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分布比表面积化学组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立窑水泥颗粒特性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姜 洪义 武汉理 工大学材料 学院
摘
( 3 00 407 )
要 : 试 验 的基 础 上 , 过 对 比 , 在 通 综合 分析 立 窑 水 泥颗 粒 特 性 对 强 度 的 影 响 , 调 粉 磨 工 艺对 提 高 强度 的作 用 。 强
关 键词 : 窑 水 泥 ; 磨 ; 粒 级 配 ; 粒 形 貌 ; 立 粉 颗 颗 强度
1t 0 左 右 ; 1 O m3 % x 0~3 1 4 % 左 右 ; 3 0 m0 x 0~
今后 相 当长 的一 段 时期 内 ,把 加 强 和改 革 粉 磨 工
艺作 为提 高 和改 善水 泥性 能 的重要 途 径 。
6 t 5 ;> 0z 5 左 右 。 随着 商 品 混 凝 土 和高 0 m2 % x 61 % , m 性 能 混凝 土对 水 泥 质 量 提 出 的要求 ,2 0世 纪 9 0年 代 人 们 开 始 研 究 水 泥 的 颗 粒 形 貌 对 水 泥 性 能 的影
细 的颗 粒可 能结 团 ,或 增 大水 泥 的需 水 量 ,影 响混
凝土性能。
级 水 泥 则要 求 8 1 方孔 筛 筛 余 不 超 过 6 0 或 比 0m x .% 表 面 积为 30~3 0 : k 。但是 有 时 即使 筛余 相 同 0 4m /g
或 比表 面 积 相 近 ,水 泥 的 强 度 也 会 出现 很 大 的 差 异 ,原 因就是 水 泥 的颗粒 级 配 和颗 粒形 貌 不 同 。 熟 料 的颗 粒 越 小 ,水 泥 与水 反 应 的表 面 就越 大 ,水 化 反 应 加 速 ,有 利 于起 胶 凝 作 用 的水 化产
的 砂浆 和混 凝土 强 度 明显 提高 。
配 及 颗 粒形 貌 等 状 态 。 长期 以来 ,我 国水 泥颗 粒
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及分析方法
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及分析方法(丹东市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青云 118002)一、前言粒度是影响水泥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水泥粒度检验方法是用筛余法或比表面积法。
如0.08mm的方孔筛筛余不超过10%,或比表面积值大于300m2/kg等。
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现象:既使在筛余相同或比表面积相近时,水泥的性能也会表现出较大差异。
所以用筛余法或比表面积法在控制水泥粒度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粒度分布是指组成粉体的所有颗粒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含量。
粒度分布的测定是对每一个所关心的粒级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准确全面反映该水泥的颗粒组成和粗细程度,有效克服筛余或比面积法的局限性,是一种先进的水泥粒度检测方法。
二、粒度分布对水泥特性的影响水泥强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颗粒及水化物之间相互连生、搭接、水化从而产生可以抵抗外力的作用。
水泥颗粒的大小与水化速度和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粒径的水泥的水化速度和程度差异很大。
在组成水泥的所有颗粒中,3-30µm的颗粒对水泥强度增长起主导作用。
在此范围内各粒级的分布应是连续的,且总的含量不应低于65%。
进一步研究发现,16-24µm之间的颗粒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们的含量愈多愈好。
小于3µm的细颗粒的水化速度很快,有的甚至在搅拌过程中就已经完成,所以这些细颗粒仅对早期强度有利。
30-60µm的颗粒的水化程度较低,而大于60µm的粗颗粒的活性很小,水化作用甚微,仅起填料作用。
可见水泥中大于30µm颗粒的含量越多,熟料的利用率就越低,水泥的性能就越差。
为了验证不同粒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赵介山先生对某#425矿渣硅酸盐水泥进行筛分分级,表1 :不同粒径区间水泥强度的测定结果由表1可见,粒径大于70µm的水泥,3d的抗压强度竟为0,28d抗压强度也只有4.2MPa;粒径在50-70µm的水泥,3d抗压强度仅为12.6MPa,28d的抗压强度也只有30.2MPa,为原水泥同龄期强度的64.5%;而细颗粒端的各项强度指标较原水泥有较大提高。
矿渣化学成分对水泥质量有什么影响
矿渣化学成分对水泥质量有什么影响摘要:不同钢铁厂的矿渣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同一钢铁厂不同时期排放的矿渣有时也不一样,在应用矿渣时要按批次检测其化学成分的变化。
矿渣中各氧化物对水泥质量的影响如下:(一)氧化钙氧化钙属碱性氧化物,是矿渣的主要成分,一般占40%左右,他在矿渣中化合成具有活性的矿物,如:硅酸二钙等。
氧化钙是决定矿渣活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其含量越高,矿渣活性越大。
(二)氧化铝氧化铝属酸性氧化物,是矿渣中较好的活性成分,他在矿渣中形成铝酸盐或铝硅酸钙等矿物,有熔融状态经水淬后形成玻璃体。
氧化铝含量一般为5%~15%,也有的高达30%;其含量越高,活性越大,越适合水泥使用。
(三)氧化硅氧化硅微酸性氧化物,在矿渣中含量较高,一般为30%~40%。
与氧化钙和氧化铝比较起来,它的含量是过多了,致使形成低活性的低钙矿物,甚至还有游离二氧化硅存在,使矿渣活性降低。
(四)氧化镁氧化镁比氧化钙的活性要低,其含量一般波动在1%~18%,在矿渣中呈稳定的化合物或玻璃体,不会产生安定性不良的现象。
氧化镁可以增加熔融矿物的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矿渣粒化质量和提高矿渣活性。
因此,一般将氧化镁看成是矿渣的活性组份。
(五)氧化亚锰氧化亚锰对水泥的安定性无害,但对矿渣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其含量一般应限制在1%~3%,如果超过4%~5%,矿渣活性明显下降。
在锰铁粒化高炉矿渣中可以放宽到15%,这是因为锰铁矿渣中氧化铝的含量较高,而氧化硅含量较低。
(六)硫矿渣中硫较多时,可使水泥强度损失较多;但硫化钙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钙起碱性激发作用;氧化亚锰的存在不仅使硫化物形成有害的硫化锰,而且使硫化钙相应减少。
(七)氧化钛矿渣中的钛以钛钙石存在,使矿渣活性下降。
国家标准中规定矿渣中的二氧化钛含量不得超过10%。
(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在正常冶炼时,矿渣中的氧化铁和氧化亚铁含量很少,一般为1%~3%,对矿渣的活性影响不大。
我国矿渣综合利用现状摘要: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0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55.7%,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
组分的细度和颗粒分布对分别粉磨水泥性能的影响
于第3种水泥c,主要组分熟料和矿渣的粒度分布截
为430m2/kg,RRSB方程斜率n=1.0。相比之下。矿渣
然不同,熟料粉的RRSB方程斜率r/,值为1.0,而矿渣
组分的比表面积和RRSB方程的斜率都有所降低,比
粉具有相对较宽的粒度分布,n值为0.8。而且,两种
表面积为330m2/kg,RRSB方程斜率n=0.8。通过这种
1.1.2对流动度的影响
他们还发现,熟料或矿渣的不同粗细组合,对分
别粉磨矿渣水泥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也有一定的影
响。由于水泥总体比表面积相同,水泥的需水量也是
相同的,但是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度的测定结果显
示,由于水泥组分的细度不同,这些水泥拌制的混凝
土的工作性有明显的差异。熟料组分和矿渣组分的细
度差别越大,混凝土的流动度也越大。以矿渣比例
为50%、比表面积为350m2/kg的CEM III/A型水泥为
例,如图3所示,当水泥两种主要组分的细度差异较
大时,测定的混凝土的流动度为500mm左右;当水泥
组分的细度基本相同时,测定的流动度仅为420mm
左右。对于比表面积为300m2/kg的CEM
lI/B—S型水
泥,主要组分具有不同的细度时,测定的混凝土流动
一3一
谢凇糍嘲翻—————■———■—_———●———●————I——●—————————●————■■———■■——●●
组分的比表面积相同,但两种水泥的颗粒分布RRSB
采用第二个优化措施生产的水泥,熟料组分的细
方程斜率不同,分别为0.8和0.9,因此,强度不同。对
度和RRSB方程的斜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比表面积
2009.No.1
水渗C苗,IIgNI"
水泥抗折与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水泥抗折与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任何混凝土结构物主要都是用于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用力的,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工程上对混凝土的其它性能要求,如不透水性、抗冻性等,而这些性能与混凝土强度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说来,混凝土的强度愈高,其刚性、不透水性、抵抗风化和某些侵蚀介质的能力也愈高;而强度愈高,往往其干缩也较大,同时较脆、易裂。
因此,通常用强度来评定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评价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指标。
1水灰比水泥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毛细管孔隙率或胶空比,但这些指标都难于测定或估计。
而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水灰比程度下的毛细管孔隙率由水灰比所确定。
毛细孔隙率Pc=W/C –0.36α胶空比x=0.68α/(0.32α+W/C)其中:W/C—水灰比α—水化程度Duff Abrams的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定则指出:―对于一定材料,强度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
‖由此看来,水灰比—孔隙率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它影响着水泥浆基体和粗骨料间过渡区这两者的孔隙率,水泥石在水化过程中的孔隙率取决于水灰比,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两者都对混凝土体积有影响,当混凝土混合料能被充分捣实时,混凝土的强度随水灰比的降低而提高。
然而,形成水化物需要一个最小的水量。
(W/C)min =0.42α即完成水化(α=1.0)的W/C不应低于0.42。
显然在低W/C时预期残留的未水化水泥能够在浆体内继续长期存在,亦即W/C低于0.42,浆体将自我干燥。
为避免这种现象,有效的最低W/C比要高于0.42。
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规定的W/C来保证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的强度,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2 水泥水泥混凝土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细度。
水泥强度主要来自于早期强度(C3S)及后期强度(C2S),而且这些影响贯穿于混凝土中。
用C3S含量较高的水泥来制作混凝土,其强度增长较快,但在后期可能以较低的强度而告终。
而无论通过改变成分、养护条件或者利用外加剂而比较缓慢地水化,都可使水泥产生较高的最终强度。
浅谈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
浅谈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一、前言要想了解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首先先了解水泥的使用方法,当水泥与适量的水相伴的时候,开始形成一种浆液,这种浆液是具有可塑性的,经过一段时间浆液开始失去可塑性,最终变成相当强度的石状固体。
在此过程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是同步进行,因此研究其强度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困难的。
本文旨在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解释方法,使读者更轻松的理解。
二、水泥的简介水泥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究竟什么是水泥呢?关于水泥的具体定义如下:水泥是一种粉状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其硬化后不仅强度很高而且抗淡水能力也很强。
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三、影响强度的因素1、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细度及细度影响水泥品种有很多,例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等,这些水泥熟料中各种矿物的凝结硬化特点不同,当水泥中各矿物的相对含量不同时,水泥的凝结硬化特点就不同。
水泥磨的愈细,水泥颗粒平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水化时与水的接触面大,水化速度快,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就高。
由于这些水泥各自有其不同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了这些水泥的用途,因此水泥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场地与不同的施工条件来进行参考。
由此可知:只有选择正确的水泥品种,才能保证工程的的质量。
2、水灰比的影响水泥胶砂上自身的强度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其毛细空隙以及胶空比例,但是事实上通过这此指标来预测和评价水泥胶砂的特性仍然有着较多的不确定性,而充分密实后的胶砂能够在所有水灰比胶砂的毛细管空隙比率是由水泥的水灰比来决定的。
毛细孔隙率Pc=W/C-0.36a 胶空比x=0.68a/(0.32a+W/C)其中:W/C-水灰比a-水化程度通过以上的公式来看,胶砂上自身强度则完全取决于水灰比,而水灰比与孔隙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它较大的影响着水泥浆在配比的基体与粗骨料这两个环节的孔隙率,而水泥集料等在水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孔隙率又完全取决于水灰比,所以,水灰比与胶砂两者之间在搅拌过程中的捣密实度都对于胶砂上自身的体积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胶砂自身的混合料被完全捣密实之后,胶砂的强度就伴随着在配比之初的水灰比的比例降低而提高强度。
水泥比表面积和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水泥比表面积和掺合料对混凝土的影响摘要:水泥比表面积控制范围进行了定义,需保持在300m2/kg-350m2/kg之间。
如果超出标准均会对混凝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掺合料的掺入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泥比表面积;掺合料;施工性能;耐久性引言水泥的比表面积越大,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就会增长的越快,早期强度太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后期的耐久性,就容易产生裂缝。
在生产过程掺合料在混凝土中作用已经被大家所认可,可以节约成本并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水泥比表面积的影响1、水泥比表面积对混凝土的影响TB/T3275-2011规定水泥比表面积控制范围在300m2/kg-350m2/kg之间。
具专家研究预测,超细水泥颗粒含量较多,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使强度仅为设计强度的40%【1】。
水泥颗粒过细,浆体的粘度进一步增大了,也增加了颗粒间团聚程度,缩减了浆体结构孔隙,加快早期强度发展,但造成中期强度发展缓慢。
所以,水泥颗粒太细的情况下会造成混凝土中后期强度不良影响。
水化速度是由水泥颗粒的数量多少来决定的,越细的水泥使得早期强度也快速增长。
对后期强度增长没有太大影响。
当然要使水泥比表面积值增大,则磨细成本就会提高,越细的水泥在大气中退化也越快,还会引起较强的碱-骨料,使水泥浆发生较大的收缩,并容易开裂,随着水泥细度的增加,石膏缓凝剂的掺量相应的也要增加,并且标准稠度用水量也增大,但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有所改善。
由此可见,水泥比表面积是水泥检测中及其重要的指标,必须要严格控制。
当前标准不再限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的最小值,而是由早期强度要求来间接控制。
2、水泥比表面积对于胶砂强度的影响试验采用5%天然二水石膏混合粉和硅酸盐水泥熟料进行混合,粉磨成不同细度的水泥,水泥的性能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发现,水泥比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初凝和终凝的时间会相对延长,有助于RCC层间结合,通常情况下延长时间最长≤1h,标准稠度用水量伴随着比表面积的减少也相应的减少。
颗粒级配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颗粒级配对水泥性能的影响2012年我国水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受下游房地产企业低迷的影响,今年水泥市场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水泥行业自发的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涉及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各个方面。
在整体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水泥产品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水泥的细度、比表面积、颗粒级配都极大的影响着水泥产品的质量。
其中,颗粒级配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从原料的粉磨到生料的煅烧、熟料与混合材的粉磨,水泥成品的出厂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控制水泥的颗粒级配还能够大大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水泥磨的粉磨效率也与入磨物料的粒度密切相关。
提高水泥磨的粉磨效率,进而提高水泥磨的台时产量,也是水泥生产企业密切关注的问题。
水泥颗粒级配是影响水泥强度的直接因素。
水泥中粒度在1μm以下的颗粒在搅拌中会完全水化,对强度没有贡献,且会增加浇筑时的需水量。
1-3μm的颗粒含量高,3天强度就高,同时需水量也会增加。
1-32μm的颗粒含量决定了28天强度,由于1-3μm颗粒含量不宜过高,故3-32μm的颗粒应越高越好,若强度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富余,可以增加混合材添加量。
32-65μm颗粒含量对强度有贡献,但贡献率不高。
65μm以上颗粒对强度没有贡献,只起骨架作用。
粒度分布的测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筛分法;2.沉降法;3.电阻法;4.显微图像法;5.激光散射法。
在水泥颗粒级配的测量中,筛分法与激光散射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但针对颗粒粒度小于60μm的颗粒,筛分法的分辨能力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激光散射法以其操作简便快捷、测量准确等特点而被广大水泥生产企业所认同。
激光散射法是由光源发出的单色相干光束,经过扩束镜、傅立叶透镜后,照射到样品颗粒上,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照射在一系列的光电探测器上,散射光的能量分布与颗粒粒度分布直接相关,根据反演运算,就可以得到所测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以济南微纳等为代表的国内激光粒度仪生产厂家为更多水泥生产企业所接受。
水泥粒径分布对其性能的影响
3 . 粒度对理性 能的影响
董学仁等研究显示 , 粗粒水泥 需要较长凝结 时问,
并且强度 的增 长明显慢于细粒水泥 ,其开始阶段 的热释
放率也较低 。粗粒水 泥达 到不渗透 的水化程度高 ,相 同
水化程度 时,在毛细 孔不渗透之前粗粒水泥 的扩散率是
2 .粒 径 及 强度 测 量
文献调研 发现 ,用激光颗粒仪测定水泥的颗粒组成
并绘制 R R B 曲线 , 以及 利用 勃 氏透 气 仪 和 激 光 粒 度 仪 分
别测试矿渣粉体 的比表面积和颗粒群 的分 布是常用的检 测方 法 。水泥 的强度测 量则 按照 G B / T 1 7 6 7 1 —1 9 9 9 的规定测定其 7 d和 2 8 d强度 。
早 期强度 高 ,3~ 2 5 u m部分后 期 强度 高 。较 粗 的颗粒
( 2 5 ~3 0 u m ) 2 8 d 的强度 比较低 , 但9 0 d 后能赶上 0 ~3 u m 颗粒 的强度 。另外 ,一些研究者进一步 明确提 出,水泥 中随着 0 ~ 3 u m颗粒 的增加 ,其早期 强度增 加,相反 , 当水泥 中 3~ 2 5 u m 颗 粒 的增加 ,其 2 8 d强度 将增 加 。 T r o x e l l 等研 究发 现 ,水泥 的 比表面 积每 增加 1 % ,7 d
分早期 强度 高,3~ 2 5 I l l部分后期 强度 高。国内水泥企业调 查发现 ,水泥颗粒 偏细,这是追求过 高的 l d和 3 d强度 的结果。
关键 词 : 水 泥 ;粒 径 分 布 ; 物 性
1 .前 言
区间颗粒含量高 的水泥样 品强度 也高,还表 明对 水泥强
水泥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25 . 8统温度过低
应立即检查整个 系统,检查可 能出现 的原因: () 1 喂料量 太大或物料过湿 ;
() 2 热风炉供热能力 F 降;
化 学 的角度 出发, 主要 是水泥 的化 学组分和 矿物 组 分 。不 同组分 的水泥 , 其 水化反应 的程度 和快慢 不 同, 反映到水 泥 的使 用性 能上就表 现 出差 异性 。从 物理 的角度 出发, 需考虑 其作 为一种粉体 的水泥 颗 粒 的特性 。描 述颗粒 特性 的一 个非 常重要 的方 面就
性 能有 明确定量 关系的细度参数,是水泥粉磨细度控 制的最终 目标。
关键 词 : 泥 粒 度 分 布 性 能 水
文 章 编 号 : 2 1- 8 2 (0 )0- 0 0 2 9 8 2 1 8 1 4 0 1- 5 6
水泥作 为一种 重要 的建筑材 料, 其 使用性 能如 强度 、凝 结时 间 、流 动性 等都 必须满 足 工程应 用 的 要求 。水泥 的生产 会 消耗 大量 的能量 , 在提 倡节 能
筛余 、 比表 面积 和粒 度分 布都 作为水 泥细 度 的表 示
方法之 一。对于具体 的控 制指标 ,G 1 5 2 0 规定 : B 7—0 7 硅 酸盐水 泥和 普通硅 酸 盐水泥 以比表 面 积表 示 ,不 小于3 0 k ;矿渣 硅酸 盐水 泥 、火 山灰质硅 酸 盐 0 m/ g 水 泥 、粉煤灰 硅酸 盐水 泥和 复合硅 酸盐 水泥 以筛 余
水泥 的抗压 强度在 比表 面积S ,相 同的情 况下与 均匀 性 指数 n 正 比; 在 特 征粒 径 x 成 ’相 同的情况 下 ,
水泥比表面积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水泥比表面积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施工材料,其性能的好坏对建筑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其表面积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就水泥比表面对其性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水泥;比表面积;混凝土;性能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
其中,水泥石的比表面积对其强度及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
水泥比表面是每单位质量水泥的表面积,一般以平方米/千克为单位。
水泥比表面积越大,表示水泥颗粒越细,水泥与水的反应面积也就越大,从而产生更多的反应产物,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提高[1]。
一、水泥比表面积的测试方法水泥比表面测试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水泥品质的手段,利用其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出水泥的品质与性能。
比表面积是一种物体每单位质量的表面积,一般以平方米/千克为单位。
测量胶凝材料的比表面积,是通过测量胶凝材料中微细粒子的表面而得到的[2]。
水泥比表面积的测量原理是根据比表面积与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关系,通过测量水泥中的微小颗粒的表面积来计算水泥的比表面积。
水泥的活性随着比表面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测量水泥的比表面积是衡量其品质与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测量水泥比表面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有比空气法、比重法、使用比表面积计等[3]。
比气法是基于气体吸收的理论,而比重法则是基于颗粒在液相中的沉降率来测量其比表面积。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还需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通过对水泥比表面的测量,可以对水泥产品的品质、性能进行评估,并对生产工艺进行质量控制。
在水泥生产中,对其表面进行检测,可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及时的检测,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确保其质量与性能。
水泥比表面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测试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测量水泥中微小粒子的比表面积,进而判断其品质与性能。
同时,对水泥的比表面积进行测量,也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4]。
水泥比表面积规范
水泥比表面积规范水泥比表面积是指在单位质量水泥中的水泥颗粒表面积。
水泥比表面积对于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反应起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水泥比表面积的不同,可判断水泥的活性和粒度分布情况,从而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进行评估。
因此,水泥比表面积规范的制定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泥比表面积规范要求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水泥比表面积的测试方法:规范中要求使用比表面积仪等专用设备对水泥样品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合理的校准和验证。
2. 水泥比表面积的分类标准:规范中应明确不同水泥等级的比表面积标准。
比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应为某个范围内,而高性能混凝土中使用的超细矿渣水泥的比表面积要求更高。
分类标准应综合考虑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反应特性。
3. 水泥比表面积的控制要求:规范中应对生产过程中的水泥比表面积进行控制。
具体要求应包括原料的选择、研磨工艺、烧成工艺等方面。
通过合理控制,确保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水泥产品。
4. 水泥比表面积的检验要求:规范中应指明对于已生产的水泥产品,应进行比表面积的检验。
检验标准应包括水泥样品的取样方法、测试方法和结果的评判标准等。
检验结果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且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水泥比表面积的应用要求:规范中应对不同水泥比表面积的应用进行指导。
对于活性较高的水泥,宜将其用于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如桥梁、隧道等。
对于较低比表面积的水泥,可用于一般建筑工程中。
总之,水泥比表面积规范对于水泥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工程施工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并与相关的国家标准相衔接。
只有确保水泥比表面积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水泥各种指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于水泥性能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摘要:水泥性能的好坏,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有较大影响。
本文就水泥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混凝土施工时对水泥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引言水泥性能的好坏,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有较大影响。
但水泥性能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复杂,目前两者之间或者难以确定定量关系,或者虽有一定程度的定量关系,但这种定量关系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本文就水泥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混凝土施工时对水泥的一些基本要求。
二、混凝土性能与水泥性能的关系1、水泥矿物组成的影响众所周知,硅酸盐水泥主要的组成矿物有C3S、C2S、C3A、C4AF四种,C3S凝结硬化快,水化时放热较高,但能给水泥提高较高的早期强度;C2S凝结硬化慢,水化热低,能保证水泥的后期强度;C4AF的各项指标都属中等;C3A凝结硬化速度最快,水化热是其他矿物水化热的数倍。
因此C3A含量较大的早强水泥极容易因早期的温度收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而开裂,耐蚀性也最差。
2、水泥细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在目前我国大多数水泥粉磨条件下,水泥磨得越细,其中的细颗粒越多。
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能提高水泥的水化速率,提高早期强度,但是粒径在1μm以下的颗粒不到一天就完全水化,几乎对后期强度没有任何贡献。
倒是对早期的水化热、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有贡献——水化快的水泥颗粒水化热释放得早;因水化快消耗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较快,引起混凝土的自干燥收缩。
同时,粗颗粒的减少,减少了稳定体积的未水化颗粒,因而影响到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随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与相同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差,为减小流动度损失需要增加更多掺量的高效减水剂,不仅增加施工费用,而且可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增加,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另外,水泥细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抗裂性。
3、水泥中含碱量对混凝土影响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碱和细度、C3A和C4AF的因素一起极大地影响水泥的抗裂性。
即使水泥有相同水化率(强度)和相同的自由收缩,显然低碱水泥有内在的抵抗开裂的能力。
水泥细度标准
水泥细度标准水泥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情况,通常以比表面积来表示。
水泥细度对水泥的性能和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水泥细度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水泥细度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泥的物理性能标准,二是水泥的化学性能标准。
首先,水泥的物理性能标准要求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均匀,一般要求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0-45μm之间。
这是因为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水泥的流动性、充实性和水化速度。
如果水泥颗粒的粒径太大,会导致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变差,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如果水泥颗粒的粒径太小,会导致水泥浆体的充实性变差,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水泥的物理性能标准对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有着严格的要求。
其次,水泥的化学性能标准也对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提出了要求。
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会直接影响到水泥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时间。
一般来说,水泥颗粒的粒径越小,烧成温度和烧成时间就越低。
因此,水泥的化学性能标准要求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要尽可能均匀,以便在降低烧成温度和烧成时间的同时,保证水泥的强度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水泥细度标准是对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进行严格要求的标准,它直接影响到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在水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水泥细度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以保证水泥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可以通过粒度分析仪等仪器对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进行检测,以确保水泥的细度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水泥的生产工艺和配比,来控制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综上所述,水泥细度标准是对水泥颗粒的粒径大小分布进行严格要求的标准,它对水泥的性能和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水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水泥细度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以确保水泥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水泥颗粒的最佳级配
水泥颗粒的最佳级配水泥细度是表示水泥被磨细的程度或水泥分散度的指标。
通常,水泥是由诸多级配的水泥颗粒组成的。
水泥颗粒级配的结构对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需水量、和易性、放热速度、特别是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般条件下,水泥颗粒在0~10微米时,水化最快,在3~30微米时,水泥的活性最大,大于60微米时,活性较小,水化缓慢,大于90微米时,只能进行表面水化,只起到微集料的作用。
所以,在一般条件下,为了较好地发挥水泥的胶凝性能,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就必须提高水泥细度,增加3~30微米的级配比例。
但必须注意,水泥细度过细,比表面积过大,小于3微米的颗粒太多,水泥的需水量就偏大,将使硬化水泥浆体因水分过多引起孔隙率增加而降低强度。
同时,水泥细度过细,亦将影响水泥的其它性能,如储存期水泥活性下降较快,水泥的需水性较大,水泥制品的收缩增大,抗冻性降低等。
另外,水泥过细将显著影响水泥磨的性能发挥,使产量降低,电耗增高。
所以,生产中必须合理控制水泥细度,使水泥具有合理的颗粒级配。
水泥的最佳颗粒分布及其评价方法(2009-11-14 08:02:05)摘要:水泥的粉体状态一般表达为磨细程度(细度和比表面积)、颗粒分布和颗粒形貌。
水泥产品必须磨制到一定细度状态时,才具有胶凝性。
水泥细度直接影响着水泥的凝结、水化、硬化和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性能。
细度状态可用以下方式表达:平均粒径法、筛析法、比表面积法、颗粒级配法。
如细度指标(80μm 和45μm 筛筛余),主要反映水泥中粗颗粒含量(%);再如比表面积指标(m2/kg ),主要反映水泥中细颗粒含量;而颗粒级配分析可以全面反映水泥中粗细颗粒分布状态,是当前水泥企业调整、控制水泥性能的先进手段。
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得到的水泥颗粒不是均匀的单颗粒,而是包含不同粒径的颗粒群体。
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是表现水泥颗粒体系的重要几何参数,但其所能提供的粒度特性信息则非常有限,因为两个平均粒径相同的粒群,完全可能有不一样的粒度组成(颗粒级配)。
水泥的比表面积原理
水泥的比表面积原理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水泥的比表面积是指在相同质量或体积下,水泥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
水泥的比表面积对水泥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比表面积越大,水泥颗粒的表面积就越大,与其他物质的接触面积也增加,从而增强了水泥与其他材料的粘结能力。
此外,大比表面积也有助于水泥的化学反应进行,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
水泥的比表面积通常通过比较法进行测定。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比浊度法、比气体吸附法和比气体渗透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水泥颗粒与光、气体等相互作用后的性质变化来反映水泥的比表面积大小。
要控制水泥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改变水泥的磨粉工艺、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和烧成温度等途径。
磨粉工艺的改进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泥的细度,进而增加比表面积。
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比如粉煤灰、矿渣等,也可以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
烧成温度的控制可以影响水泥熟料中矿物相的组成和分布,进而对比表面积产生影响。
总之,水泥的比表面积是水泥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对水泥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磨粉工艺、掺合料使用和烧成温度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调控水泥的比表面积。
纯铝酸钙水泥理化指标
纯铝酸钙水泥理化指标纯铝酸钙水泥是一种高氧化铝含量的水硬性结合剂,其理化指标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比表面积、凝结时间以及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等。
具体如下:1. 化学成分(%):纯铝酸钙水泥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含量通常在70-80%之间。
同时,它还包含氧化钙(CaO)、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铁(Fe2O3)等化学成分。
2. 比表面积(cm2/g):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泥粉末所具有的表面积,这个指标影响水泥与水反应的速度和程度。
3. 凝结时间(h:min):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表示水泥开始凝固和完全凝固的时间。
这些时间对于施工操作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混凝土可以加工的时间窗口。
4. 抗折强度(MPa):抗折强度是指材料在弯曲或折叠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这是衡量水泥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5. 耐压强度(MPa):耐压强度是指材料在压缩力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这也是评价水泥强度的关键参数。
6. 外观颜色:通常情况下,铝酸盐水泥的颜色为黄色或褐色,也有呈灰色的产品。
7. 杂质成分:由于纯铝酸钙水泥的氧化铝含量较高,各种杂质成分相对较低,这有助于提高其性能。
8. CA相:CA相即铝酸钙相,是纯铝酸钙水泥中的主要活性相,对水泥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9. 烧失量:烧失量是指水泥在高温下加热后失去的质量百分比,这个指标反映了水泥中可燃物质的含量。
10.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水泥质量,通常以千克每立方米(kg/m³)来表示。
11. 细度:细度是指水泥粉末的颗粒大小,通常以通过特定筛孔尺寸的百分比来表示。
12.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稳定性,这对于确保结构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13. 膨胀率:膨胀率是指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体积膨胀的程度,这对于控制裂缝的形成非常重要。
14. 碱度:碱度是指水泥中碱性成分的含量,这会影响水泥的腐蚀性能。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原理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掺和而成的人造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是指其强度、耐久性、抗裂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性能。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取决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性质以及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
1. 水泥的物理性能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物理性能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直接影响。
水泥的物理性能包括化学成分、比表面积、热稳定性、水化热等。
水泥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硅酸盐、铝酸盐和铁酸盐等化合物,其中硅酸盐和铝酸盐的含量越高,水泥的强度越高。
比表面积是指水泥颗粒的表面积与其质量的比值,比表面积越大,水泥的反应性越强,水泥浆的流动性能也会改善。
2. 骨料的物理性能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架材料,其物理性能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骨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粒径、密度、吸水率、强度等。
骨料的粒径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流动性和抗裂性会降低。
骨料的密度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骨料的吸水率越低,混凝土的耐久性越好。
3. 细集料的物理性能细集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其物理性能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等方面有影响。
细集料的物理性能包括粒径、比表面积、含水率等。
细集料的粒径越小,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但强度会降低。
比表面积越大,混凝土的反应性和流动性会改善。
含水率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包括搅拌时间、搅拌强度、水灰比、养护条件等。
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过度搅拌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
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比值,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过低的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较大,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是由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水等组成部分的物理性能以及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共同决定的。
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
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是评价水泥颗粒粒度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水泥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水泥颗粒的粒度大小直接影响水泥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因此对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是指在一定质量的水泥中,通过筛分仪筛分后的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表示单位质量的水泥颗粒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
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泥的水化速度、强度发展和收缩变形等性能。
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比表面积仪进行测定。
比表面积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固体颗粒比表面积的仪器,通过氮气吸附法或空气压力法测定水泥颗粒的比表面积。
测定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与水泥的品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越大,水泥的强度发展越快,早期强度和长期强度也越高。
因此,在一些对水泥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中,需要选择比表面积较大的水泥,以满足工程的强度要求。
另外,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也对水泥的水化速度和收缩变形性能有影响。
比表面积较大的水泥颗粒在水化过程中的活性更高,水化速度更快,因此在一些需要早期强度和快速固化的工程中,可以选择比表面积较大的水泥。
而对于一些对收缩变形要求较高的工程,如混凝土结构工程,需要选择比表面积适中的水泥,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水泥性能要求,可以选择不同比表面积的水泥进行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同时,对于水泥生产企业来说,也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确保水泥的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总之,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是评价水泥颗粒粒度大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水泥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了解和掌握水泥细度标准粉比表面积的相关知识,对于工程设计、施工和水泥生产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范围
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范围
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范围是指水泥颗粒的表面积与质量之比,通常用平方米/克(m2/g)表示。
这个比表面积范围是水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范围通常在300-500平方米/克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水泥颗粒表面积较大,能够更好地与水发生反应,形成坚固的水泥石。
同时,这个范围内的水泥颗粒也比较均匀,能够更好地填充空隙,提高水泥的密实度和强度。
当水泥的比表面积范围过大时,水泥颗粒表面积过大,会导致水泥石的收缩率增大,易出现开裂和渗水等问题。
而当比表面积范围过小时,水泥颗粒表面积过小,会导致水泥石的强度不足,易出现开裂和破坏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水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比表面积范围。
一般来说,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选择300-500平方米/克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即可满足要求。
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如高层建筑、大坝、桥梁等,需要选择比表面积范围更大的水泥,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范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在选择水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比表面积范围,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至少已 有70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的只是不 同粒径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很早就有人提出,水泥中 0~30“m的颗粒对强度起主要作用,其中0~10斗m 部分早期强度高,10~30斗m部分后期强度高。后有一 些学者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水泥中3~30斗m的颗粒对 强度起主要作用,其重量比例应占65%以上,尤其 16~24斗m的颗粒更应多些,小于3斗m的应在10%以 下。水泥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水泥强度越高,颗粒 分布越窄,水泥强度也越高[1 ̄4l。应用大量破碎平衡和 分类模型,可以预测水泥熟料粉磨后的粒度分布"。】, 而通过对过程的模拟程序,可以使水泥的颗粒得到优 化。为了得到正确的优化过程,有必要确定一个最优 化、经济合适的标准。在许多水泥厂里,水泥细度是用比 表面积来表示,而不是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因此有必 要建立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的数学模型。而水泥颗粒的 矿物组成,显然是水泥强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一]。
众所周知,水泥中有4种矿物,即:C,S,czS,C,A, c。AF。通常,对于提供水泥的水化浆体的主要强度来源 是C,S,C:S矿物,其质量分数约为72%,但是水泥矿物 中,相对含量高的矿物是C,S,其早期强度增长比较快, 而后期强度增长较少。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矿物C,A 质量分数约为10%~11%,其强度贡献在早期(1 d)特 别大。而矿物C。AF,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其质量分数 约9%~10%左右。它对水泥浆体的强度影响并不是很 大。化学组成对强度的影响比起对磨细的水泥对颗粒 比较粗的水泥的强度影响要大得多。图4是水泥中4个 纯的单矿物对水泥浆体抗压强度的曲线。
激光粒度分析仪来测定,比表面积是用勃氏比表面积 表示。
2 颗粒分布与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1 已存在的模型
水泥的颗粒分布与比表面积很早就有人研究过,
Kuhlmann【1 01提出的方程,其数学表达式为:
S。=807+1.2 O。
(1)
式中:0。表示颗粒的比表面积,而Js。是利用方程计算
的比表面积。
s。=号∑兰△Q‰射I)
万方数据
Fig.4
Ag“d
图4 纯矿物的强度随龄期的变化 DeVelopment of stren昏h of pure compounds
4 水泥强度的预测
为了得到水泥强度正确的数学表达式,有必要选
择一些合适的参数对化学组成进行描述,然后再结合水 泥颗粒分布的一些参数,从而得到水泥的强度方程。
4.1 化学组成的描述 利用zhang等¨31得出的关于水泥的矿物组成与
颗粒分布、比表面积、化学组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周双喜陈益民张文生朱晓燕秦守婉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基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4)
摘要:水泥的化学组成、细度决定着水泥的力学性能。根据已有的关于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的数学 模型,对4个不同水泥厂的水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数据与模型之间没有很好的对应。利用120组数据建立了 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与比表面积新的数学模型及28 d抗压强度与4种矿物组成的数学关系式,并把水泥的抗压强度 用水泥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化学组成表示出来了。
譬;‘窀《羞臀D葛々褥嚼I^登暮v
图9 实际28 d强度与利用方程(13)计算的强度
n昏9
Predicted堋ob船nred 28 d strength(based on Eq.(13))
3 D=O.3659 F叫+0.5577 S8—26.87 (11)
缸)=0.05727(3 D);SD=O.077145(FC功;舳=3.437(Js8)
根据一些水泥厂的数据,zhang【131等根据水泥中4 个矿物组成得出了水泥的矿物组成与28 d抗压强度 的数学关系式,由此数学表达式就可以根据水泥的矿 物组成来预测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其方程式为:
砣8=3伽(C,S)+2埘((C:S)+埘(C,A)一埘(C。AF)(7) 式中:砣8为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
水发生反应,在早期形成了大量的水化产物。Troxell掣12】
发现水泥的比表面积每增加1%,7 d强度将增加2%, 28 d强度将增加1%。
相同的比表面积,其颗粒的粒径分布可能不一样, 所以用比表面积来表示水泥的细度并不是很明确。对 于相同的比表面积,一组粉体可能平均粒径比较大,粒 度分布的范围比较宽,而另一组粉体可能平均粒径比 较小,粒度分布的范围比较窄。
(2)
,,‘2 l…“
式中:p为水泥的密度;茗。为zi,舢。的几何平均径;Qi (‰轴。)为驴和(i+1)抽颗粒的累计质量分布的差分
函数;n为颗粒数。
另外一种模型是由summer【l¨等建立的,其数学表
达式为:
跚=;老(盖)
(3)
式中:跚为水泥的比表面积;Ⅲ。为颗粒i的质量分
数;F为表面形状系数;d。为颗粒i的几何平均径;p 为水泥颗粒的表观密度;n为颗粒数。
R2=0.814;5E=1.307;Ⅳ=50
7 D=0.6476 FC日+0.4868S8—36.01
(12)
SD=O.06962(7 D);.SD=O.04211(FC卸;肋=4.178(S8);
R2=O.831:SE=1.589:Ⅳ=50
28D=0.5564FC日+O.3049.s32—28.05 (13)
式中:28 D代表28 d抗压强度。
尽管线性相关系数R为O.5,但其分散性大,所以 有必要求出一个更加合适的数学关系式,通过对数据 的再分析,得出关系式:
FC日=伽(C3S)+埘(CzS)+埘(C,A)一们(C。AF)(9)
式中:FC日为4种矿物数学关系式。 其强度与水泥颗粒的矿物组成,c日之间的关系
SD=0.06245(28 D)
JsD=4.141(S32)
R2=O.835;SE=1.479;Ⅳ=50
式中:s8为通过8仙m筛的累计质量分数;s32为通过 32仙m筛的累计质量分数,3D代表水泥砂浆的3 d抗 压强度,7D代表水泥砂浆的7 d抗压强度,28D代表 水泥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
从方程(11)~(13)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矿物组成 的水泥,水泥颗粒中对水泥早期强度(3 d,7 d)影响显 著的是通过8斗m筛的质量分数,而对后期强度(28 d 强度)影响显著的是通过32斗m筛的质量分数。 4.3 综合比表面积对水泥强度的预测
ol蹴什耐5S一/(辞·kg.1) 图2 实际的比表面积与根据方程(3)计算的比表面积
Fig.2 Observed粥predicted surface area(b嬲ed on Eq.(3))
2.2新模型的建立
由于上述模型与实际的数据有一定的偏差,有必
要建立新的数学模型。通过对120组数据的线性回归,
在回归方程中,比表面积作为一个选择性参数。结 果表明,随着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水泥的早期强度(3 d,7 d)和后期强度(28 d)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与以 往的研究相一致。3 d,7 d,28 d强度线性回归方程分别 为式(14)~(16),根据方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结 果如图10一12所示。
关于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性能影响,德国的一些研 究者认为,水泥中o~3斗m部分早期强度高,3—25 ¨m部分后期强度高。较粗的颗粒(25~30¨m)28 d的强 度比较低,但90 d后能赶上0~3“m颗粒的强度。另外 一些研究者进一步明确提出,水泥中随着0~3“m颗 粒的增加,其早期强度增加,相反,当水泥中3~25“m 颗粒的增加,其28 d强度将增加,除此之外,并没有太 多的文献资料表明水泥的颗粒分布与水泥强度之间的 内在关系。
本文利用对不同水泥厂大量的数据,根据一些经 验公式,通过数学模型,把水泥的抗压强度用水泥颗粒 大小、比表面积和化学组成表示出来了。
1 实验数据
从4个水泥厂采集了120组水泥的颗粒分布和比 表面积数据,所选取的水泥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 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白水泥4类,其化学组成和 颗粒的粒度分布都不同。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建立颗 粒分布与比表面积的数学模型。水泥的颗粒分布是用
图8 实际7 d强度与利用方程(12)计算的强度 Fig.8 Predicted椰observed 7 d strength(ba∞d on Eq.(12))
83
组成和粒径分布的函数,而方程(14)~(16)是关于强度 作为水泥颗粒的化学组成和比表面积的函数。其实上述 2种方程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在某种情况下,根 据预测的需要,比表面积和粒径大小相互替代而已。
对于所给定的颗粒分数,它通过以下粒径筛的质
量分数也相应作了测试。
%一3斗m,一4斗m,一8斗m,一16斗m,一24斗m,
一32斗m,一24+3斗m,一12+4¨m,一48+24斗m,
一24+12灿m和+48斗m
其中:一3斗m表示通过3斗m筛筛下的质量分数。方程 (¨)~(13)是关于化学组成、颗粒大小3 d,7 d,28 d 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其预测的强度与测量的强度之
28 d强度的关系式对4个水泥厂的50组数据进行验 证,发现其28 d强度与水泥4个矿物之间的相关性不
是很好,如图5所示。方程(8)是上述数据的最小二乘
方的线性方程:
28 D=0.4895 F28—64.15
(8)
肋=0.1234(28D);.sD=25.1l(砣8)
R2=0.247:S目=3.129:Ⅳ=50
间的对应关系如图7。9所示。
莘誊《矗簧BIg≈n鬟乒娶点0 n剐髓柏耐3 d阳_跏lgIll门ⅦPa
图7 实际3 d强度与利用方程(11)计算的强度 】mg.7 Predidted 2您obserVed 3 d strength(1lased on Eq.(11))
霎加
藿30
:20
110 lO 15 20 25 30 35 40 n砌c劬ed 7 d s嘲lglj饥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