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春晓》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孟浩然《春晓》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以字行,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曾隐居鹿门山。
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
开元十七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
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
两《唐书》有传。
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
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他的诗风格冲淡清幽,但“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
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
”(《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
【原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 。
夜来风雨声 [2] ,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眠”二句:谓春睡中不知天已明,是处处鸟鸣使人惊醒。
[2]夜来:昨夜。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解读】春晓,春天的早晨。
诗中所写,乃隐居情事,可推测或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前隐居襄阳时所作,也可能是开元二十六年(738)辞幕还家到二十八年去世这一段时间内所写。
诗中两用倒装手法,而能自然无痕。
首句写春睡甜酣以至不知天明,紧接着又“处处闻啼鸟”,乃鸟啼惊梦之意,却并无惊破好梦的嫌恶之情,似是不觉中自己醒来,闻鸟鸣而悟天明,实则“闻”在前,“悟”在后。
此处为倒装一也。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既然有“春眠不觉晓”之甜酣,又何从知夜来风雨,似乎突兀;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想来定是起床后见花落满地,始悟一夜风雨。
至此,方知首句“不觉晓”之甜酣为真实。
此处为倒装二也。
而此诗又岂仅卖弄精巧之作,赞春眠之酣,惜春归匆匆,幽居自适,忧乐自为。
励志古诗词《春晓》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春晓》原文及赏析
《春晓》原文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赏析
《春晓》是一首感悟春天的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这首诗以“春晓”为主题,充分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心中对于春天所隐含的力量的认识。
诗中第一句“春眠不觉晓”,表达了此时此刻正春意盎然,但大地依然安睡,没有风景也没有动静,宁静如此。
第二句“处处
闻啼鸟”,则是春晓到来后,窗外满园郁郁葱葱,鸟儿亦纷纷
在枝头歌唱,把大地装点得格外美丽。
诗人用三句极简的诗句,就完美地刻画了对春天的全貌。
春天象征着复苏,新生,以及希望。
诗人在诗中传递的是,一切的复苏始于春晓,即使前方的路艰难,我们依旧要勇敢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赢得胜利。
古人云:“人生短短几十年,要想不被潮流所淹没,只有努力奋斗,勇敢去追求梦想。
”
总而言之,《春晓》是一首寓意颇深的古诗词。
诗中淡然的气
息,使人不禁感叹春晓时节,岁月如梭,我们也要在漫漫人生路上一如既往,勇敢地前行。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春晓》】原文: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练习题:一、看拼音写汉字zhīliǎo、ɡǔshī、niǎoshēng、chánɡchù二、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汉字(知了)(古诗)(鸟声)(长处)二、默写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原文: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古诗两首 春晓》
孟浩然
孟浩然:
生于盛唐,他 善于发掘自然 和生活之美, 即景会心,写 出一时真切的 感受。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jiào(睡觉)
觉
好
jué(觉得) hǎo(好雨)
hào(好学)
春晓
早晨
孟浩然
天亮 春眠不觉晓, 闻:听见 听 处处闻啼鸟。 昨夜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落( 落花 少( 多少 春( 春天 处( 各处
)各( 各地
)
)沙( 沙石 ) )青( 青草 ) )外( 外面 )
听到的诗句是处处闻啼鸟, 想到的诗句是夜来风雨声。
春 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考考你
时间 ), 1)“春眠”点出了( 点出春天气候怡人、适合 (睡觉 )的季节特点。 2)“晓”的意思是 ( 清晨),进一步把时间 点得更具体。
3)“不觉”的意思是:不 知不觉。“不觉”写出春 天悄悄来临的( ) 惊喜 心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里沙沙 的风声雨声, 不知花儿吹 落了多少。
1)我们不知夜里花落知 多少,当然也不知夜里 (花开 )多少。 2)花落是令人惋惜的。 诗人在(惜春 )中表达情 真意切的(爱春 )之情。
自读感悟,说说读懂了什么?
1.“花落知多少”:
在春风春雨中,那娇 媚的花瓣不知飘落 了多少,真是令人 ( 惋惜 )。
1.“处处闻啼鸟”:推 开窗户,扑进来的不 仅仅是清新的空气, 还有那清脆的(鸟鸣 )
处处闻啼鸟
1)“处处”写出了鸟儿在春天的 早晨飞来飞去, 非常( 多 )。 2)“闻啼鸟”从( )写 好听 春天的清晨, 鸟儿婉转鸣叫,非常 ( 动听 )。
《春晓》原文和赏析
《春晓》原文和赏析《春晓》原文和赏析【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出处】唐·孟浩然《春晓》【译文1】晨鸟鸣啁啾,佳梦惊休。
春睡醒来迟,红日已上枝头,想昨夜,风雨潇潇,有谁知,花落多少?【译文2】春睡正酣不觉已经拂晓,处处都有鸣声啁啾的啼鸟。
听到昨夜的风声雨声,被打伤吹落的花朵不知有多少?【意思1】经过一夜风雨,诗人一醒来就挂念着花的命运。
它描绘了美好而饶有生气的春天早晨的情景,表达了对春芳的珍、关心之情。
此诗极其明白晓畅,而又相当委婉含蓄。
【意思2】春季夜短,不知不觉便睡到了天亮,这时候,室外处处都有鸟儿鸣噪。
昨夜阵阵风雨,不知道究竟打落了多少花朵。
四句诗流露出了一种惜春情绪。
【全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题解】《春晓》这首诗,语浅意浓,自然而极富韵致。
诗人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从听觉着笔,写鸟啼声、风声、雨声,以屋中耳闻,引读者去屋外那浓浓的春意,构思十分巧妙。
首句破题,渲染出春意醉人的情调;次句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缘由;三句转为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
诗意回环曲折,把一个变化着的春天景色和诗人复杂的感受,表现得细致入微、悠远深厚。
【全鉴赏诗】古诗写春晓者多矣,如孟浩然此诗可谓清妙而别致。
关键在于诗人抓住清早刚刚睡醒的刹那的感受,提供给读者的主要是听觉的形象,春鸟的啼声,和回忆中夜里的风雨声,正如“荷风动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可谓找准了感觉。
春天的鸟语花香,微风细雨,是大自然的音乐,和大自然对人的一种抚慰,它们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审美境界。
据说有人尝试用带有雨声的枕头,或鸟语啁啾的录音来治疗神经衰弱等由文明带来的病症,实际上也就是让病人在啼鸟声、风雨声中复返自然,放下精神上的负担,得到心理上的解脱。
所以《春晓》一类诗具有永恒的魅力。
但诗中表现的是否就是对社会人生漠不关心的疏淡心情呢?恐未必然,诗中至少含有惜花的意思。
初中素材孟浩然《春晓》的注释及其译文
孟浩然《春晓》的注释及其译文《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孟浩然《春晓》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注释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知:不知,表示推想。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晓》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春晓》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春晓》原文及译文
《春晓》原文及译文《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经典诗作,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韵味无穷。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它的原文和译文。
《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清晨景象。
想象一下,在一个春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你的床上,你还在香甜的睡梦中,完全没有察觉到天已经亮了。
这是不是像极了周末不用上学或上班的我们,想要好好睡个懒觉?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了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叽叽喳喳,好像在说:“快起床啦,美好的一天开始啦!”于是,你不情愿地睁开眼睛,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就像我有一次去乡村游玩,住在了一家农户的小屋里。
那天早上,我也是被鸟儿的叫声唤醒的。
睁开眼,看到窗外的树枝上站着几只小鸟,它们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我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种感觉真是美妙极了。
再来说说这诗的后两句。
诗人回想起夜里的风雨声,心里不禁琢磨着,经过这一场风雨,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被吹落了。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桃树,每到春天就会开满粉色的桃花。
有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早上起来,地上落满了花瓣,看着那些花瓣,我心里还有点小失落呢。
《春晓》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感受。
它就像一幅简洁而生动的画,把春天的美好和变化都展现了出来。
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生活中,我们读这首诗,都能从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能体会到诗人那份对时光流逝、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希望大家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也能像诗人一样,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春晓》古诗原文和赏析
《春晓》古诗原文和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春晓》古诗原文和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处】唐·孟浩然《春晓》【意思】昨夜传来阵阵风雨声,不知花儿又飘落了多少。
【鉴赏】《春晓》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
他只用二十个字,即深刻鲜明地表达出春日早晨的景色。
昨夜的风声雨声,曾使诗人失眠,他惦记着庭院的花儿不知又凋谢了多少,顿生一片惜春情绪。
人们常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句诗,来形容大好春光的消逝无踪;有时也用来形容佳人无法承受岁月的无情摧折。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风雨过后落花满地的景色或表达惜春怜花之情。
[例]只见雨后湿湿的草坪和沿街,满地落红,树上的花朵一瓣一瓣地飘落,整个城市铺满了残芳。
独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的时候,觉得很美。
在那花下重读着一样的诗句,却使我疼惜得落下泪来。
(曹蓉《花下心事》)二、用以比喻经过动乱、劫难,事物或人遭受摧残和创伤。
[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夜,这些被劫来的姑娘必将遭匪徒们摧残,而自己被囚于此无法相救,想到这里,他的心都要碎了。
(何畏《塞外的雪》)【全诗】《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鉴赏诗】这是一首春晨即兴之作。
诗人通过对春天风、雨、花、鸟的具体感受,描画出了一幅明媚优美的春晓图,表现了对春光的珍惜,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诗人没有运用奇特的构思,诗中也没有惊人的警句,而是以寻常的口语入诗,用朴素的字词点染,把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写得生趣盎然。
首句“春眠不觉晓”,写春天气候和暖,觉也睡得格外香甜,不知不觉天色已经破晓。
“不觉晓”,既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共同感受,也表现了诗人生活和心境的闲适。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春晓》古诗注解译文赏析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赏析]《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
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
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一下《古诗两首》春晓
花 落 知 多 少。
近义词:
闻--- 听 啼 --- 叫 处处--- 到处
春天来了
mò lì
蝴蝶兰
迎春花
táng 海棠花
yù jīn xiāng 郁金 香
yīng huā 樱花
gǔ shī shǒu
古诗两首
一首儿歌
春晓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春晓
眠(春眠)
孟浩然
(冬眠)
春
chù
mián
眠不
wén
觉
tí
晓,
啼(啼叫) (哭啼)
处 处 闻 啼 鸟。
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
)的春景
图。表达了诗人由喜(春
)而惜(春
),
用(惜春 )衬托(爱春 )的感情。
2.《春晓》中韵脚是( 晓 )( 鸟 )、
( 少 )。
春晓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 花 落 /知. 多. 少. 。
春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 春晓: 春天的早晨 。
• 晓: 天亮 。
• 不觉晓: 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
• 闻啼鸟: 听见鸟叫
。
• 眠: 睡觉 。
• 闻: 听见 。
• 夜来: 昨夜 。
春晓
孟浩然
春 处 夜 花
duō
多少 不多
shēng
声音 无声 声色
五、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题目“春晓”的含义是(春天的早晨 ),《春
古诗春晓全文及赏析
古诗春晓全文及赏析
《春晓》是一首五言绝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晓》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的含义:
《春晓》是一首五言绝句,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是由听觉引出联想的一首古诗。
“春晓”是指春天的早晨,“晓”是指天刚亮的时候。
这首诗告诉我们:春天的夜晚格外美丽,春夜的睡眠格外香甜。
在不知不觉中,天亮了,小鸟那清脆悦耳的歌声把我叫醒。
我忽然想到,昨天夜里刮风了,下雨了,唉,不知道会有多少花瓣飘落在地上。
朗诵技巧:
在朗诵《春晓》这首诗时,注意不能太快,要注意第二句中的“闻”和第四句中的“知”这两个字不要读得很重。
注意要把诗的意境朗诵出来。
特别提示:
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曾经为《春晓》谱曲了一首同名儿歌,大家有机会可以听一听。
评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
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春晓的古诗
春晓的古诗
以下是一些春晓的古诗:
1.唐代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唐代陆龟蒙的《春晓》: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3.唐代元稹的《春晓》: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
二十年前晓寺情。
4.宋代欧阳修的《春晓》:小合回残梦,开帘转晓晖。
霞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
病渴偏思柘,朝寒怯减衣。
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
5.宋代陆游的《春晓》:初见天窗一点明,旋看晓色到檐楹。
衾裯温暖留残梦,
鸟雀呼鸣报快晴。
虽喜心随年愈老,却愁事与日俱生。
平川漫漫烟芜绿,筋力犹堪给耦耕。
6.宋代毛滂的《春晓》:酴醾春晓与谁芳,自是新来雨露香。
燕子觅巢终软媚,
杨花满路尚颠忙。
7.宋代蔡襄的《春晓》:瞳瞳初日注窗明,窗外雏莺乳燕声。
东风气味浓於酒,
晓梦魔入似宿酲。
8.宋代汪莘的《春晓》:晓来雨初晴,天宇净如拭。
隔篱见花柳,春气乱五色。
东君浑不管,但为闲者得。
我方猎鹍鹏,溟南复溟北。
9.宋代张玉孃的《春晓》:夜雨连阶碧草,东风满院飞花。
湘汀帘凝晓色,石楠
树散栖鸦。
10.宋代陈允平的《春晓》:晓风猎猎卷芭蕉,帘幕深深燕子巢。
十二画栏都倚遍,
一双蝴蝶上花梢。
1/ 1。
小学一年级第3课《古诗两首》知识点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第3课《古诗两⾸》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春晓》】 原⽂: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 春⽇⾥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鸟。
昨天夜⾥风声⾬声⼀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赏析: 《春晓》这⾸⼩诗,初读似觉平淡⽆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法,⽽在于它的韵味。
整⾸诗的风格就像⾏云流⽔⼀样平易⾃然,然⽽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诗⾥,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然⽽⽆韵致,则流于浅薄;若⽆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练习题: ⼀、看拼⾳写汉字 zhīliǎo、ɡǔshī、niǎoshēng、chánɡchù ⼆、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看拼⾳写汉字 (知了)(古诗)(鸟声)(长处) ⼆、默写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原⽂: 村居清代:⾼⿍ 草长莺飞⼆⽉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杨柳拂堤:像杨柳⼀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孟浩然是唐代文学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作以情趣婉约而脱俗,与自然融为一体。
其中,他的《春晓》被视为小学生必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为大家讲解和赏析孟浩然的《春晓》。
《春晓》原文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清晨为主题,通过描述春日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象。
春天的清晨,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温暖的空气中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而人们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还在沉睡中,却已能够听到到处响起的鸟儿鸣唱声。
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美好。
接着,诗的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通过对夜晚风雨声和花落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天的表达。
夜晚的风雨声和花朵的凋落,表明春天已经来临,轻柔的春风和雨水带走了冬天的寒冷,万物复苏。
花的凋落也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对比之下,更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歌情感鲜明且意境深远,表达了孟浩然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感悟。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作更富有感染力。
其中,“春眠”与“晓”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春天的醒目和活力。
同时,“闻啼鸟”与“夜来风雨声”构成明显反差,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以感官的方式向我们传达出春天的到来。
孟浩然的《春晓》适合小学生学习,无论是从诗歌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习这首诗,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加对自然的感悟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孟浩然的《春晓》,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培养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和赏析这首诗,小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简短而具有深意的古诗,其浓郁的春意和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小学生必学的经典之作。
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
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孟浩然《春晓》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处】唐·孟浩然《春晓》【意思】春夜熟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后,听见处处都有鸟叫。
晓:天亮。
啼鸟:鸟叫。
【鉴赏】诗人在春日里畅然而眠,若不是听到了窗外的声声鸟鸣,根本无法觉察到天已破晓。
诗句描写以听觉为主,加之内心的揣测,春日清晨的明丽与生机跃然纸上。
首句中的一个“眠”字本就显出了几分慵懒,更何况诗人有意无意地完全关闭了感官中最为重要的视觉,而且自始至终,他的双眼似乎从未睁开过。
此时此刻,帘幕仍闭,锦衾尚温,却能闻得窗外鸟声轻啼。
可以想见,诗人该是何等闲适与惬意。
读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睡醒后听到群鸟争鸣欢叫的情景。
[例]抓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北京的鸟儿还是会重新增多起来的。
人们多么希望有朝一日醒来,又能重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境。
(黎先耀《寻鸟启事》)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春困难耐或酣睡不醒。
[例]这边几个托腮凝神,那边几个已伏案而睡,正是“春眠不觉晓”呵。
(吕金铃《请推开这扇窗》)【全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鉴赏诗】孟浩然有些写景抒情的小诗,风格闲淡清远,含蓄爽丽,耐人玩味。
他的五绝《春晓》就流传极广,也最为脍炙人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春眠不觉晓”是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冬季的生活,对春天的到来,一时还不大适应,所以多为春气所困,酣眠而忘晓。
这是人们几乎都有的但未能以诗的语言道及的经历和感受,一经诗人道出,即能心领神会,感到异常亲切自然。
这是一层意思。
再者,由于夜间风雨,诗人担心春花被摧残、打落,或者为这场“随风潜入夜” 的“好雨” 的降临而欣喜,一直未能安枕,直到雨止天晴才朦胧入睡,所以酣眠而不知晓。
春晓古诗译文
春晓古诗译文《春晓》原文:孟浩然〔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春晓》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
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
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
”(《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
人教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两首《春晓》
古( 多( 知(
) ( ) ( ) (
) ) )
声( 处( 忙(
) ( ) ( ) (
) ) )
tí
处 处 闻 闻 啼 啼 鸟。
春天睡觉真舒服啊,不知不觉天亮了也没感觉到。 醒来时只听到外边到处是鸟儿在叫。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 打得落下了多少。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 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我会读
ɡǔ shī shǒu mián chù
古 诗
闻 声
首
zhī
眠
duō
处
wén shēng
知 多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 )觉晓, 处 处 ( )( )闻啼鸟。 来)( 风 雨 夜( )( )(声 ),
知 多 (花 )落( )( )少。
古——(今)
多 —— (少 ) 忙 —— (闲 )
组词,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花
红
柳 绿
ɡǔ shī
shǒu
4. 古 诗 两 首
春 晓
孟浩然(唐)
春 眠 不 觉 晓,
春晓:春天的早晨。 晓:天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春 晓
miá n 春 眠 不 觉 晓 晓,
Wé n 眠:睡觉。 晓:天亮了。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就亮了。 闻:听到 啼:叫 处处:到处。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孟浩然《春晓》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的天亮了。
闻啼鸟:听见鸟叫。
闻,听。
古诗《春晓》配图古诗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的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古诗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
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很香。
以致旭日临窗,才酣梦初醒。
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
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
春天的早晨,鸟鸣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
惜春也是爱春,而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
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他的诗清新淡雅,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存世。
孟浩然古诗《春晓》原文赏析
孟浩然古诗《春晓》原文赏析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赏析一: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赏析二:《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指导读第一句。采用多种形式读句子。指导读第二句。
分组比赛背诵,全班齐背。
五、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小组自学生字,记忆字形。老师巡堂指导书写。
3、指导书写。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学古诗的方法,同学们回去运用到学习中。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同学们在哪儿见到过草?(路旁、校园、公园、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样鲜艳多彩,它是极为平凡的,甚至于我们都不去注意它。诗人要写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诗句。
(1)出示挂图。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告诉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上)
探究文本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
⑴ 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节再读。
⑵ 再读一课文,用“____”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⑶ 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2、检查自读:
⑴ 抽读生字卡片。
⑵ 指名个别读。
⑶ 齐读课文。
三、再读指导,图文结合
3、.理解第三行诗句。
(1)“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查字典,选择“完”的解释。
(2)“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请同学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4)谁能把这Biblioteka 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诗句。
(1)“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我今年七岁了。……)
“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2)一年当中,草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作业布置
看看春天的景色还有什么特点?画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12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有生。
教后札记
课题
12古诗两首春晓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迟元梅
执教时间
5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忙”字。
能力
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用自已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
情感
目标
体会诗意的同时感受作者爱春。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2、指导读第一句:
⑴ 生试读。
⑵ 指名读。
⑶ 全班读。
3、指导读第二句。
4、把1、2句连起来读。
5、男女生分组读。
四、熟读成诵感悟诗境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学生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再读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按要求画生字,读生字,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第二课时
导入
一、 同学们,咱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题目是“离离原上草”,(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探究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学习古诗,理解意思。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用自已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三、再读指导,图文结合。
四、熟读成诵,感悟诗境。
五、学习生字
第一课时
创境激疑
一、1、揭题。
2、解题:
小朋友们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季)
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
4.理解第四行诗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试说这一句的意思。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5.朗读全诗说诗的意思。
拓展延伸
四、质疑:为什么野火烧不尽小草呢?
全课总结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