own brilliant. It is worth our consideration, the toiler in ancient times can also 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analyze different problems through different ways. Now 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facing the impact of the idea of morden medicine, but this is our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So how to through th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s, modes and avenue to develo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now needed to be solved. From the ancient world medical achievements, we perhaps could get more inspiration..Key Words: medical, ancient Egypt, ancient India, ancient Greece, ancient China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曾经说过,“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既然普天下人类的痛苦是同一的,必然会达到科学的一致和科学家的一致。
既不可限制思想的自由发展,更不应该树立反对的屏障。
”[1]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历了近二百万年的岁月,在一百四十亿的宇宙长河中却是沧海一粟。
就是在这历史的永恒与瞬间,人类创造了奇迹般的文明。
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民族与国家先后在自身的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各自的医药学,其中以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的传统医学尤为丰富,曾经为他们民族的生存繁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影响着其他民族的医学发展。
古希腊早期的医学知识,在百年前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医学最初的摇篮,但是今天已经知道这实际是来自一些更远古文明如古印度、古埃与,甚至是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的经验总结,而这些经验又是源自数千年前的史前期。
如今我们对于远古先祖的追溯与回忆,正是因为远古祖先的思想塑造影响着现在的思想。
这份应着追溯与回忆而诞生的医学史,正是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的桥梁,也是从过去到未来的桥梁。
大约公元二百年,古埃与、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都相继出现了能够充分代表本民族文化底蕴的宏伟著作。
本文旨在回顾这些代表著作,从而窥见古东西方医学的辉煌,同时发现其中的联系与传承,起点到终点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阐明现代中医的发展也是可以同时也是应当去寻找多种途径去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格局,让中医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火花与阶梯。
一、古埃与医学公元前3100年前后,上下埃与统一,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与,使延续了3000多年的古埃与在马其顿方阵下终结。
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地带),使其医学得到了交流与传承,对东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埃与的医学文献,在公元前47年凯撒大帝进攻埃与时,连同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中其他数十万册古埃与文字、古希腊文的经卷付之一炬。
后世多是通过遗留下来的纸草文医术去窥见古埃与医学的“容貌”。
现存著名的纸草文有:史密斯纸草文,卡忽恩纸草文,埃伯斯纸草文[2]。
(纸草,papyrus 英文paper一词即源于此)1.史密斯纸草文(约公元前2100—1600年)史密斯纸草文不仅有最古老的医术,而且是最完全最重要的一种古代外科书。
这份纸草文的撰写方式都差不多,起始为客观检查结果,然后为诊断、预后、治法。
大多数病例皆有表示预后良好的语句,如“我(医生)将治愈此病”;假使预后可疑,则为“此病没有办法”,如预后不良,则为“此病人将死”。
在这篇文献中,仅有一次提到使用巫术,而关于医师的技术则常提起,包括九十个解剖学词汇以与四十八个外科病例(文中提与头部创伤、骨折、脱臼、食管受伤、脊髓病灶可致膀胱麻痹和肠麻痹等的治疗方法,还记载了脑血管痉挛和脑膜(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脑的记录)、创口缝合法和用灰泥矫除老人前额皱纹的方法),同时还记载了火棍疗法、冷敷疗法、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法。
2.埃伯斯纸草文(约公元前1500年)该纸草文是一部“治疗所有疾病”的书,所包内、外、妇、儿、眼、皮肤各科与卫生防疫等内容。
载药七百余种,方剂877个。
剂型有:片剂、丸剂、粉剂、煎剂、膏剂、栓剂、糊剂等。
对生理解剖、疾病防治也有论述。
3.卡忽恩纸草文(约公元前1900年)此草纸文由有关妇产科、儿科和兽医方面的文献组成,例如:包括检测死否怀孕、预测胎儿性别和避孕的方法。
由此可以认识到,纸草文文献中记录的大量惊人的医学智慧,而这些必定了经过若干世纪的观察与研究而总结的经验,同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古埃与与远近各民族的交往中,影响着其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和地中海地区。
约公元前600后,埃与的希利俄波利斯的学校中有许多希腊人、犹太人、腓尼基人、波斯人来此受业。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历史学家希罗多、医学家希波克拉底都曾来埃与游学。
二、古印度传统医学古印度泛指以印度河为代表的南亚次大陆,包括当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是个地理概念。
一般被认为是约公元前3000达罗毗荼人所创,随后的岁月里,先后有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和大月氏人入侵印度,使得古印度有着复杂的种族、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同时为医学的交流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我们今天能看到古印度有如此发达的医学的根据。
古印度的医学文献中,现存的重要著作有:四部《吠陀》经,《阿输吠陀》,《妙文集》和《阇罗迦集》。
[3]1.四部《吠陀》经第一部《梨俱吠陀》大约于约公元前1500—900间陆续写成,是古印度医学的起源,其中涉与药用植物和麻风病、结核病、外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